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就是资产阶级为实现其阶级专政而采取的统治方式和方法及各种相关制度的总和。它主要包括资本主义的国家制度、政党制度、选举制度、三权分立制度、民主制度等等,其中国家制度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资本主义国家制度有国体和政体两个方面。君主立宪制分为议会君主制和二元君主制两种类型。民主共和制分为议会共和制与总统共和制两种类型。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主要有三种类型,即一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所谓三权分立是将资本主义国家的最高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部分权力,三者分别由不同的国家机构行使,一般说来,议会掌握立法权,政府掌握行政权,法院掌握司法权。
利已主义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1。利已主义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必然产物,是一切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阶级所共有的观念,“人不为已,天诛地灭”,是私有者的至理信条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最高和最后形态,因而利已主义也发展到了顶峰,成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3、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成为财富和权力的象征,成为主宰资产阶级的灵魂,拜金主义成为至高无上的准则,形成了“我赚我的钱,其他的一切都与我无关”的心理和习惯4、所以,资本主义利已主义的主要特征就是为一已私利而获取金钱,这种以获取金钱为特征的利已主义,成为资产阶级一切思想和行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复习与思考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怎样产生和形成的?
2、商品经济是怎样产生的?
3、商品的二因素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4、如何理解商品价值的构成与创造?
5、商品的价值量是如何决定的?
6、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
7、什么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地基本矛盾?
8、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有什么作用?
9、怎样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10、为什么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11、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12、资本的本质是什么?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和意义是什么?
13、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是什么?
14、如何理解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15、资本主义积累的实质、后果、作用和历史趋势是什么?
16、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内容和本质是什么?
17、为什么说利己主义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
第五章 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
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产业资本在其现实循环运动过程中,依次经过三个阶级即购买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与这三个阶段相适应,产业资本依次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1、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购买阶段。2、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二阶段-生产阶段3、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三阶段-销售阶段。产业资本的全部循环运动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货币资本的职能是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剩余价值的生产准备条件;生产资本的职能是使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相结合,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出包括着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商品,商品资本的职能是通过商品的销售,使包含在商品中价值和剩余价值得到实现。
产业资本的运动不能通过一次循环就停止,而必须连续不断地进行循环运动。这种不断重复、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过程,就是资本周转。资本的周转时间是资本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总和。资本的周转速度与资本的周转时间成反比。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有两个因素:一是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长短;二是生产资本的构成,即生产资本中固定和流动资本的比例。劳动时间是指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生产出某种产品所需要的时间。非劳动时间指生产资料已进入生产领域,但尚未或暂时末同劳动务相结合的时间。生产资本的构成: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固定资本是指产业资本家用于机器、工具、厂房、设备等劳动资料上的那部分生产资本。流动资本是指产业资本家用于原料、材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和用于劳动力的那部分生产资本。生产资本的构成对产业资本家预付的全部资本的周转速度具有重大影响,这种影响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二是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本身的周转速度。在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所占的比重越大,预付总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就越慢,在生产资本中流动资本所占的比重越大,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就越快。资本周转速度对年剩余价值率的影响:预付产业资本的周转速度越快,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就越多,带来的年剩余价值总量也就越多,从而年剩余价值率也就超高;反之,年剩余价值率就越低。
第二节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相互联系、相互交错的各个单位资本的总和,就是社会资本,或称社会总资本。社会总产品就是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以年为单位)内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整个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制造生产资料的部类,第二部类是制造消费资料的部类。第一类所生产的全部生产资料,同两大类的再生产资料的需求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第二部类所生产的全部消费资料同两大类的工人和资本家对消费的需求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在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情况下, 第一部类提供给第二部类的生产资料同第二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到;第二部类提供给第一部类的消费资料同第一部类的工人和资本家对消费资料的需求之间,也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第一部类一年中所生产的全部生产资料的价值,应当等到于两大部类原有不变资本价值加上新追加的不变资本价值的总和。第二部类一年中所生产的全部消费资料的价值,应当等于两大类原有可变资本价值,加上新追加的可变资本价值地,再加上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的总和。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实质上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有两种主要表现形式:一种表现是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在组织性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另一种表现是资本主义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来说缩小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一般来说包括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
第三节 产业资本的利润和平均利润
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总和,便构成资本主义的生产成本。资本主义的生产成本,对资本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第一,生产成本是资本家盈亏的界限。第二,生产成本的补偿是资本主义企业再生产的一个条件。第三,生产成本的高低是决定资本家在竞争中胜败的关键。利润和剩余价值的区别在于,剩余价值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的产物,而利润则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就是利润率。影响利润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第一,剩余价值率的高低,第二,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第三,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第四,不变资本节省的状况。
复习与思考
1、 产业资本循环经历的阶段和采取的职能形式是什么?
2、 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3、 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有什么影响?
4、 什么是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5、 什么是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6、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是什么?
7、 剩余价值是怎样转化为利润的?
8、 平均利润是怎样形成的?
9、 生产价格为什么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10、 超额利润是如何形成的?
11、 资本主义商业资本的职能和作用是什么?
12、 商业利润的形成和来源是怎样的?
13、 借贷资本是怎样形成的?它的本质是什么?
14、 利息的本质是什么?利息率是怎样形成的?
15、 什么是股分公司和股票?股票价格是如何决定的?
16、 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原因和源泉是什么?
17、 土地价格是怎样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