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湖北文科673分可以上什么样的大学,需要根据学生的所在省份,文理科,成绩,首选地域,学校类别,学校层次,专业,专业层次等多个维度来给学生出志愿方案。详情请点击查看 "湖北高考志愿填报" ,下面是湖北文科673分的招生院校的大学名单,供学生和家长报考参考。
5年湖北文科673分招生情况
2025年湖北文科673分的推荐招生院校一共24所 ,所涉及到的批次线有一批,提前批 。其中 673-663分的学校有5所。 663-653分的学校有6所。 653-643分的学校有6所。 643-639分的学校有7所。
(注意:由于湖北历年考试难度不一,分数可能有大的浮动,请将2025年湖北文科673分换算为2024年对应的分数,然后比对下方学校列表)
2025湖北文科673分招生院校(参考2024年)
学校名称 | 批次线 | 录取最低分 | 备注 |
清华大学 | 一批 | 673 | -- |
北京大学 | 一批 | 672 | -- |
北京大学 | 提前批 | 671 | 普通类(面向全省) |
上海交通大学 | 一批 | 667 | -- |
复旦大学 | 一批 | 664 | -- |
复旦大学 | 提前批 | 663 | 普通类(面向全省) |
中国人民大学 | 一批 | 659 | -- |
中国人民大学 | 提前批 | 657 | 普通类(面向全省) |
浙江大学 | 一批 | 657 | -- |
南京大学 | 一批 | 656 | -- |
上海财经大学 | 一批 | 654 | --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一批 | 652 | -- |
上海纽约大学 | 提前批 | 649 | 普通类(面向全省) |
北京师范大学 | 一批 | 647 | -- |
香港中文大学 | 提前批 | 645 | 使用高考原始总分排序投档,投档比例为200%,根据招生章程录取 |
中央财经大学 | 一批 | 644 | --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一批 | 644 | -- |
外交学院 | 提前批 | 641 | 国家专项计划 |
武汉大学 | 一批 | 640 | -- |
武汉大学 | 一批 | 640 | --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提前批 | 640 | 普通类(面向全省) |
外交学院 | 提前批 | 639 | 普通类(面向全省) |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 提前批 | 639 | 指挥(其它专业合格)(女) |
南开大学 | 一批 | 639 | -- |
2025湖北文科673分学校介绍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简称“清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成立于1911年,当初是清政府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 年更名为清华学校,为尝试人才的本地培养,1925 年设立大学部,同年开办研究院(国学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并于1929年秋开办研究院,各系设研究所。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办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设有文、法、理、工、农等5 个学院,26 个系。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1978年以来,清华大学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逐步恢复了理科、经济、管理和文科类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1999 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国家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211工程”建设和“985计划”的实施,清华大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以及整体办学条件等方面均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目前,清华大学设有13 个学院,54个系,已成为一所具有理学、工学、文学、艺术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和医学等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创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1917年,著名教育和民主主义革命家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对北京大学进行了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北京大学从此日新月异。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以及鲁迅、胡适等一批杰出人才都曾在北京大学任职或任教。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创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1917年,著名教育和民主主义革命家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对北京大学进行了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北京大学从此日新月异。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以及鲁迅、胡适等一批杰出人才都曾在北京大学任职或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