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说课稿(通用5篇)

711 篇文章
2024-08-13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说课稿(1)

一、说教材内容

1、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在《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属于“生物圈中的人”这一主题。绿色植物和人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两类生物,本单元承接七年级上册最后一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贯彻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构建框架体系的思路,向学生介绍生物圈中另一类生物——人,有利于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更好地体现课程标准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

作为本单元的开篇也是本册书首章内容,本章从物种和个体两个方面阐述人的由来,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关系,力求使学生站在生物圈的大背景下理解后面章节对人体结构和生理特点的介绍,同时也与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相呼应。

本节力求引导学生在生物圈和生活环境的背景中了解人的'起源和发展,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影响、发展变化的。对于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资料分析、科学探究的能力和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都非常重要。

2、教材编排特点:

本单元教学内容在安排上始终将有关人体的内容放在生物圈或生活环境的背景中,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人与生物圈或生活环境的相互关系,并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本节教材主要是安排大量的插图、文字资料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阅读了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由于很多问题尚无定论,教材在编写上开放性地指出在人类起源和发展问题上的争论是正常的,进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通过资料分析,了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而来。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比较四种类人猿,概述类人猿和人类的异同点,了解在科学研究中通过比较找出事物异同点的方法;

通过进行资料分析和角色扮演,了解在探寻人类祖先踪迹时,地质考察、寻找化石和遗物证据的方法尤为重要;

通过参与“历史重现”活动,加强阅读理解能力,总结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发生的变化;

收集整理资料,参加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以科学态度认识人类的起源和发展问题,树立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加强学生热爱生命、保护生物圈的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通过技能训练,培养学生树立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学会区分事实和观点;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团结与互助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

1、运用比较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

2、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3、对比观察人类起源和发展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4、认同人类应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四、说教学对象

1、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

关于生物圈,学生在七年级上册中已经了解了其概念、范围,并认识到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学生还掌握了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的内容。

学生对于类人猿的生活方式和大致分布范围,对人与其他动物的主要区别在于语言、劳动、大脑发达程度等都有所了解。

2、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

初一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对知识的理解常限于表面,一遇到困难就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因而,需要教师适当指引、及时鼓励和设计他们喜爱的活动,例如多次创设情境和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组织表演、参与动手制作等活动,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长时间保持,提高学习效率。

3、学生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

本课通过课前资料的收集、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活动,给予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展示个人素质的舞台,在交流和学习中促使群体生物学素养得以提高。

五、说教学策略

1、教学设计思路

以介绍人起源于森林古猿、人与自然环境斗争逐渐获得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人所发生的变化为主线,将科学方法和精神贯穿其中。

以讨论、角色扮演、重现历史等活动降低课程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2、教学方法

讨论法。

创设情境法。

提问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3、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

多媒体课件。

课本。

纸质媒体(表格、图片等)

4、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由郭沫若的《女神》一诗,引发学生思考人与地球的关系。

2、提出问题:我从哪里来?人类又从哪里来?引出本章课题。

3、小组汇报查阅的有关人类起源说法:如神创论和进化论。

4、讨论这些说法有无事实依据,引出达尔文进化论中认为人类起源自森林古猿的观点。

使学生在生物圈这个广大背景下理解人与生物圈的关系。培养学生查阅分析资料和语言表达能力,树立人的起源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观察与比较

1、观察书上四种类人猿图片,分析它们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有什么共同点?这些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地球的哪些地方?

2、根据表格对比黑猩猩与人的异同点。

3、提出问题: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都是森林古猿,人猿相揖别为何会出现?

体会比较法研究人类和类人猿的异同。

角色扮演

创设情境,学生分小组合作进行资料分析,开展角色扮演活动,通过自身角色的扮演,概括人猿相揖别的原因,认识地质变化、化石等证据证明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而来的。

通过活动,学生自主探究人和类人猿为何会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从中认识到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艰苦斗争中才逐渐进化而来。

历史重现

1、阅读第五页第一自然段,将人类起源和发展中的森林古猿、“露西”时代古人类和“东非人”时代古人类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并选择与其相对应的文字说明。

2、完成历史重现,将剩余四幅图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3、阅读第五页第一、二自然段,概括人类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在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上发生的变化(可选用提供的词条)

通过仔细阅读,动手组图,了解新知——自然环境的改变使得人类发展过程中在形态结构和使用工具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结合人类起源与发展示意图,解释为什么人类的数量在急剧增加,而类人猿的数量日益减少?

旨在联系“观察与思考”解释为何人类数量增加,而类人猿数量减少。使学生理解人类经过与自然的残酷斗争才得以发展,人与自然。

学生发表对于人类如何发展的看法。

学生在《我和你》优美的音乐声中抒发自己对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愿望,升华情感。

知识小结和课后拓展

学生将本课中的收获在学习成果图中补充完善。

学习成果图是学生一堂课动脑动手的结果,将自己的收获和不解补充在图上,课后进行展示,利于学生之间取长补短,也容易对知识加深印象。

课后拓展使学生学会如何区分事实和观点。

5、板书设计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 人的由来

第一节 人的起源和发展

一、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二、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三、人类在起源和发展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都发生了变化

四、人与自然应当和谐发展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

(1)本单元贯彻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构建框架的思路,力求引导学生在生物圈这个大的背景下思考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这部分内容不仅与上册教材有密切的联系,而且又是本册的开头,因此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人类的起源和发展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科学问题,容易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又是人类史上科学与伪科学斗争的一个过程,因此探索这个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人类是由于环境的改变,经过极其艰苦、漫长的过程,通过劳动才进化来的。因而启发我们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去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形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同时也应意识到人既是生物圈中的一分子,又是自然界的强者,人类已强大到能够影响生物圈的面貌,为此我们应该处理好与生物圈的关系。

(3)从以上可知,本节教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必须认真上好。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说出人类与现代类人猿共同起源于森林古猿。

2、知道人类是由于环境的变化,在与自然环境的艰苦斗争过程中逐渐进化来的。

3、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2)能力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课前收集有关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等,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2、通过对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的探究,打开学生思路,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比较问题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人类的起源和进化问题,树立人类进化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培养学生树立珍爱生命、热爱劳动、爱惜我们的家园——生物圈及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3、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民族自豪感。

4、培养学生善于与人合作的良好品质。

(4)教学重、难点:

1、人类不仅依赖于生物圈的资源和环境,而且影响和改变着生物圈,因此要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爱惜我们的家园——生物圈。

2、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并且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要珍爱生命。

3、培养学生分析资料(如图片、化石等)、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语言表达等能力。

二、说教法:

新教材的指导思想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使教材符合学生的实际,因此本人根据本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情况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法。

1、精心整合教材。

2、把握好这节教材中有关科学的基本观点及开放性的关系。

3、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及情感教育。

4、应用好多媒体这个重要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三、说学法: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成双边活动,在新教材中,更注重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教会学生学习。本人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指导。

1、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学习。

2、善于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不同的问题。

3、重视对课文的阅读和理解。

四、课前准备:

教师:查阅、搜集有关生物进化论和神创论观点的资料及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等。学生: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的图片资料。

五、课时分配 :

1课时

六、教学流程:

1、情景导入:

师:生命是否在地球上无处不在呢?

生:不是。生命只位于地球的表层,即生物圈。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生活的家园。

师:我们人类的各项生命活动都依赖于生物圈,同时人类的活动还影响和改变着生物圈。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学习人体的结构和生理,并进一步探究人与生物圈的关系。“我是从哪里来的?”这是孩提时代你向爸爸妈妈提出的问题。也许爸爸妈妈的回答给你幼小的心灵 以暂时的安慰,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 你们又有了新的困惑。从这一节课开始,让我们共同解答你们的这些困惑。“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呢?”让我们追随科学家的足迹来探究人类起源的奥秘。

2、知识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明白了些什么呢?想到了些什么呢?

生:(归纳总结本节所学)

3、巩固提升(练习)

4、课外研究

师:研究人类的起源和发展,除了化石以 外,还有什么其他的方法?请你们课后模仿科学家的研究方法,通过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并与同学交流。

七、板书设计: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一、人类的起源:

神创论:

进化论: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二、人类的发展:

1、为什么变?气候的变化

地质的变化

2、发生的变化:直立行走→制造工具→火→大脑→语言文字

3、证据:

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说课稿(3)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

(1)本单元贯彻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构建框架的思路,力求引导学生在生物圈这个大的背景下思考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这部分内容不仅与上册教材有密切的联系,而且又是本册的开头,因此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人类的起源和发展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科学问题,容易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又是人类史上科学与伪科学斗争的一个过程,因此探索这个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人类是由于环境的改变,经过极其艰苦、漫长的过程,通过劳动才进化来的。因而启发我们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去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形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同时也应意识到人既是生物圈中的一分子,又是自然界的强者,人类已强大到能够影响生物圈的面貌,为此我们应该处理好与生物圈的`关系。

(3)从以上可知,本节教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必须认真上好。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说出人类与现代类人猿共同起源于森林古猿。

2、知道人类是由于环境的变化,在与自然环境的艰苦斗争过程中逐渐进化来的。

3、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2)能力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课前收集有关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等,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2、通过对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的探究,打开学生思路,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比较问题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人类的起源和进化问题,树立人类进化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培养学生树立珍爱生命、热爱劳动、爱惜我们的家园——生物圈及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3、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民族自豪感。

4、培养学生善于与人合作的良好品质。

(4)教学重、难点:

1、人类不仅依赖于生物圈的资源和环境,而且影响和改变着生物圈,因此要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爱惜我们的家园——生物圈。

2、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并且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要珍爱生命。

3、培养学生分析资料(如图片、化石等)、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语言表达等能力。

二、说教法:

新教材的指导思想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使教材符合学生的实际,因此本人根据本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情况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法。

1、精心整合教材。

2、把握好这节教材中有关科学的基本观点及开放性的关系。

3、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及情感教育。

4、应用好多媒体这个重要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三、说学法: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成双边活动,在新教材中,更注重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教会学生学习。本人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指导。

1、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学习。

2、善于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不同的问题。

3、重视对课文的阅读和理解。

四、课前准备:

教师:查阅、搜集有关生物进化论和神创论观点的资料及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等。学生: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的图片资料。

五、课时分配 :

1课时

六、教学流程:

1、情景导入:

师:生命是否在地球上无处不在呢?

生:不是。生命只位于地球的表层,即生物圈。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生活的家园。

师:我们人类的各项生命活动都依赖于生物圈,同时人类的活动还影响和改变着生物圈。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学习人体的结构和生理,并进一步探究人与生物圈的关系。“我是从哪里来的?”这是孩提时代你向爸爸妈妈提出的问题。也许爸爸妈妈的回答给你幼小的心灵 以暂时的安慰,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 你们又有了新的困惑。从这一节课开始,让我们共同解答你们的这些困惑。“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呢?”让我们追随科学家的足迹来探究人类起源的奥秘。

2、知识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明白了些什么呢?想到了些什么呢?

生:(归纳总结本节所学)

3、巩固提升(练习)

4、课外研究

师:研究人类的起源和发展,除了化石以 外,还有什么其他的方法?请你们课后模仿科学家的研究方法,通过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并与同学交流。

七、板书设计: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一、人类的起源:

神创论:

进化论: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二、人类的发展:

1、为什么变?气候的变化

地质的变化

2、发生的变化:直立行走→制造工具→火→大脑→语言文字

3、证据:

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说课稿(4)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说课稿范文

一、说教材内容

1、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在《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属于“生物圈中的人”这一主题。绿色植物和人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两类生物,本单元承接七年级上册最后一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贯彻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构建框架体系的思路,向学生介绍生物圈中另一类生物——人,有利于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更好地体现课程标准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

作为本单元的开篇也是本册书首章内容,本章从物种和个体两个方面阐述人的由来,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关系,力求使学生站在生物圈的大背景下理解后面章节对人体结构和生理特点的介绍,同时也与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相呼应。

本节力求引导学生在生物圈和生活环境的背景中了解人的起源和发展,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影响、发展变化的。对于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资料分析、科学探究的能力和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都非常重要。

2、教材编排特点:

本单元教学内容在安排上始终将有关人体的内容放在生物圈或生活环境的背景中,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人与生物圈或生活环境的相互关系,并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本节教材主要是安排大量的插图、文字资料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阅读了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由于很多问题尚无定论,教材在编写上开放性地指出在人类起源和发展问题上的争论是正常的,进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通过资料分析,了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而来。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比较四种类人猿,概述类人猿和人类的异同点,了解在科学研究中通过比较找出事物异同点的方法;

通过进行资料分析和角色扮演,了解在探寻人类祖先踪迹时,地质考察、寻找化石和遗物证据的方法尤为重要;

通过参与“历史重现”活动,加强阅读理解能力,总结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发生的变化;

收集整理资料,参加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以科学态度认识人类的起源和发展问题,树立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加强学生热爱生命、保护生物圈的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通过技能训练,培养学生树立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学会区分事实和观点;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团结与互助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

1、运用比较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

2、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3、对比观察人类起源和发展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4、认同人类应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四、说教学对象

1、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

关于生物圈,学生在七年级上册中已经了解了其概念、范围,并认识到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学生还掌握了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的内容。

学生对于类人猿的生活方式和大致分布范围,对人与其他动物的主要区别在于语言、劳动、大脑发达程度等都有所了解。

2、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

初一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对知识的理解常限于表面,一遇到困难就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因而,需要教师适当指引、及时鼓励和设计他们喜爱的活动,例如多次创设情境和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组织表演、参与动手制作等活动,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长时间保持,提高学习效率。

3、学生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

本课通过课前资料的收集、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活动,给予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展示个人素质的舞台,在交流和学习中促使群体生物学素养得以提高。

五、说教学策略

1、教学设计思路

以介绍人起源于森林古猿、人与自然环境斗争逐渐获得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人所发生的变化为主线,将科学方法和精神贯穿其中。

以讨论、角色扮演、重现历史等活动降低课程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2、教学方法

讨论法

创设情境法

提问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3、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

多媒体课件

课本

纸质媒体(表格、图片等)

4、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由郭沫若的《女神》一诗,引发学生思考人与地球的.关系。

2、提出问题:我从哪里来?人类又从哪里来?引出本章课题。

3、小组汇报查阅的有关人类起源说法:如神创论和进化论

4、讨论这些说法有无事实依据,引出达尔文进化论中认为人类起源自森林古猿的观点。

使学生在生物圈这个广大背景下理解人与生物圈的关系。

培养学生查阅分析资料和语言表达能力

树立人的起源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观察与比较

1、观察书上四种类人猿图片,分析它们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有什么共同点?这些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地球的哪些地方?

2、根据表格对比黑猩猩与人的异同点

3、提出问题: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都是森林古猿,人猿相揖别为何会出现?

体会比较法研究人类和类人猿的异同。

角色扮演

创设情境,学生分小组合作进行资料分析,开展角色扮演活动,通过自身角色的扮演,概括人猿相揖别的原因,认识地质变化、化石等证据证明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而来的。

通过活动,学生自主探究人和类人猿为何会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从中认识到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艰苦斗争中才逐渐进化而来。

历史重现

1、阅读第五页第一自然段,将人类起源和发展中的森林古猿、“露西”时代古人类和“东非人”时代古人类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并选择与其相对应的文字说明。

2、完成历史重现,将剩余四幅图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3、阅读第五页第一、二自然段,概括人类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在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上发生的变化(可选用提供的词条)

通过仔细阅读,动手组图,了解新知——自然环境的改变使得人类发展过程中在形态结构和使用工具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结合人类起源与发展示意图,解释为什么人类的数量在急剧增加,而类人猿的数量日益减少?

旨在联系“观察与思考”解释为何人类数量增加,而类人猿数量减少。使学生理解人类经过与自然的残酷斗争才得以发展。

人与自然

学生发表对于人类如何发展的看法

学生在《我和你》优美的音乐声中抒发自己对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愿望,升华情感。

知识小结和课后拓展

学生将本课中的收获在学习成果图中补充完善。

学习成果图是学生一堂课动脑动手的结果,将自己的收获和不解补充在图上,课后进行展示,利于学生之间取长补短,也容易对知识加深印象。

课后拓展使学生学会如何区分事实和观点。

5、板书设计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 人的由来

第一节 人的起源和发展

一、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二、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三、人类在起源和发展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都发生了变化

四、人与自然应当和谐发展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说课稿(5)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初一说课稿【精选】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初一说课稿【精选】,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Ⅰ、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

本单元贯彻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构建框架的思路,力求引导学生在生物圈这个大的背景下思考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这部分内容不仅与上册教材有密切的联系,而且又是本册的开头,因此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人类的起源和发展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科学问题,容易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又是人类史上科学与伪科学斗争的一个过程,因此探索这个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人类是由于环境的改变,经过极其艰苦、漫长的过程,通过劳动才进化来的。因而启发我们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去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形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同时也应意识到人既是生物圈中的一分子,又是自然界的强者,人类已强大到能够影响生物圈的面貌,为此我们应该处理好与生物圈的关系。

从以上可知,本节教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必须认真上好。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说出人类与现代类人猿共同起源于森林古猿。

2、知道人类是由于环境的变化,在与自然环境的艰苦斗争过程中逐渐进化来的。

3、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课前收集有关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等,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2、通过对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的探究,打开学生思路,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比较问题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人类的起源和进化问题,树立人类进化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培养学生树立珍爱生命、热爱劳动、爱惜我们的家园——生物圈及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3、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民族自豪感。

4、培养学生善于与人合作的良好品质。

<四>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法来找出事物的异同点。

2、培养学生运用证据、事实来说明观点的科学方法。

3、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4、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来学习生物学。

上述教学目标中,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体现了显性教育价值,而方法目标和品格目标则体现了隐性教育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

1、人类不仅依赖于生物圈的资源和环境,而且影响和改变着生物圈,因此要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爱惜我们的家园——生物圈。

2、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并且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要珍爱生命。

3、培养学生分析资料(如图片、化石等)、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语言表达等能力。

四、关键点:

1、处理好本节教材承上启下的关系。

2、注意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教育。

3、处理好基本观点及学术界中的争论的关系。

4、要注意强调环境的变化与生物的起源和进化的关系。

Ⅱ、说教法:

新教材的指导思想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使教材符合学生的实际,因此本人根据本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情况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法。

1、精心整合教材。

本节教材中的资料丰富,但提出的问题中有一些不能紧扣教学目标,且由于时间的关系也不能一一讨论,所以我对此进行了适当调整。如人与类人猿的数量问题让学生课前去查找资料并放在进化发展中去讲。而与教学目标无多大关系的四种现代类人猿的分布问题课堂就省略不讲,布置学生课外时间去完成。另外有一些与本节教材关系密切的问题,如导言,因为关系到这册教材如何与上册衔接,而且还关系到我们该如何思考人类与地球关系的情感教育问题,因而花了较多时间,作为情感教育的重点来讲。同时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还注意与本单元第七章呼应,做到扣紧单元主题。

2、把握好这节教材中有关科学的基本观点及开放性的关系。

这节教材内容丰富,资料多,但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且许多问题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对这样悬而未解的问题,我们要在众多的争论中给出科学的基本观点,即生物是进化来的(即达尔文的进化论),而非由神创造的(即神创论)。但由于历史久远,且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因此存在着不同的学术观点,这是正常的。由此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3、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及情感教育。

本节教材的知识目标不是很多,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通过多种方式,如观察思考、技能训练、资料分析、信息查询、阅读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从而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发散性思维。另外情感教育也是本节教材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开始的导言,还是人类的起源和进化内容中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及教材的最后部分等,都涉及到情感教育问题,因此要注意这方面的启迪教育。

4、应用好多媒体这个重要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本节教材不仅资料多,且由于起源及进化的过程距离现代的生活极为遥远,因而难度大,所以必须借助多媒体手段,达到高效、简洁、直观的效果,还可以引发学生的想象力,另外情感教育更是需要录相片段来展示说明,才能更加形象生动。如将东非大裂谷这部分内容,先通过阅读文字资料,再观察图片,这样起到非常形象直观的效果。

总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Ⅲ、说学法: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成双边活动,在新教材中,更注重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教会学生学习。本人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指导。

1、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学习。

有关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的观点虽然有多种争论,但归根结底人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而绝不是如神创论中所说的人是由神创造而来的;另外生物的进化是由于环境的改变而引起的,且是经过极其漫长的过程;观点要通过证据、事实来说明……总之,课文这方面的例子很多,要注意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

2、善于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不同的问题。

本节内容涉及的问题较多,因此要根据不同的问题,要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如分析人与现代类人猿的相似之处、人类的起源及发展过程中人发生了哪些变化等问题,要用观察比较法;而研究人的起源和发展的知识则要通过分析资料、地质考察、寻找证据、观察阅读、思考讨论等方法。

3、重视对课文的阅读和理解。

本节教材的篇幅不大,但内容丰富且高度概括。本节前后有近8面的内容,不仅资料图片多,且活动也多,初看起来很繁杂。因此在注重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及学生能力培养的同时,还要注意知识的梳理,这样才能对整节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轮廓。而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就是一个极好的方式。

【微语】不用刻意地合群,有趣的人会相互吸引。

温馨提示:本文【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说课稿(通用5篇)】由作者教育大笔记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上一篇 海上日出说课稿(精编1
上一篇 天上偷来的火种教学设
相关推荐
热门资讯
  1. 1 31省区市新增本土确诊37例(全国疫情最新报
  2. 2 向上级请求批准的请示范文(关于请求同意的
  3. 3 2022国考今起报名(明年国考今起报名时间公
  4. 4 31省区市新增本土确诊13例(全国疫情新增最
  5. 5 带福字的吉祥语六个字(关于福禄寿喜财的成
  6. 6 有关地理知识的古诗词
  7. 7 入则孝全文带拼音加翻译(弟子规入则孝篇原
  8. 8 有关中秋节的诗句硬笔书法
  9. 9 关于愁的诗句有哪些(表达愁的诗句大全)
  10. 10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阴符经的惊天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