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大气运动知识点(热门10篇)

711 篇文章
2024-08-12

地理大气运动知识点(1)

全球大气环流

(一)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地面间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水平气压差是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高空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近地面风:受摩擦力影响,风向斜交于等压线,指向低气压。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

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在风向右侧,南半球在左侧),只改变风向,不影响风速。

摩擦力:与风向方向相反,既减小风速,又改变风向(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夹角越大)风力(风速):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风(力)速越大

(三)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名称与位置,注意各风带的风向,气压带成因(热力或动力原因)。

(四)气压和风带的移动: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大致夏季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

四、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由于海陆间热力性质的差异,破坏了气压带风带的连续分布,使得北半球气压带呈断块状分布:7月前后,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亚洲低压)所切断,仅在大洋上保留(夏威夷高压);1月前后,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亚洲高压)所切断,仅在大洋上保留(阿留申低压)。

(五)季风环流(亚洲东部和南部最典型)

地理大气运动知识点(2)

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以水准运动为主,有利於高空飞行。

3、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5、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气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7、气温与天气: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8、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9、气温的水准分布:①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

②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

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10、气温年较差:①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

②变化规律:内陆>沿海,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

地理大气运动知识点(3)

1、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

(1)水准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

(2)水准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

(4)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 (5)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

(6)来自海洋的气流——湿 (7)来自大陆的气流(离陆风)——干

(8)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

2、水准方向气压与气温: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压;反之,气温低,近地面的空气收缩下沉,地面形成高压。

风的形成:大气的水准运动叫风,水准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等压线愈密风速愈大。

4、风向:(1)风向-—风的来向;

(2)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以右图为例画A点的风向及其受力

①确定水准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於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

②确定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③近地面受磨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5、高空大气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的风,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磨擦力的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6、锋面与天气(冷暖不同气团作水准运动并相遇)

①冷锋过境雨区在锋后,出现雨雪、降温天气。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骤降,天气转晴;

②暖锋过境雨区在锋前,多为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7、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锋面是冷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我国的寒潮、冬春季节出现的沙尘暴。

地理大气运动知识点(4)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三圈环流的形成)

1、形成条件:

①均匀的地球表面②高低纬度地区受热不均③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2、形成过程(以北半球为例)

①赤道低气压带的形成

赤道地区温度高,气流上升,气压低,形成赤道低气压带。

②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形成

赤道地区上升的暖空气在高空南北分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北的一支偏转成西南风,在北纬30°附近高空偏转成西风。来自赤道高空的空气在北纬30°附近高空不断堆积、下沉,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③东北信风带的形成

在近地面,从副热带流出的气流,一部分向南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东北风,称为东北信风带。

东北风信风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在赤道地区辐合上升,在赤道和北纬30°之间形成了低纬度环流圈。

④西风带的形成

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北流出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西南风,称为盛行西风。

⑤极地高气压带的形成

北极及其附近是纬度最高的地区,温度极低,空气冷却下沉,气压高,形成极地高气压带。

⑥极地东风带的形成

从极地高气压带向南流的气流,逐渐向右偏,形成东北风,称为极地东风。

⑦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

极地东风与盛行西风在北纬60°附近相遇,暖而轻的盛行西风爬升到冷而重的极地东风气流之上,因气流上升形成一相对低压带,称为副极地低气压带。

从副极地上升的气流在其高空南北分流,分别流向副热带和极地高空,形成了中纬度与高纬度环流圈。

3、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如上图)

①熟记上图中所有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

②全球气压带是如何分布的?

赤道低气压带在赤道附近;南北纬30°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纬60°为副极地低气压带;两极地区为极地高气压带。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③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同是高气压带,形成原因是否相同?赤道低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同是低气压带,形成原因是否相同?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为动力作用影响形成的;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是热力作用影响形成的。

④你认为哪些气压带控制地区降水较多?哪些气压带控制地区降水较少?

气流上升的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降水较多;气流下沉的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降水较少。

4、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做周期性的季节移动。春秋分为平均位置,冬至日偏南,夏至日偏北。

地理大气运动知识点(5)

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以水准运动为主,有利於高空飞行。

3、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5、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气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7、气温与天气: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8、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9、气温的水准分布:①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

②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

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10、气温年较差:①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

②变化规律:内陆>沿海,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

地理大气运动知识点(6)

1、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

(1)水准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

(2)水准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

(4)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 (5)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

(6)来自海洋的气流——湿 (7)来自大陆的气流(离陆风)——干

(8)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

2、水准方向气压与气温: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压;反之,气温低,近地面的空气收缩下沉,地面形成高压。

风的形成:大气的水准运动叫风,水准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等压线愈密风速愈大。

4、风向:(1)风向-—风的来向;

(2)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以右图为例画A点的风向及其受力

①确定水准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於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

②确定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③近地面受磨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5、高空大气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的风,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磨擦力的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6、锋面与天气(冷暖不同气团作水准运动并相遇)

①冷锋过境雨区在锋后,出现雨雪、降温天气。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骤降,天气转晴;

②暖锋过境雨区在锋前,多为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7、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锋面是冷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我国的寒潮、冬春季节出现的沙尘暴。

地理大气运动知识点(7)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三圈环流的形成)

1、形成条件:

①均匀的地球表面②高低纬度地区受热不均③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2、形成过程(以北半球为例)

①赤道低气压带的形成

赤道地区温度高,气流上升,气压低,形成赤道低气压带。

②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形成

赤道地区上升的暖空气在高空南北分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北的一支偏转成西南风,在北纬30°附近高空偏转成西风。来自赤道高空的空气在北纬30°附近高空不断堆积、下沉,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③东北信风带的形成

在近地面,从副热带流出的气流,一部分向南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东北风,称为东北信风带。

东北风信风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在赤道地区辐合上升,在赤道和北纬30°之间形成了低纬度环流圈。

④西风带的形成

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北流出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西南风,称为盛行西风。

⑤极地高气压带的形成

北极及其附近是纬度最高的地区,温度极低,空气冷却下沉,气压高,形成极地高气压带。

⑥极地东风带的形成

从极地高气压带向南流的气流,逐渐向右偏,形成东北风,称为极地东风。

⑦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

极地东风与盛行西风在北纬60°附近相遇,暖而轻的盛行西风爬升到冷而重的极地东风气流之上,因气流上升形成一相对低压带,称为副极地低气压带。

从副极地上升的气流在其高空南北分流,分别流向副热带和极地高空,形成了中纬度与高纬度环流圈。

3、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如上图)

①熟记上图中所有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

②全球气压带是如何分布的?

赤道低气压带在赤道附近;南北纬30°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纬60°为副极地低气压带;两极地区为极地高气压带。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③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同是高气压带,形成原因是否相同?赤道低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同是低气压带,形成原因是否相同?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为动力作用影响形成的;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是热力作用影响形成的。

④你认为哪些气压带控制地区降水较多?哪些气压带控制地区降水较少?

气流上升的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降水较多;气流下沉的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降水较少。

4、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做周期性的季节移动。春秋分为平均位置,冬至日偏南,夏至日偏北。

地理大气运动知识点(8)

1、本节主要内容有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两部分内容。

气压带和风带形成了三圈环流、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形成了季风环流。因此,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也可以理解成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的形成及季风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2、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作为世界两个大气环流系统,共同影响形成了世界气候格局。三圈环流影响大陆西岸的气候形成,季风环流影响大陆东岸的气候形成。两大环流系统对气候的作用,本节只陈述了季风环流对东亚和南亚的影响。

3、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结果是有些地区一年内受某气压带和某风带的交替控制。

4、亚欧大陆内部冬季形成的高压中心纬度偏高,夏季大陆上形成的低压中心纬度偏低。夏季的低压中心和冬季的高压中心形成的原因都是热力作用。

5、影响东亚的夏季风和冬季风的形成原因都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亚的冬季风形成的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风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6、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同样影响澳大利亚北部的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

地理大气运动知识点(9)

(一)大气运动

热力环流规律

(1)近地面冷,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即冷下沉、冷高压)。

(2)近地面热,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即热上升、热低压)。

(3)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相反。

(4)水平气流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

大气环流与气候分布

(二)天气与气候

锋面系统

(1)冷锋:

①过境前: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气压较低。

②过境时:常出现阴天、大风、雨雪等天气现象。

③过境后:冷气团控制,气温和湿度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2)暖锋:

①过境前: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气压较高。

②过境时:多云和降雨天气,连续性降水或雾。

③过境后: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3)准静止锋与天气:多连续性阴雨天气。

气旋与反气旋

(1)气旋(低压系统)—中心气流上升—多为阴雨天气。

(2)反气旋(高压系统)—中心气流下沉—多为晴朗天气。

气候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纬度因素)、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2)气候类型的一般分布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地理大气运动知识点(10)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尘埃越多,反射作用越强。例多云的白天温度不太高。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例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等。

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①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增温,产生地面长波辐射

②大气中的CO2和水汽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温

③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3 影响地面辐射大小(获得太阳辐射多少)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太阳高度角的大小不同,导致地面受热面积和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程长短,是影响的主要因素,同时,它的大小受下垫面因素(反射率)和气象因素等的影响。

【微语】读懂人生的资产负债单要比看懂玉米生意的负债单更有意义。

温馨提示:本文【地理大气运动知识点(热门10篇)】由作者学习工坊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上一篇 仁爱版年级上册英语知
上一篇 文言文阅读知识点(通
相关推荐
热门资讯
  1. 1 31省区市新增本土确诊37例(全国疫情最新报
  2. 2 向上级请求批准的请示范文(关于请求同意的
  3. 3 2022国考今起报名(明年国考今起报名时间公
  4. 4 31省区市新增本土确诊13例(全国疫情新增最
  5. 5 带福字的吉祥语六个字(关于福禄寿喜财的成
  6. 6 有关地理知识的古诗词
  7. 7 入则孝全文带拼音加翻译(弟子规入则孝篇原
  8. 8 有关中秋节的诗句硬笔书法
  9. 9 关于愁的诗句有哪些(表达愁的诗句大全)
  10. 10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阴符经的惊天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