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思路】
这是一篇生动有趣的、蕴含着深刻道理的寓言故事。教学安排,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接着以关键问题为切入点,生生讨论、师生探究,充分展示朗读的魅力,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之后,教师创设生活情境,结合生活实际来体会本课的寓意。最后让学生看插图猜寓言激发阅读语言的兴趣。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运用和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正确理解词语,积累运用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则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内容,能在阅读中质疑、解疑,发表见解,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做错了事要及时改正。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朗读,体会寓言的寓意。
2、训练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激发阅读寓言的情趣。
【教学准备】
相关教学课件、投影。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师:我们做个游戏好吗?成语接龙
师出“龙头”──叶公好龙(学生兴致高涨,积极参与。)
二、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记得老师说的第一个成语吗?
生:叶公好龙。
师:对了,这个成语背后的小故事你们听说过吧,我们叫什么,谁知道?
生:寓言。
(板书:寓言)
师:你们认为什么是寓言?
(生发表见解,师捕捉重点词)
师:你们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归纳了六个字,同意吗?
(板书:小故事大道理)
2、师:我们本节课要学的这个寓言故事是?
(板书:亡羊补牢)提醒:“补”的左偏旁
生:齐读“亡羊补牢”
空笔和老师一起写。
师:谁知道“亡”、“牢”分别是什么意思?
生:“亡”的意思是失去。“牢”牲畜的圈。
师:这两个字的解释有好多,你们能正确找出在这个成语中的意思,辨别能力真强!
师:谁能把题目解释一下?
生:羊丢失以后修补羊圈。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悟,检查预习
1、师: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水平,请起立。
(生起立,准备齐读)
师:课文读得挺棒,我想字词你们自学得也不错,汇报一下。(师利用课件出示生字词)
生:拉火车式朗读:(生字)一位同学先读字再拼音,其他同学辨析读得是否正确,正确就跟读,否则纠正。(生词)依然拉火车式朗读。
师随机指导:
窟窿的“窿”街坊的“坊”读轻声;
多音字“圈”:羊圈(juàn)圆圈(quān)
2、师:交流一下对词语的理解
生:自由发言。(有的照本宣科,师表扬勤动手查阅工具书;有的自由发挥,师酌情评价,表扬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师随机根据学生所说的词义点拨:“悔”的竖心旁、“窟窿”的穴字头、“叼”的最后一笔是提。
四、读中感悟,理解寓意
1、小组合作学习:
师:老师有些疑问,你们能帮我解决吗?问题:养羊人两次丢羊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先自己在文中找,再在小组里交流。还有就是老师对养羊人有一种评价,不知对不对,待你们解决完第一个问题后告诉你们,帮我分析一下。(待第一个问题组内解决后,把写有“固执”的纸条交给他们,请他们讨论。师
巡视并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了解组内学习的情况,必要时给与点拨)
2、交流:
生:第一次是因为羊圈破了个洞。
师:你们同意吗?谁读读相应的语句
生:“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师:(评价)我听出他把“原来”一词读得音比较重,我听了有恍然大悟的感觉。谁还愿意读?
生:“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师:(评价)我听出他把“发现”一词读得急促,我听了有着急的感觉。“叼走了”这三个字读得语气缓慢,听了替养羊人惋惜。
(全体学生齐读)
师:继续汇报第二次丢羊的原因。
生:第二次是因为不听街坊的劝告。
(见解相同的同学的手臂落下了,但仍有不同意见的)
师:谁读读相应的语句。
生:“街坊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羊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师:你们觉得这位同学读得如何?
生:他读得很流利!
生:他的声音很洪亮!
师:他一个人读了两个人的对话,在语气方面你们有没有好的建议?
生:应读出街坊的诚恳,读出养羊人的满不在乎、不耐烦。
师:我们分角色朗读一下(生生之间合作、师生之间合作)
(课堂中的突发事件会随时出现的)
生:我认为第二次是因为养羊人有侥幸心理,他心想,狼已经捉走了一只羊,不会再来了。
师:你很执著,老师注意你很长时间了,一直举着你的小手,原来你有不同答案。其他同学分析一下他说的有道理吗?
生:我认为他说的有道理,因为他有侥幸心理所以才没有听邻居的劝告。
师:你分析得真对,那位同学说的也没错,这两个答案并不矛盾。文中第二自然写了邻居劝说养羊人,所以我们很自然地就能分析出原因是不听劝告。
师:甲同学猜到养羊人的心里去了,真厉害!你再猜猜他还有怎样的心理?
生:他还有后悔的心理。
师:这么多同学都猜到了,你们也够厉害的,你怎么知道的?
生: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写到了。
师:老师真不仔细,其实答案就在文中。只要认真读就能找到。咱们班还有像我一样不认真的同学吗?
师:让我们齐读这则寓言的结尾。(出示投影)
师:哪几位同学愿意站起来有感情地朗读。愿意当评委的同学请注意了。
(选择几位水平参差不齐的同学,不要让孩子产生老师只偏爱优等生的错觉)
生:读得挺有感情的。
生:有的同学没跟上。
师:谁再来试试?
师:我的评价对吗?
生:你的评价不太正确,他开始是固执,可后来他后悔了,接受了他人的意见,从全文来说,对他的评价应该是知错就改。
师:还有那些同学和他们组的意见一致?(大部分同学举起了手)你分析得很正确,我接受你们的意见。(板书:知错就改)
师:你们对养羊人很了解,当养羊人遇到这些事他会怎么处理?
出示投影:
1、养羊人早上起来发现上衣的口袋破了一个很小的洞。
2、冬天到了,一场大雪过后,养羊人的家门口结了一层冰,他一出门差点儿滑倒。
3、养羊人有两个儿子,其中一个勤学好问经过刻苦努力,考上了大学,另一个却迷上了打游戏。
(生逐一分析,揭示寓言的寓意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既不会让寓意显得太空洞,又起到了实效性)
五、激发阅读情趣
师:我知道咱们班同学读过的寓言故事可多了,我考考你们。
(出示两张寓言故事的插图:滥竽充数、鹬蚌相争。对知道的同学表扬的同时请他说说曾经在哪本书中读过,把好书介绍给同学,激发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
六、布置作业
1、必作:
把这个寓言故事讲给他人听,师出示南辕北辙的插图,请同学们预习。
2、选作:
收集并阅读寓言故事。
教学目标:
1、会读课文中的4个生字,一个多音字;会写“窟窿”“叼”等字。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亡羊补牢》的故事。
3、理解“亡羊补牢”“劝告”等词语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初步体会寓意。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一) 理解“寓言”的意思
1、可以说说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2、也可以说说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
(二) 揭题解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题目是《亡羊补牢》。
2、你知道每个字的意思了吗?理解“亡”和“牢”的字意。引导理解题意。
二、初读感知
1、 自学课文:读准字音,想想课文哪些句子写“亡羊”,哪些句子写“补牢”?
2、 交流:课文讲那个牧羊人丢了几次羊?
3、找出牧羊人“补牢”的句子。 板书:赶快 没丢过
4、讲故事大意:用上“发现…… 发现……赶快没丢过……”
三、体会寓意
(一)、抓“劝”切入,初知寓意
1、牧羊人第一次丢了羊,邻居曾经怎样劝他?找出句子,理解“街坊”。
2、“劝”和“说”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劝”指发现别人的问题,让别人改正)
3、练读对话。如果说第一次丢羊是个意外,那么第二次是什么原因?
4、看图说话,看到牧羊人使劲地修补羊圈,这回街坊们在说什么?
5、小结:牧羊人不听劝告,继续丢羊,听了劝告,不再丢羊。可见,做错了事听听别人的劝告,及时改正是多么重要。
(二)、抓“劝”展开,理解寓意
1、教师用白话讲《战国策》庄辛劝告楚襄王的故事。
《亡羊补牢》的故事最早来源于古时候的一个“劝告”故事。战国的时候,有个叫庄辛的大臣发现楚王整天不理朝政,东游西荡的。庄辛很担心,对楚王说:如果再这样下去的话,楚国必将灭亡。楚王不听,结果5个月以后,秦国兵打进来了,楚王吓得没了办法,连忙请庄辛出主意,庄辛说了很多话,其中一句就是:“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2、理解“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的意思听了故事,你说楚王丢羊了吗?那么庄辛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亡羊”其实指?——有了错误 “补牢”呢?——及时补救 未为迟也——还不算迟。
楚王听了庄辛的话,立即改正了错误,终于是使楚国免遭了这次灾难。
(三)、顺“劝”回归,学讲故事
1、一个小小故事的改变了楚王,改变了楚国的命运,可见这个故事多么有意义,你们愿意把它讲下来吗?
2、你想把这个故事讲给谁听,为什么?(讲给有缺点必须改正的人听,讲给自己听,多想想自己的缺点,争取改正。)
四:作业
1、 抄写生字
2、 讲故事
教学设想与反思: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学习寓言的一个目标之一就是通过对故事内容的学习懂得寓言所包含的寓意,从而给学生一些做人的启示。因此,教学中必须考虑寓言的特点以及学习寓言的方法。由于寓言的题目往往是故事的主要内容,因此本课教学从解题入手梳理课文,从而避免了在内容上打转,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习字、读文,拓展运用,这是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工作。寓意的理解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不能直白的告知。因此,本课教学,以“劝”为切入口,通过学生自身的学习,深切的感悟,将学习文本与追本溯源,学习语言与生活运用有机结合,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故事所告诉我们道理,并自觉地将它运用到生活中,最终根植于自己的心灵世界。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 “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 要即时纠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 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揭示课题
1、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教 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3、“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 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过 么补羊圈?)
5、 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 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 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 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 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的过程
4、 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增删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
2、通过多种形式地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
3、懂得应该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寓言揭示的含义
教法学法:谈话法、启发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具学具:课件、收集的寓言故事。
教学过程:
一、课前幸福回忆2分钟。(学生主持)
生:大家好,今天的幸福回忆2分钟由我来主持。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幸福话题为“幸福的课堂”。开学以来,在语文课上你感觉什么是最幸福的?(学生回答),大家说的也是我的幸福感受,在幸福的课堂上,让我们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帮助。
师:带着美好的心情,让我们开始今天的语文学习,好吗?
二、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你都知道哪些寓言故事?
(学生回答:井底之蛙、掩耳盗铃、自相矛盾……)
2、看来同学们都是喜欢读书的孩子!这些寓言故事都非常的有趣,而且寓意深刻,你知道什么叫寓言吗?寓言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蕴含一定的道理,给人以启示,故事是人虚构的……)
3、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今天,老师就和大家再来学习一则寓言。师板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后齐读。)
二、质疑课题,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这个词语中,你有不理解的字吗?(亡、牢)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生: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生:我是通过查字典的方式理解这个字的,我是通过联系课文的内容理解的……
3、请你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生:羊丢失了把羊圈修补好。)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说的真清楚,课前的预习很全面!首先,请大家听课文的朗读,边听边注意生字词的读音。(课件播放)
2、下面,请你自由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检查字词:(开火车读)
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
多音字:圈近义词:街坊-邻居
4、强调字形,理解字意。
“窟窿”都是穴字头,所以和洞有关。注意“窿”字的“生”上面有一横。
“街坊”:你家有街坊吗?街坊就是邻居的意思。
5、指导写字。
四、精读课文,小组学习。
字词掌握的不错,把字词带入故事中,每组选一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一下,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5名学生读课文)
同学们概括的真清楚,讲的很精彩!下面,以小组学习的方式,互相读课文,依据自学提示的内容,展开小组讨论。
出示自学提示:(课件)
1、齐读1-4自然段,思考: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2、羊丢了之后,街坊和养羊人他们分别是如何表现的:
(1)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2)街坊真诚的劝告,可养羊人什么表现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街坊的一番好意,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指名分角色朗读。)
3、养羊人不听劝告的结果怎样?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刚才我们学习的内容,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句式变换(一、二)
4、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句式变换(三)
5、讨论交流。
6、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五、体会寓意。
1、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2、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3、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总结全文。
1、故事我们已经读懂了,那么这个故事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再把课文认真读一读,想一想,把你的想法和同桌先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师总结:
是的,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能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并认真改正,还不算晚。所以人们常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板书:为时不晚)
3、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先读懂了故事,然后明白了故事中蕴涵着的道理,以后遇到寓言故事时,就可以按“理解题意—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这样的方法学习。
板书设计:
寓言两则:亡羊补牢
第一次丢羊毫不在意
第二次丢羊后悔——修羊圈
结果再也没丢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教学思路:
这是一篇生动有趣的、蕴含着深刻道理的寓言故事。教学安排,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接着以关键问题为切入点,生生讨论、师生探究,充分展示朗读的魅力,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然后,教师创设生活情境,结合生活实际来体会本课的寓意。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运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正确理解词语,积累运用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则寓言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朗读,体会寓言的寓意。
2训练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学过寓言吗?(揠苗助长,守株待兔)这两个是寓言故事。寓言故事,就是包含了道理的故事,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是我们二年级下学期学过的两则寓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新的寓言故事。先看动画片吧。(播放动画片)大家刚刚看了有趣的动画片,这个有趣的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板书:亡羊补牢]齐读课题——《亡羊补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师:相信同学们都已经预习过课文了,那么在字词学习上,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学生汇报自己预习所得,交流字的读音,写法。)
老师这里也有几个词语,相信大家肯定会读,谁愿意来读给其他同学听。
寓言羊圈劝告街坊窟窿结结实实叼走后悔
(一位同学读,别的同学听,读对,出示正确的拼音,读错,纠正。最后齐读词语。)
2整体感知
老师相信这些词语同学们肯定都会读了,那这些词语回到了课文,你还认识它们吗?让我们来读一读课文。思考一个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请五位同学读课文,适时纠正读音。重点解决①圈是多音字②窟窿读轻声③叼的最后一笔。
3语言训练:
师: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亡羊补牢》讲了一件什么事?
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不听街坊的劝告,第二天又丢了羊。他后悔没有听街坊劝告,赶紧把羊圈修好,从此,再也没有丢羊。
(提示,第一次丢羊———第二次丢羊———最后———
表扬能用简洁语言概括的同学,对说得比较详细的同学要加以引导)
[师适机板书:第一次不补第二次修补]
三、读中感悟,理解寓意。
1我们已经知道养羊人一共丢了两次羊,那让我们回到课文去仔细读读文章,寻找他丢羊的原因。
请大家默读1—3自然段。说说第一次丢羊后,养羊人的表现。(出示课文1—3自然段,同学默读)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你读出了什么?(养羊人毫不在乎)
养羊人有那么多人,只丢了一只羊,他当然不在乎,而他的好街坊却着急了。他劝告他说———
(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你能来当一当这个好心的邻居吗,来劝一劝这个养羊人。
(请几个同学读,指导朗读。分角色读对话,注意语气。)
2养羊人的满不在乎,以致后来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学习课文45自然段,去那里寻找答案。
女生齐读45两段,说说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狼又钻进去,又丢了一只羊)
3.为什么狼有第二次机会钻进羊圈?
(养羊人不听劝告,不修补羊圈,狼才会再次进来。)最后。他后悔了,听了邻居的劝告,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4.养羊人还会丢第三次羊吗?
不会,他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讨论:现在补牢迟吗?
[不迟,因为他的羊以后再也没丢过。]
5.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故事我们学完了,那谁可以解释一下亡羊补牢的意思。羊丢了才把羊圈修好。比喻在受到损失后想办法补救免得以后再受损失。亡,丢;牢,羊圈。
通过养羊人这个故事,你们知道了一个什么道理?
(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并不算晚。)
四、给予提纲,讲述故事
1这么有意思的故事。大家想不想讲给别人听呢?老师给大家一些帮助,自己先练习下。
……
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
……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又少了一只
……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2请几位同学讲述故事。
五、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同步阅读》中的《古代寓言两则》。
2抄写课文两遍,并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不迟
知
第一次不补错
就
第二次修补改
教学目标:
1、会读课文中的4个生字,一个多音字;会写“窟窿”“叼”等字。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亡羊补牢》的故事。
3、理解“亡羊补牢”“劝告”等词语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初步体会寓意。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一)理解“寓言”的意思
1、可以说说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2、也可以说说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
(二)揭题解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题目是《亡羊补牢》。
2、你知道每个字的意思了吗?理解“亡”和“牢”的字意。引导理解题意。
二、初读感知
1、自学课文:读准字音,想想课文哪些句子写“亡羊”,哪些句子写“补牢”?
2、交流:课文讲那个牧羊人丢了几次羊?
l找出第一次发现丢羊和丢羊原因的句子。板书:发现
指导:读准多音字“圈”,范写“窿”提示第11笔,“叼”的最后一笔是什么?
l找出第二次发现又丢羊和丢羊原因的句子。板书:发现
再次书写“窟窿”和“叼”
3、找出牧羊人“补牢”的句子。板书:赶快没丢过
4、讲故事大意:用上“发现……发现……赶快没丢过……”
三、体会寓意
(一)、抓“劝”切入,初知寓意
1、牧羊人第一次丢了羊,邻居曾经怎样劝他?找出句子,理解“街坊”。
2、“劝”和“说”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劝”指发现别人的问题,让别人改正)
3、练读对话。如果说第一次丢羊是个意外,那么第二次是什么原因?
4、看图说话,看到牧羊人使劲地修补羊圈,这回街坊们在说什么?
(如果……幸亏……)
5、小结:牧羊人不听劝告,继续丢羊,听了劝告,不再丢羊。可见,做错了事听听别人的劝告,及时改正是多么重要。
(二)、抓“劝”展开,理解寓意
1、教师用白话讲《战国策》庄辛劝告楚襄王的故事。
《亡羊补牢》的故事最早来源于古时候的一个“劝告”故事。战国的时候,有个叫庄辛的大臣发现楚王整天不理朝政,东游西荡的。庄辛很担心,对楚王说:如果再这样下去的话,楚国必将灭亡。楚王不听,结果5个月以后,秦国兵打进来了,楚王吓得没了办法,连忙请庄辛出主意,庄辛说了很多话,其中一句就是:“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2、理解“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的意思
听了故事,你说楚王丢羊了吗?那么庄辛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亡羊”其实指?——有了错误“补牢”呢?——及时补救未为迟也——还不算迟。
楚王听了庄辛的话,立即改正了错误,终于是使楚国免遭了这次灾难。
(三)、顺“劝”回归,学讲故事
1、一个小小故事的改变了楚王,改变了楚国的命运,可见这个故事多么有意义,你们愿意把它讲下来吗?
2、你想把这个故事讲给谁听,为什么?(讲给有缺点必须改正的人听,讲给自己听,多想想自己的缺点,争取改正。)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2、讲故事
教学设想与反思: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学习寓言的一个目标之一就是通过对故事内容的学习懂得寓言所包含的寓意,从而给学生一些做人的启示。因此,教学中必须考虑寓言的特点以及学习寓言的方法。由于寓言的题目往往是故事的主要内容,因此本课教学从解题入手梳理课文,从而避免了在内容上打转,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习字、读文,拓展运用,这是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工作。寓意的理解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不能直白的告知。因此,本课教学,以“劝”为切入口,通过学生自身的学习,深切的感悟,将学习文本与追本溯源,学习语言与生活运用有机结合,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故事所告诉我们道理,并自觉地将它运用到生活中,最终根植于自己的心灵世界。
35分钟来来去匆匆,还应留出时间让学生又动笔写字的事件。
七、“寓言故事” 教学要求: 1,自己确定题目,依据本次作文要求来编一个童话故事。 2、编写的故事语句要通顺,让人能看明白。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大胆想象。 指导过程: 一、同学们读过不少童话故事。你喜欢哪些童话故事?在这些童话中,哪些事物给你留下深刻影响。这些故事为什么会这么生动有趣、吸引人?讲一讲你读过的童话故事。 1、先在组内交流。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说给组里的同学听。 2、全班交流。 二、学一学。请同学们先读读习作要求,然后小组讨论一下,看看这次习作要求有几方面的内容。 1、教师指导归纳写作中的注意事项: (1)“童话故事”的特点: ①把动物、植物、物品当作人; ②要大胆想象,编有趣的故事。 (2)想象的“故事”要注意说清楚时间、地点及经过。 (3)你想告诉大家的道理要写出来,这个“道理”可以直接写出来,也可以蕴涵在故事里面。 (4)故事的人物不可选的太多。 2、将想象的故事讲给同座听,请他提提意见。 3、全班交流,其他同学听后可以补充,说说从哪几方面补充。 三、写故事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故事写出来。 四、改一改 1、把写好的故事读一读,对照要求自己修改。 2、提示:(1)有无错别字和病句。(2)童话故事是否完整。(3)想象是否合理有趣,情感是否具体生动。(4)读后是否给人以启发。 3、四人一组互改。 五、评一评。 1、在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编写的童话故事,互相听一听,评一评,看谁编得最有趣。 2、小组长推荐组内同学,读一下自己编写的童话,大家欣赏。 3、教师推荐几篇有代表性的童话故事,和大家交流。
《给寓言故事配画》讲义稿
教学目的
1、让学生认识插图特点和文学作品的关系。
2、并学习为寓言故事画一幅插图。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4、完成一幅着色的故事插图,画面要求人物的身份、服饰、道具及配景等均要与文学作品相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让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己所熟悉和收集的寓言故事,同学讲解。
2、让同学们思考如何用绘画的形势来形象的再现出寓言故事所给人的启迪呢?
3、欣赏优秀的寓言故事插图作品。
二授新:
1、基本概念:
插画在中国被人们俗称为插图,是一种穿插在小说等文学书籍之中的画,插画之所以单独成为一种艺术,是因为它要体现出情节的发展,又要包含画家自身的理解.最终造就了插画的独特性。
插图分为图解插图和艺术插图两种。就造型艺术而言,插图是对文字起说明作用的图画。它起初原是为了装饰书籍,增加读者而创作的。随着书籍的发展与分类,插图形式也愈来愈多样,如文学、艺术、儿童读物等插图。但现在一般所说的插图主要是指文学作品中的艺术插图。这种插图是画家在忠于文学作品的故事情节和思想内容的基础上经过构思和构画而创作出来的,因此,插图有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成为造型艺术的一个品种。
2、分析插图作品的内容及作用--对故事、寓言等文学作品的内容、形象加以说明,加强作品的感染力。
3、分析插图与作品的关系:插图是对文字起说明作用。
4、出示一些与创作插图有关的形象资料,讲述插图作品的主体,要符合内容要求,人物的身份、服饰及配置景物应有时代特点。
5、绘画步骤:
A、熟悉故事,选出主要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身份、服饰、所处环境和时代特征。
B、用铅笔定场景位置。画出天空与地平线(室内墙壁地面线),用基本形画出主要的景物。
C、定出人物的'位置,按人物的大小、前后关系定在画面上。
D、详细画出各部分。
E、分析插图颜色的运用,一般是根据作品的内容决定的。
①色彩与作品内容有密切关系,插图(创作画)色彩为表达主题而设。
②用颜色衬托主体形象,使其突出,可以运用重色衬出淡色或淡色托出重色。
③画面要有主要颜色,其他颜色起衬托作用。
三、插图说明
《守株待兔》
《拔苗助长》
《皇帝的新装》插图类型祥解
全景式的表现方式(水彩)
情节性的表现方式(素描)
语文课本中的插图以水彩的形式再现
图文结合的形式
MSN(中国大学网)
守株待兔和水滴石穿寓言故事教案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8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 读懂课文,明白“水滴石穿”“守株待兔”这两个成语的意思和所蕴含的道理。
3 充分发挥想象,用不同的语气读好两个成语故事。
4 有学习成语、积极应用成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这两个成语的意思,积累并灵活应用两个成语。
教学准备
1 教学挂图。
2 查找几个与“水滴石穿”寓意相近的成语。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回顾学过的成语,引入课文题目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有故事的成语和有趣的成语,你们还能记起来吗?
生说出成语。
师:成语是我国语言宝库中十分有特色的宝藏,每个成语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两个成语故事,“水滴石穿”“守株待兔”。(师板书课文题目)
二、自主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的大意
1 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词。
(1)自己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
(2)勾出本课生词,多读几遍。
(3)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等形式掌握生字音、形、义。
(4)正确书写本课8个生字。
2 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讲了什么故事。
(2)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两个成语故事。
三、 分别重点学习“水滴石穿”“守株待兔”
1 学习“水滴石穿”。
(1)同桌练习分角色读故事,想象当时的情景。
(2)抽查、评价。要领:读出石阶轻视的语气,水滴自信的语气。
(3)仿照文中句子,练习用“是……还是……”“既……也……”说话。
(4)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5)拓展延伸。
教师介绍几个与“水滴石穿”寓意相近的成语;学生联系生活讲一讲“水滴石穿”的事例。
2 学习“守株待兔”。
(1)激趣导入。
师:这节课中,老师将与你们再次点击一个成语。(板书:守株待兔)
提出学习目标:理解“守株待兔”的意思。
(2)(出示挂图)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并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②同桌合作读课文,学习生字“夫”“窜”“撞”。
③全班交流,通过做动作理解“窜”“撞”的意思,让学生讲讲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师相机板书:偶
得野兔)
④结合挂图,理解“株”“待”“守株待兔”的本意。
“株”,树桩。随即学习生字“桩”,再次看图理解“桩”,并给它扩词。
(3)理解课文,体会情感。
①再一次读课文,重点体会第2段中农夫的心情。
②自己勾出写农夫心理活动的句子,好好读一读,体会体会,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和语气来读。
③请学生把自己勾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评价评价,谁读得好。
④结合最后一句(他拎着野兔喜滋滋地回家了),把动作神态加上去,绘声绘色地读这一段。
⑤结合挂图,想一想,说一说,农夫心里还可能想些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相机板书:心存侥幸。
(4)读想结合,背诵表演
①自读第3段,体会农夫感情。
②把农夫心中的希望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可以加上动作说。
③读最后两句话:等啊等啊,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他连野兔的影子都没有看见。农夫的田里已经长满了野草,什么庄稼都收不到了。
想一想,此时此刻,农夫的心情又是怎么样的,应该怎样读。(伤心、难过、后悔)
④你想对这个农夫说什么?小组讨论。
⑤每一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板书:一事无成)
⑥再读这一段,想一想,农夫的情感有哪些变化?(希望→失望)应该怎样读呢?
⑦演一演这个故事。
⑧你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不努力做事,心存侥幸,终将一事无成)
四、课外作业
1 课外阅读几则寓言故事。
2 自主积累更多的成语。
【课文理解】:
寓言故事守株待兔教案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初步理解故事,明确故事寓意:不劳动不会有收获,运气不会天天有,不能靠碰运气过日子。
2、培养幼儿乐意倾听故事,并能用绘画表达其内容。
3、发展幼儿的想像力、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VCD 图片
活动过程:
一、我们学过哪些成语故事?谁知道它的寓意?
二、今天老师再请小朋友学习一则寓言:守株待兔(出示字卡)
1、有一天,一位农夫正在田里锄草,突然惊动了一只野兔,它跑得很快,这只野兔为什么跑得这么快?(幼儿讨论)
2、你们刚才说的`种种情况确实都有可能发生,野兔一不留神竟撞在了田边的一个树桩上,会怎么样?
3、农夫喜出望外,赶忙拾起兔子,带回家去,农夫得到这只野兔会怎么做呢?
4、农夫回到家,确实把野兔美美地吃了一顿,他边吃边想,你们猜猜看会想些什么?(讨论)让我们一起说说农夫的美梦吧!
5、从此,农夫再也不耕田锄草,他天天守在那个树根旁,等待野兔撞*在树根上,从早上等到晚上,从日出等到日落,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农夫等到的会是什么结果?(幼儿讨论)
6、听到这儿,你觉得农夫的做法怎么样?为什么?(幼儿讨论)
三、观看动画,加深理解
1、刚才小朋友听了这个故事,现在想看看动画吗?
2、如果你是农夫的朋友,你想对农夫说些什么?
教师小结:这则寓言故事很短小,但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不劳动不会有收获,运气不会天天有,不能靠碰运气过日子。
四、自由讲述,巩固故事内容。
寓言故事:守株待兔
宋国有个农夫正在田里翻土。突然,他看见有一只野兔从旁边的草丛里慌慌张张地窜出来,一头撞在田边的树墩子上,便倒在那儿一动也不动了。农民走过去一看:兔子死了。因为它奔跑的速度太快,把脖子都撞折(shé)了。农民高兴极了,他一点力气没花,就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他心想;要是天天都能捡到野兔,日子就好过了。从此,他再也不肯出力气种地了。每天,他把锄头放在身边,就躺在树墩子跟前,等待着第二只、第三只野兔自己撞到这树墩子上来。世上哪有那么多便宜事啊。农民当然没有再捡到撞*的野兔,而他的田地却荒芜了。
寓意:
不靠自己勤勤恳恳的劳动,而想靠碰好运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微语】人生就像是一场消耗,愿你能把美好的时光耗在自己喜欢的人和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