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导学案如何导入?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是通过数学教会学生思考。要实现这个目标取决于数学教师本人对数学的感悟和理解的深度。数学教师对数学感悟越深、理解越透彻,数学教学就教得越好。今天,朴新小编就来说说数学教学技巧,希望能帮助到您。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对整个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有一个整体把握,对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每个知识在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每个知识螺旋上升的通道有一张系统网络。例如对演绎推理的要求,尽管在七年级上册教材就出现了演绎推理,但不能在七年级上册就要求学生写证明。
在整个初中阶段,对证明的要求要有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逐步提高要求,切忌“一步到位”。七年级主要要求学生体会“三段论”之间的逻辑关系,理解推理必须有据。到了八年级上册,学习全等三角形后,可以要求学生完成一至两步的推理。从八年级下册开始逐步要求学生掌握推理的方法。
数学知识是数学素养的载体,学生的数学素养是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的。数学知识本身往往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它需要用有“长度”的教学去达成有“深度”的教学。首先,对数学知识及其内在的逻辑联系要深刻理解,精准把握;其次,对需要螺旋式上升的知识要有准备打“持久战”的意识;最后,在逐步加深的教学实践中要均匀用力,不偏不废,持续推进,促进学生思维不断向前发展。例如对一次函数图象的教学,不能仅要求学生按照“列表、描点、连线”的步骤去操作,而应给学生讲清思想。函数图象的教学主要存在三个“时间窗口”,需要顺序渐进。
第一个“时间窗口”:“数轴”的教学,要让学生理解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第二个“时间窗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教学,要让学生理解有序数对与平面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第三个“时间窗口”:“一次函数图象”的教学,要在前两个“时间窗口”铺垫的基础上,结合函数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由自变量和因变量组成的数对与直角坐标系中的点的对应关系。这是一个有“长度”的教学,三个“时间窗口”节点上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如果只是一味强调通过列表、描点、连线来作图,无非就是给学生一个画函数图象的技能,无助于数学思维的发展,更不能形成数学思想。
2.初中数学教学经验谈
提高教学效率离教现象通过实践教学发现,在数学课堂上经常出现“离教现象”,所谓“离教现象”指的是在教学中学生偏离或违背了教师的教学要求,导致师生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这显然不利于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精力不集中,有的学生课后不完成作业,对所学知识不复习不巩固,最终导致“难以听懂”的局面。那么,怎样在教学过程中避免出现“离教现象”,已经成为广大数学教师不断探究和深思的问题。
要想摆脱这一现状,就必须深入研究教材内容,正确把握教材特点,掌握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全新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
例如,在复习“有理数”这一部分时,有的学生认为这节课比较简单,再加上是复习课,所以就产生了“轻视”的心理,为此,教师可以将本节课分为三个部分:概念部分、法则部分、运算部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讨论探究的方式,找到打开关口的通道,让学生充分认识每个关口应该注意的地方,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能力。
3.初中数学教学技巧
面向全体学生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他们有活动实践的天性和创造成功的欲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是课堂教学的灵魂。重视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共同参与,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去领悟,去解决问题,有助于知识的透彻理解。把竞赛式教学方法引入数学课堂,也能产生非同凡响的效果,它打破了传统教学中师传生受的教学旧框架,变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和学习兴趣。
在素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要求初中数学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主导,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只能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很难做到,因为现在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出色的学生独立完成或相互讨论是能够完成课堂的探索,但基础较差的后进生很难独立完成课堂的探究过程,甚至在分组合作时也是一言不发,基本不参与课堂的讨论,有的后进生学习习惯较差,在课堂讨论时不但不参与讨论,反而借课堂气氛活跃,教师没注意时,在下面搞小动作或是与其他同学讨论与学习无关的事。
突出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教师不能再用传统的老模式,采用“满堂灌”“满堂问”“磨时间”等一些旧的思想观念。新时代的教师应该追求一些新的教学意识,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走向勤奋学习,逐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等,现在的教师应该教授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应该教会学生自己学习的方法,让他们能够不在教师教授的情况下就能做到自主学习。
教师课前都要备课,以前备知识,自己备自己的,很少去交流。所以思想就比较闭塞,教授方法也比较单调。但是大家互相交流分享的话,备课就比较全面,所涉及的问题考虑也会周全,这有助于设计方案的科学化,使课堂能够更加有效,提高课堂质量。
4.初中数学教学心得
《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可见,理解数感、符号感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建立数感和符号感是非常重要的,是进入数学学习的基础。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要学习整数、小数、分数、有理数、实数等数的概念,这些概念本身是抽象的,但通过数学的学习,使学生能将这些数的概念与它们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建立起联系,例如,一百万有多大,一把黄豆大约有多少粒等等。在课程标准中,重视对数的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淡化过分“形式化”和记忆的要求,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自主活动,不仅提高了自身的数学素养,还有助于他们利用数学头脑来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
数学与现实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八十年代初就提出“数学问题解决应作为学校数学教育的中心”。因此,有价值的数学更多地体现在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和思维去观察、认识日常生活现象,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获得或提高适应生活的能力。过去教师一直非常重视学生笔算的正确率和熟练度,学生缺乏估算意识与估算方法。但在日常生活中恰恰是估算较笔算用得更为广泛。我们常常需要估计上学、上班所用的时间,估计完成某一任务(烧饭、买菜、做作业等)所需的时间,估计写一篇文章所需的纸量,放置冰箱所需地方的大小,估计一次旅游所需的费用等等。因此,加强估算,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新课程标准也反复强调要加强估算,淡化笔算。
数与代数”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数学情感的数学。
在提倡“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今天,将这一理念落实到中学阶段,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掌握如何,更要关注到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想方法、习惯、情感和态度对于学生今后去创造生活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因此,“数与代数”作为基础部分,它的主要内容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运动、变化规律中的数学模型,它可以帮助人们从数量关系的角度更准确、清晰的认识、描述和把握现实世界和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能有效发展学生思维、培养数学情感的,就是有价值的数学。
初中数学导学案如何导入初中数学教学经验谈初中数学教学技巧初中数学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