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师范专业的。刚上大学的时候,我从来没有想过要考教师资格证。但是大三开始找工作的时候,我进了一家教育机构实习。那时候我才明白,要想从事教育工作,教师资格证是必须的。我很幸运。考试过程虽然艰难,但最终还是一次性通过了。我把我备考教师资格证的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点微薄的帮助。
教师资格证考试每年两次,分为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笔试侧重于基础理论知识,面试考察考生的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总的来说,教师资格证考试整体不难,题型固定,虽然知识点冗杂,但考察方向明确。通过官方数据分析,只要认真备考的考生,基本都能通过这次考试。而且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基础知识都是我们上学的时候学的,所以这次考试不需要我们花很多时间。一般考前2个月左右准备就够了。战线拉得太长很容易累。所以以后想考这个证的同学不用太担心。这次考试不难。每个人都必须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
一、考前准备
考试的时候也很迷茫,不知道该怎么准备。我在官网查了教师资格证的基本信息。可以参考这些基本问题:报名条件;考试时间;考试内容;考试及格线;考试难度等等。然后在知乎上查了一下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经验分享。基本资料都有了之后,我开始买辅导书准备考试。我想就考试的一些问题发表一下我的看法。
1.考试需要报名吗?
个人觉得可以在面试的时候报个班,对考试有帮助。比如支点学校面试一对一辅导,针对性很强,你会通过模拟面试找出不足,加强练习,有助于你应对实战。
2.考试资料怎么选?
买了知识点学校的资料,是考了教育资格证的学长推荐的,就买了。我也把自己的资料和其他同学的资料对比了一下,感觉大家都差不多。也可以在网上找真题打印出来。
3.如何选择报考的科目?
由于笔试有一项是针对专业知识的,建议尽量报考自己擅长的科目。
4.怎么学?
我觉得教师资格证考试有两个秘诀,一是背诵;二是刷题。针对不同的科目,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只要这两个方面做好了,通过考试不是问题。
当时我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准备教师资格证考试,所以我把学习分成了四轮。第一轮学习:重点学习课本基础知识,理清知识点脉络,将所有知识点串联起来。第二轮学习:在第一轮学习的基础上,加强背诵,不断做题。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坚持刷题,把自己容易出错的点整理出来,加强。第三轮学习:每次这个时间都是临近考试,所以是查漏补缺的最佳时机。第二轮整理出来的错题在这个时候发挥了重要作用。第四轮学习:这个时期是冲刺期。可以做近三年的真题,模拟自己在考场上的感受。这只是我自己的学习方法,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掌握。
二、考试技巧
笔试:初中教师资格证考试有三科——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和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一)综合素质
本文的试题是——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阅读题、作文题。我觉得作文题是这几类中最难的,需要多读多记多积累。考试的模块包括职业道德;法律法规;基本文化素养;职业道德。这是一些常识和记忆题,不难。
(2)教育知识和能力
本文的题型包括选择题、分析题、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这一节知识点多,深度大。那个时候,我花在这个科目上的时间最多。不过它的题挺固定的,只要认真背,认真刷题,达到及格线并不难。
(3)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
这个科目主要是考察基础知识。我选了初中语文,相当于把初中语文的题再做一遍。所以选择自己擅长的科目很重要。这个科目,我简单的翻了翻课本,了解了初中语文的知识点,然后就一直刷题。不得不说,这种方法不仅省事,而且最后的分数也比较高。
面试:面试分为三个方面——教案、结构化问题、试讲。第一,教案。教案写得怎么样,直接决定了试讲的成败。所以平时一定要找一些优秀的教案上网学习,多练习。然后是结构问题。结构化问题分为七大类——时政、专业认知、综合分析、组织管理、教育教学、人际交往、突发事件应对。当时关注时政。剩下的,我就看了看模板,学了点套话,最后,是试镜。这个环节其实是考察考生的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只要他们得体大方,就能说真话,不会出错。不要太与众不同。这是一次选拔教师的考试。是老师的楷模,所以一定要稳。面试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外表。优雅端庄是最重要的。
教师资格证和我们平时考试基本一样。只要我们静下心来,认真对待这次考试,相信大家都能顺利拿到资格证。
(本文来自知电学堂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