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教务系统入口
一、西安交通大学教务系统入口 西安交通大学 教务系统入口为http://dean.xjtu.edu.cn,学生可以复制该网址到浏览器地址进入登录页面。
二、西安交通大学简介
西安交通大学 是我国最早兴办、享誉海内外的著名高等学府,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
十九世纪末,甲午战败,民族危难。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盛宣怀秉持“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的信念,于1896年在上海创建了南洋公学,1921年定名为交通大学。学校坚持“求实学,务实业”办学宗旨,强调“修一等品行、求一等学问、创一等事业、成一等人才”办学目标。至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形成独具“理工管”特色的著名大学,被誉为东方的“MIT”。抗战时期,学校移至租界,内迁重庆,坚持沪渝两地办学,为抵御外侮,不少学生投笔从戎,浴血沙场。解放前夕,师生积极投入民主革命和解放斗争,学校被誉为“民主堡垒”。
1955年中央决定交通大学内迁西安;1956年起师生分批迁赴西安;1957年分设为交通大学西安、上海两个部分,实行统一领导;1959年,交通大学西安部分定名为 西安交通大学,同年被列为全国十六所重点大学之一。2000年国务院决定将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医科大学、陕西财经学院三校合并,组成新的 西安交通大学 。
学校是“七五”“八五”重点建设单位,首批进入国家“211”和“985”工程建设学校。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A类建设高校,8个学科入选一流建设学科。
学校是具有理工特色,涵盖理、工、医、经、管、文、法、哲、教、艺等10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设有26个学院(部、中心)、9个本科书院和20所附属教学医院。现有教工6137人,其中专任教师3081人。师资队伍中有两院院士45名、国家级教学名师6名、教育部*入选者93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2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23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及“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9人、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29人次、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234名、为国家作出突出贡献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93名。
现有(2018年底)全日制在校生40346人,其中研究生19629人。本科专业8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7个,博士后流动站25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国家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部级重点科研基地129个。建有国家西部能源研究院、中国西部质量科学与技术研究院。
据ESI公布的数据,截至9月,学校15个学科进入世界学术机构前1%,2个学科进入前1‰,工程学进入前1‱。
建校120余年来,形成了兴学强国、艰苦创业、崇德尚实、严谨治学的优良传统,爱国爱校、追求真理、勤奋踏实、艰苦朴素的优秀品格,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的办学特色。张元济、蔡元培、蔡锷、黄炎培、邹韬奋、陆定一、钱学森、张光斗、吴文俊、江泽民、侯宗濂等,为校友中的杰出代表。
西迁以来培养了林宗虎、蔡睿贤、曹春晓、蒋新松、李鹤林、叶尚福、李佩成、姚穆、陈国良、雷清泉、熊有伦、涂铭旌、李伯虎、苏君红、孙九林、陈桂林、程时杰、孙才新、韩启德、谭铁牛、丛斌、郝跃、陈政清、江松、房建成、王华明、汤广福、郭万林等39位两院院士;高华健、锁志刚、姜晶、刘奕路、梁平、陈掌星等美国国家工程院、加拿大工程院等海外院士。
迁校63年来,为国家输送了27万各类人才,其中40%在西部工作,为改变西部地区的落后面貌提供了巨大的智力支持。毕业生在社会各界享有良好声誉,涌现了陈惠波、温熙森、马德秀、雷菊芳、崔殿国、孙来燕、张国宝、贾全喜、王珏、连维良、温枢刚、汪建平、江小涓、蒲忠杰、于杰、张月娥、桂生悦、卢雷、张雅林、赵欢、仇建平、黎仁超、周鸿祎、陈曦、刘光斌、郑海涛、路一鸣、樊登、刘烈宏、王东峰、刘奇、郭文珺、景海鹏、陈冬等一批知名校友。
学校落实“品行养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维创新”四位一体人才培养理念,建立“通识教育+宽口径专业教育”、本-硕-博贯通式人才培养体系。
2006年,实行了“书院制”,书院、学院“双院制”培养模式为学子插上腾飞的翅膀。2017年,学校成立本科生院,落实“校-院-系”三级教学责任,建立“横向协作、纵向贯通、教书和育人统筹协调”的本科生人才培养管理体系。坚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从1985年开始,先后创办“少年班”“钱学森试验班”“侯宗濂试验班”“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试验班”“人工智能试验班”等,以钱学森学院为载体,把钱学森精神和智慧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独特的教育理念,宽松的学习氛围,强大的师资配置,良好的教学效果备受学生和家长好评。
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78项,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35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3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11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1门,拥有12个国家级教学基地、9个国家级教学团队,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27篇、提名奖46篇。
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科技竞争力。迁校以来,创造了百余项国内外科学研究领域的“第一”,在抢占科研制高点方面发挥了交大的引领作用,其中包括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第一个汽轮机、汽车制造、制冷与低温和压缩机专业,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首个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处理芯片,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双剪统一强度理论等。
迁校以来,学校创造了29000余项科研成果,其中237项获得国家三大奖,产生了数以千亿计的经济社会效应。学校依托学科与人才培养优势,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与政府、大中型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注重解决行业关键性技术问题,充分发挥科技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2000年至今,主持“973计划”项目21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343项,基础研究项目数和经费在全国高校位居前列。承担的国家社科重大项目30项,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奖25项,与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共建11个高端智库,一大批研究成果被采纳应用。
学校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乐观主义”四面旗帜,拥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230个文化社团,科技、文艺、体育等活动丰富多彩,“纵论四海”“思源大讲堂”“学而论坛”“新港报告”等成为师生开拓视野的经典品牌。历年来,交大学子在SAE国际航空设计大赛、VEX机器人世界锦标赛、国际数学建模大赛、世界华语辩论锦标赛、国际英语演讲大赛、世界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亚洲区选拔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课外科技大赛、“创青春”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Robocon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全国航空航天模型(科研类)锦标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与社会实践科技竞赛等国际国内大赛中屡获佳绩。
国际交往广泛。2000年至今,已邀请25位诺贝尔奖、菲尔兹奖获得者及2000余位国外教授来访讲学,合作研究、学术交流的世界各国学者、企业高层、政府要员更高达2万余人;派出赴国外访问、进修、研究及攻读学位的教师和学生2.8万余人次,参加国际会议2000余人;与美、日、英、法、德、意、新、韩等44个国家和地区逾300所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
2018年,有来自136个国家的2800余名外国留学生就读于西安交大。
现有兴庆、雁塔、曲江和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四个校区,占地面积约8000亩,各类建筑总面积约420万平方米。图书馆被******宣传部批准为“钱学森图书馆”,总建筑面积36394平方米,阅览座位3036席;累计藏书近563万册(件),印刷型报刊累计10000余种、现刊1500余种;国内外电子平台资源118个,共计320个子库,中外文电子期刊11万余种,中外文电子图书超过160万种。
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以“国家使命担当、全球科教高地、服务陕西引擎、创新驱动平台、智慧学镇示范”为目标,在4个领域上建立了8大平台、25个研究院和100多个科研基地,将服务学科交叉、军民融合等国家重大科学研究,服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科技成果转孵化和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探索21世纪现代大学与社会发展相融合的新模式、新形态和新经验。
西安交通大学教务处入口:http://dean.xjtu.edu.cn/
西安交通大学 教务处入口: http://dean.xjtu.edu.cn/
教务处是承担学校本科生教学的组织、管理和服务工作的职能部门。下设教务与学籍管理中心、教学研究与质量评价中心、实践教学管理中心、本科教育交流服务中心和综合办公室等机构。
教务处的主要工作职责是:组织制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本科教学质量的评价与监控,组织各级教学改革项目的申报、立项及管理;组织实施本科教育的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和新专业建设;负责课程安排、考试安排、教室建设;负责学籍管理、毕业生资格审核、证书管理、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和各类学生的统计、上报及数据维护;负责本科生国内、国境(外)交流服务与管理,办理出国成绩单、学历证明及学历认证;负责“985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建设项目管理、“211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建设项目管理、教育部“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等专项建设的规划、实施以及检查和验收工作;负责学生教学实习与专业实习等集中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和实验教学基地建设;负责进修教师和旁听生的审批与管理工作。
西安交通大学 教务处在培养高层次人才中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在本科教育中积极探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1994 年 西安交通大学 实行按系招生、按系培养; 1995年在全国率先提出拓宽专业面,柔化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模式。按照“基础宽厚、支柱坚实、专业方向灵活”的方针制定新的教学计划,逐步建立起了校、院、系三级课程体系及基础课系列课程体系。先后建设了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数学、物理、电子电工、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软件人才培养、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和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七个国家级教学基地,一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八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十四个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十九个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一个工程训练中心。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及系列课程改革、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等方面积极推行设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00年来学校在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中取得了401项成果,其中 32 项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14项获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奖,2002 年全国优秀教材奖评选中有 10 本教材获得国家优秀教材奖。
西安交通大学 教务处于 1994 年、1999 年两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务处”。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教务管理系统入口http://csxyjwc.e-dar.cn/
一、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教务管理系统入口及简介 西安交通大学 城市学院成立于2004年,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 西安交通大学 和西安博通资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新型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院长是 西安交通大学 博士生导师陈光德教授。学院的校训是:尚德笃学,守正创新。办学定位是:服务陕西,国内一流,国际知名。
学院依托 西安交通大学 百年名校优质的学科资源、雄厚的师资力量、规范而严格的教学管理优势,根据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设置专业。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现设有电气与信息工程系、计算机系、机械工程系、经济系、管理系、外语系、艺术系、护理系、传播系、土木建筑工程系等10个系,4个教学部,17个研究所,33个本科招生专业,形成了以工科类、经管类专业为支撑,以艺术、文学、医学类专业相配合协调的多学科结构。目前有本科学生9582名。
学院秉承 西安交通大学 优良的办学传统,通过改革传统的教学计划,构建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育人为宗旨,以教学为中心”的办学指导思想,确立了“保证基础,强化实践,注重能力,提升素质”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以培养基础好、技能强、素质高的可持续发展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着力构建按社会需求设置专业,按学科大类打好基础,按就业方向安排模块,使学生横向可转移、纵向可提升,形成了“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素质拓展提升体系”三位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合理知识结构、较高综合素质、持续发展能力、社会责任感和竞争力强的优秀人才。
西安交通大学 城市学院教务管理系统入口: http://csxyjwc.e-dar.cn/
二、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王牌专业有哪些
1、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级)
陕西省(2个):会计学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2、其他重点专业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会计学
陕西省一流专业名单(培育项目):国经济与贸易、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会计学、商务英语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成绩查询网址是多少?
登录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教务管理系统可以查询,网址是http://jxgl.xjtucc.cn。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是2004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学院由西安经发集团控股的交大博通公司投资,西安交通大学负责对学院的教学进行组织和管理,任课教师和管理干部主要从西安交通大学选聘。
学院坐落于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草滩生态产业园,尚稷路北侧、草滩八路以西,距西安市政府10余公里。
学院设有电气与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管理、机械工程、应用经济、管理、外语、艺术设计、护理、人文与社会科学等9个系以及数学、体育、物理3个教学部,设有38个本科专业。有全日制本科学生11314名,专任教师57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