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自考刑法学常用模拟试题第四卷

高考君
711 篇文章
2022-04-0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刑法现实与可能发挥的作用被称为( )

A.刑法的机能 B.刑法的目的

C.刑法的任务 D.刑法的效果

2.我国的刑法体系是指( )

A.刑法的组成 B.刑法典的组成来

C.刑罚方法的组成体系 D.刑法典的组成和结构

3.下列各项不属于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内容的是( )

A.刑罚与罪质相适应 B.刑罚与犯罪情节相适应

C.刑罚与犯罪人的身体情况相适应 D.刑罚与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

4.不属于犯罪构成共同要件的是( )

A.犯罪客体 B.犯罪主体

C.犯罪时间 D.犯罪主观要件

5.犯罪客体是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 )

A.社会关系 B.具体的物

C.法益 D.具体的人

6.正当防卫时,现实的不法侵害( )

A.必须是人实施的不法侵害

B.只能是作为的不法侵害

C.不能是自招的不法侵害

D.只能是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实施的不法侵害

7.我国刑法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 )

A.从轻处罚 B.从重处罚

C.减轻处罚 D.免除处罚

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刑罚权的内容的是( )

A.制刑权 B.求刑权

C.行刑权 D.教育改造权

9.我国刑法规定的没收财产是( )

A.将犯罪人的犯罪所得全部强制无偿地收归国有

B.将犯罪人犯罪所得的一部分强制无偿地收归国有

C.将犯罪人所有的及其犯罪所得的财产全部强制无偿地收归国有

D.将犯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或者全部强制无偿地收归国有

10.依照我国刑法规定,对于从犯应当( )

A.减轻处罚 B.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免除处罚

11.我国刑法规定的投敌叛变罪的主体是( )

A.中国公民 B.司法工作人员

C.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D.国家工作人员

12.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丢失枪支不报罪的主体是( )

A.司法工作人员 B.军人和警察

C.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 D.依法配置枪支的人员

13.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的主观方面是( )

A.故意,且具有谋利的目的 B.故意,且具有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

C.故意,且具有谋取非法利益的目的 D.故意,无需谋利的目的

14.我国刑法规定,组织乞讨罪的行为对象是( )

A.他人 B.残疾人、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

C.残疾人、儿童 D.残疾人、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

15.以虚假、冒用的身份证件办理入网手续并使用移动电话,造成电信资费损失数额较大的行为,构成( )

A.盗窃罪 B.合同诈骗罪

C.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 D.诈骗罪

16.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招摇撞骗罪的行为人冒充的对象只能是( )

A.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B.国家工作人员

C.领导 D.国家工作人员和人大代表

17.根据我国刑法规定,非法行医罪主体是( )

A.一般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 B.一般主体,且只限于自然人

C.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 D.非法从事医疗活动的人

18.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罪与妨害公务罪区别的关键在于( )

A.犯罪对象不同 B.犯罪手段不同

C.犯罪主体不同 D.罪过形式不同

19.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私分罚没财物罪的主体是( )

A.一般主体 B.国家机关

C.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 D.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

20.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徇私枉法罪的主体是( )

A.法官 B.司法工作人员

C.法官、检察官 D.一般主体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I.论理解释包括( )

A.扩大解释 B.反对解释

C.历史解释 D.文理解释

E.当然解释

22.属于真正身份犯的包括( )

A.贪污罪 B.伪证罪

C.包庇罪 D.妨害公务罪

E.报复陷害罪

23.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包括( )

A.对象错误 B.打击错误

C.因果关系错误 D.法律认识错误

E.违法性认识错误

24.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分为( )

A.对于被判处死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罪犯,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B.在死刑缓期执行或者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时,应将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改为3年

以上10年以下

C.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为1年以上5年以下

D.对于独立适用剥夺政治权利的,其期限为6个月以上3年以下

E.判处管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与管制的期限相等

25.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与强奸罪的区别表现在( )

A.犯罪客观方面不同 B.主体不完全相同

C.主观故意内容不同 D.罪过形式不同

E.手段不同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6.罪刑法定原则

27.隔隙犯

28.拘役

29.诬告陷害罪考试用书

四、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误,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说明其正确或错误的理由。

30.甲意图杀害乙而向乙的水杯中投毒,当乙出现中毒症状后,甲担心事发而将乙送到医院抢救。事后查明,甲投放的毒药不足以导致乙死亡。在本案中,由于“甲送乙到医院抢救”与“乙没有死亡”之间没有因果关系,不符合犯罪中止的有效性特征,因此,甲的杀人行为成立犯罪未遂。( )

31.依法被关押的人员脱逃的行为,构成脱逃罪。( )

32.我国刑法规定,对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但可以适用死缓。( )

33.自焚行为不能构成放火罪。( )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4.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35.一般累犯的成立条件有哪些?

36.交通肇事罪的主要法律特征是什么?

六、论述题(本大题l4分)

37.试述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的种类与处理原则。

七、案例分析题(本大题l0分)

38.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张某,男,4l岁,系瓜农。张某因其所种的西瓜被盗严重,遂在瓜地周围拉上铁丝,并接通电源。其妻子见状便阻止道:“这样会电死人的,赶快拆掉。”张某说:“我又不是要电死好人,是防盗,偷西瓜的人死了活该。”第二天下午,三个小学生放学后追逐蝴蝶而进入西瓜地,误触到通电的电线,均抢救无效死亡。张某得知情况后,即到当地派出所投案,并如实供述了自己为防盗私拉电线的情况。

对张某的行为应如何定罪量刑?并说明理由。

温馨提示:本文【高等教育自考刑法学常用模拟试题第四卷】由作者高考君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上一篇 自考物业管理法规练习
上一篇 全国2010年4月高等教
相关推荐
热门资讯
  1. 1 2024年天津外国语大学艺术类招生简章
  2. 2 2024全国成人高等学校名单大全(249所)
  3. 3 教育部:每年更新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 招生
  4. 4 湖南大学2024年本科招生章程
  5. 5 2024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名单大全(2868所)
  6. 6 山东建筑大学2024年招生简章
  7. 7 中山大学2024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8. 8 2024年高考报名人数1342万人 全国设7926个
  9. 9 成都职业学校的是怎么保障就业的
  10. 10 成都铁路职业学校周围交通便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