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高考(xuefen.net)又是一个悠闲的周末,在这个美好的日子,送上真挚的问候,大家好,我是“学分高考”小编,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北大医学获批3个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北大医学获批3个基础科学中心项目有哪些详细内容。仅供参考。
近年来,北大医学始终坚持“四个面向”的科研方向,坚持科技创新自立自强、以服务人民生命健康的需要为己任,坚持并加强组织基础研究,持续推进“临床医学x”学科交叉模式,不断提升北大医学核心竞争力在践行“北大医学”发展理念中,深入推进各临床医院与燕园校区、学院路校区相关学院科研人员交流合作,促进学科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成效。9月28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立项结果显示,北大医学3个项目同时获批,占基金委生命科学部和医学科学部该项目的立项总数的3/4,创历史新高。2022年度医学院共核准项目354个,核准总经费3.7亿元,经费比去年同期增长一倍,创历史新高。
生命科学部“化学重编程细胞可塑性调控”基础科学中心工程由基础医学院邓宏魁教授承担,北京大学汤富酬教授、李程教授、穆荣教授和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朱冰教授共同承担。该项目的实施将构建干细胞生物学、表观遗传学、单细胞功能组学、生物信息学和临床医学等领域优势互补的综合性研究团队,着力建立精确调控细胞可塑性的方法和理论,推动干细胞和再生医学的发展和临床应用,成为世界一流水平的
医学科学部“本能行为及相关精神病机制与干预研究”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由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陆林院士承担,浙江大学段树民院士、胡海岚教授、李晓明教授、北京大学时杰教授共同承担。本项目聚焦本能行为和本能行为相关精神病的神经机制和干预研究,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和特色,从基因、表观遗传学、突触、神经环到宏观大脑网络,睡眠觉醒、奖赏和厌恶本能行为不同阶段状态的神经网络旨在揭示本能相关环与本能行为之间的相互调节机制,系统阐明这些本能行为异常引起疾病的共同神经环基础和调控机制,以与诊断、干预和治疗本能行为相关
医学科学部“女性生殖衰老与生育力重塑”基础科学中心工程由第三医院裘杰院士承担,北京大学李蓉教授、闫丽盈教授、厦门大学王海滨教授、复旦大学王磊教授带队共同承担。项目集中生殖健康领域优势学术力量开展生殖衰老与生育力学术难题合力攻关,研究方向围绕卵与胚胎、子宫内膜、母体内外环境在生殖衰老调控中的作用机制和干预策略,以学科交叉为突破点,开展基础-临床-转化全链条研究。该项目将聚焦“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和健康中国的战略布局,以期为人民提供全方位的全周期生育健康服务。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工程是目前科学基金中定位最高的人才团队类工程,自2016年试点以来,北大医学共获批肿瘤、生殖、神经、干细胞领域4个基础科学中心。北京大学高度重视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建设,调动各方资源,为项目开展实施提供全面保障和支持,在项目管理过程中探索创新工作机制,帮助科研团队抢占国际科研制高点。
除上述三个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外,今年还批准了重点项目9项、创新研究组项目1项、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4项等高资助项目。总体分析表明,北大医学在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项目中具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高峰学科厚薄,2019年詹启敏院士成功申请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后,今年三个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同时获批,目前北大医学在该项目上已成为国内医学院校的佼佼者。二是临床科研持续进步,三甲医院各项总数过百,连续三年获得北京地区医院(地方)第一名。口腔医院同时获得创新集团、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和重点项目各1项,成绩突出。今年新批4个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中有3个项目负责人来自临床医院。第一医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成立总数均有增加。三是学科交叉实力彰显,获批项目首次实现基金委九大学部全覆盖,首次获得交叉科学部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持续推进“临床医学x”学科交叉模式,打破学科壁垒,促进交叉融通,促进北大医学x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基础科学中心项目介绍:
基础科学中心项目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定位最高、资助力度最大的科学基金项目。该项目集中整合国内优势科研资源,瞄准国际科学前沿、超前布局,充分发挥科学基金制优势和特色,依托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吸引和汇聚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着力推进学科深度交流融合, 长期稳定支持科研人员探索科研,着力突破科学前沿,成果丰硕,创造一批国际领先水平原创成果,抢占国际科学发展制高点,一批重大基础科学中心项目从2016年开始试点建设每年全国资助项目不超过15个,为攻关团队提供6000万元/项的可持续科研经费支持,项目执行期为5年。
好了,以上就是北大医学获批3个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北大医学获批3个基础科学中心项目有哪些的全部介绍,希望小编精心整理的这篇内容能够解决你的困惑。访问学分高考了解更多相关话题(本文共2221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