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甘肃理科619分可以上什么样的大学,需要根据学生的所在省份,文理科,成绩,首选地域,学校类别,学校层次,专业,专业层次等多个维度来给学生出志愿方案。详情请点击查看 "甘肃高考志愿填报" ,下面是甘肃理科619分的招生院校的大学名单,供学生和家长报考参考。
5年甘肃理科619分招生情况
2025年甘肃理科619分的推荐招生院校一共25所 ,所涉及到的批次线有本一批 。其中 619-609分的学校有8所。 609-599分的学校有5所。 599-589分的学校有9所。 589-586分的学校有3所。
(注意:由于甘肃历年考试难度不一,分数可能有大的浮动,请将2025年甘肃理科619分换算为2024年对应的分数,然后比对下方学校列表)
2025甘肃理科619分招生院校(参考2024年)
学校名称 | 批次线 | 录取最低分 | 备注 |
西北工业大学 | 本一批 | 619 | --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本一批 | 618 | -- |
电子科技大学 | 本一批 | 617 | -- |
厦门大学 | 本一批 | 616 | --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本一批 | 614 | --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本一批 | 612 | -- |
四川大学 | 本一批 | 610 | -- |
北京邮电大学 | 本一批 | 610 | -- |
首都医科大学 | 本一批 | 609 | -- |
大连理工大学 | 本一批 | 607 | -- |
重庆大学 | 本一批 | 605 | -- |
中南大学 | 本一批 | 603 | -- |
中国政法大学 | 本一批 | 603 | -- |
山东大学 | 本一批 | 599 | --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本一批 | 596 | -- |
湖南大学 | 本一批 | 596 | -- |
西南财经大学 | 本一批 | 594 | -- |
北京交通大学 | 本一批 | 594 | --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本一批 | 592 | -- |
中央财经大学 | 本一批 | 591 | --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本一批 | 591 | -- |
中国农业大学 | 本一批 | 591 | -- |
吉林大学 | 本一批 | 588 | -- |
南方医科大学 | 本一批 | 587 | -- |
中国医科大学 | 本一批 | 586 | -- |
2025甘肃理科619分学校介绍
西北工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坐落于古都西安,是我国唯一一所以同时发展航空、航天、航海工程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特色,以工理为主,管、文、经、法协调发展的研究型、多科性和开放式的科学技术大学,隶属工业和信息化部。 西北工业大学是由西北工学院和西安航空学院于1957年10月在西安合并成立;1970年哈尔滨工程学院航空工程系整体并入西北工业大学。1938年国立北洋工学院、北平大学工学院、国立东北大学工学院、私立焦作工学院在汉中组建国立西北工学院,1946年迁至咸阳,1950年更名为西北工学院。1952年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的航空工程系在南京组建华东航空学院,1956年迁至西安,更名为西安航空学院。195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在哈尔滨组建,1966年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学院航空工程系。西北工业大学脉源三支,强强融合,群英荟萃,名师云集。
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简称北外,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位列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1] ,国家首批“211工程”。为财政部6所“小规模试点高校“之一,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成员。设有研究生院,是中国外国语类高等院校中历史悠久、教授语种最多、办学层次齐全的全国重点大学,被誉为“共和国外交官摇篮”。北京外国语大学在北京市海淀区三环路两侧分设东、西两个校区。
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是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的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坐落于有“天府之国”之称的西南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四川省成都市。 电子科技大学原名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是1956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部署下,由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的电子信息类学科合并创建而成。学校1960年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1997年首批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1年,教育部、四川省人民政府签署重点共建电子科技大学的协议,学校进入了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的行列;近年来又先后成为教育部-信息产业部、教育部-国防科工委重点共建高校。经过50多年的建设,电子科技大学形成了从本科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格局,成为一所完整覆盖整个电子类学科,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以工为主,理工渗透,理、工、管、文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