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何以成为儒家经典

高考君
711 篇文章
2022-11-12

1. 诗经何以成为经典

《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的学术研究

二、汉学时期(汉至唐)。

汉初《诗》成为“经”。鲁、齐、韩、毛四家传诗,反映汉学内部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斗争。以毛诗为本,兼采三家的郑玄的《毛诗传笺》,实现今文、古文合流,是《诗经》研究的第一个里程碑。汉初传授《诗经》的共有四家,也就是四个学派:齐之辕固生,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亨、毛苌,简称齐诗、鲁诗、韩诗、毛诗(前二者取国名,后二者取姓氏)。齐、鲁、韩三家诗在西汉被立为博士,成为官学。“毛诗”虽然晚出,西汉也未被立为官学,但在民间广泛传授,并最终压倒了三家诗,盛行于世。后来三家诗先后亡佚,现代看到的《诗经》就是“毛诗”一派传本。

不过,这四个学术中心区域在汉初的《诗》学传授,绝不只限于齐、韩、鲁、毛四家《诗》的四位始祖。《汉书·儒林传》说:“汉兴……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辕固生,燕则韩太傅。”这只是说申、辕、韩数人是在鲁、齐、燕等涌现出的大师级人物而已。其《诗》学也只是形成了区域性特点,并没有明确的派系之分。只有在政治力量介入之后,才使《诗》学的传播由无序进入有序状态。而《诗》学传播史上的划时代事件就是《诗》学博士的设立。[18]

魏晋南北朝时,汉学内部发展为郑学王学之争、南学北学之争。唐初孔颖达的《毛诗正义》,完成了汉学各派的统一,成为《诗经》研究的第二个里程碑。

应该注意的是:六朝文学创作繁荣,文学理论批评发展,以《文心雕龙》、《诗品》为代表的文学理论著作,开始用文学的眼光来研究《诗经>),总结其创作经验,探讨其艺术表现方法。唐代自《毛诗正义》后,汉学的训诂、篇义僵化,唐代诗人们则继续着六朝对《诗经》进行文学研究的传统。

2.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何以成了儒家的经书

《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大抵是从周初到春秋中叶的作品,产生于 今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及湖北等广阔的地区。

全书共305篇,分为 “风” “雅” “颂”三大类:《风》有十五《国风》,《雅》有《大雅》《小 雅》,《颂》有《周颂》《鲁颂》《商颂》。其中《国风》部分,大都是民间 诗歌,歌颂了人民的劳动和爱情生活,不少篇章暴露了当时政治的黑暗和 混乱。

《雅》《颂》两部分出自贵族统治者之手,主旨在于歌功颂德,宣扬 统治者承天受命的思想,其中有些是宴饮诗,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周人的礼 乐精神,也有一些暴露时政的作品,表现了对周王室趋于衰落的不安和忧 虑。还有一些祀神祭祖的诗作,提供了关于周部族的崛起、周初的政治制 度和生产情况的重要资料。

《诗经》中诗篇的形式以四言为主,音节自然和谐,语言优美灵活,普 遍运用了赋、比、兴的手法,极富艺术感染力。其中的一些优秀篇章描写生 动,刻画细腻,想象丰富,构思曲折,意味深长。

《诗经》从内容到形式都 富于首创性,不论其思想倾向还是艺术风格,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周代曾经有专门派人收集民间诗歌的制度,称为“采诗”,目的在于 知民情,观风俗。

这些诗歌集中于乐官,习演于乐工,通过整理加工,得 以保存并流传下来。这些诗歌被广泛应用于王廷和贵族的典礼仪式,并作 为贵族学习的教科书。

有赖于此,《诗》在春秋中期得以结集并且已经相 当广泛地流传。在当时,“赋诗言志”是外交场合的通例,王侯士大夫都 努力学习“赋诗”,以便在社会交往时能随时命乐工点唱《诗》篇,或在 交谈中随口引用诗句,用比喻或者暗示的方法,使语言更加丰富生动,借 以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意见,增强说服力。

孔子与《诗经》的关系非常密切,他曾经对《诗》进行过删订整理,这 是因为孔子看到了《诗》与社会政治的内在联系。《礼记•经解》引孔子的 话说:“入其国,其教可知也。

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这里所 说的“温柔敦厚”正是孔子“诗教”对人的政治道德和思想修养的基本要 求。孔子曾经论及《诗》的教化功能,他在训示弟子的时候说:“小子!何 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 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论语•阳货》)这是说,《诗》能够引起联想, 对人起到思想的启发和感情的感染作用;能够考察社会民情,“观风俗之盛衰”;可以会通思想感情;还可以讽谕不良现象。《诗》可以引导人们利用兴、观、群、怨这四种手法来事君事父,另外,《诗》还可以增加各方面的知识(多识鸟兽草木之名)。

应当说,这是对《诗》的社会功能的系统阐发。先秦时期,《诗》在祭祀、朝会、筵宴中与乐相配,成为典礼的重要组成部分,贵族交际时也广为征引,因此,对《诗》进行学习和熟练掌握十分重要。

孔子也反复强调学习《诗》的重要性。他说:“不学《诗》,无以言。”

(《论语•季氏》)又说:“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欤?”(《论语•阳货》)孔子还强调了学《诗》的实践意义,他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论语•子路》)也就是说,《诗》的学习还要尽量做到经世致用、融会贯通,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孔 子以后,战国时期的其他诸子也都常常引用《诗》的文句,如《墨子》 《孟子》《荀子》等,以作为论理的依据或增添抒情色彩。

温馨提示:本文【诗经何以成为儒家经典】由作者高考君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上一篇 新课标必读古诗词
上一篇 长征中的故事有哪些(
相关推荐
热门资讯
  1. 1 31省区市新增本土确诊37例(全国疫情最新报
  2. 2 向上级请求批准的请示范文(关于请求同意的
  3. 3 2022国考今起报名(明年国考今起报名时间公
  4. 4 31省区市新增本土确诊13例(全国疫情新增最
  5. 5 带福字的吉祥语六个字(关于福禄寿喜财的成
  6. 6 有关地理知识的古诗词
  7. 7 入则孝全文带拼音加翻译(弟子规入则孝篇原
  8. 8 有关中秋节的诗句硬笔书法
  9. 9 关于愁的诗句有哪些(表达愁的诗句大全)
  10. 10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阴符经的惊天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