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土人情
fēng tú rén qíng
【解释】风土:山川风俗、气候等的总称;人情:人的性情、习惯。一个地方特有的自然环境和风俗、礼节、习惯的总称。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又问了问褚一官走了几省,说了些那省的风土人情,论了些那省的山川形胜。”
【结构】联合式成语
【用法】作宾语;指地方习俗等
【近义词】风俗人情
【例句】又问了问褚一官走了几省,说了些那省的~,论了些那省的山川形胜。(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
1、风土人情 [fēng tú rén qíng]
释义:风土:山川风俗、气候等的总称;人情:人的性情、习惯。一个地方特有的自然环境和风俗、礼节、习惯的总称。
例句:又问了问褚一官走了几省,说了些那省的风土人情,论了些那省的山川形胜。
2、景色秀丽 [ jǐng sè xiù lì ]
释义:指景色优美怡人。
例句:那里林木幽深,景色秀丽,是一个度假的好去处。
3、生机勃勃 [ shēng jī bó bó ]
释义:形容自然界充满生命力,或社会生活活跃。
例句:雨后的竹林,更加青翠葱茏,生机勃勃。
4、民风淳朴[ mín fēng chún pǔ ]
释义:民众的风气、民间风俗朴实。
例句:这里民风淳朴,风景优美,使我流连忘返。
5、世外桃源 [ shì wài táo yuán ]
释义: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例句: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反映了他避世的心态。
1、《送别》【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2、《乌衣巷》【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3、《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4、《敕勒歌》【南北】无名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5、《初春小雨》【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6、《立春偶成》【宋】张轼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7、《滁州西涧》【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8、《北山》【宋】王安石
北山输绿涨横池,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9、《出塞作》【唐】王维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躲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雪嫖姚。
10、《丰乐亭游春》【宋】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11、《寄刘驾》【唐】曹邺
一川草色青袅袅,绕屋水声如在家。
怅望美人不携手,墙东又发数枝花。
12、《塞上行》【唐】鲍溶
西风应时筋角坚,承露牧马水草冷。
可怜黄河九曲尽,毡馆牢落胡无影。
13、《边方春兴》【唐】高骈
草色青青柳色浓,玉壶倾酒满金钟。
笙歌嘹亮随风去,知尽关山第几重。
14、《晴》【清】杜于皇
海角收残雨,楼前散夕阳。行吟原草泽,醉卧即沙常
骑马人如戏,呼鹰俗故狂。白头苏属国,只合看牛羊。
凯里市位于贵州省东南部苗岭山麓、清水江畔,是国家民委、国家体改委批准的民族自治地方改革开发实验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
全市总面积1306平方公里,总人口42万人,是一个以苗族为主体,多民族聚居的城市,也是全国41个"绿都"之一.凯里设治已有500年历史,早在明清时期曾有"小京州"美称。几百年来,生活在凯里这块土地上的各族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
凯里山清水秀,景色迷人,是一个多民族大花园,被誉为"苗岭明珠"。凯里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和丰富独特的民族文化,被确立为贵州东线民族风情旅游中心.凯里气候温和,四季宜人,境内有瑶林仙境般的渔洞溶洞,有充满神话传奇色彩的香炉山,有如诗如画的清水江,还有数不清的苗族村寨。
凯里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境内生物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仅医药植物和野生动物种类就达400多种,拥有煤、铁、铅、锌、重晶石、铝钒土、石英石、硅石岩等矿藏,其中硅石中二氧化硅含量高达98%,名列西南之罐。
另外,黔东南州里还有雷山、榕江、黎平和从江几个少数民族风情颇为原始古朴的县。其中雷山县以苗族居多,其余三县都以侗族为主,以侗寨为其特色,花桥和鼓楼则是侗寨的标志性建筑,当您看到了鼓楼,您便知道自己已经来到了侗寨。
参考文献:中国鼠标旅游网(。
凯里市位于贵州省东南部苗岭山麓、清水江畔,是国家民委、国家体改委批准的民族自治地方改革开发实验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
全市总面积1306平方公里,总人口42万人,是一个以苗族为主体,多民族聚居的城市,也是全国41个"绿都"之一.凯里设治已有500年历史,早在明清时期曾有"小京州"美称。几百年来,生活在凯里这块土地上的各族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
凯里山清水秀,景色迷人,是一个多民族大花园,被誉为"苗岭明珠"。凯里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和丰富独特的民族文化,被确立为贵州东线民族风情旅游中心.凯里气候温和,四季宜人,境内有瑶林仙境般的渔洞溶洞,有充满神话传奇色彩的香炉山,有如诗如画的清水江,还有数不清的苗族村寨。
凯里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境内生物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仅医药植物和野生动物种类就达400多种,拥有煤、铁、铅、锌、重晶石、铝钒土、石英石、硅石岩等矿藏,其中硅石中二氧化硅含量高达98%,名列西南之罐。
另外,黔东南州里还有雷山、榕江、黎平和从江几个少数民族风情颇为原始古朴的县。其中雷山县以苗族居多,其余三县都以侗族为主,以侗寨为其特色,花桥和鼓楼则是侗寨的标志性建筑,当您看到了鼓楼,您便知道自己已经来到了侗寨。
参考文献:中国鼠标旅游网(。
站在楚雄市仓岭镇平山那个高高的大山自上而下俯瞰楚雄,一座焕然一新的城市映入我们眼底,由牟定大海波水库引流灌溉的护城河流穿城而出,仿佛一条洁白的玉带飘飞在鹿城的腰迹,为鹿城增添了一道清新的风景。河的两岸,绿草成茵,杨柳随风飘舞着,给淳朴的鹿城带来了几分温柔的气息。田野里,头顶包头的彝族同胞在田地里面辛勤的耕作着,水牛拉动着犁铧翻动着肥沃的土地,为彝族同胞栽插着希望;山野上,身披羊毛毡子的彝族老表们正在放牧着牛羊;山歌声、吼叫声此起彼伏,怀春的少男少女在表达着爱慕的情意;在晚霞的映照下,更加给美丽的鹿城增添了几分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