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命而俯的故事启示(三命而俯典故寓意)

高考君
711 篇文章
2022-11-05

编者按: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牢记初心和使命,带领中国人民历经艰难险阻,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深刻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为中华民族和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了伟大历史性贡献。

回望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经据典、援古证今,赋予典故鲜活的时代价值,深刻阐释百年大党初心如磐、历久弥坚的精神密码。央视网《天天学习》特别策划“典”亮百年系列,与您一起深刻领会。

【释义】

正考父,春秋时宋国的上卿,孔子的远祖,曾辅佐戴、武、宣三公,恭俭从政,且地位愈高行为愈恭俭。正考父不仅自己恭俭有加,为了惕厉自儆,也为了教育子孙,他特意在家庙铸鼎铭文。铭文中,偻(lǚ):脊背弯曲;伛(yǔ):驼背;饘(zhān):稠粥;鬻(zhōu):“粥”的古文,指稀粥。意思是说,我曾经三次被国君任命,每一次都诚惶诚恐。平时我总是顺着墙根儿走路,生怕别人说我傲慢。尽管是这样,也没有人看不起我或胆敢欺侮我。不论是煮稠粥还是熬稀粥,我都是在这一只鼎里,只要能糊口度日就满足了。

这段铭文共31个字,其中“偻”“伛”“俯”三个动词,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正考父地位愈高愈恭敬的样子。正考父作为几朝元老,帝室之胄,且博学多才,文武兼备,德高望重,深受宋国几代国君倚重。虽官拜上卿,却是个谦谦君子,为人处世甚是恭谨低调,平和有加,俭朴至极。

正考父终身守节不逾,官品、人品均堪称高洁。难怪他的后人中出现了孔子这样的大圣人,这与他的言传身教是分不开的。春秋时鲁国大夫仲孙貗正是从“正考父饘粥以糊口”,预见到“其后必有达人”。

【解读】

上面这条典故文字佶屈聱牙,习近平总书记在引用时进行了生动通俗的阐释,告诫党员领导干部要像正考父一样严格要求自己,把位置放低,少些自满,多些干劲。

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优良作风,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原因。早在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就要求全党在胜利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要经受住执政的考验,“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务必”在中国革命取得全面胜利的紧要关头,成为全党抵御“糖衣炮弹”攻击的有力武器,也成为我们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制胜法宝。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告诫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强调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骄傲自满,党不能骄傲自满,国家不能骄傲自满,领导层不能骄傲自满,人民不能骄傲自满。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经受考验,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

在我们党开启新时代、踏上新征程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面向未来,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答好新时代的答卷。

温馨提示:本文【三命而俯的故事启示(三命而俯典故寓意)】由作者高考君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上一篇 西江月古诗词的意思
上一篇 咏鹰的古诗
相关推荐
热门资讯
  1. 1 31省区市新增本土确诊37例(全国疫情最新报
  2. 2 向上级请求批准的请示范文(关于请求同意的
  3. 3 2022国考今起报名(明年国考今起报名时间公
  4. 4 31省区市新增本土确诊13例(全国疫情新增最
  5. 5 带福字的吉祥语六个字(关于福禄寿喜财的成
  6. 6 有关地理知识的古诗词
  7. 7 入则孝全文带拼音加翻译(弟子规入则孝篇原
  8. 8 有关中秋节的诗句硬笔书法
  9. 9 关于愁的诗句有哪些(表达愁的诗句大全)
  10. 10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阴符经的惊天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