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精选17篇)

711 篇文章
2024-06-30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1)

本节课上先教学直角的认识,在通过与直角的比较,直观认识锐角和钝角。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从三角尺、纸工袋和正方形纸中抽象出直角,同时用直角的记号表示出来。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和交流中,发现直角都是同样大的,同时体会到要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来比一比。再通过例题与直角比较,归纳比直角小的叫锐角,比直角大的叫钝角。

看似很简单的知识,但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孩子们对比较角,用三角尺中的直角或身边的直角来操作比较其它角的大小中,一部分孩子不知道怎样比较,不会操作,拿着三角尺不知道该怎样摆放,这是我一个很失误的地方,以为简单的说一说方法,孩子们就能接受了。所以在练习中,判断是什么角时,我重新示范和让孩子们跟着操作来熟练次方法。通过反复的讲解和操作,孩子们的错误率减少了很多。操作、判断、观察,让不少孩子们能直观就判断出示直角、锐角和钝角了。二是对直角的标记,孩子们还是容易忘记,不标。

从平面图形中不同大小的角到生活中不同大小的角,让孩子们感受到角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角与我们息息相关。体会数学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2)

《认识直角、锐角、钝角》这部分内容通过两个例题的教学,让学生直观认识直角,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与直角的比较,直观认识锐角与钝角。

以往的教学经验,孩子不会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比较其它的直角,直角的表象不够清晰,不能比较顺利的认出斜着的直角。因此,在直角的教学中,我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创设多种活动,丰富学生表象。

直角的认识对于孩子来说,是比较重要的,又比较抽象。三角尺上的直角更是学生认识直角的基础。预习作业的设计,让学生描出三角尺上的三个角,找出最大的角,说明是直角。课堂上,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上有直角。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和物体面上的直角去比一比,(如黑板上的直角,数学书上的直角,课桌上的直角等)体会这些直角虽然边的长短不一,但大小是一样的。(反思:课后,学生能认出比较摆放方正的直角,对于斜着摆放的直角不能准确判断,需要加入一些不同方向,边长短不一的直角,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最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直角的认识:直角是什么样子的呢?什么图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锐角和钝角的教学在学生掌握直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学生经过预习,已经能掌握概念。教学时要教学“锐”和“钝”的读写,借助例题的钟面教学钟面上()点和()点整分钟和时针成直角,()点整分钟和时针在一条直线上等。

本节课我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参与,在动手中探索创新,通过体验来认识直角。在课件的设计上,我尽可能多的设计了找一找、做一做、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在自主探索与使用交流中,建立直角的表象,从而丰富对直角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真正体现“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教学模型的过程”这一基本理念。在教学时,我通过多种活动让学生认识直角。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折一折、等活动使学生对直角有些感性认识,然后引到学生在三角板上感觉直角,为判断直角做好铺垫,在判断直角前,让学生自我思考,全班质疑,如在用圆片创造直角时,有学生凭感觉去折直角,教师就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这样折的直角你能肯定是直角吗?”进而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进而寻找判断直角的更好的方法——用三角板去量,最后是画直角,学生画直角也学得很好,就是在画好后要标上直角的符号,有些小朋友总忘记标。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3)

整节课我合理重组教材,将观察、操作、演示、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采取了找一找、分一分、做一做、画一画、拼一拼、说一说等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并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多媒体组合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整堂课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兴趣浓厚,也很有自己的想法,很有创意。

1、从生活中引入,感受数学之美。

首先课件出现的主题图画面是米奇和儿童游乐园,儿童游乐园对于学生来讲更为熟悉的情境图,同时也让学生更近距离地感觉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存在。课始,我先让提出儿童乐园有什么好玩的?之后,在观察中引导学生对角的有关知识进行回顾,为下面的教学做好准备工作。

2、在活动中探索,经历建模过程。

学习活动中,学生更愿意自己去经历,去实践。他们或许会相信你告诉他们的,但他们更愿意相信自己所看到的、经历的事,这就是一种“体验”。角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锐角和钝角是在抽象概念的基础之上进行分类、概括而得出的,更有必要让学生经历概念得出的全过程,这样他们才会有清楚、准确的认识。本节课中我主要设计了这样几个实践活动:找角、分类、交流、概括、摆角、做角、画角,每一个活动都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看、说、想、动”的机会。尤其在制作角和分类这两个环节中,让每一个学生都经历角的产生──锐角和钝角的形成等一系列过程,概念在学生的脑海里已见雏形,此时我的讲解就水到渠成了;而在交流、概括、做角、画角这四个环节中,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层次让学生由直观到抽象,顺利、稳固地建立锐角和钝角的概念。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在学生的操作活动和智力活动中迎刃而解了。

3、在验证中完善,遵循数学的严谨性。

锐角和钝角概念的判断是以直角为标准,而在活动中又多次涉及直角。学生由于自身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很有可能仅仅用眼睛来判断直角,这样做无疑违背了数学本身所具有的严谨性和科学性。作为教师,适时引导、提醒学生借助有用工具,帮助他们对直角做出准确的判断是责无旁贷的。因此,教学中,应在需要的环节组织学生对自己摆或画的直角进行验证,同时引导学生思考“锐角和钝角有没有验证的必要”,一方面让学生把数学知识学活学巧,另一方面在注重开放性的同时也要遵循数学独特的原则。

4、在交流中发展,体验数学之乐趣。

课堂中教师应捕捉住每个交流的机会,尽可能地做到人尽其言。课堂中每个活动后,都要采取不同的方式给每个学生提供充分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鼓励人人动脑想,人人开口说,互相提示,互相补充。

5、在欣赏角中挖掘数学的应用价值。

本堂课最后,设计一个“欣赏角”的环节,把本课的知识融人到生动有趣、学生乐此不疲的生活画面当中,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让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在合作中深化了对锐角和钝角表象的认识,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能力。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4)

一、对于本课目标定位的落实。

本节课通过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并在判断直角的例题中渗透了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用三角板来判断一个角是否为直角。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是使学生建立锐角、钝角的表象,并且能正确的辨认锐角和钝角。

但是由于我对本节课的目标定位处理得还不是很妥当,使本节课听上去更像是一节关于直角的复习课,只是多揭示了锐角和钝角的定义,没有突出教学的重点。

片断一:在新授部分

1、创造角。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一个角,可以用上老师课前发给你们的东西。

学生独立操作。

2、展示。

3、分类。

给他们分分类,你打算怎样分?揭示课题。

本以为学生们很容易就会按照直角、比直角大的角、比直角小的角进行分类,却没想到一连五个学生有的说是根据角的材料分的,有的说是角的造型,一直到了第六个,好不容易才说到了我所想听到的答案。

这是为什么?学生的思维总是有一个从形象到抽象的过渡,此时他们还停留在这些生活中的角。如果,我能够把这些他们创造出来的角,或者直接从生活中引入的角中再抽象到我们数学中的角,结果就不会是这样了。

片断二:在拼一拼环节

虽然,我原来的目的是想让学生了解到锐角和钝角也还能创造出锐角和钝角来,并且更进一步理解锐角和钝角的定义。但还没等他们的拼,我就已把事先拼的角画给他们看了,束缚了学生的能力。不如大胆一些,直接放手让他们拼,让他们从拼出的结果可以看到,有的钝角是由一个直角和一个锐角组成的,也就是证明了钝角要比直角大。

二、没有及时把握住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资源。

在上这节课的最后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我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着今天学的锐角和钝角?

学生们开始纷纷举例,但总的来说,直角比较多。这时,有一个学生指着一把椅子说:“老师,这里也有一个角!”

因为我是正面看这把椅子的,以为学生说的是这把椅子的靠背,就匆匆否定了。其实,到课后,我才知道,那把椅子的椅脚里,正好有我们这节课学到的直角、锐角和钝角。如果当时我能再走近点,低下头,观察仔细些,这个有效的资料就不会浪费!

“教师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 这是对教师具备文化知识的要求,也是对教材钻研程度的要求。只有好好地钻研教材,把握教材,了解我们的学生,才能上好每一节课。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5)

今天带领孩子们学习了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锐角和钝角》一课。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角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展开的。在上学期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角”这一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对现实生活中的角可以比较自如地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学生还认识了一类特殊的角—直角,它应该在学生的头脑中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表象,而这正好是区分锐角和钝角的基础所在。所以,锐角和钝角的认识完全建立在以直角概念为基础,以角的大小判断为手段的认识过程中,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了本节课的教学。本节课的教学要求是:

1、使学生分辨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

2、让学生感觉这三种角的不同点。

3、能够从现实生活中举例。

本节课,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了教学。

一、注意结合生活实际教学锐角和钝角概念。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学习抽象几何概念时,需要借助形象直观的支持。为此,在引入概念时,我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帮助学生理解。在引入环节,我先让学生说出三角板上哪个角是直角。然后电脑显示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的教材主题图请学生仔细观察:哪里有角?哪些是直角?通过对角和直角的观察和回忆,调动学生发挥认知能力,在学生已有认知经验的基础上开展本节课的教学。认识完锐角、钝角后,让学生说说教室、生活中哪有直角、锐角和钝角。学生们思维活跃,说出了很多角。

二、注意借助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突破重、难点。

为了使学生能比较牢固的建立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感觉角的分类以及三种角之间的变化联系,我让学生做了如下操作:

1、用准备好的纸折出直角、锐角和钝角。

2、用直尺和三角板画一个直角、锐角和钝角。

3、引导学生利用活动角分别摆出这三种角,进一步沟通三种角之间的关系。

三、注意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通过讨论、验证解决问题。

如在判断一个和直角很接近的角时,学生之间产生了争议,有的学生说是直角,有的说是钝角。抓住这个时机,问学生,怎样才能证明谁说得对?学生回答:验证。于是我指名一位同学台上按判断角的三个步骤进行验证,最后发现比直角大了一点点,说明是一个钝角,判断正确的学生顿时欢呼雀跃。我趁热打铁说,通过这道题,大家明白了什么?学生总结得出,有的角仅用眼睛不容易看出是什么角,这时候就要用直角来进行验证,不能随便下结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细心、认真,才能做好。通过以上的教学不仅使学生会判断角,更重要的是从中明白了一些道理,使学习得到了一个升华、提高。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6)

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是在学生对角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后的继续学习,学生主要是利用前一节课学习的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来识别直角、锐角和钝角。低年级的小朋友学习概念一般都要经过直观感知──形成表象──抽象特征──内化成概念这一过程。因此本节课我主要以不同的活动串连整节课,以活动促进课堂教学的前行。

一、游戏竞赛,引入概念

竞赛教学主要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游戏竞赛活动,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在游戏中可以顺利地掌握学习内容,同时,产生创造性的自我表现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低年级的孩子对于竞赛活动尤其感兴趣,因此,在课的开始,我延续上一节课活动角的资源,设计一个让学生接受挑战的情境:你能不能做出一个大大的角?你能做出一个小小的角吗?老师做一个不一样的角。你们认识它吗?这样一来,学生的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自然而然进入学习的状态,教师再想学生介绍直角。这样,学生在游戏的氛围中开始学习新知,学习积极性必然相当高。

二、情境创设,理解概念

在前面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说一说你还在哪里见过直角?先让学生对直角有初步的认识,然后我出示了正方形纸片、练习本、三角尺等实物,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让学生充分地观察、感知各种典型的实物,初步认识直角;在抽象出直角图形后还引导学生回到生活情境中,在周围的物体上找角,以丰富对直角的表象积累,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操作实践,形成概念

学生亲自体验和感知利于获得感性经验,从而实现认识的内化,促成理解力和判断力的发展。教师应尽量给予学生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提供丰富的材料,使他们可以亲自进行实验,体验成功和失败,探讨问题和寻求结论。在学生对直角有一定的认识的基础上,我设计了提供学生不同的材料,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来创造一个直角,通过创造直角,学生对直角的特征有进一步的体会,在这个基础上组织学生通过比一比的方法来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让学生通过比一比发现所有的直角都是一样大的。如此设计,意在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在制作过程中加深对直角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四、探究比较,强化概念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惟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在教学中,师生应共同创设引导发现规律、方法等的活动情境,让学生重演科学家的“认识历程”。这种过程突出学生自己如何探究知识,而不仅仅在知识结论的记忆上。学生对直角已经有充分的认识的基础上,我设计一个自学或,让学生自主学习锐角和钝角,说一说它们和直角有什么不同,在此基础上揭示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同时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三种角的关系的理解,我设计了一个变魔术的折纸游戏,怎样把直角变成锐角,怎样把直角变成钝角?这种学法学生喜欢并学得活,效果必然较好。同时,学生也可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发现的乐趣。

五、重视练习,运用概念

学生对新学的概念的掌握不是一次能完成,需要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多次反复,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在练习中我安排了让学生判断角,猜角游戏,以及在图片中找一找生活中的角的游戏。这样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正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只有这样,才会让数学课堂永远充满活动的气息,成为伸展学生生命灵性的根基。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7)

这个学期,我们学校组织安排了课堂教学比赛,而且是跨年级教学。我上课的内容是二年级下册的《锐角和钝角》。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能正确用语言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我基本上能围绕教学要求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但是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

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不拘泥于教材的顺序,而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应用教材。新授部分,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入了很多生活中的角,让学生主动投入学习,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通过自己亲自体验与尝试来学习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做到学生多参与,勤动手,我只是起引导、组织与合作的作用。学生都能从文字上记住锐角和钝角的概念,但是在思维空间上还是了解得不够明确,这是因为我在学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一比锐角和钝角这个环节的时候,让学生掌握操作方法还不够深透,导致部分学生对锐角和钝角的概念还是停留在表面上,还不能顺利的突破难点,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动手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判断锐角和钝角的习惯,还没有准确掌握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来描述概念。

在本校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下,我基本上能驾驭课堂,学生的学习气氛热烈,对学生能及时鼓励和表扬,对于学生错误性的认识,也能够及时讲解。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起来谈自己的想法,让学生上前演示,给了学生一个广阔的展示自我的机会。课堂上设计多项活动,特别是在时间活动中,我设计了三个环节“小手动起来”“身体扭起来”“尺子也疯狂”,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降低了教学难度,但是有个别活动过于形式化,也淡化了数学味道,实效性不多。

在本节课中,通过“找锐角和钝角——做角——画角——欣赏生活中的角——设计美丽的图案”的多层次学习活动中,每一环节都有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锐角和钝角,这一系列活动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相欣赏、互相评价、相互帮助和自我评价、自我激励,使学生既学会了学习又学会了做人,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整节课下来,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好的方面如:学生对于知识要点掌握的比较好,都能够区分锐角、钝角和直角;学习的兴趣很浓厚,态度很认真,课堂气氛也很活跃,实践活动中活动的效果很明显。不好的方面如:我自己可能语速有点过快,对数学语言的描述还不够规范,学生画角的方法不是很规范等,这些都是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通过这次讲课后,也目睹了其他教师上课的精彩和一些不足,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学就像一门艺术。

我的教学思路也得到了改进和新的启发,以后我的教学应该做到:

一、要弄懂教材,在课堂的设计上一定要力求新颖,灵活应用教材,讲求实效性,不要把生活化、游戏化、活动化等这些冲淡我们的数学化。

二、在教学中应该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情境,提供让学生探索思考的空间和合作探究的氛围。

三、教学语言要流畅、优美和具有亲和力,要和学生站在同一高度,甚至蹲下身来看学生,充分的尊重学生。

四、在课堂上要做到教师只起一个组织、引导与合作的作用,不可以在焦急之中代替学生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多尝试,教师少讲。

五、在引领学生理解概念时,应该让学生层层深入,环环紧靠概念,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六、教师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也需不断的提高,学习先进经验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艺术。

总之,我的教师生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会在这条路上严格要求自己,钻研教材,认真聆听每位教师的意见,让自己不断地充实,不断地提高,让自己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加油!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8)

本课教学,我重组教材,创设了他们三兄弟哪个是哥哥哪个是弟弟?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观察角的变化,并通过用圆纸折角、用身体创造角、用三角板拼角和在生活中找角一系列活动理解并掌握锐角和钝角的特征。整个教学环节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从学生的已有基础知识出发,建立锐角和钝角的概念。锐角和钝角的教学属于概念教学。考虑到建立锐角和钝角的概念要以直角为判断标准,我就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直角出发,直观地认识锐角和钝角的概念,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萌发学习兴趣。

(2)运用学具,突出探究活动,让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数学学习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教学中努力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进行找一找、分一分、折一折、拼一拼、画一画等活动,去发现、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

(3)利用生活素材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天地,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这节课教师让学生找生活中的角,让学生获得主动探究数学的快乐。

在白板上能直接操作,动态演示生成,使师生能更好地交流互动。本节课操作直接把角拖出来,在白板上调出三角板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检验,动态演示拼角、画角以及用模板制作的漩涡式图片,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

在白板上操作拼角、画角时,三角板移动旋转到一个精确的位置比较困难。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9)

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是在学生对角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后的继续学习,学生主要是利用前一节课学习的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来识别直角、锐角和钝角。低年级的小朋友学习概念一般都要经过直观感知──形成表象──抽象特征──内化成概念这一过程。因此本节课我主要以不同的活动串连整节课,以活动促进课堂教学的前行。

一、游戏竞赛,引入概念

竞赛教学主要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游戏竞赛活动,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在游戏中可以顺利地掌握学习内容,同时,产生创造性的自我表现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低年级的孩子对于竞赛活动尤其感兴趣,因此,在课的开始,我延续上一节课活动角的资源,设计一个让学生接受挑战的情境:你能不能做出一个大大的角?你能做出一个小小的角吗?老师做一个不一样的角。你们认识它吗?这样一来,学生的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自然而然进入学习的状态,教师再想学生介绍直角。这样,学生在游戏的氛围中开始学习新知,学习积极性必然相当高。

二、情境创设,理解概念

在前面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说一说你还在哪里见过直角?先让学生对直角有初步的认识,然后我出示了正方形纸片、练习本、三角尺等实物,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让学生充分地观察、感知各种典型的实物,初步认识直角;在抽象出直角图形后还引导学生回到生活情境中,在周围的物体上找角,以丰富对直角的表象积累,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操作实践,形成概念

学生亲自体验和感知利于获得感性经验,从而实现认识的内化,促成理解力和判断力的发展。教师应尽量给予学生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提供丰富的材料,使他们可以亲自进行实验,体验成功和失败,探讨问题和寻求结论。在学生对直角有一定的认识的基础上,我设计了提供学生不同的材料,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来创造一个直角,通过创造直角,学生对直角的特征有进一步的体会,在这个基础上组织学生通过比一比的方法来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让学生通过比一比发现所有的直角都是一样大的。如此设计,意在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在制作过程中加深对直角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四、探究比较,强化概念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惟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在教学中,师生应共同创设引导发现规律、方法等的活动情境,让学生重演科学家的“认识历程”。这种过程突出学生自己如何探究知识,而不仅仅在知识结论的记忆上。学生对直角已经有充分的认识的基础上,我设计一个自学或,让学生自主学习锐角和钝角,说一说它们和直角有什么不同,在此基础上揭示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同时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三种角的关系的理解,我设计了一个变魔术的折纸游戏,怎样把直角变成锐角,怎样把直角变成钝角?这种学法学生喜欢并学得活,效果必然较好。同时,学生也可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发现的乐趣。

五、重视练习,运用概念

学生对新学的概念的掌握不是一次能完成,需要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多次反复,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在练习中我安排了让学生判断角,猜角游戏,以及在图片中找一找生活中的角的游戏。这样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正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只有这样,才会让数学课堂永远充满活动的气息,成为伸展学生生命灵性的根基。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10)

通过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用三角板来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本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是对角的知识补充和完善。根据本课特点,我精心设计备课,在网上查阅了大量有关锐角和钝角的教案及课件,然后结合自己的教学思路及方法准备了这节课。

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锐角和钝角,由于学生没学过这两个字,对它的字面意思理解也困难,更不用说把它用在数学中记住什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的角是钝角了,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花费了大量时间,通过理解字义、编小故事的方式,让学生很容易就记住这一概念。最让我感到高兴的是这一节课比以往都有很大进步,评课时提出其他老师提出的优点也比缺点多,这让我有了很大的自信心,下面我就说说这节课的主要优点:

1、课前准备充分,思路清晰,课件实用,能充分帮助学生认识角。

2、教学环节设计合理,各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

3、口齿清晰,讲解明了,语言亲切,过渡自然。

4、师生双边活动较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5、充分利用多媒体,加强直观性,易于学生理解。

6、练习有层次性、趣味性。

当然,我也知道自己经验不足,存在许多缺点:如时间把握不好,总是前松后紧,导致后面练习不够充分,这也是我在课堂上常犯的一个毛病,以后应好好注意。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常常会有意外的场面突现,这就需要教师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及时灵活的调整教学策略,顺应学生的思路,引导他们走自主探索的道路,这方面是我所欠缺的。

心理素质方面的问题也是我教学路上的一大障碍,要服此困难,就得多练多讲,并常请老教师听课评课,这样我才能有所进步。

通过这节公开课,让我深深体会到要上好一节课,不能闭门造车,要多上网查阅一些教育资源,多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不断积累经验,并不断向老教师请教,提高自己。相信,我的课会在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的过程中丰富起来!我也会成长起来的!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11)

学生在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中,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并已建立了正确的表象。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角的外延,完善学生对角的认识,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并能够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角。在安排时,我把教材做了如下处理。

1、从生活中引入,感受数学之美。

教材所提供的主题图画面是上海的黄浦大桥,而具有地区特色的南昌新八一大桥与之有异曲同工之效,对于学生来讲后者更为熟悉。因此,将教材所提供的主题图改为南昌的新八一大桥,让学生更近距离地感觉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存在。课始,在这座观赏性很强的大桥中抽象出图形——角,不仅给学生以美的熏陶,也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在观察中引导学生对角的有关知识进行回顾,为下面的教学做好准备工作。

2、在活动中探索,经历建模过程。

学习活动中,学生更愿意自己去经历,去实践。他们或许会相信你告诉他们的,但他们更愿意相信自己所看到的、经历的事,这就是一种“体验”。角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锐角和钝角是在抽象概念的基础之上进行分类、概括而得出的,更有必要让学生经历概念得出的全过程,这样他们才会有清楚、准确的认识。本节课中我主要设计了这样几个实践活动:制作角、分类、交流、摆角、闭眼想、画角,每一个活动都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看、说、想、动”的机会。尤其在制作角和分类这两个环节中,让每一个学生都经历角的产生——锐角和钝角的形成等一系列过程,概念在学生的脑海里已见雏形,此时教师的讲解就水到渠成了;而在交流、摆角、闭眼想、画角这四个环节中,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层次让学生由直观到抽象,顺利、稳固地建立锐角和钝角的概念。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在学生的操作活动和智力活动中迎刃而解了。

3、在验证中完善,遵循数学的严谨性。

锐角和钝角概念的判断是以直角为标准,而在活动中又多次涉及直角。学生由于自身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很有可能仅仅用眼睛来判断直角,这样做无疑违背了数学本身所具有的.严谨性和科学性。作为教师,适时引导、提醒学生借助有用工具,帮助他们对直角做出准确的判断是责无旁贷的。因此,教学中,应在需要的环节组织学生对自己摆或画的直角进行验证,同时引导学生思考“锐角和钝角有没有验证的必要”,一方面让学生把数学知识学活学巧,另一方面在注重开放性的同时也要遵循数学独特的原则。

4、在交流中发展,体验数学之乐趣。

课堂中教师应捕捉住每个交流的机会,尽可能地做到人尽其言。课堂中每个活动后,都要采取不同的方式给每个学生提供充分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鼓励人人动脑想,人人开口说,互相提示,互相补充。

5、在游戏中升华,挖掘数学的应用价值。

学以致用是现代素质教育的追求,也是成功学习的内在规律。本堂课最后,设计一个“教你学画简笔画”的环节,把本课的知识融人到生动有趣、学生乐此不疲的画画当中,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让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在合作中深化了对锐角和钝角表象的认识,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能力。同时,给学生创建一个民主与合作共存,愉悦与挑战兼容的学习平台,使每个学生在有限的空间内都能竞相绽放、展翅飞翔!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12)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节概念课,小学的数学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可以感知的。低年级的孩子对具体的材料和经验性的知识很感兴趣。于是我们在设计这节课时,就抓住儿童这一特点,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采用直观演示、动手操作、新旧知识相联系等方法,深入浅出地讲清概念。 1、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课始利用学生较感兴趣的一幅游乐园图为情境图,让学生去观察,发现图中各种各样的角。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景。 2、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在认识锐角和钝角时,我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新旧知识间的紧密联系,让学生从情景中去找角——抽象出角——给角分类——商量出分角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分类时,是以直角为标准,比直角大的分为一类,比直角小的分为一类。其次,我们从具体的素材出发,适时地上升到抽象概念,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锐角和钝角特征的认识,给这两类角分别取名,这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在学习过程中,孩子更愿意去经历、去实践。他们更相信自己看到的,亲自感受到的。在这一环节中,充分重视了学生的体验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动手实验——分类思考——概念概括——表达陈述”的探究过程,让每个学生都经历了角的产生,通过锐角、钝角的形成的一系列过程,使学生对锐角、钝角的认识建立在以直角为轴心的知识体系中,从而顺利、稳固地建立了锐角、钝角的概念。 3、巩固练习,丰富感知。 学生对锐角和钝角有了初步的认识后,我们及时地进行巩固,让学生辨认3种角。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角——用活动角做角——用肢体表示角——在身边找角。不失时机地空古了学生多各种角特征的判断,在矛盾冲突中自然地突破了难点。如:寻找生活中的角,我们在设计时把锐角和钝角放在了现实的生活中,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着角,引导学生把学过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本节课我们试图以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为突破口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讨论,自主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喜悦,有效地激发乐学的情感。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13)

《锐角和钝角》是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二年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在二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角,学会了辨认角和直角。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锐角和钝角的特征,并能够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角。根据我校初探的实验教学模式,在设计本课时,我力求体现新课程理念。

一、以“疑”导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研究表明,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其“已有认知结构同化新知识”

过程。本节课我充分利用学生对长方形有一定认识这一优势,提出“猜猜看,一个长方形被剪了一刀,剪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对角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比较新出现的“角与直角”的异同中,成功地引导学生进入到认识“锐角”和“钝角”特征的学习。

二、借助活动,让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

数学学习也是一个学生活动的过程。角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锐角和钝角是在抽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类、概括而得出的,更有必要让学生经历概念的全过程,这样才会有清楚、准确的认识。本课中,我设计了一系列活动,如:剪角、画角、找角、评角、创造角等,充分突出了“做数学”的特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合作交流,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课堂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尽可能的做到人尽其言。本节课,我为学生创设了多次合作讨论的机会。如:在剪角之前,组织小组商量、讨论有几种剪法。动手合作之后。让学生展示交流小组试验的结果,使学生经历了质疑、交流、验证的全过程,加深了对锐角、钝角特征的印象,掌握了学习数学的一些方法,教师只是引导者,真正让学生做学习的主角。

总之,上完本节课,我认为还有许多不足,比如:对学生的耐心不够等。希望各位同仁毫无保留地提出宝贵意见,多多指导。谢谢!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14)

锐角和钝角的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我力求做到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同时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充分参与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创新和想象能力。课后,我有如下几点感受:

一、让学生在浓厚的数学氛围中自主建立锐角和钝角的表象

低年级的学生学习概念一般都要经过直观感知──形成表象──抽象特征──内化成概念这一过程。锐角和钝角的教学属于概念教学。考虑到建立锐角和钝角的概念要以直角为判断标准,我就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他们熟悉的游乐园中找出不同的角,再分类的方法引出锐角和钝角。

学生再通过自行预习,已经在头脑中建立了锐角和钝角的表象,直观地认识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再抽象出锐角和钝角的平面图形(几何角),顺应儿童认识的规律。学生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的抽象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无限趣味,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萌发学习兴趣。

二、让学生在有趣的`综合活动中巩固和应用锐角和钝角的概念

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做”数学,演绎数学,分类后如何判断锐角和钝角展开讨论,然后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探索用三角板的直角进行判断的方法,在矛盾冲突中自然地突破难点。通过“摆一摆”、“连一连”、“画一画”、“选职业”等活泼有趣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后课外延伸让学生分小组,应用三角板“拼一拼”,加深了对这三种角的认识,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创新能力。

不足:

1.在时间安排上有些前紧后松,新授部分中三种角之间的关系没有讲透。

2.联系形式上“一对一”的练习过多,缺少全员参与的练习。

3.讲解练习是语言不够严谨。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15)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范文

整节课我合理重组教材,将观察、操作、演示、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采取了找一找、分一分、做一做、画一画、拼一拼、说一说等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并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多媒体组合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整堂课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兴趣浓厚,也很有自己的想法,很有创意。

1.从生活中引入,感受数学之美。

首先课件出现的主题图画面是米奇和儿童游乐园,儿童游乐园对于学生来讲更为熟悉的情境图,同时也让学生更近距离地感觉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存在。课始,我先让提出儿童乐园有什么好玩的?之后,在观察中引导学生对角的有关知识进行回顾,为下面的教学做好准备工作。

2.在活动中探索,经历建模过程。

学习活动中,学生更愿意自己去经历,去实践。他们或许会相信你告诉他们的,但他们更愿意相信自己所看到的、经历的事,这就是一种“体验”。角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锐角和钝角是在抽象概念的基础之上进行分类、概括而得出的,更有必要让学生经历概念得出的全过程,这样他们才会有清楚、准确的认识。本节课中我主要设计了这样几个实践活动:找角、分类、交流、概括、摆角、做角、画角,每一个活动都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看、说、想、动”的机会。尤其在制作角和分类这两个环节中,让每一个学生都经历角的产生──锐角和钝角的形成等一系列过程,概念在学生的脑海里已见雏形,此时我的讲解就水到渠成了;而在交流、概括、做角、画角这四个环节中,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层次让学生由直观到抽象,顺利、稳固地建立锐角和钝角的概念。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在学生的操作活动和智力活动中迎刃而解了。

3.在验证中完善,遵循数学的严谨性。

锐角和钝角概念的判断是以直角为标准,而在活动中又多次涉及直角。学生由于自身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很有可能仅仅用眼睛来判断直角,这样做无疑违背了数学本身所具有的严谨性和科学性。作为教师,适时引导、提醒学生借助有用工具,帮助他们对直角做出准确的判断是责无旁贷的。因此,教学中,应在需要的环节组织学生对自己摆或画的直角进行验证,同时引导学生思考“锐角和钝角有没有验证的'必要”,一方面让学生把数学知识学活学巧,另一方面在注重开放性的同时也要遵循数学独特的原则。

4.在交流中发展,体验数学之乐趣。

课堂中教师应捕捉住每个交流的机会,尽可能地做到人尽其言。课堂中每个活动后,都要采取不同的方式给每个学生提供充分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鼓励人人动脑想,人人开口说,互相提示,互相补充。

5.在欣赏角中挖掘数学的应用价值。

本堂课最后,设计一个“欣赏角”的环节,把本课的知识融人到生动有趣、学生乐此不疲的生活画面当中,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让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在合作中深化了对锐角和钝角表象的认识,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能力。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16)

学二年级上册《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

一、游戏竞赛,引入概念

竞赛教学主要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游戏竞赛活动,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在游戏中可以顺利地掌握学习内容,同时,产生创造性的自我表现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低年级的孩子对于竞赛活动尤其感兴趣,因此,在课的开始,我延续上一节课活动角的资源,设计一个让学生接受挑战的情境:你能不能做出一个大大的角?你能做出一个小小的角吗?老师做一个不一样的角。你们认识它吗?这样一来,学生的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自然而然进入学习的状态,教师再想学生介绍直角。这样,学生在游戏的氛围中开始学习新知,学习积极性必然相当高。

二、情境创设,理解概念

在前面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说一说你还在哪里见过直角?先让学生对直角有初步的认识,然后我出示了正方形纸片、练习本、三角尺等实物,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让学生充分地观察、感知各种典型的实物,初步认识直角;在抽象出直角图形后还引导学生回到生活情境中,在周围的物体上找角,以丰富对直角的表象积累,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操作实践,形成概念

学生亲自体验和感知利于获得感性经验,从而实现认识的内化,促成理解力和判断力的发展。教师应尽量给予学生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提供丰富的材料,使他们可以亲自进行实验,体验成功和失败,探讨问题和寻求结论。在学生对直角有一定的认识的基础上,我设计了提供学生不同的材料,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来创造一个直角,通过创造直角,学生对直角的特征有进一步的体会,在这个基础上组织学生通过比一比的方法来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让学生通过比一比发现所有的直角都是一样大的。如此设计,意在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在制作过程中加深对直角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四、探究比较,强化概念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惟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在教学中,师生应共同创设引导发现规律、方法等的活动情境,让学生重演科学家的“认识历程”。这种过程突出学生自己如何探究知识,而不仅仅在知识结论的记忆上。学生对直角已经有充分的认识的基础上,我设计一个自学或,让学生自主学习锐角和钝角,说一说它们和直角有什么不同,在此基础上揭示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同时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三种角的'关系的理解,我设计了一个变魔术的折纸游戏,怎样把直角变成锐角,怎样把直角变成钝角?这种学法学生喜欢并学得活,效果必然较好。同时,学生也可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发现的乐趣。

五、重视练习,运用概念

学生对新学的概念的掌握不是一次能完成,需要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多次反复,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在练习中我安排了让学生判断角,猜角游戏,以及在图片中找一找生活中的角的游戏。这样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正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只有这样,才会让数学课堂永远充满活动的气息,成为伸展学生生命灵性的根基。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17)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对于本课目标定位的落实。

本节课通过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并在判断直角的例题中渗透了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用三角板来判断一个角是否为直角。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是使学生建立锐角、钝角的表象,并且能正确的辨认锐角和钝角。

但是由于我对本节课的目标定位处理得还不是很妥当,使本节课听上去更像是一节关于直角的复习课,只是多揭示了锐角和钝角的定义,没有突出教学的重点。

片断一:在新授部分

1、创造角。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一个角,可以用上老师课前发给你们的东西。

学生独立操作。

2、展示。

3、分类。

给他们分分类,你打算怎样分?揭示课题。

本以为学生们很容易就会按照直角、比直角大的角、比直角小的角进行分类,却没想到一连五个学生有的说是根据角的材料分的,有的说是角的造型,一直到了第六个,好不容易才说到了我所想听到的答案。

这是为什么?学生的思维总是有一个从形象到抽象的过渡,此时他们还停留在这些生活中的角。如果,我能够把这些他们创造出来的角,或者直接从生活中引入的角中再抽象到我们数学中的角,结果就不会是这样了。

片断二:在拼一拼环节

虽然,我原来的目的是想让学生了解到锐角和钝角也还能创造出锐角和钝角来,并且更进一步理解锐角和钝角的定义。但还没等他们的拼,我就已把事先拼的角画给他们看了,束缚了学生的能力。不如大胆一些,直接放手让他们拼,让他们从拼出的结果可以看到,有的钝角是由一个直角和一个锐角组成的,也就是证明了钝角要比直角大。

二、没有及时把握住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资源。

在上这节课的最后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我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着今天学的锐角和钝角?

学生们开始纷纷举例,但总的来说,直角比较多。这时,有一个学生指着一把椅子说:“老师,这里也有一个角!”

因为我是正面看这把椅子的,以为学生说的是这把椅子的靠背,就匆匆否定了。其实,到课后,我才知道,那把椅子的椅脚里,正好有我们这节课学到的直角、锐角和钝角。如果当时我能再走近点,低下头,观察仔细些,这个有效的资料就不会浪费!

“教师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 这是对教师具备文化知识的要求,也是对教材钻研程度的要求。只有好好地钻研教材,把握教材,了解我们的学生,才能上好每一节课。

温馨提示:本文【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精选17篇)】由作者学习有道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上一篇 语言的魅力教学反思(
上一篇 中秋节的诗歌朗诵(热
相关推荐
热门资讯
  1. 1 31省区市新增本土确诊37例(全国疫情最新报
  2. 2 向上级请求批准的请示范文(关于请求同意的
  3. 3 2022国考今起报名(明年国考今起报名时间公
  4. 4 31省区市新增本土确诊13例(全国疫情新增最
  5. 5 带福字的吉祥语六个字(关于福禄寿喜财的成
  6. 6 有关地理知识的古诗词
  7. 7 入则孝全文带拼音加翻译(弟子规入则孝篇原
  8. 8 有关中秋节的诗句硬笔书法
  9. 9 关于愁的诗句有哪些(表达愁的诗句大全)
  10. 10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阴符经的惊天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