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与任务】
1、知识与技能: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小夜莺的精神品质中受到熏陶和感悟。
2、过程与方法:
本文的故事情节较强,教学中我让学生抓住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来理解课文,尤其是故事发展这部分,重点让学生找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人物的言行,想象人物内心活动,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从小夜莺的精神品质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同时从故事中受到爱祖国、爱和平的教育。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缅怀那些为和平而英勇战斗的英雄们,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
【学习重点分析】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学习难点分析】
通过让学生看动画,图片等资料,让学生了解战争的残酷性,激发学生对战争的曾恶之情,然后让学生的思维不仅仅停留在小夜莺所具有的品质上,而且要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到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人物的言行,感受人物的内心的活动,挖掘人物潜在的精神品质,让学生透过小夜莺来受到对和平生活的热爱,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这样既突出了重点,有突破了难点。
【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
学习、习惯、交往的特点:
四年级的学生大多在十二、三岁左右,正处在爱动脑、爱提问的阶段,他们对事物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在以往学习的基础上,能够通过人物的言行去感悟人物的内心活动。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也就能挖掘出人物潜意识的行为。
【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
1、学习环境选择:
多媒体教室、校园网、因特网、其他。
2、学习资源类型:
课件、工具、专题站、多媒体资源库、案例库、题库、网络课程、其他。
【学习情境创设】
学习情境类型:真实情境、问题性情境、虚拟情境、其他。
【学习活动组织】
1、自主学习设计:
抛锚式、支架式、随机进入式、其他。
2、协作学习设计:
竞争、伙伴、协同、辩论、角色扮演、其他。
【学习评价设计】
测试形式工具:课堂提问、书面练习、达标测试、学生自主网上测试、合作完成作品、其他。
【教学结构流程的设计】
教学环节内容
教师活动
媒体应用
学生活动
时间
一、揭示课题:
简介背景:夜莺的歌声。
教师导言:
1、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段好听的音乐,同学们愿意听吗?是的,在寂静的田野上,在茂密的森林里,这歌声是那样清脆悦耳,是那样婉转悠扬,给人美的享受,但这歌声在苏联卫国战争中却有着深刻的含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发生在苏联卫国战争时的动人故事夜莺的歌声(板书)
2、简介背景提问:在那残酷的战争中夜莺的歌声又代表什么呢?
⑴
请同学们读课文,了解一下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动人故事?
⑵
小结:课文讲述的是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为夜莺的小男孩巧妙地与敌人周旋,用口哨学鸟叫来传递情报,使游击队消灭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相应板书)
演示夜莺图播放Flash课件。
认真听,回答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回答并了解背景,初读课文。
了解内容并汇报。
10分
二、细读感悟
1、文中的小夜莺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在那惊心动魄的卫国战争年代,一个各我们年龄相仿的孩子却如此沉着,机智地与敌人斗智斗勇,在课文的字里行间,你能捕捉到他的机智勇敢吗?找一找、画一画相关的语句,想象当时是怎样一番情境呢?找到后与你的小伙伴们交流一下吧!谁愿意来汇报一下。(根据生汇报内容播放相应图片)
3、指导朗读:
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回答,我们感受到了小男孩的机智勇敢(板书)。
演示课件。
看图,结合课文来回答找、画句子,想象情境,
小组交流
。
汇报。
读中感悟。
22分
三、拓展练习
1、小夜莺是第一次执行这样的任务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是什么使小男孩要这样不顾个人安危地与敌人斗争呢?你想对小夜莺说什么?
2、苏联卫国战争在无数小夜莺的帮助下,1945、5最终取得了胜利,我们来看一看:
假如你是小夜莺,这时你会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同学们说得真好,勇敢的小夜莺一定和你们想的一样。你从这个故事中想到了什么?
回答问题。
看课文回答。
联系背景、课文回答。
交流。
汇报谈感受。7分
四、总结全文回首那一幅幅残酷而血腥、雄伟而悲壮的历史画面,永远震憾人们的心灵,令人难以忘怀,战争带给人类的是灾难,让我们共同呼吁国际社会,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这是全世界人了共同的心愿。
感受内容1分
五、板书设计
13、夜莺的歌声
小男孩
传递情报
机智勇敢
消灭敌人
【评析】
在这节课中,教师能够,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并进行重组和完善,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读课文后概括课文内容,使小男孩的形象跃然纸上。在学习中能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找划句子──说言中之意──感言中之理──想象画面──读言中之情。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敌人的凶狠残暴,感受战争的残酷无情,从而激发学生对战争的憎恨。
课上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组织起学习上的思维延伸。由小夜莺言行想小夜莺的心中所想,体现小夜莺对祖国的爱,对敌人的恨。并能让学生联系自身,表达对小夜莺的由衷钦佩。通过对战争历程的了解和观看胜利后的画面,让学生充分想象小夜莺的想、做、说。从而更好的体现了人类对和平的渴望。
整个教学过程不仅让学生了解了苏联为国战争的情况,还抓住机会,透过课文让学生懂得战争是无情的也是残酷的,一旦战争暴发,人们要紧紧的团结起来,与入侵的敌人勇敢的斗争就一定会胜利。
在课的结尾处教育学生为和平而呼吁:拒绝战争,维护和平。使课堂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目标:
学习本课生字。
理解重点句。
通过了解这个小故事,教育学生从小热爱自己的祖国,当祖国需要时,随时都可以为祖国献出一切。
教学重点:
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之间的相互照应。
课时安排:
两课时
基础知识:
正音字
dī qū yín
堤岸 曲折 呻吟
多音字
削 xiāo (削苹果) xuē(剥削)
拧 nìng (拧脾气)
nínɡ(拧毛巾)
nǐng (拧螺丝)
钻 zuān (钻 研) zuàn(钻头)
区别字
屑(不屑) 埃(埃及) 宛(宛转)莺(夜莺)
霄(九霄) 挨(挨打) 碗(饭碗)鹰(老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朗读训练。
二、整体感知
揭题引读,学生自悟。
快速读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目标完成过程
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苏联卫国战争: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战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卫国战争,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斗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红军奋勇作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本文记叙的就是这无数事例中的生动一例。
理清脉络,讨论分段。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按照“诱敌——入林——传信——摆脱”的顺序分段或以歌声为线索也可。
第一段(从开头到“听懂了吗?”)小孩学夜莺叫,用歌声引诱德国兵。
第二段(从“队伍出发了”到“就不再问了”)写小孩给敌人带路。
第三段(从“树林深处”到“新鲜的意思了”)写小孩发出情报做好消灭敌人的准备。
第四段(从“德国兵”——全文结束)写小孩把敌人带进埋伏圈,机智摆脱了敌人。
教师总结,学生质疑,解答问题。
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以歌声为线索,掌握这种分段方法并理解所学字词。
第二课时
一、阅读第一段,讨论问题
文首为什么要写“黑色的碎瓦”、“空旷的花园”、“烧焦的树木”?
(说明战争破坏严重,昔日美丽的村庄,如今已破烂不堪,作者利用这一段环境描写来揭露德国法西斯的侵略行为。)
德国军官和士兵是怎样发现小孩的?
(无声—如今已破烂不堪,作者利用这一段环境描写来
露德国法西斯的侵略行为。)
德国军
和士兵是怎样发现小孩的? (无声——夜莺叫——小孩叫——注意听——发现)
相互讨论,体会句子含义,幻灯出示。
(1)“怎么会就剩
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只有我一个!”
(孩子故意打岔,避
正面回答,反映了孩子的冷静、沉着、机智。)
(2)“人哪?战争。)
小结本段内容,指导朗读。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路上小孩为什么有时学夜莺叫,有时学杜鹃叫?为何要做出天真贪玩的样子?
(孩子机智灵活,既向游击队传递了情报,又进一步取得了敌人的信任。)
当问孩子有无游击队时,孩子怎样回答的?画在书上。
讨论:孩子面对凶恶的敌人,难道他不怕吗?为什么还能应变自如,毫无惧色呢?
(卫国战争中,全国人民都投入到保卫家园的斗争中,全国人民怀着对祖国的爱,对敌人的恨进行不屈的斗争,小孩就是由于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憎恨,才能临危不惧,坦然自若。)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游击队潜伏在哪里?他们怎么知道德国兵来了?
(通过小夜莺的歌声传送的情报得知德国兵 来了。)
由此可见,小夜莺是第一次传递情报吗?
(不是,小夜莺显得老练,看来在战争期间,他已是一位出色的游击队员了。)
四、学习课文第四段
默读第四段,思考
游击队是怎样把敌人消灭的?
德国兵被消灭后,小孩为什么又坐在原来的地方,他在望什么?
(小孩子完成这次任务后,又坐在原来的地方,执行新的任务,小孩有高度的负责精神和警惕性。)
最后一节起什么作用?(照应了开头并点了题,这歌声……有什么区别,这句赞扬了小夜莺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小情报员
五、学习表达
围绕中心,学习表达
浏览课文,找一找有几处环境描写?
以歌声的地方有几处?(可见这篇文章思路清楚,以歌声为线索,另外准确的环境描写也起到了烘托中心的作用。)
六、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这篇文章读后你受到怎样的启发?
你觉得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热爱自己的祖国。)
七、作业
造句 即便……也……
学习写人物动态的句子,画在书上。
【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
2、搜集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苏德战争的资料。
3、小英雄图片。
【教学目标】
1、运用以前学过的欣赏文章的方法从各种角度欣赏课文。
2、在欣赏文章的过程中了解小夜莺面对敌人的机智、勇敢,感受小夜莺的爱国主义精神。
3、培养学生独立欣赏文章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汇报预习情况
课前同学们做了充分的预习,下面请同学们汇报一下通过预习你都知道了些什么,了解到了什么。
二、明确学习目标
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这篇文章。(板书:欣赏)
在以前的课堂中,同学们学过很多欣赏文章的方法,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欣赏《夜莺的歌声》这篇课文,看看文章究竟是怎样树立了小夜莺这样一个英雄形象的?这篇课文,我们主要欣赏文章的表达方法。
三、听读欣赏
(请几名同学读课文。)我们边听边欣赏,看看文章中哪些地方写得最精彩。
四、初步感受,合作交流
同学们,故事听完了,你觉得这篇文章好不好?精彩不精彩?那现在请你想一项,你打算从哪个角度欣赏这篇文章?你最欣赏这里其中的那一处?先请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
五、自主探究,汇报交流
1、学生自由汇报,尽情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抓住小夜莺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来欣赏。)
(通过朗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的内涵。
2、小结:
文章就是通过这样生动形象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的描写,使得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六、师生互动
同学们,文章中有许多精彩之处,有些欣赏文章的方法是我们以前没有学过的。幸运的是,今天到场的老师们都有丰厚的文学底蕴,而且其中有很多语文方面的专家。你们想不想抓住这样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呢?那好,现在你就可以去向台下的老师请教,看文章中还有哪些值得欣赏的地方。
汇报:
1、文章的线索:歌声。
师生共同梳理文章线索,同时板书:诱敌──惑敌──歼敌──诱敌
2、首位照应的写法:
幻灯出示:文章开头、结尾
请两名名同学读一读:
⑴ 请学生指出文章中前后照应的地方。
⑵ 教师指出前后照应的好处是使文章的结构更完整。
(其他略)
七、总结
通过你们的欣赏,老师感到小夜莺的确是一个聪明、机灵、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的孩子。多可爱的小男孩、多了不起的小英雄呀!现在,我更喜欢小夜莺了。
八、课外延伸
像小夜莺这样的小英雄还有很多,你们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吗?
(学生回想、回答。)
师出示小英雄人物的图片,请学生大声喊出他们的名字。
你们喜欢他们吗?他们之所以都表现的那么机智勇敢,那么惹人喜爱,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地方(生回答)那就是他们和小夜莺一样都热爱自己的祖国。
九、布置自主作业
那么你最喜欢哪位小英雄呢?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小英雄,看看有关他的英勇事迹的书籍、文章或者电影,按照今天学到的欣赏方法写一篇随笔。可以把它发到老师的邮箱里。如果你觉得完成这个作业有困难,可以任选以下的任何一种作业:
1、选择文章中你认为最精彩的部分改编为剧本。
2、写赏析本文的读后感。
3、摘抄你最欣赏的好词好句。
4、选背精彩片断。
十、课外延伸
老师这里有一个好的网站,里面有很多精彩的文章。你们可以看一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把你们的想法与感受发到老师的邮箱里,我们共同探讨:
教学要求:
1.继续学习课文,学习小夜莺的品质及爱国的精神
2.学习课文的写作特点。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学课文,思考:
(1)一路上小孩为什么有时学夜莺叫,有时学杜鹃叫?(为了麻痹德国兵,以便后来他用鸟叫同游击队联络是不引起敌人的怀疑。)
(2)为什么夜莺“有时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为了麻痹德国兵,让他们觉得夜莺还是个孩子,顽皮又贪玩)
(3)夜莺回答德国军官的突然问话,表现了他的什么?(机智,灵活)
2.交流,朗读。
3.小结。
二、学习第三段。
1.学习这一段,想一想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从中能了解到夜莺的什么?(主要讲了游击队是怎样从夜莺那里了解到德国军情况的。从中了解到夜莺与游击队配合的默契,游击队与夜莺之间的关系十分亲密。)
2.读一读表现夜莺机智的句子和游击队的对话,加深理解。
3.小结。
三、习第四段
1.“从松树林里发出一声口哨响”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游击队发给夜莺的暗号,让他迅速隐蔽)
2.游击队是怎样消灭德国兵的?请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想一想游击队为什么会全歼敌人。
3.德国兵被消灭后,小夜莺为什么又坐在原来的河岸边?他在望什么?
4.课文为什么写孩子穿的衣服是跟树叶差不多的绿颜色呢?(当孩子把敌人带进伏击圈,接到游击队发出的暗号时便于迅速隐蔽。)
5.小结。
四、总结全文。
1.课文紧扣题目,请把出现“夜莺”的地方划出来。
2.“夜莺的歌声”的含义:
一是小孩叫夜莺,他把敌人带进游击队的埋伏圈,让游击队消灭敌人,夜莺的歌声是胜利的歌声;
二是小孩用夜莺的叫声报告敌人的情况,夜莺的歌声是传递情报的声音;
三是小孩是个爱祖国、恨敌人,机智勇敢的小孩,夜莺的歌声是热爱祖国,勇敢地和敌人斗争的颂歌。
3.通过一件什么事反映什么?(通过对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小男孩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侵略者经过的记叙,反映了苏联少年的机智勇敢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4.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互相呼应)
五、作业。
板书设计:
夜莺的歌声
起因:引敌发现
主动接近
巧答盘问
取得信任
经过:诱敌进伏击圈
机智勇敢
巧妙报告敌情
热爱爱国
结果:全歼敌人
夜莺又叫
在《夜莺的歌声》(五年制第10册第18课)一课中,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叙述了苏联卫国战争中,一个小孩子运用计谋,协助游击队战士歼灭敌人的事迹,突出地表现了他面对凶恶的敌人机智勇敢,沉着冷静的品格和强烈的爱憎情感。
1.拟人。
在文章的开头,作者描写了一场战争后的破败情景:特别是用“空旷的花园里,烧焦的树木垂头丧气地弯着腰”的拟人,来形象地突出敌人的侵略给人民生活带来的破坏,连树木都“垂头丧气”起来。这里,也饱含着人们的无比愤慨。
2.双关。
当敌人问小孩子“你们这里有没有人”时,小孩在回答中有一句,“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这里的“野兽”明里讲,是真的野兽,战争一开始,枪炮轰鸣,野兽都跑出了树林,跑进了村子,而实际上,是把敌人比作“野兽”,人们见他们来了,“就都跑了”。作者在这里运用“双关”,一方面表现了小孩子的机智聪慧,一方面突出了小孩子对敌人的强烈憎恨之情。
3.排比。
小孩子给敌人“领路”时,“有时候学夜莺叫,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你看,他天真活泼,好像是个无忧无虑的孩子。其实,他是在迷惑敌人。况且,他的“学夜莺叫”“学杜鹃叫”正是给游击队的同志们报信呢!这里的“排比”用得多好。
4.借代。
听鸟叫的那个人说:“如果我们出了什么事,你们可不要忘了小夜莺……”课文中还有这样的叙述:“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夜莺还是兴致勃勃地唱着。”……这里的几个“夜莺”实际上都是指那个机智勇敢的“小孩子”:他学夜莺叫给游击队报信,就像小夜莺那样机灵活泼,惹人喜爱。
5.反复。
课文的题目是《夜莺的歌声》,课文中多次反复出现“夜莺的歌声”,开始是“打破了夏日的沉寂”,中间是“越来越响了”,最后是“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不仅题目是很好的“照应”,而且像一根红线贯穿全篇,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小“夜莺”用“夜莺的歌声”给亲人报信,消灭了敌人,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一、以夜莺的歌声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段很好听的音乐,大家仔细听一听,谁在唱歌?
是的,在寂静的田野上,在茂密的树林里,这歌声是那样的清脆悦耳,是那样的宛转悠扬。如小溪流水,似鼓乐丁冬,给人以美的享受。但夜莺宛转的啼鸣,在苏联卫国战争中却有着深刻的含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夜莺的歌声”。(板书课题)
二、学生自学
1、交流自学方法:(我们学习一篇课文需要有四个步骤)读生字;理结构;明中心;表情感。(下面我们就根据这个方法自学课文)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找出描写夜莺叫的句子,读一读。被游击队员称为夜莺的孩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读后交流
你读懂了什么?(课文主要讲了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夜莺的孩子,巧妙地和敌人周旋,用夜莺与杜鹃的歌声,为游击队员传递信息,打击敌人的故事。
你认为小夜莺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板:机智勇敢)
四、再读课文
(出示图)小夜莺在敌人面前表现非常镇定,一点也不害怕,甚至还很快活,请你们再细读课文,想想文章中哪些地方表现他的机智勇敢?找到最能体现小夜莺机智勇敢的段落,画出有关语句,反复读一读,体会人物精神。
如:“他们发现就在很近很近的地方,有个孩子坐在河岸边上,搭拉着两条腿。”
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艺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
“我自己学的。我还会学杜鹃叫呢”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
“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五、学后质疑
大家对课文的了解还真多,那么还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吗?
如:课题为什么要叫“夜莺的歌声”?
它包含了两个意思:
一、是孩子用夜莺的歌声向游击队报告情况。
二、是孩子被游击队员亲切地称为“小夜莺”。夜莺的歌声是动听、美好的,是游击队员对孩子的赞美。
又如:课文最后的两个自然段和开头的三个自然段有什么联系?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自己读读这部分内容)首尾呼应前后照应这样的照应显得文章结构严谨,表现了孩子多次执行任务,更加突出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六、想一想:
小夜莺是苏联卫国战争中的一名小英雄,你还知道哪些小英雄的机智勇敢的事迹?说出来,比一比,看谁知道得最多。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他?
七、拓展学习:
课外查阅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资料,了解各国人民反法西斯斗争。
1、编一份抗战小英雄的小报。
2、以“我崇尚小英雄”为题写日记。(二选一)
[学习目标]
认识“屑、拧”等8个生字;会写“削、喂”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汉子、烧毁、木屑、蘑菇、呻吟、宛转”等词语。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通过上网、翻阅书籍、请教大人等方式收集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历史背景、有关故事)
没见过“夜莺”的同学,通过查字典,了解一下夜莺这种鸟。
预习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什么。
回顾自己熟悉的小英雄的故事。
第一课时
一、交流预习情况,确定学习本课的方法。
①指名读文,读后评价: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②交流: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初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③过渡:这是一个精彩的故事。下面,我们就来讲讲这个故事,争取讲得和故事一样精彩。
二、把握故事的基本内容。
①自读课文,注意课文中的空行。想一想:“夜莺”是怎样巧妙地和敌人周旋,为游击队送情报的?
②重点读课文的一、二部分,看看“夜莺”是怎样迷惑敌人,为敌人带路和怎样与游击队联络的。
三、复述课文
①分小组讲,讲后评价,主要看是否把握了故事的基本内容。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了解背景
给大家介绍一个朋友:这种体态玲珑的鸟叫夜莺。夜莺又名黄鸟,它模样漂亮,歌喉清脆甜美,是鸟类中有名的歌唱家之一。听,(播放夜莺的叫声)这清脆、宛转的叫声就是夜莺的歌声。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夜莺的歌声》。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文中的夜莺是指鸟吗?
(不是鸟,而是一个小男孩。)
课文写的是前苏联卫国战争中一个小男孩的故事。请同学们把《词语手册》翻到50页,读一读,了解了解苏联卫国战争。(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感知内容
三、品词析句,感悟品质
故事中的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一个和我们年纪相仿的孩子,却沉着机智地与敌人斗志斗勇,真是了不起啊!让我们聚焦第一部分引诱敌人,课文的字里行间,你从哪些地方捕捉到他的机智勇敢?读一读,画一画,圈一圈,也可动笔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学生汇报,重点理解以下句子)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 “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快活是什么含义?真的很快活吗?)
小夜莺在敌人面前一点也不害怕,他的神情很自然,可见小孩的胆量非常大。
(德国军难道一点儿也不可怕吗?)从文中找出依据。
四、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我们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抓住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感受到了机智勇敢的小夜莺。文章从开头到结尾都贯穿着“夜莺的歌声”,它是文章的线索。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关于夜莺歌声的句子,理解夜莺歌声的不同作用。
板书设计:
夜 引诱敌人
莺 传递情报 机灵
的 消灭敌人 勇敢
歌 再次诱敌
声
一、理清思路
课文以空行为标志,分为五大段。
二、学习第一段
默读第一段。思考:从哪些地方你读懂了什么?
通过学生自己读文,悟出字里行间的意思,为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学生会回答:第1自然段从“黑色的碎瓦”、“空旷的花园”、“烧焦的树”可以看出战斗紧张激烈,刚刚结束。没有人会在这里停留。
从军官阴沉的脸上闪出一种冷笑的光,“谁教你这样吹哨子的?”可以看出这么好听的夜莺的叫声,引起敌人的怀疑。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从这个感叹号中看出孩子机智巧妙地戏弄敌人。
这一段讲了德国兵发现了学夜莺叫的孩子,并叫他带路。
这一段中你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他们研究语言文字的潜力,提高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有人会问:“为什么这个孩子在离敌人很近很近的地方?他不害怕吗?”有人会问:“德国人是侵略者,小男孩干吗还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呢?”有人会问:“‘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这句话什么意思?
大家讨论这些问题。
发散大家思维,活跃课堂气氛。
小结:孩子是主动和敌人接近的,此时已做好诱敌入埋伏圈的准备啦!孩子在敌人面前装着什么都不懂也不怕的样子,来掩护自己,麻痹敌人。孩子对敌人的憎恨,把德国鬼子称之为野兽。
默读这一段思考: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机智、勇敢、沉着、自然。
他凭着机智勇敢,引着德国鬼子一步步地朝伏击圈走去,敌人还认为他是“蠢东西”呢?其实呢?
三、学习第二段
第二段应该读出什么语气呢?
孩子故意麻痹敌人,使他们觉得这只不过是个顽皮的小孩。什么也不放在心上,挺听话的一副没什么心眼无忧无虑的样子。要读出轻松、幽默的语气。
指名读第二段,大家评议,老师指导。
其中“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要读得轻松,语调上扬些,显得欢快。
“你们这里有游击队吗?”是敌人故意问的,说明敌人心存戒心,语气要低沉一些。
“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孩子不正面回答,用话岔开,说明他机智,语气应似疑惑不解的。
四、学习第三大段
让学生小声自读第三大段。找出小男孩是如何配合游击队员歼灭敌人的句子来。然后指名回答。
抓重点语句、深入理解。
投影出示重点句,指名朗读后,大家分成四人学习小组讨论。
⑴“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这句话中的“夜莺的歌声”指什么?这时教师可以出示两种解释,让学生判断。
①“真的夜莺鸟的叫声”。
②小男孩的口哨声。
让学生在选择答案后,说明理由。使学生从中体会出游击队员埋伏在树林深处。他们是通过小男孩学夜莺的口哨得知情报的。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语句中蕴含着人物间的活动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两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让学生换词。把“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换成:“夜莺的歌声由远及近了。”行不行?为什么?讨论,认识到换成“由远及近”不行。因为“越来越响”有提醒和暗示的作用,让游击队员快点准备好。这说明孩子和游击队之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第二步在这一段中去掉这句话行不行,为什么呢?不行。因为这句话说明小男孩发送情报十分及时,镇静、自然,能麻痹敌人。同时体现出配合十分默契。游击队员同小男孩之间巧妙地织成天罗地网,只等德国鬼子来钻啦!而此时德国鬼子还全然不知是怎么回事呢?
⑵体会下一个重点句,投影打出:“32个鬼子……”那个人说。“两挺机关枪。”
体会出原来夜莺和杜鹃已不是鸟叫声了,而是暗号。一声夜莺叫代表一个敌人,一声杜鹃叫代表一挺机枪。可以想到,孩子同游击队用这种方式联系已经不止一次了,他曾多次协助游击队消灭敌人。
五、学习第五段
读读倒数第1、2自然段。想一想这两个自然段和开头三个自然段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你知道了什么?
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关系,是首尾照应。这样的写法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从而更有力地表达了小男孩发出夜莺的叫声,是为了配合游击队歼灭敌人的主题。
六、小结
小男孩用夜莺的歌声在村口引诱来德国鬼子;又用夜莺的歌声向游击队传递情报。他巧妙地帮助游击队消灭敌人。让我们永远记住他这位小夜莺,永远记住他的歌声吧!
七、作业
1、搜集有关卫国战争的故事。
2、看小说《卓娅与舒拉的故事》一书。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汉子、烧毁、木屑、蘑菇、呻吟、宛转”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2、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之间的相互照应。
教学难点:
“小夜莺”的机智来自思维敏捷,敏捷的思维来自热爱祖国的感情,这一点难于理解。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通过上网、翻阅书籍、请教大人等方式收集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历史背景、有关故事)
2、没见过“夜莺”的同学,通过查字典,了解一下夜莺这种鸟。
3、预习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什么。
4、回顾自己熟悉的小英雄的故事。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了解“夜莺”吗?谁来说一说。
教师过渡:体态小巧玲珑,叫声清脆宛转,每当月上高楼,它就会放开歌喉纵情歌唱。今天,就让我们穿过时光隧道,一起走进1941年的苏联卫国战争,走近一只勇敢的夜莺,去聆听他神奇、机智的歌声吧!(板书课题)
二、学情调查
1、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对于前苏联的卫国战争,你了解多少?
三、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指导学生读通句子。
3、再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交流读后印象。
过渡:这是一个精彩的故事。下面,我们就来讲讲这个故事,争取讲得和故事一样精彩。
四、把握故事的基本内容
1、再读课文,注意课文中的空行。想一想:“夜莺”是怎样巧妙地和敌人周旋,为游击队送情报的?
2、重点读课文的一、二部分,看看“夜莺”是怎样迷惑敌人,为敌人带路和怎样与游击队联络的。
3、试着把这篇故事的基本内容讲一讲。可在准备的基础上分小组讲,讲后评价,主要看是否把握了故事的基本内容。
设计意图:抓住主线,理清脉络。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初读全文,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在此基础上再默读全文,抓住主线,要求学生试着把这篇故事的基本内容讲一讲,从而理清课文脉络。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
1、联系上下文,初闻歌声。
⑴学习课文第一段,让学生找出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
教师出示:“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鼓励学生质疑。
学生问:“‘沉寂’是什么意思?”
教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读读,体会体会。
学生从读中体会到战斗刚刚结束,树木、房屋被破坏,空旷的花园里空无一人,死一般的静寂。
⑵让学生分角色读课文第三到第十九自然段,两生上台演一演军官和小夜莺,从对话中去体会、去品味。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小夜莺把问话故意岔开,避免了正面回答,看似一副糊涂的样子,却有着格外清醒的头脑。
“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小夜莺巧妙的回答,既保护了群众,又痛骂了敌人。从字里行间流露出小夜莺的乖巧、机智。
学生进入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景中,做到了“口而诵,心而维”,边朗读边揣摩,从中体会到这是有意吸引敌人的歌声。
2、自问自答,理解歌声。
⑴学习课文第二段,让学生继续找出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
⑵教师出示:“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的,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引导学生自问自答,同桌练习一个问一个答,扩大了训练面,人人都得到了训练的机会,学生各有所得。在此基础上,教师充当“向导”的角色,引领学生比较:“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他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这两句话意思有什么不同?学生展开讨论。
3、比较异同,破译歌声。
⑴学习课文第三段,学生继续找出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
⑵四人小组讨论歌声的作用有何不同,破译歌声的含义。结合语境,让学生探究既然那歌声已经没有什么新鲜的意思了,为什么夜莺还是兴致勃勃地唱着?通过朗读,学生感悟出小夜莺为了不引起敌人怀疑,发出信号后仍继续唱歌,同时也表达了他临战前的兴奋。
4、探究寻根,深挖歌声。
⑴齐读课文第五段中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
⑵教师出示:“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那歌声即使是听惯了鸟叫的人也觉察不出跟真夜莺的叫有什么两样。”
⑶问学生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探究寻根,表面赞扬宛转的歌声,实则颂扬小夜莺勇敢、机智和热爱祖国的品质,悟出语言文字背后所蕴藏的深意,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设计意图:夜莺的歌声是课文的一条红线,抓住夜莺歌声的句子展开教学,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引导学生以读为主,以读促悟,重点深究夜莺歌声的含义成为本课教学的重中之重。
二、以读引说,迁移运用
文章以浓重的笔墨谱写小夜莺引诱敌人进入游击队的伏击圈,而对游击队员的描写则着墨极少,这给学生提供了想像的空间,教师可设计这样的训练题练说:“战斗胜利了,几个游击队员围着小夜莺,”
设计意图:教师抓住这一语言“空白”,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所描绘的语言情境之中,去朗读,去感受,去想像,贴近书中的人物,与他们一同分享胜利的喜悦,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从而水到渠成地称赞了小夜莺,在语感训练中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布置作业
1、练写生字,读写、读记“词语盘点”中本课的词语。
2、阅读其他的小英雄的故事。
板书设计:
吸引敌人
14夜莺的歌声麻痹敌人
传递情报
︱
小男孩──机智勇敢、热爱祖国
一、理清思路
课文以空行为标志,分为五大段。
二、学习第一段
默读第一段。思考:从哪些地方你读懂了什么?
通过学生自己读文,悟出字里行间的意思,为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学生会回答:第1自然段从“黑色的碎瓦”、“空旷的花园”、“烧焦的树”可以看出战斗紧张激烈,刚刚结束。没有人会在这里停留。
从军官阴沉的脸上闪出一种冷笑的光,“谁教你这样吹哨子的?”可以看出这么好听的夜莺的叫声,引起敌人的怀疑。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从这个感叹号中看出孩子机智巧妙地戏弄敌人。
这一段讲了德国兵发现了学夜莺叫的孩子,并叫他带路。
这一段中你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他们研究语言文字的潜力,提高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有人会问:“为什么这个孩子在离敌人很近很近的地方?他不害怕吗?”有人会问:“德国人是侵略者,小男孩干吗还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呢?”有人会问:“‘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这句话什么意思?
大家讨论这些问题。
发散大家思维,活跃课堂气氛。
小结:孩子是主动和敌人接近的,此时已做好诱敌入埋伏圈的准备啦!孩子在敌人面前装着什么都不懂也不怕的样子,来掩护自己,麻痹敌人。孩子对敌人的憎恨,把德国鬼子称之为野兽。
默读这一段思考: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机智、勇敢、沉着、自然。
他凭着机智勇敢,引着德国鬼子一步步地朝伏击圈走去,敌人还认为他是“蠢东西”呢?其实呢?
三、学习第二段
第二段应该读出什么语气呢?
孩子故意麻痹敌人,使他们觉得这只不过是个顽皮的小孩。什么也不放在心上,挺听话的一副没什么心眼无忧无虑的样子。要读出轻松、幽默的语气。
指名读第二段,大家评议,老师指导。
其中“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要读得轻松,语调上扬些,显得欢快。
“你们这里有游击队吗?”是敌人故意问的,说明敌人心存戒心,语气要低沉一些。
“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孩子不正面回答,用话岔开,说明他机智,语气应似疑惑不解的。
四、学习第三大段
让学生小声自读第三大段。找出小男孩是如何配合游击队员歼灭敌人的句子来。然后指名回答。
抓重点语句、深入理解。
投影出示重点句,指名朗读后,大家分成四人学习小组讨论。
⑴“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这句话中的“夜莺的歌声”指什么?这时教师可以出示两种解释,让学生判断。
①“真的夜莺鸟的叫声”。
②小男孩的口哨声。
让学生在选择答案后,说明理由。使学生从中体会出游击队员埋伏在树林深处。他们是通过小男孩学夜莺的口哨得知情报的。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语句中蕴含着人物间的活动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两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让学生换词。把“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换成:“夜莺的歌声由远及近了。”行不行?为什么?讨论,认识到换成“由远及近”不行。因为“越来越响”有提醒和暗示的作用,让游击队员快点准备好。这说明孩子和游击队之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第二步在这一段中去掉这句话行不行,为什么呢?不行。因为这句话说明小男孩发送情报十分及时,镇静、自然,能麻痹敌人。同时体现出配合十分默契。游击队员同小男孩之间巧妙地织成天罗地网,只等德国鬼子来钻啦!而此时德国鬼子还全然不知是怎么回事呢?
⑵体会下一个重点句,投影打出:“32个鬼子……”那个人说。“两挺机关枪。”
体会出原来夜莺和杜鹃已不是鸟叫声了,而是暗号。一声夜莺叫代表一个敌人,一声杜鹃叫代表一挺机枪。可以想到,孩子同游击队用这种方式联系已经不止一次了,他曾多次协助游击队消灭敌人。
五、学习第五段
读读倒数第1、2自然段。想一想这两个自然段和开头三个自然段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你知道了什么?
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关系,是首尾照应。这样的写法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从而更有力地表达了小男孩发出夜莺的叫声,是为了配合游击队歼灭敌人的主题。
六、小结
小男孩用夜莺的歌声在村口引诱来德国鬼子;又用夜莺的歌声向游击队传递情报。他巧妙地帮助游击队消灭敌人。让我们永远记住他这位小夜莺,永远记住他的歌声吧!
七、作业
1、搜集有关卫国战争的故事。
2、看小说《卓娅与舒拉的故事》一书。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从“小夜莺”的精神品质中受到熏陶感染;
3.初步领会首尾照应的写法。
教学步骤:
(一)揭示课题,介绍时代背景
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段很好听的音乐,你们愿意听吗?大家仔细听一听,谁在唱歌?是的,在寂静的田野上,在茂密的树林里,这歌声是那样的清脆悦耳,是那样的宛转悠扬。如小溪流水,似鼓乐丁冬,给人以美的享受。但夜莺宛转的啼鸣,在苏联卫国战争中却有着深刻的含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夜莺的歌声”。( 板书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是怎么理解它的呢?(一个化名夜莺的小男孩模仿夜莺的叫声。)
《夜莺的歌声》是一篇外国作品,主要讲的是苏联卫国战争中的一个故事。苏联的卫国战争就是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卫国战争,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争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红军奋勇作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本文记叙的就是这无数事例中的生动一例。
(二)检查预习
1.指读全文,思考: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一个叫夜莺的男孩把一群德寇引向游击队的埋伏圈,协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
2.文章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
(三)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夜莺”是怎样巧妙地帮助游击队报送有关敌人情报的?你从中体会出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抓住重点语句谈谈你的理解。
2.检查自学情况。
夜莺是个勇敢、机智、热爱祖国、仇恨敌人。沉着冷静的孩子。
(1)夜莺会用白桦皮做成口哨,会学夜莺和杜鹃叫。
“他坐在离德国兵很近很近的地方”说明他是主动和敌人接近的。
当孩子把口哨递给德国兵时,“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说明孩子在敌人面前一点也不害怕。
(2)当德国军官问他“村子里就剩你一个了吗?”“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
(孩子故意打岔,避免正面回答。这是夜莺在人不易察觉的时候戏弄敌人。反映了孩子的冷静、机智、沉着。)
(3)“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一就都跑了。”
(这里的野兽其实指的是德国强盗。说明孩子爱憎分明,前一句保护了群众,后一句痛骂了敌人。由于他巧妙地回答了德国军官的盘问,德国军官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了他的话,并且让他带路。德国军官轻蔑地认为它是蠢东西,其实德国军官自己才是真正的蠢东西。因为夜莺骂他们的话他都没有听出来。)
(4)夜莺在带路时,有时学夜莺唱,有时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后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这句话讲他好像沉浸在大自然当中,天真自然,这样做实际是在迷惑敌人,使他们觉得他只不过是个顽皮、贪玩的孩子,以取得的'敌人的信任。他学夜莺和杜鹃叫,是在麻痹敌人,以便后来他用鸟叫同游击队联络不致引起敌人的怀疑。)
(5)“你们这里有游击队吗?”“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
(敌人问树林里有没有游击队,孩子用话岔开,用蘑菇来回答,答非所问,装作什么也不知道,再一次体现了他的机智。)
(6)夜莺用夜莺和杜鹃的叫声给游击队传递情报。一声夜莺叫代表一个敌人,一声杜鹃叫代表一挺机枪。
(从这里可以想见用这种办法已经不是一次了。他曾多次协助游击队消灭敌人。)
(7)“孩子突然站住,转了个身,钻到树林里不见了。”
(夜莺刚刚听到信号动作极快,钻进树林里。也说明夜莺对这里的环境极为熟悉。也正是由于夜莺准确的传递情报,才使游击队员充分地做好了战斗准备,最后彻底地消灭了敌人。)
(8)大家想一想,孩子面对凶恶的敌人,为什么还能应变自如,毫无惧色?
(卫国战争中,全国人民都投入到保卫家园的斗争中,全国人民怀着对祖国的爱,对敌人的恨与敌人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小孩就是由于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憎恨,才能临危不惧,坦然自若。)
3.此时,你最想对小夜莺说些什么?
(四)学习首尾呼应的写法
指名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和开头的三个自然段,想想,这几个自然段之间是什么关系?
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和开头的两个自然段是互相照应的的关系。
你从哪看出来的?都是说小孩在发出夜莺的歌声,以配合游击队歼灭敌人。这样前后照应、首尾连贯,使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十分完整,同时也强调了夜莺又在执行新的任务。我们今后在写作文的时候要认真运用这种首尾连贯、前后照应的写法。
(五)布置作业
1.把《夜莺的歌声》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写一篇读后感。
附: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课前预习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课上围绕大家共同提出的主旨问题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探究,以真正理解课文内容。读中理解,理解中感情朗读,读思交融。学习首尾照应写法。
夜莺的歌声优秀教案
导语:《夜莺的歌声》是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的课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夜莺的歌声优秀教案,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生字;旷、蠢、灶、蘑菇、岔。
2.新词:空旷、蠢东西、蘑菇、分岔、无精打采、轻蔑。
3.理解重点句:
(1)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2)假如我们出了什么事,你们可不要忘了小夜莺……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2.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3.指导朗读,培养朗读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了解这个小故事,教育同学从小热爱自身的祖国,当祖国需要时,随时都可以为祖国献出一切。
二、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法
(一)重点
1.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小朋友是怎样协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2.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之间的相互照应。
(二)难点
“小夜莺”的机智来自思维敏捷,敏捷的思维来自热爱祖国的`感情,这一点难于理解。
(三)解决方法
采用教学时先以理清故事的内容入手,再了解时代背景,深化的读加以理解。
三、课时布置
四、同学活动设计
(一)回答课文中设计的问题,勾画重点词句。
(二)听录音,朗读训练。(三)前后位、同位讨论。
(四)几名同学上前扮演。(五)质疑问难。
五、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2.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3.加强朗读。
(二)整体感知
《夜莺的歌声》是一篇外国作品,反映前苏联在卫国战争中,各族人民奋起捍卫祖国的战斗,着重对小游击队员“夜莺”进行了详细描写。教师要引导出这种精神源于对祖国的热爱。
(三)目标完成过程
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正音:削xi1o 空k#ng 塞s1i
解词:轻蔑:轻视,看不起人。
寂静:静得连一点声音也没有。
宛转:形容声音优美、动听。
搭拉:向下垂。
2.揭题引读,同学自悟。
(1)板书课题,同学自悟。
(2)简介时代背景。
苏联卫国战争: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战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卫国战争,在奋起捍卫祖国的战斗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红军奋勇作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本文记叙的就是这无数事例中的生动一例。
3.理清脉络,讨论分段。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依照“诱敌——入林——传信——解脱”的顺序分段或以歌声为线索也可。
第一段(从开头到“听懂了吗?”)小孩学夜莺叫,用歌声引诱德国兵。
第二段(从“队伍动身了”到“就不再问了”)写小孩给敌人带路。
第三段(从“树林深处”到“新鲜的意思了”)写小孩发出情报做好消灭敌人的准备。
第四段(从“德国兵”—全文结束)写小孩把敌人带进埋伏圈,机智解脱了敌人。
4.教师总结,同学质疑。
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以歌声为线索,掌握这种分段方法并理解所学字词。
5.安排作业。
(1)朗读课文。(2)誊写课后生词。
小学五年级《夜莺的歌声》教案
《夜莺的歌声》(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二册)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称为“夜莺”的小男孩把德国官兵引入游击队的伏击圈,使德国法西斯强盗被歼灭的故事,小学五年级《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2。文章以夜莺的歌声为主线,构思巧妙,段落分明。语言含蓄、幽默。针对课文特点,教师可设计以下四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抓住主线,理清脉络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初读全文,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在此基础上再默读全文,抓住主线,要求学生划出课文中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并以文章自然空行为标志划分段落,四人小组讨论段意,从而理清课文脉络。
二、以读促悟,重点深究
夜莺的歌声是课文的一条红线,抓住夜莺歌声的句子展开教学,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引导学生以读为主,以读促悟,重点深究夜莺歌声的含义成为本课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可从以下四个环节引导学生深究。
1、联系上下文,初闻歌声。学习课文第一段,让学生找出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教师出示:“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鼓励学生质疑,学生问:“‘沉寂’是什么意思?”教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读读,体会体会。学生从读中体会到战斗刚刚结束,树木、房屋被破坏,空旷的花园里空无一人,死一般的静寂。学生又问:“这歌声有什么作用?”教师不急于解答学生的疑惑,而是让学生分角色读课文第三到第十九自然段,两生上台演一演军官和小夜莺,从对话中去体会、去品味。“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小夜莺把问话故意岔开,避免了正面回答,看似一副糊涂的样子,却有着格外清醒的头脑。“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小夜莺巧妙的回答,既保护了群众,又痛骂了敌人。从字里行间流露出小夜莺的乖巧、机智。学生进入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景中,做到了“口而诵,心而维”,边朗读边揣摩,从中体会到这是有意吸引敌人的歌声。
2、自问自答,理解歌声。学习课文第二段,让学生继续找出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小学五年级《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2》。教师出示:“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的,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教师大胆地放,引导学生自问自答,同桌练习一个问一个答,扩大了训练面,人人都得到了训练的机会,学生各有所得。在此基础上,教师充当“向导”的角色,引领学生比较:“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他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这两句话意思有什么不同?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3、比较异同,破译歌声。学习课文第三段,学生继续找出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四人小组讨论歌声的作用有何不同,破译歌声的含义。结合语境,让学生探究既然那歌声已经没有什么新鲜的意思了,为什么夜莺还是兴致勃勃地唱着?通过朗读,学生感悟出小夜莺为了不引起敌人怀疑,发出信号后仍继续唱歌,同时也表达了他临战前的兴奋。
4、探究寻根,深挖歌声。齐读课文第五段中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教师出示:“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那歌声即使是听惯了鸟叫的人也觉察不出跟真夜莺的叫有什么两样。”问学生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探究寻根,表面赞扬宛转的歌声,实则颂扬小夜莺勇敢、机智和热爱祖国的品质,悟出语言文字背后所蕴藏的深意,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三、以读引说,迁移运用
文章以浓重的笔墨谱写小夜莺引诱敌人进入游击队的伏击圈,而对游击队员的描写则着墨极少,这给学生提供了想像的空间,教师可设计这样的训练题练说:“战斗胜利了,几个游击队员围着小夜莺。”
教师抓住这一语言“空白”,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所描绘的语言情境之中,去朗读,去感受,去想像,贴近书中的人物,与他们一同分享胜利的喜悦,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从而水到渠成地称赞了小夜莺,在语感训练中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挑战权威,自创结尾
故事以小男孩坐在河岸边吹着口哨执行新任务作结,给人一曲终了而意犹未尽之感,实为神来之笔。教师在此可设计这样一个练笔。把课文的第五段删掉,请学生续一个豹尾,要求前后照应,首尾连贯(这是本单元读写训练的重点),从小培养学生不唯书,不唯师,敢于向权威挑战,写出自己的特色,锻炼学生的写话能力。
夜莺的歌声教案
【学习目标与任务】
1、知识与技能: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小夜莺的精神品质中受到熏陶和感悟。
2、过程与方法:
本文的故事情节较强,教学中我让学生抓住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来理解课文,尤其是故事发展这部分,重点让学生找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人物的言行,想象人物内心活动,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从小夜莺的精神品质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同时从故事中受到爱祖国、爱和平的教育。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缅怀那些为和平而英勇战斗的英雄们,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
【学习重点分析】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学习难点分析】
通过让学生看动画,图片等资料,让学生了解战争的残酷性,激发学生对战争的曾恶之情,然后让学生的思维不仅仅停留在小夜莺所具有的品质上,而且要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到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人物的言行,感受人物的内心的活动,挖掘人物潜在的精神品质,让学生透过小夜莺来受到对和平生活的热爱,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这样既突出了重点,有突破了难点。
【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
学习、习惯、交往的特点:
四年级的学生大多在十二、三岁左右,正处在爱动脑、爱提问的阶段,他们对事物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在以往学习的基础上,能够通过人物的言行去感悟人物的内心活动。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也就能挖掘出人物潜意识的行为。
【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
1、学习环境选择:
多媒体教室、校园网、因特网、其他。
2、学习资源类型:
课件、工具、专题站、多媒体资源库、案例库、题库、网络课程、其他。
【学习情境创设】
学习情境类型:真实情境、问题性情境、虚拟情境、其他。
【学习活动组织】
1、自主学习设计:
抛锚式、支架式、随机进入式、其他。
2、协作学习设计:
竞争、伙伴、协同、辩论、角色扮演、其他。
【学习评价设计】
测试形式工具:课堂提问、书面练习、达标测试、学生自主网上测试、合作完成作品、其他。
【教学结构流程的设计】
教学环节内容
教师活动
媒体应用
学生活动
时间
一、揭示课题:
简介背景:夜莺的歌声。
教师导言:
1、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段好听的音乐,同学们愿意听吗?是的,在寂静的田野上,在茂密的森林里,这歌声是那样清脆悦耳,是那样婉转悠扬,给人美的享受,但这歌声在苏联卫国战争中却有着深刻的含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发生在苏联卫国战争时的动人故事夜莺的歌声(板书)
2、简介背景提问:在那残酷的战争中夜莺的歌声又代表什么呢?
⑴
请同学们读课文,了解一下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动人故事?
⑵
小结:课文讲述的是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为夜莺的小男孩巧妙地与敌人周旋,用口哨学鸟叫来传递情报,使游击队消灭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相应板书)
演示夜莺图播放Flash课件。
认真听,回答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回答并了解背景,初读课文。
了解内容并汇报。
10分
二、细读感悟
1、文中的小夜莺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在那惊心动魄的卫国战争年代,一个各我们年龄相仿的孩子却如此沉着,机智地与敌人斗智斗勇,在课文的字里行间,你能捕捉到他的机智勇敢吗?找一找、画一画相关的语句,想象当时是怎样一番情境呢?找到后与你的小伙伴们交流一下吧!谁愿意来汇报一下。(根据生汇报内容播放相应图片)
3、指导朗读:
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回答,我们感受到了小男孩的机智勇敢(板书)。
演示课件。
看图,结合课文来回答找、画句子,想象情境。
小组交流
汇报。
读中感悟。
22分
三、拓展练习
1、小夜莺是第一次执行这样的任务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是什么使小男孩要这样不顾个人安危地与敌人斗争呢?你想对小夜莺说什么?
2、苏联卫国战争在无数小夜莺的帮助下,1945、5最终取得了胜利,我们来看一看:
假如你是小夜莺,这时你会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同学们说得真好,勇敢的小夜莺一定和你们想的一样。你从这个故事中想到了什么?
回答问题。
看课文回答。
联系背景、课文回答。
交流。
汇报谈感受。7分
四、总结全文回首那一幅幅残酷而血腥、雄伟而悲壮的历史画面,永远震憾人们的心灵,令人难以忘怀,战争带给人类的是灾难,让我们共同呼吁国际社会,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这是全世界人了共同的心愿。
感受内容1分
五、板书设计
13、夜莺的歌声
小男孩
传递情报
机智勇敢
消灭敌人
【评析】
在这节课中,教师能够,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并进行重组和完善,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读课文后概括课文内容,使小男孩的形象跃然纸上。在学习中能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找划句子──说言中之意──感言中之理──想象画面──读言中之情。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敌人的`凶狠残暴,感受战争的残酷无情,从而激发学生对战争的憎恨。
课上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组织起学习上的思维延伸。由小夜莺言行想小夜莺的心中所想,体现小夜莺对祖国的爱,对敌人的恨。并能让学生联系自身,表达对小夜莺的由衷钦佩。通过对战争历程的了解和观看胜利后的画面,让学生充分想象小夜莺的想、做、说。从而更好的体现了人类对和平的渴望。
整个教学过程不仅让学生了解了苏联为国战争的情况,还抓住机会,透过课文让学生懂得战争是无情的也是残酷的,一旦战争暴发,人们要紧紧的团结起来,与入侵的敌人勇敢的斗争就一定会胜利。
在课的结尾处教育学生为和平而呼吁:拒绝战争,维护和平。使课堂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夜莺的歌声》的教案设计
教学要求:
1.继续学习课文,学习小夜莺的品质及爱国的精神
2.学习课文的写作特点。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学课文,思考:
(1)一路上小孩为什么有时学夜莺叫,有时学杜鹃叫?(为了麻痹德国兵,以便后来他用鸟叫同游击队联络是不引起敌人的怀疑。)
(2)为什么夜莺“有时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为了麻痹德国兵,让他们觉得夜莺还是个孩子,顽皮又贪玩)
(3)夜莺回答德国军官的突然问话,表现了他的什么?(机智,灵活)
2.交流,朗读。
3.小结。
二、学习第三段。
1.学习这一段,想一想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从中能了解到夜莺的什么?(主要讲了游击队是怎样从夜莺那里了解到德国军情况的。从中了解到夜莺与游击队配合的默契,游击队与夜莺之间的'关系十分亲密。)
2.读一读表现夜莺机智的句子和游击队的对话,加深理解。
3.小结。
三、习第四段
1.“从松树林里发出一声口哨响”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游击队发给夜莺的暗号,让他迅速隐蔽)
2.游击队是怎样消灭德国兵的?请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想一想游击队为什么会全歼敌人。
3.德国兵被消灭后,小夜莺为什么又坐在原来的河岸边?他在望什么?
4.课文为什么写孩子穿的衣服是跟树叶差不多的绿颜色呢?(当孩子把敌人带进伏击圈,接到游击队发出的暗号时便于迅速隐蔽。)
5.小结。
四、总结全文。
1.课文紧扣题目,请把出现“夜莺”的地方划出来。
2.“夜莺的歌声”的含义:
一是小孩叫夜莺,他把敌人带进游击队的埋伏圈,让游击队消灭敌人,夜莺的歌声是胜利的歌声;
二是小孩用夜莺的叫声报告敌人的情况,夜莺的歌声是传递情报的声音;
三是小孩是个爱祖国、恨敌人,机智勇敢的小孩,夜莺的歌声是热爱祖国,勇敢地和敌人斗争的颂歌。
3.通过一件什么事反映什么?(通过对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小男孩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侵略者经过的记叙,反映了苏联少年的机智勇敢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4.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互相呼应)
五、作业。
板书设计:
夜莺的歌声
起因:引敌发现
主动接近
巧答盘问
取得信任
经过:诱敌进伏击圈
机智勇敢
巧妙报告敌情
热爱爱国
结果:全歼敌人
夜莺又叫
《夜莺的歌声》的优秀教案设计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认识本课生字,理解有关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及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能力训练点
1.继续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重点句子的能力。
2.引导学生体会文中首尾照应的写法,并培养学生巧妙安排文章思路的能力。
3.培养朗读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教育学生学习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感受到“夜莺”机智、勇敢的美好品德,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起小夜莺美好的形象。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情境朗读法。
(二)学生学法
朗读法。(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表达。)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二)难点
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之间互相照应的关系。
(三)疑点
小夜莺对一群德国强盗的提问为什么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
(四)解决办法
l.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利用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方法弄清首尾照应的写法和作用。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介绍时代背景。
2.根据学生的质疑,提出主旨问题,组织学生精读课文,讨论、交流、理解内容。
3.引导学生体会首尾照应的写法。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课文前预习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2.围绕大家共同提出的主旨问题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探究,以真正理解课文内容。
3.读中理解,理解中感情朗读,读思交融。
4.学习首尾照应写法。
五、教学步骤
(一)揭示课题,介绍时代背景
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段很好听的音乐,你们愿意听吗?大家仔细听一听,谁在唱歌?是的,在寂静的田野上,在茂密的树林里,这歌声是那样的清脆悦耳,是那样的宛转悠扬。如小溪流水,似鼓乐丁冬,给人以美的享受。但夜莺宛转的啼鸣,在苏联卫国战争中却有着深刻的含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课。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通过预习,谁说说你怎么理解这个题目?(一个化名夜莺的小男孩模仿夜莺的叫声。)
《夜莺的歌声》是一篇外国作品,主要讲的是苏联卫国战争中的一个故事。苏联的卫国战争就是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卫国战争,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争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红军奋勇作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本文记叙的就是这无数事例中的生动一例。
(二)检查预习
1.指读全文,思考: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一个叫夜莺的'男孩把一群德寇引向游击队的埋伏圈,协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
2.文章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
(三)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夜莺”是怎样巧妙地帮助游击队报送有关敌人情报的?你从中体会出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抓住重点语句谈谈你的理解。
2.检查自学情况。
夜莺是个勇敢、机智、热爱祖国、仇恨敌人。沉着冷静的孩子。
(1)夜莺会用白桦皮做成口哨,会学夜莺和杜鹃叫。
“他坐在离德国兵很近很近的地方”说明他是主动和敌人接近的。
当孩子把口哨递给德国兵时,“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说明孩子在敌人面前一点也不害怕。
(2)当德国军官问他“村子里就剩你一个了吗?”“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
(孩子故意打岔,避免正面回答。这是夜莺在人不易察觉的时候戏弄敌人。反映了孩子的冷静、机智、沉着。)
(3)“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一就都跑了。”
(这里的野兽其实指的是德国强盗。说明孩子爱憎分明,前一句保护了群众,后一句痛骂了敌人。由于他巧妙地回答了德国军官的盘问,德国军官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了他的话,并且让他带路。德国军官轻蔑地认为它是蠢东西,其实德国军官自己才是真正的蠢东西。因为夜莺骂他们的话他都没有听出来。)
(4)夜莺在带路时,有时学夜莺唱,有时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后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这句话讲他好像沉浸在大自然当中,天真自然,这样做实际是在迷惑敌人,使他们觉得他只不过是个顽皮、贪玩的孩子,以取得的敌人的信任。他学夜莺和杜鹃叫,是在麻痹敌人,以便后来他用鸟叫同游击队联络不致引起敌人的怀疑。)
(5)“你们这里有游击队吗?”“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
(敌人问树林里有没有游击队,孩子用话岔开,用蘑菇来回答,答非所问,装作什么也不知道,再一次体现了他的机智。)
(6)夜莺用夜莺和杜鹃的叫声给游击队传递情报。一声夜莺叫代表一个敌人,一声杜鹃叫代表一挺机枪。
(从这里可以想见用这种办法已经不是一次了。他曾多次协助游击队消灭敌人。)
(7)“孩子突然站住,转了个身,钻到树林里不见了。”
(夜莺刚刚听到信号动作极快,钻进树林里。也说明夜莺对这里的环境极为熟悉。也正是由于夜莺准确的传递情报,才使游击队员充分地做好了战斗准备,最后彻底地消灭了敌人。)
(8)大家想一想,孩子面对凶恶的敌人,为什么还能应变自如,毫无惧色?
(卫国战争中,全国人民都投入到保卫家园的斗争中,全国人民怀着对祖国的爱,对敌人的恨与敌人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小孩就是由于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憎恨,才能临危不惧,坦然自若。)
3.此时,你最想对小夜莺说些什么?
(四)学习首尾呼应的写法
指名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和开头的三个自然段,想想,这几个自然段之间是什么关系?
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和开头的两个自然段是互相照应的的关系。
你从哪看出来的?都是说小孩在发出夜莺的歌声,以配合游击队歼灭敌人。这样前后照应、首尾连贯,使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十分完整,同时也强调了夜莺又在执行新的任务。我们今后在写作文的时候要认真运用这种首尾连贯、前后照应的写法。
(五)布置作业
1.把《夜莺的歌声》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写一篇读后感。
《夜莺的歌声》优秀教案设计
【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
2、搜集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苏德战争的资料。
3、小英雄图片。
【教学目标】
1、运用以前学过的欣赏文章的方法从各种角度欣赏课文。
2、在欣赏文章的过程中了解小夜莺面对敌人的机智、勇敢,感受小夜莺的爱国主义精神。
3、培养学生独立欣赏文章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汇报预习情况
课前同学们做了充分的预习,下面请同学们汇报一下通过预习你都知道了些什么,了解到了什么。
二、明确学习目标
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这篇文章。(板书:欣赏)
在以前的课堂中,同学们学过很多欣赏文章的方法,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欣赏《夜莺的歌声》这篇课文,看看文章究竟是怎样树立了小夜莺这样一个英雄形象的?这篇课文,我们主要欣赏文章的表达方法。
三、听读欣赏
(请几名同学读课文。)我们边听边欣赏,看看文章中哪些地方写得最精彩。
四、初步感受,合作交流
同学们,故事听完了,你觉得这篇文章好不好?精彩不精彩?那现在请你想一项,你打算从哪个角度欣赏这篇文章?你最欣赏这里其中的那一处?先请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
五、自主探究,汇报交流
1、学生自由汇报,尽情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抓住小夜莺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来欣赏。)
(通过朗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的内涵。
2、小结:
文章就是通过这样生动形象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的描写,使得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六、师生互动
同学们,文章中有许多精彩之处,有些欣赏文章的方法是我们以前没有学过的。幸运的是,今天到场的老师们都有丰厚的文学底蕴,而且其中有很多语文方面的专家。你们想不想抓住这样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呢?那好,现在你就可以去向台下的老师请教,看文章中还有哪些值得欣赏的地方。
汇报:
1、文章的线索:歌声。
师生共同梳理文章线索,同时板书:诱敌──惑敌──歼敌──诱敌
2、首位照应的写法:
幻灯出示:文章开头、结尾
请两名名同学读一读:
⑴ 请学生指出文章中前后照应的地方。
⑵ 教师指出前后照应的.好处是使文章的结构更完整。
(……其他略)
七、总结
通过你们的欣赏,老师感到小夜莺的确是一个聪明、机灵、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的孩子。多可爱的小男孩、多了不起的小英雄呀!现在,我更喜欢小夜莺了。
八、课外延伸
像小夜莺这样的小英雄还有很多,你们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吗?
(学生回想、回答。)
师出示小英雄人物的图片,请学生大声喊出他们的名字。
你们喜欢他们吗?他们之所以都表现的那么机智勇敢,那么惹人喜爱,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地方……(生回答)那就是他们和小夜莺一样都热爱自己的祖国。
九、布置自主作业
那么你最喜欢哪位小英雄呢?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小英雄,看看有关他的英勇事迹的书籍、文章或者电影,按照今天学到的欣赏方法写一篇随笔。可以把它发到老师的邮箱里。如果你觉得完成这个作业有困难,可以任选以下的任何一种作业:
1、选择文章中你认为最精彩的部分改编为剧本。
2、写赏析本文的读后感。
3、摘抄你最欣赏的好词好句。
4、选背精彩片断。
十、课外延伸
老师这里有一个好的网站,里面有很多精彩的文章。你们可以看一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把你们的想法与感受发到老师的邮箱里,我们共同探讨:
《夜莺的歌声》教案模板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2、体会课文首尾呼应饿写法。
3、学习生字新词。会用宛转、兴致勃勃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2、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之间相互照应的关系。
三、课前准备:课件。
四、教学时间:二教时。
五、板书设计:
夜莺的歌声
起因:引敌发现 主动接近
巧答盘问 取得信任
经过:诱敌进伏击圈 机智勇敢的
巧妙报告敌情 爱国主义精神
结果:全歼敌人
夜莺又叫
六、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教学要求:
1、初步了解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文。
1、学生自学
2、检查自学情况。
三、再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给课文的每个段落概括大意。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要求:
1、在这一段中你了解了什么?
2、怎样理解课文中的几句话:
(1)有个孩子坐在河岸边上,搭拉着两条腿。他光着头,穿着一件颜色和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手里拿着一块木头,不知在削什么。(这个孩子是夜莺,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有意地吸引敌人)
(2)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只有我一个!(在敌人不易察觉中戏弄敌人,体现出他的聪明。)
(3)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体现出他的机智勇敢,镇静。让敌人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他,让他带路。)
3、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有什么感受?(勇敢机智聪明活泼能干自信)
4、小结。
五、作业。
第二教时
教学要求:
1、继续学习课文,学习小夜莺的品质及爱国的精神
2、学习课文的写作特点。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学课文,思考:
(1)一路上小孩为什么有时学夜莺叫,有时学杜鹃叫?(为了麻痹德国兵,以便后来他用鸟叫同游击队联络是不引起敌人的怀疑。)
(2)为什么夜莺有时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为了麻痹德国兵,让他们觉得夜莺还是个孩子,顽皮又贪玩)
(3)夜莺回答德国军官的突然问话,表现了他的什么?(机智,灵活)
2、交流,朗读。
3、小结。
二、学习第三段。
1、学习这一段,想一想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从中能了解到夜莺的什么?(主要讲了游击队是怎样从夜莺那里了解到德国军情况的`。从中了解到夜莺与游击队配合的默契,游击队与夜莺之间的关系十分亲密。)
2、读一读表现夜莺机智的句子和游击队的对话,加深理解。
3、小结。
三、习第四段
1、从松树林里发出一声口哨响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游击队发给夜莺的暗号,让他迅速隐蔽)
2、游击队是怎样消灭德国兵的?请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想一想游击队为什么会全歼敌人。
3、德国兵被消灭后,小夜莺为什么又坐在原来的河岸边?他在望什么?
4、课文为什么写孩子穿的衣服是跟树叶差不多的绿颜色呢?(当孩子把敌人带进伏击圈,接到游击队发出的暗号时便于迅速隐蔽。)
5、小结。
四、总结全文。
1、课文紧扣题目,请把出现夜莺的地方划出来。
2、夜莺的歌声的含义:
一是小孩叫夜莺,他把敌人带进游击队的埋伏圈,让游击队消灭敌人,夜莺的歌声是胜利的歌声;
二是小孩用夜莺的叫声报告敌人的情况,夜莺的歌声是传递情报的声音;
三是小孩是个爱祖国、恨敌人,机智勇敢的小孩,夜莺的歌声是热爱祖国,勇敢地和敌人斗争的颂歌。
3、通过一件什么事反映什么?(通过对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小男孩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侵略者经过的记叙,反映了苏联少年的机智勇敢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4、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互相呼应)
五、作业。
课文夜莺的歌声教案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生字;旷、蠢、灶、蘑菇、岔。
2.新词:空旷、蠢东西、蘑菇、分岔、垂头丧气、轻蔑。
3.理解重点句:
(1)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2)如果我们出了什么事,你们可不要忘了小夜莺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2.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3.指导朗读,培养朗读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了解这个小故事,教育学生从小热爱自己的祖国,当祖国需要时,随时都可以为祖国献出一切。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2.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之间的相互照应。
(二)难点
小夜莺的机智来自思维敏捷,敏捷的思维来自热爱祖国的感情,这一点难于理解。
(三)解决办法
采用教学时先以理清故事的内容入手,再了解时代背景,深化的读加以理解。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回答课文中设计的问题,勾画重点词句。
(二)听录音,朗读训练。
(三)前后位、同位讨论。
(四)几名同学上前表演。
(五)质疑问难。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2.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3.加强朗读。
(二)整体感知
《夜莺的歌声》是一篇外国作品,反映前苏联在卫国战争中,各族人民奋起保卫祖国的战斗,着重对小游击队员夜莺进行了详细描写。教师要引导出这种精神源于对祖国的热爱。
(三)目标完成过程
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正音:削xi1o 空k#ng 塞s1i
解词:轻蔑:轻视,看不起人。
沉寂:静得连一点声音也没有。
宛转:形容声音优美、动听。
搭拉:向下垂。
2.揭题引读,学生自悟。
(1)板书课题,学生自悟。
(2)简介时代背景。
苏联卫国战争: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战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卫国战争,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斗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红军奋勇作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本文记叙的就是这无数事例中的生动一例。
3.理清脉络,讨论分段。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按照诱敌入林传信摆脱的顺序分段或以歌声为线索也可。
第一段(从开头到听懂了吗?)小孩学夜莺叫,用歌声引诱德国兵。
第二段(从队伍出发了到就不再问了)写小孩给敌人带路。
第三段(从树林深处到新鲜的意思了)写小孩发出情报做好消灭敌人的准备。
第四段(从德国兵全文结束)写小孩把敌人带进埋伏圈,机智摆脱了敌人。
4.教师总结,学生质疑。
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以歌声为线索,掌握这种分段方法并理解所学字词。
5.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课后生词。
第二课时
(一)阅读第一段,讨论问题
1.文首为什么要写黑色的碎瓦、空旷的花园、烧焦的树木?
(说明战争破坏严重,昔日美丽的村庄,如今已破烂不堪,作者利用这一段环境描写来揭露德国法西斯的侵略行为。)
2.德国军官和士兵是怎样发现小孩的?
(无声夜莺叫小孩叫注意听发现)
3.相互讨论,体会句子含义,幻灯出示。
(1)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只有我一个!(孩子故意打岔,避免正面回答,反映了孩子的冷静、沉着、机智。)
(2)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
(这句话说明孩子爱憎分明。前一句保护了群众,后一句痛骂了敌人。)
4.小结本段内容,指导朗读。
(二)阅读第二段
1.路上小孩为什么有时学夜莺叫,有时学杜鹃叫?为何要做出天真贪玩的.样子?
(孩子机智灵活,既向游击队传递了情报,又进一步取得了敌人的信任。)
2.当问孩子有无游击队时,孩子怎样回答的?画在书上。
3.讨论:孩子面对凶恶的敌人,难道他不怕吗?为什么还能应变自如,毫无惧色呢?
(卫国战争中,全国人民都投入到保卫家园的斗争中,全国人民怀着对祖国的爱,对敌人的恨进行不屈的斗争,小孩就是由于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憎恨,才能临危不惧,坦然自若。)
(三)指读第三段,讨论
1.游击队潜伏在哪里?他们怎么知道德国兵来了?
(通过小夜莺的歌声传送的情报得知德国兵来了。)
2.由此可见,小夜莺是第一次传递情报吗?
(不是,小夜莺显得老练,看来在战争期间,他已是一位出色的游击队员了。)
(四)默读第四段,思考
1.游击队是怎样把敌人消灭的?
2.德国兵被消灭后,小孩为什么又坐在原来的地方,他在望什么?
(小孩子完成这次任务后,又坐在原来的地方,执行新的任务,小孩有高度的负责精神和警惕性。)
3.最后一节起什么作用?(照应了开头并点了题,这歌声有什么区别,这句赞扬了小夜莺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小情报员。)
(五)围绕中心,学习表达
1.浏览课文,找一找有几处环境描写?
2.以歌声的地方有几处?(可见这篇文章思路清楚,以歌声为线索,另外准确的环境描写也起到了烘托中心的作用。)
(六)总结扩展
1.这篇文章读后你受到怎样的启发?
2.你觉得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热爱自己的祖国。)
六、布置作业
1.造句 即便也
2.学习写人物动态的句子,画在书上。
《夜莺的歌声》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夜莺的歌声》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以夜莺的歌声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段很好听的音乐,大家仔细听一听,谁在唱歌?
是的,在寂静的田野上,在茂密的树林里,这歌声是那样的清脆悦耳,是那样的宛转悠扬。如小溪流水,似鼓乐丁冬,给人以美的享受。但夜莺宛转的啼鸣,在苏联卫国战争中却有着深刻的含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夜莺的歌声”。(板书课题)
二、学生自学
1、交流自学方法:(我们学习一篇课文需要有四个步骤)读生字;理结构;明中心;表情感。(下面我们就根据这个方法自学课文)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找出描写夜莺叫的句子,读一读。被游击队员称为夜莺的孩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读后交流
你读懂了什么?(课文主要讲了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夜莺的孩子,巧妙地和敌人周旋,用夜莺与杜鹃的歌声,为游击队员传递信息,打击敌人的故事。
你认为小夜莺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板:机智勇敢)
四、再读课文
(出示图)小夜莺在敌人面前表现非常镇定,一点也不害怕,甚至还很快活,请你们再细读课文,想想文章中哪些地方表现他的机智勇敢?找到最能体现小夜莺机智勇敢的段落,画出有关语句,反复读一读,体会人物精神。
如:“他们发现就在很近很近的地方,有个孩子坐在河岸边上,搭拉着两条腿。”
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艺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
“我自己学的。我还会学杜鹃叫呢”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
“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五、学后质疑
大家对课文的了解还真多,那么还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吗?
如:课题为什么要叫“夜莺的歌声”?
它包含了两个意思:
一、是孩子用夜莺的歌声向游击队报告情况。
二、是孩子被游击队员亲切地称为“小夜莺”。夜莺的歌声是动听、美好的,是游击队员对孩子的赞美。
又如:课文最后的两个自然段和开头的三个自然段有什么联系?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自己读读这部分内容)首尾呼应前后照应这样的照应显得文章结构严谨,表现了孩子多次执行任务,更加突出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六、想一想:
小夜莺是苏联卫国战争中的一名小英雄,你还知道哪些小英雄的机智勇敢的事迹?说出来,比一比,看谁知道得最多。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他?
七、拓展学习:
课外查阅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资料,了解各国人民反法西斯斗争。
1、编一份抗战小英雄的小报。
2、以“我崇尚小英雄”为题写日记。(二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