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贝教案(优选4篇)

711 篇文章
2024-06-29

一只贝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读课文,了解这只贝的经历,理解他的可怜和可敬。

3、重新认识“丑陋”与“漂亮”的真正含义,理解这只贝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也是一种美。

教学重点:

多种形式读文,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这只贝的可怜和可敬。

教学难点:

感悟这只贝的特殊经历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具准备:

课件;不同贝壳的图片;《阳光总在风雨后》的音乐。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说:“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紧的事。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能透彻。”叶老的这个教学思想,揭示了阅读教学中抓文章思路的重要性。为此,我在摸清作者思路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和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遵循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在教学时,我围绕“为什么说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这一话题展开教学。

一、激情谈话,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板书:一只贝),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一只贝给我们带来的感动和震撼。大海中有无数的贝,可以说这是一只平凡的贝,但它又是不平凡的,接下来就让我们与这只贝亲密接触,走进这只贝,让我们用心去感受它、领悟它,好吗?

[设计意图]兴趣是的老师。如何激发孩子探究问题的兴趣、情趣是关键。上课伊始,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采用聊天的方式开门见山地引出“一只贝”,让学生产生质疑:一只贝壳有什么好讲的?带着疑问进入第二环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并思考: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贝?

学生分段朗读。

找出中心句: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老师这是一只怎样的贝?(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①师:同意吗?都谁画的这句话?看来大家都用心读书了。大屏幕出示: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②自由读或齐读: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③为什么既说它可怜又说它可敬呢?接下来我们就更深入地去认识这只贝。[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贝?”入手,引发学生捕捉文章的中心句“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三、紧扣中心,读中悟情

自主阅读,深入研究“可怜”

边读课文边画一画,看看从哪里能看出这是一只可怜的贝?

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巡回指导。

对话式的交流

①蚂蚁、虫子立即围拢来,将他们的软肉啮掉,空剩着两个硬硬的壳。(啮掉什么意思?一口一口地吃掉。这只贝的肉都被其他动物一口一口地吃掉了,还在不停地流血,多么可怜呀!)

②生命结束了!(连生命都失去了,难道还不可怜吗?)

③这只贝没有被孩子们捡起。他不漂亮,他在海里的时候,就是一只丑陋的贝。(他让人讨厌,让人误解,所以很可怜。)

④因为有一颗石子钻进了他的壳内,那是个十分硬的石子,无论如何不能挤碎他;又带着棱角;他只好守着内在的折磨。(你们有没有人迷过眼睛,迷眼睛时就连那么一点点地灰尘我们都觉得无比的难受,何况一颗十分硬的石子,还带着棱角,那是多么的难受呀!)

⑤他的壳上越来越没有了颜色,没有了图案,他失去了做贝的荣誉。(做贝的荣誉是什么?你能不能在文中找找答案,“发现了好看的贝,捡起来,拿花线串着,系在脖项上。”是呀,别的贝被孩子们捡起并系在脖子上,而他却越来越没有了颜色,没有了图案,那他一开始就没有颜色和图案吗?“这壳上都曾经投影过太阳、月亮、星星,还有海上长虹的颜色,也都曾经过浪花、旋涡和潮峰起伏的形状。”老师这有一些贝的图片,这是壳内没有石子的贝的壳,他们是那么美丽、那么漂亮,可他却因石子的存在而越来越难看,这是多么可怜呀!)

⑥但他默默地,他说不出来。

⑦壳已经破烂,很不完全了。

⑧又发现了这一只贝的两片瓦砾似的的壳,用脚踢飞了。(是呀,与其说两片瓦砾似的壳,不如说是两片瓦砾,而且都放人用脚踢飞了,让人讨厌!)

教师小结:

是的,这是一只多么可怜,多么不幸的贝呀!它失去生命、失去荣誉、受尽折磨、丑陋让人讨厌、有苦说不出„„

教师引读:

这是一只可怜的贝。通过大家的描述使我们仿佛看见他那两片瓦砾似的已经破烂了的壳,所以我们说: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使我们也仿佛看见石子锋利的棱角正刺着他柔软的身躯,所以我们说: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使我们还仿佛看见其它贝嘲笑他的目光,所以我们说:这是一只可怜的贝。

重点指导:

读第三自然段。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同桌之间练习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同桌互读——个别读——齐读。

小组合作,深入研究“可敬”

一只贝教案(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理解“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的含义,感知课文中描写的这只贝的可敬之处。

3、让学生懂得如何去面对磨难,内在的美才是真正的美。

教学重点:

理解“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的含义。并能深入体会这只贝的可敬之处。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只贝,下面我们一起读一读课文,回顾一下这只贝的经历

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这支贝有着怎样的经历

(二)快速浏览,在你眼里这是一只怎样的贝?

(三)品读课文,探究阅读

1、默读课文,画出体现贝的可怜的语句。课件随机出示:

2、感悟贝曾经的荣誉。首先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漂亮贝的句子。即(课件出示):“这壳上都曾经投影过太阳、月亮、星星,还有海上长虹的颜色,也都曾经显示过浪花、旋涡,和潮峰起伏的形状。”

指导朗读,面对这么漂亮的贝壳,人们发出了怎样的赞叹?博得人们的喜爱和赞美就是贝的荣誉

3、失去荣誉,忍受折磨。

(1)对比体验。出示了现在贝丑陋的图片,并把课文第一自然段进行改编,和前边漂亮贝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2)化身为贝。引导学生想象如果自己就是这只贝,看着自己丑陋的外表,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并引导学生把这种感受带进去再读课文。

(3)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一谈当一粒小沙子钻进了自己的眼睛,会有什么感受?

(4)想象画面。引导学生想象,透过“折磨”这个词体会贝所承受的痛苦。并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想象,再读第三段。仅仅是可怜吗?在可怜背后你又读出了什么?

4、感悟贝的可敬

(1)理解磨制

(2)幻灯片出示最后一段

(四)结合板书总结全文

这只贝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五)拓展:丑石

内心美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一只贝教案(3)

一只贝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折”“磨”两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正确地读写棱角,瓦砾、稀罕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理解贝忍受痛苦和石子抗争的句子,体会“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3、通过本课学习,感悟一只贝特殊经历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深入体会这只贝忍受痛苦,与石子抗争所表现出来的可敬的品质,并体会出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实录:

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贝壳吗?你见过的一只贝壳是什么样?

生:是一只非常漂亮而且颜色也非常鲜艳。

生:花纹很漂亮,有很多纹理而且纹理也非常漂亮

生:我见过的一只贝壳是白颜色的而且有一些纹理

师:老师去大连带来了一只贝壳,想看看吗?(出示两片贝壳,)这就是一只贝的两扇壳,摸一摸,你摸到了什么?

生:不平整,因为被海水冲破的起伏的线条

生:一些突起的地方,应该是被一些海水冲洗的。

师:如果是一只完整的贝壳,他的里边还应该有什么?

生:还应该有肉。贝壳的肉,白白的,软软的

生:非常细腻

上课

师:这节课学习一篇新课文,齐读课题。

生:生读课题

师:昨天回家读了吗?我们一起来读课文,把课文打开,谁来读?

老师指三名学生分别读两个自然段。

师:站起来读的'同学要注意读准字音,句子读通顺。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一会儿老师要你们谈一谈,文中的这只贝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名学生分段读课文,其他学生听

师:读得既正确又流利,这三个词语老师想请同学来读一读。

师指板书的词语:旋涡、瓦砾、稀罕

师:指“旋涡”这个旋还读第几声?

生:第四声

师:注意这里是读第二声。

师:瓦砾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砖头、瓦片之类的小石子

师:指“稀罕”,它在这读轻声,一起读

生:读

师:初读了课题,文中的这只贝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换句话说,这是一只怎样的贝?

生:这是一只坚强的贝

生: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生:我有补充,石子进到它的肉里,他默默地忍受了这些痛苦,他是一只非常坚强的贝

师:非常好,同学们,刚才有的同学说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板书:可怜、可敬。

这篇课文虽然不长,但是耐人寻味,老师在课前读了很多遍课文呢,老师每次读都被文中的这只贝深深地感动,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划出来,再体会体会。老师建议你们不要一句一句的划,可以用括号表示起点和终点

一只贝教案(4)

小学语文公开课《一只贝》教案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新词,随文理解旋涡脖颈棱角荣誉稀罕等词语。

2.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写法,体会句子所包含的意思,积累优美的词句。

3.读懂课文内容,明白文中的道理,学习贝默默付出、不求回报、勇于奉献的精神。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这句话的含义,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搜集一些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人物的小故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贝壳,揭示课题

1.出示贝壳和珍珠。

2.你们知道这贝壳与珍珠有什么关系吗?你们想知道很久很久以前发生的一只贝的故事吗?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只贝》。(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提示。

①画出生字、新词,多读两遍,遇到长句子、难读的词多读两遍。

②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试着读出韵味,读出感情。

③不理解的地方,运用学过的符号画出来。尝试边读边批注,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

④文中的这只贝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自由读文。

3.小组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自己喜欢的语句。

4.小组交流,记忆字形。师重点指导:腻

5.全班交流,评价朗读。

第二课时

一、细读品味,升华感情

(一)学习课文第1、2段。

1.初读了课文,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贝?

2.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画出来,再体会体会。

3.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师相机出示课文第1段。

4.再读出示的第1段文字,边读边想象:在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课文第1段。(播放海边音乐。)师相机指导理解:旋涡、啮掉

5.它们即使生命结束,壳上仍留有人们喜爱的色彩,难怪会得到孩子们的喜爱、人们的称赞!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朗读第2段?(生自由练习。)

6.抽生读。

(二)学习课文第3~10段。

出示:但是,这只贝没有被孩子们捡起,它不漂亮,它在海里的时候,就是一只丑陋的贝。它默默地,它说不出来。

1.生自读句子。

2.这只贝还有绚丽的色彩吗?还有精美的图案吗?读后你心里有什么感受?

3.生交流感受。

4.再读第3段,说说这段文字中的哪个词一下子就打动了你?再读读,体会一下。

5.生交流,师相机指导理解:默默、荣誉

6.相机抓住折磨这个词语理解贝的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

7.生理解折磨的意思。

8.再读课文,透过折磨这个词你还能读出什么感受?想想石子在贝的身体里是种什么样的感受?

9.生读课文,谈感受。

10.你们都在认真地读,读出了自己的感受,透过这段文字,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11.让我们一起来把这只贝所受的折磨用表情、声音表现出来。老师引读:那是颗十分硬的石子(生跟读中间部分)教师:一年,两年,它的壳上读,但他

12.再读课文,再体会体会,在可怜的背后你又读出了什么?

13.思考: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二、学习写作方法,拓展迁移

1.作者写贝,赞颂的仅仅就是一只贝吗?

小结:文章借物喻人。

2.说说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的含义。

3.把你想对这只贝说的话写下来。

三、总结并提出希望

1.生展示搜集的同类人的故事。

2.希望你们也做一个像这只贝一样的人:默默付出,不求回报,勇于奉献。

板书设计

一只贝

可怜

丑陋

可敬

学生赞美贝的语言(学生写上去)

温馨提示:本文【一只贝教案(优选4篇)】由作者学习工坊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上一篇 我的读书经验阅读答案
上一篇 爱国主义教案(汇编20
相关推荐
热门资讯
  1. 1 31省区市新增本土确诊37例(全国疫情最新报
  2. 2 向上级请求批准的请示范文(关于请求同意的
  3. 3 2022国考今起报名(明年国考今起报名时间公
  4. 4 31省区市新增本土确诊13例(全国疫情新增最
  5. 5 带福字的吉祥语六个字(关于福禄寿喜财的成
  6. 6 有关地理知识的古诗词
  7. 7 入则孝全文带拼音加翻译(弟子规入则孝篇原
  8. 8 有关中秋节的诗句硬笔书法
  9. 9 关于愁的诗句有哪些(表达愁的诗句大全)
  10. 10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阴符经的惊天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