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为心声,不平则鸣,提到李清照的“诗词名句”就不得不与她的身世浮沉联系起来。李清照的一生,既享受过幸福,也饱经苦难。以靖康之难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一)前期:
随着丈夫赵明诚的出仕,李清照甜蜜宁静的心弦弹奏出一首首略带苦涩和幽怨的望夫词: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凤凰台上忆吹箫》)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
如果把李清照前期词作中所表现的情感世界分为两半,可以说一般是对丈夫的钟情,另一半则是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对禽鸟花草的眷顾: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
(二)后期:
靖康之难后李清照家破夫亡,受尽劫难和折磨。人生命运的剧变,也引起心境和词境的变化: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
淡云来往月疏疏。—— 李清照《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李清照《点绛唇·闺思》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夏日绝句》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李清照的诗,句句经典啊
满江红
——(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李清照《乌江》
个人认为文人和武将的诗就是不一样,
文人的壮志豪情是调笔弄墨写出来的,
武将的壮志豪情则是在战场上用生死打拼出来的!
之所以摘取了李清照的一句诗句,是想改变人们对其“婉约派代表”的传统观念。
一个女子能写出这样诗,就已经是巾帼更胜须眉了!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幕,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昨夜雨蔬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丑奴儿》
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妆。
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笑语檀郎,今夜纱橱秋箪凉。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切切。乍暖还冷时,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忆秦娥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断香残香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十首著名的词精选
NO.1 一剪梅
《一剪梅》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NO.2 武陵春
《武陵春》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NO.3 如梦令
《如梦令》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NO.4 声声慢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NO.5 醉花阴
《醉花阴》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NO.6 点绛唇
《点绛唇》
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NO.7 浣溪沙
《浣溪沙》
醒时空对烛花红。
NO.8 诉衷情
《诉衷情》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
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NO.9 菩萨蛮
《菩萨蛮》
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
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NO.10 好事近
《好事近》
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
二十、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赏析】 这首词作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别情词作。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
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意境清凉幽然,颇有仙风灵气。
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起句为全词定下了幽美的抒情基调。
接下来的五句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
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悬念。接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两句,构成一种目断神迷的意境。
按顺序,应是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而思及谁寄锦书来。“谁”字自然是暗指赵明诚。
但是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所以有“谁寄”之叹。说“谁寄”,又可知是无人寄也。
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无时无刻不萦绕于词人心头。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
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凄凉无奈之恨。下片自此转为直接抒情,用内心独自的方式展开。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这两句也是上阕“云中”句的补充和引申,说明尽管天长水远,锦书未来,而两地相思之情初无二致,足证双方情爱之笃与彼此信任之深。
这两句既是分列的,又是合一的。合起来看,从“一种相思”到“两处闲愁”,是两情的分合与深化。
其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其深化,则诉说此情已由“思”而化为“愁”。下句“此情无计可消除”,紧接这两句。
正因人已分在两处,心已笼罩深愁,此情就当然难以排遣,而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了。“此情封锁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三句最为世人所称道。这里,“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上”成起伏,语句结构既十分工整,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在艺术上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当然,这两个四字句只是整首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非一枝独秀。它有赖于全篇的烘托,特别因与前面另两个同样工巧的四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后衬映,而相得益彰。
点绛唇——[清] 李清照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注释】 点绛唇:词牌名,因南北朝时江淹《咏美人春游》诗中有“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句而来。
明·杨慎《升庵词品》曰:“《点绛唇》取梁江淹诗‘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以为名。” (李清照) 闺:过去年轻女子居住的内室。
柔:一作“愁”。崔花雨:这里指崔花调落的雨。
无情绪:心怀抑郁惆怅,没有兴趣。人何处:所思念的人在哪里?此处的“人”,当与《凤凰台上忆吹箫》的“武陵人”及《满庭芳》的“无人到”中的两个“人”字同意,皆喻指作者的丈夫赵明诚。
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化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之句意,以表达亟待良人归来之望。望断,即望尽,以极多次数凝望,一直望到看不见。
【古诗今译】 一个人独处深院闺房,心中总是积郁着千丝万缕的愁绪。怜惜春天,可春天已经匆匆离去了,就在这原本令人落寞难捱的暮春时节偏偏又下起了几点令人懊恼的雨。
倚着栏杆,眺望远方,无论怎样也无法排解心中的忧烦愁苦。心上的人儿,你现在何方?在这枯草连天的季节,望断天涯,何处才是你回家的路啊! 【赏析】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婉约派女作家。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后,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她的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闺情相思,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风格顿变。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蹊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失。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本篇是一首借伤春写离愁别怨的闺怨词,是词人李清照惦念离别的。
言为心声,不平则鸣,提到李清照的“诗词名句”就不得不与她的身世浮沉联系起来。
李清照的一生,既享受过幸福,也饱经苦难。以靖康之难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一)前期:随着丈夫赵明诚的出仕,李清照甜蜜宁静的心弦弹奏出一首首略带苦涩和幽怨的望夫词: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凤凰台上忆吹箫》)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如果把李清照前期词作中所表现的情感世界分为两半,可以说一般是对丈夫的钟情,另一半则是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对禽鸟花草的眷顾: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二)后期:靖康之难后李清照家破夫亡,受尽劫难和折磨。人生命运的剧变,也引起心境和词境的变化: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