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飞花令要求,对令人所对出的诗句要和行令人吟出的诗句格律一致,而且规定好的字出现的位置同样有着严格的要求。这些诗可背诵前人诗句,也可临场现作。
行飞花令时可选用诗和词,也可用曲,但选择的句子一般不超过七个字。
比如说,酒宴上甲说一句第一字带有“花”的诗词,如“花近高楼伤客心”。乙要接续第二字带“花”的诗句,如“落花时节又逢君”。丙可接“春江花朝秋月夜”,“花”在第三字位置上。丁接“人面桃花相映红”,“花”在第四字位置上。
接着可以是“不知近水花先发”、“出门俱是看花人”、“霜叶红于二月花”等。到花在第七个字位置上则一轮完成,可继续循环下去。行令人一个接一个,当作不出诗、背不出诗或作错、背错时,由酒令官命令其喝酒。
在酒宴上,行令方式还可以有一些变化,如直接说一句带“花”字的诗,“花”字在诗中的位置对应到某客人,此客人再接,如果正好对应到自身,则罚酒。
如行令人说“牧童遥指杏花村”,“花”在第六字位置上,从行令人开始数到第六人接令,如果第六人刚好是行令人自己,则行令人喝酒。
此外还有另外一种行令方法:行“飞花令”时,诗句中第几个字为“花”,即按一定顺序由第几个人喝酒。如巴金的小说《家》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淑英说一句‘落花时节又逢君’,又该下边的淑华吃酒。
扩展资料:
现代改良版:
河北卫视《中华好诗词》栏目全国首先采用改良的“飞花令”形式的对决,一般出现在决赛环节,形式与后来采用改良版“飞花令”的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基本相同,选手能在规定时间内说出含有规定关键字的诗句即可。
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中,节目组引进并改良了“飞花令”,为每场比赛设置一个关键字,不再仅用“花”字,而是增加了“云”“春”“月”“夜”等诗词中出现的高频字。
在场上选手完成答题后,由选手得分最高者和百人团答题成绩的第一名,来到舞台中间,轮流背诵含有关键字的诗句,直到有一方背不出,则另一方获胜。获胜者直战擂主。
这种“飞花令”是真正诗词高手之间的对抗,挑战者必须在极短时间内完整说出一联含有约定关键字的诗句。这不仅考察选手的诗词储备,更是临场反应和心理素质的较量,因而“飞花令”的竞赛感很强,电视观赏性很高。
比起古人的规则,《中华好诗词》和《中国诗词大会》中现场的“飞花令”要求相对简单得多,对诗句要求没有古代那样严格,选手只要背诵含有约定关键字且诗句不要与双方说过的重复即可,而对关键字的位置则没有要求。
飞花令是古时候人们经常玩一种“行酒令”的游戏,是中国古代酒令之一,属雅令。“飞花”一词则出自唐代诗人韩翃《寒食》中“春城无处不飞花”一句。行飞花令时选用诗和词,也可用曲,但选择的句子一般不超过7个字。
在《中国诗词大会》中,节目组引进并改良了“飞花令”,为每场比赛设置一个关键字,不再仅用“花”字,而是增加了“云”、“春”、“月”、“夜”等诗词中的高频字,在场上选手完成答题后,由选手得分最高者和百人团答题成绩的第一名,来到舞台中间,轮流背诵含有关键字的诗句,获胜者直战擂主。“飞花令”是真正高手之间的对抗,挑战者必须在极短时间内完整说出一联诗句,这不仅考查选手的诗词储备,更是临场反应和心理素质的较量。
望采纳,谢谢支持。
作为多山的国家,“山”自然成为古诗词中的高频词,这70首是耳熟能详的,诗词大神的储备量估计会更多。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卓文君《白头吟》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罗隐《蜂》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王籍《入若耶溪》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二首》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飞《满江红·写怀》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李白《蜀道难》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夜泊枫江》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白居易《长恨歌》
飞花令是行酒令时的一个即兴游戏,行飞花令选用诗词曲中的不超过7个字的句子,设置关键字“花”,要求作诗者第一个字带花,下一位接着第二个字带花,依次排序作诗。
7个花字做完算一轮,继续下一轮轮流作诗。做错,顺序不对,做不出时,需要罚酒。
《中国诗词大会》中,引进并改良了“飞花令”,为每场比赛设置一个关键字,不再仅用“花”字,而是增加了“云”“春”“月”“夜”等诗词中出现的高频字,轮流在评论区发出含有关键字的诗句,不出现重复即行。前段时间群里有玩过改版的飞花令,也算是一个有趣的游戏。
《中国诗词大会》的比赛环节有一项“飞花令”,选手必须背出含有约定关键字且不重复的诗句,背不出来的算输,但实际上,这已经是改良过的“飞花令”,并非古代的游戏规则,那么“飞花令”是什么?该如何行令?
中国诗词大会飞花令环节
原来,飞花令是属于酒令的一种,输者罚酒。中国人好酒,酒席上自然免不了助兴取乐的游戏,比如弹琴、唱歌、舞剑等表演节目,而平时朋友间饮酒则一般会行酒令,答不出来的要罚酒。
在古代,酒令分为雅令和通令两种,通令包括掷骰子、抽签、猜拳、击鼓传花等,而雅令则须推出一人为令官出题,命题可以是诗词,可以是对联,也可以是四书五经,其余人依次续令。
唐诗三百首
飞花令是一种雅令,因唐代诗人韩翃的名诗《寒食》中有“春城无处不飞花”一句而得名。飞花令可选用诗、词、曲,所用句子一般不超七字,但必须含有出题规定用字,且其字须在要求位置,其中有人答不上则罚酒。比如以下用令“春”字的飞花令例子:
第一人:“春城无处不飞花”(韩翃,《寒食》),“春”字在句中第一字;
第二人:“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春”字是第二字;
第三人:“何处春江无月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春”字是第三字;
第四人:“江水流春去欲尽”(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第四字为“春”;
第五人:“尽带江南春色、过长淮”(张先,《定西番·高平调》),第五字为“春”;
第六人:“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第六字为“春”;
第七人:“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第七字为“春”。
至此,“春”已到了第七个字位置,这一轮完成,如大家仍意犹未尽,便可继续循环下去。
为了增加难度,有时行令方式也会有所变化,比如行令人直接说一句带“秋”字的诗,“秋”字在诗中的位置对应到某宾客,此宾客再接,要是正好对应到自身,则罚酒。举个例子:
行令人:“十分秋色无人管”(黄庚,《江村即事》);
第三位宾客:“树树皆秋色”(王绩,《野望》)。
接着按照飞花令的基本规则继续往下行令。
飞花令等雅令在当今酒席聚会时早已不用了,现在的人们没那雅兴,喝酒助兴,猜拳足矣,甚至嫌猜拳也啰嗦,那就上来直接干三杯为敬,对了,大家都说这叫豪爽,英雄气概。
我是六甲番人,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琴棋书画诗酒茶,更多精彩,敬请关注。
1,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出自宋代:苏轼《蝶恋花·春景》
白话文释义:春天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上已经长出了青涩的果实。燕子飞过天空,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但不要担心,到处都可见茂盛的芳草。
2,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出自唐代:白居易《花非花》
白话文释义:说它是花不是花,说它是雾吗不是雾。半夜时到来,天明时离去。
3,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俱莫。——出自清代:王国维《蝶恋花·阅尽天涯离别苦》
白话文释义:忆当时与她花下别离,相对无言,只有离愁别绪噎胸间,现在只剩绿窗青天如故,却已非当时风景了。
4,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出自清代:曹雪芹《葬花吟》
白话文释义:花儿已经枯萎凋残,风儿吹得它漫天旋转。退尽了鲜红颜色,消失了芳香,有谁对它同情哀怜?
5,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出自五代:李煜《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
白话文释义:朦胧的月色下花儿是那么娇艳,在这迷人的夜晚我要与你秘密相见
比如说 夜 字飞花令 就是包含夜字的古诗
全部夜风花雪月春雨江水云日天山人情酒香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南北朝 · 佚名《木兰诗 / 木兰辞》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唐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 唐 · 白居易《长恨歌》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 唐 · 白居易《长恨歌》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 唐 · 白居易《长恨歌》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五代 ·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 宋 ·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东风夜放花千树 —— 宋 ·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宋 ·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家 —— 唐 · 杜牧《秋夕》
飞花令,原是饮酒助兴的游戏之一,输者罚酒。
酒令是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筵席上是助兴取乐的饮酒游戏,萌生于儒家的“礼”,最早诞生于周。饮酒行令既是古人好客传统的表现,又是他们饮酒艺术与聪明才智的结晶。
以“飞花令”为代表的饮酒行令,其实是中国人在饮酒时的一种特有的助兴游戏。飞花令属雅令,比较高雅,没有诗词基础的人根本玩不转它,所以这种酒令也就成了文人墨客们喜爱的文字游戏,就连名字也来源于诗词之中。
因唐代诗人韩翃的名诗《寒食》中有“春城无处不飞花”一句,故名“飞花令”。
在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中,节目组引进并改良了“飞花令”,为每场比赛设置一个关键字。
不再仅用“花”字,而是增加了“云”“春”“月”“夜”等诗词中的高频字,在场上选手完成答题后,由选手得分最高者和百人团答题成绩的第一名,来到舞台中间,轮流背诵含有关键字的诗句,获胜者直战擂主。
扩展资料:
跟第一季节目一样,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延续“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宗旨,通过现场一百余位诗词达人之间的比赛对抗,带领观众重温经典诗词,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节目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诗歌缘起,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再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革命情怀。节目用这些最熟悉、最打动人心的诗词,激发观众的记忆与情怀,带领观众在“熟悉的陌生题”中领会中华诗词文化的精髓。
在微博上,有观众表示,连续多日追看这个节目,“惊叹连连,难得有一个全家人都很有参与感的节目,从老人到孩子,痴迷者众多,可见历史文化之厚重”。也有观众感叹:“《中国诗词大会》答题部分其实百分之七十都是课本上学过的诗词,难度不高,考的其实还是心理素质和临场发挥。”“就喜欢这种不吵不闹正能量满满的节目。”
让观众津津乐道的还有本季诗词大会新增设的环节“飞花令”。节目借鉴了古人的诗词之趣,每场比赛增设一个关键字,由场上选手得分最高者和百人团答题第一名,轮流背诵含有关键字的诗句,获胜者直战擂主。
比如在前晚的比赛中,“飞花令”以“人”为关键词,两位选手你来我往背诵含有“人”字的诗词,最终彭敏不仅战胜场上选手还舌战百人团25人,让网友大呼“这诗词储备我服了”、“有舌战群儒之风”。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飞花令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诗词大会为何这么火? "飞花令"环节强势圈粉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综艺"第N季"发力 《中国诗词大会2》"飞花令"添诗
这个寒假,有一档很火的节目《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
我每次看这档节目时,总会兴致勃勃跟着百人团一起作答,有些比较简单的题目我脱口而出,像“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可是到了选手PK环节的“飞花令”时,我只有隔屏观战的份了。
哎,谁让我古诗积累太少了呢? 周五,谢老师布置了一个有趣的任务,就是回去搜集跟“山”有关的诗句。我一听,就知道这是玩《中国诗词大会》里的飞花令。
果不其然,老师说布置这个任务是为了让大家玩一下飞花令的游戏。“飞花令”是什么?好多没看过这个节目的同学都向老师投去疑问的目光。
在这里,我给大家普及一下:飞花令是古时候人们经常玩一种“行酒令”的游戏,是中国古代酒令之一,属雅令。“飞花”一词则出自唐代诗人韩翃《寒食》中“春城无处不飞花”一句。
行飞花令时选用诗和词,也可用曲,但选择的句子一般不超过7个字。现在《中国诗词大会》玩的飞花令比起古时候已经简化很多,只要所对的诗句中有指定的那个字就可以了。
我趁周末整理了很多跟山字有关的诗句,准备当个游戏霸主。下边节选两首我最喜欢的带“山”的诗句和大家一起欣赏。
第一首是包含我自己名字的古诗,是田园诗人陶渊明的《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第二首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望天门山》,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的: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好吧,我不透露太多啦,让我们一起认真地玩好玩的飞花令吧。
飞花令”是古人行酒令时的一个文字游戏。
酒令是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筵席上是助兴取乐的饮酒游戏,萌生于儒家的“礼”,最早诞生于周。饮酒行令既是古人好客传统的表现,又是他们饮酒艺术与聪明才智的结晶。
以“飞花令”为代表的饮酒行令,其实是中国人在饮酒时的一种特有的助兴游戏。“飞花”一词则出自唐代诗人韩翃的名诗《寒食》中“春城无处不飞花”一句。
“春城无处不飞花”被公认为“飞花令”的缘起?其原因有二,一是韩翃是唐德宗李适欣赏的诗人,其二是韩翃本人也是好酒之人,其诗作中不少都和酒有关。
/item/%E9%A3%9E%E8%8A%B1%E4%BB%A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