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古诗词苍海

高考君
711 篇文章
2022-07-28

1.观沧海原文思想感情及重点句子赏析

观沧海古诗赏析【注释】①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②碣石:山名。碣石山,在现在河北省昌黎县的碣石山。

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与此。③何:多么 ④澹澹:水波摇荡的样子。

⑤竦 峙:高高耸挺立。竦通“耸”,高。

峙:挺立。⑦星汉:银河。

⑧幸:庆幸。⑨幸甚至哉:庆幸得很,好极了。

⑩咏志:即表达心志。【译文】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眺望苍茫的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波汹涌澎湃,山岛高高的挺立在水中。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的很茂盛。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水面上吹起萧瑟的秋风,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雄伟的太阳和皎洁的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灿烂的银河,好像出自大海里。(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里用了互文的手法) 我觉得十分庆幸,能用这首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赏析】 《观沧海》这首诗,从字面看,海水、山岛、草木、秋风,乃至日月星汉,全是眼前景物,这样纯写自然景物的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曹操以前似还不曾有过。它不但通篇写景,而且独具一格,堪称中国山水诗的最早佳作,特别受到文学史家的厚爱。

这首诗写秋天的大海,能够一洗悲秋的感伤情调,写得沉雄健爽,气象壮阔,这与曹操的气度、品格乃至美学情趣都是紧密相关的。在这首诗中,景和情是紧密结合着的。

作者通过写沧海,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但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寓情于景中,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

“水何”六句虽然是在描绘生气勃勃的大海风光,实际上在歌颂祖国壮丽的山河,透露出作者热爱祖国的感情。目睹祖国山河壮丽的景色,更加激起了诗人要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

于是借助丰富的想象,来充分表达这种愿望。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宇宙的气势,来表现诗人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感情奔放,却很含蓄。

“日月”四句是写景的高潮,也是作者感情发展的高潮。宋人敖陶孙说曹诗“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观沧海》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这与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是一致的,真是使人读其诗如见其人。建安十二年(207),曹操率领大军征伐当时东北方的大患乌桓。

这是曹操统一北方大业中的一次重要战争。远征途中,他写下了乐府歌辞《步出夏门行》(属于《相和歌·瑟调曲》)。

这一组诗包括五个部分,开头为“艳”辞,即序诗,以下各篇分别取诗句命名,依次为《观沧海》、《冬十月》、《河朔寒》(亦作《土不同》)、《龟虽寿》。从音乐曲调上说,五个部分是一个整体,从歌词内容上看,四篇则可以独立成篇。

《观沧海》是这年九月曹操北征乌桓,消灭了袁绍残留部队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这首四言诗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划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是建安时代描写自然景物的名篇,也是我国古典写景诗中出现较早的名作之一。

首二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写诗人于挥师北伐之际来到碣石山下,登高观海。碣石山原位于今河北省乐亭县西南(一说在今河北省昌黎县西北),汉时还在陆上,面对着渤海,六朝时由于地质变动,沉于海中。

诗人登上碣石山,俯视大海,只见的:“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澹澹,水波动荡状。

竦峙,岛屿高耸的样子。诗人登高远眺,举目所及只见一望无垠的大海波摇浪涌,海中的岛屿高高矗立。

这是多么辽阔、多么壮观的景象!在历史上,秦始皇、汉武帝都曾东巡至此,刻石观海。如今诗人站在秦皇、汉武游踪所到之处,居高临下,望着水天相连的苍茫大海和海中高耸的岛屿,想到中原地区已经平定,北伐乌桓也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北方统一即将实现,心情该是何等激奋!这时,诗人的目光注视着海上的岛屿,眼前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树木百草,生长十分繁茂,一阵萧瑟的秋风吹过,海面上涌起滚滚的波涛。

尽管萧瑟的秋风给人以悲凉萧杀之感,但是疾风劲草,方显其英雄本色;洪波汹涌,愈见其生命不息!这是对自然环境的真实描绘,也是诗人主观感受的具体写照。曹操在取得一连串的战争胜利之后,他觉得自己的雄图伟业犹如这树木百卉一样,生机勃发,也为这洪波涌起的大海,充满生命的活力。

以下,诗人又展开其丰富的想象,进一步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日月的运行好像出没于大海的怀抱之中,灿烂的银河群星好像包孕于大海的母腹之内。请看,这就是大海的气魄,大海的胸怀。

真是太壮观、太奇伟了。《观沧海》一诗全篇写景,其中并无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词,但是诵读全诗,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托的诗人的情怀。

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

2.曹操

《观沧海》全诗描写河朔一带的风土景物,抒发个人的雄心壮志,反映了诗人踌躇满志、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

1、诗词大意

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眺望苍茫的大海。水波多么汹涌澎湃,山岛高高的耸立在水中。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的很茂盛。水面上吹起萧瑟的秋风,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雄伟的太阳,灿烂的银河和皎洁的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雄伟的太阳,灿烂的银河和皎洁的月亮,好像出自大海里。(互文)喜悦高兴到了极点,用这首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心愿志向。

2、原文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3、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魏朝建立后,曹操被尊为“魏武帝”,庙号“太祖”。事迹见《三国志》卷一本纪。有集三十卷,已散佚。明人辑有《魏武帝集》,今又有《曹操集》。

3.观沧海,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观沧海》借景抒情,通过描写茫茫沧海波澜壮阔,表达了诗人宏伟的抱负,拥有海纳百川般宽广的胸襟,一揽天下入手的豪迈自信的思想感情。

诗文:《观沧海》两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海浪滔滔,山岛耸立,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

虽然是秋风萧瑟,草木摇落、波涛汹涌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扩展资料

背景:

《观沧海》寄托了诗人很深的感慨,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胸怀。曹操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汇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

赏析:

诗人通过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表达了自己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曹操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动。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为历代读者所激赏。

4.我最喜爱的一首古诗――观沧海

;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

“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

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这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轮廓。

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

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

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胸怀。“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前面的描写,是从海的平面去观察的,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

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

言为心声,如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过去有人说曹操诗歌“时露霸气”(沈德潜语),指的就是《观沧海》这类作品。”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

也指出这是乐府唱过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这两句虽然没有直接写到人,但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登山望海时的那种勃勃英姿。

“碣石”,据《汉书·地理志》载,在丽城(现在河北乐亭)西南,六朝时沉入海里。“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头两句起得很平稳,“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说明自己登上碣石山俯视大海。原来的碣石山在现在河北省乐亭县的西南,面对着渤海。

水何澹澹六句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写从碣石山往下看沧海的情形。

“澹澹”,是形容海水摇摇晃晃的样子;“何”,这里当“多么”讲。“水何澹澹”,写出了大海涌起阵阵波涛,显示了大海的力量和宏伟气象。

其中有惊讶,有赞美,正是刚刚登上山顶的第一个印象。“竦峙”,是高耸屹立的样子。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茫茫的大海上碧波万顷,一望无垠,只有脚下的山岛高高地耸立在海心。我们都知道,同样是观海,站在岸边,坐在船头,或者是登上山顶,我们的感受是很不相同的。

曹操这时候站在山上,第一眼看到的自然是大海的全景。所以他从大处落墨,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浑然的气势,给人一种坚定倔强的感觉。

山岛巍然,一下子就夺去了诗人的注意,所以紧接着就写岛上的景色:“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充满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仿佛其中有无限的生趣等待我们去发现。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随着一阵萧瑟的风声,突然涌起了滔天的波澜,使人觉得惊叹都有点来不及呢!可是等我们掉转视线,去看那涌起的洪波的时候,诗人却不再描写下去了。

“水何”六句是正面铺写大海。其中真正写大海的只有两句。

虽然字数不多,但作者着重抓住了海水的形态变化进行大笔勾画,写出了大海变化万千的特点。“水何澹澹”是写大海在无风情况下水波动荡的样子,而海水一遇到大风,就会立即掀起轩然大波。

“洪波涌起”仅四字就逼真地展现出了大海那种波澜壮阔的气势。“涌”字用得尤其出色。

从这句描写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作者虽写观海,但并不单纯写海。

如果只写茫茫无际、波涛汹涌的海水,即使写得再好,也会给人以枯寂之感,所以作者在描写大海时,又插以山岛草木来点染,有了山岛草木的点染烘托,就把大海写得生机勃发,欣欣向荣,使人感觉到,大海不仅浩瀚壮阔,而且美丽多姿。我们试把这几句联起来吟诵一下,就能体会到其中的。

5.求通过海来抒发去情感的古诗

屈原《大招》 东有大海,溺水浟浟只。

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 枯桑知天风, 海水知天寒。元稹《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唐•禅僧元览《佚题》 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李白《行路难》第一首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曹操《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曹植《野田黄雀行》 高树多悲风, 海水扬其波。李世民《春日望海》 披襟眺沧海,凭轼玩春芳。

钱起《送僧归日本》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王湾《次北固山下》. 海日升残夜, 江春入旧年。

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西洲曲》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程贺《君山》 曾游方外见麻姑,说道君山自古无。

原是昆仑顶上石,海风飘落洞庭湖。朱熹《九曲棹歌》 桑田海水兮如许,泡沫风灯敢自怜。

文天祥《扬子江》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李商隐《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江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白居易《效陶潜体诗十六首》 我岂不欲往,大海路阻修。

白居易《答微之》 君写我诗盈寺壁,我题君句满屏风。与君相遇知何处,两叶浮萍大海中。

1、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上云乐 李白 金天之西,白日所没。康老胡雏,生彼月窟。

巉岩容仪, 戍削风骨。碧玉炅炅双目瞳,黄金拳拳两鬓红。

华盖垂下睫,嵩岳临上唇。不睹诡谲貌,岂知造化神。

大道是文康之严父,元气乃文康之老亲。抚顶弄盘古, 推车转天轮。

云见日月初生时,铸冶火精与水银。阳乌未出谷,顾兔半藏身。

女娲戏黄土,团作愚下人。散在六合间,蒙蒙若沙尘。

生死了不尽, 谁明此胡是仙真。西海栽若木,东溟植扶桑。

别来几多时,枝叶万里长。中国有七圣,半路颓洪荒。

陛下应运起,龙飞入咸阳。赤眉立盆子,白水兴汉光。

叱咤四海动,洪涛为簸扬。举足蹋紫微,天关自开张。

老胡感至德,东来进仙倡。五色师子,九苞凤凰。

是老胡鸡犬,鸣舞飞帝乡。淋漓飒沓,进退成行。

能胡歌,献汉酒。跪双膝,立两肘。

散花指天举素手。拜龙颜,献圣寿。

北斗戾,南山摧。天子九九八十一万岁,长倾万岁杯。

3、白鹤馆夜坐 陆游 竹声风雨交,松声波涛翻。我坐白鹤馆,灯青无晤言。

廓然心境寂,一洗吏卒喧。袖手哦新诗,清寒愧雄浑。

屈宋死千载,谁能起九原? 中间李与杜,独招湘水魂。自此竞摹写,几人望其藩? 兰苕看翡翠,烟雨啼青猿。

岂知云海中,九万击鹏鲲。更阑灯欲死,此意与谁论! 4、碧海行 陆游 碧海如镜天无云,众真东谒青童君。

九奏铿锵洞庭乐,八角森芒龙汉文。共传上帝新有诏,蚩尤下统旄头军。

径持河洛还圣主,更度辽碣清妖氛。幽州螘垤一炬尽,安用咸阳三月焚。

艺祖骑龙在帝左,世上但策云台勋。5、步虚 陆游 微风吹碧海,细细生龙鳞, 半醉骑一鹤,去谒青华君。

归来天风急,吹我过缑山, 锵然哦诗声,清晓落人间。人间仰视空浩浩,远孙白发尘中老。

初见姬翁礼乐新,千九百年如电扫。6、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李白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黄河万里触山动, 盘涡毂转秦地雷。荣光休气纷五彩,千年一清圣人在。

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箭射东海。三峰却立如欲摧, 翠崖丹谷高掌开。

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云台阁道连窈冥,中有不死丹丘生。

明星玉女备洒扫, 麻姑搔背指爪轻。我皇手把天地户,丹丘谈天与天语。

九重出入生光辉,东来蓬莱复西归。玉浆倘惠故人饮, 骑二茅龙上天飞。

7、淮海对雪赠傅霭(一作淮南对雪赠孟浩然) 李白 朔雪落吴天,从风渡溟渤。海树成阳春,江沙浩明月。

兴从剡溪起,思绕梁园发。寄君郢中歌,曲罢心断绝。

8、「梦上天(此后十首,并和刘猛)」元稹 梦上高高天,高高苍苍高不极。下视五岳块累累, 仰天依旧苍苍色。

蹋云耸身身更上,攀天上天攀未得。西瞻若水兔轮低,东望蟠桃海波黑。

日月之光不到此, 非暗非明烟塞塞。天悠地远身跨风,下无阶梯上无力。

来时畏有他人上,截断龙胡斩鹏翼。茫茫漫漫方自悲, 哭向青云椎素臆。

哭声厌咽旁人恶,唤起惊悲泪飘露。千惭万谢唤厌人,向使无君终不寤。

9、「采珠行」元稹 海波无底珠沉海,采珠之人判死采。万人判死一得珠, 斛量买婢人何在。

年年采珠珠避人。今年采珠由海神。

海神采珠珠尽死,死尽明珠空海水。珠为海物海属神, 神今自采何况人。

10、「侠客行」元稹 侠客不怕死,怕在事不成,事成不肯藏姓名。我非窃贼谁夜行,白日堂堂杀袁盎。

九衢草草人面青, 此客此心师海鲸。海鲸露背横沧溟,海波分作两处生。

分海减海力,侠客有谋,人不识测三尺铁蛇延二国。11、戚草:一作草草。

元稹 大雨行 开成三年,宣州开元寺作。东垠黑风驾海水,海底卷上天中央。

三吴六月忽凄惨,晚后点滴来苍茫。铮栈雷车轴辙壮,矫跃蛟龙爪尾长。

神鞭鬼驭。

6.“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离思

年代:【唐】

作者:【元稹】

体裁:【七绝】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原意

经历过大海的广阔,就不会再被别除的水所吸引,经历过巫山的云山雾海,别处的云山就不能被称道了,花丛信步,我全无心思看那百花争艳,心里一半装着的是大道,一半是你的容颜

注释

【注释】:

《云溪友议》云:“元稹初娶京兆韦氏,字蕙丛,官未达而若贫……韦蕙丛逝,不胜其悲,为诗悼之曰……‘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诗句由《孟子·尽心》“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蜕变而成。句意为:曾经到过大海见过海水,觉得其它的水就难说是水了;除去巫山上的神女之云,再也没有如此奇美的云了。海水深广而汹涌,自然使江湖河泊里的水相形见绌。宋玉《高唐赋》云,巫山之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见于渊,珍怪奇纬,不可称论”;陆游《入蜀记》云,“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如此之云,别处的云与之相比,自然黯然失色。“难为”“不是”,显然是夸张说法,但“沧海”、“巫山”的形象为水中之最,云中之尤,各为世间之唯一,至大至美,凡经历过、观赏过的人,对其他的水与云,确实很难看上眼了。诗人“索物以托情”,语近思远,风情宛然,强调了抒情对象的无与伦比,表达了对亡妻韦惠丛的无限仰慕及忠贞不二的爱情,从而既表明心迹,又告慰亡妻。孟子两句,一为“难为水”,一为“难为言”,元一为“难为水”,一为“不是云”,不仅出新,用词也善变化。

今人用此两句,常喻人的阅历广,眼界就开阔,追求的目标就更高。

此为悼念亡妻韦丛之作。诗人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表达了对韦丛的忠贞与怀念之情。

首二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从《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的。两处用比相近,但《孟子》是明喻,以“观于海”比喻“游于圣人之门”,喻意显明;而这两句则是暗喻,喻意并不明显。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据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因而,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

“难为水”、“不是云”,情语也。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象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述。因而第三句说自己信步经过“花丛”,懒于顾视,表示他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了。

第四句即承上说明“懒回顾”的原因。既然对亡妻如此情深,这里为什么却说“半缘修道半缘君”呢?元稹生平“身委《逍遥篇》,心付《头陀经》”(白居易《和答诗十首》赞元稹语),是尊佛奉道的。另外,这里的“修道”,也可以理解为专心于品德学问的修养。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学也好,对元稹来说,都不过是心失所爱、悲伤无法解脱的一种感情上的寄托。“半缘修道”和“半缘君”所表达的忧思之情是一致的,而且,说“半缘修道”更觉含意深沉。清代秦朝釪《消寒诗话》以为,悼亡而曰“半缘君”,是薄情的表现,未免太不了解诗人的苦衷了。

元稹这首绝句,不但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前两句以极至的比喻写怀旧悼亡之情,“沧海”、“巫山”,词意豪壮,有悲歌传响、江河奔腾之势。后面,“懒回顾”、“半缘君”,顿使语势舒缓下来,转为曲婉深沉的抒情。张弛自如,变化有致,形成一种跌宕起伏的旋律。而就全诗情调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绝胜境界。“曾经沧海”二句尤其为人称诵。

7.描写感情的古诗词

01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02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03春风一等少年心,闲情恨不禁04小姑未嫁身如寄,莲子心多苦自知05妾心如古井,波澜誓不起06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07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08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09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10暝色入高楼,友人楼上愁11洛阳春色待君来,莫到落花飞似霰12近来心更切,为思君13为君憔悴尽,百花时14忆君肠欲断,很春宵15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16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17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18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19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 难为情!20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21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22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23金凤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24君当为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2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6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27还有小园桃李在,留花不发待君归。28子不我思,岂无他人?29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

30窈窕淑女,君子好逑。31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32两情若在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33投我以求桃,报之以琼瑶。

34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35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36千载琵琶作胡语,分别怨恨曲中论。

37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38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根岗。

39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40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41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42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43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44人面桃花,未知何处,但掩朱扉悄悄。

尽日伫立无言,赢得凄凉怀抱。45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46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47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48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49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50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恨51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52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53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54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55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56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

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57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5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59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60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61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62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63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64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65兽炉沈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行写入相思传66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67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68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69今夕何夕,见此良人70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71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72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73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7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75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著相思76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77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78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79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80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81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82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

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83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84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85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86不要因为也许会改变,就不肯说那句美丽的誓言,不要因为也许会分离,就不敢求一次倾心的相遇87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88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89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90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91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92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93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94忍把千金酬一笑?毕竟相思,不似相逢好95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96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著,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97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98瘦影自怜秋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99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黏地絮100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101锺情怕到相思路。

盼长堤,草尽红心。动愁吟,碧落黄泉,两处难寻102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103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104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105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106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107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108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109休言半纸无多重,万斛离愁尽耐担110妾似胥山长在眼,郎如石佛本。

8.关于海的情感诗句有哪些

1.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宋代:苏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2. 《望海楼晚景·横风吹雨入楼斜》

宋代:苏轼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

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

3. 《浪淘沙·白浪茫茫与海连》

唐代:白居易

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

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

4. 《次北固山下》

唐代: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青山外 一作:青山下)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5. 《长歌行》

两汉:佚名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温馨提示:本文【感情古诗词苍海】由作者高考君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上一篇 圣经启示录七大灾难都
上一篇 形容两个人疏远的句子
相关推荐
热门资讯
  1. 1 31省区市新增本土确诊37例(全国疫情最新报
  2. 2 向上级请求批准的请示范文(关于请求同意的
  3. 3 2022国考今起报名(明年国考今起报名时间公
  4. 4 31省区市新增本土确诊13例(全国疫情新增最
  5. 5 带福字的吉祥语六个字(关于福禄寿喜财的成
  6. 6 有关地理知识的古诗词
  7. 7 入则孝全文带拼音加翻译(弟子规入则孝篇原
  8. 8 有关中秋节的诗句硬笔书法
  9. 9 关于愁的诗句有哪些(表达愁的诗句大全)
  10. 10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阴符经的惊天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