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汇编9篇)

711 篇文章
2024-08-1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1)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二单元的学习内容,它是在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掌握它们面积和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即将学习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的基础,又是学生认识立体图形的开端,对今后进一步学习立体几何图形以及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分析的综合能力和小组合作探究能力,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实际生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合作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3、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 难点: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教学具准备:长方体实物及相关课件、配套学具等等。

二、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分析

针对几何知识教学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薄弱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探究发现法、讨论交流法和小组合作法,并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采用这些方法及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得出结论,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2、学法分析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所以,本节课,我突出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我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探索和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做到“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说理。”让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为我们教师展示了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面对学生们,我的设计本着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和情感的形成。所以,本节课我按照激趣引入、引导探索;自主学习、巩固应用;发展提高、交流评价;能力培养、体验成功这样的模式进行教学 。

设计意图:

为什么我要按照这4个步骤来进行教学呢?因为从研究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形成发展中的一次飞跃。在引入时,我首先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在让学生观察和说说生活中的长方体,不仅在学生头脑中建立长方体图形的表象,点明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还让学生体会了所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本节课的概念比较多,学习内容较为枯燥,如果仅靠传统说教式和灌输式就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所以,我让学生以摸、看、量、算、比等多种形式分别感知长方体,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学生按预定的流程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在设计练习的时候,我设计了基础题和发展题。基础题主要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以此来巩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发展题是对所学知识的深化,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理解和运用,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板书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学生掌握知识和记忆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我在设计板书时遵循了简洁、美观、实用的原则,再现学生的思维过程,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这就是我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欢迎批评指正。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2)

数学《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一 说教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是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的开始。

几何知识具有很高的抽象性,而这节课又是学生初次较深入研究立体几何图形,因此,根据本节课的地位和以小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薄弱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

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长、宽、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看立体图形的能力。并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三 教学重、难点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认识其长、宽、高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在于形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 教学方法

针对几何知识教学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薄弱的特点,我打算采用讲授法、观察发现法,以及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形式,并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导教学,让学生在观察感知各种实物的基础上动手操作,比一比、量一量、做一做,利用这些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一系列有序活动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会学生学习。

本节课的内容属于几何知识中的概念教学,立体图形的教学必须在利用实物模型的直观活动中,通过分析、比较、综合、初步概括形体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抽象出图形,所以,我确定本次课的教学过程为:

五 教学过程

(一)从分类中引入

1、请看大屏幕,以4人组为单位,把大屏幕上的图片进行分类。

小组汇报。要求:你们是怎样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这要让学生从生活中接触过的物体图片,体验到数学于生活。学生在分类时,有的按制作材料不同分类;有的按形状不同分类;有的按大小分类;有的按颜色分类……课中让学生知道数学课研究的是形状,大小,颜色和材料不是数学课研究的对象。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体验我们的数学学习和生活紧密相连。]

2、仿照以长方体与非长方体为标准的组分类法,请大家把所有的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挑出来。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出示课题)。把另一堆放在一边。

(二)在观察讨论中了解长方体、正方体面的特点

1、拿一个长方体,让学生观察后,问:它是什么图形?长方体的面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后讨论特点,并说明你怎么证明?

汇报:长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大小相等。

例如证明相对的面大小相等:(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方法)

(1)可以通过度量长和宽算出面积。

(2)可以把一个面用剪刀剪下来与相对的面去比。

(3)也可以把一个面描在纸上,再用相对的面去比。

……

[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里,让学生观察长方体面的特点后,验证自己的观察。验证的方法是开放的,学生可以发挥想象力,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验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创造欲望得到满足。]

2、在你们分出的长方体中,有没有特殊的类型。学生汇报:

(1)有一个长方体有2个面是正方形,4个面是长方形,而且2个正方形大小相等,4个长方形大小也相等。

(2)有一个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这一类(我们把它们叫做正方体或立方体)是长方体的一种特殊情况。(并让学生画集合图表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3)再让学生猜想一下,有没有一个长方体有4个面都是正方形,2个面是长方形的呢?[ 从一般的长方体到特殊的长方体,理解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通过猜想,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在制作中了解长方体、正方体顶点和棱的特点

1、自学课本1-2页了解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长、宽、高。

2、用小圆球(顶点)和4种不同长度(分别以A,B,C,D表示)的小棒(棱),制作长方体、正方体模型(如下图)。

3、出示小组合作制作要求:

(1)每组制作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

(2)制作前先小组讨论填好材料单;

材 料 单

模 型 顶 点 棱

(小圆球) (小棒)

A B C D

长方体 个 条 条 条 条

正方体 个 条 条 条 条

(3)按材料单准备好材料;

(4)制作完成后,讨论棱和顶点有什么特点。如果材料不够或有多余,请说明为什么?

4、小组活动。

5、汇报:长方体是怎么准备材料的?顶点有什么特点?棱有什么特点?正方体怎么准备材料?顶点和棱各有什么特点?

[ 通过观察—讨论—准备材料—制作—汇报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和过程。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理解并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的特点。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让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进行互补、互学。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空间和时间。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在设计填写学生报告单中巩固

请大家按小组设计一张学习的报告单来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 课堂小结用实验报告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设计学习的报告单,并根据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填写,在填写报告中理解知识和反省自已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五)课外延伸中深化

1、找一个火柴盒和魔方,分别量出它们的长、宽、高。

2、用硬纸板做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课外实践操作,把数学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进一步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紧密相关。]

本课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实践活动,创设引导学生探索、操作和思考的情景。整节课大部分时间学生都在动手实践,有独立探究,有合作交流;有猜想,有验证;有观察,有分析,有想象,有解决问题的策略。力求让学生在尽可能大的活动空间中切实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数学对解决实际问题是有用的。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3)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一、设计理念

数学学习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有效的学习更应促进学生的发展。维果茨基认为:“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这才是好的教学”。他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其实质就是教学要把那些正在或将要成熟的能力推向前进。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发展的自主性、主动性,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强调学生发展中的体验与交往过程。使他们成为发展与变化的主体,进而帮助他通过现实与寻求走向完人理想的道路。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体现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1、积极了解儿童的现有经验

布鲁姆说过:对教学影响最大的是学生已有的知识。这已有的知识实际上就是儿童的经验。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儿童自己获取的,而且来自于课外,教师要很好的研究儿童的经验水平,根据儿童的已有经验设计教案,才能更好地推进教学进程。如“引入新课部分媒体出示可乐罐、礼品盒、魔方、牙膏壳等实物让学生判断这些物体的形状”;“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的?”这些问题的答案虽然王花八门,但是真实地反映了儿童在这方面的真实水平。

2、重视数学活动的建设和开展

活动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特征。新课标十分重视数学活动的建设和开展,指出:“教师应向儿童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揭示规律,建立概念,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1)倡导“自主探究”式学习

“探究”是新课改的一个主题词,所课探究,是对问题做出猜想、假设、预测、收集数据、证明的过程。这是一个活动过程也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对儿童的发展来说是最重要的。这一点在本堂课中比较突出:我引导学生探究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探究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关系等等,内容一步一步推进,使学生逐步掌握了探究这类问题的一些方法。

(2)倡导在“触摸”中学习数学

让学生多实践、多操作,在此基础上去感悟知识,主动获取知识。这是本堂课的一大特点。在教学中曾多次让学生运用数一数、看一看、量一量等方法发现长方体(正方体)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等的特征。让学生在“触摸”中掌握知识,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内驱力。

(3)倡导自主讨论、交流

学习数学的过程不只是计算的过程,还要能够在推理、思考的过程中学会交流,进行体验。在本堂课中,安排了多次小组交流活动,让学生及时反馈获得的数学信息,表述自己独到的发现。交流是信息共享的过程,也是尝试的过程,它超越了“掌握知识”而升华为“学会生存”。

3、让数学走进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掌握数学,探索真实世界中的数学,这比单纯学习数学更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引导他们走向生活,勇于实践,培养他们“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①本堂课所使用的教具大都来源于生活中的实物,从观察实物入手,慢慢得出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②让学生带着所学的知识走向实践,学会用数学的观点来解释现实世界中的一些问题,如:“下面图形,能不能围成长方体或正方体?如不能,为什么?”

二、设计思路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它是在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基础上展开教学的。为今后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作好铺垫。因此,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理解它们内在规律及联系是非常重要的。本课多次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在看一看、量一量、摸一摸等实际操作中不断积累空间观念的。在认识长方体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学习迁移自主讨论正方体的特征,再比较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异同。明确它们的内在联系,最后用学到的新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程序图:

教师活动: 创设情境 协作指导 拓展延伸

学生活动: 操作感悟 自主探究 实践应用

三、教学设计

教 学 过 程设 计 意 图

(一)操作感悟

1、出示实物:可乐罐、礼品盒、魔方、牙膏盒等,请学生选择喜欢的物体,说说是什么形状的?

2、揭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联系生活实际,支持学生根据自己的“数学和生活经验”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同时强调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选择喜欢的物体说说形状。

(二)自主探究

1、认识长方体特征

(1)初步感知不同形状的长方体实物,并动手摸一摸,认识长方体的面、顶点、棱。

(2)小组合作,运用数一数、看一看、量一量的方法再次观察实物。通过讨论、交流、概括特征。

(3)指导识图

认识不同方位,不同形状的长方体(包括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和学生一起探讨看不见的棱和面的表示方法,理解立体直观图的形状特点,完善对长方体的整体认识。

(4)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揭示它们的意义及其相对性。

教师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通过动手操作实践,使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揭示规律,建立概念。

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和学生一起探究,逐步获得新知,学生在探索新知的同时,也逐步掌握了探索的方法。促进了学生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的发展。

运用多媒体教学,加强学生的直观感知,提高教学效率。

2、认识正方体的特征

小组合作探究正方体的特征,诱发比较、迁移类推。

3、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关系

(1)多媒体动态演示,比较分析。揭示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内在联系,得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的。开放学习的方式,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发展尝试总结,验证,实现知识的“再创造”。

比较是认识事物的主要方法之一,特别在几何体教学中,运用比较方法,加强形体间的联系和区别,提高识别能力。同时渗透事物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

联系生活,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

(三)实践应用

1、判断题

2、操作题

将8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摆成形状不同的长方体,并分别指出长、宽、高。

3、拓展提高题

判断部分展开图形能否围成长方体或正方体,并说明理由。

侧重于知识点的落实,巩固新知。

加强动手操作实践,丰富学生感知,积累空间观念,形成能力。

积极引发学生的争论,辩明概念,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4)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过去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的。这是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的开始。由研究平面图形扩展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

为了使学生较好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逐步形成空间观念,教材强调要学生自己多动手。除了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外,还要求学生动手用硬纸板做一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也为后面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做了准备。

二、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2、能力目标:能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会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直观图,会用直尺测量长方体的长、宽、高。

3、情感目标:通过操作、观察、想象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渗透学习目的性教育。

五、教学用具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框架、火柴盒、电脑课件。

六、教学流程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教学中我从复习平面图形入手,然后认识立体图形,进而认识长方体、正方体。这样有利于学生分清长方形和长方体的概念,便于学生逐步形成有关立体图形的空间概念。然后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画一画来具体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并抽象概括出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最后,让学生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用集合图形表示它们的关系。

在创新应用上,我让学生动手用硬纸板做一长方体和正方体,并实际进行测量。通过做一做,摆一摆,说一说,练一练等方式,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又教给了学生认识事物的方法,从而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圆满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5)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过去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的。这是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的开始。由研究平面图形扩展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

为了使学生较好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逐步形成空间观念,教材强调要学生自己多动手。除了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外,还要求学生动手用硬纸板做一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也为后面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做了准备。

二、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2、能力目标:能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会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直观图,会用直尺测量长方体的长、宽、高。

3、情感目标:通过操作、观察、想象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渗透学习目的性教育。

五、教学用具

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框架、火柴盒、电脑课件。

六、教学流程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教学中我从复习平面图形入手,然后认识立体图形,进而认识长方体、正方体。这样有利于学生分清长方形和长方体的概念,便于学生逐步形成有关立体图形的空间概念。然后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画一画来具体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并抽象概括出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最后,让学生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用集合图形表示它们的关系。

在创新应用上,我让学生动手用硬纸板做一长方体和正方体,并实际进行测量。通过做一做,摆一摆,说一说,练一练等方式,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又教给了学生认识事物的方法,从而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圆满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6)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过去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的。这是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的开始。由研究平面图形扩展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

为了使学生较好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逐步形成空间观念,教材强调要学生自己多动手。除了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外,还要求学生动手用硬纸板做一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也为后面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做了准备。

二、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2、能力目标:能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会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直观图,会用直尺测量长方体的长、宽、高。

3、情感目标:通过操作、观察、想象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渗透学习目的性教育。

五、教学用具

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框架、火柴盒、电脑课件。

六、教学流程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教学中我从复习平面图形入手,然后认识立体图形,进而认识长方体、正方体。这样有利于学生分清长方形和长方体的概念,便于学生逐步形成有关立体图形的`空间概念。然后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画一画来具体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并抽象概括出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最后,让学生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用集合图形表示它们的关系。

在创新应用上,我让学生动手用硬纸板做一长方体和正方体,并实际进行测量。通过做一做,摆一摆,说一说,练一练等方式,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又教给了学生认识事物的方法,从而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圆满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7)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小学数学说课稿

一、设计理念

数学学习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有效的学习更应促进学生的发展。维果茨基认为:“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这才是好的教学”。他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其实质就是教学要把那些正在或将要成熟的能力推向前进。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发展的自主性、主动性,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强调学生发展中的体验与交往过程。使他们成为发展与变化的主体,进而帮助他通过现实与寻求走向完人理想的道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体现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1、积极了解儿童的现有经验

布鲁姆说过:对教学影响最大的是学生已有的知识。这已有的知识实际上就是儿童的经验。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儿童自己获取的,而且来自于课外,教师要很好的研究儿童的经验水平,根据儿童的已有经验设计教案,才能更好地推进教学进程。如“引入新课部分媒体出示可乐罐、礼品盒、魔方、牙膏壳等实物让学生判断这些物体的形状”;“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的?”这些问题的答案虽然王花八门,但是真实地反映了儿童在这方面的真实水平。

2、重视数学活动的建设和开展

活动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特征。新课标十分重视数学活动的建设和开展,指出:“教师应向儿童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揭示规律,建立概念,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1)倡导“自主探究”式学习

“探究”是新课改的一个主题词,所课探究,是对问题做出猜想、假设、预测、收集数据、证明的过程。这是一个活动过程也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对儿童的发展来说是最重要的。这一点在本堂课中比较突出:我引导学生探究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探究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关系等等,内容一步一步推进,使学生逐步掌握了探究这类问题的一些方法。

(2)倡导在“触摸”中学习数学

让学生多实践、多操作,在此基础上去感悟知识,主动获取知识。这是本堂课的一大特点。在教学中曾多次让学生运用数一数、看一看、量一量等方法发现长方体(正方体)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等的特征。让学生在“触摸”中掌握知识,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内驱力。

(3)倡导自主讨论、交流

学习数学的过程不只是计算的过程,还要能够在推理、思考的过程中学会交流,进行体验。在本堂课中,安排了多次小组交流活动,让学生及时反馈获得的数学信息,表述自己独到的发现。交流是信息共享的过程,也是尝试的过程,它超越了“掌握知识”而升华为“学会生存”。

3、让数学走进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掌握数学,探索真实世界中的数学,这比单纯学习数学更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引导他们走向生活,勇于实践,培养他们“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①本堂课所使用的教具大都来源于生活中的实物,从观察实物入手,慢慢得出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②让学生带着所学的知识走向实践,学会用数学的观点来解释现实世界中的一些问题,如:“下面图形,能不能围成长方体或正方体?如不能,为什么?”

二、设计思路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它是在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基础上展开教学的。为今后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作好铺垫。因此,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理解它们内在规律及联系是非常重要的。本课多次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在看一看、量一量、摸一摸等实际操作中不断积累空间观念的。在认识长方体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学习迁移自主讨论正方体的特征,再比较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异同。明确它们的内在联系,最后用学到的新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程序图:

教师活动:创设情境协作指导拓展延伸学生活动:操作感悟自主探究实践应用

三、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一)操作感悟

1、出示实物:可乐罐、礼品盒、魔方、牙膏盒等,请学生选择喜欢的物体,说说是什么形状的?

2、揭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联系生活实际,支持学生根据自己的“数学和生活经验”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同时强调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选择喜欢的'物体说说形状。

(二)自主探究

1、认识长方体特征

(1)初步感知不同形状的长方体实物,并动手摸一摸,认识长方体的面、顶点、棱。

(2)小组合作,运用数一数、看一看、量一量的方法再次观察实物。通过讨论、交流、概括特征。

(3)指导识图

认识不同方位,不同形状的长方体(包括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和学生一起探讨看不见的棱和面的表示方法,理解立体直观图的形状特点,完善对长方体的整体认识。

(4)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揭示它们的意义及其相对性。

教师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通过动手操作实践,使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揭示规律,建立概念。

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和学生一起探究,逐步获得新知,学生在探索新知的同时,也逐步掌握了探索的方法。促进了学生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的发展。

运用多媒体教学,加强学生的直观感知,提高教学效率。

2、认识正方体的特征

小组合作探究正方体的特征,诱发比较、迁移类推。3、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关系

(1)多媒体动态演示,比较分析。揭示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内在联系,得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的。开放学习的方式,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发展尝试总结,验证,实现知识的“再创造”。比较是认识事物的主要方法之一,特别在几何体教学中,运用比较方法,加强形体间的联系和区别,提高识别能力。同时渗透事物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

联系生活,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

(三)实践应用

1、判断题

2、操作题

将8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摆成形状不同的长方体,并分别指出长、宽、高。

3、拓展提高题

判断部分展开图形能否围成长方体或正方体,并说明理由。

侧重于知识点的落实,巩固新知。

加强动手操作实践,丰富学生感知,积累空间观念,形成能力。积极引发学生的争论,辩明概念,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8)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范文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二单元的学习内容,它是在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掌握它们面积和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即将学习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的基础,又是学生认识立体图形的开端,对今后进一步学习立体几何图形以及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分析的综合能力和小组合作探究能力,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实际生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合作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3、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 难点: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教学具准备:长方体实物及相关课件、配套学具等等。

二、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分析

针对几何知识教学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薄弱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探究发现法、讨论交流法和小组合作法,并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采用这些方法及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得出结论,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2、学法分析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所以,本节课,我突出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我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探索和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做到“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说理。”让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为我们教师展示了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面对学生们,我的设计本着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和情感的形成。所以,本节课我按照

激趣引入——引导探索;自主学习——巩固应用;发展提高——交流评价;能力培养——体验成功这样的模式进行教学 。

设计意图:

为什么我要按照这4个步骤来进行教学呢?因为从研究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形成发展中的一次飞跃。在引入时,我首先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在让学生观察和说说生活中的长方体,不仅在学生头脑中建立长方体图形的表象,点明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还让学生体会了所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本节课的概念比较多,学习内容较为枯燥,如果仅靠传统说教式和灌输式就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所以,我让学生以摸、看、量、算、比等多种形式分别感知长方体,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学生按预定的流程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在设计练习的时候,我设计了基础题和发展题。基础题主要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以此来巩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发展题是对所学知识的深化,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理解和运用,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板书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学生掌握知识和记忆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我在设计板书时遵循了简洁、美观、实用的原则,再现学生的思维过程,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这就是我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欢迎批评指正。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9)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二单元的学习内容,它是在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掌握它们面积和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即将学习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的基础,又是学生认识立体图形的开端,对今后进一步学习立体几何图形以及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分析的综合能力和小组合作探究能力,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实际生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合作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3、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 难点: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教学具准备:长方体实物及相关课件、配套学具等。

二、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分析

针对几何知识教学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薄弱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探究发现法、讨论交流法和小组合作法,并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采用这些方法及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得出结论,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2、学法分析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所以,本节课,我突出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我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探索和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做到“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说理。”让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为我们教师展示了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面对学生们,我的设计本着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和情感的形成。所以,本节课我按照以下思路进行教学:

激趣引入——引导探索;自主学习——巩固应用;发展提高——交流评价;能力培养——体验成功这样的模式进行教学 。

设计意图:

为什么我要按照这4个步骤来进行教学呢?因为从研究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形成发展中的一次飞跃。在引入时,我首先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在让学生观察和说说生活中的长方体,不仅在学生头脑中建立长方体图形的表象,点明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还让学生体会了所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本节课的概念比较多,学习内容较为枯燥,如果仅靠传统说教式和灌输式就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所以,我让学生以摸、看、量、算、比等多种形式分别感知长方体,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学生按预定的流程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在设计练习的时候,我设计了基础题和发展题。基础题主要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以此来巩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发展题是对所学知识的深化,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理解和运用,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板书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学生掌握知识和记忆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我在设计板书时遵循了简洁、美观、实用的原则,再现学生的思维过程,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这就是我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欢迎批评指正。

【微语】坚持就是胜利,每一步都离梦想更近一点。

温馨提示:本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汇编9篇)】由作者教育大学园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上一篇 直线射线线段教学设计
上一篇 平面向量数量积教学设
相关推荐
热门资讯
  1. 1 31省区市新增本土确诊37例(全国疫情最新报
  2. 2 向上级请求批准的请示范文(关于请求同意的
  3. 3 2022国考今起报名(明年国考今起报名时间公
  4. 4 31省区市新增本土确诊13例(全国疫情新增最
  5. 5 带福字的吉祥语六个字(关于福禄寿喜财的成
  6. 6 有关地理知识的古诗词
  7. 7 入则孝全文带拼音加翻译(弟子规入则孝篇原
  8. 8 有关中秋节的诗句硬笔书法
  9. 9 关于愁的诗句有哪些(表达愁的诗句大全)
  10. 10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阴符经的惊天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