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小壁虎借尾巴》是第四组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科普童话,课文借助形象化拟人的手法,通过小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讲了鱼、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特点,揭示了“动物尾巴都有用”这样一个道理。文章生动有趣,把小动物有礼貌和它们之间真诚相待的美好形象表述得栩栩如生,符合一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是向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课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⑴ 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⑵ 通过看图,学习课文,理解词句和每段的意思,了解小鱼、黄牛、燕子、壁虎尾巴用处,及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
⑶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其叙述方法。
3、教学重难点:
⑴ 教学重点:
学习小壁虎借尾巴的经过,懂得鱼、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用处,接受礼貌教育。
⑵ 教学难点:
理解小壁虎尾巴的用处和特点。
4、教具准备:课件
5、课时安排:
整课计划3课时完成。第1课时初读课文,认识生字,学习课文1、2自然段。第2课时讲读三至七自然段并指导朗读,总结全文,激发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兴趣。第3课时,识记生字的形,指导书写,完成课后练习。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以“突出一个特色,遵循四个原则,落实两个结合”为指导思想设计教法、学法、以及教学程序。“一个特色”培养学生自读会读。遵循哪四个原则呢?
1、“三为主”原则: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
2、直观性原则:
充分利用直观形象、激发兴趣、创设情景。
3、文道统一原则:
在学习课文时,教育学生讲文明、懂礼貌。
4、课内外联系原则:
让学生把课堂知识向课外阅读、观察、研究这一应用上延伸,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在目标上落实两个结合,即把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把握科普童话教学特点,又把语言文字的训练与逻辑思维训练结合起来。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本课的教法主要用导学法即“讲──扶──放”、直观法、朗读式教学法。学法是自读、读中思考、读中讨论、举一反三,贯彻“自读、会读”这一精神。
三、说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整体感知:
⑴ 导语:
上课开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出示小壁虎剪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种小动物叫什么名字吗?”对!小壁虎生来就有一条长长的尾巴,可有只小壁虎还要去借尾巴,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到《小壁虎借尾巴》这个故事中寻找答案吧!
⑵ 看幻灯,听录音故事,思考:
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它向谁借尾巴,借到尾巴没有?
⑶ 自由读课文,按要求自学:
提出两个要求:
① 画出本课生字词,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② 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⑷ 检查自学效果:
让学生根据要求读课文,使学生读有目的,能避免单纯地、盲目地读书,从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读后进行检查,及时反馈,可以提高学生读书的认真的程度。
2、先扶后放,逐层精读:
⑴ 寻求壁虎借尾巴的原因:
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理清了文章思路:
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怎样借→借到了没有了。
下一步就是深究课文:
首先引导学生寻求小壁虎借尾巴的原因,要求学生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想一想:
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
学生很快就把借尾巴的原因找到了(一挣,难看)小壁虎怎样挣断尾巴逃走的?课件,屏幕中显示出:
一只壁虎在墙角捉蚊子,一条蛇悄悄地爬过去,一口咬住了壁虎的尾巴,壁虎用力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
鲜明、活动的画面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对“一挣”的意思就自然明白了。
小壁虎挣断尾巴后,心情怎样?
指导学生用难过的语气读:“没有尾巴多难看哪!”
强调“多难看”。
⑵ 梳理壁虎借尾巴的经过:
原因找到了,接下来引导学生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
扣住“怎样借”重点分析,由于抓学法来学习,设计出“从扶到放”的教学程序:
学习第三自然段以扶为主,学习第四自然段采用半扶半放的教法,学习第五自然段,以放手让学生自学为主。采取这个由扶到放的过程,就是教给学生读书方法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
① 以扶为主,领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A、学习第1、2句:
出示句式:
小壁虎爬到哪里?看见什么?
通过读与说,学生弄明白了:
小壁虎爬到小河边,看见小鱼摇着尾巴在河里游来游去。
这时教师扣住“摇”字问:
小鱼为什么能在河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呢?
(学生回答是因为小鱼摇着尾巴)
教师就因势利导,让学生用手势演示“摇”的动作,教师进一步问:
写小壁虎爬到小河边怎么要写?
(爬呀爬)
说明小壁虎爬的时间长,爬的路程长,这为后面突破教学难点:小壁虎尾巴再生的特点,埋下了伏笔。
B、学习第3、4句:
出示句式:
小壁虎怎么说,小鱼怎么答。
学生一下子找出了答案:
小壁虎说:“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小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
总结学法:
(指着板示的句式)我们学习第三自然段,先学习壁虎爬到哪,看见什么;再学习小壁虎怎么说,小鱼怎么答;最后想想:为什么小鱼不把尾巴借给壁虎。
这样的总结,既对小学生了解小壁虎向小鱼借尾巴的经过起强化作用,又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注重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② 半扶半放,学习第四自然段:
A、教师出示句式引读本节,帮助学生理顺序。
B、指导朗读。
C、讨论老黄牛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壁虎:
因为老黄牛要用尾巴赶蝇子。
③ 放手自学第五自然段:
A、让学生自由读这个自然段,根据板示的句式,找出第一、二句写什么,第三、四句写什么。
B、讨论:
燕子为什么不能把尾巴借给壁虎?因为燕子要用尾巴掌握方向。
三、四、五自然段采用以上方法教学,使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积极思维的气氛中,做到面向全体,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另外,借助“小鱼用尾巴拨水”“黄牛用尾巴赶蝇子”、“燕子用尾巴掌握方向”。
提问:
你们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进行归纳推理。由个别现象,总结出一般结论──动物的尾巴都有用。
3、弄清壁虎尾巴的特点、用处:
既然动物的尾巴都有用,那么壁虎的尾巴也有用。壁虎的尾巴有什么用呢?课文中没有直接说明,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先得弄清壁虎尾巴的特点。学生自由读六、七自然段,找出壁虎心情变化的词语。(难过、高兴)小壁虎为什么难过?因为它向水里的鱼、陆上的黄牛、空中的燕子都没借到尾巴。为什么高兴?因为它又长出一条新尾巴啦!壁虎尾巴一挣就断,断了能长出新的来,这种易断、再生的特点对它有什么用处?重放CAI课件:一条蛇咬住了壁虎的尾巴,壁虎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如果尾巴挣不断会发生什么后果?(会被蛇吃掉)从而悟到壁虎尾巴有自我保护作用。这部分的教学是一种演绎推理,由一般结论推断、研究出个别现象,至此突破了难点。
这种由事物的个别现象,总结出事物一般规律,再由一般基本规律去解释事物个别现象,即“个别──一般──个别”,完成好两次推理,给学生渗透一点认识事物的一般方法,整个阅读过程,就是学生智力发展的过程,可以达到语言文字训练与逻辑思维训练同步进行,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同步发展的目的。
4、总结全文,扩散思维:
⑴ 扣住“傻”字问:“同学们,壁虎妈妈叫小壁虎傻孩子,小壁虎到底傻不傻?”“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的气氛热烈极了。有的说:“小壁虎肯定傻嘛,连自己长出一条尾巴也不知道!”有的说:“小壁虎不傻,因为第一,在蛇咬住它尾巴的时候,他知道挣断尾巴去逃命。第二,它在借尾巴的时候多有礼貌,根据不同的动物,用不同的称呼。第三,‘傻孩子’是妈妈对它的昵称。”
⑵ 学习了17课,我们知道了鱼的尾巴能拨水,黄牛的尾巴能赶蝇子,燕子尾巴能掌握方向,壁虎的尾巴能保护自己。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有什么用?放CAI课件,屏幕中显示了猴子、松鼠、啄木鸟、狗四种动物,让学生说说他们尾巴的作用。如果仅仅只让学生说说这些动物尾巴的作用就没有体现语文课的特点,我就让学生模仿第三自然段的结构句式说一段话。比如: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大树上,看见猴子在树上摇来晃去,小壁虎说:“猴子大叔,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猴子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荡秋千呢!”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成能力,从而获得成功的快乐。
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壁虎借尾巴,[小壁虎借尾巴]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七组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科普童话,课文借助形象化拟人得手法,通过小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将了鱼,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特点,揭示了动物尾巴都有用这样的一个道理,文章生动有趣,把小动物有礼貌和它们之间真诚相待的美好形象表述得栩栩如生,符合二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是想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根据本课的课型特点和教材中所出的位置,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图文结合,了解小鱼,黄牛,燕子,壁虎,尾巴用处及壁虎尾巴再生的特点
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朗读能力,
德育目标:教育学生礼貌待人
其中,让学生在学习小壁虎借尾巴的经过中,懂得鱼牛燕子壁虎,尾巴得用处,接受礼貌教育,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看图,让学生理解小壁虎尾巴得用处和特点是本课的难点。
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课的课型特点及语言特色,在教学方法的总体构想上,可采用情景教学法,运用版画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教师通过语言描绘及提问,启发,点拨,以读带讲,以读带问。
本课除继续运用已学过的“有序看图,分清主次,拒图读文,图文对照”等看图学习的学习方法,还要教给学生图文结合,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结合,语言文字的训练与逻辑思维训练结合的学习方法。
说教学程序
围绕教学目标,进扣[大纲]和教材,体现“三为主”教学思想和以读为本,以讲促读,以看听说读写,促读的教学思路,我的教学程序是这样安排的: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这一过程我直接从尾巴入手,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入大自然中,亲自体会各种动物的尾巴的不同用处,然后趁势提出老师这里有一个特殊的动物,他长着特殊的尾巴,你们想认识他吗?这样设计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使学生投入自觉的全身心的自主的学习,引导学生由特定情感转移在老师所设置得氛围中。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这一过程我充分利用现代手段将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真实的展示在学生的眼前,使学生对整篇课文有一个深刻的印象,并精心设计三个问题:
1整个故事的主人是谁?他在做什么?
2小壁虎都向谁借尾巴?借到了没有?
3为什么不借给它?
学生通过回答问题,能初步的感知画面和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在快速中捕捉信息的能力。
三、深入课文插入难点
通过画面学生真实的看到小壁虎自己长出了一条新尾巴,这是他的特殊功能——再生,那么这种功能回给小壁虎带来什么好处呢?再这个问题上我采用自学的方法小组讨论,并再次回放教学课件,使学生得出壁虎尾巴有自我保护作用,从而突破难点。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小壁虎借尾巴》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七组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科普童话,课文借助形象化拟人的手法,通过小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讲了鱼、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特点,揭示了动物尾巴都有用这样一个道理。文章生动有趣,把小动物有礼貌和它们之间真诚相待的美好形象表述得栩栩如生,符合一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是向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
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课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看图,学习课文,理解词句和每段的意思,了解小鱼、黄牛、燕子、壁虎尾巴用处,及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
(3)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其叙述方法。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小壁虎借尾巴的经过,懂得鱼、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用处,接受礼貌教
育。
教学难点:理解小壁虎尾巴的用处和特点。
4.教具准备
小壁虎剪图、课文录音、课文幻灯片4框、CAI课件、鱼模型。
5.课时安排
整课计划3课时完成,第1课时初读课文,认识生字,学习课文1、2自然段,第2课时讲读三至七自然段并指导朗读,总结全文,激发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兴趣。第3课时,识记生字的形,指导书写,完成课后练习。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以突出一个特色,遵循四个原则,落实两个结合为指导思想设计教法、学法、以及教学程序。一个特色培养学生自读会读。遵循哪四个原则呢?
1.三为主原则,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
2.直观性原则,充分利用直观形象、激发兴趣、创设情景。
3.文道统一原则,在学习课文时,教育学生讲文明、懂礼貌。
4.课内外联系原则,让学生把课堂知识向课外阅读、观察、研究这一
应用上延伸,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在目标上落实两个结合,即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把握科普童话教学特点,又把语言文字的训练与逻辑思维训练结合起来。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本课的教法主要用导学法即讲扶放、直观法、朗读式教学法。学法是自读、读中思考、读中讨论、举反三,贯彻自读、会读这一精神。
三、说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整体感知。
1.导语:上课开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出示小壁虎剪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种小动物叫什么名字吗?对!小壁虎生来就有一条长长的尾巴,可有只小壁虎还要去借尾巴,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到《小壁虎借尾巴》这个故事中寻找答案吧!
2.看幻灯,听录音故事,思考: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它向谁借尾巴,借到尾巴没有?
3.自由读课文,按要求自学。
提出两个要求:
(1)画出本课生字词,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4.检查自学效果。
让学生根据要求读课文、使学生读有目的,能避免单纯地、盲目地读书,从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读后进行检查,及时反馈,可以提高学生读书的认真的程度。
(二)先扶后放,逐层精读。
寻求壁虎借尾巴的原因。
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理清了文章思路: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怎样借借到了没有了。下一步就是深究课文。首先引导学生寻求小壁虎借尾巴的原因,要求学生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想一想: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学生很快就把借尾巴的原因找到了(一挣,难看)小壁虎怎样挣断尾巴逃走的?放CAI课件,屏幕中显示出:一只壁虎在墙角捉蚊子,一条蛇悄悄地爬过去,一口咬住了壁虎的尾巴,壁虎用力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鲜明、活动的画面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一挣的意思就自然明白了。小壁虎挣断尾巴后,心情怎样?指导学生用难过的语气读:没有尾巴多难看哪!强调?多难看。
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壁虎借尾巴,[小壁虎借尾巴]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七组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科普童话,课文借助形象化拟人得手法,通过小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将了鱼,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特点,揭示了动物尾巴都有用这样的一个道理,文章生动有趣,把小动物有礼貌和它们之间真诚相待的美好形象表述得栩栩如生,符合二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是想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根据本课的课型特点和教材中所出的位置,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图文结合,了解小鱼,黄牛,燕子,壁虎,尾巴用处及壁虎尾巴再生的特点。
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朗读能力。
德育目标:教育学生礼貌待人。
其中,让学生在学习小壁虎借尾巴的经过中,懂得鱼牛燕子壁虎,尾巴得用处,接受礼貌教育,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看图,让学生理解小壁虎尾巴得用处和特点是本课的难点。
说教法,学法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壁虎借尾巴说课稿:根据本课的课型特点及语言特色,在教学方法的总体构想上,可采用情景教学法,运用版画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教师通过语言描绘及提问,启发,点拨,以读带讲,以读带问。
本课除继续运用已学过的“有序看图,分清主次,拒图读文,图文对照”等看图学习的学习方法,还要教给学生图文结合,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结合,语言文字的训练与逻辑思维训练结合的学习方法。
说教学程序
围绕教学目标,进扣[大纲]和教材,体现“三为主”教学思想和以读为本,以讲促读,以看听说读写,促读的教学思路,我的教学程序是这样安排的: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这一过程我直接从尾巴入手,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入大自然中,亲自体会各种动物的尾巴的不同用处,然后趁势提出老师这里有一个特殊的动物,他长着特殊的尾巴,你们想认识他吗?这样设计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使学生投入自觉的全身心的自主的学习,引导学生由特定情感转移在老师所设置得氛围中。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这一过程我充分利用现代手段将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真实的展示在学生的眼前,使学生对整篇课文有一个深刻的印象,并精心设计三个问题:1整个故事的主人是谁?他在做什么?2小壁虎都向谁借尾巴?借到了没有?3为什么不借给它?学生通过回答问题,能初步的感知画面和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在快速中捕捉信息的能力。
三、深入课文插入难点
通过画面学生真实的看到小壁虎自己长出了一条新尾巴,这是他的特殊功能——再生,那么这种功能回给小壁虎带来什么好处呢?再这个问题上我采用自学的方法小组讨论,并再次回放教学课件,使学生得出壁虎尾巴有自我保护作用,从而突破难点。
1.教材分析
《小壁虎借尾巴》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七组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科普童话,课文借助形象化拟人的手法,通过小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讲了鱼、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特点,揭示了“动物尾巴都有用”这样一个道理。文章生动有趣,把小动物有礼貌和它们之间真诚相待的美好形象表述得栩栩如生,符合一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是向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课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看图,学习课文,理解词句和每段的意思,了解小鱼、黄牛、燕子、壁虎尾巴用处,及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
(3)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其叙述方法。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小壁虎借尾巴的经过,懂得鱼、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用处,接受礼貌教育。
教学难点:理解小壁虎尾巴的用处和特点。
4.教具准备
小壁虎剪图、课文录音、课文幻灯片4框、CAI课件、鱼模型。
5.课时安排
整课计划3课时完成,第1课时初读课文,认识生字,学习课文1、2自然段,第2课时讲读三至七自然段并指导朗读,总结全文,激发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兴趣。第3课时,识记生字的形,指导书写,完成课后练习。
【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以“突出一个特色,‘遵循四个原则,落实两个结合”为指导思想设计教法、学法、以及教学程序。“一个特色”培养学生自读会读。遵循哪四个原则呢?
1.“三为主”原则,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
2.直观性原则,充分利用直观形象、激发兴趣、创设情景。
3.文道统一原则,在学习课文时,教育学生讲文明、懂礼貌。
4.课内外联系原则,让学生把课堂知识向课外阅读、观察、研究这一应用上延伸,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在目标上落实两个结合,即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把握科普童话教学特点,又把语言文字的训练与逻辑思维训练结合起来。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本课的教法主要用导学法即“讲——扶——放”、直观法、朗读式教学法。学法是自读、读中思考、读中讨论、举—反三,贯彻“自读、会读”这一‘精神。
【说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整体感知。
1.导语:上课开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出示小壁虎剪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种小动物叫什么名字吗?”对!小壁虎生来就有一条长长的尾巴,可有只小壁虎还要去借尾巴,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到《小壁虎借尾巴》这个故事中寻找答案吧!
2.看幻灯,听录音故事,思考: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它向谁借尾巴,借到尾巴没有?
3.自由读课文,按要求自学。
提出两个要求:
(1)画出本课生字词,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4.检查自学效果。
让学生根据要求读课文、使学生读有目的,能避免单纯地、盲目地读书,从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读后进行检查,及时反馈,可以提高学生读书的认真的程度。
(二)先扶后放,逐层精读。
1.寻求壁虎借尾巴的原因。
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理清了文章思路: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怎样借——借到了没有了。下一步就是深究课文。首先引导学生寻求小壁虎借尾巴的原因,要求学生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想一想: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学生很快就把借尾巴的原因找到了(一挣,难看)小壁虎怎样挣断尾巴逃走的?放CAI课件,屏幕中显示出:一只壁虎在墙角捉蚊子,一条蛇悄悄地爬过去,一口咬住了壁虎的尾巴,壁虎用力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鲜明、活动的画面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一挣”的意思就自然明白了。小壁虎挣断尾巴后,心情怎样?指导学生用难过的语气读:“没有尾巴多难看哪!”强调?“多难看”。
2.梳理壁虎借尾巴的经过。
原因找到了,接下来引导学生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扣住“怎样借”重点分析,由于抓学法来学习,设计出“从扶到放”的教学程序:学习第三自然段以扶为主,学习第四自然段采用半扶半放的教法,学习第五自然段,以放手让学生自学为主。采取这个由扶到放的过程,就是教给学生读书方法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
(1)以扶为主,领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A.学习第1、2句,出示句式:小壁虎爬到哪里?看见什么?通过读与说,学生弄明白了:小壁虎爬到小河边,看见小鱼摇着尾巴在河里游来游去,这时教师扣住“摇”字问:小鱼为什么能在河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呢?(学生回答是因为小鱼摇着尾巴)教师就因势利导,让学生用手势演示“摇”的动作,教师进一步问:写小壁虎爬到小河边怎么要写爬呀爬?(说明小壁虎爬的时间长,爬的路程长,这为后面突破教学难点:小壁虎尾巴再生的特点,埋下了伏笔)
B.学习第3、4句。出示句式:小壁虎怎么说,小鱼怎么答。学生一下子找出了答案:小壁虎说:“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小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学生分组读对话。再出示小黑板,如果小壁虎这么说:“你把尾巴借给我。”小鱼这么答:“不行,我要用尾巴拨水。”把书上的“对话”跟以上“对话”比较一下,找出不同处,画上圈。
这样运用比较法,抓住重点词句,学生很快就明白小壁虎十分礼貌,称小鱼为“组组”,用“您”而不是用“你”,“行吗”不是命令,而是征询,小鱼也不是蛮不讲理,她也是实在没办法,很为难,并适时指导学生做到与作者身同此境,心同此情,较好地收到教育、教学效果,体现文道统一的原则。
C.出示句式:小鱼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壁虎?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得出结论是因为小鱼要用尾巴拨水。“拨水”是什么意思?演示鱼模型,理解“拨水”意思。
总结学法:(指着板示的句式)我们学习第三自然段,先学习壁虎爬到哪,看见什么;再学习小壁虎怎么说,小鱼怎么答;最后想想:为什么小鱼不把尾巴借给壁虎。
这样的总结,既对小学生了解小壁虎向小鱼借尾巴的经过起强化作用,又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注重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2)半扶半放,学习第四自然段。
A.教师出示句式引读本节,帮助学生理顺序。
B.指导朗读。
C.讨论老黄牛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壁虎:因为老黄牛要用尾巴赶蝇于。
(3)放手自学第五自然段。
A.让学生自出读这个自然段,根据板示的句式,找出第一、二句写什么,第三、四句写什么。
B.讨论:燕子为什么都能把尾巴借给壁虎?因为燕子要用尾巴掌握方向。
三、四、五自然段采用以上方法教学,使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积极思维的气氛中,做到面向全体,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另外,借助“小鱼用尾巴拨水”“黄牛用尾巴赶蝇子”、“燕子用尾巴掌握方向”。提问:你们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进行归纳推理。由个别现象,总结出一般结论——动物的尾巴都有用。
3.弄清壁虎尾巴的特点、用处。
既然动物的尾巴都有用,那么壁虎的尾巴也有用。壁虎的尾巴有什么用呢?课文中没有直接说明,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先得弄清壁虎尾巴的特点。学生自由读六、七自然段,找出壁虎心情变化的词语。(难过、高兴)小壁虎为什么难过?因为它向水里的鱼、陆上的黄牛、空中的燕子都没借到尾巴。为什么高兴?因为它又长出一条新尾巴啦!壁虎尾巴一挣就断,断了能长出新的来,这种易断、再生的特点对它有什么用处?重放CAI课件:一条蛇咬住了壁虎的尾巴,壁虎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如果尾巴挣不断会发生什么后果?(会被蛇吃掉)从而悟到壁虎尾巴有自我保护作用。这部分的教学是一种演绎推理,由一般结论推断、研究出个别现象,至此突破了难点。
这种由事物的个别现象,总结出事物一般规律,再由一般基本规律去解释事物个别现象,即“个别——一般。——个别”,完成好两次推理,给学生渗透一点认识事物的一般方法,整个阅读过程,就是学生智力发展的过程,可以达到语言文字训练与逻辑思维训练同步进行,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同步发展的目的。
3.总结全文,扩散思维。
(1)扣住“傻”字问:“同学们,壁虎妈妈叫小壁虎傻孩子,小壁虎到底傻不傻?”“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的气氛热烈极了。有的说:“小壁虎肯定傻嘛,连自己长出一条尾巴也不知道!”有的说:“小壁虎不傻,因为第一,在蛇咬住它尾巴的时候,他知道挣断尾巴去逃命。第二,它在借尾巴的时候多有礼貌,根据不同的动物,用不同的称呼。第三,‘傻孩子’是妈妈对它的呢称。”
(2)学习了26课,我们知道了鱼的尾巴能拨水,黄牛的尾巴能赶蝇子,燕子尾巴能掌握方向,壁虎的尾巴能保护自己。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有什么用?放CAI课件,屏幕中显示了猴子、松鼠、啄木鸟、狗四种动物,让学生说说他们尾巴的作用。如果仅仅只让学生说说这些动物尾巴的作用就没有体现语文课的特点,我就让学生模仿第三自然段的结构句式说一段话。比如: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大树上,看见猴子在树上摇来晃去,小壁虎说:“猴子大叔,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猴子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荡秋千呢!”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成能力,从而获得成功的快乐。
㈠教材分析: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故事通过描写小壁虎向小鱼、老黄牛、燕子借尾巴的经过,讲述了鱼、牛、燕子尾巴的用处和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
㈡教学目标:
低年级要求学生学习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的意思,以及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大致了解内容。据此,本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有: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2、理解课文的词句和每一段的意思,了解小鱼、老黄牛和燕子尾巴的用途及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分角色朗读课文的过程中获得文明礼貌的教育。由于低年级儿童知识水平有限,生活圈子窄小,对于一些自然科学现象不甚了解,因此,小鱼、老黄牛、燕子尾巴的用途是本课的重点,壁虎尾巴具有保护自己的作用及可以再生的特点是本课的难点。
二、说程序
㈠课前准备:
1、课前让学生查找壁虎的有关资料。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教具准备。
㈡学习新课:
1、新课导入。采用创设境,激发情趣导入法,以简笔画加上老师生动的叙述,将学生直接带入课文,使学生对新课充满兴趣,急于求解。
2、新课教学。先初读质疑,然后精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利用教学录像,采用“问、读、议”的方法具体学习课文,从中释疑。最后引导学生以同样的方法逐段自学,教师再做点播,启发想象思考。
3、归纳总结。通过学生绘声绘色的表演读重新获得对课文主题的整体感知。
4、课堂练习。指导生字书写。㈢作业设计:根据教学目标,强化教学效果,我设计如下作业:1、有感情朗读课文。2、课外延伸:说说如果小壁虎不回家,他还会向谁借尾巴?能借到吗?为什么?
三、说教法
㈠情境教学法:创设和谐美好的学习情境,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1、图示法:低年级形象思维活跃,适当运用简笔画能激起学生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导入新课时,我在黑板上画出一只栩栩如生的壁虎,一下子吸住大家的注意力;当讲到壁虎挣断尾巴时,我随手将尾巴擦掉;讲到壁虎向小鱼、黄牛、小燕子借尾巴时,又画出鱼、牛、燕子的图,使学生在形象的欣赏中展开活跃的思维,不知不觉进入课文情境中。
2、演示法:电化教学过程中的形、声、色的运用与结合,能有效渲染气氛,激发学习情感,把课文语文文字描绘的内容再现出来,符合小学生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特点。因此民学习三至五自然段时,让学生带着问题,“小鱼、黄牛、燕子为什么不借尾巴给小壁虎?”自由读课文,接着通过教学光盘,让学生理解“摇、摆、甩”的样子,这样既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能培养细心观察的好习惯。教学中,利用幻灯复合片进行生字教学。如:采用幻灯复合片换偏旁,借“准”教“难”,促使学生兴趣高涨,教学在浓浓的学习氛围中进行着。
㈡激发悬念多思法教师贩主导作用,不仅是让学生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挖掘教材有利因素,教会学生怎样思考问题,激发创造欲,培养创造性思维。
1、审题设疑。齐读课题后,鼓励学生说说:“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各抒己见,如:“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向谁借?借到了吗?”等等,为下文作了铺垫,教学围绕这几个问题进行。
2、情节设疑。利用课文片断,启发想象,如“小壁虎没了尾巴会怎么想?小鱼不借尾巴给小壁虎,他又会怎么想?引导学生交换角色进行想象。既活跃学生的思维,又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3、结语设疑。按课文内容延伸设疑,在教完课文后指导学生讨论:如果以后小壁虎尾巴再断了,还会去借巴吗?既紧扣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加以总结,突出难点——壁虎尾巴可以再生。
㈢以读为本,渗透思想教育,训练语感。学生的阅读训练离不开理解,也离不开朗读,两者互为促进、补充。因此,教学一开始,让学生带问题读课文,达到初步感知课文的目的,随着教学深入,采取不同方法,以读促思,以读释疑。如出示“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和“小鱼,把尾巴借给我。”让学生比较读,说说哪句好,为什么?学生反复读后,纷纷选择第一句,觉得这句多了“姐姐”、“您”、“行吗”等文明礼貌用语,说明小壁虎是个有礼貌的孩子,于是,借读训练学生语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再如:出示“爬呀爬”,问学生“这个词应该怎么读,为什么?”,学生联系上下文反复诵读后,觉得这个词应读得慢一点,因为壁虎失去尾巴,爬不快,从而说明壁虎尾巴强以帮助爬行。最后在学生能流利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范读、齐读、比赛读、分角色读及表演读,层层深入,突出体会“姐姐”、“伯伯”、“阿姨”、“您”、“行吗”等礼貌用语道出壁虎委屈、难过、焦急的心情,从中领司借尾巴的经过说明了各种动物尾巴的功能。
四、说学法
㈠教给学生自学的办法。针对本课图文并茂,内容生动有趣,情节多有反复,图、文结构大体相同的特点,设计“教——扶——放”的教学模式,看录象导学第三自然段,师生总结出“自读——质疑——讲座(释疑)——感情朗读”四步法,指导学生按四步法自学第四自然段,再放手让学生运用学习方法,完全独立自己去学第五自然段。
㈡教给质疑、释疑的方法。教学中设计“读——问——读——议”的学习方法,在课文一开始就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小鱼、黄牛、燕子不借尾巴的情况下,支持学生提出看法,说说他们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借此进行求异思维训练,质疑的同时,教给学生以读促思、读中求解的释疑方法,培养学生质疑、释疑的能力,从而达到创新教育的目的。
五、本课设计的特色
㈠做到以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㈡利用多媒体教学及简笔画来创设情境,制造学习氛围,使学生乐学、好学。
㈢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读促思,读中求解,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在读中渗思想教育,又训练语感。
㈣重视创新教育在学科中的渗透,引导学生质疑,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在探索成功的喜悦中燃起求知和创造的'信心和决心,培养学生的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小壁虎借尾巴》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科普童话,课文借助形象化拟人的手法,通过小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讲了鱼、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特点,揭示了“动物尾巴都有用”这样一个道理。文章生动有趣,把小动物有礼貌和它们之间真诚相待的美好形象表述得栩栩如生,符合一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第一课时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会写“河”1个字。
(2)通过看图,学习课文,理解词句和每段的意思,了解小鱼、黄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用处,及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小壁虎借尾巴的经过,懂得鱼、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用处,接受礼貌教育。
教学难点:理解小壁虎尾巴的用处和特点。
4、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有关动物尾巴特点的资料。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三为主”原则,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
2、直观性原则,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手段激发兴趣、创设情景。
3、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原则。
4、课内外联系原则。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本课的教法主要用导学法即“讲——扶——放”、直观法、朗读式教学法。学法是自读、读中思考、读中感悟、举—反三,贯彻“自读、会读”这一精神。
三、说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整体感知。
1、导语:
上课开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出示小壁虎剪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种小动物叫什么名字吗?”对!小壁虎生来就有一条长长的尾巴,可有只小壁虎还要去借尾巴,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到《小壁虎借尾巴》这个故事中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17小壁虎借尾巴齐读课题。)接着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她像谁去借尾巴?借到尾巴了吗?”(有质疑的课堂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意识,也为学习课文理清了思路。)
2.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指导写字。
读课文前引导学生发现这篇课文与前面的课文有所不同,那就是没有拼音了,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可以问同学或老师,还可以结合图画或句子认识生字。(这样做向学生渗透了学习的方法。)
(1)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提出要求: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让学生根据要求读课文,使学生读有目的,能避免单纯的、盲目的读书,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认识本课的生字
A、首先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每个生字。
B、再由课件出示去掉拼音读。
(认识生字采取多种形式的读,如指名读、同桌互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等。)
C、最后做识字游戏,指名喊开始,字会不断的变化,然后喊停,停到哪个字就要读准哪个字,并组一个词。(这样设计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并对生字进行了复习和巩固。)
(4)指导书写“河”字。课件出示“河”引导观察,如何写好它。师范写,学生临写并评价。
(二)先扶后放,逐层精读。
1、寻求壁虎借尾巴的原因。
要求学生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想一想: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学生很快就把借尾巴的原因找到了。课件出示图和第一自然段。图文结合更容易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一挣”的意思就自然明白了。小壁虎挣断尾巴后,心情怎样?指导学生用难过的语气读。
2、梳理壁虎借尾巴的经过。
原因找到了,接下来引导学生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扣住“怎样借”重点分析,由于抓学法来学习,设计出“从扶到放”的教学程序,这种设计就是教给学生读书方法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
(1)以扶为主,领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A、学习第1、2句,读句子。小壁虎爬到哪里?看见什么?通过读与说,学生弄明白了:小壁虎爬到小河边,看见小鱼摇着尾巴在河里游来游去。
B、学习第3、4句。读句子。小壁虎是怎么说的,小鱼是怎么答的。学生很快就找到句子了,学生分角色读对话。如果小壁虎这么说:“你把尾巴借给我。”小鱼这么答:“不行,我要用尾巴拨水。”把书上的“对话”和这个“对话”比较一下,体会不同。
(这样运用比较法,抓住重点词句,学生很快就明白小壁虎十分礼貌,小鱼也不是蛮不讲理,她也是实在没办法,很为难,并适时指导学生做到与作者身同此境,心同此情,较好地受到教育教学效果,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原则。)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C、思考:小鱼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壁虎?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得出结论是因为小鱼要用尾巴拨水。此时相机板书:拨水
总结学法:我们学习第三自然段,先学习壁虎爬到哪,看见什么;再学习小壁虎怎么说,小鱼怎么答;最后想想:为什么小鱼不把尾巴借给壁虎。
(2)半扶半放,学习第四自然段。
A、教师引读本节,帮助学生理顺序。
B、指导朗读。
C、讨论老黄牛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壁虎:因为老黄牛要用尾巴赶蝇于。此时板书:赶蝇子
(3)放手自学第五自然段。
A、让学生自读这个自然段,找出第一、二句写什么,第三、四句写什么。
B、讨论:燕子为什么不能把尾巴借给壁虎?因为燕子要用尾巴掌握方向。此时板书:掌握方向
借助“小鱼用尾巴拨水”“黄牛用尾巴赶蝇子”、“燕子用尾巴掌握方向”。提问:你们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进行归纳推理。由个别现象,总结出一般结论——动物的尾巴都有用。)
3、弄清壁虎尾巴的特点、用处。
(1)借不到尾巴的小壁虎心里很难过,指导读第自然段。
(2)齐读第七自然段,读后讨论:你知道了什么?(小壁虎有长出一条新尾巴了)从这里你知道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特点吗?(可以再生)板书:再生。
3、总结全文,扩散思维。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鱼的尾巴能拨水,黄牛的尾巴能赶蝇子,燕子尾巴能掌握方向,壁虎的尾巴能保护自己。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有什么用?,让学生说说其他动物尾巴的作用。
(这个环节体现了课内外联系原则,让学生把课堂知识向课外阅读、观察、研究这一应用上延伸,开拓视野,增长见识。)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科普童话,他处于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本单元教材以夏天为专题组织材料,内容丰富,既有写夏天美景的,又有写夏天情趣的。学习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大课堂,让学生主动识字,注意积累。学生可在本组教材学习过程中,体会夏天的美好,感受夏天的情趣。《小壁虎借尾巴》这篇课文借助拟人的手法,通过小壁虎向小鱼、老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讲了几种动物尾巴的特点,揭示了“动物尾巴都有用”这样一个道理。文章生动有趣,深入浅出,把小动物有礼貌和它们之间真诚相待的美好形象表述得栩栩如生,使孩子们既学习了科学知识,又受到了美的熏陶,由衷地爱上多姿多彩的夏天。
根据本课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我从三个维度设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会认“壁、虎”等9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生字。
能力目标:了解小鱼、黄牛、燕子、壁虎的尾巴用处及壁虎尾巴再生的特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教育学生礼貌待人。
认识生字,让学生懂得鱼、牛、燕子和壁虎尾巴的用处,接受礼貌教育,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小壁虎尾巴得用处和特点是本课的难点。
我班留守儿童较多,许多家长也忙于自己的事情,学生的学习没有家长的帮助,学习起来稍有吃力,所以本课教学我计划3课时完成-----第1课时初读课文,认识生字,学习课文1、2自然段,第2课时教学三至七自然段并指导朗读,了解小鱼、黄牛、燕子、壁虎的尾巴用处及壁虎尾巴再生的特点。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事物,有阅读课外读物的兴趣。第3课时,识记生字的形,指导书写,完成课后练习。孩子通过这样的三课时教学,定能够学的扎实,学得轻松愉快,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
今天我着重讲第二课时的教学设想。
根据童话故事生动有趣和学生的兴趣爱好我将采用情景教学法,读中玩,玩中学,以读代讲,以读促悟。根据课文三到五自然段的语言结构特色,以及低年级阅读教学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我在学习中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结合”的方式,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利用典型词语、句子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与逻辑思维训练。
所以我在教学程序中做了如下设计:
1.猜谜语、看动画片都是孩子喜欢的活动,我用猜谜的方式把孩子引入课堂,检查孩子们第一课时中学到的知识,出示字谜:你错一半。(借)虫子爬到文字边。(蚊)看字它是虫,其实不是虫。(蛇)用猜谜语引入课堂,不仅让学生的注意力很快的集中到了课堂上,还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复习巩固了第一课时中学到的一些新知识,做到寓教于乐。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的小朋友喜欢直观形象的东西,而且乐于接受一些新的挑战,正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什么都想去尝试一下,学生猜字谜出后,我播放准备好的无声动画片,让孩子准备当小小配音员,给动画片配上音。我告诉小朋友:要想配音配得好,就得学好今天的课程,仔细体会人物的感情,记好人物的台词。
孩子在兴趣引导下,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为更好地为课文配音,必须理清文章思路:包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故事中有谁,干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等,实际是引导学生充分研读课文。
首先,回顾壁虎借尾巴的原因。这个环节就是巩固上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引启下文的学习的作用。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很快就把借尾巴的原因找到了:“因为小壁虎的尾巴挣断了,他觉得没有尾巴很难看,所以他想去借一条尾巴”。
原因找到了,接下来了解借尾巴的过程。阅读教学法不是教师讲,学生听,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习第三、
四、五自然段。此环节我采用“从扶到放”的教学程序:学习第三自然段以扶为主,学习第四、五自然段,以放手让学生自学为主。这个由
扶到放的过程,就是教给学生读书方法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
我以扶为主,围绕“向谁借”、“怎样借”、“借到了吗”这几个问题。领学课文第三自然段。做以下引导:
哪个自然段写小壁虎向小鱼借尾巴?读读看,他借到尾巴了吗?是不是他借尾巴时没有礼貌,所以小鱼不借给他?他借尾巴时怎么说的?出示小壁虎借尾巴时说的话,从哪里看出他有礼貌?指导朗读小壁虎的话。比较下面的句子和标点。“小鱼,你把尾巴借给我!”“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引导学生理解用上“姐姐、您、行吗”等词语,及询问的语气,说明小壁虎很有礼貌。这么有礼貌,为什么小鱼不把尾巴借给他呢?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去到小鱼的话中寻求答案。
小鱼说:“不行!我要用尾巴拨水。”比较句子:小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引导学生体会加上“啊”“呢”这些语气词,可以表现小鱼是友好拒绝,和因为不能把尾巴借给小壁虎而为难的心情。人物的思想感情已经鲜活分明,教师再指导学生分角色根据自己对人物的情感体会有感情地读第三自然段。让学生入情入境,深入文本,体会文章内涵。为后边当配音员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这样运用比较法,抓住重点词句,学生很快就明白小壁虎十分礼貌,这既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又进行了文明礼貌教育。收到教育、教学合二为一的效果,体现文道统一的原则。
师生一起总结学习第三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读---问---悟---读。“教”是为了“不教”。我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注重了语文能力的培养。
第四、五自然段采用以上方法教学,使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积极思维的气氛中,做到面向全体,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另外,借助“小鱼用尾巴拨水”“黄牛用尾巴赶蝇子”、“燕子用尾巴掌握方向”。提问:你们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进行归纳推理。由个别现象,总结出一般结论——动物的尾巴都有用。
既然动物的尾巴都有用,那么壁虎的尾巴也有用。有什么用呢?课文中没有直接说明,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先得弄清壁虎尾巴的特点。学生自由读六、七自然段,找出壁虎心情变化的词语。(难过——高兴)小壁虎为什么高兴了?(因为他长出了一条新尾巴)【我适时介绍再生的意思:小壁虎这样尾巴断了,又重新生长的现象叫做再生】这一特点对它有什么用处?对照前文,可知壁虎尾巴有自我保护作用。这部分的教学是一种演绎推理,由一般结论推断出个别现象,至此突破了难点。
“读”是对信息的输入,而“说”应该是对信息的输出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读与说结合起来。
学生知道了这几种动物尾巴的作用之后。我播放课件,鼓励学生说说他们尾巴的作用。如果仅仅只让学生说说这些动物尾巴的作用,就没有体现语文课的特点,所以我让学生模仿第三自然段的结构句式说一段话。比如:小壁虎爬呀爬、爬到森林里,看见松鼠蓬松着尾巴在树下吃野果,小壁虎说:“松鼠哥哥,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松鼠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当降落伞呢!”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成能力,从而获得成功的快乐。
(2)在教完课文后延伸设疑,指导学生讨论:如果以后小壁虎尾巴再断了,还会去借巴吗?既紧扣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加以总
结,突出难点——壁虎尾巴可以再生。
至此,课文思路已经清晰,人物、语言、情感也已明了,为动画片配音的时机成熟,再配以清新优美的钢琴曲,孩子们踊跃地参与到配音活动中。
得法于课内,延伸于课外,提高语文实践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至高境界,我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扩大孩子的视野,增强阅读兴趣。
根据教学目标,强化教学效果,我还对学生进行能力延伸的指引:
小壁虎看到长出的新尾巴真开心呀!它要去告诉他的好朋友。小壁虎会怎样把这件事告诉它的朋友呢?朋友又会对小壁虎说些什么?请同学们也来当当小作家,像课文那样,编个小故事。
我想通过这种训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头表达能力均能得到发展。总之,任何能力的形成,都必须经过持久的强化训练。所以,我坚持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不断改变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成长,在合作中成长,在实践中成长。v
一、说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壁虎借尾巴,《小壁虎借尾巴》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二册第四组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科普童话,课文借助形象化拟人得手法,通过小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将了鱼、牛、燕子和壁虎尾巴的特点,揭示了动物尾巴都有用这样的一个道理,文章生动有趣,把小动物有礼貌和它们之间真诚相待的美好形象表述得栩栩如生,符合一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是想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根据本课的课型特点和教材中所出的位置,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图文结合,了解小鱼,黄牛,燕子,壁虎,尾巴用处及壁虎尾巴再生的特点。
2、能力目标:
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朗读能力。
3、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礼貌待人。
其中,让学生在学习小壁虎借尾巴的经过中,懂得鱼、牛、燕子和壁虎的尾巴的用处,接受礼貌教育,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看图,让学生理解小壁虎尾巴得用处和特点是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课的课型特点及语言特色,在教学方法的总体构想上,可采用情景教学法,运用版画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教师通过语言描绘及提问、启发、点拨、以读带讲、以读带问,本课除继续运用已学过的“有序看图,分清主次,拒图读文,图文对照”等看图学习的学习方法,还要教给学生图文结合,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结合,语言文字的训练与逻辑思维训练结合的学习方法。
三、说教学程序
围绕教学目标,进扣《大纲》和教材,体现“三为主”教学思想和以读为本,以讲促读,以看、听、说、读、写和促读的教学思路,我的教学程序是这样安排的:
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这一过程我直接从尾巴入手,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入大自然中,亲自体会各种动物的尾巴的不同用处,然后趁势提出老师这里有一个特殊的动物,他长着特殊的尾巴,你们想认识他吗?这样设计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使学生投入自觉的全身心的自主的学习,引导学生由特定情感转移在老师所设置得氛围中。
2、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这一过程我充分利用现代手段将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真实的展示在学生的眼前,使学生对整篇课文有一个深刻的印象,并精心设计三个问题:
⑴ 整个故事的主人是谁?他在做什么?
⑵ 小壁虎都向谁借尾巴?借到了没有?
⑶ 为什么不借给它?
学生通过回答问题,能初步的感知画面和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在快速中捕捉信息的能力。
3、深入课文插入难点:
通过画面学生真实的看到小壁虎自己长出了一条新尾巴,这是他的特殊功能──再生,那么这种功能回给小壁虎带来什么好处呢?
在这个问题上我采用自学的方法小组讨论,并再次回放教学课件,使学生得出壁虎尾巴有自我保护作用,从而突破难点。
一年级《小壁虎借尾巴》说课稿
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壁虎借尾巴,[小壁虎借尾巴]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七组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科普童话,课文借助形象化拟人得手法,通过小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将了鱼,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特点,揭示了动物尾巴都有用这样的一个道理,文章生动有趣,把小动物有礼貌和它们之间真诚相待的美好形象表述得栩栩如生,符合二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是想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根据本课的课型特点和教材中所出的位置,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图文结合,了解小鱼,黄牛,燕子,壁虎,尾巴用处及壁虎尾巴再生的特点
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朗读能力。
德育目标:教育学生礼貌待人
其中,让学生在学习小壁虎借尾巴的经过中,懂得鱼牛燕子壁虎,尾巴得用处,接受礼貌教育,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看图,让学生理解小壁虎尾巴得用处和特点是本课的难点。
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课的'课型特点及语言特色,在教学方法的总体构想上,可采用情景教学法,运用版画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教师通过语言描绘及提问,启发,点拨,以读带讲,以读带问。
语文一年级下册说课稿《小壁虎借尾巴》:本课除继续运用已学过的“有序看图,分清主次,拒图读文,图文对照”等看图学习的学习方法,还要教给学生图文结合,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结合,语言文字的训练与逻辑思维训练结合的学习方法。
说教学程序
围绕教学目标,进扣[大纲]和教材,体现“三为主”教学思想和以读为本,以讲促读,以看听说读写,促读的教学思路,我的教学程序是这样安排的: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这一过程我直接从尾巴入手,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入大自然中,亲自体会各种动物的尾巴的不同用处,然后趁势提出老师这里有一个特殊的动物,他长着特殊的尾巴,你们想认识他吗?这样设计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使学生投入自觉的全身心的自主的学习,引导学生由特定情感转移在老师所设置得氛围中。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这一过程我充分利用现代手段将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真实的展示在学生的眼前,使学生对整篇课文有一个深刻的印象,并精心设计三个问题:1整个故事的主人是谁?他在做什么?2小壁虎都向谁借尾巴?借到了没有?3为什么不借给它?学生通过回答问题,能初步的感知画面和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在快速中捕捉信息的能力。
三、深入课文插入难点
通过画面学生真实的看到小壁虎自己长出了一条新尾巴,这是他的特殊功能——再生,那么这种功能回给小壁虎带来什么好处呢?再这个问题上我采用自学的方法小组讨论,并再次回放教学课件,使学生得出壁虎尾巴有自我保护作用,从而突破难点。
小学语文《小壁虎借尾巴》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小壁虎借尾巴》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七组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科普童话,课文借助形象化拟人的手法,通过小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讲了鱼、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特点,揭示了“动物尾巴都有用”这样一个道理。文章生动有趣,把小动物有礼貌和它们之间真诚相待的美好形象表述得栩栩如生,符合一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是向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课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看图,学习课文,理解词句和每段的意思,了
解小鱼、黄牛、燕子、壁虎尾巴用处,及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
(3)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其叙述方法。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小壁虎借尾巴的经过,懂得鱼、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用处,接受礼貌教育。
教学难点 :理解小壁虎尾巴的用处和特点。
4.教具准备
小壁虎剪图、课文录音、课文幻灯片4框、C A I课件、鱼模型。
5.课时安排
整课计划3课时完成,第1课时初读课文,认识生字,学习课文1、2自然段,第2课时讲读三至七自然段并指导朗读,总结全文,激发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兴趣。第3课时,识记生字的形,指导书写,完成课后练习。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以“突出一个特色,‘遵循四个原则,落实两个结合”为指导思想设计教法、学法、以及教学程序。“一个特色”培养学生自读会读。遵循哪四个原则呢?1.“三为主”原则,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2.直观性原则,充分利用直观形象、激发兴趣、创设情景。3.文道统一原则,在学习课文时,教育学生讲文明、懂礼貌。4.课内外联系原则,让学生把课堂知识向课外阅读、观察、研究这一应用上延伸,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在目标上落实两个结合,即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把握科普童话教学特点,又把语言文字的训练与逻辑思维训练结合起来。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本课的教法主要用导学法即“讲——扶——放”、直观法、朗读式教学法。学法是自读、读中思考、读中讨论、举—反三,贯彻“自读、会读”这一‘精神。
三、说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整体感知。
1.导语 :上课开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出示小壁虎剪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种小动物叫什么名字吗?”对!小壁虎生来就有一条长长的尾巴,可有只小壁虎还要去借尾巴,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到《小壁虎借尾巴》这个故事中寻找答案吧!
2.看幻灯,听录音故事,思考: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它向谁借尾巴,借到尾巴没有?
3.自由读课文,按要求自学。
提出两个要求:(1)画出本课生字词,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2)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4.检查自学效果。
让学生根据要求读课文、使学生读有目的,能避免单纯地、盲目地读书,从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读后进行检查,及时反馈,可以提高学生读书的认真的程度。
(二)先扶后放,逐层精读。
1.寻求壁虎借尾巴的原因。
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理清了文章思路: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怎样借——借到了没有了。下一步就是深究课文。首先引导学生寻求小壁虎借尾巴的原因,要求学生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想一想: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学生很快就把借尾巴的原因找到了(一挣,难看)小壁虎怎样挣断尾巴逃走的?放C A I课件,屏幕中显示出:一只壁虎在墙角捉蚊子,一条蛇悄悄地爬过去,一口咬住了壁虎的尾巴,壁虎用力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鲜明、活动的画面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一挣”的意思就自然明白了。小壁虎挣断尾巴后,心情怎样?指导学生用难过的语气读:“没有尾巴多难看哪!”强调?“多难看”。
2.梳理壁虎借尾巴的经过。
原因找到了,接下来引导学生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扣住“怎样借”重点分析,由于抓学法来学习,设计出“从扶到放”的教学程序:学习第三自然段以扶为主,学习第四自然段采用半扶半放的教法,学习第五自然段,以放手让学生自学为主。采取这个由扶到放的过程,就是教给学生读书方法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
(1)以扶为主,领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A.学习第1、2句,出示句式:小壁虎爬到哪里?看见什么?通过读与说,学生弄明白了:小壁虎爬到小河边,看见小鱼摇着尾巴在河里游来游去,这时教师扣住“摇”字问:小鱼为什么能在河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呢?(学生回答是因为小鱼摇着尾巴)教师就因势利导,让学生用手势演示“摇”的动作,教师进一步问:写小壁虎爬到小河边怎么要写爬呀爬?(说明小壁虎爬的时间长,爬的路程长,这为后面突破教学难点 :小壁虎尾巴再生的特点,埋下了伏笔)
B.学习第3、4句。出示句式:小壁虎怎么说,小鱼怎么答。学生一下子找出了答案:小壁虎说:“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小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学生分组读对话。再出示小黑板,如果小壁虎这么说:“你把尾巴借给我。”小鱼这么答:“不行,我要用尾巴拨水。”把书上的.“对话”跟以上“对话”比较一下,找出不同处,画上圈。
这样运用比较法,抓住重点词句,学生很快就明白小壁虎十分礼貌,称小鱼为“组组”,用“您”而不是用“你”,“行吗”不是命令,而是征询,小鱼也不是蛮不讲理,她也是实在没办法,很为难,并适时指导学生做到与作者身同此境,心同此情,较好地收到教育、教学效果,体现文道统一的原则。
C.出示句式:小鱼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壁虎?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得出结论是因为小鱼要用尾巴拨水。“拨水”是什么意思?演示鱼模型,理解“拨水”意思。
总结学法:(指着板示的句式)我们学习第三自然段,先学习壁虎爬到哪,看见什么;再学习小壁虎怎么说,小鱼怎么答;最后想想:为什么小鱼不把尾巴借给壁虎。
这样的总结,既对小学生了解小壁虎向小鱼借尾巴的经过起强化作用,又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注重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2)半扶半放,学习第四自然段。
A.教师出示句式引读本节,帮助学生理顺序。
B.指导朗读。
C.讨论老黄牛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壁虎:因为老黄牛要用尾巴赶蝇于。
(3)放手自学第五自然段。
A.让学生自出读这个自然段,根据板示的句式,找出第一、二句写什么,第三、四句写什么。
B.讨论:燕子为什么都能把尾巴借给壁虎?因为燕子要用尾巴掌握方向。
三、四、五自然段采用以上方法教学,使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积极思维的气氛中,做到面向全体,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另外,借助“小鱼用尾巴拨水”“黄牛用尾巴赶蝇子”、“燕子用尾巴掌握方向”。提问:你们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进行归纳推理。由个别现象,总结出一般结论——动物的尾巴都有用。
3.弄清壁虎尾巴的特点、用处。
既然动物的尾巴都有用,那么壁虎的尾巴也有用。壁虎的尾巴有什么用呢?课文中没有直接说明,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先得弄清壁虎尾巴的特点。学生自由读六、七自然段,找出壁虎心情变化的词语。(难过、高兴)小壁虎为什么难过?因为它向水里的鱼、陆上的黄牛、空中的燕子都没借到尾巴。为什么高兴?因为它又长出一条新尾巴啦!壁虎尾巴一挣就断,断了能长出新的来,这种易断、再生的特点对它有什么用处?重放C A I课件:一条蛇咬住了壁虎的尾巴,壁虎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如果尾巴挣不断会发生什么后果?(会被蛇吃掉)从而悟到壁虎尾巴有自我保护作用。这部分的教学是一种演绎推理,由一般结论推断、研究出个别现象,至此突破了难点。
这种由事物的个别现象,总结出事物一般规律,再由一般基本规律去解释事物个别现象,即“个别——一般。——个别”,完成好两次推理,给学生渗透一点认识事物的一般方法,整个阅读过程,就是学生智力发展的过程,可以达到语言文字训练与逻辑思维训练同步进行,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同步发展的目的。
4.总结全文,扩散思维。
(1)扣住“傻”字问:“同学们,壁虎妈妈叫小壁虎傻孩子,小壁虎到底傻不傻?”“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的气氛热烈极了。有的说:“小壁虎肯定傻嘛,连自己长出一条尾巴也不知道!”有的说:“小壁虎不傻,因为第一,在蛇咬住它尾巴的时候,他知道挣断尾巴去逃命。第二,它在借尾巴的时候多有礼貌,根据不同的动物,用不同的称呼。第三,‘傻孩子’是妈妈对它的呢称。”
(2)学习了26课,我们知道了鱼的尾巴能拨水,黄牛的尾巴能赶蝇子,燕子尾巴能掌握方向,壁虎的尾巴能保护自己。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有什么用?放CA I课件,屏幕中显示了猴子、松鼠、啄木鸟、狗四种动物,让学生说说他们尾巴的作用。如果仅仅只让学生说说这些动物尾巴的作用就没有体现语文课的特点,我就让学生模仿第三自然段的结构句式说一段话。比如: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大树上,看见猴子在树上摇来晃去,小壁虎说:“猴子大叔,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猴子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荡秋千呢!”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成能力,从而获得成功的快乐。
大班语言小壁虎借尾巴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及活动设计意图: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科学童话故事,通过小壁虎向小鱼、老牛、燕子借尾巴的经过,让幼儿认识到小鱼、老牛、燕子的尾巴各有各的用处,壁虎的尾巴有再生的特点。本教材生动有趣,浅显易懂,线索清晰明了,而且对话较多,且富有浓重的感情色彩,能吸引幼儿倾听故事中的角色对话,引发幼儿探索动物尾巴功能的兴趣,很适合幼儿学习和表演。为此我将此故事在大班的语言活动上进行了尝试,孩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二、活动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大班幼儿的年龄和认知特点,我在教学中从三个维度来定位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引导幼儿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学习编仿故事中的角色对话。 2、情绪情感目标:激发幼儿探索动物尾巴作用的兴趣,增进幼儿喜爱小动物的情感; 3、行为习惯目标:引导幼儿恰当的运用礼貌用语,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三、活动准备:
1、小壁虎、蛇、小鱼、老牛、燕子、壁虎妈妈头饰。 2、《小壁虎借尾巴》的课件、小黑板。 3、经验准备:幼儿初步了解动物尾巴的基本作用。
四、本次活动采用的教法:
主要有形象直观教学法、表演游戏法、提问法。 形象直观教学法:幼儿时期,其思维方式以感知动作为主,以具体形象为主,以直观思维为主,个性充满了天真与活泼。根据幼儿这一认知和心理特征,我在教学中借助形象直观的图片、多媒体课件等来吸引幼儿的参与和思维。 表演游戏法:表演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表演游戏既有对话又有动作。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以及对活动内容的'理解。幼儿在表演中能充分地表现自我,大胆说话。 提问法:采用提问法是因为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我运用启发性提问让幼儿将看到的具体形象的课件用语言描述出来,是解决活动重点的有效方法。
五、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
感官参与法、表演体验法、讨论法。感官参与法:在活动中通过眼看(观察)耳听(倾听)脑想(想象)学一学、说一说、动一动(模仿表演)等多种方法来获得知识体验,重点是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大胆表述。在欣赏故事中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生动活泼的画面,以及我声情并茂的讲解,刺激幼儿的各种感官,激发幼儿想说的愿望,然后利用各种教学方法给幼儿提供表达的机会,通过语言的激励调动幼儿模仿的积极性,让幼儿敢说、想说,多感官参与的活动给幼儿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留下了更为深刻的印象。表演体验法: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分角色表演的方法,通过表演活动,使每个幼儿都有实际的体验,获得愉快感、轻松感与成就感。在表演中,幼儿边表演边练习对话,充分体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精神实质。讨论法:幼儿在讨论、谈话中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讨论法结合了《纲要》的要求,为儿童创设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以促进其发展,而不是单一的教师讲解,避免了儿童因说教、指导过多而产生的腻烦、抵触心理和行为。
六、本次活动的流程:
(一)出示壁虎图片,导入课题。
(二)讨论提问: 1、小壁虎尾巴是怎么断的?小壁虎没有了尾巴,它的心情怎么样? 2、小壁虎没有了尾巴,它向谁借尾巴了?下面,我们再看一遍《小壁虎借尾巴》,看看、听听它们是怎样说的? 3、小壁虎先向谁借尾巴了?小鱼姐姐借给它尾巴吗?为什么不借?小壁虎怎么说的?(小壁虎是个有礼貌的小动物)。老黄牛把尾巴借给小壁虎了吗?为什么不借。燕子把尾巴借给小壁虎了吗?为什么不借? 教师小结:小鱼、黄牛。燕子都没有把自己的尾巴借给小壁虎,因为它们的尾巴都有不同的作用呢.
(三)学编故事,了解壁虎的尾巴有再生的功能。1、小朋友想一想,小壁虎还会向哪些小动物借尾巴呢?请小朋友根据已有经验进行想象创编故事,注意礼貌用语(教师指导幼儿) 3、小壁虎没有借到尾巴。它会怎样做?(观看动画片《小壁虎借尾巴》)的结尾部分。“噢,原来,小壁虎的尾巴断了之后还会再长出来,这种现象叫‘再生’,我们身上也有剪掉了可以再生的,是什么地方?(头发、指甲)。小壁虎尾巴的作用是什么呢?(逃生)。
(四)小朋友依据故事情节进行角色表演
(五)总结延伸,自然结束活动。今天,我们了解到小壁虎尾巴断了可以再长出来,这种现象叫什么(再生),也知道了动物尾巴都有不同的作用。下面,老师把小朋友续编的故事片段和原来的故事内容放在一起制成一本大书,活动结束后我把这本书放在我们的阅读区里,喜欢的小朋友都可以拿来看看,有兴趣的小朋友还可以到角色去表演这个故事,好不好?
七、本次活动的片段展示:
(一)、出示壁虎图片,导入课题,1、我们认识了许多小动物的尾巴。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动物朋友,看看它是谁?长什么样子?(颜色:以土褐色、灰色为主)。它喜欢干什么?(捉蚊子)。2、有一天,小壁虎又去捉蚊子了,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多媒体演示:看动画片《小壁虎借尾巴》。
小壁虎借尾巴的六年级语文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小壁虎借尾巴》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二册第5组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科普童话,课文借助形象化拟人的手法,通过小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讲了鱼、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特点,揭示了“动物尾巴都有用”这样一个道理。文章生动有趣,把小动物有礼貌和它们之间真诚相待的美好形象表述得栩栩如生,符合一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是向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课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看图,学习课文,理解词句和每段的意思,了解小鱼、黄牛、燕子、壁虎尾巴用处,及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
(3)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其叙述方法。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小壁虎借尾巴的经过,懂得鱼、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用处,接受礼貌教育。
教学难点:理解小壁虎尾巴的.用处和特点。
4、教具准备
小壁虎剪图、课文录音、课文幻灯片4框、课件、鱼模型。
5、课时安排
整课计划3课时完成,第1课时初读课文,认识生字,学习课文1、2自然段,第2课时讲读三至七自然段并指导朗读,总结全文,激发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兴趣。第3课时,识记生字的字形,指导书写,完成课后练习。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以“突出一个特色,‘遵循四个原则,落实两个结合”为指导思想设计教法、学法、以及教学程序。“一个特色”培养学生自读会读。遵循哪四个原则呢?
1、“三为主”原则,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
2、直观性原则,充分利用直观形象、激发兴趣、创设情景。
3、文道统一原则,在学习课文时,教育学生讲文明、懂礼貌。
4、课内外联系原则,让学生把课堂知识向课外阅读、观察、研究这一应用上延伸,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在目标上落实两个结合,即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把握科普童话教学特点,又把语言文字的训练与逻辑思维训练结合起来。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本课的教法主要用导学法即“讲—— 扶——放”、直观法、朗读式教学法。学法是自读、读中思考、读中讨论、举—反三,贯彻“自读、会读”这一精神。
三、说教学程序
㈠情境导入,整体感知。分页标题#e#
1、导语:
上课开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出示 小壁虎剪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种小动物叫什么名字 吗?”对!小壁虎生来就有一条长长的尾巴,可有只小壁虎还要去借尾巴,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到《小壁虎借尾巴》这个故事中寻找答案吧!
2、看幻灯,听录音故事,思考: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它向谁借尾巴,借到尾巴没有?
3、自由读课文,按要求自学。
提出两个要求:
(1)画出本课生字词,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4、检查自学效果。
让学生根据要求读课文、使学生读有目的,能避免单纯地、盲目地读书,从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读后进行检查,及时反馈,可以提高学生读书的认真的程度。
㈡先扶后放,逐层精读。
1、寻求壁虎借尾巴的原因。
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理清了文章思路:小壁虎为什么借 尾巴——怎样借——借到了没有了。下一步就是深究课文。首先引导学生寻求小壁虎借尾巴的原因,要求学生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想一想: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学生很快就把借尾巴的原因找到了(一挣,难看)小壁虎怎样挣断尾巴逃走的?放课件,屏幕中显示出:一只壁虎在墙角捉蚊子,一条蛇悄悄地爬过去,一口咬住了壁虎的尾巴,壁虎用力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鲜明、活动的画面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一挣”的意思就自然明白了。小壁虎挣断尾巴后,心情怎样?指导学生用难过的语气读:“没有尾巴多难看哪!”强调?“多难看”。
2、梳理壁虎借尾巴的经过。
原因找到了,接下来引导学生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扣住“怎样借”重点分析,由于抓学法来学习,设计出“从扶到放”的教学程序:学习第三自然段以扶为主,学习第四自然段采用半扶半放的教法,学习第五自然段,以放手让学生自学为主。采取这个由扶到放的过程,就是教给学生读书方法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
(1)以扶为主,领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A、学习第1、2句,出示句式:小壁虎爬到哪里?看见什么?通过读与说,学生弄明白了:小壁虎爬到小河边,看见小鱼摇着尾巴在河里游来游去,这时教师扣住“摇”字问:小鱼为什么能在河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呢?(学生回答是因为小鱼摇着尾巴)教师就因势利导,让学生用手势演示“摇”的动作,教师进一步问:写小壁虎爬到小河边怎么要写爬呀爬?(说明小壁虎爬的时间长,爬的路程长,这为后面突破教学难点:小壁虎尾巴再生的特点,埋下了伏笔)分页标题#e#
B、学习第3、4句。出示句式:小壁虎怎么说,小鱼怎么答。学生一下子找出了答案:小壁虎说:“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小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学生分组读对话。再出示小黑板,如果小壁虎这么说:“你把尾巴借给我。”小鱼这么答:“不行,我要用尾巴拨水。”把书上的“对话”跟以上“对话”比较一下,找出不同处,画上圈。
这样运用比较法,抓住重点词句,学生很快就明白小壁虎十分礼貌,称小鱼为“组组”,用“您”而不是用“你”,“行吗”不是命令,而是征询,小鱼也不是蛮不讲理,她也是实在没办法,很为难,并适时指导学生做到与作者身同此境,心同此情,较好地收到教育、教学效果,体现文道统一的原则。
C、出示句式:小鱼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壁虎?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得出结论是因为小鱼要用尾巴拨水。“拨水”是什么意思?演示鱼模型,理解“拨水”意思。
总结学法:(指着板示的句式)我们学习第三自然段,先学习壁虎爬到哪,看见什么;再学习小壁虎怎么说,小鱼怎么答;最后想想:为什么小鱼不把尾巴借给壁虎。这样的总结,既对小学生了解小壁虎向小鱼借尾巴的经过起强化作用,又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注重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2)半扶半放,学习第四自然段。
A、教师出示句式引读本节,帮助学生理顺序。
B、指导朗读。
C、讨论老黄牛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壁虎?
小壁虎借尾巴的小学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科普童话,课文借助拟人的手法,通过小壁虎向小鱼、老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讲了几种动物尾巴的特点,揭示了“动物尾巴都有用”这样一个道理。文章生动有趣,深入浅出,把小动物有礼貌和它们之间真诚相待的美好形象表述得栩栩如生,使孩子们既学习了科学知识,又受到了美的熏陶。
2。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我从三个维度设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课文中的9个生字以及生字组成的新词。
能力目标:了解小鱼,黄牛,燕子,壁虎,尾巴用处及壁虎尾巴再生的特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德育目标:教育学生礼貌待人
3。教学重难点
认识生字,让学生懂得鱼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用处,接受礼貌教育,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小壁虎尾巴得用处和特点是本课的难点。
4。教具准备
课件
5。课时安排
本课教学用两课时。今天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课的课型特点及语言特色,我将采用情景教学法,以读促悟。学习中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结合”的方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学习中利用典型词语、句子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与逻辑思维训练。
三、说教学程序
(一)谜语激趣,引入新课
1、师:四肢短短,身体扁平;墙上爬行,专吃蚊蝇;尾巴易断,断了再生。
2、学生猜出后,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齐来学习《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
3、我们线观看一段无声动画片,学生准备给动画片配音。
4、学生在兴趣引导下,按照要求自由读课文。
(1)画出本课生字词,还要想办法记住它。
(2)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3)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5、交流熟记生字的好办法,以捉迷藏游戏的方式,认读句子。
【让学生根据要求读课文、使学生读有目的,能避免单纯地、盲目地读书,从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先扶后放,逐层精读
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为更好地为课文配音,必须理清文章思路:包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故事中有谁,干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等,实际是引导学生充分研读课文。
1。寻求壁虎借尾巴的原因。
要想知道“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得从哪几个自然段找答案。学生选第1、2自然段。学生很快就把借尾巴的原因找到了:“因为小壁虎的尾巴挣断了,他觉得没有尾巴很难看,所以他想去借一条尾巴”。
(2)假如小壁虎不挣断尾巴,会出现什么情况?从壁虎挣断尾巴,可以看出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作用?(保护自己)
【一年级的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大都是说小壁虎的尾巴是被蛇咬断的。为了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通过仔细读书,使学生明白,小壁虎的尾巴是挣断的。并在此基础上讲清了壁虎的尾巴,有保护自己生命的作用。】
2。梳理壁虎借尾巴的经过。
原因找到了,接下来了解借尾巴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扣住“怎样借”重点分析,此环节采用“从扶到放”的教学程序:学习第三自然段以扶为主,学习第四自然段采用半扶半放的教法,学习第五自然段,以放手让学生自学为主。这个由扶到放的过程,就是教给学生读书方法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
(1)以扶为主,领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a。学习第1、2句,出示句式:小壁虎爬到哪里?看见什么?通过读与说,学生弄明白了:小壁虎爬到小河边,看见小鱼摇着尾巴在河里游来游去,这时教师扣住“摇”字问:小鱼为什么能在河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呢?(学生回答是因为小鱼摇着尾巴)教师就因势利导,让学生用手势演示“摇”的动作,教师进一步问:写小壁虎爬到小河边怎么要写爬呀爬?(说明小壁虎爬的时间长,爬的路程长,这为后面突破教学难点:小壁虎尾巴再生的特点,埋下了伏笔)
b。学习第3、4句。出示句式:小壁虎怎么说,小鱼怎么答。
比较下面的句子和标点。“小鱼,你把尾巴借给我!”“小鱼姐姐,把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引导学生理解用上“姐姐、您、行吗”等词语,及询问的语气,说明小壁虎很有礼貌。小鱼说:“不行!我要用尾巴拨水。”小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引导学生体会加上“啊”“呢”这些语气词,可以表现小鱼是友好拒绝,和因为不能把尾巴借给小壁虎而为难的心情。
c、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对话。
这样运用比较法,抓住重点词句,学生很快就明白小壁虎十分礼貌,这既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又进行了文明礼貌教育。收到教育、教学合二为一的效果,体现文道统一的.原则。
第五自然段采用以上方法教学,使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积极思维的气氛中,做到面向全体,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另外,借助“小鱼用尾巴拨水”“黄牛用尾巴赶蝇子”、“燕子用尾巴掌握方向”。提问:你们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进行归纳推理。由个别现象,总结出一般结论——动物的尾巴都有用。(总结板书)
3。弄清壁虎尾巴的特点、用处。
既然动物的尾巴都有用,那么壁虎的尾巴也有用。有什么用呢?课文中没有直接说明,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先得弄清壁虎尾巴的特点。学生自由读六、七自然段,找出壁虎心情变化的词语。(难过——高兴)【壁虎尾巴一挣就断,断了能长出新的来,这种易断、重新生长的现象叫做再生】这一特点对它有什么用处?对照前文,可知壁虎尾巴有自我保护作用。这部分的教学是一种演绎推理,由一般结论推断出个别现象,至此突破了难点。
4、总结全文,扩散思维。
(1)通过学习,学生知道了这几种动物尾巴的作用。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有什么用?播放课件,让学生说说他们尾巴的作用。如果仅仅只让学生说说这些动物尾巴的作用就没有体现语文课的特点,可以让学生模仿第三自然段的结构句式说一段话。
比如: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大树上,看见猴子在树上摇来晃去,小壁虎说:“猴子大叔,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猴子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荡秋千呢!”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成能力,从而获得成功的快乐。
(2)结语设疑。按课文内容延伸设疑,在教完课文后指导学生讨论:如果以后小壁虎尾巴再断了,还会去借巴吗?既紧扣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加以总结,突出难点——壁虎尾巴可以再生。
至此,课文思路已经清晰,人物、语言、情感也已明了,为动画片配音的时机成熟,再配以班得瑞清新优美的《清晨》钢琴曲,效果自然值得期待。
(三)作业设计:根据教学目标,强化教学效果,我设计如下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课外延伸:小壁虎看到长出的新尾巴真开心呀!它要去告诉他的好朋友。请同学们也来当当小作家,像课文那样,编个小故事。
析:得法于课内,延伸于课外,提高语文实践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至高境界,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好办法,我想通过这种训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均能得到发展。
【识字方法】
1、猜字谜:
你错一半。(借)虫子爬到文字边。(蚊)看字它是虫,其实不是虫。(蛇)
2、按结构分类:半包围:虎、逃上下:壁左右:借、蚊、蛇、姐、新
3、熟字换偏旁:借—错—蜡逃—跳—挑难—堆—推—准新—听—近
4、同偏旁字:姐—妈—奶—妹—姨蚊—蛇—蝇—蚂—蚁—蜻—蜓
小学语文《小壁虎借尾巴》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小壁虎借尾巴》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七组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科普童话,课文借助形象化拟人的手法,通过小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讲了鱼、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特点,揭示了“动物尾巴都有用”这样一个道理。文章生动有趣,把小动物有礼貌和它们之间真诚相待的美好形象表述得栩栩如生,符合一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是向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课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看图,学习课文,理解词句和每段的意思,了解小鱼、黄牛、燕子、壁虎尾巴用处,及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
(3)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其叙述方法。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小壁虎借尾巴的经过,懂得鱼、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用处,接受礼貌教育。
教学难点:理解小壁虎尾巴的用处和特点。
4.教具准备
小壁虎剪图、课文录音、课文幻灯片4框、C A I课件、鱼模型。
5.课时安排
整课计划3课时完成,第1课时初读课文,认识生字,学习课文1、2自然段,第2课时讲读三至七自然段并指导朗读,总结全文,激发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兴趣。第3课时,识记生字的形,指导书写,完成课后练习。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以“突出一个特色,‘遵循四个原则,落实两个结合”为指导思想设计教法、学法、以及教学程序。“一个特色”培养学生自读会读。遵循哪四个原则呢?1.“三为主”原则,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2.直观性原则,充分利用直观形象、激发兴趣、创设情景。3.文道统一原则,在学习课文时,教育学生讲文明、懂礼貌。4.课内外联系原则,让学生把课堂知识向课外阅读、观察、研究这一
应用上延伸,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在目标上落实两个结合,即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把握科普童话教学特点,又把语言文字的训练与逻辑思维训练结合起来。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本课的教法主要用导学法即“讲——扶——放”、直观法、朗读式教学法。学法是自读、读中思考、读中讨论、举—反三,贯彻“自读、会读”这一‘精神。
三、说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整体感知。
1.导语:上课开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出示小壁虎剪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种小动物叫什么名字吗?”对!小壁虎生来就有一条长长的尾巴,可有只小壁虎还要去借尾巴,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到《小壁虎借尾巴》这个故事中寻找答案吧!
2.看幻灯,听录音故事,思考: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它向谁借尾巴,借到尾巴没有?
3.自由读课文,按要求自学。
提出两个要求:(1)画出本课生字词,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2)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4.检查自学效果。
让学生根据要求读课文、使学生读有目的,能避免单纯地、盲目地读书,从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读后进行检查,及时反馈,可以提高学生读书的认真的程度。
(二)先扶后放,逐层精读。
1.寻求壁虎借尾巴的`原因。
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理清了文章思路: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怎样借——借到了没有了。下一步就是深究课文。首先引导学生寻求小壁虎借尾巴的原因,要求学生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想一想: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学生很快就把借尾巴的原因找到了(一挣,难看)小壁虎怎样挣断尾巴逃走的?放C A I课件,屏幕中显示出:一只壁虎在墙角捉蚊子,一条蛇悄悄地爬过去,一口咬住了壁虎的尾巴,壁虎用力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鲜明、活动的画面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一挣”的意思就自然明白了。小壁虎挣断尾巴后,心情怎样?指导学生用难过的语气读:“没有尾巴多难看哪!”强调?“多难看”。
2.梳理壁虎借尾巴的经过。
原因找到了,接下来引导学生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扣住“怎样借”重点分析,由于抓学法来学习,设计出“从扶到放”的教学程序:学习第三自然段以扶为主,学习第四自然段采用半扶半放的教法,学习第五自然段,以放手让学生自学为主。采取这个由扶到放的过程,就是教给学生读书方法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
(1)以扶为主,领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A.学习第1、2句,出示句式:小壁虎爬到哪里?看见什么?通过读与说,学生弄明白了:小壁虎爬到小河边,看见小鱼摇着尾巴在河里游来游去,这时教师扣住“摇”字问:小鱼为什么能在河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呢?(学生回答是因为小鱼摇着尾巴)教师就因势利导,让学生用手势演示“摇”的动作,教师进一步问:写小壁虎爬到小河边怎么要写爬呀爬?(说明小壁虎爬的时间长,爬的路程长,这为后面突破教学难点:小壁虎尾巴再生的特点,埋下了伏笔)
B.学习第3、4句。出示句式:小壁虎怎么说,小鱼怎么答。学生一下子找出了答案:小壁虎说:“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小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学生分组读对话。再出示小黑板,如果小壁虎这么说:“你把尾巴借给我。”小鱼这么答:“不行,我用尾巴拨水。”把书上的“对话” 跟以上“对话”比较一下,找出不同处,画上圈。这样运用比较法,抓住重点词句,学生很快就明白小壁虎十分礼貌,称小鱼为“组组”,用“您”而不是用 “你”,“行吗”不是命令,而是征询,小鱼也不是蛮不讲理,她也是实在没办法,很为难,并适时指导学生做到与作者身同此境,心同此情,较好地收到教育、教学效果,体现文道统一的原则。
C.出示句式:小鱼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壁虎?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得出结论是因为小鱼要用尾巴拨水。“拨水”是什么意思?演示鱼模型,理解“拨水”意思。
总结学法:(指着板示的句式)我们学习第三自然段,先学习壁虎爬到哪,看见什么;再学习小壁虎怎么说,小鱼怎么答;最后想想:为什么小鱼不把尾巴借给壁虎。
这样的总结,既对小学生了解小壁虎向小鱼借尾巴的经过起强化作用,又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注重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2)半扶半放,学习第四自然段。
A.教师出示句式引读本节,帮助学生理顺序。
B.指导朗读。
C.讨论老黄牛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壁虎:因为老黄牛要用尾巴赶蝇于。
(3)放手自学第五自然段。
A.让学生自出读这个自然段,根据板示的句式,找出第一、二句写什么,第三、四句写什么。
B.讨论:燕子为什么都能把尾巴借给壁虎?因为燕子要用尾巴掌握方向。
三、四、五自然段采用以上方法教学,使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积极思维的气氛中,做到面向全体,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另外,借助“小鱼用尾巴拨水”“黄牛用尾巴赶蝇子”、“燕子用尾巴掌握方向”。提问:你们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进行归纳推理。由个别现象,总结出一般结论——动物的尾巴都有用。
3.弄清壁虎尾巴的特点、用处。
既然动物的尾巴都有用,那么壁虎的尾巴也有用。壁虎的尾巴有什么用呢?课文中没有直接说明,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先得弄清壁虎尾巴的特点。学生自由读六、七自然段,找出壁虎心情变化的词语。(难过、高兴)小壁虎为什么难过?因为它向水里的鱼、陆上的黄牛、空中的燕子都没借到尾巴。为什么高兴?因为它又长出一条新尾巴啦!壁虎尾
巴一挣就断,断了能长出新的来,这种易断、再生的特点对它有什么用处?重放C A I课件:一条蛇咬住了壁虎的尾巴,壁虎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如果尾巴挣不断会发生什么后果?
(会被蛇吃掉)从而悟到壁虎尾巴有自我保护作用。这部分的教学是一种演绎推理,由一般结论推断、研究出个别现象,至此突破了难点。
这种由事物的个别现象,总结出事物一般规律,再由一般基本规律去解释事物个别现象,即“个别——一般。——个别”,完成好两次推理,给学生渗透一点认识事物的一般方法,整个阅读过程,就是学生智力发展的过程,可以达到语言文字训练与逻辑思维训练同步进行,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同步发展的目的。
4.总结全文,扩散思维。
(1)扣住“傻”字问:“同学们,壁虎妈妈叫小壁虎傻孩子,小壁虎到底傻不傻?”“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的气氛热烈极了。有的说:“小壁虎肯定傻嘛,连自己长出一条尾巴也不知道!”有的说:“小壁虎不傻,因为第一,在蛇咬住它尾巴的时候,他知道挣断尾巴去逃命。第二,它在借尾巴的时候多有礼貌,根据不同的动物,用不同的称呼。第三,‘傻孩子’是妈妈对它的呢称。”
(2)学习了26课,我们知道了鱼的尾巴能拨水,黄牛的尾巴能赶蝇子,燕子尾巴能掌握方向,壁虎的尾巴能保护自己。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有什么用?放CA I课件,屏幕中显示了猴子、松鼠、啄木鸟、狗四种动物,让学生说说他们尾巴的作用。如果仅仅只让学生说说这些动物尾巴的作用就没有体现语文课的特点,我就让学生模仿第三自然段的结构句式说一段话。比如: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大树上,看见猴子在树上摇来晃去,小壁虎说:“猴子大叔,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猴子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荡秋千呢!”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成能力,从而获得成功的快乐。
板书设计(略)
小学语文课《小壁虎借尾巴》说课稿
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壁虎借尾巴,[小壁虎借尾巴]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七组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科普童话,课文借助形象化拟人得手法,通过小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将了鱼,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特点,揭示了动物尾巴都有用这样的一个道理,文章生动有趣,把小动物有礼貌和它们之间真诚相待的美好形象表述得栩栩如生,符合二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是想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根据本课的课型特点和教材中所出的位置,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图文结合,了解小鱼,黄牛,燕子,壁虎,尾巴用处及壁虎尾巴再生的特点
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朗读能力。
德育目标:教育学生礼貌待人
其中,让学生在学习小壁虎借尾巴的经过中,懂得鱼牛燕子壁虎,尾巴得用处,接受礼貌教育,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看图,让学生理解小壁虎尾巴得用处和特点是本课的难点。
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课的课型特点及语言特色,在教学方法的'总体构想上,可采用情景教学法,运用版画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教师通过语言描绘及提问,启发,点拨,以读带讲,以读带问。
本课除继续运用已学过的“有序看图,分清主次,拒图读文,图文对照”等看图学习的学习方法,还要教给学生图文结合,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结合,语言文字的训练与逻辑思维训练结合的学习方法。
说教学程序
围绕教学目标,进扣[大纲]和教材,体现“三为主”教学思想和以读为本,以讲促读,以看听说读写,促读的教学思路,我的教学程序是这样安排的: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这一过程我直接从尾巴入手,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入大自然中,亲自体会各种动物的尾巴的不同用处,然后趁势提出老师这里有一个特殊的动物,他长着特殊的尾巴,你们想认识他吗?这样设计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使学生投入自觉的全身心的自主的学习,引导学生由特定情感转移在老师所设置得氛围中。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这一过程我充分利用现代手段将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真实的展示在学生的眼前,使学生对整篇课文有一个深刻的印象,并精心设计三个问题:
1整个故事的主人是谁?他在做什么?
2小壁虎都向谁借尾巴?借到了没有?
3为什么不借给它?
学生通过回答问题,能初步的感知画面和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在快速中捕捉信息的能力。
三、深入课文插入难点
通过画面学生真实的看到小壁虎自己长出了一条新尾巴,这是他的特殊功能——再生,那么这种功能回给小壁虎带来什么好处呢?再这个问题上我采用自学的方法小组讨论,并再次回放教学课件,使学生得出壁虎尾巴有自我保护作用,从而突破难点。
【微语】人生没有绝对的完美,但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