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主题是《搭配中的学问》。美国华盛顿图书馆的墙上写有这么一句话:从书本看到的,你能记住10%;亲耳听到的,你能记住20%;而亲身经历所得到的,你能记住80%。为了让学生能从教学实践中主动获取新知,这节课我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设计了“玩”中学、“做”中学、“乐”中学的多样活动。
一、领悟教材编写意图,把握课程三维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中特别强调要加强实践活动,《搭配中的学问》是三年级上册的四个专题活动之一。本节课的教学重在训练学生有序思考能力,这种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以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能够把物体进行简单的组合,但他们的认识水平还停留在感性层面,无法做到有序搭配。为此,我设计了以配菜为主题的情境教学,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使学生掌握搭配的知识。让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搭配的方法,培养有序思考的能力,以及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运用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我根据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和本班情况,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掌握搭配的方法。
2、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训练学生的有序思考能力和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联系实际、通过配菜,训练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掌握搭配的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有序的思考问题,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初步学会解决最简最基本的排列组合问题,并且进一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具学具:课件、(衣服、菜名)小卡片。
二、对教材的创新处理,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1、教学内容的创新处理——创设生活情境,引发探究欲望
新课程标准指出“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的材料与环境”。这是一节实践活动课。这节课我紧紧围绕学校“餐厅盒饭配餐”这一情境,通过让学生配菜,了解到配菜的方法和策略。在配菜中,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设了招聘服务员、聘配菜部经理的活动。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小组讨论、汇报都兴致勃勃,参与热情很高。还有就是:服装搭配、朋友握手、动物园参观路线、猜老师电话号码都是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充分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达到了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的目的。
2、教学方法的创新处理——关注探究过程,实现自主探究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儿童的天性是活泼好动,愿意在活动中学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创造精神获得充分释放。如在这五个情境中我拟定通过连一连(配餐)、摆一摆、配一配(服装搭配);做一做(朋友握手)、画一画(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用符号、字母等表示出路线的搭配过程)的过程,从搭配材料的数目上力争体现从简单逐渐到复杂的过程等一系列多样性、层次性、开放性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真正地体验到学习活动的乐趣,体验到数学学科的灵感,体验到合作探究的成功,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总之,在本课中,努力贯彻新课标,本着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重视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感知的学习方式来经历、体验搭配中的学问。为了让学生掌握搭配的方法及突破学习的难点,本节课采用了课件辅助教学的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实施评价主体多元化和关注个体差异。把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作为课堂教学的评价内容,力求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体现新课程理念,精心设计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感知搭配
新课开始,我把搭配这个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放置在一个广阔的生活背景中,通过谈话的形式,用轻松的与主题相关的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使学生初步感知搭配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普遍性。于是我用谈话引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揭示课题:
师:国庆长假小朋友们过得快乐吗?你们一定品尝了许多美食,请小朋友们说说看。排骨、鱼这些都是什么菜?土豆、冬瓜又是什么菜?这么多的食物,怎样搭配来吃才能更有营养、更健康呢?对了!在饮食中注意荤素的搭配,才能更有营养,更健康。搭配中有不少的数学知识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搭配中的学问》吧。(板书课题:搭配中的学问)
在这一环节中,围绕学校餐厅配菜搭配这一主题,我设计了相关的实践活动。为在这里,教师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让学生以同桌二人为一小组,通过想一想,摆一摆,配一配,记一记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教师只是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从始至终参与学习知识的全过程,领悟到知识的真谛。
活动一:搭配星期一的菜谱
师:学校餐厅开餐了,今天(星期一)盒饭中的菜只限一个荤菜和一个素菜。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菜搭配好,今日菜谱:(课件出示星期一的菜谱)
1)师:星期一的菜谱是怎样的?厨师对配菜有什么要求?
(点击课件出要求:一份盒饭含一个荤菜和一个素菜。)
师:那么星期一有多少种不同的配菜方法?(边点课件边问)
2)学生尝试解决
3)反馈交流
活动二:搭配星期三的菜谱
(课件出示星期三的菜谱)
师:一份盒饭只能有一个荤菜和一个素菜。请大家看一看有几种不同的配菜方法。请同学们自己想一想,摆一摆,配一配,然后在小组中交流,并把配菜方法记录下来。如有困难的同学请你举手,或来老师身边和老师一起合作。如能帮助学校餐厅搭配好全部的菜,你将被聘请为学校餐厅的服务员。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配菜,大家可以看出,一个荤菜和两个素菜可以有几种配菜方法呢?(生:有2种)
⑴请同学们想一想、摆一摆、并把配菜方法记录下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⑵在小组中交流讨论,选出最好的一份记录向全班同学汇报。
老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让学生说一说这两种搭配方法有什么异同?然后老师小结:
第一种:有两个荤菜,搭配时先选一个荤菜,接着把所有素菜分别与它搭配,配出两种;
再选另一个荤菜,接着在把所有素菜分别与它搭配,配出两种;
第二种:有两个素菜,搭配时先选一个素菜,接着把所有荤菜分别与它搭配,配出两种。再选另一个素菜,接着在把所有荤菜分别与它搭配,配出两种;(要求每位同学发言后对着全班同学说:你们对我的发言有什么意见?)
在这个环节要解决的问题是:a、搭配的有序性。通过小组成员说一说:“为什么你觉得这份记录好?”发现:搭配要按一定的顺序,才能不重复、不遗漏。或通过比较有序与无序的两份记录发现:搭配要按一定的顺序,才能不重复、不遗漏。b、搭配的两种不同的方法:用荤菜配素菜和用素菜来配荤菜。如果学生只说出一种搭配方法,老师要引导学生:“有不同意见吗?还可以怎样配?”最后老师评价:刚才这两个小组的同学说得都挺好,已被聘请为学校餐厅服务员。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汇报,可能会出现找不全、重复的情况,教师适时引导,使学生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地把每一种搭配都找出来。
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有序地进行搭配后,通过四人的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后,让学生根据刚才得出的答案寻求搭配中的规律,将学生的认识进一步升华。
活动三:搭配星期五的菜谱
师:看来大家都学会了配菜,后天我店将推出二荤三素的菜,谁能一次配成所有的菜,将被聘请为学校餐厅配菜部经理。(出示星期五的菜谱)
师:星期五有几种不同的配菜方法?你是怎样想的?用什么方法?
可能出现的情况:a、口述配菜方法b、用乘法和加法:“你是怎样想的?”2X3是用荤菜来配素菜。3X2是用素菜来配荤菜。3+3用一个用荤菜来配素菜,再用另一个荤菜来配素菜。
师:你们同意xxx同学的配菜方法吗?
师:通过刚才的配菜,xxx同学已被聘请为学校餐厅配菜部经理,请xxx同学领取聘书。
(重视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自主探索交流,自己解决问题,体验成功,充分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3、运用知识,拓展搭配
在配菜搭配结束后,为了给学生一个综合运用新知识的空间,我让学生用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服装搭配、与朋友握手、设计动物园参观的路线,是学生身边经常发生的事情。使练习充满了情趣,用生活激活了学生的记忆,巩固了所学知识。课末谈本次学习的感受,将课本知识转化为个人能力。这样使学生不仅拓展了知识,同时实现了学科间的整合。
活动一:服装搭配。
1、XX同学当了学校餐厅配菜部经理,他的妈妈可高兴啦!并带他去买新衣服,你看(课件出示图片)衣柜里放着二件上衣和2件下装,她应该怎样搭配?一共有几种不同的穿法?
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老师发给你的衣服卡片,自己摆一摆、配一配,怎样想才能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呢?四人小组交流方案。然后指名回答。(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进行巩固,使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找出搭配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创造精神获得充分释放。)
活动二:朋友握手
刚才XX同学穿上漂亮衣服到了公园,碰到朋友们,三个人见面他们很友好的每二个人握一次手,三个人一共握几次手呢?
师:四人小组中分别扮演自己的角色,实际握一握手,看看一共要握几次。怎样才能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呢?(师巡视指导,小组汇报,出示课件验证。这样做的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使学生真正地体验到学习活动的乐趣,体验到数学学科的灵感,体验到合作探究的成功。)
活动三:动物园参观路线。
师:同学们今天在课堂上都有非凡的表现,学会了不同的搭配方法。为了奖励大家,本周末将带大家到动物园去参观。愿意吗?(出示课件:由学校到动物园的路线图。)
说一说:图中你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
反馈交流:共有几条路可以走,你用的是什么方法?你是怎样思考的?
师:刚才这位同学的回答你听明白了吗?每条路既没有路名,又没有其它标志,同学们很难把路线表述清楚,你有好办法吗?
生:标上路名,或者用字母、数字来代替。(课件出示标出)
数一数:指导学生“用字母表示搭配过程”的方法,学生数后在小组交流,教师板书:
A→CA→DA→EB→CB→DB→E
(使学生了解到去动物园一共有6条路可以走)
4、全课总结体验成功
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到了哪些数学方法?
2、你认为我们班上哪位同学表现得最出色?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样?
⑵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搭配现象。
总之,教育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要敢于冲出传统教育的束缚,让一个个充满生命灵性的学生在我们的课堂里自由的放飞,自由的发展。
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并感知有序搭配的意义和方法,本节课我活用教材,抓住学生心理,以“游览武穴”为情境主线,让学生在情景化、或动画、情感化的探究过程中,经历一个完整的知识建构过程。为此,我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情,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有序搭配的方法与策略。
2、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养成不重复、不遗漏的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
3、培养学生解决生活数学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为体现本课教学的核心价值,我制定的重难点是:渗透有序思考方法为教学重点,理解求两种不同事物组合数的方法为教学难点。并通过分层操作、语言内化、分析比较的学习方法突破重难点。
为了使精讲精练落到实处,我的教学时间初步安排如下(略)
教学内容:
《搭配中的学问》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训练学生有序思考能力,这种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以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数学广角”的学习中已接触了简单的排列和组合内容,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内容难度稍有提升,而且问题情况也更加复杂,同时给出更简洁、更抽象的表达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的能力。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能够把物体进行简单的组合,但他们的认识水平还停留在感性层面,无法做到有序搭配。为此,本课设计了以衣服搭配为主题的情境教学,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使学生掌握搭配的知识。
让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搭配的方法,培养有序思考的能力,以及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运用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掌握搭配的方法,体会有序思考的价值。
过程与方法:通过画一画、连一连、等活动体验分类、分步计数、数形结合的方法。
情感与态度:在小组合作交流中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感受符号化思想。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搭配的方法,体会有序思考的价值。突破方法:创设情境、活动实践、合作创新。
难点: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出搭配的过程与结果。突破方法:观察猜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教学理念与实施:
在几磨课中专家老师多次强调本次示课必须围绕:
1、突出学生、突出学习 突出合作、突出探究。
2、把握“民主为基础”的原则,从学生课堂生成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做到学习任务呈现精细化、自主学习引导精细化、小组展示交流组织精细化。
具体到本课要让学生在写一写、画一画、摆一摆等多种自主活动中展示思维魅力课堂教学中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创造精神获得充分释放。在教学中可以采用独立思考表达想法、动手实践体验思考、同伴互相分享思维、小组合作相互读懂等多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思考与交流,展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个体与小组、团队的思维碰撞中不断感受提升,最终掌握有序、全面的思考方法。
实际磨课中多次凸显出教师总会以预设牵引学生:学习任务呈现不明造成学生自主困难:学生展示交流环节中随意性大问题。所以在每一次试课中专家教师给出了针对性解决策略。
任务呈现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心理认知规律具体,准确的表达。
教师在巡视中要做到心中有数,课堂二次设计,使展示交流中有层次呈现,让学生在观察对比中找到最优化的解决方法。
磨课中多次对不足进行了修改。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中成长
教学反思: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时要躬行,本次研讨,磨课,示课中还有许多不足,许多的遗憾、许多的瑕疵,在许多的细节中一定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仍须付出百倍的努力、钻研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改进。总之本次活动我们深深体会到:高效课堂离不开教学环节的精细化,离不开对教材的深究化,离不开对学生了解的精准化。
数学《搭配中的学问》优秀说课稿
《搭配中的学问》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12页例一的内容。在二年级上册教材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一点排列与组合知识,他们可以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组合数,但认知水平还停留在感性层面,对有序搭配有一定的模糊意识,缺乏理性层面的思考。
《标准》中指出: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步深入。本节课注重体现这一要求,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重在让学生感受有序思考的意义的同时,渗透排列组合的数学思想,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目标定位:
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并感知有序搭配的意义和方法,本节课我活用教材,抓住学生心理,以游览武穴为情境主线,让学生在情景化、或动画、情感化的探究过程中,经历一个完整的知识建构过程。为此,我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情,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有序搭配的方法与策略。
2、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养成不重复、不遗漏的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
3、培养学生解决生活数学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为体现本课教学的核心价值,我制定的重难点是:渗透有序思考方法为教学重点,理解求两种不同事物组合数的方法为教学难点。并通过分层操作、语言内化、分析比较的学习方法突破重难点。
为了使精讲精练落到实处,我的教学时间初步安排如下(略)
教学步骤:
一、直面现状,初步感知有序意义。
开课伊始,我这样引人:金秋时节,瓜果飘香,同学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看看咱们的家乡?瞧,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导游。(课件出示小导游欢欢及录音:亲爱的同学们,很高兴能为你们服务,为了能给你们留下一个好印象,我想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这些衣服你们能帮我搭配一下吗?)
课件出示两件上衣、三件下装。
师:欢欢的衣服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请学生畅所欲言。由于学生受优先考虑未搭配实物思维的影响,他们一般就会想到,第一件上衣跟第一件下装去搭配,又把第二件上衣跟第二件下装去搭配,然后把第一件上衣与第三件下装去搭配,这样搭配就会出现重复、遗漏的情况。也可能有的学生一下子找到了有序搭配的方法。
这时小导游说话了:刚才同学们的说法不一,到底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你认为谁的方法最好?为什么?(经过讨论交流,学生这个时候会回答:有6种方法,按顺序搭配才能不重复、不遗漏。)
教师揭示课题:搭配中的学问
在这种基于学生实际水平的搭配中,自然巧妙地点出了本课的精髓只有有序地进行搭配,才能避免重复与遗漏。有序思考的意义在学生脑海里悄然萌芽。
二、探究递进,经历有序思考过程。
为了让学生的死亡发展由模糊到清晰,思考方式由无序到有序,我准备采取分层实施,逐步递进的探究方式,来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有序思考过程。
1、直观操作,强化操作顺序。
学生回答6种搭配方法后,教师追问:怎样才能在搭配中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请学生拿出衣服学具摆一摆。在摆的过程中让学生边摆边说:先摆了什么,后摆了什么。然后请学生在投影仪上展示搭配的过程。然后教师出示课件,显现操作过程:先固定黄上衣,分别搭配蓝裤子、红裤子、裙子,得到3种搭配方法,然后固定红上衣,分别搭配蓝裤子、红裤子、裙子,又得到3种搭配方法,所以一共有6种搭配方法。在引导学生有序搭配的时候还应让学生初步学会考虑全面搭配,除了固定上衣的方法,还可以固定下装来搭配。
直观操作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具体表象中构建思维发展的形象点。这个环节紧扣两个问题:1、你是怎样思考的?2、怎样搭配不重复、不遗漏?在有序搭配的操作中,在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维时,有序思考已经在学生头脑里留下了具体方法的烙印。
2、图示记录,显现操作过程。
欢欢非常感谢同学们帮她搭配好了衣服。她想:这么多种搭配我要每天穿一种,可是我万一忘记了怎么办?如果能把搭配的方法记录下来,就更好了!同学们,你们认为可以怎样记录?请动手试试吧!
在学生记录的过程中,教师到各小组巡视,会发现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的不同,学生呈现出多种图示记录:与形象化的衣服图示(分别画出上衣和下装),有的用编号来表示,有用文字说明的,有简明的连线,有的一一列举等。教师选取有代表性的记录方法进行展示并予以评价,让其记录方法的发明人加以说明。在展示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并在一一说明的过程中再一次呈现有序思考的方法。
通过以上这些方法的展示和比较,既巩固了有序搭配的方法,并且让学生在经历符号化、数学化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数学符号的简洁美。合理有序搭配在具体表象中逐渐抽象起来了。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人教版数学《搭配中的学问》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人教版数学《搭配中的'学问》说课稿3、分析比较,探索搭配规律。
怎样让学到的知识具有灵活性和应用性,怎样让学生的思维更深入?我超越教材安排,让学生发现搭配中的规律,找到更简便的方法:直接计算。
教师: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表示6种搭配方式?引出计算,并说出算式的意义。其实,学生在前面掌握了有序地用不同策略的搭配过程中已经初步感知2件上衣与3件下装的搭配就是2个3或3个2相加。接着,教师追问:那么3件上衣与3条裤子又有几种不同的穿法,你能很快说出来吗?4件上衣与5件下装呢?10件上衣与10件下装?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吗?从而得出:
上装数下装数=搭配总数
设计这个环节,不是追求答案的正确性和方法的模式化,而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更复杂的搭配问题的方法。因为计算就是图形、符号记录的另一种思维呈现,是对有序思考方式的更好内化。
三、变换形式,活用有序方法。
在衣服搭配结束后,为了给学生一个综合运用新知识的空间,教师巧妙利用身边的有用、有趣的教学资源,设计三个练习层次区活用有序思考方法。
1、改变搭配内容。
师:欢欢穿上了同学们帮忙搭配的漂亮衣服,带着我们到哪儿去玩了?(课件出示武穴市三个著名景点:双善洞、仙姑山、武山湖。每两个景点之间有三条不同的路线)请学生设计不同的游览路线。
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搭配内容的改变,让本节课的学习更有现实价值,并且把教材中两种事物之间的有序搭配为三种事物之间的搭配,实现知识的有机拓展。
2、变换记录方式。
教师:在游玩的路上,小导游给同学们出了一道题,想考考大家,你们敢挑战吗?(出示数字推拉卡)这些数字能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两位数?你们能完整地记录下来吗?学生会发现固定十位上的数字就可以得到3个不同的两位数。
把形象事物之间的搭配变成了数字之间的搭配,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用列举法能把所有的两位数都写出来,做到不遗漏、不重复。
3、创编搭配题型。
传统的搭配连习,都是出示几种事物,让学生去搭配。我做了一些改革,让学生当小老师,去判断别人搭配的对不对。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习有了更多的内动力,同时在辨析中使学生的思维更清晰。
师:休息的时候,小导游从同学们中推选出4位最有表演天赋的同学来为大家表演相声。他们是李明、张华、王红、孙芳。相声为两人一组,他们这四人有多少种不同的表演方式?苗苗是这样想的:(课件出示搭配一:6种)你觉得她想的对吗?为什么?你认为怎么搭配?
受前面知识的影响,上装不能与上装搭配,十位数不能与十位数搭配,所以学生往往没有考虑到每个人都要与另外的三个人去搭配,导致考虑问题不全面。通过辨析,让学生的思维更具有缜密性和全面性。
预想效果:
纵观本课的教学过程,一种浓浓的数学思想在流淌,一种有序的思考方法在形成,一种清新的课堂在生产。整个教学活动在把握三性中产生独特魅力。
1、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创造教学核心价值。
本节课主要是把数学知识的学生与家乡风光人文结合在一起,所创设教学情境隐含着一条数学思想方法的主线,即有序思考。每个情境创设都在味这个核心价值所服务。
2、学习活动的探究性产生学习内在动力。
数学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本课着实让学生体验了一把,通过猜猜、讨论、交流、归纳等活动展开对问题的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
3、思维发展的层次性无痕渗透数学思想。
整个教学,学生在经历直观表象抽象的过程中,问题层层递进,思维要求逐步提高。另一方面,通过科学引导,巧妙地完成了渗透符号化、算式化的数学思想任务,探究活动很好地体现了思维发展的层次性。
《搭配中的学问》的数学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执教的是《搭配中的学问》,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第一课时的内容。
首先说说对教材的认识,在二年级上册的教材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一点组合知识,学生通过观察、试验、猜测的方法可以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组合数。本册教材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事物的组合数。与二年级上册教材相比,本册的内容更加系统和全面,教材重在培养学生有顺序的、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一、学生分析:三年级的学生通过观察、猜测以及实验的方法可以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组合数。但认知水平还停留在感性层面上,对搭配没有足够的认识。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
为了加深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体验、感知,这节课我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设计了“玩”中学、“做”中学、“乐”中学的多样活动,使学生在情境化、活动化、情感化的探究活动中,经历一个完整的知识建构过程,力争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搭配的方法。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渗透符号替代思想。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及全面、有序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进行有序思考,掌握搭配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有顺序、全面地思考问题,并用数学语言及数学符号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说教法、学法
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要使学生获得知识经验并得到发展,就必须引领他们参加实践活动。新课标也视学习为“做”的过程、“经验生成的过程。因此,本课设计力求在教法上体现”在玩中学、在做中学、在合作交流中学”,在学法上则突出“自主学习、实践感知”的特点。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总体的设计思路:创设了以图图“元旦”表演节目为主题的活动情景串。包含帮助图图“搭配衣服”——“搭配早餐”——“演出路线”——“照相问题”四个场景。在帮助图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搭配的策略和方法。
1、创设情境感知搭配
新课开始,把搭配这个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放置在生活情境中。
师:“同学们看屏幕,这是谁?(图图)元旦就要到了,图图要参加演出,需要准备一套演出服,看:妈妈给他准备了这么多衣服,猜猜,他可能穿那一套呢?”
引入图图这个学生很熟悉的动画形象,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情绪高涨的进入探究活动中。同时,使学生初步感知搭配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普遍性。
2、借助活动体验搭配
在这一环节中,围绕搭配衣服这一主题,我设计了相关的实践活动。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让学生小组合作,通过想一想,摆一摆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教师只是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从始至终参与学习知识的全过程,领悟到知识的真谛。活动一:2件上衣3条裤子搭配
在这一环节中首先让学生先猜图图可能穿那一套,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展现学生思维,体现学生主体性。然后教师问:穿法这么多,到底一共有几种不同的穿法呢?学生回答6种后,教师追问:到底哪6种?先用学具摆摆、说说。这样设计有利于活跃、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合作精神。
在小组汇报交流时,让学生进行评价,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锻炼了语言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同时获得了情感上的体验。
总之这个环节的设计一方面体现学生从无序的摆——有序的摆;从无序的说——有序简练的`说的过程;另一方面体现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不同;同时也体现评价的多元化。
活动二:3件上衣3条裤子搭配
师:3件上衣3条裤子有几种不同的穿法?学生都说9种,老师接着说:你能用最简洁的方式把所有的搭配方法都记录下来。
在学生记录的过程中,我到各小组巡视,选择有代表性的方法展示,并让学生说明,关键要让学生说清是怎样搭配的。学生可能出现图形、数字、字母、文字、连线等多种表示方法。通过这些方法的比较,既巩固了有序搭配的方法,又让学生经历了符号化、数学化的过程,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符号的简洁美。具有符号替代思想无疑会让学生拥有一把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快速、便捷、直达目标。而且,这种符号思想的产生也是必然的、水到渠成的。事实上,本节课并不是在特定的课堂中为了渗透符号替代思想而渗透,在任何一个班级,只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学生就能创造出来。
通过以上两个不同层次的搭配活动,不仅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要有序地搭配才能不遗漏,不重复,而且使学生的思维逐步由具体过渡到抽象。
活动三:5件上衣10条裤子搭配
师:5件上衣10条裤子有几种不同的穿法?谁能很快说出来?
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有序地用不同策略搭配的过程中,已经初步的感知到如2、3搭配中可以表示成2个3相加也能表示3个2相加,3、3搭配中可以表示成3个3相加,出现5——10搭配就是让学生进一步升华认识,能够用5×10这种更简便的方式解决问题,体现数学思想方法的螺旋上升。
3、运用知识拓展搭配
在衣服搭配结束后,为了给学生一个综合运用新知识的空间,我让学生用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早餐搭配、选择路线、照相,这些都是学生身边经常发生的事情。使练习充满了情趣,用生活激活了学生的记忆,巩固了所学知识。
“早餐搭配“这一活动,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学生找出所有的搭配方法后教师问:如果让你选,你怎样选,为什么,在学生回答后教师说:喜欢也不能偏食。这个活动既巩固了本课的内容,又渗透了饮食时要注意营养搭配这一生活常识。
在选择路线时,学生说出一共有六条路后,老师问:你认为图图会选哪一条路呢,为什么?学生会说:2号路5号路,因为这样最近,向学生渗透2点之间线段最短的知识。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让学生学会有序的思考方法,而且让学生在思考时能联系生活实际,会选用最合适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照相问题上,首先让学生回答4位小朋友和图图、小美各照一张要照多少张,学生解释后老师问:“咱班所有的同学都和图图、小美各照一张要照多少张呢,如果我们全校所有的同学都和图图、小美各照一张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很自然地想到用乘法算式来解决问题,并且在没有告诉全校人数的情况下,学生通过思考,得出了“全校人数乘2就是全校学生和图图小美的合影张数”的结论。由此可以看出:学生通过学习不仅学会了灵活的选择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且孩子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升华、锻炼。
生活中存在很多现象,很多问题,这些现象和问题,往往跟数学有关,并且可以用数学方法来解决。而“迁移、类推”是人类在探索未知世界时常用的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因此本课总体上充分体现了学习内容的弹性,即有一定范围的度,又能让学生有选择研究材料的机会,让他们研究自己想研究的内容。从解决搭配问题的策略上,力争体现从具体逐渐到抽象的过程,即体现“猜一猜——摆一摆(动手操作具体事物)——画一画(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用符号、字母等表示出搭配过程)——算一算(形成数学方法)”的过程;从搭配材料的数目上,经历二三搭配(2×3)——三三搭配(3×3)——五十搭配,体现从简单逐渐到复杂的过程。
以上就是我对这一课的理解,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希望得到各位老师的批评和指正。谢谢大家
【微语】对于别人的误解和批评,淡然处之,用行动证明自己,而非言语争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