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通用19篇)

711 篇文章
2024-08-13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1)

教材简析

本内容是学习十几减9、8、7、6之后一课时,是学生经历了大量的练习基础上进行教学,这时学生计算技能基本形成,计算方法基本熟练。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由观题到心算,不再直观演示,操作分解,由所学的方法自主迁移、类推到本课学习中,逐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够选择一种较熟练的方法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进一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联系,熟练运用“想加算减法”,促进计算能力的提高。

2.通过几个层次的计算练习,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培养学生初步的交流、合作、迁移、类推能力。

3.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数学的作用。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自我感悟、自我评价和个性发展。

教学准备

教具:主题图、课件、数字卡片;学具:自制数字卡片。

教学重点:

掌握十几减5、4、3、2的计算方法,能熟练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孕伏探究的基础

(课件动态出示)复习题:

(一)开火车。

9+3=15—8=17—9=13—7=12—6=

4+7=12—9=11—8=13—9=14—9=

请一个小组轮流进行口算报答案,其余学生评价。教师可以从中选择几题让学生说说自己计算方法。

(二)填数。

9+()=126+()=118+()=12

7+()=127+()=119+()=11

学生自己完成,记录答案。同伴交流,分享智慧,全班汇报。

教师:你能说说,你的同桌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设计意图:设计复习题,突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为感受“想加算减法”的价值奠定基础。同伴汇报,交流分享,完善自己的想法。】

二、练习引入,自主探究

(课件出示)例4计算题。

12-5=□11-4=□

12-4=□11-3=□

12-3=□11-2=□

(一)尝试计算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各列,记录在本上。

(二)汇报思考过程

1.课件出示小精灵的问题:你是怎样计算的?

指名汇报,个别提问计算时思考方法,可能会出现。

“破十法”:根据学生语言表征,教师可相应板书算式;

“想加算减法”:学生说出会算加法算式的加数,利用减法的关系,得出结果;

“熟练直接背出答案”:看到这个算式中的被减数和减数,就能直接说出差是多少;

“一个一个数”:从总数里一个一个减,得到结果。

2.引导学生比较几种算法,对于“直接背出答案”和“想加算减法”两种方法有相同点,在加法算式中会求一个加数,转化成减法算式就能就能想到要求的加数现在变成了减数,利用迁移、转化的数学思想,在这样描述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体现简捷。

(三)算式比较,引入课题

教师:这两列算式与什么特点?与之前的减法算式有什么不同?针对每列算式中减法的变化,减数分别是是5、4、3、2,这就是今天要研究的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法。引入课题并板书。

(四)尝试出题,同伴互查

1.教师:你能出这样的算式吗?

请每位学生尝试在本上出2题,让同桌计算,同伴互查交流。

2.全班汇报,交流各自计算方法。

3.根据学生出题,教师可以在每列原题基础上补充算式。如:12—6=、12—7=、12—8、12—9=

(五)题组比较,渗透思想

教师:比较例4中的两列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可能会从被减数,减数和差的变化来说,无论学生从什么角度观察,教师适当给于肯定。

【设计意图:学生的计算方法已经形成,本课中没有借助操作活动直观呈现,思考过程的表征图没有体现,只是增加抽象性,以说的方式提高思维水平,注重计算方法择优快捷熟练,注重算式资源中数学思想渗透,培养推理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三、巩固应用抓住联系

课件出示

(一)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自主完成“做一做”的填数。

全班汇报,指名回答。教师追问:大家填数的速度都很快,你有什么好办法?

(二)分析关系,创造算式

教师引导学生把上下两个算式为一组进行比较,说说自己的发现。突出体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注重学生在计算时多以“想加算减法”的方法提高计算熟练程度,使学生逐步达到由加法算式直接想出减法得数的要求。

(三)快速抢答,内化提升

根据学生对“做一做”题组的理解,加强学生用“想加算减法”的练习训练,达到一定熟练程度。

教师增加类似题组,让学生快速抢答。小组间相互出题,轮流抢答,掌握减法计算如何简捷。

【设计意图:此题的练习主要是帮助学生优化计算方法,多组练习后,让学生逐步喜欢“想加算减法”并加以熟练,分析关系,发现规律,创造算式等方式是对学生应知应会的数学思维、逻辑思维的提高。】

四、数学游戏,应用理解

(一)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游戏:送信(课件出示)

教师介绍游戏规则:教师出示数字卡片,指定学生计算,根据得数把算式放在相应答案的集合圈里。

(二)分类整理,渗透思想

(三)算式重组,思维提升

1.在进行分类整理以后,选择其中的一组进行观察,如15-6=17-8,引导学生发现两个算式中除了十位上是1,其他几个数都不相同,这样的算式还有吗?

课件出示教材17页的.“思考题”。

2.引导学生对集合圈里的算式进行观察,是否有符合要求的算式,填写在书上。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可能会出现集合圈里已有算式进行的重组:

17-9=13-511—7=13—612—6=11—5

可能还有学生自己想到如类似“12—4=14—6”这样的算式,请学生判断这个算式出现2个4是否符合要求,应如何修改。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通过复习,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归纳和整理,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同时还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综合的能力。

重、难点

正确熟练地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

学案

导案

课前检测

1、听算

12-914-615-716-913-7

说一说13-7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比一比,看谁说得的方法多方法好。

引导学生发现表中的规律。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如何才能准确无误

地写出所有等于8的算式。

自主复习

练习指导

(1)、退位减法表

出示20以内退位法表,引导学生发现表中的规律。

A、竖着看,分别读出每行的算式及结果,边读边思考,每竖行是怎样排列的。启发学生回答。

B、横着看。让学生默读每排的算式及结果,想一想,各排是怎样排列的。

C、问:从减法表中,还能发现排列上有什么规律吗?

(2)、练习

让学生把差是6、8、9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如:16-8=□-□,

教师读算式,学生举

实践应用

用数学

1、电脑出示P24:4

(1)问: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你能列出算式吗?试一试

(3)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其它的想法吗?

2、电脑出示P25:6

3、独立完成P25:5

先同桌互说,然后全班说(3----5人)

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互相说一说:我为什么这样列式?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还有其它的想法吗?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认真观察每一竖行的三道题,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然后指名说

根据题意进行实际的演示。

交流解惑

电脑出示第P26:11题图

问: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你能解决图中提出的这个问题吗?试一试你是怎样想的?说说你的想法。

拓展延伸

我们一队有12个男生,老师让每两个之间插进一个女生的话,可插进多少个女生?

盘点收获

这节课我学会了:

你对自己和同学的学习表现有什么想法?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初步掌握、理解其计算方法.

2.在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注意从具体到抽象,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运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9.

教学难点

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教师挑选几位学生进行“找伙伴”游戏(具体过程参考探究活动)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1.

师:数字娃娃们找到了自己的伙伴,便来到了果园摘苹果,一共摘了9个红苹果, 2个青苹果.它们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你们能帮他们算一算吗?

随后教师先后出示9个红苹果和2个青苹果,再出示集合图.

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怎样列式?(因为要求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所以用加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9+2=11.

师:苹果的总数是多少?如果数字娃娃们吃掉了9个,还剩几个?

随后出示11个苹果图,教师一边把11个苹果画上集合圈,把9个红苹果画上虚线圈.

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因为要从 11个苹果中去掉 9个,所以用减法)师: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1-9=

师:11-9的计算我们没有学过,怎样算?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把你怎样想的说一说.

可能有以下讨论结果:

(1)从图上看出从11个苹果里去掉9个,还剩2个苹果.

(2)因为 9加 2得 11,所以 11减 9等于 2.

(3)把9分成1和8,先用11减1再减8,得2.(即:11-9=11-1-8)

(4)把11分成10和1,先用10减9得1,再用剩下的1加1得2.

(即:11-9=10-9+1)

师:通过讨论,我们知道一个问题的解决,可能会有许多方法.同学们积极开动脑筋,想出的这些方法都是对的.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第(2)种计算方法.

请同学们观察左图和加法算式,右图和减法算式,想一想:苹果的总数都是11个,其中一部分是9个红苹果,另一部分是2个青苹果.为什么一个用加法,另一个用减法解答呢?(左图是把两部分合起来,求总数.所以用加法.右图是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数,求另一部分数.所以用减法)

根据加法和减法的关系,又学过9+2=11,那么在计算11减9时可以怎样想呢?(想: 9加几得11,9加2得11,11减9得2)同时教师板书得数“2”.

指名复述想的过程.

读算式:9+2=11,11—9=2.

2.教学例2.

师: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共有12朵花,去掉9朵,还剩几朵)怎样列式?

师:得多少?怎样想的?(9加3得12,12减9得3)同时板书得数“3”.

师: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共有14个圆,去掉9个,还剩几个?)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板书:14-9=

师:得多少?怎样想的?(9加5得14,14减9得5)同时板书得数“5”.

读算式:12-9=3,14-9=5.

3.教学例3.

让学生在桌上摆一摆(先摆13个五角星,用手势表示去掉9个,还剩几个?),说一说(说出算式,并说出想的过程),算一算(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13-9=4)

同样方法学习:16-9=7.

4.教学例4.

让学生看教科书,先独立在□里填数,教师行间指导,然后订正,并指定学生说出是怎么想的.同时板书算式: 15-9=6 17-9=8 18-9=9

5.小结.

教师指着减法算式,提问:今天学习的新知识是什么?(十几减9)

教师板书:十几减9.

师:这些减法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被减数都是十几的数,减数都是9)

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在做十几减 9的减法题时,可以想 9加几得被减数,这题就得几)这种方法就是想加算减,今后学习中还要用到.

三、巩固反馈.

1.

2.把下面各题写成一组一组的卡片,让学生看卡片说得数.

9+( )=13 9+( )=16

13-9=( ) 16-9=( )

9+( )=15 9+( )=12 9+( )=17

15-9=( ) 12-9=( ) 17-9=( )

3.进行“帮小白兔回家”的游戏(游戏过程参考探究活动)

板书设计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初步掌握、理解其计算方法。

2。在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注意从具体到抽象,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运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9。

教学难点

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教师挑选几位学生进行“找伙伴”游戏(具体过程参考探究活动)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1。

师:数字娃娃们找到了自己的伙伴,便来到了果园摘苹果,一共摘了9个红苹果,2个青苹果。它们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你们能帮他们算一算吗?

随后教师先后出示9个红苹果和2个青苹果,再出示集合图。

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怎样列式?(因为要求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所以用加法)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9+2=11。

师:苹果的总数是多少?如果数字娃娃们吃掉了9个,还剩几个?

随后出示11个苹果图,教师一边把11个苹果画上集合圈,把9个红苹果画上虚线圈。

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因为要从11个苹果中去掉9个,所以用减法)师: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1—9=

师:11—9的计算我们没有学过,怎样算?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把你怎样想的说一说。

可能有以下讨论结果:

(1)从图上看出从11个苹果里去掉9个,还剩2个苹果。

(2)因为9加2得11,所以11减9等于2。

(3)把9分成1和8,先用11减1再减8,得2。(即:11—9=11—1—8)

(4)把11分成10和1,先用10减9得1,再用剩下的1加1得2。

(即:11—9=10—9+1)

师:通过讨论,我们知道一个问题的解决,可能会有许多方法。同学们积极开动脑筋,想出的这些方法都是对的。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第(2)种计算方法。

请同学们观察左图和加法算式,右图和减法算式,想一想:苹果的总数都是11个,其中一部分是9个红苹果,另一部分是2个青苹果。为什么一个用加法,另一个用减法解答呢?(左图是把两部分合起来,求总数。所以用加法。右图是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数,求另一部分数。所以用减法)

根据加法和减法的关系,又学过9+2=11,那么在计算11减9时可以怎样想呢?(想:9加几得11,9加2得11,11减9得2)同时教师板书得数“2”。

指名复述想的过程。

读算式:9+2=11,11—9=2。

2。教学例2。

师: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共有12朵花,去掉9朵,还剩几朵)怎样列式?

师:得多少?怎样想的?(9加3得12,12减9得3)同时板书得数“3”。

师: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共有14个圆,去掉9个,还剩几个?)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板书:14—9=

师:得多少?怎样想的?(9加5得14,14减9得5)同时板书得数“5”。

读算式:12—9=3,14—9=5。

3。教学例3。

让学生在桌上摆一摆(先摆13个五角星,用手势表示去掉9个,还剩几个?),说一说(说出算式,并说出想的过程),算一算(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13—9=4)

同样方法学习:16—9=7。

4。教学例4。

让学生看教科书,先独立在□里填数,教师行间指导,然后订正,并指定学生说出是怎么想的。同时板书算式:15—9=617—9=818—9=9

5。小结。

教师指着减法算式,提问:今天学习的新知识是什么?(十几减9)

教师板书:十几减9。

师:这些减法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被减数都是十几的数,减数都是9)

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在做十几减9的减法题时,可以想9加几得被减数,这题就得几)这种方法就是想加算减,今后学习中还要用到。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练习五1~7题。

教学目标:

巩固本单元所学20以内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做练习。

二、练习:

1、第1题:把差是6……地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小组合作完成。

2、第2题:

(1)看图,明确题意:一图四式。

(2)学生同位两个互相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

(3)根据图意和问题列算式解答,写在书上。

(4)订正答案。

3、第3题:

(1)明确要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学生独立完成。

(3)订正答案(对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提出表扬)。

4、第4题:

(1)明确题意:根据图写算式。

(2)学生自己尝试读题,并提出数学问题。

(3)列算式解答,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5、第5题:

(1)明确要求:先算出得数,再仔细观察竖着每一组的三个算式有什么联系。

(2)学生书写得数。

(3)订正答案。

(4)说说自己发现的规律。

6、第6题:小松鼠采松果。

(1)故事形式引出:有一天,松鼠妈妈对松鼠哥哥和松鼠弟弟说:“孩子,你们已经长大了,要帮妈妈做事了。今天,你们就去森林里采些松果来吧!”小松鼠愉快地答应了。过了一会儿,两只小松鼠回来了,松鼠妈妈看到孩子这么能干,高兴极了。一个劲儿夸奖他们,说:“你们真能干,一共采了12个松果。”松鼠弟弟说:“哥哥猜得多,我只采了5个。”亲爱的小朋友,你知道松鼠哥哥采了多少个吗?”

(2)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说答案,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口头列算式解答。

(4)写在书上。

7、第7题:旅游公司汽车出租情况。

(1)看统计表,明确要求的是还剩多少辆?

(2)学生根据题意自己解答。

(3)订正答案,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4、16-9=7(只)

6、12-5=7(个)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6)

教材简析:

本课是学习用加减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是利用20以内加减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在审题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分析题意,选择相对应的信息解决问题,能根据情境中数量关系分辨出多余条件,排除多余信息对解决问题的干扰。利用实际操作、分析理解,突出画图策略,解决求“另一个加数是多少”的数学问题。教学时,根据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以学生已知经验为起点,激起兴趣激发思考,促进儿童产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展开读一读、想一想、圈一圈、画一画等活动,注重学生自我感悟、自我评价和个性发展。进一步体现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价值。

教学目标

1.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步骤,能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是多少”的数学问题。

2.让学生经历读一读、想一想、圈一圈、画一画等活动,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逐步熟悉用画图方法解题的策略。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体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带来乐趣。

教学准备

教具:主题图、课件、图片。

教学重点:

会解决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是多少”的问题。

教学难点:会根据情境选择相关信息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回顾经验

(课件出示)复习题

教师:小猴子吃桃子。观察这幅图,你了解那些信息?问题是什么?“还剩几个”怎样解答呢?

自主列式解答。指名回答,个别评价,促进交流。

教师:解答正确吗?指名回答。

师生小结:明确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引入课题并板书。

【设计意图:设计复习题,突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为今天新课教学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课件出示)例5主题图.

(一)理解图意,找出相关条件和问题

教师:图中小朋友在干什么?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发现什么数学信息?问题是什么?

根据学生完整的回答,课件出示各信息:

1.有16人来踢球,

2.现在来了9人,

3.我们队踢进了4个,

4.还有几人没来?

教师:我们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条件),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二)尝试列式,引发矛盾冲突

教师:你觉得怎样解决“还有几人没来”这个问题?

学生汇报,根据自己想法列出算式,教师板书。可能会出现:

16-9 16-4 16-9-4

教师:哪种算式是正确的?

(三)分析题意,筛选信息

师生合作,利用多种方式,逐一分析算式。

1.读一读。让学生将有联系的相关条件读一读。初步判断哪个条件与问题没有关系。

2.摆一摆 。利用信息条,进行重组

(1)16-9这个算式表示“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

(2)16-4这个算式表示“有16人来踢球。我们队踢进了4个,还有几人没来?

(3)16-9-4这个算式表示“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个,还有几人没来?

引导学生发现:要求“还有几人没来”,与人数有关,与踢进的球没有关系。

师生小结:“.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在解决问题时没有用处,是多余条件。

3.圈一圈。把多余条件圈起来,将有用的条件和问题完整读一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现实情境图提取信息,尝试列式 引发思考。初步感知解决问题中包含的数量关系,利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选择有效解决问题的条件,明确与问题无关的条件是多余条件。】

(四)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1.画图策略,深化理解

教师:我们了解到的条件和问题,除了用文字表示,还能用什么方式让大家看到很清楚?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用直观画图的方式表示。同伴合作,设计画图表示方法。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呈现不同的画图策略,可能会有:

如果有错误的画图,可根据生成资源进行分析讲解。

教师:根据图,用什么方法解决?

【设计意图:明确条件后,再次让学生把条件和问题用自己喜欢的图表示出来,进一步理解问题间的数量关系,体会减法的意义,同时为列式计算提供表象支撑。】

2.列式计算,建构意义

分析图中表示各部分的表示的意思,明确数量关系间的相互关系。

教师:你能看懂这些图吗?画图帮助我们分析题目的意思,现在解决“还有几人没来”你还有什么困难吗?

学生列式,指名板演,个别提问,说算式各部分的含义。

全班交流。检查单位,口述答语等,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细节。

3.回顾反思,强化步骤

(1)验证结果

教师:还有7人没来,这个结果正确吗?你有什么方法说明这个结果是正确的?

学生汇报,可能会出现:

用加法验证,7+9=16(人),

语言表述:没来的7人加上 现在来的9人,一共有16人。

在表述过程中,只要学生能利用加法的检验的意识来分析,都予以肯定

(2)回顾步骤

结合主题图,梳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教师:今天我们在解决问题时遇到了什么困难?

教师:分析信息时,我们采用什么方法?是不是所有的条件都与解决的问题有关?

教师:解决问题的结果是否正确怎样检验?

师生小结:我们在解决问题时 ,要先通过看图或看文字信息,明确问题是什么;再分析清楚哪些条件与文图有关,通过画图,或操作的方式帮助我们理解,列出算式;最好要检验解答的结果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今天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如何准确理解题意,排除多余条件的干扰。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验证与反思的能力。】

三、学以致用,升华认识

(一)教材第20页“做一做”。

此题与例题类似,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找出多余条件,自己解答。

(二)教材第22页“练习五”第2题。

此两题与例题类似,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找出多余条件,自己解答。

学生练习,同伴互评,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选择2道习题都是教材上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放手让学生尝试思考,脱离直观画图或操作,具体到抽象,掌握这类问题解决的一般步骤,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遇到解决问题的数量与以前有什么不同?你会分析解决的?

教学问题诊断:

画图中如果发现错误的图意,教师该如何处理?

让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把与问题有关的条件表示出来,可能有学生不是很清楚该用什么方式,迟迟不能下笔;还有的学生会直接画出左边有9人,右边有7人,一共有16人,没有问题体现……,如果仅仅是抓住这样资源进行分析讲解,也许会有部分学生能明白进行修改(在老师辅导下修改),但是花费的时间影响后面环节正常教授,影响既定的目标。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7)

学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20以内退位减法

学习目标

通过复习,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归纳和整理,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同时还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综合的能力。

重、难点

正确熟练地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

学案

导案

课前检测

1、听算

12—914—615—716—913—7

说一说13—7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比一比,看谁说得的方法多方法好。

引导学生发现表中的规律。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如何才能准确无误

地写出所有等于8的算式。

自主复习

练习指导

(1)、退位减法表

出示20以内退位法表,引导学生发现表中的规律。

A、竖着看,分别读出每行的算式及结果,边读边思考,每竖行是怎样排列的。启发学生回答。

B、横着看。让学生默读每排的算式及结果,想一想,各排是怎样排列的。

C、问:从减法表中,还能发现排列上有什么规律吗?

(2)、练习

让学生把差是6、8、9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如:16—8=□-□,

教师读算式,学生举

实践应用

用数学

1、电脑出示P24:4

(1)问: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你能列出算式吗?试一试

(3)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其它的想法吗?

2、电脑出示P25:6

3、独立完成P25:5

先同桌互说,然后全班说(3————5人)

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互相说一说:我为什么这样列式?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还有其它的想法吗?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认真观察每一竖行的三道题,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然后指名说

根据题意进行实际的演示。

交流解惑

电脑出示第P26:11题图

问: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你能解决图中提出的这个问题吗?试一试你是怎样想的?说说你的想法。

拓展延伸

我们一队有12个男生,老师让每两个之间插进一个女生的话,可插进多少个女生?

盘点收获

这节课我学会了:

你对自己和同学的学习表现有什么想法?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8)

教材简析:

本课是学生初步认识减法的意义、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量多少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用减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是为将来学习多位数这类题型打下基础。本课中,学生对比较两个量相差多少用减法计算理解有一定难度,可以通过提供画图、操作、摆一摆的策略,帮助学生理解分析数量关系,沟通与原有经验的减法模型间的关系,从而获得解决比多(少)的数学问题的思维方法,理解用减法计算的道理。在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少几”的问题,还利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将新问题转化成旧问题来解决,减轻了学生负担。教学中,设计具体方法与策略的呈现,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题型结构特征、数量关系和解决策略。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丰富学生对减法现实意义的认识,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渗透一一对应、转化等数学思想。

3.让学生体验到合作交流带来的乐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

主题图、课件、实物图片;学具:圆片或小棒。

教学重点:

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的数量关系,正确选择算法。

教学难点:

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用减法计算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感知模型

课件出示复习题:

(一)比一比,说一说。

1.

2.

教师:这两组题中,谁多谁少?你是怎样看出来?

学生汇报可能会说:题1中物体个数较少,能直观看出○多,△少。可以表示为5>3,也可以表示为3<5.

第2题,苹果和梨比较,苹果比梨多,多4个,引导学生在汇报过程中完整表述,并能用两种方法说出比多和比少的关系。

如:比多,表示:8>4;比少,表示:4<8。

(二)摆一摆,比一比。

教师:有红色圆片10个,蓝色的圆片8个,你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摆一摆吗?

学生利用学具操作,复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直观看出谁多谁少的关系。

学生汇报,直观展示,完整表述。

师生小结:在比较两个物体多少时,最好分成两排,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能感受这种方法直观明晰的优点。

【设计意图:设计两组复习题,从直观判断,实物操作,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做准备,也突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二、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课件出示例6主题图。

(一)了解信息,提出问题

教师:图中小朋友在干什么?(玩套圈游戏)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发现什么数学信息?问题是什么?课件出示问题:你知道了什么?

根据学生完整的回答,课件出示各信息:

小雪:我套中7个

小华:我套中12个

问题: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

教师:我们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条件),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教师:谁和谁比?怎样清楚看出谁的多?谁的少?

三、自主探究,构建模型

教师:想一想,我们在比较两种物体多少的时候会用什么方法?

(一)摆一摆(画一画)

学生尝试操作,教师巡视。汇报结果,可能会出现:(课件预设)

1.圆片或小棒摆出:

2.画图:

3.线段图雏形:

4.直接列算式。12-7=5(个)

(二)比一比,说一说

师生交流。分析各种方法,引导补充,完善图示,便于清晰理解。

教师:方法1、2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比较?(一一对应法)小华的12个分成几部分?(引导学生看出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一一对应中相等的部分,另一部分是比小雪多的部分,教师可指出多的部分圈起来,完善图示。)

师生共同分析方法3,用两条线长短不一的线表示小雪与小华套圈的个数。方法类似1和2,只是表示不同。教师引导学生把多出来的部分用大括号和问号方法表示。

教师肯定学生操作过程中的数学思考,能联系旧知运用摆一摆或画一画的方法,进行比较。

(三)形成策略

1.分析数量,理解关系

教师:从图中看出,我们要解答的问题是什么?在图中哪一部分?

通过图示再次理解问题,标画条件和问题,建立与原来减法模型的联系,理解用小华12去掉与小雪相同的7个,多出的那部分就是要求的问题。

2.列式计算,意义建构

学生列式,指名板演,个别提问,说算式各部分的含义。

12-7=5(个)

教师追问:“7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指着图说,表示与小雪套中同样多的小华中也有的那部分。)

全班交流。检查单位,口述答语等,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细节。

3.变式思考,突出转化

教师:我们解决了小华比小雪多5个的问题,那么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怎样解决?你有什么想法?

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思想,换一种说法:(课件出示)“小华比小雪多几个,也可以说小雪比小华少几个”。

结合图示,(课件闪烁比少的部分)说出比少的部分与比多的部分相同,再次理解数量关系,列出算式。12-7=5(个)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操作、画图的方式理解数量关系,建立于原来减法模型的联系,丰富学生对减法现实意义的理解,从而获得解决比多(比少)的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式,理解用减法计算的道理。变式练习运用转化思想,减轻学生负担,促进理解。】

(四)回顾反思,强化步骤

1.验证结果

教师:“小华比小雪多套中5个,或者说小雪比小华少套中5个”这个结果正确吗?(课件出示问题)

你有什么方法说明这个结果是正确的?

学生可能会说:从图中看出多(少)了5个;12个去掉5个就和7个一样多;7个再增加5个就12个。

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教师予以肯定。

2.回顾步骤

结合主题图,梳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教师:今天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运用了什么方法?

教师:分析信息时,怎样表示个信息的数量?

教师:解决问题的结果是否正确怎样检验?

师生小结: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先了解文字信息,明确问题是什么;再通过画图,或操作的方式帮助我们分析理解,能直观看出多少,根据多少的数量列出算式;解答的结果可以用反过来思考的方法来检验。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进行回顾和反思,让学生感受到有效画图策略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作用,同时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验证与反思的能力。】

四、巩固应用,体验成功

(一)教材21页“做一做”。(课件出示)

用圆片摆一摆,圈一圈。列出算式,全班汇报。

(二)完成教材23页第9题。(课件出示)

尝试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先分析信息,理解数量关系,第(1)题直接列式计算。第(2)题让学生选择信息,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不唯一具有开放性。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比多比少与以前有什么不同?你还有什么问题?

教学问题诊断:

对于学生画图分析数量关系,并没有案例设计中那样规范,教师该如何引导分析?还是以教材中的图示分析为主?

学生尝试摆一摆时,都会用旧知一一对应方法进行比较,能直观看出5个,觉得这题难度不大。在这样基础上,教师还反复进行图示讲解,主要注重比较时多出部分或少掉部分都应在去掉同样多的基础上,理解减法的意义,逐渐培养学生规范画图,在学生原始图示上教师进行补充完善,培养学生养成各数量和问题在图中表示出来的习惯,是为将来学习线段图和其他方法奠定基础。这个环节看似简单,相关的数学知识还是丰富的,教师要肯花时间,给学生空间,讲解中源于本课教材知识点,从学生思考的角度出发,逐步形成一些数学思维,为后续的数学发展做准备。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系统的回顾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提升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

2、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得出结论,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通过学生看书,小组合作,观察和操作等学习策略的应用,促进学生掌握应用学法,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探索和小组合作的乐趣。

教具准备:

写算式的小卡片(数量为全班人数的一半)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接火车游戏,口算练习

7+8 5+9 6+8

4+9 5+7 9+3

13-9 16-7 14-6

15-8 12-4 18-9

二、讲授新课

1:谈话导入质疑激趣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遇到个小难题,你们能帮我解决吗?老师准备的写减法算式的小纸片只够一半,怎么办啊?”

有的同学大方的说自己不要了。(这显然不是老师的本意。)

“可是,老师又希望大家都来做这个练习,怎么办呢?”(师面露难色)。

这时学生自然而然的想到同位共用一份。

把事先准备好的小卡片分发给每一个小组(两人一组),(他们带着一种帮老师解决了大难题的快感跳入了老师设下的圈。)

“要把表上的算式一道不拉的写在这些卡片上,你们打算怎么写呢?”(步步引导)

同位不由自主的商讨起来,广泛发表自己意见

生1:“我写11减几的,他写12减几的,我写13减……他写……”

师:“你写被减数是单数的,他写被减数是双数的,注意不错。”

生2:“我写减9的减8的减7的,剩下的他写”

师:“你写减数是单数的,他写减数是双数的,也合理。”

(老师为他们进行简单的归纳,以提示同位都较差的小组)

生3:“我写横着前三行,他写……”

生4:“我写竖着……”

生……

学生各个踊跃的汇报自己的打算,纷纷举手展示自己经过深思熟虑的方案。

在各组讨论的基础上,广泛反映出各种方法。教师表扬同学想的方法多,能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说同学们喜欢哪种方法,并说明理由。

2、分工合作自主探索

学生开始分工完成表格里的算式。

陆陆续续的完成了,同位中有一个没完成的,我都没检查,这样必须照顾到对方才算完成。在前几个组单个同学被老师拒绝后,后面的组自发的帮起反应或速度较慢的同学。

(慢慢的小组之间的合作越来越紧密)

首先完成的就在自己小组的下面化上对号(哪组最多哪组就是最后的获胜者,全班按照座次分成三个小组,这样利于增强学生由两人一小组到几人一大组的集体荣誉感)

等同学们写完,黑板上的对号也渐渐的拉开了距离,激起了同学们的斗志。

3、面向全体分层要求

师:“刚才同学们分组完成的很快,那么我看看谁发现了表上的算式是怎样排列的呢?”

引导学生观察表格的规律性。

学生根据刚才两人分工完成的算式找出其中的规律。

“那么同学们打算怎样以最快的速度排列出来呢?”

生1:“我找卡片他排。”

生2:“我摆11减几的,他摆12减几的……”

学生有了刚才的分工经验,很快的用到了此处。

学生们在我的一声令下,开始了紧张又认真的排列。

(师进行巡视指导,对于反应较慢的小组作提示性指导。)

学生很快的完成了,黑板上的对号又有了新的变化,学生也有了新的想法,期待着老师提出新的要求,以改变对号的多少,(通过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位互相拿卡片提问,一问一答再互换,直到每人都算完一遍表里的算式,为下一步的排列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4、小组合作操作记录

师:“下面再按得数一样的有规律的排列一遍”

组织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广泛发表自己意见。

学生进行新的排列。

教师加强巡视,主动参与小组交流,了解情况,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三:课堂小结

找没有同位可合作的同学谈体会,得出只有在合作中,才能最快的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进行有导向性的小节,宣布本节课的优胜小组,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反思:

本节是节复习练习课,学生却有新的收获,这是因为教师没有停留在对旧知的”回炉”上,而是让学生在原因知识基础上,经历知识获得过程,打破了原有的思维定势,对教材进行重组,让学生在思考中去发现,在发现中去探索,在探索交流中获取新知,让他们在活动中运用自己的经验去认识世界,进行探索。

一、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课堂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能力的一种体验。

本节课以几个最简单的环节进行复习,从一开始就逐渐的引导学生认识到,进行小组合作是最佳的学习方法,从最初的帮助老师解决困难,到单人完成老师拒绝检查,再到黑板上以对号多少评判小组成绩,没有比赛的比赛,学生们由最初的被动的有意识的合作逐步进入主动的无意识的合作、

二、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为学生打好”基本功”练就基本的数学技能,掌握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这样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水平的长期发展,高难度动作的训练只适应一小部分学习有优势的同学,所以,本节课,抓住学生好胜的心理,在复习中,自然而然的同位中较差的就被多提问几次,正是达到了复习的目的,程度好的小组也进行了多次练习,使程度较差的同学也从真正意义上复习到了旧知。再观察每一个小组,各个参与,少有的“大生产大合作运动”。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对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和用数学进行一番回顾与,以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

2、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中通过动手操作,发展个性,概括规律,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合作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归纳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过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对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进行和复习。

板书:和复习

二、自主学习,合作研讨:

1、口算:

我们先进行口算练习,开火车回答。哪列火车来开呢?(20以内退位减法表中第一行和第一列共15道算式)。

提问:这道题(15-9)你是怎么口算的?谁有不同的想法?

2、初步感知规律:

⑴刚才我们用各种方法口算出20以内的退位减法,现在老师把这15道口算算式卡片排成两行贴在黑板上,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想一想,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可以按什么规律来给这些算式排排队呢?(先独立思考,后小组组织讨论)

⑵第一行算式的被减数都一样,可以按减数的大小顺序进行排队。第二行算式的减数都一样,可以按被减数的大小顺序进行排队。下面,老师要让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来给15个算式排排队。请小组长拿出黑色的袋子放在桌上,里面装的就是这15个算式。各个小组的同学要听从组长的安排,有的找算式,有的贴,分工合作,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配合得最好,排得又对又快。

⑶学生动手操作。

⑷小组展示,并说说是按什么规律来排的。

⑸:同学们真厉害,经过你们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得出了这么多种排法,真了不起。但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还有21道算式,为了排列起来比较直观,我们先按照这种排法(③)来排(学生排法中:①排成两行的:;②差相等的;③排成倒“7”字型的:…)你们能按照这种方法很快地排列出来吗?好,看看哪个小组又对又快又整齐。是这种排法的小组,就讨论一下,接下去怎么排?

3、运用规律,完成表格:

⑴谁能说一说刚才我们排的这一行一列有什么规律呢?

⑵接下来该排哪个算式呢?(师指11-8下面那一格)。

请小组长拿出第二个袋子,里面装的是其余的21道算式卡片,小组合作,按照规律继续排下去。看看哪个小组排得又快又整齐。

⑶学生动手操作。

4、,引导学生说出“20以内减法表”的规律。

⑴竖着看,算式的排列有什么规律?你怎么知道差是从小到大的?

⑵横着看,又有什么规律?你是怎么知道差是从小到大的?

⑶除了这些,你还有哪些新的发现?怎么知道斜着看,差都一样?

⑷掌握了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在计算的时候做到又对又快。

三、应用规律,完成练习。

1、教师随意指出表中一题,让学生找出与这道题相同的所有算式。

2、学生自由选择,想写差是几的算式就写差是几的算式(要求:差是相同的所有算式)。

3、课件出示游戏:摘苹果

开放性计算练习:13-()=613-()=11-214-()=()-()13-()〈616-()〈7

四、:

在本节课中,我们复习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通过复习,你知道了什么?根据课堂情况表扬表现好的同学。

五、布置作业:练习五1——3题。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11)

课题:

十几减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初步掌握、理解其计算方法。

2.在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注意从具体到抽象,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运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9。

教学难点

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教师挑选几位学生进行“找伙伴”游戏(具体过程参考探究活动)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1。

师:数字娃娃们找到了自己的伙伴,便来到了果园摘苹果,一共摘了9个红苹果, 2个青苹果.它们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你们能帮他们算一算吗?

随后教师先后出示9个红苹果和2个青苹果,再出示集合图。

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怎样列式?(因为要求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所以用加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9+2=11。

师:苹果的总数是多少?如果数字娃娃们吃掉了9个,还剩几个?

随后出示11个苹果图,教师一边把11个苹果画上集合圈,把9个红苹果画上虚线圈.

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因为要从 11个苹果中去掉 9个,所以用减法)师: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1-9=2

师:11-9的计算我们没有学过,怎样算?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把你怎样想的说一说。

可能有以下讨论结果:

(1)从图上看出从11个苹果里去掉9个,还剩2个苹果。

(2)因为 9加 2得 11,所以 11减 9等于 2。

(3)把9分成1和8,先用11减1再减8,得2(即:11-9=11-1-8)。

(4)把11分成10和1,先用10减9得1,再用剩下的1加1得2。

(即:11-9=10-9+1)

师:通过讨论,我们知道一个问题的解决,可能会有许多方法.同学们积极开动脑筋,想出的这些方法都是对的.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第(2)种计算方法。

请同学们观察左图和加法算式,右图和减法算式,想一想:苹果的总数都是11个,其中一部分是9个红苹果,另一部分是2个青苹果.为什么一个用加法,另一个用减法解答呢?(左图是把两部分合起来,求总数.所以用加法.右图是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数,求另一部分数.所以用减法)。

根据加法和减法的关系,又学过9+2=11,那么在计算11减9时可以怎样想呢?(想: 9加几得11,9加2得11,11减9得2)同时教师板书得数“2”。

指名复述想的过程。

读算式:9+2=11,11—9=2。

2.教学例2。

师: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共有12朵花,去掉9朵,还剩几朵)怎样列式?

师:得多少?怎样想的?(9加3得12,12减9得3)同时板书得数“3”。

师: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共有14个圆,去掉9个,还剩几个?)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板书:14-9=

师:得多少?怎样想的?(9加5得14,14减9得5)同时板书得数“5”。

读算式:12-9=3,14-9=5。

3.教学例3。

让学生在桌上摆一摆(先摆13个五角星,用手势表示去掉9个,还剩几个?),说一说(说出算式,并说出想的过程),算一算(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13-9=4)

同样方法学习:16-9=7。

4.教学例4。

让学生看教科书,先独立在□里填数,教师行间指导,然后订正,并指定学生说出是怎么想的.同时板书算式: 15-9=6 17-9=8 18-9=9

5.小结。

教师指着减法算式,提问:今天学习的新知识是什么?(十几减9)

教师板书:十几减9。

师:这些减法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被减数都是十几的数,减数都是9)

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在做十几减 9的减法题时,可以想 9加几得被减数,这题就得几)这种方法就是想加算减,今后学习中还要用到。

三、巩固反馈。

1.把下面各题写成一组一组的卡片,让学生看卡片说得数。

9+( )=13

9+( )=16

13-9=( )

16-9=( )

9+( )=15

9+( )=12

9+( )=17

15-9=( )

12-9=( )

17-9=( )

2.进行“帮小白兔回家”的游戏(游戏过程参考探究活动)

板书设计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12)

教材简析

本内容是学习十几减9、8、7、6之后一课时,是学生经历了大量的练习基础上进行教学,这时学生计算技能基本形成,计算方法基本熟练。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由观题到心算,不再直观演示,操作分解,由所学的方法自主迁移、类推到本课学习中,逐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够选择一种较熟练的方法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进一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联系,熟练运用“想加算减法”,促进计算能力的提高。

2.通过几个层次的计算练习,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培养学生初步的交流、合作、迁移、类推能力。

3.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数学的作用。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自我感悟、自我评价和个性发展。

教学准备

教具:主题图、课件、数字卡片;学具:自制数字卡片。

教学重点:

掌握十几减5、4、3、2的计算方法,能熟练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孕伏探究的基础

(课件动态出示)复习题:

(一)开火车。

9+3=15—8=17—9=13—7=12—6=

4+7=12—9=11—8=13—9=14—9=

请一个小组轮流进行口算报答案,其余学生评价。教师可以从中选择几题让学生说说自己计算方法。

(二)填数。

9+()=126+()=118+()=12

7+()=127+()=119+()=11

学生自己完成,记录答案。同伴交流,分享智慧,全班汇报。

教师:你能说说,你的同桌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设计意图:设计复习题,突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为感受“想加算减法”的价值奠定基础。同伴汇报,交流分享,完善自己的想法。】

二、练习引入,自主探究

(课件出示)例4计算题。

12-5=□11-4=□

12-4=□11-3=□

12-3=□11-2=□

(一)尝试计算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各列,记录在本上。

(二)汇报思考过程

1.课件出示小精灵的问题:你是怎样计算的?

指名汇报,个别提问计算时思考方法,可能会出现。

“破十法”:根据学生语言表征,教师可相应板书算式;

“想加算减法”:学生说出会算加法算式的加数,利用减法的关系,得出结果;

“熟练直接背出答案”:看到这个算式中的被减数和减数,就能直接说出差是多少;

“一个一个数”:从总数里一个一个减,得到结果。

2.引导学生比较几种算法,对于“直接背出答案”和“想加算减法”两种方法有相同点,在加法算式中会求一个加数,转化成减法算式就能就能想到要求的加数现在变成了减数,利用迁移、转化的数学思想,在这样描述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体现简捷。

(三)算式比较,引入课题

教师:这两列算式与什么特点?与之前的减法算式有什么不同?针对每列算式中减法的变化,减数分别是是5、4、3、2,这就是今天要研究的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法。引入课题并板书。

(四)尝试出题,同伴互查

1.教师:你能出这样的算式吗?

请每位学生尝试在本上出2题,让同桌计算,同伴互查交流。

2.全班汇报,交流各自计算方法。

3.根据学生出题,教师可以在每列原题基础上补充算式。如:12—6=、12—7=、12—8、12—9=

(五)题组比较,渗透思想

教师:比较例4中的两列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可能会从被减数,减数和差的变化来说,无论学生从什么角度观察,教师适当给于肯定。

【设计意图:学生的计算方法已经形成,本课中没有借助操作活动直观呈现,思考过程的表征图没有体现,只是增加抽象性,以说的方式提高思维水平,注重计算方法择优快捷熟练,注重算式资源中数学思想渗透,培养推理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三、巩固应用抓住联系

课件出示

(一)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自主完成“做一做”的填数。

全班汇报,指名回答。教师追问:大家填数的速度都很快,你有什么好办法?

(二)分析关系,创造算式

教师引导学生把上下两个算式为一组进行比较,说说自己的发现。突出体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注重学生在计算时多以“想加算减法”的方法提高计算熟练程度,使学生逐步达到由加法算式直接想出减法得数的要求。

(三)快速抢答,内化提升

根据学生对“做一做”题组的理解,加强学生用“想加算减法”的练习训练,达到一定熟练程度。

教师增加类似题组,让学生快速抢答。小组间相互出题,轮流抢答,掌握减法计算如何简捷。

【设计意图:此题的练习主要是帮助学生优化计算方法,多组练习后,让学生逐步喜欢“想加算减法”并加以熟练,分析关系,发现规律,创造算式等方式是对学生应知应会的数学思维、逻辑思维的提高。】

四、数学游戏,应用理解

(一)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游戏:送信(课件出示)

教师介绍游戏规则:教师出示数字卡片,指定学生计算,根据得数把算式放在相应答案的集合圈里。

(二)分类整理,渗透思想

(三)算式重组,思维提升

1.在进行分类整理以后,选择其中的一组进行观察,如15-6=17-8,引导学生发现两个算式中除了十位上是1,其他几个数都不相同,这样的算式还有吗?

课件出示教材17页的“思考题”。

2.引导学生对集合圈里的算式进行观察,是否有符合要求的算式,填写在书上。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可能会出现集合圈里已有算式进行的重组:

17-9=13-511—7=13—612—6=11—5

可能还有学生自己想到如类似“12—4=14—6”这样的算式,请学生判断这个算式出现2个4是否符合要求,应如何修改。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13)

学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20以内退位减法

学习目标

通过复习,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归纳和整理,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同时还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综合的能力。

重、难点

正确熟练地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

学案

导案

课前检测

听算

12-9

14-6

15-7

16-9

13-7

说一说13-7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比一比,看谁说得的方法多方法好。

引导学生发现表中的规律。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如何才能准确无误地写出所有等于8的算式。

自主复习

练习指导

(1)、退位减法表

出示20以内退位法表,引导学生发现表中的.规律。

A、竖着看,分别读出每行的算式及结果,边读边思考,每竖行是怎样排列的。启发学生回答。

B、横着看。让学生默读每排的算式及结果,想一想,各排是怎样排列的。

C、问:从减法表中,还能发现排列上有什么规律吗?

(2)、练习

让学生把差是6、8、9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如:16-8=□-□,

教师读算式,学生举

实践应用

用数学

1、电脑出示P24:4

(1)问: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你能列出算式吗?试一试

(3)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其它的想法吗?

2、电脑出示P25:6

3、独立完成P25:5

先同桌互说,然后全班说(3----5人)

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互相说一说:我为什么这样列式?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还有其它的想法吗?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认真观察每一竖行的三道题,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然后指名说

根据题意进行实际的演示。

交流解惑

电脑出示第P26:11题图

问: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你能解决图中提出的这个问题吗?试一试你是怎样想的?说说你的想法。

拓展延伸:

我们一队有12个男生,老师让每两个之间插进一个女生的话,可插进多少个女生?

盘点收获:

这节课我学会了:

你对自己和同学的学习表现有什么想法?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14)

一、课程名称: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一学段一年级下册第二章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

二、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虽然仍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综合的意识。在浓厚兴趣的状态下,学生产生较强的自信心和表现欲望,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操作探究与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一年级学生主要依赖于直观性的教学进行思维。动手操作让学生手脑协作,更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

三、教学目标 分析: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况中提取、解决问题的过程,比较熟练的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运算。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的能力。知道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20以内退位减法进行整理,找出规律,进一步巩固此类减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交流,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的快乐,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四、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先安排加法,再安排减法,意图是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二十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是在学生学习了二十以内进位加法及退位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又是二十以内退位减法的复习课,是对学习两位数减去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巩固复习,能为后继教材的学习做好迁移准备。

五、教学过程 分析:

(一) 揭示课题

(二) 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

(三) 利用退位减法表复习

(四) 课堂独立练习

六、教学困难分析及媒体设计:

1、 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运用已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总结规律。运用Flash动画及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直观演示掌握规律。

2、 这是一节复习课,学生对复习的内容已基本掌握,相对于新授课难以激发学生的热情,达到熟练巩固知识的目的。为此引用动画《十几减几》,将练习内容融入适当的情境之中,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巩固算法。

七、课堂实施:

(一) 揭示课题

说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二) 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

1.找规律,填表。

出示图片。

要求:仔细观察,从已有的算式中找到规律,把所缺的算式填出来。

(自由发言,想填哪格,就填哪格。)

2.说说为什么这样填,你是怎么想的?

3.讨论(出示动画:二十以内的退位减法—二十以内退位减法表)。

a.竖着看,第一列的得数有什么规律?算式有什么规律?

b.你还能发现什么有规律的排列?

(酌情启发:横看,有什么规律?竖看,有什么规律?)

4.小组活动,动手操作,重排退位减法表。(见课本第23页。)

(提供每组一套20以内的退位减法算式。)

小组合作把这些卡片重新有规律地排成一个表。

(三) 利用退位减法表复习

1.把差是6……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课本第24页的第1题。)

a.差是6的减法算式有哪几道?想不出的可以看减法表。

[这个问题并没有限定差是6的算式的范围。所以一开始学生会说出原来学过的10以内差是6的算式,个别学生还可能由14-8=6、15-9=6类推出16-10=6、17-11=6等尚未学习的减法算式。对此,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分类,然后再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这节课复习的退位减法上来。]

学生可能说出:6-0=6、7-1=6、8-2=6……20-14=6……引导他们分类:其中哪些是上学期已经学过的?哪些是新学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哪些是以后要学的?

b.差是7的一组退位减法算式你能都说出来吗?

c.你还能说出一组差是几的退位减法?

(四) 课堂独立练习

1.看图列两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方格图小球图)

2.口算,比比谁算得又对又快。(出示动画:十几减几)

一年数学下《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复习》教学设计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15)

《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设计范文

课题五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课堂练习。

教学目标:

巩固本单元所学十几减几的知识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口算达到一定熟练程度。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我们来做课堂练习,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书写工整。

二、复习:

1、出示:

6+5= 7+8= 4+8=

11-5= 15-7= 12-8=

看到这些题,你想到什么?你发现每一组题有什么特点吗?

2、填空,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8+()=11 8+()=16 6+()=15

11-3= 16-()= 15-6=

独立完成,订正。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三、课堂练习:

1、两步运算:

11-9= 15-7= 17-6= 12-6=

15-9= 14-7= 18-9= 12-5=

11-4= 16-8= 13-6= 17-8=

2、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7+8-9= 16-8+4= 10+7-9=

14-6+5= 11-7+9= 13-6+10=

18-9+2= 14-7+6= 15-8+10=

12-3+7= 11-6+3= 17-8+9=

13-8+7= 15-6+8= 12-9-3=

6+8+5= 19-7-6= 13-5-3=

3、教师面批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四、小结:

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几

8+(3)=11 8+(8)=16 6+(9)=15

11-8=3 16-8=8 15-6=9

课后小记:

课题六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三3~6题。

教学目标:

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知识。

教学重点:对学困生的辅导。

教学过程:

一、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谁能来说一说?

二、完成练习:

1、第3题:这是一道计算题。

(1)明确要求:先说得数,再写算式。

(2)同位合作,互相检查,看谁说得又对又快。

(3)全班用开火车的形式练习。

(4)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写算士并算出得数。

(5)教师进行面批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第4题:这是一道计算题。

(1)明确要求:看谁都能算对。

(2)学生练习,在书上填写。

(3)对速度特别快的学生要提出表扬。

(4)全班共同订正。

(5)对全部做对的学生提出表扬。

(6)请做错的同学讲讲自己错在那里,改正错题。

3、第5题:这是一道游戏形式的计算题。

(1)明确要求:帮小朋友坐椅子。五个小朋友各拿一张卡片,卡片上有算式;他们前面有五把椅子,上面有得数,请帮助小朋友坐到相应的椅子上去。

(2)学生口算得数并连线。

(3)全班一起订正答案。

4、第6题:这是一道连线题。

(1)明确要求:找朋友。

(2)学生根据给出的算式和得数连线。

(3)全班共同订正答案。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几

11-6=5 13-7=6

课后小记:

课题七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三7——13题。

教学目标:

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知识。

教学重点:对学困生的辅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14-7 = 11-5 = 11-8 =

16-7 = 15-6 = 12-6 =

14-8 = 17-9 = 13-6=

二、练习:

1、第7题:

(1)明确要求:看谁全都能做对。注意看清运算符号。

(2)学生独立完成。

(3)订正答案。

(4)对全做对的学生提出表扬。

2、第8题:小动物爱吃什么?

(1)明确要求:各种水果和蔬菜的旁边有算式,小动物旁边有得数,算一算,看看这些小动物喜欢吃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连线。

(3)订正答案。

3、第9题:渗透函数概念。

(1)明确要求:先算出得数,再看看被减数、减数、差有什么特点。

(2)学生独立在书上填写得数。

(3)小组讨论。

(4)教师小结:被减数不变的情况下,减数增大,差随之减小,相反减数减小,差随之增大。

4、第10题:在 里填上“〉”、“〈”、“=”。

(1)明确要求。

(2)学生独立完成。

(3)全班一起订正。

5、第11题:

(1)看图:说一说图上画的什么意思?

(2)提出数学问题,学生提得只要合理就给予肯定。

(3)引导学生读一读图中对话框中的内容,根据此内容列算式解答。

(4)订正。

6、第12题:口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7、第13题:

(1)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意思?

(2)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

(3)列算式解答,订正。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几

12-5=7(只)

7+6=13(只) 13-7=6(只) 13-6=7(只)

课后小记:

课题八 用数学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19页例3,20页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复习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内容。

2、较熟练地掌握十几减几的算法。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根据图意提出合理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例3、做一做的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开火车练习口算):

12-5= 11-8= 8+3= 18-9=

13-7= 11-3= 18-9= 11-9=

15-8= 11-7= 8+7= 16-8=

15-6= 17-8= 16-7= 17-9=

14-6= 9+5= 13-4= 12-6=

13-6= 9+9= 11-2= 16-9=

12-7= 6+8= 15-9= 14-9=

二、 探索有关例3的知识:

1、出示例3情景图:

(1)请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由图上的内容你能想到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想提数学问题 。

(3)教师提问:根据图上所画内容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先自己进行独立思考。

2、小组活动:

(1)在小组里把自己的数学问题说给小伙伴听,看谁提得问题多,不合式的其它

同学给他指出来,并讲清原因。

(2)学生在小组中提数学问题。

(3)教师巡视。

3、全班共同提数学问题:只要提的合理的都予以肯定。加、减法均可,重点研究减法。

4、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并解答,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三、练习:做一做

1、出示情景图:

(1)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

(2)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它吗?请你在小组中互相提问并列算式解答,我们比比看那个小组提得问题最多。

2、学生小组活动。

3、学生列式解答,并说一说算理。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用数学

13-6=7(人) 8+6=14(个) 16-9=7(人)

课后小记:

课题九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四的练习题。

教学目标:

巩固用数学的有关知识及十几减几的内容。

教学重点:能用所学数学知识熟练地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做练习。

二、练习四:

1、第1题:

(1)看图,读题,明确题意。

(2)指名说图意。

(3)列算式解答。

2、第2题:

(1)读题明确图意。

(2)根据问题列算式并解答。

(3)订正答案。

3、第3题:看谁都能算对。

(1)明确题目要求。

(2)学生独立算出得数。

(3)订正答案。(对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提出表扬)

4、第4题:

(1)看图明确要求。

(2)读题,同位两个口头列算式解答。

(3)在书上填写。

5、第5题:

(1)明确要求:找朋友。

(2)口算得数并连线。

(3)订正答案。

6、第6题:在 里填上“〉 ”、“〈 ”或“=”。

(1)明确要求。

(2)学生独立填写。

(3)订正答案。

7、第7题:

(1)看图,明确图意。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学生根据图意提问题。

(4)列算式解答。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用数学

1、15-7=8(只) 15-6=9(只)

2、15-6=9(个) 15-7=8(个)

4、13-6=7(人)

课后小记: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16)

一年级《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

十几减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初步掌握、理解其计算方法.

2.在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注意从具体到抽象,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运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9.

教学难点

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教师挑选几位学生进行“找伙伴”游戏(具体过程参考探究活动)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1.

师:数字娃娃们找到了自己的伙伴,便来到了果园摘苹果,一共摘了9个红苹果, 2个青苹果.它们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你们能帮他们算一算吗?

随后教师先后出示9个红苹果和2个青苹果,再出示集合图.

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怎样列式?(因为要求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所以用加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9+2=11.

师:苹果的总数是多少?如果数字娃娃们吃掉了9个,还剩几个?

随后出示11个苹果图,教师一边把11个苹果画上集合圈,把9个红苹果画上虚线圈.

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因为要从 11个苹果中去掉 9个,所以用减法)师: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1-9=

师:11-9的计算我们没有学过,怎样算?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把你怎样想的说一说.

可能有以下讨论结果:

(1)从图上看出从11个苹果里去掉9个,还剩2个苹果.

(2)因为 9加 2得 11,所以 11减 9等于 2.

(3)把9分成1和8,先用11减1再减8,得2.(即:11-9=11-1-8)

(4)把11分成10和1,先用10减9得1,再用剩下的1加1得2.

(即:11-9=10-9+1)

师:通过讨论,我们知道一个问题的解决,可能会有许多方法.同学们积极开动脑筋,想出的这些方法都是对的`.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第(2)种计算方法.

请同学们观察左图和加法算式,右图和减法算式,想一想:苹果的总数都是11个,其中一部分是9个红苹果,另一部分是2个青苹果.为什么一个用加法,另一个用减法解答呢?(左图是把两部分合起来,求总数.所以用加法.右图是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数,求另一部分数.所以用减法)

根据加法和减法的关系,又学过9+2=11,那么在计算11减9时可以怎样想呢?(想: 9加几得11,9加2得11,11减9得2)同时教师板书得数“2”.

指名复述想的过程.

读算式:9+2=11,11—9=2.

2.教学例2.

师: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共有12朵花,去掉9朵,还剩几朵)怎样列式?

师:得多少?怎样想的?(9加3得12,12减9得3)同时板书得数“3”.

师: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共有14个圆,去掉9个,还剩几个?)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板书:14-9=

师:得多少?怎样想的?(9加5得14,14减9得5)同时板书得数“5”.

读算式:12-9=3,14-9=5.

3.教学例3.

让学生在桌上摆一摆(先摆13个五角星,用手势表示去掉9个,还剩几个?),说一说(说出算式,并说出想的过程),算一算(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13-9=4)

同样方法学习:16-9=7.

4.教学例4.

让学生看教科书,先独立在□里填数,教师行间指导,然后订正,并指定学生说出是怎么想的.同时板书算式: 15-9=6 17-9=8 18-9=9

5.小结.

教师指着减法算式,提问:今天学习的新知识是什么?(十几减9)

教师板书:十几减9.

师:这些减法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被减数都是十几的数,减数都是9)

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在做十几减 9的减法题时,可以想 9加几得被减数,这题就得几)这种方法就是想加算减,今后学习中还要用到.

三、巩固反馈.

1.

2.把下面各题写成一组一组的卡片,让学生看卡片说得数.

9+( )=13 9+( )=16

13-9=( ) 16-9=( )

9+( )=15 9+( )=12 9+( )=17

15-9=( ) 12-9=( ) 17-9=( )

3.进行“帮小白兔回家”的游戏(游戏过程参考探究活动)

板书设计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17)

《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范文

学习目标:

1.通过系统地回顾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建构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认知结构,提升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初步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在知识体系中的作用。

2.在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的过程中,发现其中的规律,并能够准确地表达,从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整理的能力。

3.通过数学学习,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巩固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准确计算;通过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表,体会“有序整理”和“寻找规律”的教育价值。

教学难点:通过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表,体会“有序整理”和“寻找规律”的教育价值。

教学准备:36张20以内退位减法口算卡片,奖励卡片。

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了20以内进位加法和20以内不退位减法,理解算理,掌握基本方法,能够准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并通过观察、发现规律,将36道20以内退位减法算式进行整理后形成20以内退位减法表;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明确奖励,激发学生竞争的意识

教师出示自制奖励卡,分设为合作奖、守纪奖、倾听奖、发言奖、思考奖,6个同学分成一组,以小组为单位得奖卡,看看哪组得的奖卡最多。

【设计意图:奖卡活动的设计既鼓励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同时也为后面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问题素材。】

二、复习梳理,明确知识之间的联系

1.出示一道20以内不退位减法和一道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题,学生汇报两道题的计算方法并区分其不同的算法,体会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算法。

2.揭示课题“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整理和复习,并引导学生体会整理与复习的含义。

【设计意图:通过对20以内不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复习,使学生建构20以内减法计算的完整体系,并进一步感受到退位的意义。通过对“整理”与“复习”两个词含义的理解,使学生更明确本节课学习的重点与方向。】

3.回顾、引导学生观察第二单元前4个例题及小标题,学习了哪些内容?

引导学生得出:十几减9,十几减8、7、6,十几减5、4、3、2。

4.学生回忆计算方法(破十法、想加算减法……)并梳理计算过程。

5.同桌互相说出学具袋中口算题卡的计算结果和计算过程。

6.练习:按20以内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的标准分类,看看自己手中练习题是属于哪一类。

学生把自己的卡片贴到相应的位置。

【设计意图:初步体会复习梳理的方法,提高整理复习的能力。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前4个例题是关于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后两个例题是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本节课采用分类复习的方法,重点让孩子对第一部分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练习,使学生对20以内的减法计算方法进行复习,进一步巩固算理。学生将手中计算卡片进行分类再次巩固20以内退位减法与不退位减法的不同算法,加深学生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理解,及体会“破十”的必要性。】

三、系统整理,发现退位减法表的规律

(一)合作整理退位减法表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杂乱摆放的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式。

师:同学们,这些就是20以内所有的退位减法,这样摆在上面你们看着有什么感觉?

生:摆的太乱了。

师:怎样才能让它不乱呢?

生:我们可以摆整齐些。

师:也就是我们要把这些算式整理一下。怎样整理,使它更有条理呢?

我们来玩一个整理算式的小游戏。先来看看游戏要求。谁来给大家读读?

要求:(1)6名同学为一组,组长将算式卡片分给组内同学,大家共同合作。

(2)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式卡片,使它们更有条理。

(3)边活动边交流:你们是怎样整理的?

2.学生分小组游戏,每组一套20以内所有退位减法的题卡整理在练习本上。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是将静态地、被动地观察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规律,变成动态地、主动地找规律,并按照小组找到的规律摆成20以内退位减法表。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探究,合作交流,在不断的互动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二)分享整理过程及找到的规律

1.小组同学展示整理成果,互相补充交流,从不同角度描述整理完成的算式的规律。

2.全班同学根据示范小组的汇报再次完整地交流自己小组整理的规律。

3.教师与学生共同分享先前记录学生活动及学习过程的照片。

展示的内容包括:

(1)学生最初试探的、无序的摆法。

(2)学生摆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学生不断调整的过程。

(4)学生逐渐调整呈现出有序整理的结果。

【设计意图:教师记录下学生活动的过程,能够成为学生更好地回忆整理过程的素材。学生们合作整理卡片的同时不断地经历完善修改,这其实就是学生思维过程的发展。只有经历了这样的活动过程,孩子们的思维才会更加缜密,对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规律才能扎实掌握,灵活运用。】

(三)不公平的比赛发现规律

1.两组同学比赛,计算36道20以内退位减法,比比哪组算得更快。

一组完成没有规律的题,一组完成有规律的题。

2.比赛后,通过对比,学生发现比赛不公平,获胜组36道题的差是按规律排列的。

3.学生分享横看、竖看、斜看差的规律。

4.教师与学生再次进行游戏,擦掉20以内退位减法表中的几个差,学生迅速按照差的规律填出正确答案。

5.学生分享在游戏中感受到了通过有序整理产生的规律,并加快了运算速度。

【设计意图: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过多注重的是被减数与减数的规律,通过这个比赛学生更完整地感受到被减数与减数按照一定规律排列时差也是有规律的,感受被减数、减数、差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规律。又通过一个小游戏,使学生将规律进行应用,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有序地梳理能够找到规律,运用规律能够很快地解决问题,所以有序地整理,按规律整理是有价值的。】

四、借助奖励,探究问题的解决

1.教师引入本单元第二部分内容,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比一比哪组奖励卡最多?统计班级获得各种奖卡的张数。

3.根据奖卡情况提出数学问题。(结合本单元的题型:有多余条件的问题和比多少的问题。)

【设计意图:这个设计使学生明白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小小的奖卡都能够成为我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素材。小小的奖卡不仅是激励孩子的一种手段,更是课堂上生成的学习素材,一举两得,运用巧妙。】

五、分享收获,交流各自学习的成果

学生交流本节复习课上的收获,感受到有序整理的重要。

师总结:同学们,有序整理能够使我们的学习更加有条理,有效的复习能够提高我们学习的质量。所以,每个单元学习完之后都要进行整理和复习。

教学反思:

教材在“20以内退位减法”这部分内容分为十几减9、十几减8、7、6和十几减5、4、3、2三个部分,共4个例题。这样的'编排,既与20以内进位加法的编排保持一致,又体现了学生学习知识和形成技能的反复认知过程,使学生有比较充分的时间认识、理解和训练,又关注了学生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和实际需求。

20以内退位减法与进位加法,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须要从整体上去观察、分析、比较,对20以内退位减法能从整体把握,探寻规律,以提升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 为以后学习作准备。“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这节课的内容在全单元起到画龙点睛作用。通过对这节课的深度剖析,我认为复习课不应该只单单地复习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而更应该与之前学习过的知识形成联系网,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所以我在本节课初先对比两道计算题(一道是20以内不退位减法,一道是20以内退位减法),在算法上的不同进行了区分,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当被减数的个位够减减数时就无须退位,当被减数的个位不够减减数时就应“破十”也就须要退位。通过这两种题型的比较,使学生更加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也为学生能够准确、熟练地进行计算打好基础。

“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从题目上看也能够感受到本节课不应该是单纯的重复学习知识,而更应该注重的是对知识的整理和提升及整理复习的方法。《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数学教育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教材的研读和深度挖掘,我认为让每一个学生都经历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形成,这样不仅可以使他们更加了解其中的规律,还可以使学生在探究中能够进行有序思考。“一堂好课不是在于教师怎么教,更重要的是在于学生怎么学。”所以我创造机会让所有的孩子参与到游戏的过程中来,我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让学生自己整理36道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式上,学生起初看到凌乱摆放的卡片想到的是横竖对齐,注重了形式上的整理,而在学生摆齐的过程中渐渐地发现了算式上的被减数和减数都存在着一定的规律,于是学生开始按照发现的顺序进行整理,在整理的过程中,大家还是会不断地出现问题并通过观察解决问题,学生在不断的摸索中调整,最终形成了按照一定顺序整理出来的20以内退位减法表。我将这个学习过程变成了动态地、主动地找规律,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探究,合作交流,在不断的互动中碰撞出知识的火花。紧接着,我便趁热打铁让学生进行“不公平”的计算比赛,学生在比赛中发现当被减数和减数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时,差也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从而感受到有序整理的必要和价值。这个游戏使学生强烈地感受到按序整理和寻找规律并按规律办事的重要性。学生在游戏和比赛的过程中培养了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最后,我又将利用学生得奖卡的情况作为问题素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是很容易的事情。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18)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第6课时)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第6课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材简析:

本课是学生初步认识减法的意义、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量多少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用减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是为将来学习多位数这类题型打下基础。本课中,学生对比较两个量相差多少用减法计算理解有一定难度,可以通过提供画图、操作、摆一摆的策略,帮助学生理解分析数量关系,沟通与原有经验的减法模型间的关系,从而获得解决比多(少)的数学问题的思维方法,理解用减法计算的道理。在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少几”的问题,还利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将新问题转化成旧问题来解决,减轻了学生负担。教学中,设计具体方法与策略的呈现,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题型结构特征、数量关系和解决策略。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丰富学生对减法现实意义的认识,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渗透一一对应、转化等数学思想。

3.让学生体验到合作交流带来的乐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

主题图、课件、实物图片;学具:圆片或小棒。

教学重点:

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的数量关系,正确选择算法。

教学难点:

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用减法计算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感知模型

课件出示复习题:

(一)比一比,说一说。

1.

2.

教师:这两组题中,谁多谁少?你是怎样看出来?

学生汇报可能会说:题1中物体个数较少,能直观看出○多,△少。可以表示为5>3,也可以表示为3<5.

第2题,苹果和梨比较,苹果比梨多,多4个,引导学生在汇报过程中完整表述,并能用两种方法说出比多和比少的关系。

如:比多,表示:8>4;比少,表示:4<8。

(二)摆一摆,比一比。

教师:有红色圆片10个,蓝色的圆片8个,你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摆一摆吗?

学生利用学具操作,复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直观看出谁多谁少的关系。

学生汇报,直观展示,完整表述。

师生小结:在比较两个物体多少时,最好分成两排,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能感受这种方法直观明晰的优点。

【设计意图:设计两组复习题,从直观判断,实物操作,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做准备,也突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二、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课件出示例6主题图。

(一)了解信息,提出问题

教师:图中小朋友在干什么?(玩套圈游戏)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发现什么数学信息?问题是什么?课件出示问题:你知道了什么?

根据学生完整的回答,课件出示各信息:

小雪:我套中7个

小华:我套中12个

问题: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

教师:我们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条件),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教师:谁和谁比?怎样清楚看出谁的多?谁的少?

三、自主探究,构建模型

教师:想一想,我们在比较两种物体多少的时候会用什么方法?

(一)摆一摆(画一画)

学生尝试操作,教师巡视。汇报结果,可能会出现:(课件预设)

1.圆片或小棒摆出:

2.画图:

3.线段图雏形:

4.直接列算式。12-7=5(个)

(二)比一比,说一说

师生交流。分析各种方法,引导补充,完善图示,便于清晰理解。

教师:方法1、2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比较?(一一对应法)小华的12个分成几部分?(引导学生看出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一一对应中相等的部分,另一部分是比小雪多的部分,教师可指出多的部分圈起来,完善图示。)

师生共同分析方法3,用两条线长短不一的线表示小雪与小华套圈的个数。方法类似1和2,只是表示不同。教师引导学生把多出来的部分用大括号和问号方法表示。

教师肯定学生操作过程中的数学思考,能联系旧知运用摆一摆或画一画的方法,进行比较。

(三)形成策略

1.分析数量,理解关系

教师:从图中看出,我们要解答的问题是什么?在图中哪一部分?

通过图示再次理解问题,标画条件和问题,建立与原来减法模型的联系,理解用小华12去掉与小雪相同的7个,多出的那部分就是要求的问题。

2.列式计算,意义建构

学生列式,指名板演,个别提问,说算式各部分的含义。

12-7=5(个)

教师追问:“7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指着图说,表示与小雪套中同样多的小华中也有的那部分。)

全班交流。检查单位,口述答语等,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细节。

3.变式思考,突出转化

教师:我们解决了小华比小雪多5个的问题,那么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怎样解决?你有什么想法?

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思想,换一种说法:(课件出示)“小华比小雪多几个,也可以说小雪比小华少几个”。

结合图示,(课件闪烁比少的部分)说出比少的部分与比多的部分相同,再次理解数量关系,列出算式。12-7=5(个)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操作、画图的方式理解数量关系,建立于原来减法模型的联系,丰富学生对减法现实意义的理解,从而获得解决比多(比少)的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式,理解用减法计算的道理。变式练习运用转化思想,减轻学生负担,促进理解。】

(四)回顾反思,强化步骤

1.验证结果

教师:“小华比小雪多套中5个,或者说小雪比小华少套中5个”这个结果正确吗?(课件出示问题)

你有什么方法说明这个结果是正确的?

学生可能会说:从图中看出多(少)了5个;12个去掉5个就和7个一样多;7个再增加5个就12个。

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教师予以肯定。

2.回顾步骤

结合主题图,梳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教师:今天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运用了什么方法?

教师:分析信息时,怎样表示个信息的数量?

教师:解决问题的结果是否正确怎样检验?

师生小结: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先了解文字信息,明确问题是什么;再通过画图,或操作的方式帮助我们分析理解,能直观看出多少,根据多少的数量列出算式;解答的结果可以用反过来思考的方法来检验。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进行回顾和反思,让学生感受到有效画图策略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作用,同时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验证与反思的能力。】

四、巩固应用,体验成功

(一)教材21页“做一做”。(课件出示)

用圆片摆一摆,圈一圈。列出算式,全班汇报。

(二)完成教材23页第9题。(课件出示)

尝试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先分析信息,理解数量关系,第(1)题直接列式计算。第(2)题让学生选择信息,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不唯一具有开放性。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比多比少与以前有什么不同?你还有什么问题?

教学问题诊断:

对于学生画图分析数量关系,并没有案例设计中那样规范,教师该如何引导分析?还是以教材中的图示分析为主?

学生尝试摆一摆时,都会用旧知一一对应方法进行比较,能直观看出5个,觉得这题难度不大。在这样基础上,教师还反复进行图示讲解,主要注重比较时多出部分或少掉部分都应在去掉同样多的基础上,理解减法的意义,逐渐培养学生规范画图,在学生原始图示上教师进行补充完善,培养学生养成各数量和问题在图中表示出来的习惯,是为将来学习线段图和其他方法奠定基础。这个环节看似简单,相关的数学知识还是丰富的,教师要肯花时间,给学生空间,讲解中源于本课教材知识点,从学生思考的角度出发,逐步形成一些数学思维,为后续的数学发展做准备。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19)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第5课时)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第5课时),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材简析:

本课是学习用加减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是利用20以内加减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在审题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分析题意,选择相对应的信息解决问题,能根据情境中数量关系分辨出多余条件,排除多余信息对解决问题的干扰。利用实际操作、分析理解,突出画图策略,解决求“另一个加数是多少”的数学问题。教学时,根据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以学生已知经验为起点,激起兴趣激发思考,促进儿童产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展开读一读、想一想、圈一圈、画一画等活动,注重学生自我感悟、自我评价和个性发展。进一步体现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价值。

教学目标

1.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步骤,能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是多少”的数学问题。

2.让学生经历读一读、想一想、圈一圈、画一画等活动,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逐步熟悉用画图方法解题的策略。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体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带来乐趣。

教学准备

教具:主题图、课件、图片。

教学重点:

会解决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是多少”的问题。

教学难点:会根据情境选择相关信息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回顾经验

(课件出示)复习题

教师:小猴子吃桃子。观察这幅图,你了解那些信息?问题是什么?“还剩几个”怎样解答呢?

自主列式解答。指名回答,个别评价,促进交流。

教师:解答正确吗?指名回答。

师生小结:明确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引入课题并板书。

【设计意图:设计复习题,突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为今天新课教学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课件出示)例5主题图.

(一)理解图意,找出相关条件和问题

教师:图中小朋友在干什么?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发现什么数学信息?问题是什么?

根据学生完整的回答,课件出示各信息:

1.有16人来踢球。

2.现在来了9人。

3.我们队踢进了4个。

4.还有几人没来?

教师:我们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条件),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二)尝试列式,引发矛盾冲突

教师:你觉得怎样解决“还有几人没来”这个问题?

学生汇报,根据自己想法列出算式,教师板书。可能会出现:

16-9 16-4 16-9-4

教师:哪种算式是正确的?

(三)分析题意,筛选信息

师生合作,利用多种方式,逐一分析算式。

1.读一读。让学生将有联系的相关条件读一读。初步判断哪个条件与问题没有关系。

2.摆一摆 。利用信息条,进行重组

(1)16-9这个算式表示“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

(2)16-4这个算式表示“有16人来踢球。我们队踢进了4个,还有几人没来?

(3)16-9-4这个算式表示“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个,还有几人没来?

引导学生发现:要求“还有几人没来”,与人数有关,与踢进的球没有关系。

师生小结:“.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在解决问题时没有用处,是多余条件。

3.圈一圈。把多余条件圈起来,将有用的条件和问题完整读一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现实情境图提取信息,尝试列式 引发思考。初步感知解决问题中包含的数量关系,利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选择有效解决问题的条件,明确与问题无关的条件是多余条件。】

(四)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1.画图策略,深化理解

教师:我们了解到的条件和问题,除了用文字表示,还能用什么方式让大家看到很清楚?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用直观画图的方式表示。同伴合作,设计画图表示方法。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呈现不同的画图策略,可能会有:

如果有错误的画图,可根据生成资源进行分析讲解。

教师:根据图,用什么方法解决?

【设计意图:明确条件后,再次让学生把条件和问题用自己喜欢的图表示出来,进一步理解问题间的数量关系,体会减法的意义,同时为列式计算提供表象支撑。】

2.列式计算,建构意义

分析图中表示各部分的表示的意思,明确数量关系间的相互关系。

教师:你能看懂这些图吗?画图帮助我们分析题目的意思,现在解决“还有几人没来”你还有什么困难吗?

学生列式,指名板演,个别提问,说算式各部分的含义。

全班交流。检查单位,口述答语等,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细节。

3.回顾反思,强化步骤

(1)验证结果

教师:还有7人没来,这个结果正确吗?你有什么方法说明这个结果是正确的?

学生汇报,可能会出现:

用加法验证,7+9=16(人)。

语言表述:没来的7人加上 现在来的9人,一共有16人。

在表述过程中,只要学生能利用加法的检验的意识来分析,都予以肯定

(2)回顾步骤

结合主题图,梳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教师:今天我们在解决问题时遇到了什么困难?

教师:分析信息时,我们采用什么方法?是不是所有的条件都与解决的问题有关?

教师:解决问题的结果是否正确怎样检验?

师生小结:我们在解决问题时 ,要先通过看图或看文字信息,明确问题是什么;再分析清楚哪些条件与文图有关,通过画图,或操作的方式帮助我们理解,列出算式;最好要检验解答的结果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今天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如何准确理解题意,排除多余条件的干扰。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验证与反思的能力。】

三、学以致用,升华认识

(一)教材第20页“做一做”。

此题与例题类似,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找出多余条件,自己解答。

(二)教材第22页“练习五”第2题。

此两题与例题类似,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找出多余条件,自己解答。

学生练习,同伴互评,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选择2道习题都是教材上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放手让学生尝试思考,脱离直观画图或操作,具体到抽象,掌握这类问题解决的一般步骤,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遇到解决问题的数量与以前有什么不同?你会分析解决的?

教学问题诊断:

画图中如果发现错误的图意,教师该如何处理?

让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把与问题有关的条件表示出来,可能有学生不是很清楚该用什么方式,迟迟不能下笔;还有的学生会直接画出左边有9人,右边有7人,一共有16人,没有问题体现……,如果仅仅是抓住这样资源进行分析讲解,也许会有部分学生能明白进行修改(在老师辅导下修改),但是花费的时间影响后面环节正常教授,影响既定的目标。

【微语】当不幸来临时,如果此刻的你正在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你是否还有勇气去面对这突来的打击。

温馨提示:本文【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通用19篇)】由作者教育大学园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上一篇 人教版晏子使楚说课稿
上一篇 植物的喜怒哀乐阅读答
相关推荐
热门资讯
  1. 1 31省区市新增本土确诊37例(全国疫情最新报
  2. 2 向上级请求批准的请示范文(关于请求同意的
  3. 3 2022国考今起报名(明年国考今起报名时间公
  4. 4 31省区市新增本土确诊13例(全国疫情新增最
  5. 5 带福字的吉祥语六个字(关于福禄寿喜财的成
  6. 6 有关地理知识的古诗词
  7. 7 入则孝全文带拼音加翻译(弟子规入则孝篇原
  8. 8 有关中秋节的诗句硬笔书法
  9. 9 关于愁的诗句有哪些(表达愁的诗句大全)
  10. 10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阴符经的惊天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