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2、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雄伟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3、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长城的高大坚固、雄伟气势,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
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民族自豪感。
一、复习导入,设疑激趣。
1、今天这节课继续学习《长城》,学生读课题,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板书:远看、近看、联想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长城给你留下了什么时候印象?作者怎样评价长城?板书理解:气魄雄伟、伟大的奇迹。
二、研读课文,体会长城的气魄雄伟。
1、学生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勾画体现长城气魄雄伟、伟大的奇迹的句子。
2、引导研读长城的“蜿蜒盘旋”
(1)出示课件,看图,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
(2)“长城”与“长龙”有什么相似?仿写、朗读。
(3)数字:一万三千多里,出示图,朗读。板书:蜿蜒盘旋
(4)回应感情:作者用打比方,列数字的方法,远看长城,让我们领略长城(齐读最后一句)
3、引导研读长城的高大坚固。
(1)相机引导理解介绍了城墙的那部分?课件理解‘‘垛口”等。板书:高大坚固
(2)拓展:利用搜集的资料展开想象:古人是怎样利用城台、垛口、瞭望口、射口传递信息、防守、打击敌人的。
(3)指导朗读。
(4)回应感情,学生谈体会。
过渡:是呀,面对这样气魄雄伟的长城,蜿蜒盘旋的长城,高大坚固的长城。谁都会思绪万千,感慨万分。因为在长城的背后,有着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让我们走进这些古老而厚重的故事中。
4、引导学生研读“血汗和智慧”激发对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1)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勾画你最感动的句子。
(2)汇报交流。
出示段落: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A、哪些词句你最受感动?(数不清——条石多;两三千斤——条石重;二个没有——运输困难;陡峭的山岭——工程艰巨)修建长城和艰辛、劳动人民非凡了创造。
B、20xx年多年前是一个怎样的年代?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出示段落: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a、“多少”:无数,无限感叹。
b、“才”:多么不容易。
c、“血汗和智慧”还体现在哪里?(长城长、工程浩大、工程艰巨、高大坚固、易守难攻)
d、指导朗读。读着这些沉甸甸的文字,包含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什么?(艰辛,非凡的创造力、由衷的赞叹)个别读,齐读。
创设情境读:读着这些饱含着血泪的文字,让我们再次想起古代劳动人民的劳动场景:逶迤绵延的山峰记录了劳动人民的艰辛,女同学读——
辽阔天边的天空记录劳动人民的非凡的创造力,男同学读——
嘹亮豪迈的号子饱含了对劳动人民由衷的赞叹。齐读——
同学们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登上长城,让我们深情地读文章最后一句——
5、播放长城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写话:
我想对古代劳动人民说: 。
我想对长城说: 。
我想对中国人、外国人说: 。
三、总结全文,拓展。
1、将最后一句改为感叹句,诵读。
2、引入外国朋友的题词,深化对长城的感情。
“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建造出这样一座长城!”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
——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
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
——以色列前总理拉宾
板书设计
远看:蜿蜒盘旋
长城 近看:高大坚固
联想:血汗和智慧
【教学设计】
1、让学生自学,了解课文结构及作者的观察顺序,运用热键自学生字词,能流利朗读课文(第一课时)。
2、学生自由选择学习主题,在协作环境中在网上搜索有关长城资料,感受长城的雄伟及坚固。
3、在图片与文字相结合中感悟作者的观察方法,让学生在不同情景下进行知识外化。
4、品读训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学生特征分析】
1、学生在第一课时已学习了课文的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及作者观察顺序。
2、按四年级的学生年龄特征以形象性、直观性思维为主,通过课文认识长城的特点,理解长城是劳动人民智慧及血汗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并由此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学生经过近一年的学习,已积累了一定的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的经验,能独立进行阅读、查找资料、选择资料等,具有借助计算机软件独立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目的〗
1、通过图像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能在网络中查阅有关长城的资料,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课文理解长城的雄伟、高大坚固。
〖教学难点〗
感受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室,课件,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调动学生情感)
1、看长城录像,思考:
这是什么?
2、指导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感受长城的雄伟及高大坚固
1、学生观看学习软件,听读课文,了解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内容。
2、自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小组合作学习:
找出课文描写的长城景物,感受长城特点。
3、指导朗读。
三、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默读课文,思考:
1、了解长城是怎样建成的?
2、想象古代劳动人民在建长城的过程的情景。
3、理解文中“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教育,深化学生的爱国情感。
4、品读课文。
四、自拟学习目标,上网了解长城的课外资料
1、网上阅读长城的有关资料,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2、指名汇报,并作全班展示。
3、到长城论坛上传阅览资料或发表感受。
五、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读一读,再次体会情感并抒发
六、小组讨论“长城”电子报的设计模式及设计内容
七、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长 城
远:雄伟
长城 近:高大坚固 伟大的奇迹
联想:古代劳动人
【教学体会】
学生基于网络环境的学习,加大了信息量,增加了课堂学习内容密度、强化学生思维整合度,对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起了积极作用。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讨论,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思考讨论,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更多地获得积极思考的空间 ,把抽象概念具体化,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途径获取知识,因而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在拓展学习研究《长城》的过程中,学生在汇报、交流时,都能较深刻的认识到这是封建社会民族冲突的结果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同时也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保护长城的深刻意识。研究中,学生体验到了解决问题,主动建构知识的乐趣。特别是成果交流阶段,大家通过相互交流、提问、反思、发表意见,逐步积累综合学习的能力和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发挥了小组的学习主动性,实现了对知识的再次建构。学生在不断的体验、建构中,加深了对长城的了解,升华了爱国主义的情感。应该说,受到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深刻的。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得到深刻的体验 ,包括情感的体验、方法的体验以及整个过程的体验。学生的理解是独立而深刻的,这充分说明学生在丰富的网络信息中体验了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并有助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研究专题自主的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帮助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学会从不同的侧面全面地理解课文。
在传统课件设计中,教学目标是高于一切的,它既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又是教学过程的归宿。通过教学目标分析可以确定所需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还是检查最终教学效果和进行教学评估的依据 ,所以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课件及cai素材只担当被演示的角色。但是在以“学”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由于强调学生是认知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所以,把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作为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课件设计通常不是从分析教学目标开始,而是从如何创设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情境开始,整个课件设计过程紧紧围绕“意义建构”这个中心而展开,不论是学生的独立探索、协作学习还是教师辅导,总之,学习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要从服务于这一中心,都要有利于完成和深化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对知识的意义建构。《长城》的第二课时是由若干知识点组成的,而各个知识点的重要性是不相同的 ,同时,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的时候,对所遇到的困难,问题都不一样,学生可自由利用网络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的多种情境中,自主探索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并随时进入其中任一种情境中去学习。
在教学中对于应如何有效地利用资源,为学生设计出一套可供选择并有一定针对性的补充学习材料和既能反映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又能适应不同学生要求的练习 ,最终达到符合要求的意义建构还待进一步研究。
《万里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作者:丁宁
教学目标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第二段,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2、感受万里长城的伟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
一、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万里长城》。我们知道,在我国北方辽阔的土地上,东西横亘着一道气势雄伟、闻名中外的万里长城, 今天,我们就将浏览网络课件,参观这一伟大的中华建筑。
二、制作参观券
要想免费参观长城,你必须自己设计完成一张长城参观券,怎么样?能行吗?好,先请你回忆一下,这一单元的学习重点是(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打开长城券,从长城文中直接复制,用摘录法概括三大段段落大意,分别列在小圆点后面。很简单,赶快行动吧。
三、浏览自学:
凭着自己的聪明智慧,我们很快走进了长城,这里有风光馆、历史馆、建筑馆,请你选择最感兴趣的地方进行参观,同时完成有关练习。
学生选择一个特点,认真朗读有关课文,查阅文字图片资料,互相交流讨论。
四、交流汇报
现在我们交流刚才学习的收获,请同学们踊跃汇报。
1、有道是,“不到长城非好汉”风光馆的同学,你们已经一睹为快了,现在就请你做小导游,带领大家游览长城,欣赏图片——参观关隘——观看录象——讲解课文。课文的第二段就形象地展示长城的磅礴气势和宏伟规模。让我们通过自己深情的朗读来抒发对长城由衷的赞美。(齐读课文第二段。)
2、登上长城,我们在赞叹之余,不禁无限感慨,那筑造长城的条石、每块重达两、三千斤,要把它们运上山顶,就是在我们拥有巨大马力起重机的今天,恐怕还是一个难题,何况在两千年以前,光靠劳力搬运,简直无法想象。从建筑馆出来的同学,你能解开长城的建筑之谜吗?说一说:你此时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巍然屹立的万里长城,正是我国古代()。
那你是从那里看出来的?用“读了——我明白了——”的句式回答。
师:长城是用砖头、条石筑成的,更是千万个劳动人民的血汗和生命筑成的。
所以有人说,长城的每一块砖石,都记录着一个悲惨的故事。
师:长城这座艺术非凡的文物古迹,它的历史变迁,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无穷的聪明智慧、卓越的建筑才能和伟大的创造精神。
3、最后,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的隧道,追溯长城的悠久历史。请历史馆参观的同学展示你的学习成果。(出示表格填写各朝代长城的建筑情况和作用)
师:是的.,在远古时代,万里长城是以金戈铁马、逐鹿争雄的军事工程而诞生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的统一,中华各民族的大团结,长城早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请你思考,今天的长城,存在的意义又何在?对,各族同胞和国际友人又把他看作和平的象征、友谊的纽带和旅游的胜地。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五、长城随想
最后,请你思考课后问题,“为什么说万里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你可以阅读课文,可以参考《长城篇》,也可以自己上网查找资料,摘录重点词句,适当归纳整理制成幻灯片,并插入你喜欢的长城图片。
《万里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万里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2、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3、通过分析重点段落和词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4、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在阅读中理解长城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介绍长城的纪录片,激发兴趣,整体感知
1、播放课件学生欣赏:
欣赏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2、老师激情导入课文题目: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华夏儿女的骄傲。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游客。这节课我们继续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以及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二、图文对照、远看长城、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
1、出示图片明确作者的观察点:
想一想作者是从哪观察的?
2、请同学们一边看图,一边默读第一自然段,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又理解了哪个词语。
3、全班交流。
板书:
气势雄伟
4、下面谁能通过朗读把这种气势读出来。
5、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三、图文对照、近看长城、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
1、过渡:
长城之长在世界建筑上也是罕见的。长城的气势雄伟令人赞叹。那么长城还有什么特点令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呢?从哪里能体会到长城的特点?同学们一边看图,一边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把相关的词句画出来。
2、全班交流。
相机板书:
高大坚固
3、结合图片让学生认识射口、垛子、城台及作用。
4、明确观察点,总结观察方法:
作者按照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进行观察的。
5、下面我们按照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扮演小导游同桌互相介绍近处的长城。
四、抓重点句体会情感
1、过渡:
每一个到过长城的人都会为它的存在而惊叹。每一个到过长城的人都会为它的不朽而沉思。作者也被长城的雄伟气势所震撼。当作者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产生联想。下面自由读第 3自然段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并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的读一读。可以把自己的体会标出来。
2、全班交流体会,相机出示重点句子。
3、出示重点句子:
站在长城上,踏着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为中国有这样的长城、有这样的劳动人民而感到自豪。
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并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
4、出示重点句子: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引导学生从多少才智慧血汗能体会到什么?
整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让我们饱含对劳动人民的敬意齐读这句话。
5、师生合作读。
五、整体把握全文、升华认识
1、过渡:
这样气魄雄伟、高大坚固的建筑却是无数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成的。我们怎能不为之自豪和骄傲呢?齐读最后一段。
2、质疑。
3、小组讨论:
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联系整篇文章和收集的有关资料来谈。
4、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六、学习写作方法
你觉得这篇文章写的怎么样?作者运用了什么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根据看到的产生联想。)
七、齐读名人的话,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远看 气势雄伟 条石
长城 近看 高大坚固 方砖 伟大的奇迹
联想 血汗智慧 城台
【教学反思】
1、根据不同的段落特点设计教学内容:
第1、3自然段设计了开放性的问题。能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使课堂充满活力。第2自然段设计了让学生扮演小导游向游客介绍近处的长城。学生既积累了语言,又学到了表达事物的方法由整体到部分。使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断提高。
2、本课对长城的'描写比较具体,其中包含了很深的感情:
教学时,能够充分地运用语言激情、文本激情、学生的朗读激情、相关资料激情等多种策略。把激发学生的情感融入到文本的感悟和有感情的朗读之中。
3、本文是看图学文:
教学中把看图和学文结合起来。通过图文结合使学生对长城的长和雄伟壮观、高大坚固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借助看图学生很轻松了解长城的各部分名称及作用。在教学中渗透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教学中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注意学科之间的渗透。
【评析】
教学目标体现了认知、智能和情感的多元统一,挖掘了《长城》课文的科学和人文内涵。教学重难点突出,教学过程的七个环节严谨细密,条理清晰,易于操作,贯彻了自主、合作、探究的阅读理念。教学过程渗透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特别是图文对照,直观形象的地感受到了长城的,雄伟气势及高大壮观,落实了由远到近,由面到点的观察能力训练,对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是个典型的示范。
万里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 教材说明:
《万里长城》是介绍我国万里长城的说明文,内容比较浅显,条理清晰。全文围绕长城伟大,按总分总的结构,介绍了长城的三个特点:长城的气魄雄伟;长城的建筑年代久远;长城的工程浩大,施工艰难来表现,并由联想到人,写出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二、 教学构思:
本教案是《万里长城》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是:
学习课文第二、四、五小节,感受万里长城的雄伟气魄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激发民族自豪感。
下面是这堂课的整体构思:
(一)、课的基调:挖掘课的情感信息,创设情境,感受长城的雄伟英姿和古代人民的伟大,激发民族自豪感。
这虽然是一篇说明文,但文中多处穿插抒情歌颂长城,赞扬中华民族的不朽精神。而且,在所有华夏儿女的心中,长城是一座永不倒的丰碑。因此,我并没有简单地按一般的说明文的教学方法,而是挖掘其情感素材,把学生与长城的距离拉得更近,激起学生对长城的无限热爱,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课的模式:以读悟形,以读悟情,以读悟理。
学生对课文的领悟是否深入,要看学生对课文的钻研是否深入。读是最传统的方式,也是最有效的方式,本课中,我有层次到运用了多种读的方式,读中理解语句的深刻内涵,读中启迪智慧,懂得道理,读中产生丰富的联想。
(三)、主题的开掘,体现三层递进:长城伟大——修筑长城的人的伟大——爱我长城,兴我中华。
学生的理解不可能一步到位,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逐步进入到课的精髓。在这堂课中,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物到人,逐步开掘,实现三个跨度。
(四) 、注重学生情绪的调动,课堂氛围有起伏。
教师应该是一堂课中氛围的调节者,以努力创设一个学生最愿意学习的环境。在这节课中,我通过课件的视觉刺激、阅读方式的变换、问题情境的创设、鼓励等,努力使课有起伏,出现情感性的.高潮,使学生始终处于愉悦、充实的情绪中。
(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注重学生的研究性学习。
学生只有真正地动起来,才能获得真知,提高能力。在这节课的设计时,我就特别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量和方式,注重集体学习和个人学习时间的协调,还特别注重研究性学习 在课堂中的渗透。
三、 教学目标:
1、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感受万里长城的雄伟英姿,解决文中的难点。
2、指导学生抓住总起句、重点句,利用词语推敲等方法,读懂句子,理解内容,感受万里长城的伟大,激发民族自豪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 教学过程:◆[2003年12月13日]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知识 设计意图说明
一、巩固旧知
1、 引导学生回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对长城有了哪些了解?
2、教师谈话:引入新课。
1、交流上节课学过的知识? 1、 长城是我国最伟大的建筑物。
2、长城建筑年代久远。 巩固上节课的知识,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了解长城的兴趣,引入新课。
二、学习课文第二节,感受“长城气魄雄伟”。
1、 出示课件。激情引导。
2、 配乐朗读课文第二节。
3、 教师巡回,指导学生个别学习。
4、教师引导学生在品读语句中找理解。疑难处适当点拨。
(1)、倾听学生谈自己的感悟。
(2)、适时出示课件:反映长城“长、宽、高”|等特点的图片。
(3)、演示“长城东西贯穿活动线”,辅助学生谈“巨龙”这一比喻的形象、生动和确切。
(4)、教师可作示范朗读,运用气声体现情不自禁地流露内心的感叹。
5、教师播放背景音乐。激情:“是啊,了不起的长城,让我们用满怀深情的朗读来赞美长城吧。”(愿意读的站起来。) 1.看长城风光片。思考: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 听教师朗读,思考:你在哪些语句中感受到长城的气魄雄伟?
3 、 学生自学。
4、 找学习伙伴交流:可交流自学情况,可朗读体现自己的感悟
5、全班交流。重点句举例: 6、它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从东头的鸭绿江边到西头的嘉峪关,高高低低,蜿蜒曲折,全长6500多公里。
(1)、学生谈自己对长城雄伟气魄的感悟和理解。
(2)、谈“巨龙”这一比喻运用的巧妙。
(3)、朗读体会。(个人——集体),注重学生的情感表现情况。)
7、成千上万的参观者登上长城,目睹了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无不赞叹:“啊,确实了不起!”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该怎样来读这一句话?
(2)、两组交流:谈自己的处理——现场朗读。
(3)、学生评价同学、教师的朗读,加深对句子中蕴涵的感情的理解。
(4)、全体有感情地朗读。
6、随音乐朗诵课文,表现长城的气魄雄伟。 视觉认识:长城气魄雄伟
听觉认识。
重点语句的感知。
1、从“巨龙、横卧、崇山峻岭、高高低低、蜿蜒曲折、6500多公里”等词的读悟中感受长城的伟大。
“啊,确实了不起!”(层层深入)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注重学生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视觉听觉获得感性的冲击,既而在语言中搜寻与感性信息相对的文字,使两者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也充分地使学生各种感官动起来。学生之间具有个别差异,用最擅长的方式与人交流,相互弥补。
这一环节中,教师特别注重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和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机结合。学生在交流中,遇到不够深入的,教师鼓励学生反复读,细体会,逐步使句子所含包的深刻内涵和广泛的信息量得以呈现。而教师在其中的“鼓励”、“出示图片”、“演示动画”等,给学生以视觉上的冲击,从内心叹服长城的伟大,使学生的内在智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读——这个环节中,设计了多种“读”的训练方式,改变前面以议为主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自己的理解、师生之间的评价,逐步加深对语句情感的把握和表达。
情感的激发,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一个关键的动力,教师随着课文内容,采取相应的措施,能使学生的学习,达到一个小高潮.
三、学习“课文第四小节”,体会长城雄伟外形的背后,更令人赞叹的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 1、教师谈话,引入下文:
举目远眺,崇山峻岭上,长城腾越起伏,呼啸着奔向远方。同学们。此时,你除了由衷地赞叹,你还在想些什么呢?
2、教师巡回,进行个别指导。
3、引导学生在自我读悟中,理解词语中包含的深刻内涵。
(1)、引导学生善于从文字中提炼或在具体的语言中求证。
(2)、出示长城的横截面图,使学生加深印象。
(3)、创设问题情境:如果你是古代的能工巧匠,想一想,该怎样将2000多斤中的大条石运上崇山峻岭呢?
(4)、参与评价。
(5)、小结假想,出示课件:古代工匠运输原料的方法。
(6)、课件播放《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故事。
4、课件出示第二节最后一句话,引发学生思考:“啊,确实了不起!”你对这句话有什么新的认识? 1、 学生谈自己内心最想了解的问题。
例:长城是怎么修筑而成的呢?……
2、 指名读第四小节,思考:哪一句话你最有感触?
3、交流。
重点句举例:……得用多少巧妙的办法去克服一个个困难,得有多少人为它付出血汗和生命。
(1)、细读句子,反复琢磨: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谈谈——读读——再谈谈)
(3)、四人小组讨论。
(4)、交流——评价。
(5)、自由朗读,感叹古代工匠们的智慧,并深入思考,还有什么更深的理解?
(6)、听故事后再读句子,谈自己的感受。
(7)、有感情地这一小节。
5、学生 深思,交流。
一个个困难:困难多,运输难,艰苦。*条石多;*山高路险;*机械简单;1、巧妙——古代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
2、得用多少人付出血汗和生命:长城是用古代劳动人民的生命累积而成的。
长城的了不起,不仅仅在于它的气魄雄伟,更在于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血汗、生命、智慧换来的——长城是伟大的,人民更伟大。
边学边思,边思边学,这使学生研究的意识不断加强.
课文的内容有时是散在无序的,学生的回答有时也比较散,并且不够深入.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集中、深入地研读,以自主获得更多的信息,也使研究性学习的过程真实、具体。“创设问题情境”和“课外知识”的插入,旨在强化获得感悟的实践过程,使学生的领悟是由衷的,自然的,这种超文本的学习,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课文的内容。
故事激情,激发情感,为阅读奠基。
这个环节,应该说,是课的又一个高潮,也使学生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你正在浏览《 》提供的文章〗
四、学习文章最后一小节。总结全文。
1、 此时,如果你站在长城上,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2、 教师总结。
3、 出示课件:歌曲《长城长》。 1、学生交流自己最想说的一句话。
2、学生怀着满怀的激情朗读课文最后一节。
3、学生同唱《长城长》。 长城——祖国:“爱我长城,兴我中华”。 这个环节,使课的主题得到升华。学生的情绪达到最高潮。
有关于《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2、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3、通过分析重点段落和词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4、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在阅读中理解长城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介绍长城的纪录片,激发兴趣,整体感知
1、播放课件学生欣赏:
欣赏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2、老师激情导入课文题目: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华夏儿女的骄傲。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游客。这节课我们继续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以及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二、图文对照、远看长城、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
1、出示图片明确作者的观察点:
想一想作者是从哪观察的?
2、请同学们一边看图,一边默读第一自然段,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又理解了哪个词语。
3、全班交流。
板书:
气势雄伟
4、下面谁能通过朗读把这种气势读出来。
5、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三、图文对照、近看长城、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
1、过渡:
长城之长在世界建筑上也是罕见的。长城的'气势雄伟令人赞叹。那么长城还有什么特点令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呢?从哪里能体会到长城的特点?同学们一边看图,一边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把相关的词句画出来。
2、全班交流。
相机板书:
高大坚固
3、结合图片让学生认识射口、垛子、城台及作用。
4、明确观察点,总结观察方法:
作者按照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进行观察的。
5、下面我们按照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扮演小导游同桌互相介绍近处的长城。
四、抓重点句体会情感
1、过渡:
每一个到过长城的人都会为它的存在而惊叹。每一个到过长城的人都会为它的不朽而沉思。作者也被长城的雄伟气势所震撼。当作者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产生联想。下面自由读第 3自然段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并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的读一读。可以把自己的体会标出来。
2、全班交流体会,相机出示重点句子。
3、出示重点句子:
站在长城上,踏着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为中国有这样的长城、有这样的劳动人民而感到自豪。
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并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
4、出示重点句子: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引导学生从多少才智慧血汗能体会到什么?
整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让我们饱含对劳动人民的敬意齐读这句话。
5、师生合作读。
五、整体把握全文、升华认识
1、过渡:
这样气魄雄伟、高大坚固的建筑却是无数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成的。我们怎能不为之自豪和骄傲呢?齐读最后一段。
2、质疑。
3、小组讨论:
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联系整篇文章和收集的有关资料来谈。
4、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六、学习写作方法
你觉得这篇文章写的怎么样?作者运用了什么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根据看到的产生联想。)
七、齐读名人的话,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远看 气势雄伟 条石
长城 近看 高大坚固 方砖 伟大的奇迹
联想 血汗智慧 城台
【教学反思】
1、根据不同的段落特点设计教学内容:
第1、3自然段设计了开放性的问题。能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使课堂充满活力。第2自然段设计了让学生扮演小导游向游客介绍近处的长城。学生既积累了语言,又学到了表达事物的方法由整体到部分。使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断提高。
2、本课对长城的描写比较具体,其中包含了很深的感情:
教学时,能够充分地运用语言激情、文本激情、学生的朗读激情、相关资料激情等多种策略。把激发学生的情感融入到文本的感悟和有感情的朗读之中。
3、本文是看图学文:
教学中把看图和学文结合起来。通过图文结合使学生对长城的长和雄伟壮观、高大坚固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借助看图学生很轻松了解长城的各部分名称及作用。在教学中渗透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教学中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注意学科之间的渗透。
【评析】
教学目标体现了认知、智能和情感的多元统一,挖掘了《长城》课文的科学和人文内涵。教学重难点突出,教学过程的七个环节严谨细密,条理清晰,易于操作,贯彻了自主、合作、探究的阅读理念。教学过程渗透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特别是图文对照,直观形象的地感受到了长城的,雄伟气势及高大壮观,落实了由远到近,由面到点的观察能力训练,对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是个典型的示范。
人教版《长城》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本课教学设计力求做到读书为本,让学生充满兴趣地读,充满感情地读,最后能愿意读,喜欢读,争先恐后地读。
【学习目标】
能较好地掌握全文结构和大意,理解和体会课文重点句子及词语的意味,产生对于长城及其精神和内涵的景仰,以及对于古代劳动人民的尊重和赞叹。
【课前准备】
学生主动查找有关长城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播放长城图片。
师:昨天我们去游览了……?我们从远处眺望了……?我们从近处观赏了……?今天,我们大家一起要登上……,去感受,领悟,赞美我们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然后想一想,这是一座什么样的长城呢?
板书:
──的长城
生自读全文。
生汇报:
像长龙一样的长城。
(这是从远处眺望。)
高大坚固的长城。
(这是从近处观察。)
气魄雄伟的长城。
(你读书真有心,能够找到这么好的一个词形容我们的长城。)
……
二、品读感悟
师:是啊,我们的长城像长龙一样盘踞在崇山峻岭之间,我们的长城高大坚固,那当我们的作者“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他又会想起什么呢?,他又会看到什么样的长城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找一找那一句话,那一个词让你特别激动,使你浮想联翩……
生自读第三节。
生汇报:
无数……无数……
血汗和智慧
前不见头,后不见尾
数不清
没有……没有……就
三、情景设置,重点突破
1、师:那是个什么样的年代?
(科技很不发达,战乱频繁……)
那时候有起重机吗?……有汽车,火车吗?……那靠的是什么?……是啊,靠的双手和肩膀,但驮起的却是重达……?XX同学你的书包沉吗?他的书包大概是 20斤,那两三千重大约要有这样的书包多少个?……那要100多个这样的书包啊,你能背起来吗?谁来试试背起这两三千斤重的石头?……一个同学读,两个同学读,三个同学读……全班齐读。
师:通过我们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这块两三千斤重的石头终于抬起来了,可是咱们还得把他抬到山顶上去啊,这山顶可不一般啊,是……(陡峭)的山岭啊!来,我们一起来抬。……你们走得太轻松了,你们的肩上可是重达两三千斤的巨大条石啊,你们的脚下可是蜿蜒崎岖的山路啊,一个不小心就可能被脚下的石头给绊倒啊……再来……怎么停下来了?你们还刚刚走到山脚啊,继续走,……到山腰……快到山顶了……还有一点点距离了……到了。现在,你最想说什么?(累,真累……)
师:同学们呐,我们才扛了一块石头啊,可我们的劳动者呢?他们要扛……一天要走多少次这样的山路?万一被石头一绊,或者因为坚持不住,手一松,肩膀一滑,就会……有多少劳动者在这里过早地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啊,长城上难道真的只有冰冷的石头吗?……不,它上面凝结着我们无数劳动人民的鲜血和生命,所以我们的作者才会由衷地对劳动者们发出这样的感叹:“多少……”
2、写话练习:
如果你能够重回古代,看见那些辛苦劳作的古代劳动人民,那中间有老人,有青年,还有和你们差不多大的`少年,你想对他们说什么?他又会怎样回答你?
(那是个怎样的老人?……)
你们辛苦了!
(衷心的表示感谢)
你们真了不起!
(真诚地赞叹)
你们别干了,我们造反吧!
(长城在当时的确起到了防护外侮的作用,但是今天看来,这样的防护其实毫无意义,一位美国学者在提到长城时这样说: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坟墓 。)
……
师:让我们把我们对劳动者的感谢,赞叹的感情都融入到我们的朗读中去,再来读“多少……”
师:这气势雄伟,凝结无数劳动人民血汗的长城啊,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自豪骄傲,大家想看一看吗?这样伟大的长城啊,让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忍不住要衷心赞叹,我也想向大家倾诉我对长城的景仰和赞美,大家想听吗?……请看,请听 。
(视频长城,伴有《长城谣》)
师:同学们啊,这就是我们的长城,这就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长城,这就是气魄雄伟的长城,这就是像长龙一样盘踞在崇山峻岭之间的长城,这就是高大坚固而又宽阔平整的长城,这就是凝结着无数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长城,这就是我们永不低头,永不流泪的长城,这就是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精神的长城,这就是我们的长城,永远的长城!
师:大家面对着伟大的长城,你会想起什么,想说什么呢?
……
师:那作者又是如何赞叹我们伟大的长城的呢?……为什么说这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课件出示:
因为长城──,所以作者感叹……
因为长城──,所以作者感叹……
因为长城──,所以作者感叹……
四、激情升华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面对这岿然屹立的象征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万里长城,我们大家一定还有很多的话要说,那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我刚才读的那段话,让我们再一次来赞叹我们我们古代最伟大的建筑──长城!
(全体起立,课件出示)
师:我相信,今天我们的同学一定对长城有了更深的了解和体会,我也深信,我们的伟大长城的精神会永放光芒。
五、《长城》课堂作业
1、写话训练:
如果你能够重回古代,看见那些辛苦劳作的古代劳动人民,那中间有老人,有青年,还有和你们差不多大的少年,你想对他们说什么?他又会怎样回答你?
(那是个怎样的老人?……)
例如:
我遇见了一位老人,他满脸的白胡子,头发都是白的,背驼得像骆驼一样,我走过去对他说──,可是他却说──
2、说话训练:
大家面对着伟大的长城,你会想起什么,想说什么呢?
【板书设计】
气魄雄伟(或长龙一样)
伟大的奇迹 高大坚,宽阔平整
凝结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数不清 没有……没有……就 无数……无数……
长城第二课时的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1、让学生自学,了解课文结构及作者的观察顺序,运用热键自学生字词,能流利朗读课文(第一课时)。
2、学生自由选择学习主题,在协作环境中在网上搜索有关长城资料,感受长城的雄伟及坚固。
3、在图片与文字相结合中感悟作者的观察方法,让学生在不同情景下进行知识外化。
4、品读训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学生特征分析】
1、学生在第一课时已学习了课文的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及作者观察顺序。
2、按四年级的学生年龄特征以形象性、直观性思维为主,通过课文认识长城的特点,理解长城是劳动人民智慧及血汗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并由此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学生经过近一年的学习,已积累了一定的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的经验,能独立进行阅读、查找资料、选择资料等,具有借助计算机软件独立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目的
1、通过图像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能在网络中查阅有关长城的资料,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课文理解长城的雄伟、高大坚固。
〖教学难点
感受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室,课件,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调动学生情感)
1、看长城录像,思考:
这是什么?
2、指导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感受长城的雄伟及高大坚固
1、学生观看学习软件,听读课文,了解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内容。
2、自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小组合作学习:
找出课文描写的长城景物,感受长城特点。
3、指导朗读。
三、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默读课文,思考:
1、了解长城是怎样建成的?
2、想象古代劳动人民在建长城的过程的情景。
3、理解文中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教育,深化学生的爱国情感。
4、品读课文。
四、自拟学习目标,上网了解长城的课外资料
1、网上阅读长城的有关资料,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2、指名汇报,并作全班展示。
3、到长城论坛上传阅览资料或发表感受。
五、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读一读,再次体会情感并抒发
六、小组讨论长城电子报的`设计模式及设计内容
七、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长 城
远:雄伟
长城 近:高大坚固 伟大的奇迹
联想:古代劳动人
【教学体会】
学生基于网络环境的学习,加大了信息量,增加了课堂学习内容密度、强化学生思维整合度,对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起了积极作用。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讨论,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思考讨论,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更多地获得积极思考的空间 ,把抽象概念具体化,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途径获取知识,因而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在拓展学习研究《长城》的过程中,学生在汇报、交流时,都能较深刻的认识到这是封建社会民族冲突的结果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同时也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保护长城的深刻意识。研究中,学生体验到了解决问题,主动建构知识的乐趣。特别是成果交流阶段,大家通过相互交流、提问、反思、发表意见,逐步积累综合学习的能力和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发挥了小组的学习主动性,实现了对知识的再次建构。学生在不断的体验、建构中,加深了对长城的了解,升华了爱国主义的情感。应该说,受到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深刻的。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得到深刻的体验 ,包括情感的体验、方法的体验以及整个过程的体验。学生的理解是独立而深刻的,这充分说明学生在丰富的网络信息中体验了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并有助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研究专题自主的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帮助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学会从不同的侧面全面地理解课文。
在传统课件设计中,教学目标是高于一切的,它既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又是教学过程的归宿。通过教学目标分析可以确定所需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还是检查最终教学效果和进行教学评估的依据 ,所以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课件及CAI素材只担当被演示的角色。但是在以学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由于强调学生是认知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所以,把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作为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课件设计通常不是从分析教学目标开始,而是从如何创设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情境开始,整个课件设计过程紧紧围绕意义建构这个中心而展开,不论是学生的独立探索、协作学习还是教师辅导,总之,学习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要从服务于这一中心,都要有利于完成和深化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对知识的意义建构。《长城》的第二课时是由若干知识点组成的,而各个知识点的重要性是不相同的 ,同时,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的时候,对所遇到的困难,问题都不一样,学生可自由利用网络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的多种情境中,自主探索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并随时进入其中任一种情境中去学习。
CAI在教学中对于应如何有效地利用资源,为学生设计出一套可供选择并有一定针对性的补充学习材料和既能反映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又能适应不同学生要求的练习 ,最终达到符合要求的意义建构还待进一步研究。
《万里长城》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第二段,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2、感受万里长城的伟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万里长城》。我们知道,在我国北方辽阔的土地上,东西横亘着一道气势雄伟、闻名中外的万里长城, 今天,我们就将浏览网络.课件,参观这一伟大的中华建筑。
二、制作参观券
要想免费参观长城,你必须自己设计完成一张长城参观券,怎么样?能行吗?好,先请你回忆一下,这一单元的学习重点是(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打开长城券,从长城文中直接复制,用摘录法概括三大段段落大意,分别列在小圆点后面。很简单,赶快行动吧。
三、浏览自学
凭着自己的聪明智慧,我们很快走进了长城,这里有风光馆、历史馆、建筑馆,请你选择最感兴趣的地方进行参观,同时完成有关练习。
学生选择一个特点,认真朗读有关课文,查阅文字图片资料,互相交流讨论。
四、交流汇报
现在我们交流刚才学习的.收获,请同学们踊跃汇报。
1、有道是,“不到长城非好汉”风光馆的同学,你们已经一睹为快了,现在就请你做小导游,带领大家游览长城,欣赏图片——参观关隘——观看录象——讲解课文。课文的第二段就形象地展示长城的磅礴气势和宏伟规模。让我们通过自己深情的朗读来抒发对长城由衷的赞美。(齐读课文第二段。)
2、登上长城,我们在赞叹之余,不禁无限感慨,那筑造长城的条石、每块重达两、三千斤,要把它们运上山顶,就是在我们拥有巨大马力起重机的今天,恐怕还是一个难题,何况在两千年以前,光靠劳力搬运,简直无法想象。从建筑馆出来的同学,你能解开长城的建筑之谜吗?说一说:你此时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巍然屹立的万里长城,正是我国古代。
那你是从那里看出来的?用“读了——我明白了——”的句式回答。
师:长城是用砖头、条石筑成的,更是千万个劳动人民的血汗和生命筑成的。
所以有人说,长城的每一块砖石,都记录着一个悲惨的故事。
师:长城这座艺术非凡的文物古迹,它的历史变迁,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无穷的聪明智慧、卓越的建筑才能和伟大的创造精神。
3、最后,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的隧道,追溯长城的悠久历史。请历史馆参观的同学展示你的学习成果。(出示表格填写各朝代长城的建筑情况和作用)
师:是的,在远古时代,万里长城是以金戈铁马、逐鹿争雄的军事工程而诞生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的统一,中华各民族的大团结,长城早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请你思考,今天的长城,存在的意义又何在?对,各族同胞和国际友人又把他看作和平的象征、友谊的纽带和旅游的胜地。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五、长城随想
最后,请你思考课后问题,“为什么说万里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你可以阅读课文,可以参考《长城篇》,也可以自己上网查找资料,摘录重点词句,适当归纳整理制成幻灯片,并插入你喜欢的长城图片。
《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设计】
1、让学生自学,了解课文结构及作者的观察顺序,运用热键自学生字词,能流利朗读课文(第一课时)。
2、学生自由选择学习主题,在协作环境中在网上搜索有关长城资料,感受长城的雄伟及坚固。
3、在图片与文字相结合中感悟作者的观察方法,让学生在不同情景下进行知识外化。
4、品读训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学生特征分析】
1、学生在第一课时已学习了课文的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及作者观察顺序。
2、按四年级的学生年龄特征以形象性、直观性思维为主,通过课文认识长城的特点,理解长城是劳动人民智慧及血汗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并由此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学生经过近一年的学习,已积累了一定的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的经验,能独立进行阅读、查找资料、选择资料等,具有借助计算机软件独立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目的
1、通过图像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能在网络中查阅有关长城的资料,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课文理解长城的雄伟、高大坚固。
〖教学难点
感受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室,课件,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调动学生情感)
1、看长城录像,思考:
这是什么?
2、指导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感受长城的雄伟及高大坚固
1、学生观看学习软件,听读课文,了解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内容。
2、自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小组合作学习:
找出课文描写的长城景物,感受长城特点。
3、指导朗读。
三、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默读课文,思考:
1、了解长城是怎样建成的?
2、想象古代劳动人民在建长城的过程的情景。
3、理解文中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教育,深化学生的爱国情感。
4、品读课文。
四、自拟学习目标,上网了解长城的课外资料
1、网上阅读长城的有关资料,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2、指名汇报,并作全班展示。
3、到长城论坛上传阅览资料或发表感受。
五、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读一读,再次体会情感并抒发
六、小组讨论长城电子报的设计模式及设计内容
七、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长 城
远:雄伟
长城 近:高大坚固 伟大的'奇迹
联想:古代劳动人
【教学体会】
学生基于网络环境的学习,加大了信息量,增加了课堂学习内容密度、强化学生思维整合度,对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起了积极作用。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讨论,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思考讨论,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更多地获得积极思考的空间 ,把抽象概念具体化,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途径获取知识,因而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在拓展学习研究《长城》的过程中,学生在汇报、交流时,都能较深刻的认识到这是封建社会民族冲突的结果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同时也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保护长城的深刻意识。研究中,学生体验到了解决问题,主动建构知识的乐趣。特别是成果交流阶段,大家通过相互交流、提问、反思、发表意见,逐步积累综合学习的能力和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发挥了小组的学习主动性,实现了对知识的再次建构。学生在不断的体验、建构中,加深了对长城的了解,升华了爱国主义的情感。应该说,受到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深刻的。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得到深刻的体验 ,包括情感的体验、方法的体验以及整个过程的体验。学生的理解是独立而深刻的,这充分说明学生在丰富的网络信息中体验了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并有助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研究专题自主的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帮助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学会从不同的侧面全面地理解课文。
在传统课件设计中,教学目标是高于一切的,它既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又是教学过程的归宿。通过教学目标分析可以确定所需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还是检查最终教学效果和进行教学评估的依据 ,所以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课件及CAI素材只担当被演示的角色。但是在以学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由于强调学生是认知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所以,把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作为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课件设计通常不是从分析教学目标开始,而是从如何创设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情境开始,整个课件设计过程紧紧围绕意义建构这个中心而展开,不论是学生的独立探索、协作学习还是教师辅导,总之,学习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要从服务于这一中心,都要有利于完成和深化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对知识的意义建构。《长城》的第二课时是由若干知识点组成的,而各个知识点的重要性是不相同的 ,同时,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的时候,对所遇到的困难,问题都不一样,学生可自由利用网络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的多种情境中,自主探索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并随时进入其中任一种情境中去学习。
CAI在教学中对于应如何有效地利用资源,为学生设计出一套可供选择并有一定针对性的补充学习材料和既能反映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又能适应不同学生要求的练习 ,最终达到符合要求的意义建构还待进一步研究。
课文《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1、让学生自学,了解课文结构及作者的观察顺序,运用热键自学生字词,能流利朗读课文(第一课时)。
2、学生自由选择学习主题,在协作环境中在网上搜索有关长城资料,感受长城的雄伟及坚固。
3、在图片与文字相结合中感悟作者的观察方法,让学生在不同情景下进行知识外化。
4、品读训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学生特征分析】
1、学生在第一课时已学习了课文的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及作者观察顺序。
2、按四年级的学生年龄特征以形象性、直观性思维为主,通过课文认识长城的特点,理解长城是劳动人民智慧及血汗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并由此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学生经过近一年的学习,已积累了一定的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的经验,能独立进行阅读、查找资料、选择资料等,具有借助计算机软件独立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目的
1、通过图像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能在网络中查阅有关长城的资料,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课文理解长城的雄伟、高大坚固。
〖教学难点
感受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室,课件,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调动学生情感)
1、看长城录像,思考:
这是什么?
2、指导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感受长城的雄伟及高大坚固
1、学生观看学习软件,听读课文,了解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内容。
2、自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小组合作学习:
找出课文描写的长城景物,感受长城特点。
3、指导朗读。
三、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默读课文,思考:
1、了解长城是怎样建成的?
2、想象古代劳动人民在建长城的过程的情景。
3、理解文中“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教育,深化学生的爱国情感。
4、品读课文。
四、自拟学习目标,上网了解长城的课外资料
1、网上阅读长城的有关资料,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2、指名汇报,并作全班展示。
3、到长城论坛上传阅览资料或发表感受。
五、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读一读,再次体会情感并抒发
六、小组讨论“长城”电子报的设计模式及设计内容
七、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长 城
远:雄伟
长城 近:高大坚固 伟大的奇迹
联想:古代劳动人
【教学体会】
学生基于网络环境的学习,加大了信息量,增加了课堂学习内容密度、强化学生思维整合度,对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起了积极作用。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讨论,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思考讨论,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更多地获得积极思考的空间 ,把抽象概念具体化,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途径获取知识,因而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在拓展学习研究《长城》的过程中,学生在汇报、交流时,都能较深刻的认识到这是封建社会民族冲突的结果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同时也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保护长城的深刻意识。研究中,学生体验到了解决问题,主动建构知识的乐趣。特别是成果交流阶段,大家通过相互交流、提问、反思、发表意见,逐步积累综合学习的能力和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发挥了小组的学习主动性,实现了对知识的再次建构。学生在不断的体验、建构中,加深了对长城的了解,升华了爱国主义的情感。应该说,受到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深刻的。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得到深刻的体验 ,包括情感的体验、方法的体验以及整个过程的体验。学生的理解是独立而深刻的,这充分说明学生在丰富的网络信息中体验了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并有助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研究专题自主的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帮助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学会从不同的侧面全面地理解课文。
在传统课件设计中,教学目标是高于一切的,它既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又是教学过程的归宿。通过教学目标分析可以确定所需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还是检查最终教学效果和进行教学评估的'依据 ,所以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课件及CAI素材只担当被演示的角色。但是在以“学”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由于强调学生是认知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所以,把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作为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课件设计通常不是从分析教学目标开始,而是从如何创设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情境开始,整个课件设计过程紧紧围绕“意义建构”这个中心而展开,不论是学生的独立探索、协作学习还是教师辅导,总之,学习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要从服务于这一中心,都要有利于完成和深化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对知识的意义建构。《长城》的第二课时是由若干知识点组成的,而各个知识点的重要性是不相同的 ,同时,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的时候,对所遇到的困难,问题都不一样,学生可自由利用网络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的多种情境中,自主探索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并随时进入其中任一种情境中去学习。
CAI在教学中对于应如何有效地利用资源,为学生设计出一套可供选择并有一定针对性的补充学习材料和既能反映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又能适应不同学生要求的练习 ,最终达到符合要求的意义建构还待进一步研究。
《长城》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1、让学生自学,了解课文结构及作者的观察顺序,运用热键自学生字词,能流利朗读课文(第一课时)。
2、学生自由选择学习主题,在协作环境中在网上搜索有关长城资料,感受长城的雄伟及坚固。
3、在图片与文字相结合中感悟作者的观察方法,让学生在不同情景下进行知识外化。
4、品读训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学生特征分析】
1、学生在第一课时已学习了课文的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及作者观察顺序。
2、按四年级的学生年龄特征以形象性、直观性思维为主,通过课文认识长城的特点,理解长城是劳动人民智慧及血汗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并由此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学生经过近一年的学习,已积累了一定的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的经验,能独立进行阅读、查找资料、选择资料等,具有借助计算机软件独立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目的
1、通过图像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能在网络中查阅有关长城的资料,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课文理解长城的雄伟、高大坚固。
〖教学难点
感受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室,课件,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调动学生情感)
1、看长城录像,思考:
这是什么?
2、指导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感受长城的雄伟及高大坚固
1、学生观看学习软件,听读课文,了解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内容。
2、自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小组合作学习:
找出课文描写的长城景物,感受长城特点。
3、指导朗读。
三、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默读课文,思考:
1、了解长城是怎样建成的?
2、想象古代劳动人民在建长城的过程的情景。
3、理解文中“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教育,深化学生的爱国情感。
4、品读课文。
四、自拟学习目标,上网了解长城的课外资料
1、网上阅读长城的有关资料,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2、指名汇报,并作全班展示。
3、到长城论坛上传阅览资料或发表感受。
五、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读一读,再次体会情感并抒发
六、小组讨论“长城”电子报的设计模式及设计内容
七、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长 城
远:雄伟
长城 近:高大坚固 伟大的奇迹
联想:古代劳动人
【教学体会】
学生基于网络环境的学习,加大了信息量,增加了课堂学习内容密度、强化学生思维整合度,对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起了积极作用。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讨论,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思考讨论,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更多地获得积极思考的空间 ,把抽象概念具体化,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途径获取知识,因而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在拓展学习研究《长城》的过程中,学生在汇报、交流时,都能较深刻的认识到这是封建社会民族冲突的结果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同时也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保护长城的深刻意识。研究中,学生体验到了解决问题,主动建构知识的乐趣。特别是成果交流阶段,大家通过相互交流、提问、反思、发表意见,逐步积累综合学习的能力和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发挥了小组的学习主动性,实现了对知识的再次建构。学生在不断的体验、建构中,加深了对长城的了解,升华了爱国主义的情感。应该说,受到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深刻的。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得到深刻的体验 ,包括情感的体验、方法的体验以及整个过程的体验。学生的理解是独立而深刻的,这充分说明学生在丰富的网络信息中体验了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并有助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研究专题自主的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帮助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学会从不同的侧面全面地理解课文。
在传统课件设计中,教学目标是高于一切的,它既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又是教学过程的归宿。通过教学目标分析可以确定所需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还是检查最终教学效果和进行教学评估的依据 ,所以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课件及CAI素材只担当被演示的角色。但是在以“学”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由于强调学生是认知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所以,把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作为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课件设计通常不是从分析教学目标开始,而是从如何创设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情境开始,整个课件设计过程紧紧围绕“意义建构”这个中心而展开,不论是学生的独立探索、协作学习还是教师辅导,总之,学习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要从服务于这一中心,都要有利于完成和深化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对知识的意义建构。《长城》的第二课时是由若干知识点组成的,而各个知识点的重要性是不相同的 ,同时,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的时候,对所遇到的困难,问题都不一样,学生可自由利用网络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的多种情境中,自主探索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并随时进入其中任一种情境中去学习。
CAI在教学中对于应如何有效地利用资源,为学生设计出一套可供选择并有一定针对性的补充学习材料和既能反映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又能适应不同学生要求的练习 ,最终达到符合要求的意义建构还待进一步研究。
《万里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万里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第二段,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2、感受万里长城的伟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万里长城》。我们知道,在我国北方辽阔的土地上,东西横亘着一道气势雄伟、闻名中外的万里长城,今天,我们就将浏览网络课件,参观这一伟大的中华建筑。
二、制作参观券
要想免费参观长城,你必须自己设计完成一张长城参观券,怎么样?能行吗?好,先请你回忆一下,这一单元的学习重点是(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打开长城券,从长城文中直接复制,用摘录法概括三大段段落大意,分别列在小圆点后面。很简单,赶快行动吧。
三、浏览自学:
凭着自己的聪明智慧,我们很快走进了长城,这里有风光馆、历史馆、建筑馆,请你选择最感兴趣的地方进行参观,同时完成有关练习。
学生选择一个特点,认真朗读有关课文,查阅文字图片资料,互相交流讨论。
四、交流汇报
现在我们交流刚才学习的收获,请同学们踊跃汇报。
1、有道是,“不到长城非好汉”风光馆的'同学,你们已经一睹为快了,现在就请你做小导游,带领大家游览长城,欣赏图片——参观关隘——观看录象——讲解课文。课文的第二段就形象地展示长城的磅礴气势和宏伟规模。让我们通过自己深情的朗读来抒发对长城由衷的赞美。(齐读课文第二段。)
2、登上长城,我们在赞叹之余,不禁无限感慨,那筑造长城的条石、每块重达两、三千斤,要把它们运上山顶,就是在我们拥有巨大马力起重机的今天,恐怕还是一个难题,何况在两千年以前,光靠劳力搬运,简直无法想象。从建筑馆出来的同学,你能解开长城的建筑之谜吗?说一说:你此时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巍然屹立的万里长城,正是我国古代()。
那你是从那里看出来的?用“读了——我明白了——”的句式回答。
师:长城是用砖头、条石筑成的,更是千万个劳动人民的血汗和生命筑成的。
所以有人说,长城的每一块砖石,都记录着一个悲惨的故事。
师:长城这座艺术非凡的文物古迹,它的历史变迁,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无穷的聪明智慧、卓越的建筑才能和伟大的创造精神。
3、最后,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的隧道,追溯长城的悠久历史。请历史馆参观的同学展示你的学习成果。(出示表格填写各朝代长城的建筑情况和作用)
师:是的,在远古时代,万里长城是以金戈铁马、逐鹿争雄的军事工程而诞生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的统一,中华各民族的大团结,长城早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请你思考,今天的长城,存在的意义又何在?对,各族同胞和国际友人又把他看作和平的象征、友谊的纽带和旅游的胜地。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五、长城随想
最后,请你思考课后问题,“为什么说万里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你可以阅读课文,可以参考《长城篇》,也可以自己上网查找资料,摘录重点词句,适当归纳整理制成幻灯片,并插入你喜欢的长城图片。
《长城》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精选】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长城》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精选】,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设计】
1、让学生自学,了解课文结构及作者的观察顺序,运用热键自学生字词,能流利朗读课文(第一课时)。
2、学生自由选择学习主题,在协作环境中在网上搜索有关长城资料,感受长城的雄伟及坚固。
3、在图片与文字相结合中感悟作者的观察方法,让学生在不同情景下进行知识外化。
4、品读训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学生特征分析】
1、学生在第一课时已学习了课文的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及作者观察顺序。
2、按四年级的学生年龄特征以形象性、直观性思维为主,通过课文认识长城的特点,理解长城是劳动人民智慧及血汗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并由此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学生经过近一年的学习,已积累了一定的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的经验,能独立进行阅读、查找资料、选择资料等,具有借助计算机软件独立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目的
1、通过图像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能在网络中查阅有关长城的资料,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课文理解长城的雄伟、高大坚固。
〖教学难点
感受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室,课件,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调动学生情感)
1、看长城录像,思考:
这是什么?
2、指导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感受长城的雄伟及高大坚固
1、学生观看学习软件,听读课文,了解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内容。
2、自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小组合作学习:
找出课文描写的长城景物,感受长城特点。
3、指导朗读。
三、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默读课文,思考:
1、了解长城是怎样建成的?
2、想象古代劳动人民在建长城的过程的情景。
3、理解文中“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教育,深化学生的爱国情感。
4、品读课文。
四、自拟学习目标,上网了解长城的课外资料
1、网上阅读长城的有关资料,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2、指名汇报,并作全班展示。
3、到长城论坛上传阅览资料或发表感受。
五、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读一读,再次体会情感并抒发
六、小组讨论“长城”电子报的设计模式及设计内容
七、教师总结
【教学体会】
学生基于网络环境的学习,加大了信息量,增加了课堂学习内容密度、强化学生思维整合度,对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起了积极作用。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讨论,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思考讨论,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更多地获得积极思考的空间,把抽象概念具体化,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途径获取知识,因而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在拓展学习研究《长城》的过程中,学生在汇报、交流时,都能较深刻的认识到这是封建社会民族冲突的结果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同时也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保护长城的深刻意识。研究中,学生体验到了解决问题,主动建构知识的乐趣。特别是成果交流阶段,大家通过相互交流、提问、反思、发表意见,逐步积累综合学习的能力和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发挥了小组的.学习主动性,实现了对知识的再次建构。学生在不断的体验、建构中,加深了对长城的了解,升华了爱国主义的情感。应该说,受到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深刻的。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得到深刻的体验,包括情感的体验、方法的体验以及整个过程的体验。学生的理解是独立而深刻的,这充分说明学生在丰富的网络信息中体验了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并有助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研究专题自主的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帮助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学会从不同的侧面全面地理解课文。
在传统课件设计中,教学目标是高于一切的,它既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又是教学过程的归宿。通过教学目标分析可以确定所需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还是检查最终教学效果和进行教学评估的依据,所以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课件及CAI素材只担当被演示的角色。但是在以“学”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由于强调学生是认知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所以,把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作为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课件设计通常不是从分析教学目标开始,而是从如何创设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情境开始,整个课件设计过程紧紧围绕“意义建构”这个中心而展开,不论是学生的独立探索、协作学习还是教师辅导,总之,学习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要从服务于这一中心,都要有利于完成和深化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对知识的意义建构。《长城》的第二课时是由若干知识点组成的,而各个知识点的重要性是不相同的,同时,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的时候,对所遇到的困难,问题都不一样,学生可自由利用网络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的多种情境中,自主探索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并随时进入其中任一种情境中去学习。
CAI在教学中对于应如何有效地利用资源,为学生设计出一套可供选择并有一定针对性的补充学习材料和既能反映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又能适应不同学生要求的练习,最终达到符合要求的意义建构还待进一步研究。
《游八达岭长城》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游八达岭长城》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朗读课文。
2、说说自己看到的长城的样子。
3、知道长城很雄伟,产生喜爱、赞美长城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知道长城很雄伟,产生喜爱、赞美长城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齐读课题《游八达岭长城》
二、复习词语(课件出示)
八达岭 起伏弯曲 伸向远方 其中 很宽 知道 巨龙
游览 雄伟 并排 台阶 敌人
(1)指名读;齐读。
(2)用上面的一、两个词语说一句与长城有关的话。
三、学习课文
1、轻声读课文,思考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汇报,顺势而导,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可能会汇报知道了如下四个方面的内容,学生汇报哪里,老师就指导学习哪里)
(1)“长城真雄伟!”
①长城怎样雄伟?在书上找到并读一读。
指导理解并读好:
“高高的城墙建在山上,起伏弯曲,伸向远方。”
“妈妈告诉我:‘长城全长一万多里,所以叫万里长城。我们看到的'八达岭长城,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②听着你们的朗读,我感受到长城真雄伟啊!它有什么特点?可以用哪两个词来概括?(板书:高长)
③(出示八达岭长城图片,学生欣赏)自己再读读这个自然段,把长城的雄伟读出来!(指名展示读)
(2)城墙上面很宽。
从哪里看出长城很宽?(板书:宽)在书上找到并读一读。
指导理解并读好:
“城墙上面很宽,能并排跑五六匹马。”
师介绍:“并排跑五六匹马”的宽度大约相当于教室的宽度。
(3)长城是用来防御敌人进攻的。
①是从那句话知道的?(板书:防御)找到并读一读。
指导理解并读好:
“长城是古人用来防御敌人进攻的。如果发现了敌情,就在烽火台上点起烽火。远处的人见到烽火,就知道敌人来了。”
②(课件播放烽火台)这就是烽火台,在通讯手段很不发达的古代,烽火台承担着报告敌情的重要任务。
③(指着板书提问)小作者先介绍了长城的雄伟——它高、长、宽,然后介绍长城是用来防御敌人进攻的,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介绍顺序可以颠倒吗?
(4)小作者认为长城伟大。
①指导理解并读好:
“我站在高高的长城上,向远处望去,长城就像一条巨龙。”
(看长城图片,体会长城像巨龙)师讲解:“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动物,是吉祥、和谐、长久的象征,全世界的华人都把自己称为“龙的传人”、“龙的子孙”。万里长城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的象征。师范读此句,然后学生齐读。
②引读:“我不禁高声赞美长城真伟大!”
3、朗读全文。
(1)自己有感情地朗读一遍课文。
(2)指名配乐朗读。
4、理清写作脉络。
《游八达岭长城》是一篇游记,小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呢?
指名回答。
师指导概括出顺序:来到长城脚下登上长城在长城上远望
四、你看到过长城吗?说说你看到的长城什么样。
1、(再放长城录像)先再回忆、思考
2、指名说,适机指导。(指导学生能按顺序说两三句完整的话。)
五、布置作业。
去搜集有关长城的知识、故事、传说,回来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游八达岭长城
来到 雄伟 高
长 防御 伟大
登上 宽
远望 巨龙
【微语】多可怕,明明已经走了那么远了,只是一个消息就能把你打回原形。多可怕,明明不在身旁那么久了,只是一句言语就能让你一败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