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字子美,京兆人。少贫不自振。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甫奏赋三篇。擢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先鸣数子先,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
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兵,又以客董廷兰之故罢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不复问。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拾橡粟自给。
流落剑南,营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会严武节度剑南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
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大历中,出瞿塘,溯沅、湘以登衡山,适耒阳。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暴至,涉旬不得食。县令自棹舟迎之,乃得还。为设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挠弱,情不忘君,人皆怜之。坟在岳阳。有集六十卷,今传。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迨审言以文章显 迨:等到 B.先鸣数子 先:首先
C.罪细不宜免大臣 细:小 D.适耒阳:去、往
2.下列各组划线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陛下其忍弃乎 其正色邪 B.则臣之述作 之二虫又何知
C.武以世旧 仆以口语遭遇此祸 D.为设牛炙白酒 难为俗人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然有先人传承儒业保持官职十一代,但杜甫的生活一直比较困难,在秦州时,甚至要负薪拾橡粟自给。
B.杜甫上书为房琯求情而触肃宗之怒,因为宰相张镐,皇帝才不再追究。
C.杜甫评价自己是沉郁顿挫,随时敏给,达到扬雄、枚皋的'水平是没有问题的。
D.杜甫旷达不拘礼俗,又不自我约束检点,喜欢谈论天下大事,调子虽高但切合实际。
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
参考答案
1.B
2.C
3.D
4.当时叛军到处抢掠,杜甫的家寄居在鄜州,长年生活贫寒困苦,幼年的孩子甚至要饿死了,于是朝廷允许杜甫自行回家看望家人。
唐才子传杜甫阅读答案
《唐才子传》是第一本唐代诗人传记,“游目简编,宅以史集,或求详累帙,因备先传,撰以成篇,斑斑有据,以悉全时之盛,用成一家之言”,文笔秀雅,可读性极强。下面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唐才子传杜甫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杜牧,字牧之,京兆人也,善属文。初未第,来东都,时主司侍郎为崔郾,太学博士吴武陵进谒曰:“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君选才,仆敢不薄施尘露①。向偶见文士十数辈,扬眉 掌,共读一卷文书,览之,乃进士②杜牧《阿房宫赋》。其人,王佐才也。”因出卷朗诵之,郾大加赏。曰:“请公与状头!”郾曰:“已得人矣。”曰:“不得,即请第五人。更否,则请以赋见还!”辞容激厉。郾曰:“诸生多言牧疏旷,不拘细行,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后又举贤良方正科。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拜侍御史,累迁左补阙,历黄、池、睦三州刺史,以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牧刚直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多焚所为文章。诗情豪迈,语率惊人。识者以拟杜甫,故称“大杜”“小杜”以别之。 ——节选自《唐才子传·杜牧》
【注】
①薄施尘露:效绵薄之力。尘露,比喻微小的贡献。②进士:唐代凡参加礼部考试者均称进士。
1、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牧……善属文 属文:阅读分析文章
B、侍郎以峻德伟望 峻德:品德高尚
C、扬眉 掌,共读一卷文书 扬眉:眉飞色舞
D、更否,则请以赋见还 更否:还觉得不行的话
2、选出对加点字的说明正确的一项()(1)侍郎以峻德伟望 则请以赋见还(2)然敬依所教 多焚所为文章
A、两个“以”作用相同,两个“所”作用不同。
B、两个“以”作用相同,两个“所”作用也相同。
C、两个“以”作用不同,两个“所”作用相同。
D、两个“以”作用不同,两个“所”作用也不同。
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君选才,仆敢不薄施尘露。
(2)诸生多言牧疏旷,不拘细行,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
(3)识者以拟杜甫,故称“大杜”、“小杜”以别之。
参考答案
1、A
2、C
3、(1)侍郎您凭借着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声望,为明智的君主选拔人才,我不敢不效绵薄之力。(2)读书人中大多说杜牧粗疏旷达,不拘泥于细节,然而我尊敬地依照您所指教的,不敢再改变。(3)认识他的人把他和杜甫相比,把他们称作“大杜”、“小杜”来区别他们。
解析:
1、A(A中“属文”应为连缀字句,即写文章)。
2、C(两个“以”,前为介词,表凭借;后为介词,把。两个“所”均为代词,用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短语)。
3、无
附译文:
杜牧,字牧之,京兆人,擅长写文章。当初考试没有及第时,来到京城,当时的主考官是侍郎崔郾,太学博士吴武陵向他报告说:“侍郎您凭借着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声望,为明智的君主选拔人才,我不敢不效绵薄之力。刚才遇见十几个文人进士,眉飞色舞,非常高兴地在一起读一卷文书,看他们读的文书,竟然是进士杜牧的.《阿房宫赋》。杜牧这个人,有辅佐君王的才能。”于是拿出文卷朗诵它,崔郾听了大加赞赏。吴武陵说:“请求您给予这个人状元。”崔郾说:“已经有人了。”吴武陵说:“如果不行,就请求及第第五名。如果还觉得不行的话,就请求把见到的赋返还。”吴武陵的言辞面容激动严厉。崔郾说:“读书人中大多说杜牧粗疏旷达,不拘泥于细节,然而我尊敬地依照您所指教的,不敢再改变。”后来崔郾又举荐他为贤良方正科。沈传师上表举荐他做江西团练府巡官。又做了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被任命为侍御史,多次升迁到左补阙,历任黄、池、睦三州的刺史,以考功郎中的身份负责起草诏令,升迁为中书舍人。杜牧刚强正直,有奇异的节操,敢于议论朝廷的大事,指斥弊端尤其严厉。死时五十岁,临死前自己撰写墓志铭,把自己所写的文章大多焚烧。他的诗作感情豪迈,言语大多惊人。认识他的人把他和杜甫相比,把他们称作“大杜”、“小杜”来区别他们。
唐才子传杜甫文言文阅读和答案
甫,字子美,京兆①人。少贫不自振②,李邕奇其材,亲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于长安。数上言: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兵,罢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③言者路。帝不复问。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④,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于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后客秦州,负薪拾橡栗自给。流落剑南,营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会严武节度剑南西川,往依焉。武上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⑤躁傲诞。
后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暴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杜甫》,有改动。)
【注释】①京兆等选文中标有 符号的文字都是地名。②自振:维持生活。③绝:堵塞。④窭(jù):贫穷。⑤褊:小,狭隘。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陛下其忍弃之其一犬坐于前(《狼》)
B.武以世旧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C.从还于京师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D.县令具舟迎之手指不可屈伸 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
小题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杜甫早年家境贫穷不能维持生活,而且仕途不畅。
B.杜甫曾经上书皇上要求得到任用,说明他有很强的进取心。
C.杜甫流落剑南,虽有严武照料,但他仍靠背柴禾、拾橡栗为生。
D.杜甫的性格既有率情自任的一面,又有放旷不自检的一面。
小题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4分)
(1)数上言( ) (2)会禄山乱( )
(3)亡走凤翔( ) (4)亲诣其家( )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李邕奇其材,亲往见之。
(2)大水暴至,涉旬不得食。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1) 多次 (2)恰逢(3) 逃 (4) 到
小题4:(1)李邕对杜甫的文才感到惊奇,亲自去看望他。(奇1分,句子通顺1分)
(2)大水突然到达,过了一旬,(杜甫)都没有得到食物。(暴1分,省略句1分)
小题1:
试题分析:D中二者都是代词;A:程度副词/代词;B:因为/认为;C:从/比
小题2:
试题分析:C中应是流落剑南之前,流落秦州时靠背柴禾、拾橡粟为生。
小题3:
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如:亡古今异义。
小题4:
试题分析:要想理解文中的'句子,就要留心句中的关键性词语,弄明白句中有关词语的指代义,把握句子间的关系,看是否有活用现象,明确使用的文言句式等。这里注意奇 暴等关键词的理解和省略句式的补充。
【微语】你要求的次数愈多,你就越容易得到你要的东西,而且连带地也会得到更多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