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汇编6篇)

711 篇文章
2024-08-12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描述耳的结构、主要功能和听觉的形成过程。

2.分析导致耳聋的各种因素及预防的措施。

3.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耳的结构和功能

2.听觉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耳的结构挂图、黑布、棉球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情景导入:

在纸条上写一句话,让志愿者用手势和动作传递纸条上的信息,让同学们猜测。

教师:本来一句话就可以说明的事情,却花费了大家这么多精力。可见,听觉对我们的重要性。人从外界接受的各种信息中,听觉信息的数量仅次于视觉信息,居第二位。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互动一:听觉的重要性

请大家观察课本P92-93提供的图片,完成讨论1、2。

学生认真观察并讨论交流,认识到听觉的重要性。

互动二:耳的结构

1.听觉的形成离不开耳,你知道你的耳有哪些结构吗?经常有小孩子对着别人的耳朵大声说话,结果造成别人听觉受损,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学生回答:耳朵(耳廓)、耳朵眼(外耳道)、鼓膜

2.大家说的非常好,耳的内部还有哪些结构呢?现在请大家认真观察图Ⅳ-51,认识耳的各部分结构和功能。

学生看书,教师展示耳的结构挂图

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让学生指出挂图中的各部分名称,并描述其功能。

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做出积极评价。

互动三:听觉的形成

1.请大家根据耳的结构图分析:外界的声波是怎样到达内耳的?

学生分组整理并表达交流,小组间相互补充。

教师讲解:

外界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

(收集声波)(放大声波)

2.阅读课本P94上面一段总结听觉形成的过程。

学生看书总结,师生共同板书:

外界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听觉中枢(形成听觉)(收集声波)(放大声波)

3.我们从外界听到的声音都是和谐悦耳的吗?什么是噪音?噪音有什么危害?

学生看书理解什么是噪音,并了解噪音的危害。

互动三:用耳卫生

1.教师举例:在一个铁厂附近有一个小村庄,由于长期在机器轰鸣中度日,该村村民不同程度上都有一定的耳聋倾向。噪音的危害是不是挺大的?那我们应该怎样来避免噪音的危害,保护我们的耳?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参考课本P94第三段)

2.耳的结构图中有一个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请分析咽鼓管的好处和危害。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强调: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开口,咽鼓管会张开,维持鼓膜两侧的气压平衡,起到保护鼓膜的作用;鼻咽部炎症时,病菌可经咽鼓管到达鼓室,引起中耳炎。

互动四:请你当医生

有一病人突然双耳失聪,前来就诊,作为医生的你准备从哪几方面来给他进行检查和诊断?

学生分组会诊,写出诊断步骤、诊断分析和治疗方案。

通过这项活动加深学生对耳的结构的认识和对听觉形成过程的理解。

互动五:体验双目失明和双耳失聪的痛苦

用黑布罩住一志愿者的眼睛,用棉球塞住另一志愿者的耳朵,让他们在教室里行走和做某件事情。让学生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激发珍惜生命的情感,同时培养学生乐于帮助残疾人的情感。

阅读“科学技术社会”《角膜移植和角膜捐献》一文,了解角膜移植技术,进一步增强学生关爱盲人的情感。

三、整合提升:

师生共同完成小结,教师强调重点难点,以情感教育为主,进一步增强学生热爱生命,乐于助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板书设计:

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二)

一、耳的结构和功能

二、听觉的形成过程

外界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听觉中枢

(收集声波)(放大声波)(形成听觉)

三、耳的保护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2)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一课时。由于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先从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入手,引出眼和视觉,以及耳和听觉,继而才介绍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旨在强调了人体通过自身的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来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强调关注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本节的教学是全章教学的基础,完成好本节教学任务,可为后面的教学做一良好的铺垫。

二、学情分析

有关人体对外界感知的方式、器官,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并不陌生。但涉及到这些器官的结构名称、各部分的功能,以及如何利用它们感觉外界环境变化,学生又不十分清楚。那么如何从学生已有的实际经验出发,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发现的本来面目更加合理地学习是本节的关键所在。

三、本课对教材的处理

1、从学生的亲身经历,亲身体验出发章、节、引言中的设问

2、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地学习了解眼球的结构、功能。

3、给每个学生以同样的探究学习和表现的机会,通过创设问题引导学生分组探究来了解视觉的形成过程。

4、让学生的情感得到自然迸发,形成爱眼意识。

5、为学生提供相关网址,给学生以更广阔的探索空间。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概述人体通过眼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

2、描述眼球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3、提高学生的探究、实践、创新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方法构建“眼与视觉”的生物学基本核心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视觉卫生;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的人群。

五、教学重点

描述眼球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描述视觉形成的过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如何通过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方式来获取生物学知识,构建生物学基本核心概念。

六、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阅读理解教材,挖掘教材的兴趣点、能力点、知识点及与社会实践的结合点,制作能充分说明问题的多媒体课件;

2、眼球的结构模型;

3、能充分发挥学生各种感知能力的小道具;剪贴图。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爱护眼、耳的资料。

七、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言

眼和视觉

(一)眼球

(二)视觉形成

(三)增进爱眼意识针对夏天降雨量大这一实际,展示课前制作的“狂风大作,电闪雷鸣”的音像课件,给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氛围,并适时提问:“如果这一情境发生在你上学的路上,你会怎样做?为什么会这样做?”

将学生眼睛蒙上,把课前准备好的各种小道具(报时器、香水、玩具熊等)一一拿出,让学生充分利用各种感觉器官来分辨。

提问:“有关眼和视觉,你想弄清楚哪些问题?”

引导学生提问后,及时归纳总结,进而明确:所有问题的答案都基于对眼球结构的了解。

适时指导、启发并参与学生的交流。

小结:“刚才老师看到同学们学习的都很认

真,下面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一个竞赛活动,比比看,哪组同学的学习效果最好!”

出示有针对性的题目,组织竞赛:

a、动动手:组装眼球

b、考记忆:说出眼球各部分名称、功能

c、猜猜看:下列变化是由哪部分引起的

d、对对号:用鼠标将名称移动到相应位置

将眼球和照相机结构对比图呈现出来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二者的相似之处,

深入设疑:“照相机能利用这些结构拍出美丽的相片,而眼睛又是怎样利用这些结构看到色彩斑斓的世界的呢?”

针对视觉的形成过程,创设两个问题,引导探究:

1、外界光线依次通过眼睛的哪些结构并最终在什么结构上成像的?

2、眼睛是通过哪一结构的调节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

参与到学生中去,与他们一同讨论、交流。

学生探究学习后,对于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回答可能有一定难度,通过展示:眼球视近物、远物的动态课件,解决这一难点。

引导学生归纳,同时利用剪贴画将视觉形成过程呈现于黑板上,并设疑:“真实物体与所成物像有什么差别?”

“那为什么通常我们看到的物体是正立的?”进而学生明确:“视觉形成于大脑”。

出示相关资料并设疑引导讨论:我国仅角膜损伤致盲患者就有400多万,其中青壮年约占70﹪,儿童约占15﹪,这些人只要患上健康的角膜就会立刻复明,但我国每年只能给约700人做角膜移植手术,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观看大屏幕中的情境,学生立刻兴奋起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对探索“人体如何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由一名学生到讲台前来做游戏:“猜猜我是谁”通过愉快的亲身体验证实:视觉获取信息最多。

学生说出自己想弄清的相关问题:

近视是怎么回事?

眼睛是怎么看清物体的?

眼睛的构造是怎样的?

……

利用眼球模型,书中插图,分组合作学习了解眼球的各部分结构及功能。

每组任选一题派两名选手参加竞赛。

通过分组竞赛,加深对眼球结构和功能的了解。

观看大屏幕对比出眼球和照相机结构、功能上的相似之处:

“镜头——晶状体

光圈——瞳孔

胶卷——视网膜”

分组探究

观看动态课件,最终找出问题的答案:

1、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依次通过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最终成像于视网膜,

2、眼睛是通过晶状体的调节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

总结、归纳视觉形成。

分析“角膜移植、角膜捐献”资料,并讨论:“乐于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帮助盲人朋友;

乐于在身后捐献角膜;

乐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创设亲身经历的情境,无疑是激发兴趣的最好方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兴奋起来,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本课主题: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好玩、好动是学生的天性,为了配合教学内容,同时抓住学生心理,将能充分发挥各种感知能力的生活用品做道具的小游戏带入课堂,寓教于乐,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了解“眼和视觉”的渴望。

有关眼球和视觉,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不妨先来了解一下他们还想弄清哪些问题,然后,既不急于一一作答,也不让学生漫无边际地讨论、探究,而是适时引导、启发:所有问题的答案都基于对眼球结构的了解。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既将自己的知识储备得以最有效的开发,并与他人共享,同时也获取了新知识。

没有基础知识作基础的能力,好比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自主学习的小组竞赛尤为重要。在竞赛中,既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又加深了对知识的了解。

在学生有了解眼球结构的基础上,趁热打铁地将照相机与眼球的结构进行对比,并进一步设疑,激发学生对了解眼球成像的渴望,顺利引入“视觉的形成”。

主动的学习者是成功的学习者。而探究学习是主动学习的方式之一。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对于同样的问题常常会展现出不同的思维方式,而思维的碰撞最终会产生创造的火花。因此,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通过创设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更有利于学生构建生物学基本核心概念。

将较为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形象化,动态课件在这里发挥了最有效的作用。

适时的归纳、总结,将探究活动进一步深化。

此时,学生对“眼与视觉”已有了较详细的了解,也充分意识到了眼睛对视觉形成的重要性。进一步借助“角膜移植、角膜捐献”资料引导分析讨论,让学生的情感在此得到自然升华。

小结引导学生整合本节知识、内容。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谈谈自己的收获。加深学生对生物学基本核心概念的构建。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得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

2.描述眼球的结构、主要功能和视觉产生的过程。

3.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4.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

1.眼球的结构

2.视觉产生的过程。

教学难点:

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课前准备:眼球模型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情景导入:

设想你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间狂风大作,电闪雷鸣,这时你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学生回答:跑回家、找地方躲起来等。

你是怎样做出天要下雨的判断的?

学生回答:狂风大作,电闪雷鸣;生活经验等。

你感觉到天气骤变以及做出的相应反应是通过身体的哪些器官和系统完成的?

学生回答:眼睛、耳朵、大脑、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等。

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只有灵敏地感知环境的变化并对自身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才能维持自身的生存。那么,人体是如何感知外界环境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互动一:人体对外界环境感知的器官

1.刚才我们对“狂风大作,电闪雷鸣”的感知有什么器官参与?

学生分析回答:眼睛、耳朵、大脑等。

2.我们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还有哪些感觉和器官参与?请举例说明。(可参考课本P88第一节第一段,进行分析)

学生分析回答:嗅觉、味觉、热觉、触觉、痛觉等,鼻子、舌、皮肤等器官

教师小结:是的人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是多方面的,不同的感觉器官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其中大脑对各种信息进行分析我们才产生了各种感觉。而据科学家统计,在我们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大多是来自视觉。

视觉的形成当然离不开眼睛,眼睛的结构是怎样的呢?

互动二:眼球的结构

1.观察课本P89人眼球结构和照相机结构示意图,完成讨论1、2。

学生讨论,回答:

2.观察图Ⅳ-46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说一说眼球的晶状体、瞳孔和视网膜分别相当于照相机的什么结构?

学生回答:晶状体——镜头;瞳孔——光圈;视网膜——胶卷(底片)

3.请同学们利用一分钟的时间熟悉眼球的结构,然后通过眼球模型,分析眼球的结构,并说出每一部分结构的功能。

学生熟悉眼球结构,教师出示眼球模型,学生解说。

教师强调:(板图)我们俗话说的白眼珠(白眼球)和黑眼珠(黑眼球)指的是哪两部分?(师生共同分析)白眼球——巩膜;黑眼球——虹膜。虹膜内所含色素不同就出现了蓝眼、褐眼等。

互动三:视觉的形成过程

1.请大家根据眼球的结构分析:光线从外界进入眼球到达视网膜的途径是怎样的?

学生分组讨论整理,各组呈现分析结果,进行展示解说,其他组进行补充。

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教师强调:对光线起折射作用的是晶状体玻璃体,成像的部位是视网膜,成的像是倒像。

2.视网膜上成像后我们就看到物像了吗?我们实际看到的物像是倒立的吗?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结合课本P90上面第一段解决这一疑难。

教师讲解:视网膜上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还要把图像信息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的特定区域——视觉中枢,产生了视觉。

3.有一个人眼睛失明了,你能帮他分析分析可能有哪些原因吗?

学生分析,教师点拨:根据视觉的形成过程。

4.观察课本图Ⅳ-48猫的瞳孔大小的调节,你能发现什么规律?人也会有这种变化吗?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一下。

学生回答:猫的瞳孔在暗处比在亮处大。推测人也会这么变化。然后设计实验方案:

⑴拉上窗帘,过一会再拉开

⑵用手电筒照射同学的眼睛,观察瞳孔变化

⑶先观察一位同学的瞳孔大小,然后用手捂住眼睛,过一会松手,观察瞳孔变化

⑷观察同学从教室内走到教室外时瞳孔的变化

等等,选择几样在教室内能完成的当堂探究。

互动四:近视的成因及预防

1.大家看一看我们班有多少位同学戴眼镜?他们戴的都是什么眼镜?

学生统计并做出判断:近视镜

那么近视是怎么形成的呢?请大家阅读课本P91内容,结合图Ⅳ-49,分析近视的成因。

学生分析,表达交流。

教师强调:晶状体调节紧张引发的近视眼叫假性近视,如果这时注意保护视力,消除使晶状体过度紧张的因素,做一些按摩放松自己,视力可以好转和恢复到正常。但如果进一步发展到眼球前后径过长,也就是说晶状体和视网膜中间的距离加长,这时无论你怎么调节自己的晶状体,远处射来的光线经过折射都只能在视网膜前面成像,我们在视网膜上只能获得模糊的影像。这就是真性近视。

对于近视我们有什么矫正的办法吗?

学生:戴眼镜。

教师:戴什么样的眼镜呢?哪位同学愿意描述一下自己配的近视镜。

学生:中间薄,四周厚。

教师:这种镜子正好和放大镜相反,我们叫它凹透镜,凹透镜可以发散光线,然后再经过角膜、瞳孔等结构,就可以使物像正好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

2.请几位近视眼的同学谈一谈近视心得,让其他同学引以为鉴。

几生谈自己是如何近视的

教师指出大部分同学的近视都是由于过度用眼,长时间近距离看书,不注意用眼卫生造成的,开始阶段都是假性近视,进行适当的矫正应该是能恢复正常视力的。

3.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课本图Ⅳ50总结预防近视的方法。

学生熟记“三要”、“四不看”,并应用到生活中去。

整合提升: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教师以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能力拓展:

分析老年人远视的视网膜成像特点和结构病变,并提出矫正方法。

板书设计:

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一课时)

一、眼球的结构

(教师板图)

二、视觉的形成过程

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视觉中枢

(透光)(折射)(成像)(形成视觉)

三、近视的成因

四、近视的预防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1、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得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

2、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3、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4、说出导致耳聋的各种因素及预防的措施。

5、观察瞳孔的变化并做出解释。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和应用性,对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有重大意义。教材在编写中注重了前后呼应,因此,我们在运用教材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它的优越性,让学生分析老人为什么会出现耳聋等问题,把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例如,对于外界光线如何调节瞳孔的大小,两人可以依次用手电筒照射对方眼睛(时间不要过长)观察其变化,这样就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了。

1、教学重点

①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得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

②眼球和耳的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2、教学难点

①近视的成因。

②外界光线如何影响瞳孔的变化,并做出解释。

3、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准备

挂图、模型等教具,flash动画

四、教学策略

1、教学策略和方法建议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生活中实际问题与知识结合起来。对于成像问题可以结合flash动画或者物理知识进行解释,对于近视的形成可以结合课本中的演示实验进行解释,这样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2、案例设计思路

(1)眼球的结构和瞳孔的变化

①请学生观看一段精彩足球比赛的视频,从中感受观众的兴奋与激动。然后,教师提问:观众席中的盲人会有如此兴奋与激动吗?这说明我们的哪种感官在发挥作用?引出课题:眼和视觉

②人有80%的信息来自眼睛,因此,我们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那么,视觉是怎样形成的呢?要想解决此问题,我们就必须先了解眼球的结构。

③学生对照课本图讨论,了解眼球的结构及其功能。同时教师板书演示人眼球的结构示意图和照相机的结构示意图。

④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对照示意图总结出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⑤教师分发眼球的结构模型,学生对照模型再次认识眼球的结构,学会卸和组装模型,说出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a.由于讨论题涉及到物理中的一些知识,学生可能比较难以接受,所以,可以共同总结,也可以在研究完眼球的结构之后,给出一定的比喻,让学生进行分析,从而理解这方面的知识。

b.在学习眼球结构的同时,可以加上瞳孔的变化,以小组为单位用手电筒做实验,体会瞳孔大小的变化。可以看课本中的图即猫瞳孔的变化来理解,或者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思考解释:为什么我们白天进电影院的时,眼睛看不清,过一会儿又慢慢看清楚了?这一过程中瞳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视觉的形成

a.学生对照眼球的结构模型,思考光线进入眼球的路径。提出问题:我们的视觉最终是在哪里形成的?是在视网膜上吗?用《还珠格格》中紫薇失明的片段来解释视觉的形成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b、总结视觉的形成,有条件可以用flash动画来帮助学生理解其过程。

演示实验

从中探究出近视和远视的形成。

根据这个原理,我们来分析如何纠正近视和远视,做到“三要”“四不要”。

耳和听觉

说明:本部分内容比较简单,可以通过学生自学和简单的点评完成教学任务。

1、四人为一组完成课本93页的讨论题。

2、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其他实例(2~3个),从中认识到听觉的重要性,引出耳的结构。

3、出示耳的结构模型或挂图,对照课本完成对耳的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可以联系生活中的“晕车”等现象来理解半规管的功能等。

4、根据模型或挂图了解耳的结构,这样学生便可以轻松地理解了听觉形成的过程,因为学生有了视觉形成的过程基础,对听觉的形成应该比较容易。总结听觉的形成过程。

5、思考:听觉最终的形成部位在哪里?

6、噪音的危害

在学完了听觉形成后,我们认识到了听觉的重要性。我们该如何保护耳?噪音有哪些危害?

学生讨论此问题,从中总结出生活中应该注意问题。让学生理解保护耳朵的重要性。

7、生思考:人的感觉器官还有哪些?你能举出例子吗?

8、技能训练

人的视觉是存在误差的,我们在生活中应该认识到此问题。

讨论:凯伦曾经渴望上帝给她三天的光明,我们该如何对待盲人?又该如何对待聋人?生活中你是否向盲人献过爱心?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5)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①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外界信息的过程;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说出导致耳聋的各种原因及预防措施。

②认同视觉卫生和听觉卫生;关爱和帮助有视觉和听觉障碍的人群。

③尝试利用互联网络获取信息,学习知识;认同互联网络也是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

教学重点

①了解人的眼球、耳的基本结构。

②了解视觉和听觉的形成。

③了解近视的成因及预防。

教学难点

开发适合的教学软件(传统的教学资源,如眼球和耳的模型,数量有限,难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动手操作,对重点问题的解决不理想,必须有更好的、有针对性的教学资源,如教学软件)。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关于眼和视觉、耳和听觉的教学软件(软件的设计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习惯,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安排学生人手一机,条件较差的地区可安排电脑和教具模型配合使用)。搜集整理有关眼和视觉、耳和听觉的网络资料。

学生:预习教材,了解教材大致的知识结构;搜集与本节课有关的图文资料。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第一课时

引言

资料分析

照相机和人眼结构对比

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软件提供的学习任务,同时思考在这个小游戏中,他们主要利用了哪一种器官来收集信息,从而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利用教学软件提供的动画,思考教材提供的三个讨论问题,然后进行小范围的讨论,将问题的答案公布出来,由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并说出下一步将要学习的内容。

通过刚刚结束的世界杯赛,引导学生思考人对外界环境复杂信息的感知过程,然后利用教学软件提供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自然地导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状态。 指导学生操作电脑,使用教学软件,学习资料分析的方法。提示学生要从软件的演示过程中,分析出讨论题的答案。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阶段性小结,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引入新内容学习。

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在教学软件的使用中,根据计算机的提示来学习眼球的结构,同时对照教材对各部分的说明,结合软件的演示来了解各部分的功能,并记录下在学习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学生之间交流各自未能解决的问题,并且将不能解决的共同性问题提出来。

对照教材和教学软件来理解、记忆教师的讲解,将当时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课后自行寻找答案。

指导学生操作计算机,利用软件来学习,提示学生在使用软件的过程中注意软件对各部分功能的提示和说明。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相互解决问题,教师负责调控课堂的秩序和控制时间,并对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简要的讲解。

视觉的形成过程  操作教学软件,观看软件提供的动画演示,参考教材提供的文字说明,同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小范围讨论之后,回答教师的问题。

思考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提出问题:失明有多少种可能的原因?提示学生在观看视觉的形成动画演示时要寻找答案。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和简要小结,引出情感话题:“假如我是一个盲人,我会怎样生活?”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鼓励学生说出他们将在生活中如何帮助盲人等残疾人。

瞳孔的作用和变化过程  观察教材提供的猫眼睛瞳孔变化的图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白天进出黑暗的场所时的感觉),说出瞳孔的功能。  指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提示学生回忆自己在进出黑暗场所的感受,说出瞳孔的功能。学生未能解决的问题谈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指出本节课未解决的问题。

查阅自己准备的资料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上网查询,通过互相交流,解决课堂遗留下的问题,并且将查找结果记录在笔记本上。

总结学生没有解决的问题,同学生的记录进行对比。指导学生利用手边的资料和网上的信息解决其他没有解决的问题。(学生已有一定的互联网知识,教师主要指导学生如何快速查找到需要的内容。)第二课时

近视的形成、近视的矫正  通过听教师讲笑话,进入新知识的学习情境。听其他学生讲述近视的原因和生活中因为戴眼镜而增添的烦恼,从而产生学习兴趣。

使用电脑教学软件,反复观看软件中有关近视形成的交互式动画,结合教材的文字说明,思考教师提出的若干问题,然后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提出自己的结论,由全体同学评价。在评价的基础上,学生之间相互补充,进一步完善对问题的解答。

讲述自己在视力保护方面的心得,学生互相补充,认同预防的必须注意措施。

讲笑话,创设学习氛围,调节课堂气氛。鼓励戴近视眼镜的学生说出戴眼镜引起的不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出若干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明确学习目标,指导学生使用教学软件,提示在观看动画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控制学生的学习时间。

组织学生对问题作答,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对学生解答不完善的问题进行简单分析。

引导学生讲述自己在视力保护方面的经验和知识,对学生的新鲜有趣的说法给予肯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引言

耳的结构和功能

听觉的形成过程

耳的保护

反馈及作业

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操作电脑,欣赏一段音乐作品,然后抢答说出演奏这段音乐作品的乐器名称和音乐作品的名称。

自由选择学习内容的先后顺序,通过操作教师已准备好的教学软件学习,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先记录下来。

组成爱心小组,选择帮助对象,讨论制定“爱心行动”计划,尽自己所能去关心和帮助这些残疾人。

指导学生收听电脑中存放的音乐,引出新的教学内容──耳也是人类获取信息的重要器官。(乐曲要简单。)

提出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指导学生使用教学软件和教材,自主探究这部分知识。

分发资料给学生(本校所处社区中生活非常困难的盲人和聋哑人的事例,并附有住址和联系电话)。组织同学们展开讨论:我们应该如何帮助他们。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6)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得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

2、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3、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4、说出导致耳聋的各种因素及预防的措施。

5、观察瞳孔的变化并做出解释。

二、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和应用性,对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有重大意义。教材在编写中注重了前后呼应,因此,我们在运用教材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它的优越性,让学生分析老人为什么会出现耳聋等问题,把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例如,对于外界光线如何调节瞳孔的大小,两人可以依次用手电筒照射对方眼睛(时间不要过长)观察其变化,这样就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了。

1、教学重点

①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得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

②眼球和耳的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2、教学难点

①近视的成因。

②外界光线如何影响瞳孔的变化,并做出解释。

3、课时安排 2课时

三、教学准备

挂图、模型等教具,flash动画

四、教学策略

1、教学策略和方法建议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生活中实际问题与知识结合起来。对于成像问题可以结合flash动画或者物理知识进行解释,对于近视的形成可以结合课本中的演示实验进行解释,这样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2、案例设计思路

(1)眼球的结构和瞳孔的变化

①请学生观看一段精彩足球比赛的视频,从中感受观众的兴奋与激动。然后,教师提问:观众席中的盲人会有如此兴奋与激动吗?这说明我们的哪种感官在发挥作用?引出课题:眼和视觉

②人有80%的`信息来自眼睛,因此,我们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那么,视觉是怎样形成的呢?要想解决此问题,我们就必须先了解眼球的结构。

③学生对照课本图讨论,了解眼球的结构及其功能。同时教师板书演示人眼球的结构示意图和照相机的结构示意图。

④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对照示意图总结出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⑤教师分发眼球的结构模型,学生对照模型再次认识眼球的结构,学会卸和组装模型,说出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a.由于讨论题涉及到物理中的一些知识,学生可能比较难以接受,所以,可以共同总结,也可以在研究完眼球的结构之后,给出一定的比喻,让学生进行分析,从而理解这方面的知识。

b.在学习眼球结构的同时,可以加上瞳孔的变化,以小组为单位用手电筒做实验,体会瞳孔大小的变化。可以看课本中的图即猫瞳孔的变化来理解,或者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思考解释:为什么我们白天进电影院的时,眼睛看不清,过一会儿又慢慢看清楚了?这一过程中瞳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视觉的形成

a.学生对照眼球的结构模型,思考光线进入眼球的路径。提出问题:我们的视觉最终是在哪里形成的?是在视网膜上吗?用《还珠格格》中紫薇失明的片段来解释视觉的形成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b、总结视觉的形成,有条件可以用flash动画来帮助学生理解其过程。

演示实验

从中探究出近视和远视的形成。

根据这个原理,我们来分析如何纠正近视和远视,做到“三要”“四不要”。

耳和听觉

说明:本部分内容比较简单,可以通过学生自学和简单的点评完成教学任务。

1、四人为一组完成课本93页的讨论题。

2、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其他实例(2~3个),从中认识到听觉的重要性,引出耳的结构。

3、出示耳的结构模型或挂图,对照课本完成对耳的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可以联系生活中的“晕车”等现象来理解半规管的功能等。

4、根据模型或挂图了解耳的结构,这样学生便可以轻松地理解了听觉形成的过程,因为学生有了视觉形成的过程基础,对听觉的形成应该比较容易。总结听觉的形成过程。

5、思考:听觉最终的形成部位在哪里?

6、噪音的危害

在学完了听觉形成后,我们认识到了听觉的重要性。我们该如何保护耳?噪音有哪些危害?

学生讨论此问题,从中总结出生活中应该注意问题。让学生理解保护耳朵的重要性。

7、生思考:人的感觉器官还有哪些?你能举出例子吗?

8、技能训练

人的视觉是存在误差的,我们在生活中应该认识到此问题。

讨论:凯伦曾经渴望上帝给她三天的光明,我们该如何对待盲人?又该如何对待聋人?生活中你是否向盲人献过爱心?

【微语】人生谁能不被伤害,但真正打击我们的不是伤害,而是我们对伤害的反应;或积极扭转心情乐观未来,或消极跟随心情悲观当下,或发狠撕破心情仇视过去!

温馨提示:本文【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汇编6篇)】由作者学习有道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上一篇 故事的分类(甄选9篇)
上一篇 情人节散文诗(精品5篇
相关推荐
热门资讯
  1. 1 31省区市新增本土确诊37例(全国疫情最新报
  2. 2 向上级请求批准的请示范文(关于请求同意的
  3. 3 2022国考今起报名(明年国考今起报名时间公
  4. 4 31省区市新增本土确诊13例(全国疫情新增最
  5. 5 带福字的吉祥语六个字(关于福禄寿喜财的成
  6. 6 有关地理知识的古诗词
  7. 7 入则孝全文带拼音加翻译(弟子规入则孝篇原
  8. 8 有关中秋节的诗句硬笔书法
  9. 9 关于愁的诗句有哪些(表达愁的诗句大全)
  10. 10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阴符经的惊天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