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论知识点(必备8篇)

711 篇文章
2024-08-12

唯物论知识点(1)

唯物论:

(1)物质决定意识,所以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事物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3)规律具有客观性,因此要尊重客观规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违背了客观规律就要遭到规律的惩罚。

辩证法:

(1)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反对孤立的观点和主观臆造的联系。

(2)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3)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4)要有创新精神,要支持新事物的成长,学会创造性思维。

(5)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6)坚持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一分为二,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7)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8)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原理,坚持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9)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要善于把握重点和关键,反对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均衡论;同时要作到统筹兼顾,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10)要分析、认识矛盾的主要方面,把握事物的性质、本质和主流。

(11)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1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13)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要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14)量变与质变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因此要重视量的积累,要坚持适度原则,要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的飞跃。

(15)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认识论:

(1)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要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2)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标准。

(3)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性的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实践引歧途。

(4)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5)认识要随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扩展、推移。

(6)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实践的主体,所以我们要相信群众,依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7)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是辩证统一的,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二者统一于实践。



唯物论知识点(2)

1、实践和认识(理论)的辨证关系:

【原理内容】:

(1)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在实践的基础上,认识能够不断深化和向前推进。

(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能够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认识则把实践引歧途。

【方法论】:既要重视实践,又要掌握科学理论,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实践和理论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有关实践的基本原理

①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把人们观念中的存在转变为现实中的存在。

②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③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④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当中;实践活动是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的,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3、有关认识的基本原理(反复性和无限性)

【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方法论】:真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4、关于真理的原理理论(条件性和具体性)

【原理内容】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

(1)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如果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

(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唯物论知识点(3)

第一步:审设问

1、明确知识范围:

知识类别:经济学、哲学、政治学

知识形态:微观、中观、宏观

2、明确问题指向:

单一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复合型:谈认识、作分析

3、明确设问主体:

经济学:政府、企业、个人等

政治学:国家、政党、公民等

第二步:审材料

1、读材料时既要把握材料中的显性信息,又要把握材料中的隐性信息。

2、回归教材,试题虽然千变万化 , 但都离不开用教材的内容来解答。读题时 , 必须判明答题要用到教材中的哪几课、哪几节、哪几框的内容。这样就缩小了思考的范围。

3、根据题目的要求恰如其分地引用、组织某方面的知识,做到有的放矢,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

第三步:调用知识

1、依据关键词,直接调用(关键词本身是学科基本概念,则直接调用)

2、把握知识联系,联系调用(依据关键词,通过演绎、推导,找到可用知识)

3、概括具体信息,归纳调用(关键词比较具体,与学科理论不能直接对应'则先归纳再调用)

4、依据设问,有效调用(知识调用要根据设问的要求,有的放矢地调用,反对盲目堆砌和过度引申)

第四步:确定答题思路

1、确定大逻辑:要点之间的逻辑,包括有几个要点,要点之间如何排列;

2、确定小逻辑:要点自身的逻辑,即要点如何展开,包括有几个关键词,如何排列。

第五步:写答案

1、层次分明,要点序号化——反对不分段落层次的“一块板”

2、表述准确,语言学科化——反对使用文学化、生活化语言

3、逻辑严密,表述简洁化——反对语句冗长、画蛇添足

4、字迹工整,卷面美观化——反对字迹潦草、错字连篇

唯物论知识点(4)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材料涉及自然.生态.资源.环境时回答)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意识能动作用的原理

4、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5、尊重规律的客观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原理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原理(世界观):世界是物质的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都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规律具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重点)

原理:(1)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2)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运动变化和发展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1)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要求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

(2)规律具有客观性要求人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原理(重点):

(内容世界观)(1)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

(2)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并能调节和控制人的生理活动)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重点)

(1)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方法论:要求我们①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2)原理:意识能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能推动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的原理(重点)

原理: (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2)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有机统一的.

方法论:要求(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6、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原理

【世界观】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方法论】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7、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

【世界观】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p#副标题#e#文综政治答题拿高分的技巧

文综政治规范化答题的步骤

第一步:先归纳题目观点,表明自己的态度。?

第二步:讲清有关的理论观点(分析说明问题的理论依据)。

第三步:运用概念、原理、观点分析问题。

这是答案的主体,考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阐明问题的能力在这一步得到体现。这一步的层次由理论依据的层次而定。要遵循由远及近,由表及里,由共性到个性,由一般到特殊的原则,层层剖析。?

第四步:联系重大时事。

主要是联系党的方针、政策和中心任务;联系一年来国内国际发生的重大时事加以说明,主要是指党代会、人代会通过的决议,重要领导人的重要讲话等等。

第五步:用事实证明,包括史实、事实、数据等。

答题不仅要有理,而且要有据,由基本事实引出基本观点。不论是正面论述还是驳斥题都要用“事实证明”。“事实证明”往往和作用、意义、结论紧密相连。?

第六步:反面论证。

在正面论述之后,一般还应联系反面观点,指出观点的错误所在,以加深对正面的理解。这一步通常用“如果说……”“假如……”这样的句式来展开。?

第七步:表明态度或简述自己的认识体会。

在论述题答案中这一步是不可少的。表态既要联系实际,又要扣紧题意。

注意:答案的语言规范?

答题时一定要使用教材书面用语,而不能使用自己创造的语言、概念及流行的俗语。只有教材书面用语,才能做到表述规范、准确、科学、简洁,才能和阅卷老师沟通思想、交流信息、形成共识、减少误解。



唯物论知识点(5)

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范畴。(“客观存在”应为“客观实在”。)

物质是万事万物的总和。(物质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

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是独立存在着的。(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并通过具体形态表现出来)

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因此,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是正确的。但物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因此相互制约不正确。类似的错误提法还有“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实践和认识相互制约”、“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制约”)

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也离不开意识,两者相互依存。(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存在,并非相互依存)

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实在在大脑中的反应。(“客观实在”应为“客观存在”,“大脑”应为“人脑”,“反应”应为“反映”)

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意识的内容是对物质的反映,所以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意识的反映就是“想”,意识的反作用就是“做”。(意识的反作用是指意识在实践过程中的指导作用,但不同于实践过程本身。)

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起反作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应为“意识能反映物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强调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促进事物发展。(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发展)

自然界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是客观的,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任何规律都是客观的。)

离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离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能认识和利用规律,就不能按规律办事;是否尊重客观规律才是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或关键)

规律是永恒不变的。(规律的存在和作用是有条件的,要在运动中具体地把握规律。)

正确的规律起积极作用,错误的规律起消极作用。(规律本身是客观的,无所谓正误之别,其本身也没有好坏之分)

只要实事求是(尊重规律),做事情就一定能够成功。(实事求是有利于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能否取得成功还要看各种主客观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人可以认识规律,但不能改造(创造、改变、消灭)规律)

规律对客观事物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规律起积极作用还是消极作用,关键是看人们如何利用规律)

水往低处流,这是自然界的规律。(这不是规律,这是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

绝大多数国家的汽车靠右行,极少数国家的汽车靠左行,说明规律是可以改变的。(这里讲的是规则,规则不同于规律)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客观符合主观。(应为“使主观符合客观”)

唯物论知识点(6)

第一步:审设问

1、明确知识范围:

知识类别:经济学、哲学、政治学

知识形态:微观、中观、宏观

2、明确问题指向:

单一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复合型:谈认识、作分析

3、明确设问主体:

经济学:政府、企业、个人等

政治学:国家、政党、公民等

第二步:审材料

1、读材料时既要把握材料中的显性信息,又要把握材料中的隐性信息。

2、回归教材,试题虽然千变万化 , 但都离不开用教材的内容来解答。读题时 , 必须判明答题要用到教材中的哪几课、哪几节、哪几框的内容。这样就缩小了思考的范围。

3、根据题目的要求恰如其分地引用、组织某方面的知识,做到有的放矢,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

第三步:调用知识

1、依据关键词,直接调用(关键词本身是学科基本概念,则直接调用)

2、把握知识联系,联系调用(依据关键词,通过演绎、推导,找到可用知识)

3、概括具体信息,归纳调用(关键词比较具体,与学科理论不能直接对应'则先归纳再调用)

4、依据设问,有效调用(知识调用要根据设问的要求,有的放矢地调用,反对盲目堆砌和过度引申)

第四步:确定答题思路

1、确定大逻辑:要点之间的逻辑,包括有几个要点,要点之间如何排列;

2、确定小逻辑:要点自身的逻辑,即要点如何展开,包括有几个关键词,如何排列。

第五步:写答案

1、层次分明,要点序号化——反对不分段落层次的“一块板”

2、表述准确,语言学科化——反对使用文学化、生活化语言

3、逻辑严密,表述简洁化——反对语句冗长、画蛇添足

4、字迹工整,卷面美观化——反对字迹潦草、错字连篇

唯物论知识点(7)

唯物论:

(1)物质决定意识,所以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事物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3)规律具有客观性,因此要尊重客观规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违背了客观规律就要遭到规律的惩罚。

辩证法:

(1)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反对孤立的观点和主观臆造的联系。

(2)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3)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4)要有创新精神,要支持新事物的成长,学会创造性思维。

(5)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6)坚持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一分为二,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7)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8)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原理,坚持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9)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要善于把握重点和关键,反对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均衡论;同时要作到统筹兼顾,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10)要分析、认识矛盾的主要方面,把握事物的性质、本质和主流。

(11)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1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13)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要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14)量变与质变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因此要重视量的积累,要坚持适度原则,要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的飞跃。

(15)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认识论:

(1)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要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2)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标准。

(3)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性的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实践引歧途。

(4)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5)认识要随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扩展、推移。

(6)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实践的主体,所以我们要相信群众,依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7)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是辩证统一的,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二者统一于实践。



唯物论知识点(8)

1、实践和认识(理论)的辨证关系:

【原理内容】:

(1)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在实践的基础上,认识能够不断深化和向前推进。

(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能够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认识则把实践引歧途。

【方法论】:既要重视实践,又要掌握科学理论,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实践和理论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有关实践的基本原理

①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把人们观念中的存在转变为现实中的存在。

②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③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④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当中;实践活动是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的,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3、有关认识的基本原理(反复性和无限性)

【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方法论】:真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4、关于真理的原理理论(条件性和具体性)

【原理内容】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

(1)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如果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

(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微语】无论何时何地,保持善良和真诚,这是最强大的力量源泉。

温馨提示:本文【唯物论知识点(必备8篇)】由作者教育大学园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上一篇 必修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上一篇 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
相关推荐
热门资讯
  1. 1 31省区市新增本土确诊37例(全国疫情最新报
  2. 2 向上级请求批准的请示范文(关于请求同意的
  3. 3 2022国考今起报名(明年国考今起报名时间公
  4. 4 31省区市新增本土确诊13例(全国疫情新增最
  5. 5 带福字的吉祥语六个字(关于福禄寿喜财的成
  6. 6 有关地理知识的古诗词
  7. 7 入则孝全文带拼音加翻译(弟子规入则孝篇原
  8. 8 有关中秋节的诗句硬笔书法
  9. 9 关于愁的诗句有哪些(表达愁的诗句大全)
  10. 10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阴符经的惊天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