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编6篇)

711 篇文章
2024-08-12

恐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二十一课《恐龙》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一、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

二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

一、讲读第1自然段

1、我们知道恐龙这种神奇的动物已经灭绝了,你们想知道恐龙出现在什么时候吗?当时它们生活的环境又是怎样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学生读第一自然段

2、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百闻不如一见,我们一起去看看。〖电脑显示

二、讲读第2、3自然段

1、过渡:在两亿年以前这么多恐龙就在地球上自由自在地生活,你想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吗?读读课文第2、3自然段,看看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恐龙,在这几种恐龙的名称下画一条横线。

2、学生交流

3、这些恐龙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种?找出来放声读,再说说这种恐龙的特点。

4、学生交流

雷龙:大象在我们同学的眼中是很大的动物,雷龙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真是个庞然大物,把雷龙和我们熟悉的大象相比较的说明方法就叫作比较。说雷龙走路发出的声音就象雷鸣的说明方法叫打比方。指名读,让大家感受到雷龙又重又大。

梁龙:二十多米,两个教室连起来那么长,二十多米能不能换成很长,这种用数字来说明的`方法就叫列数据。齐读,让同学们都能感受到梁龙很长很大。

剑龙:指名上台介绍,你对他的介绍满意吗?

三角龙:想象它的样子,三角龙的脸我们看了都感到非常害怕,这就是望而生畏。

鱼龙:和海豚相比较。

翼龙:刚才我们看到翼龙飞得很轻巧,就象一架轻型飞机,这里就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再让我们走近翼龙。

5、课文中用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这些说明方法,使我们对雷龙、梁龙、剑龙、三角龙、鱼龙和翼龙的形态特点有了很清楚的了解。除了课文中介绍的,你还知道哪些恐龙?

6、小结:同学们了解的可真多,难怪课文第二自然段第一句就说: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课文的2、3自然段就是围绕这一句来写的。

三、那么这些恐龙它们吃些什么呢?在课文中找一找,哪一节能告诉你答案。

1、读读第四小节,看看哪些恐龙吃植物?哪些恐龙吃肉食?

2、学生交流

3、霸王龙真有这么凶猛吗?我们来看一个片段。〖电脑显示

指导读(男生读)让我们再一次感受一下它的凶猛。

四、课文除了介绍恐龙的种类和吃食,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1、女生读这一小节。

2、看来这些老恐龙都是称职的爸爸妈妈,它们都能细心照料自己的小宝宝。

五、恐龙这种神奇的动物在地球上生活了一亿多年,可是大约在6500万年以前,这些恐龙突然神秘在消失了。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你们所讲的原因都只是猜测,恐龙灭绝到底是什么原因,至今还是一个谜。但是我们相信,在不久的 将来,我们一定能解开这个谜。说不定解开这个谜的,就是我们班的哪个小朋友。

六、还有许多同学要交流,那下次班会课我们就开展恐龙知识知多少的活动,到时候看哪个小朋友知道得最多。

恐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

1、了解恐龙的种类、千奇百怪的形态以及独特的生活习性。

2、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重点难点:恐龙千奇百怪的形态特征。

课前准备:图片、录像、事物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恐龙》。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适时板书)

二、形象展示,自主探究

(一)学习第2、3两节

过渡:同学们对上一节课的知识掌握得很好!下面我们先学习恐龙的种类。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2、3小节,围绕题目以学习小组形式讨论,重点讨论第二题。

出示问题:

1、文章第2节是围绕哪一句话来讲的?你了解了哪几种恐龙,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2、课文是怎样来具体介绍这些恐龙的特点的?

教学设计:小组讨论、自由探究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恐龙本身就是学生敢兴趣的动物,英国心理学家布鲁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因此,当老师布置了自学任务时,学生个个精神振奋,积极寻找、思考,以便尽快地解决问题。

交流:1、解决第一题。

A、文章是围绕“恐龙的种类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来写的。

B、学生对照图片讲述自己了解的恐龙。

教学设计:恐龙千奇百怪的外形学生极感兴趣,但却很抽象。这里图文结合,把抽象语言文字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图片,让学生眼前一亮,把各种恐龙的模样牢记在心中。

C、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D、选择你喜欢的恐龙来读一读。

E、请你用第一人称或导游的身份来介绍一下你喜欢的恐龙。

教学设计:加强“说”的训练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在这里的教学中,让学生以第一人称或导游的身份介绍一种恐龙,不但使学生深入地了解了课文内容课堂教学显得生动活泼,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发展了他们的说话能力,为学生的创新性思留下了足够的空间。

2、解决第二题。

A、找出用说明方法的语句。

雷龙——比较说明、比喻说明。梁龙——数字说明、比喻说明。

剑龙——比喻说明。鱼龙——比喻说明。

B、自读2、3两节,体会这些说明方法的妙用。

(二)学习第4节。

过渡:恐龙这么千奇百怪,这么庞大,它们吃什么呢?

1、指名读课文。

2、出示图片:霸王龙。

3、学生看图简介。

4、播放霸王龙捕食时的录像。

教学设计:对于恐龙中的霸王龙,学生也许都是只闻其名,未见其行。在此,霸王龙捕食时精彩片段的展示不仅让学生闻其声,见其行,更体会到了霸王龙极度的凶残,给学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三)学习第5节。

1、是怎样生育后代的呢?

2、学生讲述,并举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说明“卵生”。

教学设计:“卵生”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还不能完全理解,但是却在生活中见过许多卵生现象。因此,例举生活中常见的鸡、鸭、鹅的卵生现象,使学生易于理解恐龙的生殖方式。

3、自由朗读课文2-5节,感悟恐龙奇特的外形和独特的生活习性。

三、课堂延伸,展示激趣

过渡:恐龙是这样有趣,这样神奇,你们还了解恐龙的其它知识吗?

请学生自己上台当一回小老师,介绍有关恐龙的其它知识。(可以带参考书、模型、图片等。)

教学设计:书本上的知识往往是有限的,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却远远没有满足,为了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延伸至课外,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良好习惯,教师预先叫学生课余收集了有关恐龙的其它资料,课堂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收集的资料。这样,不仅让学生丰富了知识,不局限于书本,而且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收集资料的综合实践能力。

四、结全文,引导探究

恐龙这个大家族在地球上生活着、繁衍着,它们统治了地球1.7亿年之久,直到6500年以前,这些恐龙突然神秘地消失了,它们为什么会消失呢?至今仍是个谜!

请同学们课余查找资料,现在开始研究,将来揭开这个千古之谜!

教学设计: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你们相当小小科学家吗?”“想知道恐龙消失的奥秘吗?”这既是对学生自信心的呼唤,学习动力系统的激发,更是对学生自主探究精神的启迪,从而实现有限的课堂教学为学生在课外无限的发展服务这一目的。

恐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课文《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20世纪末,我国科学家在辽西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为人们想象恐龙飞向蓝天,变化为鸟类的演化过程提供了证据。文章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教学本课,要引导学生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体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著与艰辛,引导学生揣摩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恐龙”、“凶猛”、“鸽子”、“欣喜若狂”、“描绘”、“形态各异”、“轻盈”、“敏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兴趣的部分。

3、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恐龙演化的过程,难点是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语言准确生动的表达特点。

【设计思路】

新课程强调要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地学习。在这一课时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我抓住了重点段落第四自然段采用填表格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去探究、去发现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以及作者语言表达上的特点,再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体会,然后再让学习通过图片直观感受课文叙述的条理性,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恐龙演化的过程说一说,达到内化吸收语言的目的。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查找、阅读有关恐龙的资料,并利用课间组织学生交流,以扩展知识,开阔视野。

2、《与龙同行》DVD光碟。

3、课前分好小组,推荐组长,打印好表格。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播放DVD《与龙同行》中时空转换画面,师解说: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现在就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去访问中生代的地球,看看这一演化过程呢!

二、学习重点段落

1、整体感知:

生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说说这一段介绍的是什么?(介绍的是亿万年前恐龙的庞大家庭),指名答。

2、填写表格:

⑴ 屏显表格:

根据课文内容和表格的提示,在课文中划出写恐龙特点的关键词句,并填在表格内,并想一想作者用了哪些说明的方法?

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恐龙的庞大家庭 时间顺序 繁衍生息的情况 它们的特点 作者说明的方法 两亿三千万年前 第一种恐龙

数千万年后 形态各异的

庞大家族 (其中的)

猎食性恐龙

⑵ 生默读课文,根据提示自主学习,先划出关键词句并思考作者表达的方法。

3、合作填表(抓住关键词句简要地填写):

⑴ 要求:

小组长负责组织协调,组内一人负责填写,一人负责汇报,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⑵ 教师在巡视中询问指导。

⑶ 鼓励表扬会学习的个人、小组。

4、全班交流:

先请一个小组汇报,其他组补充。在汇报的过程中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重点内容和表达方法,并指导朗读。

⑴ 第一种恐龙的特点──作者说明的方法──指名读部分课文。

⑵ 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的特点──作者说明的方法──男女生对比读这部分课文。

⑶ 猎食性恐龙的特点──作者说明的方法──生齐读这部分课文。

⑷ 师评价小结:

只有团结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5、直观感受:

师:作者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清楚详细的介绍拉近了恐龙与我们的距离,现在就让我们再近距离地欣赏一下各种类型的恐龙吧!

师大屏幕投影,按作者介绍的顺序出示不同类型恐龙的图片,并抓住要点进一步介绍。

6、学生复述:

师: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来根据课文展开丰富、合理的现象,再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一说。

指名说。

7、体会表达特点:

⑴ 师设问:

同学们,是不是所有的恐龙都演化成了鸟类呢?是哪一类恐龙演化成了鸟类?这个演化过程是不是一蹴而就的呢?

指名说。

生齐读课前板书:

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⑵ 师:从这一句中带点的词,同学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在语言的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课文中还有哪些词句让你体会到这个特点?

指名答。

三、总结全文,激发探索精神

师:亿万年前,一种带羽毛的恐龙脱离同类,飞向蓝天,演化出今天的鸟类家族。科学家们希望能够重现这一历史进程,你认为有没有这种可能?说说你的想法。

指名答。

师总结:同学们对未来寄予了厚望,你们说得好,随着越来越多恐龙化石的发现,给科学家的研究提供了帮助,他们不断探索,通过科学技术手段,现在已经能够形象直观地再现恐龙生活的画面、演化的过程、灭绝的原因。让我们一起走进恐龙世界去感受科技的魅力吧。

播放DVD《与龙同行》片断。

【板书设计】

31、飞向蓝天的恐龙

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恐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

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20世纪末,我国科学家在辽西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为人们想象恐龙飞向蓝天,变化为鸟类的演化过程提供了证据。文章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教学本课,要引导学生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体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著与艰辛,引导学生揣摩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恐龙”、“凶猛”、“鸽子”、“欣喜若狂”、“描绘”、“形态各异”、“轻盈”、“敏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兴趣的部分。

3、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恐龙演化的过程,难点是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语言准确生动的表达特点。

【设计思路】

新课程强调要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地学习。在这一课时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我抓住了重点段落第四自然段采用填表格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去探究、去发现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以及作者语言表达上的特点,再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体会,然后再让学习通过图片直观感受课文叙述的条理性,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恐龙演化的过程说一说,达到内化吸收语言的目的。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查找、阅读有关恐龙的资料,并利用课间组织学生交流,以扩展知识,开阔视野。

2、《与龙同行》DVD光碟。

3、课前分好小组,推荐组长,打印好表格。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播放DVD《与龙同行》中时空转换画面,师解说: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现在就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去访问中生代的地球,看看这一演化过程呢!

二、学习重点段落

1、整体感知:

生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说说这一段介绍的是什么?(介绍的是亿万年前恐龙的庞大家庭),指名答。

2、填写表格:

⑴ 屏显表格:

根据课文内容和表格的提示,在课文中划出写恐龙特点的关键词句,并填在表格内,并想一想作者用了哪些说明的方法?

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恐龙的庞大家庭

时间顺序繁衍生息的情况它们的特点作者说明的方法两亿三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

数千万年后

形态各异的

庞大家族 (其中的)

猎食性恐龙

⑵ 生默读课文,根据提示自主学习,先划出关键词句并思考作者表达的方法。

3、合作填表(抓住关键词句简要地填写):

⑴ 要求:

小组长负责组织协调,组内一人负责填写,一人负责汇报,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⑵ 教师在巡视中询问指导。

⑶ 鼓励表扬会学习的个人、小组。

4、全班交流:

先请一个小组汇报,其他组补充。在汇报的过程中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重点内容和表达方法,并指导朗读。

⑴ 第一种恐龙的特点──作者说明的方法──指名读部分课文。

⑵ 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的特点──作者说明的方法──男女生对比读这部分课文。

⑶ 猎食性恐龙的特点──作者说明的方法──生齐读这部分课文。

⑷ 师评价小结:

只有团结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5、直观感受:

师:作者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清楚详细的介绍拉近了恐龙与我们的距离,现在就让我们再近距离地欣赏一下各种类型的恐龙吧!

师大屏幕投影,按作者介绍的顺序出示不同类型恐龙的图片,并抓住要点进一步介绍。

6、学生复述:

师: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来根据课文展开丰富、合理的现象,再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一说。

指名说。

7、体会表达特点:

⑴ 师设问:

同学们,是不是所有的恐龙都演化成了鸟类呢?是哪一类恐龙演化成了鸟类?这个演化过程是不是一蹴而就的呢?

指名说。

生齐读课前板书:

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⑵ 师:从这一句中带点的词,同学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在语言的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课文中还有哪些词句让你体会到这个特点?

指名答。

三、总结全文,激发探索精神

师:亿万年前,一种带羽毛的恐龙脱离同类,飞向蓝天,演化出今天的鸟类家族。科学家们希望能够重现这一历史进程,你认为有没有这种可能?说说你的想法。

指名答。

师总结:同学们对未来寄予了厚望,你们说得好,随着越来越多恐龙化石的发现,给科学家的研究提供了帮助,他们不断探索,通过科学技术手段,现在已经能够形象直观地再现恐龙生活的画面、演化的过程、灭绝的原因。让我们一起走进恐龙世界去感受科技的魅力吧。

播放DVD《与龙同行》片断。

【板书设计】

31、飞向蓝天的恐龙

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恐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

《恐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要求:

一、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

二、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讲读第1自然段

1、我们知道恐龙这种神奇的动物已经灭绝了,你们想知道恐龙出现在什么时候吗?当时它们生活的环境又是怎样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学生读第一自然段

2、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百闻不如一见,我们一起去看看。〖电脑显示〗

二、讲读第2、3自然段

1、过渡:在两亿年以前这么多恐龙就在地球上自由自在地生活,你想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吗?读读课文第2、3自然段,看看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恐龙,在这几种恐龙的名称下画一条横线。

2、学生交流

3、这些恐龙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种?找出来放声读,再说说这种恐龙的特点。

4、学生交流

雷龙:大象在我们同学的眼中是很大的动物,雷龙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真是个庞然大物,把雷龙和我们熟悉的大象相比较的说明方法就叫——作比较。说雷龙走路发出的声音就象雷鸣的说明方法叫——打比方。指名读,让大家感受到雷龙又重又大。

梁龙:二十多米,两个教室连起来那么长,二十多米能不能换成很长,这种用数字来说明的方法就叫—列数据。齐读,让同学们都能感受到梁龙很长很大。

剑龙:指名上台介绍,你对他的介绍满意吗?

三角龙:想象它的样子,三角龙的脸我们看了都感到非常害怕,这就是——望而生畏。

鱼龙:和海豚相比较。

翼龙:刚才我们看到翼龙飞得很轻巧,就象一架轻型飞机,这里就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再让我们走近翼龙。

5、课文中用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这些说明方法,使我们对雷龙、梁龙、剑龙、三角龙、鱼龙和翼龙的形态特点有了很清楚的了解。除了课文中介绍的,你还知道哪些恐龙?

6、小结:同学们了解的'可真多,难怪课文第二自然段第一句就说: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课文的2、3自然段就是围绕这一句来写的。

三、那么这些恐龙它们吃些什么呢?在课文中找一找,哪一节能告诉你答案。

1、读读第四小节,看看哪些恐龙吃植物?哪些恐龙吃肉食?

2、学生交流

3、霸王龙真有这么凶猛吗?我们来看一个片段。〖电脑显示〗

指导读(男生读)让我们再一次感受一下它的凶猛。

四、课文除了介绍恐龙的种类和吃食,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1、女生读这一小节。

2、看来这些老恐龙都是称职的爸爸妈妈,它们都能细心照料自己的小宝宝。

五、恐龙这种神奇的动物在地球上生活了一亿多年,可是大约在6500万年以前,这些恐龙突然神秘在消失了。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你们所讲的原因都只是猜测,恐龙灭绝到底是什么原因,至今还是一个谜。但是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解开这个谜。说不定解开这个谜的,就是我们班的哪个小朋友。

六、还有许多同学要交流,那下次班会课我们就开展"恐龙知识知多少"的活动,到时候看哪个小朋友知道得最多。

恐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6)

《恐龙》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了解恐龙的种类、千奇百怪的形态以及独特的生活习性。

2、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重点难点:

恐龙千奇百怪的形态特征。

课前准备:

图片、录像、事物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恐龙》。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适时板书)

二、形象展示,自主探究

(一)学习第2、3两节

过渡:同学们对上一节课的知识掌握得很好!下面我们先学习恐龙的种类。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2、3小节,围绕题目以学习小组形式讨论,重点讨论第二题。

出示问题:

1、文章第2节是围绕哪一句话来讲的?你了解了哪几种恐龙,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2、课文是怎样来具体介绍这些恐龙的特点的?

教学设计:小组讨论、自由探究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恐龙本身就是学生敢兴趣的动物,英国心理学家布鲁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因此,当老师布置了自学任务时,学生个个精神振奋,积极寻找、思考,以便尽快地解决问题。

交流:1、解决第一题。

A、文章是围绕“恐龙的种类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来写的。

B、学生对照图片讲述自己了解的恐龙。

教学设计:恐龙千奇百怪的外形学生极感兴趣,但却很抽象。这里图文结合,把抽象语言文字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图片,让学生眼前一亮,把各种恐龙的模样牢记在心中。

C、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D、选择你喜欢的恐龙来读一读。

E、请你用第一人称或导游的身份来介绍一下你喜欢的恐龙。

教学设计:加强“说”的训练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在这里的教学中,让学生以第一人称或导游的身份介绍一种恐龙,不但使学生深入地了解了课文内容课堂教学显得生动活泼,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发展了他们的说话能力,为学生的.创新性思留下了足够的空间。

2、解决第二题。

A、找出用说明方法的语句。

雷龙——比较说明、比喻说明。梁龙——数字说明、比喻说明。

剑龙——比喻说明。鱼龙——比喻说明。

B、自读2、3两节,体会这些说明方法的妙用。

(二)学习第4节。

过渡:恐龙这么千奇百怪,这么庞大,它们吃什么呢?

1、指名读课文。

2、出示图片:霸王龙。

3、学生看图简介。

4、播放霸王龙捕食时的录像。

教学设计:对于恐龙中的霸王龙,学生也许都是只闻其名,未见其行。在此,霸王龙捕食时精彩片段的展示不仅让学生闻其声,见其行,更体会到了霸王龙极度的凶残,给学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三)学习第5节。

1、是怎样生育后代的呢?

2、学生讲述,并举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说明“卵生”。

教学设计:“卵生”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还不能完全理解,但是却在生活中见过许多卵生现象。因此,例举生活中常见的鸡、鸭、鹅的卵生现象,使学生易于理解恐龙的生殖方式。

3、自由朗读课文2-5节,感悟恐龙奇特的外形和独特的生活习性。

三、课堂延伸,展示激趣

过渡:恐龙是这样有趣,这样神奇,你们还了解恐龙的其它知识吗?

请学生自己上台当一回小老师,介绍有关恐龙的其它知识。(可以带参考书、模型、图片等。)

教学设计:书本上的知识往往是有限的,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却远远没有满足,为了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延伸至课外,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良好习惯,教师预先叫学生课余收集了有关恐龙的其它资料,课堂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收集的资料。这样,不仅让学生丰富了知识,不局限于书本,而且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收集资料的综合实践能力。

四、总结全文,引导探究

恐龙这个大家族在地球上生活着、繁衍着,它们统治了地球1.7亿年之久,直到6500年以前,这些恐龙突然神秘地消失了,它们为什么会消失呢?至今仍是个谜!

请同学们课余查找资料,现在开始研究,将来揭开这个千古之谜!

教学设计: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你们相当小小科学家吗?”“想知道恐龙消失的奥秘吗?”这既是对学生自信心的呼唤,学习动力系统的激发,更是对学生自主探究精神的启迪,从而实现有限的课堂教学为学生在课外无限的发展服务这一目的。

【微语】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是自己的修养不够。

温馨提示:本文【恐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编6篇)】由作者学习这件小事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上一篇 人教版平行四边形面积
上一篇 角的度量说课稿(精编1
相关推荐
热门资讯
  1. 1 31省区市新增本土确诊37例(全国疫情最新报
  2. 2 向上级请求批准的请示范文(关于请求同意的
  3. 3 2022国考今起报名(明年国考今起报名时间公
  4. 4 31省区市新增本土确诊13例(全国疫情新增最
  5. 5 带福字的吉祥语六个字(关于福禄寿喜财的成
  6. 6 有关地理知识的古诗词
  7. 7 入则孝全文带拼音加翻译(弟子规入则孝篇原
  8. 8 有关中秋节的诗句硬笔书法
  9. 9 关于愁的诗句有哪些(表达愁的诗句大全)
  10. 10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阴符经的惊天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