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学设计(精编10篇)

711 篇文章
2024-08-12

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认识8个字。认识米字旁。

2、能抄写指定词语,用“告诉”写一句话。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读课文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从而了解一些自然现象。

4、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从读中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教学难点:

学生对有些自然现象缺乏感性认识,指导较难理解的语句。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认识8个字,认识米字旁。

2、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读写课后词语,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抓住难写字的关键笔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是爱学习的孩子吗?大自然中的每一个景象,每一种事物,都好像在用无声的语言告诉人们新奇的知识,你想了解大自然的语言吗?出示课题:大自然的语言。

指导学习生字“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按照音节把课文读准确)

2、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本节课的生字朋友,并划下和它连着的词语)

3、检查生字读音:小组之间互相读一读,指名读,自愿读,领读。

4、指名读课后的词语。

5、这回大家能把课文读正确、流利了吗,快试一试吧。

6、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小组一起学习喜欢的自然段中的生字。

7、学习汇报,抢答。(自愿说一说自己记住了哪个字,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8、大家有不同意见吗?说一说你的识字方法。

三、指导写字:

1、先观察,说说写这些字时注意什么。师个别指导。

2、先描一个,再写一个。

四、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课文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从而了解一些自然现象。

2、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课文,从读中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教学难点:

学生对有些自然现象缺乏感性认识,指导较难理解的语句。

教学过程:

一、自由读课文

二、指导学生朗读:

1.学读第一节。

(1)看书中的图片。体会着读一读。

(2)小组讨论:通过看插图,你发现了什么?是怎么知道的?

(4)齐读第一节。

2.学读第二节----第四节

(1)先自由读,再指名读。

(2)思考: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它告诉了我们什么?

(3)指名回答,书上是怎么说的,请你读一读。

(4)简介:三叶虫是生活在海里的微生物,两亿多年以前已绝灭。

可是现在是在哪里找到它的化石的?这是在告诉人们什么?

讨论:通过学习这一节,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例子?(结合生活实际举例)

(5)列举树的年轮与年龄,帮助学生理解。

(6)齐读二至四节。

3、学读第五节。

(1)指名读第五节。

(2)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太奇妙了,我们怎么才能发现它的语言、读懂它的语言呢?

(3)读词语“妙不可言”“粗心大意”、“永远”。

(3)范读第五节,必读。

(4)总结:不爱学习,总也看不懂大自然的语言;粗心大意永远也看不见大自然的语言;只有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善于观察的人,才能发现大自然更多的“语言”,探索更多的奥秘。

(5)自由读全文

4、口头练习:

1)水里游动的蝌蚪,是大自然告诉我们——

2)鱼鳞上的一个个圈圈,是大自然告诉我们——

3)喜马拉雅山上的“三叶虫”化石,是大自然告诉我们——

三、完成课后练习,用“告诉”说一句话

四、扩展活动:开展一个“考考你”的知道竞赛活动:

请同学说大自然中的现象,请其他同学说大自然的语言告诉我们什么?

生说:看到蚂蚁搬家。

生答:就知道要下雨了。

生说:青蛙冬眠后醒了。

生答:这是大自然的语言,告诉人们春天已经来到人间。

生说:看到枫叶红了。

生答:就知道秋天已经来到了。

说一说,画一画,你还知道大自然能告诉我们什么?

五、看拼音,写词语。

六、组词。

七、按课文内容填空。

1.你看那水里的( ),多么像游动的“逗点”。

2.这是大自然的( ),( )已经来到人间。

3.大自然的( )啊,真是( )。

( )的人总也看不懂,

( )大意的人永远看不见。

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了解物候知识,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了解全文的说明顺序。

2、学习准确、生动、典雅的语言。情感态度价值观。

3、了解物候现象,学会在生活中运用物候知识,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进而认识和了解自然的热情。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的能力。

2、学习本文准确、生动、典雅的语言,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生动性。

教学难点:

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语文学习中我们常常惊叹于诗人敏锐的感受力,在幽幽月光里聆听乡思,在青青柳色上读懂离别,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花一草似乎全在向诗人倾诉柔肠。诗人,或者是有一颗诗心的人是能听懂大自然的语言的,这一点我们深信不疑。可是你知道么?其实农民更懂大自然的语言。他们不但听得懂而且还在农业生产中应用了上千年。好奇吗?今天我们来见识一下《大自然的语言》。

二、初读课文,把握文意

1、检查预习,学生找出需要积累的词语。

2、学生朗读,初步感知文意。同时思考题目“大自然的语言”究竟指什么?

(大自然的语言==物候现象)这是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有什么效果?(生动)板书。

明确:说明文在准确的前提下可以有平实和生动两种风格。

3、思考:如果你是作者,要向大家介绍物候现象,你想写些什么内容?学生先思考,试答。再快速浏览课文,筛选信息,小组竞答。

本文为了说明物候现象,介绍内容如下: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三、细读课文,理清结构

4、寻读课文。试根据课文,概括回答出每一部分的核心内容。(小组合作)

学生明确:

(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2)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3)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4)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学生阅读有困难的大概是第(4)题。教师可提示学生注意一些标志性词语,如“首先是为了……”“此外还有……”“对于……”“还可以……”“也可以……”“为了……”。这些标志性词语对信息的筛选、概括很有参考价值。

5、根据同学的整理,师生共同理清全文思路,并板书。

明确:第一部分(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四、深读课文,探究顺序

6、根据结构板书,师生共同探讨全文的说明顺序,体会其优点。

明确:文章全文采用逻辑顺序,首先介绍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然后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介绍的物候学知识通俗易懂,条理分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回顾知识点-----“说明顺序”:通常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强调逻辑顺序:也就是事理顺序,如由一般到特殊,由主要到次要,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

7、再读课文6~10段,探究局部的说明顺序。

学生细读6~10段。思考: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这样安排的好处?学生思考,同桌之间交流。

明确:不能调整。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个设问句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的使用,使这一部分层次井然,条理清晰,易于接受。

五、品味揣摩,生动说明

8、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

衔接迁移练习小结:大家都能分析物候现象了,真是了不起!原来物候学就在我们身边啊!可是回头想一想,这么枯燥的科学名词,如果你平时遇到了会不会感兴趣?如果本文名叫《物候现象》会怎么样呢?

帮助学生体会本文标题的优点——生动形象、引人入胜。

9、回看文章题目,读出文中与题目一样表达生动的文字。(1、2段)

10、赏读文章第1、2两段,体会说明的生动性。选取二、三个点,引导学生读透妙处即可。

六、小结:

感谢作者化难为易,用生动的语言拉近了我们与科学的距离,感谢作者循循善诱,用符合我们认识规律的说明顺序,将深奥的科学理念深入浅出地传授给我们。这是一位真正的科学家。不故作高深,不故作神秘。让科学着一袭纯朴的布衣,走进寻常百姓家。

让我们用一句话总结: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多一份探究的好奇,多一份考证的细致,我们就可以————走进科学。

七、布置作业

1、收集身边的农谚、有关物候的诗文或记录研究身边的物候现象,并积累起来。

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学设计(3)

【教材理解】

这是一首文笔优美、语言生动的科普儿童诗。全诗共十小节,从最常见的自然现象入手,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语言的奥妙。作者把大自然拟人化了,读起来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学生情不自禁地一遍一遍地读下去,在读中思考、想象、感悟、理解;在读中走进神奇的大自然,去感知大自然的美妙,产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设计理念】

教学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引导他们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感悟诗歌语言文字运用之巧妙,感受祖国语言的独特魅力;通过启发学生思考“‘准是’还可以用哪个词代替?仿照第二小节内容自己编写第三小节”等问题加强对学生言语分析的训练,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

【学情简介】

本班学生具有良好的预习习惯,朗读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大多数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集体学习,也能够进行自学活动,自主学习。

【教学目标】

1、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认读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读中懂得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

3、初步感知大自然的美妙神奇,激发学生积极探索大自然语言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

【教学方法】

朗读法

1.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初步感知“大自然的语言”。

2.通过朗读诗歌,思考交流“从诗中你又了解到哪些大自然语言”?指导学生增强对诗歌的理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想向大家提个问题可以吗?(可以)那谁来回答一下,我们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是通过什么进行的?(语言)师:别以为只有人才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不信吗?大家看——

出示课件:看云识天气等一些由自然现象揭示自然奥秘的图片,并配以解说。

2、师:这种语言到处都有,睁开眼就能看见。同学们,你们想了解更多大自然的语言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大自然的语言》。

出示课件:课文题目,板书课题(大家齐读课题)

二、走进文本,初读正音。

1、教师范读(出示课件)

师:老师相信这首小诗你们也一定读的很棒,大家看自读提示a、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把每个字音读准,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B、同桌互读正音。

2、课件出示生字词

师:同学们课文中的词语宝宝想急于和大家见面,看看谁最先和它们交上朋友。

出示词语.

a、同桌互读文中的生词。

b.先指读,后开火车读。教师重点指导“略、磷、颠”的字音。

c、板书多音字“撒”

3、检查读文情况:分小节读诗歌,课件出示:

a、认真倾听给予评价。

B、思考你从文中发现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4、找生评价,同桌间试着用“大自然用------告诉我们------”的句式说一说自己读懂的内容。

5、汇报交流:谁愿意来把自己读懂的内容说给大家听一听?

三、品读文本,体会情感

好了,从同学的交流中老师看得出你们还真懂得不少大自然的语言,刚刚谁读懂了白云这种大自然的语言?

1、学习第二节

师:既然你读懂了大自然的这种语言,那你能不能把这一小节读给大家听听?

a、理解“准是”(一定)你发现过吗?

b、课件出示(白云高飘——晴天)

c、谁愿意带着对这种现象的肯定把这一节再读给大家听听。

2、学习第三节

师:在大自然中有趣的语言多着呢!你们快看(出示蚂蚁搬家画面),蚂蚁搬家表示什么?(快下雨了)

a、看着这幅画面,你能仿照上一小节,试着说出第三小节的内容吗?(找生说)

b、打开书,找生读第三小节(评价:看来同学也可以成为小诗人了)

c、这节中那个词可以看出作者运用了拟人(搬家)蚂蚁搬家真的会下雨吗?

d、带着肯定的语气读给同桌听。

3、学习第四小节

出示蝌蚪游动的画面

a、你觉得水中的蝌蚪像什么?

B、我们来看看书中是怎么说的(找生读)

c、你看小蝌蚪上下游动,招呼朋友多高兴呀,它们会说什么呢?你听了心情会怎样呢?该怎么读好这一节呢?

D、自由练读,再读给小组或全班同学听,结合点评指导朗读。

4、学习第五小节

师:大自然不仅把语言写在了水里,也留在了蓝天。

a、出示大雁南飞画面,师:你读懂什么?

b、看看他们像什么?

c、仿照第四小节试说第五小节

d、生齐读第五小节

5、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懂了什么?

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积累“萌发、次第、翩然、销声匿迹”等词语,并学会运用。

2、了解物候知识,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整体感知,并在此基础上筛选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

2、探究事理说明文的的说明顺序和写作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学生注重观察,讲求实证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

2、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教学难点:

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顺序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语言,进行全面概括。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筛选主要信息,整体把握文意;划分段落层次,理清说明顺序;探究局部说明顺序,学习作者的说明技巧。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春柳的飘逸,夏荷的袅娜,秋枫的激情,冬梅的傲岸,如诗如画,各具风韵,这就是物候现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物候学知识的文章——《大自然的语言》。作者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竺可桢先生。

(一)走近作者,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知识。

(二)教师提示需要积累的词语。

二、走进作品

(一)那么,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呢?让我们走进文章,请同学们初读课文。要求迅速准确的筛选信息,准备抢答。

1、什么叫大自然的语言?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察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有那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二)听读课文,梳理文脉

思考:全文是采用什么样的顺序进行说明的?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文章第一部分(1——3段),从描写温带、亚热带一年四季周而复始的自然现象入手,说明了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那么,研究物候有什么有途呢?文章顺理成章的在第二部分(4——5段)给以解答,说明了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那么,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那些因素呢?在第三部分(6——10)加以具体说明。最后,第四部分(11——12段),在前文说明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了物候观测的意义,提倡人们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文章从具体现象入手,有条理的说明有关物候学各个方面的知识。

文章的条理性不仅体现在全文的结构布局上,也体现在段落层次的说明顺序上。

思考:请大家快速阅读第三部分“决定物候来临的因素”(6——10自然段),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第三部分说明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那些因素时,文章指出共有四个: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这四个因素的排列顺序不能随意颠倒。作者以“首先”,“第二”,“第三”,“还有”这些词,说明其作用有大小之分。文章按主次安排说明顺序,符合事物发展规律,也符合读者认识事物的规律。

三、拓展迁移:

《大自然的语言》围绕“物候学”这门科学,从物候现象说起,先解释什么是物候学,再回答为什么要研究物候学。文章显得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我们要注意理解并学会运用。

提问:假如下面是几种需要解说的事物,请你判断一下它们分别适宜运用那种说明顺序。

A老师,家访请走这条路B路的变迁C预防近视D美丽的校园一角

四、小结: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饶有趣味。全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思路清晰明了: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这种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方法和行文思路值得我们学习。

五、布置作业:

以“植树造林的好处”为题,写一篇400字左右的说明文。

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学设计(5)

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过程与方法

1、理解文章的内容,学习作者写文章时准确的语言和清晰的条理。

2、引导学生养成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起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重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文的条理性。

2、学习文章的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

导入:

同学们,七年级时,我们学过《春》和《济南的冬天》这两篇课文,你们还记得里面是怎样描写小草的吗?(学生回答后老师归纳:春天,小草“嫩嫩的,绿绿的”;冬天草色“暗黄”)从“绿绿”知道春天到了,从“暗黄”知道冬天已经降临了,大自然仿佛会告诉我们气候的信息似的。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学习的《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将给我们解释其中的道理。

竺可桢(1890—1974年),浙江上虞人,20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

1、速读课文。要求以最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做到注意力集中,不出声,用笔画出主要词语,记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争取两分钟内读完。

2、理清文章条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

说明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第二部分:(第4~5自然段)

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第6~10自然段)

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迟早的各种因素。

第四部分:(第11~12自然段)

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1、齐读第1自然段。

(1)本段主要描写了什么?

(2)本段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请标出有关词句。

(3)课文在描写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时运用了哪些词语?仔细揣摩、品味。

讨论明确:

(1)本段以优美生动的写景笔调描写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

(2)本段是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来写的。表示时间的词语有:立春过后—再过两个月—不久—于是转入—到了秋天—准备迎接,条理十分清楚。

(3)开篇用“沉睡”“苏醒”将“大地”拟人化,给人以种种有关物候的丰富联想。大地苏醒的物候现象共有三种:“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勾勒出一片生机勃发的春色,显得十分舒展。“次第”一词写出春花竞相怒放的热闹景象,用“融化”“萌发”“开放”三个动词具体描绘出了大地苏醒的生动画面。

写燕子归来用“翩然”来修饰,写出燕子轻巧的身体、轻盈的飞舞姿态,十分形象贴切,让人想到“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的景象。写秋风落叶,用“簌簌”一词写出秋天的肃杀景象,用“渐渐变黄”写落叶,写出了落叶颜色逐渐淡化、枯萎的过程,写得有声有色,景观生动,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此外,“北雁南飞”“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等词语,简练而富有表现力,作者把大自然写得似乎有了灵性,说“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既然有灵性,也就能说话了,这样下一段用拟人手法将物候现象说成是“大自然的语言”也就很自然了。

本段寓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之中,既准确又形象,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画卷。

2、学习第2、3自然段。

学生默读这两段,然后总结段意。

第2自然段:举例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

第3自然段: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1)第2自然段以什么为例来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指名回答,教师总结)

本文用“传语”“暗示”“唱歌”等词将动植物拟人化,写得有情有感,这种手法大大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

本段扣住“草木荣枯,候鸟去来”举例,按时间安排农事的顺序来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浅显易懂。

(2)第3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呢?(指名回答)

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从知识到科学,言之有序。(仔细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许多”说数量不少,有范围,不一概而论,措词严密。

文中有许多词语两两相对,十分严谨,体现了作者对语句的精心组织。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关于物候的知识,知道了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以及物候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现在,让我们继续跟随竺可桢,探索物候学的奥秘。

1、指名朗读第4、5两个自然段,然后总结段意。

(这一部分主要介绍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从观测手段、数据意义两方面写出了物候观测的重要性。观测手段:“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上,比较简便,容易掌握。文中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第5自然段从反面举例说明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更具有说服力。

2、默读第6~10自然段。

(1)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四个:

首先是纬度;

第二个因素是经度的差异;

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此外,还有古今的差异。

(2)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不能。因为四个因素的影响大小不等。由大到小,由主到次,依次排列,很有条理。另外,前三个都是空间因素,后一个是时间因素。

3、齐读第11、12自然段。

思考: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将问题的答案在书上标记)

(1)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

(2)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

(3)还可以利用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4)也可以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4、学完本文,我们知道:物候观测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也与我们的生活、生存密切相关。那么,我们应怎样去保护大自然,去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呢?(组织学生讨论,结合实际,畅所欲言。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1、说明的条理性强。,文章首先说明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接着,课文又在第二部分说明了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第三部分则说明了决定物候现象来临迟早的各种因素,它既是第二部分的深入,又是第四部分说明的基础。最后一部分,在前文说明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希望人们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更大的农业丰收。,2、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作者为了使文章通俗易懂,采取了以下的方法:第一,抽象的事物尽量形象化,把丰富的、不易理解的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使读者容易接受。第二,尽量少用专业术语,而用大众都能理解的词句来表达,在阐述每一个问题时都有举例,把物候学知识介绍得一清二楚,便于读者掌握。第三,运用优美、描写性语句和大量修辞手法,使本来枯燥的事例变得生动形象。

大自然的语言

一、引出物候和物候学,

二、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三、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纬度差异,经度差异,高下差异,古今差异),

四、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教学反思

学生对说明文的体裁、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已有一定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了解本文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理清说明的顺序、条理,理解说明事物时所运用的语言的特点。本课教学我将课标的新理论渗透进课堂,将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注意引导学生对身边物候现象的关注,培养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实现了以文本走进生活、又从生活回到文本的目的。

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大自然的一些知识,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2、体会课文“总——分——总”的特点。

3、体会并学习诗歌中拟人、比喻等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大自然的现象,启发学生在生活中细心观察,勤于思考。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中拟人、比喻的写作手法。仿写诗歌。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大自然的语言》

1、书写课题,齐读课题

2、字词检测

搬家 蚂蚁 逗点 编队

嵌 砍倒 年轮 鱼鳞

圆圈 山脉 省略号

汪洋一片 妙不可言 勤于思考

指名读词,纠正字音。全班齐读。

二、自主学文

1、齐读课文,读准字音

2、上节课我们了解到这首诗的结构是什么(总分总)。

课文的第1节和第9节为总写。

出示1、9小节内容:指名朗读,请同学们在这两节中找一找“大自然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体会关键词:妙不可言

3、体味诗歌内容

那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体味一下大自然的语言的“妙不可言”。

(1)小组合作,出示自学提示:

A、在2—8小节中,选择你喜欢的一节在小组内有感情地读一读。

B、体会大自然的语言“妙”在哪里?找出相关语句,在小组内交流感受。

(2)交流汇报

引导学生通过诗句体会大自然现象的奇妙。

学生了解较少的“年轮”和“三叶虫”化石可做以重点学习,其他小节可简略处理。

(补充“三叶虫”的资料:三叶虫是距今5.6亿年前的寒武纪就出现的最有代表性的远古动物,5亿~4.3亿年前发展到高峰,至2.4亿年前的二叠纪完全灭绝,前后在地球上生存了3.2亿多年,可见这是一类生命力极强的生物。在漫长的时间长河中,它们演化出繁多的种类,有的长达70厘米,有的只有2毫米。背甲为两条背沟纵向分为一个轴叶和两个肋叶,因此名为三叶虫。)

4、体味诗歌写法

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妙不可言”,不仅现象奇妙,更离不开作者语言的“妙”。

(1)同桌互助,出示学习提示:

你觉得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写出了大自然语言的“妙不可言”?与同桌交流。

(2)汇报交流

比喻、拟人的手法。

(3)对比体会

A、蝌蚪在水中游泳,不就像黑色的“逗点”?

蝌蚪在水中游泳,全身都是黑色。

B、大自然在水面写着:春天来到人间

大自然的现象告诉人们:春天已经到来

比较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的句子好在哪里?加深体会。

三、拓展延伸

1、除了文中提到的大自然的语言,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学生交流搜集的谚语。

教师出示自己搜集的谚语,做简单解释。

早霞不出门 ,晚霞行千里。

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

蚂蚁搬家晴必雨,蜘蛛结网雨必晴。

2、争当小诗人

结合老师和同学们说的谚语,以及你平时观察到的自然现象,仿照2——8节,写一节诗歌。

3、学生交流范读

四、拓展阅读

出示课外阅读《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可千万别慌张,

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

会告诉你准确的方向。

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

它在天空给你指点方向:

中午的时候它在南边,

地上的树影正指着北方。

北极星是盏指路灯,

它永远高挂在北方。

要是你能认出它,

就不会在黑夜里乱闯。

要是碰上阴雨天,

大树也会来帮忙:

树叶稠的一面是南边,

树叶稀的一面是北方。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可千万别慌张,

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

只要你细细观察,多多去想。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体会,思考:你从这首诗中又读到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3、交流汇报

五、总结

通过学习这两首诗,我们了解了不少大自然的语言,可是平时我们却忽略了大自然为我们传递的这些信息。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发现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妙不可言,勤于思考才能发现)

六、布置作业

你能读懂春天的语言吗?其实春天来临的时候,大自然就会给我们发出信号,这些信号就是春天的语言。请同学们课后阅读拓展阅读《春天在哪里》,做简单批注,你都读懂了春天的哪些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学设计(7)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这是一首知识性小诗,它从一些最为常见的自然现象入手,展示了大自然语言的奥秘。不论是什么样的语文学习基础的孩子在接触本文时估计都会很容易被这首小诗简洁的文风、活泼的文字所吸引。而且这首文字浅显、文笔优美的小诗,无论是在识字、阅读与理解感悟上都不会给学生形成太大的障碍,课堂上所需要教师去做的就是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读书时间,尤其是朗读的时间,让学生悄然走入这份大自然的召唤书中,去观察思考、去读懂妙不可言的自然之语,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语言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①能解读大自然语言的自然现象。

2、多媒体课件②气象谚语6条。

三、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引发学生留心观察大自然,观察周围的事物的想法,并指导学生在一定的观察方法指导下力图有所发现。

2、通过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节奏,并读出诗歌的语气。从而领略大自然语言的神奇,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语言的兴趣。

3、结合学生的生活世界与想象世界,整合课内外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仿编、创编。在此过程中深入体会本文是如何用平实的、通俗、有趣的语言解释、介绍深奥的大自然的知识的。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揭示主题

1、老师这儿有一段不说话的电影,同学们一个画面一个画面的看,如果看明白了,就给每一幅画面配上一句解说词。

(注:多媒体展示:电闪雷鸣、公鸡打鸣、黄叶纷落、燕子低飞、腊梅花开……一幅幅出示后整体定格在一个大画面上。)

2、同学们,你们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了画面,其实画面上,天气、动物、植物告诉给我们的信息也是语言(板书:“语言”)这些都是谁的语言?(补充板书:“大自然的”)。

3、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一首小诗写的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二)师生共创 研读小诗

1、下边我就把这首小诗写在黑板上,我写一个字大家就猜我会写一个什么词?(师板书:第一小节生边读边猜)。

①谁能把这首小诗读给大家听?评议:听明白了什么?

②既然你读懂了大自然的这种语言,那你能不能把这一小节再读给大家听听。你肯定白云飘得高高的,明天就一定是个晴天吗?谁发现过?那请发现这种现象的同学肯定地给大家读一读这两句。

2、在大自然中有趣的语言多着哪?你们快看(大屏幕展示蚂蚁搬家)看着这副画面,结合一旁的提示词,仿照上一小节,你们能帮我写出第二小节吗?自由尝试,根据汇报出示(板书)第二小节。

①你们当中有见过蚂蚁搬家的吗?给大家说说,(听别人说的也行)。蚂蚁搬家真的会下雨吗?那好,你们知道该怎么读这一小节了吧?每个人都给自己的同桌读一遍,看他(她)满意吗?

②男女生比一比——师评:(停顿得很好,有节奏感,这么一读让我也更明白这大自然的语言)。

3、动物中可不是只有蚂蚁会说大自然的语言,更有趣的还在下边,还是我来写,大家猜。(板书:第三小节)

第四小节的画面已经给大家准备好了,接下来还是你们自己先仿编——根据汇报出示第四小节。

①大自然已经把语言写在水面和蓝天,你们来读读吧,看看从这两个小节中的朗读中能有什么发现?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重点解决:“逗点”,“省略号”各指什么?)

②谁能把两个小节连起来读一遍?同学们想想啊,要是你有了什么新发现时,尤其是有趣的发现,心情会怎样?再读这两个小节。

③男女生轮读,女生读第三小节,男生读第四小节。

4、刚才这几个小节中所说的这些大自然的语言,平常我们留心观察的同学也时有发现,下边再说的可能我们就不多见了,还是我来写大家猜———(板书第五小节)。

①这种大自然的语言你们明白吗?那谁能给大家说说年轮是怎么回事?画一画行吗?

②其实不光是年轮,我们平常吃的鱼身上也有大自然的语言。那我考考大家,请听题:大自然写在鱼身上的语言是什么?

③请马上根据提示把这一小节补充完整。

④那现在请大家想想:怎样把我们明白的这两种大自然的语言介绍给那些不知道的人?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呢?自由练,指名读。

⑤刚才我们所了解的这六种大自然的语言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怎么说?可是它们还算不上是大自然最神奇的语言,最神奇的在第七小节中呢?快来猜猜看!

(板书:第七小节)。

a、我肯定这一小节中,你们一定有想要弄明白的问题,先读读把问题找出来。

b、交流

c、自然界这么神奇的语言你们都读明白了。

大声地朗读给老师听一听吧。

5、①读了这七个小节,关于大自然的语言,你想说点什么?

②所以今后大家千万别以为人才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这语言到处都有,睁开眼就能看见。(出现开头小节)。

③是不是我们每个人都看见了大自然的这些语言,为什么?

④所以课文的最后一个小节,我们要说(师板书:生猜读)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妙不可言,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只有勤于思考的人才能发现。

⑤最后这一小句,如果也用上“只有……才……”你还会怎么说?——离开课文,用上“只有……才……”你还能说句话吗?

(三)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现在这首小诗已经非常完整了,我们把它从头至尾地朗诵一遍,好吗?

①听大家朗诵,我突然想到了这个问题:大自然这是在用什么跟我们说话?

②从动物、植物、气象这些自然现象中,我们可以了解很多的大自然的语言,不信大家读读下边的这些气象谚语。(选一条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2、你能根据自己知道的大自然的语言,仿照文中某一小节的写法,写一段吗?(可以回家去先观察,有所发现后再写也行)等大家都写好了,我们也编一课《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能据词读准多音字"假"的读音;理解10个新词语的意思。

2.能把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能仿效例句用"只要……就能……"写句子。

3.能背诵课文。

4.能用阅读儿童科普文章的方法阅读课文,了解大自然的语言所介绍的科学知识,培养爱大自然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用"只要……就能……"造句。

教学难点:运用阅读儿童科普文章的方法读懂课文,仿写诗句。

一、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能据词读准多音字"假";理解"准是"等词语的意思;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2.尝试背诵第2~6节。

3.能用读儿童科普文章的方法阅读课文,了解大自然的语言所介绍的科学知识,培养爱大自然爱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

1.揭题,明确学习任务。

2.复习本单元提示,了解儿童科普文章的阅读方法。

3.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根据音、形、义的不同要求自学生字词。

(2)读通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3)质疑问难。

(4)自学检查。

①能据词读准多音字"假"。

假如请假假装弄虚作假病假

②组词

雁( ) 编( ) 逗( )

燕( ) 偏( ) 豆( )

③小组轮读课文,集体正音。

④质疑释疑。

4.再读课文,学习2-6节。

(1)录音范读,说说这首诗介绍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用"--"划出。它们都说些什么呢?用"--"划出。

(2)学生交流归纳,教师板书。

观察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天

蚂蚁忙着搬家出门要带雨伞

蝌蚪在水中游泳春天来到人间

大雁在编队南飞秋天已在眼前

(3)课文是怎样用生动的语言来介绍的?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一节涛反复研读、体味。

(2-6节教学动态控制,根据学生交流的顺序编排教程。)

①第2节: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准是",用"因为……所以……"说一句话。

②第3节:用"因为……所以……"说一句话。

③第4节:什么叫"逗点"?

出示:蝌蚪在水中游泳,不就像黑色的逗点?

这是什么句?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④第5节:结合课文理解"编队"。

出示:大雁在编队南飞,像不像省略号?

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⑤第6节:借助插图理解"年轮"。

(4)朗读第2-6节,尝试着连起来背诵。

(5)讨论:大自然的语言与人类生活有什么关系呢?

5 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3、5题。

(2)收集信息:你平时还观察到哪些大自然的语言。(用"观察到什么--知道了什么"来摘录)

二、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假如、视而不见"等词语。仿照例句用"只要……就能……"写句子。

2.模仿课文写诗句。

3.背诵全文。懂得平时要注意观察大自然变化井动脑思考的道理。

(二)教学过程

1.复习。

(1)检查词语:独立完成<作业本)第1题。

(2)反馈、订正。

(3)齐声朗读第2~6节。

2.学习第1、7节。

(1)自由读第1、7节,思考:怎样才能发现和看懂大自然的语言呢?

(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假如、视而不见"等词语的意思。

(3)齐声朗读第1、7节。

(4)背诵第1、7节。

(5)完成<作业本)第4题。

3.信息交流,仿写诗句。

(1)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1)学习交流归纳,教师板书。

观察到什么知道了什么

老鼠搬家就要地震

蜻蜒低飞天要下雨

迎春花开春天来临

(3)激发兴趣:今天我们也来当个小诗人,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节好吗?

(4)体味诗句的表达方式。(重点研读第2、3、4、5节)

(5)根据自己收集的信息,学习课文写法仿写1-2节诗句。

举例:

①你看那天上的乌云,

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乌云挤满天空,

大雨即将来临。

②河里的水结了冰,

不就像光滑的镜子?

大自然在河面写着:

寒冬已在跟前。

(6)学习交流片断,进一步了解大自然的语言。

4.作业。

(1)背诵全文。

(2)完成<作业本)第6题。

(3)尝试着写一首《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会读懂科普文章,了解一些自然知识,理解视而不见、准是等词,会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2、利用课文进行朗读训练、语言文字训练,提高学生朗读能力与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想象和说话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养成勤于观察的习惯。

重点:指导学生学会读懂科普文章。

难点:目标3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教时

学习内容:审题,自学生字词,学习第2-6节,了解各种大自然的语言,朗读、背诵、想象、说话练习。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板书课题,读题。

2、看到课题,你怎么想?你还想知道什么?

3、回顾第五单元提示,复习科普文章的学习方法。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划出来。

2、交流讨论,学生板书:白云、蚂蚁、蝌蚪、大雁、年轮。

三、学习2-6自然段

1、学习第2自然段

(1)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知识?理解准是。

(2)朗读练习:应用什么语气来读?(高兴,因为天气好)

(3)想象与说话练习:如果白云会说话,它会怎么说?

(4)背诵第2自然段。

2、学习第3自然段

(1)蚂蚁搬家告诉我们什么知识?哪个词说明马上要下雨了?

(2)朗读练习:要下雨了,应用怎么样的语气读?(着急)

(3)想象与说话练习:如果蚂蚁会说话,它会怎么说?

3、第2、3自然段对比互练

(1)分组对比朗读。

(2)调换句式练习:

白云飘得高高,出门_________。

蚂蚁忙着搬家,老天准要_______。

4、学习第4、5自然段

(1)学习几个生字:泳、逗、编、雁

(2)第4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知识?

第5自然段又告诉我们什么知识?

(3)这两个自然段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两个第1句都是什么句子?

练习:把两个反问句分别改成陈述句。

理解这两句用比喻方法写的好处。

(4)训练朗读:这两个自然段各应用怎样的语气来读?为什么?(抓住春天与秋天的不同来指导)

(5)学生自己选择第4或第5自然段进行背诵。

5、学习第6自然段

(1)自由读第6自然段,让学生说说学到什么本领?

(2)理解年轮:什么叫年轮?

教师画几个树桩,让学生来说说每棵树各有几年了。

教师说树的年龄,学生来画树的年轮。(注意由内向外画)

四、课堂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1、5两题

第2教时

学习内容:学习开头与结尾,语言训练,举实例,仿写练习,总结全文,思想渗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课文写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2、背诵练习:学生自找一个自然段进行背诵。

二、学习文章开头与结尾

1、读第1自然段,练习:

(1)我本以为______,现在才知道______。

(2)只要我们_______,就能发现大自然的`语言。

2、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练习:

(1)只有_______,才能读懂大自然的语言。

(2)如果不认真观察,那就_________。

如果观察了,但不动脑筋思考,那也会______。

3、理解视而不见,学习多音字假。

4、读、背开头与结尾两个自然段。

三、拓展提高,读写结合

1、举例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2、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种刚才说的大自然的语言。

四、小结

1、这两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与本领?

2、质疑:你还有什么不懂的?

五、课堂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2、3、4、6题。

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学设计(10)

《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2个生字,能据词读准多音字“假”的读音。

2.能把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

3.尝试背诵第2~6节。

4.能用阅读儿童科普文章的方法阅读课文,了解大自然的语言所介绍的科学知识,培养爱大自然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能把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

教学难点:

运用阅读儿童科普文章的方法读懂课文,仿写诗句。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同学们,你看到(),就仿佛听到它在说什么?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今天我们还要寻找更多大自然的语言。那么,我们先从书本中找吧。(板书课题)

二、自学课文出示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全文,注意多音字读音。

2、你发现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三、学习新课

1、出示投影片选择正确读音[jiǎjià假()如请假()弄虚作假()放假()]

2、分节指名朗读课文。

问:A你发现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任选一句说:“我看到……就知道……”“……仿佛告诉我们……)

3、同学们,我们共找到了几种?

你最喜欢谁说的.语言?你最欣赏它说的哪些话?说说的它的优点。

体会比喻句的生动,反问句的有趣。

4、花点时间,把自己喜欢的语言记在心中。(抽生选背)

5、你还发现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让我们先交流,再介绍)

6、今天我们也来当当小诗人,学习课文的写法把我们发现的大自然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下来,好吗?交流自己的诗,师生评价。(找相同点)

7、讨论:我的收获……

【微语】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请记得:每一次痛苦都是锤炼意志的磨刀石。

温馨提示:本文【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学设计(精编10篇)】由作者学习有道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上一篇 合并同类项说课稿(精
上一篇 山谷中的谜底说课稿(
相关推荐
热门资讯
  1. 1 31省区市新增本土确诊37例(全国疫情最新报
  2. 2 向上级请求批准的请示范文(关于请求同意的
  3. 3 2022国考今起报名(明年国考今起报名时间公
  4. 4 31省区市新增本土确诊13例(全国疫情新增最
  5. 5 带福字的吉祥语六个字(关于福禄寿喜财的成
  6. 6 有关地理知识的古诗词
  7. 7 入则孝全文带拼音加翻译(弟子规入则孝篇原
  8. 8 有关中秋节的诗句硬笔书法
  9. 9 关于愁的诗句有哪些(表达愁的诗句大全)
  10. 10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阴符经的惊天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