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表分析,下面是《奏定学堂章程》里的中学生在一、二年级的课程与课时。 请回答:对照今人你们的课程和课时,看看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

711 篇文章
2024-07-14

题文

阅表分析,下面是《奏定学堂章程》里的中学生在一、二年级的课程与课时。 请回答:
对照今人你们的课程和课时,看看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如果你在那个时代上小学,你会从哪个方面培养自己?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奏定学堂章程》设有读经、讲经保,而我们现在的课程里没有。我们的课程里有音乐,而它没有;我们八年级课程有物理,它没有。另外,我们的课程有思想政治课,它叫修身;我们的课程有数学,它叫算学;我们的课程有体育,它叫体操。(或者答:两者比较最大的差别在于《奏定学堂章程》里规定有”读经“、”讲经“,而我们的课程里没有。)这是由于《奏定学堂章程》还带有封建主义色彩。如果我生活在那个时代,正好上中学,我一定选择师范教育。因为国家的进步和发展,主要取决于人才资源,而人才资源中,国民素质又起着主导作用。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就是提高国民素质,

点击查看新式教育的开端(废除科举制)知识点讲解,巩固学习

解析

该题暂无解析

考点

据学分高考专家说,试题“阅表分析,下面是《奏定学堂章.....”主要考查你对 [新式教育的开端(废除科举制) ]考点的理解。

新式教育的开端(废除科举制)

《奏定学堂章程》:
1903年,张百熙、张之洞、荣庆等重新拟定《奏定学堂章程》,并经法令正式公布在全国施行。此章程通常称为“癸卯学制”。这个学制按照日本的教育模式,将整个教育分为初等和高等小学堂、中学堂、高等学堂三级。是中国近代由国家颁布的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推行的系统学制,是清末民初新式教育体制的主要依据,在中国近代教育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


 

清政府拟定《奏定学堂章程》的评价:

《奏定学堂章程》是中国第一个系统完备并付诸实施的法定学制。它顺应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要求,具有进步性。但是,它是一个“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下制订的,所以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如经的课时最多,学生的学习目的仍然是立足于做官,这是它的局限性。

由科举制产生及发展历程理解科举制被废除的必然性:
科举制度是一种人才选拔与管理制度,曾经是中国古代文明和先进文化的标志和骄傲。它形成于隋朝,唐宋时期逐渐发展,并趋于完善,成为中国政治管理与教育体制成熟的表现。明清时期,随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科举制也达到顶峰,科举考试局限于四书五经和八股文。近代以来,随着新思潮和西学的兴起,逐渐出现了新式学堂和新的教育教学内容,新式学堂中近代化内容不断加强,使科举制度越来越不适应形式的需要。在这种形势下,传统教育模式的严重弊病便成为了社会关注度焦点之一。科举制度以读书做官或求取功名为主要目的,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了,统治阶级也越来越感到难以选拔到合适的人才,特别是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开展后,教育目的、内容、教学方式的变化都要求考试制度必须与之相适应,清政府为了加强自身的统治,缓和社会矛盾,最终于1905年被迫宣布废除科举考试制度。

温馨提示:本文【阅表分析,下面是《奏定学堂章程》里的中学生在一、二年级的课程与课时。 请回答:对照今人你们的课程和课时,看看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由作者教育大事儿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上一篇 中国近代后期,在文学
上一篇 在中国存在1300多年的
相关推荐
热门资讯
  1. 1 31省区市新增本土确诊37例(全国疫情最新报
  2. 2 向上级请求批准的请示范文(关于请求同意的
  3. 3 2022国考今起报名(明年国考今起报名时间公
  4. 4 31省区市新增本土确诊13例(全国疫情新增最
  5. 5 带福字的吉祥语六个字(关于福禄寿喜财的成
  6. 6 有关地理知识的古诗词
  7. 7 入则孝全文带拼音加翻译(弟子规入则孝篇原
  8. 8 有关中秋节的诗句硬笔书法
  9. 9 关于愁的诗句有哪些(表达愁的诗句大全)
  10. 10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阴符经的惊天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