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经典鉴赏

高考君
711 篇文章
2022-11-20

1. 《诗经》里的名句赏析谁能提供

1.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扬扬,可以乐饥.《诗经·陈风·衡门》 译:陈国城门的下方,游玩休息很理想;泌丘泉水淌啊淌,清流也可充饥肠.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译: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栖河里小岛上.纯洁美丽好姑娘,正是君子好对象.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译: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人儿在何处?正在河水那一方.4.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译:桃树蓓蕾缀满枝杈,鲜艳明丽一树桃花.5.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国风·卫风·硕人》 译:浅笑盈盈酒窝俏,晶莹如水眼波妙.6.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译:了解我的人,说我心中忧愁;不了解我的人,以为我有什么要求.高远的苍天啊,我怎么会是这样?7.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译:当初离家出征远方,杨柳飘扬春风荡.如今归来路途中,雪花纷飞漫天扬.8.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国风·郑风·风雨》 译:风雨天气阴又冷,雄鸡喔喔报五更.丈夫已经归家来,我心哪能不安宁?9.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译:你的衣领色青青,我心惦记总不停.10.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国风·卫风·淇奥》 译:美君子文采风流,似象牙经过切磋,如美玉经过琢磨.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周南·关雎·序》 译: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12.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译: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13.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译:送我一只大木瓜,我以美玉来报答.不仅仅是为报答,表示永远爱着她.(注:风诗中,男女定情后,男多以美玉赠女.) 14.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译:没有不能善始的,可惜很少有能善终的.事情都有个开头,但很少能到终了.15.死生契阔(qikuo),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国风·邶风·击鼓》 译:我会牵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 16.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国风·陈风·月出》 译:月亮出来亮皎皎,月下美人更俊俏.17.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经.国风.魏风.硕鼠》 译:大老鼠啊大老鼠,别再吃我种的黍.多年辛苦养活你你,我的生活你不顾.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 理想新乐土.(这里把剥削阶级比作老鼠) 18.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小雅.鸿雁.斯干》 译:溪涧之水蜿蜒流淌,南山景致青翠幽深.19.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诗经.国风.邶风.柏舟》 译:心中的幽怨抹不掉,好像没洗的脏衣裳.静下心来思前想,只恨想飞无翅膀.20.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诗经.小雅.白驹》 译:皎洁的白色骏马,在空寂的山谷 .它咀嚼着一捆青草 ,那人如玉般美好 .21.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译:为人却没有道德,22.我姑酌彼兕觥,唯以不永伤.《诗经·周南·卷耳》 译:让我姑且饮酒作乐吧,只有这样才不会永远伤悲.23.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经?国风?周南?汉广》 译:汉水滔滔深又阔,水阔游泳力不接.汉水汤汤长又长,纵有木排渡不得.24.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诗经.召南.江有汜》 译:江水长长有支流,新人嫁来分两头,你不要我使人愁.今日虽然不要我,将来后悔又来求.25.文王曰咨,咨女殷商.人亦有言:颠沛之揭,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诗经?大雅?荡》 译: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古人有话不可忘:"大树拔倒根出土,枝叶虽然暂不伤,树根已坏难久长."殷商镜子并不远,应知夏桀啥下场.26.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 译:面对政局我战兢,就像面临深深渊,就像脚踏薄薄冰.不是很全~最近正在看。

2. 关于:诗经的名句赏析

诗经的名句赏析选摘如下: 1、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语出《诗经•周南 •桃夭》。释义: 桃树繁茂,桃花灿烂。

赏析: 此以桃花的鲜艳茂盛比喻新嫁娘美丽成熟的风韵,语言质朴,但不乏流丽之态。2、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语出《诗经• 卫风 •硕人》。释义: 浅笑盈盈酒窝俏,黑白分明眼波妙。

赏析: 这两句诗从动态的角度描述了卫庄公的夫人庄姜令人消魂的风采.微笑时酒窝中贮满了爱意,双目流动时,明亮的眸子更是黑白分明。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语出《诗经• 王风 •黍离》。

释义: 知道我的人,说我心烦忧;不知道的,问我有何求。高高在上的老天,是谁害我如此(指离家出走)? 赏析: 东周初年,王朝大夫重返镐京,见到宗庙破败,黍稷离离的荒凉景象,不由得感慨万千,诗人说,了解他的人知道他心怀忧郁,不了解他的人会以为他在寻找什么,老天在上,到底是谁造成了这种局面?后一句尤为发人深省,其中既有对周幽王无道的谴责,也有对犬戎入侵的不满。

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语出《诗经 小雅 采薇》。释义: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轻轻飘动。

如今回家的途中,雪花粉粉飘落。赏析: 这几句诗反映了守边战士在返回故乡的途中所表现的凄凉之感,诗中的“杨柳”和“雨雪”已经完全人格化了,它们和作者一道担负着人生的重压,成了人生聚散离合的直接参与者,此中语言的清新圆润,很容易使人想起魏晋以后诗歌的风调。

5、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语出《诗经 郑风 风雨》。释义: 风雨晦暗秋夜长,鸡鸣声不停息。

看到你来这里,还有什么不高兴呢? 赏析: 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群鸡乱叫,这个时候,女主人公更需要精神上的安慰.因此,当意中人到来时,不由得欣喜若狂.诗句风格直率,无忸怩之态,十分快人心意。6、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语出《诗经 秦风 蒹葭》。

释义: 芦荻青青,白露成霜,在这寂寞的秋日,亲爱的人儿却在水的那一边。赏析: 诗人以秋景作为发端,可谓道尽了人生的忧患.因为秋天是生命走向死亡的季节,天人相对,不能不激起满怀的悲绪,这是中国古代文人普遍的悲凉感,而这几句诗可谓其滥觞。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诗经》就整体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诗经 (中国最早诗歌总集)。

3. 诗经共有多少篇 诗经名句赏析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

2、先秦称《诗经》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三百篇》。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

3、现今流传本有三百一十一首(其中有六首笙诗: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后来为方便,就称作“诗三百”。孔门弟子中,子夏对诗的领悟力最强,所以由他传诗。

到汉初,说诗的有鲁人申培公,齐人辕固生和燕人韩婴,合称三家诗。齐诗亡于魏,鲁诗亡于西晋,韩诗到唐时还在,而如今世上只剩外传10卷。

至于当今世上流传的诗经,则是毛公(大毛公:毛亨,小毛公:毛苌)所传的毛诗。

4. 求诗经的赏析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

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编为“风”、“雅”、“颂”三部分。据说《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

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类。“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庸阝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组成,称为十五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

“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

“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

一般来说,来自民间的歌谣,生动活泼,而宫廷贵族的诗作,相形见拙,诗味不多。《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

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

可以说,《诗经》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而 《诗经》的语言是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汉语概貌的最重要的资料。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称《诗》,编成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也叫《诗三百》。

孔子将《诗三百》做为道德教育的教材,自汉以后儒家学派把它当成经典,奉为“六经”之一,才称为《诗经》。《诗经》广泛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按体制《诗经》分“风”“雅”“颂”三大类。(1)“风”有十五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是当时人民的口头创作,反映了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喜怒哀乐,是《诗经》中的精华。

(2)“雅”分大雅与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3)“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1)赋者,铺也,铺采螭文,体物写志也。

——铺陈 (2)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 (3)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联想 风、雅、颂和赋、比、兴合称为“诗经六义” 、诗、书、礼、乐、易、春秋合称“六艺” 《诗经》中的《国风》和《离骚》并称“风骚”,代表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文学传统。“风骚”后代指文学才华。

春秋赋诗言志,战国著述引诗。孔子:“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诗无邪。”

孔子:“诗可以兴(联想政教),可以观(观察得失),可以怨(讽刺政治),迩(近)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5. 说说对诗经的鉴赏,急用

六经中的《诗》是我国最古的一部诗歌总集,我国的诗歌文学当以此书为鼻祖。

诗歌之兴,不但早于散文,而且远在文字以前。这句话,乍听到时未免有些诧异,仔细一想却也会于情理。

《世本》说伏羲作瑟、女捐作笙黄,《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234306536风俗通》说神农作瑟。我国的文字创于黄帝时,可见乐器的发明远在创造文字之前了。

乐,所以和歌,那时虽尚无文字,已有口头唱的诗歌了,所以用乐来伴奏的。《吕氏春秋》说:“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

虽然没有记下那时的歌辞,已可证明其有诗歌了。《史记索隐》引《西河旧事》载匈奴民歌云:“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这虽是译文,但必匈奴本有此歌,方可译成汉文。匈奴是无文字的民族,也可有他们的讴歌,不是我国未有文字时已有歌谣的旁证吗?没有入学的孩子们有他们的儿歌,没有识字的乡民们有他们的山歌,这又是一个旁证。

我国的诗歌文学兴起既早,古代的诗歌当然很多,但是散见各书的,如《断竹歌》(见《吴越春秋》)、《市壤歌》(见《帝王世记》)、《康衡谣(见伪《列子》)、《卿云歌》(见《尚书大传》)、《南风歌》(见《尸子》)、《五子之歌》(见伪古文《尚书》)等,多出后人依托;如《汤盘铭》(见《礼记·大学》)、箕子《麦秀诗》)、伯夷《来薇歌》(见《史记·宋微子世家》及《伯夷列传》等,又都是吉光片羽,一鳞半爪。集古代的诗歌蔚为大观,且信而有征的,终首推这一部《诗经》。

这部《诗》一共有三百十一篇,内有六篇有目无诗(《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均在《小雅》中),除了这六篇尚有三百零五篇,举其成数,故曰“《诗》三百”。这三百零五篇诗,分编做三部分: (-)风 分十五国编纂:1.《周南》2.《召南》3.《邶风》 4.《鄘风》5.《卫风》6.《王风》7.《郑风》8.《齐风》9.《魏风》 10.《唐风》 11.《秦风》12《陈风》 13.《桧风》 14.《曹风》 15. 《豳风》。

(二)雅 分二部:1.《小雅》 2.《大雅》 (三)颂 分三部:1.《周颂》 2.《商颂》 3.《鲁颂》 风的第一篇是《周南》的《关睢》,《小雅》的第一篇是《鹿鸣》,《大雅》的第一篇是《文王》,颂的第一篇是《周颂》的《清庙》,这叫做“四始”。为什么叫做“风”、“雅”、“颂”呢?据《诗大序》说:“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放曰风。

……雅者,正也,宣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

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因为“风”是由各国采集的民歌,是民间文学,足以借此考见各地方的风俗,各地方的风俗是由于在上者化民成俗的治教的影响,而各地方的人民对于在上者的政治的感想、讥刺或赞美,都可以用风喻的诗歌表达出来。

所以这一个“风”字,含有“风俗”、“风化”、“风喻”三种意义。“雅”是士大夫文学,是文人们美刺朝政之作。

“政者,正也”(见《论语》),“雅者,正也”,故名为“雅”。至于以政之小大别雅之小大,则读遍了《小雅》、《大雅》也找不出证据来。

“颂”是庙堂文学,是用以歌颂功德的,大概是用于郊祀及祭先王、先公时。周是当时的王室,商是周的前一代,鲁虽仅是一个诸侯国,因为周公旦辅相成王,曾有大功德于王室,所以也有颂。

风、雅、颂之外,尚有所谓“赋”、“比”、“兴”,合起来叫做“六义”。风、雅、颂是诗的性质、体制上的分类,赋、比、兴则是诗的作法上的分类。

《诗序》于赋、比、兴未加解释,朱熹《诗传纲领》云:“赋者,直陈其事;比者,以彼状此;兴者,托物兴词。”范处义《诗令补传》云:“铺陈其事者,赋也!取物为况者,比也;因感而兴者,兴也。”

日人儿岛献吉郎《毛诗考》云:“赋是纯叙述法,比是纯比喻法,兴是半比半赋之法,前半用比、后半用赋。”总之,“赋”是直抒情意,直述人事;“比”是借物为比,喻其情事;“兴”是托物兴起,抒写情意。

例如,“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一章诗,以河洲上睢鸠之关关而鸣以求其偶为比,以兴起后二句所赋的淑女、君子之为嘉偶,便是“兴”的作法。

其实,就我国数千年来的诗歌综合分析起来,其体类也不外乎“民间文学”(风)、“士大夫文学”(雅)、“庙堂文学”(颂)三种,其作法也不外乎“直抒情事”(赋)、“借物比喻”(比)、“托物起兴”(兴)三种而已。前人论《诗》于“风”、“雅”二类中,又有“正风”和“变风”、“正雅”和“变雅”之别。

“正风”措《周南》、《召南》(从《关难》至《驺虞》)二十五篇,“变风”指《邶风》至《豳风》(《柏舟》至《狼跋》)的一百三十五篇;“正雅”指《小雅》中自《鹿鸣》至《菁菁者莪》二十二篇、《大雅》中自《文王》至《卷阿》十八篇,“变雅”指《小雅》中自《六月》至《何草不黄》五十八篇、《大雅》中自《民劳》至《召旻》二十三篇。据孔颖达《毛诗正义》谓,由于王道始衰,政教始失,故有。

6. 诗经中的名句赏析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国风.周南.关雎)这是《诗经》中第一首诗的第一章节.开头两句是借眼见之景物起兴,然后引出诗人要说的事物,如朱熹所说,“兴者,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后面两句便是诗人想要说的具体事物。虽然这四句的手法是“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但是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它物”和“所咏之词”结合的是那样的完美,那样的贴切。

从双栖双飞的雎鸠,到男女之间的爱恋;从耳闻雎鸠欢唱,到目迎姑娘采摘荇菜的倩影;从意境到现实,如行云流水,过度的自然流畅,不由得便会令人产生出美妙的遐想。更值得一提的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两句诗,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虽然有些人并不知道它的来由,但是,当人们对一些美好事物产生追求欲望时,它就像一句口头禅,时常被人们挂在嘴边上。类似这种成为现代语中不可或缺的诗句,在《诗经》中还有很多,在以后的文中再和大家共同探讨。

7. 摘抄五首《诗经》里的诗并赏析,及对其理解

1、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2、击鼓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3、·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4、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5、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7a64e78988e69d8331333339656339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以上五篇均是《诗经》中的著名章节。

《诗经》是产生于中国奴隶社会末期的一部诗集。它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搜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诗歌305首,除此之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六篇。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作者佚名,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诗经》按《风》、《雅》、《颂》三类编辑。

8. 诗经中的名句赏析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国风.周南.关雎)这是《诗经》中第一首诗的第一章节.开头两句是借眼见之景物起兴,然后引出诗人要说的事物,如朱熹所说,“兴者,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后面两句便是诗人想要说的具体事物。虽然这四句的手法是“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但是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它物”和“所咏之词”结合的是那样的完美,那样的贴切。

从双栖双飞的雎鸠,到男女之间的爱恋;从耳闻雎鸠欢唱,到目迎姑娘采摘荇菜的倩影;从意境到现实,如行云流水,过度的自然流畅,不由得便会令人产生出美妙的遐想。更值得一提的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两句诗,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虽然有些人并不知道它的来由,但是,当人们对一些美好事物产生追求欲望时,它就像一句口头禅,时常被人们挂在嘴边上。类似这种成为现代语中不可或缺的诗句,在《诗经》中还有很多,在以后的文中再和大家共同探讨。

9. 要一篇很经典的诗经解析,语言优美= =

推荐一篇美文,名字叫《横穿诗经的河流》

横穿《诗经》的河流

洪烛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掀开《诗经》的第一页,总是那条河流阻挡住我的去路,所以我无法真正进入文字背后的生活。这是一条没有名字的河,记载了古老的爱情与农事。两千多年前的浪花溅湿我苍苔斑驳的草鞋。谁曾经贴着水面行走,歌笑歌哭?淑女与君子,艄公与过客,母亲与儿女,乃至时光与记忆,隔着同样一条河遥遥相望,构成周而复始的白昼和黑夜。如今,它又借助单薄的纸张间断了祖先的吟唱与后辈的倾听——这条跟血缘、传统、汉语有关的河哟。人间的银河,此岸是高楼广厦,齿轮与车辆,灯火通明的都市,而彼岸呢,彼岸有采薇的村姑,祈雨的礼仪,以及以渔猎为生的星罗棋布的部落……《诗经》在我心目中,尊贵如东方的圣经,记录着农业文明最古老的光荣。在这部边缘泛黄的典籍里呼吸的男女居民,是幸运的,因为他们生活在离造物主最近的地方。门前的原野,山峦,岩石,无一不是造物主最原始的作品。只有阡陌属于自己,于是那些手摇木铎的采诗官奔走于阡陌之上,聆听着大自然苍老的声音和人类年轻的声音,充满感恩的心情。村野气十足的《诗经》象征着一个时代,民族的时代,那也是人类咿呀学语、蹒跚学步的时代。在大自然的露天课堂里,稚气未脱的书声琅琅,连文盲都可能成为真诚的歌手——只要他们用心灵读懂造物主手中的无字天书。甚至可以说,这是一些目睹造物主的指纹而成长的无名诗人,在平凡的劳动、情爱、游猎中获得神秘的智慧。和这些诗兴大发的自然之子相比,我们是苍白的,一生所触及的仅仅是书本、墙壁、道德以及间接的经验。今天的世界已经是被修改了的原稿,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我们很难发现上帝的手迹——灵感的花朵,因为贫血而枯萎,而失去了天真。

不读《诗经》,简直无从想象,这块土地上曾经发生过哪些事情:死亡的人物,流亡的事件,中断的对话,从纸上重新浮现——借助音乐与文字的力量。耕种,狩猎,婚嫁,祭祀,园艺,兵役……是人类一代又一代遗传的生活方式。哦,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总把我带回农历的年代,我开始低头寻找一把祖传的农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仿佛置身于鸡犬之声相闻的村庄,模仿祖先熟稔的农事,刀耕火种。《诗经》会将你领进一个河汉密布的地带,弥漫的水雾扑面而来。《诗经》本身就是一条河流,一条文字之河。在台灯下读书,你愿意做一尾潜泳的鱼吗?哦,在《诗经》的掌纹里游动,那苍老的浮云与涛声,遗传在我们的血管里……

我们的血管,业已形成那条河的支流。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永远生活在《诗经》的下游,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养。

我们无法回到《诗经》的时代,男耕女织的时代,或者说我们无法恢复古人的那份单纯与天真,那简直堪称人类的童年。所以《诗经》里回荡着银铃般灿烂的童音,无法模仿。在充斥着欲望、高音喇叭的现实中,这属于天籁了。做天籁的听众,是幸福的。古人以纠缠的音乐的旋律结绳记事,那粗糙的双手搓出来的牧歌,鞭挞着我们世故的灵魂:该往何处去放牧自己失落的童心呢?我一向两手空空,一无所有,丧失了原始的浪漫与激情;《诗经》里的那条河,已经流淌两千多年了,沿岸有数不清的读者,饮水思源。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岸边的伐木者,面目模糊,背对着我从事永恒的职业。我只注意到一柄闪亮的斧头,被举过头顶;整叠《诗经》,都回响着斧头砍伐树木的声音。今天晚上,那柄远古斧头,又在敲击我麻木的耳膜,这是一种提醒:有一群人,仍然在岁月的河边坚持……

温馨提示:本文【诗经经典鉴赏】由作者高考君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上一篇 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古
上一篇 关于劳动节的手抄报内
相关推荐
热门资讯
  1. 1 31省区市新增本土确诊37例(全国疫情最新报
  2. 2 向上级请求批准的请示范文(关于请求同意的
  3. 3 2022国考今起报名(明年国考今起报名时间公
  4. 4 31省区市新增本土确诊13例(全国疫情新增最
  5. 5 带福字的吉祥语六个字(关于福禄寿喜财的成
  6. 6 有关地理知识的古诗词
  7. 7 入则孝全文带拼音加翻译(弟子规入则孝篇原
  8. 8 有关中秋节的诗句硬笔书法
  9. 9 关于愁的诗句有哪些(表达愁的诗句大全)
  10. 10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阴符经的惊天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