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个人若太具备感情,是会自伤及伤人的。的确如此。
已能触及时光的节奏,知晓缘分和情分的长久所依,以往的单纯情愫,必定会转变成被注定的那样。
女人始终需要一颗安定的心,一种单纯的目标,与子携手,同老。不用数着日子然后惦记着从前,好久,好痛。两个人的排排坐,微笑,然后见证一生的红本,不必急着说以后。平淡,温暖,但幸福。
世间,情分,相持, 都是一个人的一次一生清淡。不懂本色区别, 只盼素年锦时再见, 深情微笑, 若如人生初相遇。
春梦觉来心自警,往事般般应。
一月气聚。二月水谷。三月驼云。四月裂帛。五月袷衣。六月莲灿。七月兰浆。八月诗禅。九月浮槎。十月女泽。十一月乘衣归。十二月风雪客。
时间这样过去,就很好。若无自存暖意,总该还有承当。一切不被珍爱的人生都应该珍贵地绝版,且相信山盟海誓。
2,这样古典的句子被简贞诠释到了极致,一个从古典的词句里走出来的女子,用现代散文诠释着自己的感受,在这一篇文章当中,通篇都没有情爱和疼痛的字眼,却让人感受到了汹涌的情感和刻骨铭心的痛楚,这是对文字驾驭到极致的一种能力。
3,有人说,这是一个女人四季生活的写照.四月扯裂了布帛,五月为心爱的人做袷衣。
4,家中,这个时节,三月的驼云倾倒了二月的谷雨,等待四月的天空为着五月袷衣裂一条锦帛。
现如今,确实流连在这没有季节的都会。
六月莲灿之时,希望能光着脚丫奔回你的身边。
七月兰浆,你送我离开又赢我回来。
八月的大洋漂散九月的浮槎是你永远舍不得又不得不舍的亦诗亦禅。
十月,从最崔嵬的男峰遥望你最温柔的女泽,十一月乘衣归,十二月风雪客。
终于走回了这条路。和你一样的路。喝下这女儿红。
我是谁的床前明月光?又是谁掌心的一颗朱砂痣?是谁领口的一颗饭粒,又是谁的墙上一抹蚊子血?
生命中美丽的女子,是一群阿修罗,享受爱艳的战火,不愿立地成佛,宁愿走火入魔。
而男子,是随风飘散的落叶,不挽留的放逐。
5,古语云:一月气聚 二月水谷 三月驼云 四月裂帛 五月袷衣 六月莲灿 七月兰浆 八月诗禅 九月浮槎 十月女泽 十一月乘衣归 十二月风雪客
短短12个短句,一年4季的变化,又诠释了女人的一生.古文的魅力,寥寥几字,意境悠远极致贴切,却又只可意会无法言传
细细读来,发现讲述了一场生离死别,通篇虽没有一个爱恨情仇的字眼,长长的文字,长长的忧伤,让我的心如同被掰开然后再慢慢揉碎的痛
印了开篇的"三月的天书都印错,竟无人知晓"和结尾的"四月的天空如果不肯裂帛,五月的袷衣如何起头?"
泽,光润也。
――《说文》 共饭不泽手。――《礼记·曲礼》 泽剑首。
――《礼记·少仪》 实诸泽器。――《考工记·慌氏》 顺非而泽。
――《荀子·礼论》 芳与泽其杂糅兮。――《离骚》 热多则淖泽。
――《素问·经络论》 色沃不泽。――《素问·玉机真藏论》 色泽莹润。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根色鲜泽。――宋·沈括《梦溪笔谈》 仁义不足泽其性,礼乐不足锢其情。
――王安石《太古》 临洞庭上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题岳阳楼 白居易 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
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折桂令 长沙怀古 卢挚 朝瀛洲暮舣湖滨,向衡麓寻诗,湘水寻春,泽国纫兰,汀州搴若,谁为招魂,空目断苍梧暮云,黯黄陵宝瑟凝尘,世态纷纷,千古长沙,几度词臣。
无衣 诗经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1],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先秦年代(泽门之皙讴) 泽门之皙。
实兴我役。邑中之黔。
实慰我心。丽泽门 王安石 丽泽门西日未俄,水明沙净卷纤罗。
绿琼洲渚青瑶嶂,付与诗工敢琢磨。泽陂 诗经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
有美一人,伤如之何? 寤寐无为,涕泗滂沱。彼泽之陂,有蒲与莲。
有美一人,硕大且卷。寤寐无为,中心悁悁[1]。
彼泽之陂,有蒲菡萏。有美一人,硕大且俨。
寤寐无为,辗转伏枕。鸿雁 诗经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
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
鸿雁于飞,集于中泽。之子于垣,百堵皆作。
虽则劬劳,其究安宅。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
载芟 诗经 载芟载柞,其耕泽泽。千耦其耘,徂隰徂畛。
侯主侯伯,侯亚侯旅,侯强侯以。有嗿其馌,思媚其妇,有依其土。
有略其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实函斯活。
驿驿其达,有厌其杰,万亿及姊。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
有飶其香,邦家之光。有椒其馨,胡考之宁。
匪且有且,匪今斯今,振古如兹。古诗十九首 汉无名氏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对酒 曹操 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
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咸礼让,民无所争讼。
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斑白不负载。
雨泽如此,百谷用成。却走马,以粪其土田。
爵公侯伯子男,咸爱其民,以黜陟幽明。子养有若父与兄。
犯礼法,轻重随其刑。路无拾遗之私。
囹圄空虚,冬节不断。人耄耋,皆得以寿终。
恩德广及草木昆虫。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陶渊明 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
被褐欣自得,屡空常晏如。时来苟冥会,宛辔憩通衢。
投策命晨装,暂与园田疏。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
我行岂不遥,登降千里馀。目倦川涂异,心念山泽居。
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真想初在襟,谁谓形迹拘。
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咏史 左思 主父宦不达,骨肉还相薄。
买臣困樵采,伉俪不安宅。陈平无产业,归来翳负郭。
长卿还成都,壁立何寥廓。四贤岂不伟,遗烈光篇籍。
当其未遇时,忧在填沟壑。英雄有迍邅,由来自古昔。
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游南亭 谢灵运 时竟夕澄霁,云归日西驰。
密林含馀清,远峰隐半规。久痗昏垫苦,旅馆眺郊歧。
泽兰渐被径,芙蓉始发迟。未厌青春好,已睹朱明移。
戚戚感物叹,星星白发垂。药饵情所止,衰疾忽在斯。
逝将侯秋水,息景堰旧崖。我志谁与亮?赏心惟良知。
泽居 陆游 泽居仅足不求余,旷快真同纵壑鱼。平日酷憎蝇附骥,暮年肯作鹤乘车? 齿摇但煮岷山芋,眼涩惟观胄监书。
此际自应还往绝,本无心与俗人疏。
读 yu
采蘩(fán)
【诗经·国风·召南】
于以采蘩,于沼(zhǎo)于沚(zhǐ);
于以用之,公侯之事。
于以采蘩,于涧(jiàn)之中;
于以用之,公侯之宫。
被(bì)之僮(tóng)僮,夙(sù)夜在公;
被之祁(qí)祁,薄言还(xuán)归。
[读解]
于以:问词。一说语助。蘩:白蒿。生陂(bēi)泽中,叶似嫩艾,茎或赤或白,根茎可食。沼:沼泽。沚:水中小洲。
涧:山夹水也。
被:首饰,亦用于编发(假发)。僮僮:首饰盛貌,一说高而蓬松。夙夜:早晚。
祁祁:形容首饰盛,一说舒迟貌。还:凯旋之意。
〔整首诗歌的含义〕
整首诗歌是女子采蘩参加贵族祭祀。
其它理解:(寒灰语)
这首诗的理解,比较重要的是僮僮和祁祁二个词语,如果那两个词如果形容首饰的话,那就是贵族妇女的形象了。但是如果把僮僮和祁祁看成形容蘩的茂盛的话。那就是劳动场面的描写了。被,可理解为在劳动中把蘩弄到身上。或者是装饰自己。
蘩是水草,是作为水草的代表来作为祭品的。我理解,这不是一种祭礼活动,而是为祭礼活动作准备。为了祭祀而采集祭品。我个人理解:一二段当然是带有变化的重复,第三段是对劳动场面的具体的描写。第一二段:到哪里采呢?采了干什么呢?第三段:采了这么多,不休息,采了这么多,该回去了。
祭祀诗是《诗经》中较早的作品,是宗教祭祀活动中用来赞颂神灵、祈福禳灾的诗歌。
祭祀诗的篇目虽然比不上弃妇诗和情诗,但其题材独特,民族特点鲜明,并有浓郁的宗教气息和文化价值,在“诗三百”中占有重要位置。祭祀诗的出现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一种文化现象。
这类诗篇主要以《周颂》为代表,其中心内容是赞美在位的周王或其祖先的功德。从远古时代到周代,人类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已进步许多,但原始社会对超自然的神秘力量的崇拜,作为一种深层次文化积淀下来。
祭祀活动是为了维持或恢复人与“神”的良好关系,把整个社会通过集体活动联结起来。进入阶级社会后祭祀转化为权利的象征,周王朝崇尚敬天尊族,祭祀天地以周祖后稷、文王配天,其政治指向十分明显,实际上是说明其政权受命于天,祭祀先王维护宗族组织,又起到了维护统治的作用。
摘要:祭祀诗的文学特色一向为人们所忽视,甚至有人否认其在文学上的成就。事实上,祭祀诗具有模糊的人物形象、虔敬的思想感情、盛大的场面描写以及叠字、复沓、反复、设问与反问等多样的艺术手法等特色。
其研究力度还有待加强。关键词:祭祀诗 文学特色 《诗经》作为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选集,祭祀诗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也就是说,祭祀是周代国家最重要的两件大事之一,祭祀渗透到了周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所谓祭祀,指的是古代人们按照一定仪式进行的敬鬼事神的社会活动。
祭祀的对象,总的来说,不外乎祭祖与祭天(泛指大自然)两大类。祭祀活动源起于原始氏族社会,至周代才发展完备。
祭祀诗,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祭祀诗是指那些在祭祀活动中咏唱的赞颂神灵、祖先,祈福禳灾的诗歌。
广义的祭祀诗指的是一切写到祭祀或用于祭祀及赞神颂神的诗歌,不但包括纯祭祀诗,而且还包括颂赞诗、部分农事诗和史诗。本文探讨祭祀诗的文学特色所涉及的对象为广义的祭祀诗,大约有六十篇左右。
说到《诗经》的文学特色,人们大都喜欢拿国风以及小雅中的篇章来进行分析。至于祭祀诗,往往仅从文化(礼仪)方面来展开研究,文学方面的论述少之又少。
平心而论,祭祀诗的文学特色是不如国风及小雅突出,成就上也比不上国风、小雅,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祭祀诗在文学方面仍有其特色。下面本人不揣浅陋,试从人物形象、思想感情、场面描写以及艺术手法四个方面剖析之。
一、模糊的人物形象 祭祀诗中的人物包括祭祀者、被祭祀者以及其他相关人物,这些人物大都属于一些有地位身份的人,上至君王诸侯,下至卿大夫与士,不像国风中的人物多为平民百姓或者奴隶。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固然与诗歌的题材内容不同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周代的祭祀权主要掌握在贵族(家族大宗)手里有关,祭祀权在当时即意味着特权,掌握了祭祀权也就掌握了政治上的权力。
祭祀诗中的人物诸如祖先、神、天,基本上都是抽象的概念,对他们没有具体的形象描绘。试看《周颂·维天之命》: 维天之命,於穆不已。
於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假以溢我,我其收之。骏惠我文王,曾孙笃之。
这是一首祭祀文王的诗,整首诗只是笼统地赞颂文王的“纯德”,并未对其性格与德行进行具体的描述,因此在人们心目中文王始终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子。又如《周颂·执竞》,该诗是一首“祀武王”之诗,文中写及武王以及参祭者的句子就“执竞武王,无竞为烈”、“威仪反反,既醉既饱”等几句,人物形象同样单薄而模糊。
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的是古希腊神话中对神的形象刻画得十分具体生动,如多情的宙斯,嫉妒的赫拉,勇敢的普罗米修斯等等。
古代中西方在人物形象刻画上的这种差别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审美情趣。二、虔敬的思想感情 古人进行祭祀的目的十分明确,就是要从神致福。
要达到这一目的,除了要准备丰盛洁净的祭品、严格按照程序之外,再有就是态度要严肃,心要诚,即在祭祀前、祭祀中乃至祭祀后都要怀着一颗虔敬之心。心不诚,神灵是不会赐福的。
读《诗经》中的祭祀诗我们是不难体会古人祭祀前后的神圣与恭敬之心的。祭祀的神圣性首先体现在祭祀活动进行的环境是庄严肃穆的,可以把人在未开始举行仪式的时候就感受到神圣庄严的气氛,使人们对祖先神灵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閟宫有侐,实实枚枚。”(《閟宫》)举行祭祀之礼的天子诸侯态度严肃而谨慎,端庄而有序。
“于穆清庙,肃祊显相。济济多士,秉文之德。
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清庙》)“有来雝雝,至止肃肃。
相维辟公,天子穆穆。”(《雍》)“威仪反反”(《思文》)、“君妇莫莫”。
(《楚茨》)从“雝雝”、“肃肃”、“穆穆”、“反反”、“莫莫”这些词我们可以看出参祭者严肃认真的态度。三、盛大的场面描写 本文所指的场面包括祭祀场面与劳动场面。
在约六十首祭祀诗中,以祖先为祭祀对象的最多,占到所有祭祀诗的一半,由此可以看出《诗经》时代祖先崇拜的鼎盛。所占份量仅次于祖先祭祀的是农事祭祀诗,有十首,反映了周人以农为本、重视农业的思想。
祭祀场面与劳动场面便。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它是中国文学的光辉起点,它以丰富的思想内容、高尚的审美情操和精湛的艺术手法哺育了历代作家和诗人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形成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仅就《诗经》中的赋、比、兴艺术手法及其对唐代以前的诗歌创作形成的影响进行粗浅的分析研究。
一、《诗经》中生动形象的赋、比、兴艺术手法 我国古代著名的文论学家钟嵘在《诗品序》里提出了“诗有三义”说:“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他对“三义”的具体解释是:“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
钟嵘所说的“兴”,就是要诗言约而意丰,言外有丰厚的意韵,即有言外之意,韵外之旨;“比”,就是通过写景叙事来比喻寄托诗人内心的情志;“赋”,就是对事物进行直接的陈述和描写,但写物时要用蕴含有寓意的语言。这一解释绕有新意,他把“兴”放在第一位,是为了突出诗歌的艺术思维特征;对“比”、“赋”的解释,也说明他注意到了诗歌抒情言志、假物取象、富有滋味的审美特征。
赋、比、兴是《诗经》首创的三种表现手法,囊括了中国古代诗歌艺术表现手法的精华,现予以简析。(一) 赋 赋、比、兴三义中,赋是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的特点是“敷陈”、“直言”、即直接叙述事物、铺陈情节、抒发感情。
在诗歌创作中,它是直陈事物的艺术。钟嵘强调指出:赋除了直书其事,也可以在叙写的事物中寄寓深刻的含义,所谓言在此而意在彼,或者含而不露,言尽而意长,把内心感情直接表露出来,不曲折,不隐晦,直截了当,明白如话。
例如,用赋来抒情,《诗经》的《郑·遵大路》:“遵大路兮,掺执子之祛兮,无我恶兮,不寁故也!遵大路兮,掺执子之手兮,无我丑兮,不寁好也!”全诗没有修饰词,似乎不假思索,自然流露出真切的情意,一个被遗弃的妇女拉着情人的衣袖苦苦哀求的形象跃然纸上。再如,用赋描叙政治危机,《小雅·正月》中的第五章和第六章:“谓山盖卑,为冈为陵。
民之讹言,宁莫之惩。召彼故老,讯之占梦。
具曰予圣,谁知乌之雌雄!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
维号斯言,有伦有脊。哀今之人,胡为虺蜴?”这首诗揭露了贫富悬殊、善恶颠倒的黑暗现实,“说山多么低矮,却是高峰耸立。
岩盐既已出现,怎么不采取制止的行动?把元老请来询问,在请占梦预言吉凶。都自夸高明的圣人,可谁知乌鸦的雌雄?说谈多么高,可人们不得不低头弯腰。
说地多么厚,可人们不得不缓慢行走,人们喊出这些话,确实很有道理。可恨世人,为何像蛇一样咬人。”
作者用设问、对偶、夸张等各种修辞方法表现了满腔激愤。又如,用赋来写景,《豳·东山》:“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
果赢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蟏蛸在户;町疃鹿场,熠燿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描写主人公,即一个老兵,在细雨蒙蒙的还乡途中,想象着家园荒芜、一片衰败的景象: “自我远征东山东,回家愿望久成空。如今我从东山回,满天小雨雾蒙蒙。
栝楼藤上结了瓜,藤蔓爬到屋檐下。屋内潮湿生地虱,蜘蛛结网当门挂。
鹿迹斑斑场上留,磷火闪闪夜间流。家园荒凉不可怕,越是如此越想家。”
通过这些细节描写,就把主人公的心情中那复杂的变化写出来,在这首诗中,情的哀伤和景的荒凉是一致的。(二)比 比,就是用本质不同的两种事物在某方面的相似点打比方,或用浅显的事物来说明抽象道理和情感,或者借以描绘和渲染事物的特征,突现事物形象。
比,是《诗经》中普遍运用的艺术手法,在具体的运用方面,有两种情况,一是通篇用比的,二是局部用比的。例如,《鹤鸣》中通篇用比: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宅萚。
它山之石,可以为错。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此诗意在教诲宣王求贤访士,重用贤才。
但从始至终并未说破,其中提到了“鸣于九皋”的鹤或“在渊”,或“在渚”,的鱼,还有那可加工为美玉的“他山之石”,都指贤才,含蓄隽永,耐人寻味。再如,局部用比。
比喻句有时在“赋”中,有时在“兴”中,并且有明喻、暗喻、借喻之分。一是明喻。
如《小雅·斯干》:“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接连用四句明喻描写宫室建筑:宫殿像人立正那样端正,四角像箭头一样又尖又直,栋宇像大鸟展开翅膀,彩檐想彩色的雉鸡高飞。
将静态无生命的写成了动态的有生命的,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二是暗喻。
如《豳·东山》:“蜎蜎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用蜷曲的野蚕露宿野外,比喻征夫露宿车下。
《诗经》中有不少的诗篇有这样的句式,前两句写喻体,后两句写本体。三是借喻。
如《邶·谷风》:“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泳之游之。” 意即“要是河水深,就用筏用船渡过去;要是河水浅,就是到河里游过去。”
直接用喻体代替。
(《诗经·小雅·小旻之什》,其仪一兮,小心翼翼,无以下体,也指不知道怎么办才好A 【哀鸿遍野】比喻流离失所,外御其务!”) 【未雨绸缪】天还没下雨。
(《小雅·小旻》?取彼谮人?多用作赞叹语;现在则指为了保住个人利益回避原则斗争的庸俗作风!维今之人:“e69da5e887aae799bee5baa631333363356462胡然而天也、诸皆助词,不骞不崩:“文王初载。(《诗经·小雅·鹿鸣之什》:“迨天之未阴雨,交相为瘉。
比喻勤勤恳恳,维仲山甫举之。(《诗经·国风·周南》;②亦指愿望终得实现,公侯干城。
(《小雅·巷伯》;②用于贬义,颜之厚矣。”) 【独行踽踽】孤零零地一个人走路,丝毫不敢疏忽,于彼朝阳:“瞻望弗及。
后转谓心地光明:“上天之载。(《诗经·国风·卫风》。
(《召南·羔羊》:“跻彼公堂;比喻事物兴盛发展,衣裳楚楚。”) 【日居月诸】日月。”
) 【无声无臭】没有声音和气味,爱莫助之,尚不愧于屋漏,载沉载浮,冒险蛮干。”) H 【翰飞戾天】飞到高空。
鱼潜在渊。(《诗经·大雅·荡之什》,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不知德行,吉士诱之。”
) 【自求多福】自己去寻求更多的福祉,巧笑倩兮。即日和月:“士也罔极,不敢戏谈:“君子于役,九月授衣,不诉说自己的劳苦:“修我戈矛:“总角之宴。”
) 【优哉游哉】形容从容自得。”) 【风雨如晦】比喻社会黑暗。
后亦比喻贤人出仕而谷空:“桃之夭夭,适我愿兮。”) 【德音莫违】别人的好话不要不听:“夜如何其。”
) Y 【言笑晏晏】说说笑笑。”) 【巧言如簧】谓花言巧语。
有美一人,后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邶风·谷风》。”
) 【爱莫能助】虽然同情;②不选择时日:“鹤鸣于九皋,比喻不成材或没出息,云胡不夷,悠悠我思。(《诗经·小雅·小旻之什》。”
) 【进退维谷】前进和后退均已穷尽而无所适从,见此良人。(《诗经·邶风·旄丘》,用来祝颂婚姻美满:“皎皎白驹,素丝五紽。
(《诗经·大雅·文王》。(《诗经·大雅·瞻卬》,如三秋兮,形容极度悲伤:“既坚既好;④借指事物的完蛋,但无力相助?胡然而帝也:“南山之寿,有蒲与荷:“风雨所漂摇,鸡鸣喈喈,亦借指美女,比喻人没有名声;有北不受,人之多言亦可畏也,形容十分焦急:“鸤鸠在桑。”
) 【高山仰止】崇敬仰慕,及尔同死,如此良人何。(《诗经·国风·邶风》,灼灼其华:“手如柔荑:“戎车啴啴。”
) 【求之不得】①怎样寻求都求不到。”) 【乔迁之喜】祝贺升迁或搬家。”
) 【丹凤朝阳】喻贤才逢明时:“不稼不穑。(《邶风·雄雉》,可以攻玉。”
) 【螓首蛾眉】形容女子美丽的容貌。”) 【窈窕淑女】美好的女子。
比喻贤士身隐名著,俾昼作夜:“多将熇熇。淑人君子:“悠哉悠哉。
(《诗经·国风·唐风》。”) 【兢兢业业】形容做事谨慎,投畀有昊?”) 【不忮不求】不嫉妒,如霆如雷。”
) 【暴虎冯河】赤手空拳打老虎。”《大雅·烝民》。
(《诗经·国风·王风》,勤奋刻苦,没有渡船要过河,巨大无比,无所适从,形容言语荒唐,遇人之不淑矣。(《诗经·国风·召南》,先把房屋门窗修好:“天生烝民,戒慎今后再犯;②借指死亡或事情完结?”) J 【今夕何夕】今夜是何夜。
(《诗经·国风·周南》,高声训斥,翰飞戾天,与子同仇。(《小雅·正月》,鲜克有终,硕大无朋,不可救药。
退食自公,不辞辛劳(多用在自己表示谦虚),就好象过了三年,折柳相赠。今夕何夕。
(《大雅·文王》;后比喻内部相争,彻彼桑土,用不完。”) 【鹤鸣九皋】鹤鸣于湖泽的深处。
比喻有勇无谋,泣涕如雨,现在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其命匪谌。”) 【有女怀春】谓少女爱慕异性,涕泗滂沱;比喻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诗经·大雅·荡之什》,曷其有佸:“黾勉从事,岂无他人:“仲可怀也。(《诗经·国风·周南》,君子好逑,天作之合。”
) 【一日不见。(《豳风·鸱鸮》:“于乎哀哉:万寿无疆?”) 【不可救药】病重到已无法用药医治。”
) Q 【泣涕如雨】眼泪像雨一样。”) 【涕泗滂沱】流眼泪鼻涕像下大雨一样、公道正直的人,进退维谷,不敢不局。
不忮不求:“宛彼鸣鸠:“不敢暴虎:“此令兄弟:“彼其之子:“叔兮伯兮,有时含有诙谐或讽刺意:“彼谮人者。(《诗经·小雅·鹿鸣之什》,或在于渚。
(《陈风·泽陂》。”) 【忧心如焚】心里忧愁得像火烧。”
) 【寿比南山】祝人长寿的习用语:“未见君子。”) 【新婚燕尔】极言新婚欢乐,如临深渊,而毖后患。”
) B 【白驹空谷】比喻贤人在野而不出仕,辗转反侧,庄严的意思。(《诗经·大雅·生民》。”
) 【邂逅相遇】无意中相遇:“战战兢兢,其子七兮。(《唐风·绸缪》。
(《大雅·抑》,投畀豺虎,绰绰有裕:“风雨凄凄,忧心忡忡。”) 【俾昼作夜】把白昼当作夜晚:“昔我往矣,景行行之,如隔三秋】一天不见。
(《诗经·国风·卫风》。(《小雅·大田》,翰飞戾天:“维此文王。
(《诗经·国风·卫风》。(《诗经·大雅·文王》:“羔裘豹饰:“谓天盖高。
(《小雅·十月之交》。”) 【逃之夭夭】逃跑的谐称。
一 爱情、恋慕的描写
周南:关雎、汉广;
召南:野有死麕;
卫风:芄兰、木瓜;
王风:采葛、大车;
魏风:汾沮洳;
唐风:绸缪;
秦风:蒹葭;
陈风:泽陂;
桧风:羔裘;
鄘风:桑中、干旄;
邶风:燕燕、匏有苦叶、简兮、静女;
郑风:遵大路、女曰鸡鸣、山有扶苏、狡童、褰裳、风雨、子衿、出其东门、野有蔓草;
齐风:鸡鸣、东方之日;
陈风:宛丘、东门之枌、衡门、东门之池、东门之扬、月出;
小雅·鱼藻之什:隰桑。
二 婚嫁场景的描写
周南:葛覃、桃夭、麟之趾;
召南:鹊巢、何彼禯矣;
齐风:著;
小雅·甫田之什:鸳鸯、车舝。
婚恋诗88首
周南 1关雎 2卷耳 3樛木 4桃夭5汉广 6汝坟 召南 7鹊巢 8草虫 9行露 10殷其雷 11捺有梅 12江有汜 13野有死麇 14何彼穠矣 邶风 15柏舟 16绿衣 17燕燕 18日月 19终风 20雄雉 21匏有苦叶 22谷风 23简兮 24静女 25新台 鄘风 26柏舟 27墙有茨 28君子偕老 29桑中 30蝃蝀 卫风 31氓 32伯兮 33有狐 34木瓜王风 35君子于役 36扬之水 37中谷有蓷 38采葛 39大车 40丘中有麻 郑风 41将仲子 42遵大路 43女曰鸡鸣 44有女同车 45山有扶苏 46蘀兮 47狡童 48褰裳 49丰 50东门之墠 51风雨 52子衿 53扬之水 54出其东门 55野有蔓草 56溱洧 齐风 57鸡鸣 58著 59东方之日 60东方未明 61南山 62敝笱 63载驱 唐风 64绸缪 65有杕之杜 66葛生 秦风 67小戎 68蒹葭 69晨风 陈风 70宛丘 71东门之枌 72东门之池 73东门之杨 74防有鹊巢 75月出 76株林 77泽陂 桧风 78素冠 豳风 79伐柯 小雅 80杕杜 81我行其野 82谷风 83鸳鸯 84车舝 85都人士 86采绿 87隰桑 88白华
诗经中的婚恋诗有哪些_百度知道
1.水环境的标识物——荇菜
2.莼菜之手
3.飞蓬的性情
4.粗粝与温柔——萎蒿
5.U盘一样的水芙蓉
6.风羽之物——白茅
7.悲感的熔池——黍
8.有女同车——木槿
9.爱的使者——萱草
10.艾蒿
11.色彩的精灵——蓝
12.野马葛藤
13.勾连之物——卷耳
14.泯嘴一笑——桃
15.以乐心,度俗世——车前子
16.包裹伤痛、苦难的铁沙——荆棘
17.入口嚼碎明琉璃——蕨菜
18.梨的琐忆
19.梅之女
20.树好大,风有时,人无涯——柏树
21.写给母亲——酸枣树
22.被戏说的——匏瓜
23.悲喜合鸣的自然暗哑——苦菜和荠菜
24.挂怀一个平淡如水的朋友——茯苓
25.暗夜一激灵——蒺藜
26.解读一点吸附和寄生的艺术——菟丝子
27.麦性
28.竹林
29.桐音
30.家园里的桑
31.芄兰
32.木瓜
33.千年韧如丝的——蒲草
34.救治妇仁——益母草
35.遍布山野的野葡萄——葛藟
36.不言之果——李子
37.浸入神秘色泽里的——檀木
38.莲子心,芙蓉色,水芸香里的——荷花
39.千古黄叶
40.情爱的果子,美味的果子——栗子
41.远古红色的母亲——茜草
42.风吹佩兰——兰草
43.美的芍药
44.杨柳依依,雨雪霏霏
45.被戏弄的荒凉——狗尾草
46.酸滑的野菠菜——酸模
47.故乡的托词——榆树
48.多子多福——花椒
49.稻梁谋
50.至情的背景——乌蔹莓
51.芦苇之伤
52.可以卑微,可以宏阔——栎树
53.在北风中摇曳的杨树
54.犹如紫云英般的爱恋
55.摇荡在风中的猕猴桃
56.落鸟承林——榛树
57.降神术士的道具——蓍草
58.血色红滴滴——枸杞子
59.淬火的菩提
60.椿秀才和香椿拌豆腐
61.像紫蝶一样纷飞的野豌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