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跑是哪个学校的简称?
海跑是海淀走读大学的简称,一般指北京城市学院。
北京城市学院(Beijing City University)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建立一所民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北京城市学院创建于1984年3月,学校前身是海淀走读大学,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北京城市学院。2011年10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北京城市学院开展硕士研究生教育。
师资力量
据北京城市学院2020-2021学年科教学质量报告显示,学校有专任教师1023人、外聘教师918人,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326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31.87%;具有研究生学位(硕士和博士)的专任教师958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93.65%。有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12人。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北京城市学院
海跑是哪个学校的简称?
北京城市学院(英语:Beijing City University,BCU)。
简称:北城、海大、城院,创建于1984年,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中路269号,是中国第一所具有颁发国家承认学历资格的民办高校。前身为海淀走读大学,该时期官方简称为“海大”,但易与青岛“海大”(中国海洋大学)混淆,故非官方简称为“海走”,而学生中则戏称为“海跑”。
北京城市学院创建于1984年3月,学校前身是海淀走读大学,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北京城市学院。2011年10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北京城市学院开展硕士研究生教育。
据北京城市学院2020-2021学年科教学质量报告显示,学校总占地面积131.4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48.50万平方米。
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2.45亿元;拥有图书馆2个,拥有纸质图书215.29万册;学校设有10个教学部,62个本科专业,3个高职(专科)专业;学校有专任教师1023人、外聘教师918人,本科在校生21418人。
师资
根据2015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有专任教师17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教师占到百分之三十以上,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占到百分之六十。学校从外校选聘富有经验的优秀退休教授、副教授100多人及讲师和行政人员共640多人。
学校还聘请了兼课教师队伍,共1000多人,理论课教师主要是北大、清华、北航、人大、外国语大学等全国重点院校的教师,其中教授、副教授占60%以上,同时还聘请了一批生产、建设、管理一线的实践专家组成双师型教师队伍。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北京城市学院
海淀走读大学毕业证带北京吗
带的。
北京城市管理学院原名是海淀走读大学。
创办于1984年,是国家承认学历的市属综合性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建校16年来,全校师生以改革探索、勤奋进取、艰苦创业、开拓前进为校训,先后在学院路、海淀永丰乡、 大兴县西红门镇、海淀魏公村等地逐步成立了四个校区。
走读大学从走读到住校--陈宝瑜先生我的教育生涯散记之十七
陈宝瑜先生简介:
陈宝瑜,山东莱州人,1935年12月出生,教授。1961-1983年在清华大学水利系任教师,兼水工结构教研室党支部书记,1969年之后一段时期任系党委副书记。1969-1978年根据周恩来总理对清华大学的指示,带领清华水利系50余名教师,参加三门峡工程改建设计和黄河中下游治理规划调研,获得了周总理的鼓励,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受到表扬。1982年起,他投身民办教育,是1984年创立的全国第一家国家承认学历的民办院校海淀走读大学(2003年改名为北京城市学院)的主要创始人之一,长期担任常务副校长、党委副书记。在学校工作的30多年里,他发表论文350余篇,出版专著15部,先后被评为“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影响中国的500位杰出专家”等,是全国民办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为民办教育事业的砥砺前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初海淀走读大学为什么要“走读”? 因为没有校舍、没有资金,为了少花钱也能办学培养人才。中国的大学很少有的走读制,当时估算,如果给学生租房住校,加上用餐等一系列的配套条件,只少还要増加30%的办学经费投入。而走读就有一个限制性条件,就是学生们的自家住处不能离学校太远,所以基本上只能招海淀区的学生。我们规定只招收乘公交车一个小时能到校的学生。这样学生辛苦一点,走读上学就可以不住校了,省了一大笔经费。
“海大”按走读制办学坚持了十多年。1990年学校开始举办计划外全日制自考助学班,以后就发展为自考助学学部。头一年招收了23名学生,就发现这23名学生中有5-6名是外地生,他们自己在北京租房住,或者请老师或亲戚朋友帮助租房住。这个现象说明,要扩大招生,外地生源不可避免,你招不招?要招就得解决住宿问题。所以为了扩大招生规模,从第二年开始就决定帮助所有外地学生解决就近住宿问题。这件事对我们办学者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新问题。第二年自考助学部招生220多人,有60多人是外地学生。这些学生的住宿,大多数是我们招生办公室或班主任帮助租的。从1992年(第三年)开始,我们就当件大事来办了。经介绍跟六郎庄大队商量,租他们整个一个园子,有老房子,空地上再请他们盖一些新房子,一块租过来,逐步建设,能住1000多人。于是我们在那里建立了住宿部(以后发展成为住宿工作委员会,简称“宿工委”),聘请退休干部,建立了管理班子,学校直接管理。这一年招了500多新生,多半是住宿生。
实际上,后来计划内招生也面临这个新趋势。只招走读生,自然生源有限。要获得规模效益,必须做大做强,生源区域不但要突破海淀,覆盖北京,还要走向全国。这个形势的发展要求突破走读制,建立住宿制,否则海淀走读大学只能是小打小闹,所以,我就积极建议学校逐步扩大面向全国招生,建立学生住宿制,或是两条腿走路。实际上大家也都看到了这个必然趋势。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展,这个问题就浮出水面了。
从1993年开始,计划内招生也有了住宿生。经研究,六郎庄宿舍就逐步交给了计划内招的住宿生用了。自考助学部开始在八家、暂安处、展春园等地方寻找建立新的“学生公寓”。也就是从这一年起,“还打”计划内开始招住校生了。
面对市场办学,在没有资金的背景下,依靠社会力量建宿舍,在城乡,我们对学生公寓的建设与管理摸索了四种模式:
一是他建他管 。即由社会单位建设学生公寓,并由他们派人服务管理,我校给他生源保证率,双方商定收费标准和服务管理要求,学校监督。学生直接向公寓交住宿费,学校不介入经济管理。
二是他建我管。 即把社会单位建设的学生公寓租过来,由学校自己派人管理,以支定收,学校向学生收住宿费。学校“宿工委”派人,按自己的制度进行服务管理。
三是自建自管。 用自有资金,向农业生产队长期租地,自己设计施工,建学生宿舍,自然也是学校自己派人管理。建设、服务、管理一体化,自主性强。通过经营管理,逐步收回投入资金。此举得到台湾朋友袁光佩博士的无私的资金支持。
四是家庭公寓 。 在助学部附近,社会上居民中有的人家有闲置住房,愿意出租。有的学生也自愿去住,两厢情愿。针对这种情况,学部宿工委专门建立了评估组,对房东的住宿安全条件等进行评估,若发现了有不安全因素,劝其不住。总的来说,这是一种小型分散的补充调剂型的住宿方式。
根据2003年自考助学部宿舍工作委员会的统计,那时海培有约5000名学生住校,他们就分布在以上四种类型的学生公寓中住宿,其中大多数同学是在“他建我管”和“自建自管”的6个学生公寓中住宿。住宿生占全日制学生的一半,这些同学大部分都是外地生源(也有部分远郊区县生源)。当时自考助学部有6个分布于社会上的助学教育基地,6个学生公寓对应地分布在6个助学基地的最近处,其中有3处是教学与住宿都在一个院里。最小的学生公寓也能住400-500人。由于助学基地和学生公寓都分布于社会,这个分布状态成为社会的一大景观,被《北京年鉴》的记者描述为“社会的海培,海培的社会”。
学生们有近一半的时间是在宿舍生活、休息和学习的。他们在学校的成长与宿舍环境有密切关系,与学生公寓怎样服务、怎样管理有密切关系,学生公寓也应是育人之地。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不能像办旅馆那样管理学生公寓,要处处渗透着教育要素,与校园文化形成合力。为此,“海培”提出并确定了“把学生公寓办成第二校园”的工作方针。就是说,学生宿舍要渗透先进积极的校园文化,要发挥育人的作用。具体来说,我们提出了学生公寓工作“安全、服务、管理、教育、环卫、经营”的6条标准。围绕6条标准全面部署落实各项工作。
教育培训中心在办好学生公寓的问题上,还着重抓了4件事:第一,加强宣传,住宿文化与校园文化既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又各具特点。通过宣传,提高全体教职员工的认识;第二,抓组织建设,学部为此建立了宿舍工作委员会,选配思想水平高、有经验、让人放心的退休干部抓这件事,并实行宿舍经理负责制;第三,经常组织检查评比,注重发挥学生党团组织的作用,开展创优秀宿舍和流动红旗竞赛活动;第四,为了支持宿舍开展思想教育与文化体育活动,学部拿出所收学费的4%给学生公寓活动经费以额外支持等等……
20多年来自考助学部的办学实践证明,在本部住宿系统工作的教职工和学生干部,在服务育人和管理育人方面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们的杰出工作也为整个“海大”从“走读”过渡到“住宿”的全面管理提供了先行经验。
北京城市学院邮编
北京城市学院邮编是:100083。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中路269号。
北京城市学院(Beijing City University)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建立一所民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它创建于1984年3月,学校前身是海淀走读大学,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北京城市学院。2011年10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北京城市学院开展硕士研究生教育。
获得的荣誉:
北京城市学院先后获“北京市纪念建党90周年宣传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民办教育先进集体”、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单位、2011年度征兵工作先进单位、“驻区高校先进人民武装部”、北京市“三八”红旗集体、“全国企业招聘首选十佳民办高校”、北京地区示范性就业高校等称号。
据2021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先后获得北京市纪念建党90周年宣传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民办教育先进集体、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单位、2011年度征兵工作先进单位、驻区高校先进人民武装部、北京市“三八”红旗集体“、全国企业招聘首选十佳民办高校、北京地区示范性就业高校等称号。
2021年6月17日,北京城市学院党委被中共北京市委评为“北京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以上内容参考:北京城市学院
北京城市学院怎样?那里的证是国家承认的吗?
北京城市学院(Beijing City University)位于北京市,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综合性普通高校,具有颁发国家承认的研究生、本科学历学位资格,并举办中职、高职专科教育。
北京城市学院创建于1984年,是新中国第一所实行公有民办体制的新型高校,时称海淀走读大学;2003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北京城市学院”;2011年成为中国大陆第一批拥有硕士研究生招生培养资格的民办高校。
扩展资料:
1、北京城市学院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中路269号 邮编:100083。
2、北京城市学院是一所民办公助性质的高等学府,致力由"北京城市学院"向"北京城市大学"的转型之中。
3、根据2015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教师承担各级科研课题与教改研究项目100余个,研究人员及项目获国家级、省部级奖项10余个。教师参与的国家级与省部级科研课题、各类横向课题200余项,出版教材专著150余部,发表高水平论文1200多篇,其中百余篇被EI等三大索引收录,并多次获得国家和北京市奖项。
4、学校重视开展教育研究工作,针对现实矛盾,开展研究,为教学服务。学校在信息安全方面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参与完成863高科技研究项目三项,独立完成国务院信息办委托的研究项目两项。
5、开发了用于保证百兆网信息安全的《海达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系统》已通过国家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国家保密局的认证,正式生产,投入市场。
参考资料来源:北京城市学院 Beijing City University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北京城市学院
北京有哪些好点的大学中有2+2?
北京开设2+2留学项目的大学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传媒大学。
要考察哪些大学的留学预科项目适合自己,建议学生考虑这样几个因素:
1、是否开设了针对自己留学目标国家的留学预科项目。虽然,有的留学预科是一种“普适性”的课程,但是针对性仍然很重要,一是可以有更广泛的对接院校,二是留学申请的指导会更到位。
2、了解一下该留学预科项目开办的时间和以前学生申请成功的案例。
3、询问一下课程设置和师资情况,最好能实地考察。如果托福、雅思、SAT这样的应试培训课程占了过高比例,那么,这种留学预科本质上就可以理解为语言培训项目了,已经违背了留学预科的初衷。
国内知名大学的留学预科项目查询,可以对比了解一下。
中外合作办学,是一种高等教育学历教育的形式。以大学本科阶段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来说,是中外高校达成合作,或者中国大学引进国外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学生在国内完成部分学业,然后前往国外大学继续完成大学本科(学士学位)教育。形式上,一般有这样几种:2+2,如: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国际本科项目IUP(2+2),3+1,如:SQA3+1国际本科项目(济南大学)等,当然,还有“3+1+1本硕连读”的国际留学项目,如:中央财经大学与英国埃塞克斯大学合作的3+1+1本硕连读项目。中外合作办学的专业多数是商科相关的专业,也有计算类和艺术、传媒等。从招生要求和流程而言,既有纳入统招计划内的,也有计划外但是对高考成绩有明确要求的项目。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根据各项目要求和专业的不同,适合参加完高考的应往届学生,成绩要求一般是大专到本科线不等,最好有较好的英语成绩以便于顺利适应课程教学。比如:SAQ-AD多国留学3+1项目的招生要求和2+2本科留学项目的要求就不不完全一样。
涉及到学历教育的项目,家长和同学在选择的时候,一定会考虑到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完成项目之后获得学历是否被中国认可。中国教育部对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实行的是审批或备案的制度,也就是说,如果家长和学生参加的中外合作项目不是中国教育部批准或者相关主管部门备案(或主办)的项目,那么,学历就是不会被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的。
教育部批准或备案的合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名单查询,教育部认可的2+2留学院校名单上的院校都可以放心报名,回国后所获学位均可通过中留服的认证。北京城市学院学费2022
2022北京城市学院学费:本科艺术类除动画(日语国际课程班)专业外美术类专业及书法学专业每人29800元/学年、动画(日语国际课程班)专业及其他艺术类专业每人35800元/学年元/年,本科普通类国际课程班类专业每人43800元/学年、其他普通类专业每人28800元--32800元/学年,高职(专科)专业每人14900--16900元/学年;住宿费:每人3000--4000元/学年 。
具体各专业收费标准如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变动,以学校官方最新消息为准。
一、北京城市学院收费标准
1、学费:
根据国家规定结合各专业实际情况,2022年我校各专业收费标准如下:
本科艺术类专业学费:除动画(日语国际课程班)专业外美术类专业及书法学专业每人29800元/学年,动画(日语国际课程班)专业及其他艺术类专业每人35800元/学年。
本科普通类专业学费:国际课程班类专业每人43800元/学年,其他普通类专业每人28800元--32800元/学年。
高职(专科)专业学费:每人14900--16900元/学年。
2、住宿费标准:
根据住宿条件每人3000--4000元/学年。
说明:北京城市学院是民办大学
通常来说,公办大学由于有国家或地方财政经费支持,学费一般不是很贵,普通类专业通常4000-6000元每年,艺术类专业通常8000-10000元每年,不过公办大学也有中外合作等部分高收费专业,学费通常2-3万元一年甚至更高到十几万;民办大学由于需要自筹资金办学,学费一般都比较贵,通常本科专业15000-20000元每年,专科专业8000-15000元每年,2-3万一年也很多,当然也有更高的,艺术类专业那就更贵了。
家庭条件困难的学生,可以选择国家助学贷款,毕业后分期还款,国家财政还贴息,也算是国家对大学生的政策福利,在报考前最好先向学校咨询是否支持助学贷款以及办理贷款相关流程等事项。
二、北京城市学院简介
北京城市学院(Beijing City University)位于北京市,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综合性普通高校,具有颁发国家承认的研究生、本科学历学位资格,并举办中职、高职专科教育,入选国家级、北京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北京城市学院创建于1984年,是新中国第一所实行公有民办体制的新型高校,时称海淀走读大学;2003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北京城市学院”;2011年成为中国大陆第一批拥有硕士研究生招生培养资格的民办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