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根据教育部公开信息规定,已经没有明确的本科一批次、二批次概念,五邑大学是一所本科类院校,有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交通工程、纺织工程、汉语言文学、工商管理等专业,建校37年。
五邑大学简介:
五邑大学(Wuyi University)地处中国第一侨乡的广东省江门市,是珠江三角洲西岸唯一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多科性教学型地方大学,广东省省市共建本科高校、省市共建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研究生推免资格高校。
学校1985年建校,1990年成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开始接收外国留学生,1996年成为本科教学合格单位,1998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8年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被评为优秀等级。
截至2018年5月,校园占地面积1000余亩,总建筑面积近70万平方米。环境优美,基础设施齐全,办学条件良好。学校面向全国24个省区市、港澳台地区招收本科学生,面向国内外招收研究生。现有各类在籍学生2.4万余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9万人,研究生400余人。
学校坚持践行“好学、多思、求实、创新”的校训,秉承“根植侨乡,服务社会,内外合力,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培养思想品德高尚、基础知识扎实,具有国际化视野、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校拥有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市厅级科研平台47个。
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大健康国际创新研究院
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光电材料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中式家具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高校轻化工清洁生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功能性纤维与纺织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校功能性纺织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
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等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
市厅级科研平台:江门市移动商务研究中心 、江门市工业发展研究中心、江门市社会管理创新研究中心、江门市建筑工程勘察与质量监测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江门市纺织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江门市轨道交通安全测控技术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江门市嵌入式系统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江门市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江门市清洁生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江门市侨乡文化研究中心、江门市企业管理研究中心、江门市体质健康研究中心江门市LED研究院等
学校共获批纵向项目333项,其中:国家级研究项目14项,省部级研究项目79项,厅市级研究项目240项;与企业合作研究项目逾600项;共获省部级科研奖励9项;学校教师发表论文近2000篇,其中,被SCI收录418篇;获授权专利424件。
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158.61万册,其中中文纸质图书141.86万册,外文纸质图书5.03万册,中外文过刊7.22万册;图书馆还订阅了中外文期刊、报纸共1475种;馆藏电子图书132.5万册,订阅了28种(类)中外文数据库(中国知网、国研网,北大法宝、EBSCO、SPRINGER等),拥有自建数据库3个(英语语音学习数据库、华人华侨数据库、随书光盘数据库)。
学校设有17个教学机构,77个本科专业(方向)。
截至2021年3月,学校有在职教职工1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近1000人。拥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27人(其中包括院士4人、长江学者3人、国家“杰青”4人、海外“杰青”1人、国家“优青”2人、中科院百人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1人等),省级高层次人才12人,海外各类优秀人才60人。
学校拥有10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和5个独立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共27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工程硕士、教育硕士两个类别共10个专业硕士授权领域。
学校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共5个,省级重点(名牌)专业、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等共34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19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4个。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土木工程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机械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交通工程、土木工程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江门华润燃气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电子商务、市场营销、信息与计算科学、电子信息工程、纺织工程、旅游管理、法学、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服装设计与工程、工业设计、艺术设计
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机械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交通工程、土木工程、电子商务、纺织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法学、通信工程、建筑学、软件工程、自动化、汉语言文学、网络工程
省级名牌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通信工程、机械工程、纺织工程
省级重点专业: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
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土木工程
省级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专业:轨道交通车辆工程
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等14个国家和地区近50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师资培训等方面开展了实质性合作。其中,与美国罗格斯大学、英国利物浦热带医学院、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香港科技大学等国(境)外高水平大学建立了海外联合研发和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五邑大学地址蓬江区东城村22号。
五邑大学(Wuyi University),坐落于广东省江门市,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为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高校,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截至2020年9月,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000余亩,总建筑面积近70万平方米;设有17个教学机构,81个本科专业(方向),拥有7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独立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工程硕士、教育硕士两个类别共5个专业硕士授权领域;拥有在职教职工11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近1000人,各类在籍学生2.4万余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2万余人,研究生近800人。
五邑大学是二本。
五邑大学,是一所公办的以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是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成立、广东省人民政府举办,广东省教育厅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办学体制。
五邑大学是广东省较早获得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地方高校,是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高校、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学校位于广东省江门市,现任党委书记张焜、校长张运华。校训为“好学、多思、求实、创新”。
截至2022年2月,校园占地面积1000余亩,总建筑面积近70万平方米。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共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省级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等共39个。
二本
提前本科又称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招生录取批次,是指“本科提前批”、“本科一批”、“本科二批”、“专科一批等招生批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近年积极推动各地开展高校招生录取批次改革,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批次合并体现了国家改革的总体方向。
以上内容参考:360-五邑大学
因为五邑大学满足了叫大学的条件。
大学和学院的主要区别是。大学: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应在8000人以上,在校研究生数不低于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5%。学院: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应在5000人以上。
主要介绍
五邑大学(Wuyi University),坐落于广东省江门市,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为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高校,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五邑大学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于1985年设立。1990年成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1996年成为本科教学合格单位。1998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8年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被评为优秀等级。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五邑大学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大学和学院
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www.xuefen.net目前根据教育部公开信息规定,已经没有明确的本科一批次、二批次概念,五邑大学是一所综合类公办普通本科院校,设有机械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纺织工程、交通工程、舞蹈学、服装与服饰设计等专业,建校37年。
五邑大学坐落于广东省江门市,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为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高校,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五邑大学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于1985年设立。1990年成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1996年成为本科教学合格单位。1998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8年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被评为优秀等级。
学校坚持践行“好学、多思、求实、创新”的校训,秉承“根植侨乡,服务社会,内外合力,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培养思想品德高尚、基础知识扎实,具有国际化视野、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截至2020年9月,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000余亩,总建筑面积近70万平方米;设有17个教 学机构,81个本科专业(方向),拥有7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独立二级硕士学位 授权点和工程硕士、教育硕士两个类别共5个专业硕士授权领域;拥有在职教职工1100 余人,其中专任教师近1000人,各类在籍学生2.4万余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2万余人,研究生近800人。
五邑大学办学二十年多年来取得较为显著成绩,教学质量和严谨治学居于同等院校前列,专业设置独具特色并适应经济发展需要。近年五邑大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根据社会经济尤其珠三角现代产业体系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逐步完美“注重基础知识,突出专业能力,注重人文素养,突出科学训练,注重实践能力,突出创新意识”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和推进产学合作教育(COOP)、工程教育(CDIO、COOP-CDIO)、订单教育、高职本科师范教育、卓越工程师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试点。五邑大学的信息、管理、机电、纺织、土木、材料、外语等专业是今后经济发展最需要的专业。如五邑大学的纺织工程专业在报考时是“冷门”专业,但纺织工程是广东省唯一本科和唯一硕士点,就业率连续11年保持在100%,社会需求远远大于供给。
院系专业
截至2021年5月,学校设有19个教学机构,88个本科专业(方向)。
五邑大学的王牌专业
1、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土木工程专业
2、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电子商务专业、市场营销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纺织工程专业、旅游管理专业、法学专业、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工业设计专业、艺术设计专业
3、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机械工程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交通工程专业、土木工程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纺织工程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法学专业、通信工程专业、建筑学专业、软件工程专业、自动化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网络工程专业
4、省级名牌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通信工程专业、机械工程专业、纺织工程专业5、省级重点专业:机械工程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6、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土木工程专业
7、省级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专业: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5月,学校拥有10个省级重点学科,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5个专业硕士授权类别,硕士授权覆盖学校所有理工科专业。
学术学位一级学科硕士点:数学、机械工程、信息与通信系统、化学工程与技术、管理与科学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
学术学位二级学科硕士点: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交通信工程、控制盒企业管理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机械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化学工程、纺织工程、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教学(英语)等
省级重点学科:药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轨道交通装备及技术、纺织科学与工程、侨乡文化与遗产、大健康产业及清洁生产技术、新型材料及元器件、数据科学与技术及其应用、信号与信息处理
五邑大学地址在广东省江门市东成村22号,该校是由广东省人民政府设立的以工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是广东省较早获得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地方高校、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高校。
二、五邑大学介绍五邑大学是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于1985年设立的以工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是广东省较早获得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地方高校,具有接收港澳台侨学生、国际学生资格和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现为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坚持践行“好学、多思、求实、创新”的校训,秉承“根植侨乡,服务社会,内外合力,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培养思想品德高尚、基础知识扎实,具有国际化视野、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校地处“中国第一侨乡”——广东省江门市,校园占地面积1000余亩,总建筑面积近70万平方米。环境优美,基础设施齐全,办学条件良好。学校面向全国24个省区市和港澳台地区招收本科学生,面向国内外招收研究生。现有各类在籍学生2.4万余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9万余人,研究生近500人。
学校设有17个教学机构,77个本科专业(方向),涉及工、理、经、管、文、法、艺术等7个学科门类,理工类专业(方向)占比65%。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共5个,省级重点(名牌)专业、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等共34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19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4个;建有轨道交通综合实验中心、化学与环境工程实验中心、光机电工程教育中心、现代纺织工程实验中心、艺术设计综合实验中心等一批工科实验实训基地,其中轨道交通综合实验中心是目前全省该类专业规模最大、综合性最强、功能最全的实验实训大平台。本科生初次就业率多年位居全省公办本科高校首位,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学校现有10个省级重点学科,8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和3个独立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工程硕士、教育硕士两个类别共9个专业硕士授权领域,硕士授权覆盖学校所有理工科专业。
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1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近1000人。专任教师高级职称占比近50%,博士学位占比达48%;拥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27人(其中包括院士4人、*3人、国家“杰青”4人、海外“杰青”1人、国家“优青”2人、中科院*特聘教授1人,国家“*”入选者1人等),省级高层次人才12人,海外各类优秀人才60人。
学校拥有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市厅级科研平台47个。其中“广东省侨乡文化与遗产协同创新发展中心”成为省首批认定的20个协同创新平台之一。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作为主要学术支持、首席专家单位,为广东省获得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及世界记忆遗产——侨批档案作出杰出贡献,研究中心在文化遗产挖掘与保护的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居全国领先水平,在国际上也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学校大力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等14个国家和地区近50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师资培训等方面开展了实质性合作。其中,与美国罗格斯大学、英国利物浦热带医学院、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香港科技大学等国(境)外高水平大学建立了海外联合研发和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11349属于五邑大学的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和考研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
五邑大学(Wuyi University),坐落于广东省江门市,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为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高校,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五邑大学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于1985年设立。1990年成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1996年成为本科教学合格单位。1998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8年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被评为优秀等级。
截止2022年3月,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000余亩,总建筑面积近70万平方米;设有17个教学机构,88个本科专业(方向),拥有7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独立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工程硕士、教育硕士两个类别共5个专业硕士授权领域;各类在籍学生2.4万余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2万余人,研究生近800人。
学校坚持践行“好学、多思、求实、创新”的校训,秉承“根植侨乡,服务社会,内外合力,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培养思想品德高尚、基础知识扎实,具有国际化视野、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办学历史:
1983年9月,江门市第一届归侨、侨属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筹建江门华侨大学倡议书》;11月,江门市第八届人大会议一致通过在江门办大学的提议。
1984年1月,省政府同意创办五邑大学;3月,江门市委、市政府成立“五邑大学筹建委员会”。
1985年10月7日,国家教委、国家计委批准成立五邑大学。
1987年9月,成立成人教育部。
1988年3月,批准办夜大学,并当年参加成人高等教育招生。
1987年,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
1990年5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学校有学士学位授予权。
1992年10月,成立教学委员会。
1993年3月,国家教委公布五邑大学为全国首批(210所)可接收外国留学生的高校;5月,学校增设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校将基础课部改称数学物理系,成立了体育部、计算中心和教中心。同年,开始接收港澳台华侨学生和国际学生。
1996年,经国家教委评估,成为本科教学合格单位。
1998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2008年,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被评为优秀等级。
2016年,五邑大学获批成为省首批转型试点高校、成为广东与江门省市共建本科高校。
2017年11月,五邑大学增列为省市共建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省教育厅与江门市政府签署协议,投入21亿元(省财政将安排专项补助经费6亿元,江门市政府投入15亿元)支持五邑大学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
师资力量
截止2022年3月,学校有在职教职工1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近1000人。专任教师高级职称占比近50%,博士学位占比达48%;拥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27人(其中包括院士4人、长江学者3人、国家“杰青”4人、海外“杰青”1人、国家“优青”2人、中科院百人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1人等),省级高层次人才12人,海外各类优秀人才60人。
教学建设:
截至2021年5月,学校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共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重点(名牌)专业、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等共39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24个,省级示范性教师教育实践基地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4个。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土木工程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电子商务、市场营销、信息与计算科学、电子信息工程、纺织工程、旅游管理、法学、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服装设计与工程、工业设计、艺术设计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机械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市场营销、电子商务、数学与应用数学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自动化、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设计、电子信息工程、机械工程、电子商务、数学与应用数学、纺织工程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机械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交通工程、土木工程
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机械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交通工程、土木工程、电子商务、纺织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法学、通信工程、建筑学、软件工程、自动化、汉语言文学、网络工程、环境设计、旅游管理、材料科学与工程、制药工程、社会工作
省级名牌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通信工程、机械工程与自动化、纺织工程
省级重点专业: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
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土木工程
省级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专业:轨道交通车辆工程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江门华润燃气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学术科研
截至2019年5月,学校拥有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市厅级科研平台47个。
据2019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共获批纵向项目333项,其中:国家级研究项目14项,省部级研究项目79项,厅市级研究项目240项;与企业合作研究项目逾600项,共获省部级科研奖励9项;学校教师发表论文近2000篇,其中,被SCI收录418篇;获授权专利424件。
合作交流
截至2021年5月,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葡萄牙等18个国家及地区共60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师资培训等方面开展了实质性合作。其中,与美国罗格斯大学、美国罗德岛大学、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英国利物浦大学、英国利物浦热带医学院、香港理工大学、澳门大学等13所高水平大学或科研机构共建国(境)外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短期研修项目。
资助学生政策: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奖学金、助学金、勤工助学等资助措施按照教育部、广东省教育厅和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一)设立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学“绿色通道”,先办理入学手续,入学后提交相关证明材料申请相应资助。
(二)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助学金。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根据有关标准执行;国家助学金根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含退役士兵学生)困难等级合理分档资助。全日制在校退役士兵学生全部享受本专科生国家助学金,根据相关政策文件执行。
(三)学生学费资助。广东省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新生助学金根据新生学费进行补助;服兵役高等学校学生国家教育资助根据学生实际缴纳的学费或获得的国家助学贷款实行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或学费减免。
(四)优秀学生奖学金设一等、二等、三等奖。
(五)设有伍舜德精神奖学金、叶家康奖学金、黄炳礼奖助学金、史带奖助学金、泓善慈善基金会奖助学金、五邑慈善会“贫困优秀生”奖学活动、香港台山商会助学金、冯佩玲女士膳食资助计划、刘冠华刘袁海玲社会服务义工奖学金、李瑞莲奖学金和刘荣萧奖学金等社会类资助项目。
(六)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组织开展校内勤工助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