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中医药大学是二本。广西中医药大学在广西既有本科一批招生也有本科二批招生,在其他全国大部分省份均为本科第二批次招生,因此我们通常认为广西中医药大学是二本大学。
广西中医药大学简介广西中医药大学坐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中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中唯一独立建制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在壮医药教育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广西中医药大学专业设置广西中医药大学有14个学院:基础医学院、药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壮医药学院、瑶医药学院、研究生学院(研究生处)、骨伤学院、针灸推拿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瑞康临床医学院、护理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个独立学院:赛恩斯新医药学院;设有3个教学部:外语部、体育部、信息网络中心;10所附属医院(其中2所直属附属医院);有24个普通本科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中药学、中医学和针灸推拿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学重点学科:中药药理学、临床中药学、民族医学(壮药学)、推拿学、中医骨伤科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临床(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中医皮肤病学、中医儿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医急诊学、中医老年病学、中医全科医学。
广西优势特色学科:中医内科学、中药学、民族医学(壮药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广西中医药大学是二本。广西中医药大学建校于1956年,1958年更名为广西中医专科学校,1964年升格为广西中医学院,1970年南宁医学专科学校并入,2012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广西中医药大学。
学校有本科专业27个,其中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9个,省级优质特色专业(群)9个、省级特色专业及实验实训教学基地(中心)一体化建设项目8个。
广西中医药大学专业建设情况。
学校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1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培育学科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7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培育专科4个;有广西一流学科(含培育)3个,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4个,广西重点学科6个,广西民族院校特色学科1个。
以上内容参考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校简介
广西中医药大学仙葫校区邮编:530200,明秀校区邮编:530001。
学校以中医药学科为主,医、理、工、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鲜明中医药、民族医药特色,有仙葫、明秀2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310.99亩。设有16个学院,3个直属公共教学部。有14所附属医院(其中直属附属医院3所,地方附属医院11所),1所附设中医学校,1家校办制药厂,1所独立学院。
广西中医药大学的前身为1934年成立的广西省立南宁区医药研究所,建校于1956年,1958年更名为广西中医专科学校,1964年升格为广西中医学院,1970年南宁医学专科学校并入,2012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广西中医药大学,是国家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高校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共建高校。
目前根据教育部公开信息规定;已经没有明确的本科一批次、二批次概念,广西中医药大学(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坐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入选国家“双万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广西2011计划、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为世界手法医学联盟、中俄中医药创新发展联盟、中国西部中医药高校联盟、北部湾海洋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联盟成员单位;是以中医药学科为主,医、理、工、管等多学科发展的大学。
广西中医药大学源于1934年成立的广西省立南宁区医药研究所,1941年省立南宁区、梧州区、桂林区三所医药研究所合并为广西省立医药研究所,1945年广西省立医药研究所改名为广西省立南宁高级中医职业学校,1949年12月学校停办,1956年恢复办学,成立南宁中医学校。1957年梧州中医学校并入组成广西中医学校,1958年更名为广西中医专科学校,1964年升格为广西中医学院,1970年南宁医学专科学校并入,组建新的广西中医学院。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广西中医药大学。
广西中医药大学招生专业共计有15个,分别为有中药学、中医学和针灸推拿学、临床医学、护理学、康复治疗学、运动康复、口腔医学、预防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药学等。
广西中医药大学王牌专业名单:
广西中医药大学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中药学、临床医学
广西中医药大学2020年度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药学、康复治疗学
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2个):中医学、护理学
2019年度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5个):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壮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中药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中药学、中医学、针灸推拿学
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中医学
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2个):五年制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医学)、面向基层的中医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医学)
根据教育局规定,已经没有明确一本、二本的概念。广西中医药大学是以中医药学科为主,医、理、工、管等多学科发展的大学。
广西中医药大学源于1934年成立的广西省立南宁区医药研究所,1941年省立南宁区、梧州区、桂林区三所医药研究所合并为广西省立医药研究所,1945年广西省立医药研究所改名为广西省立南宁高级中医职业学校,1949年12月学校停办,1956年恢复办学,成立南宁中医学校。1957年梧州中医学校并入组成广西中医学校,1958年更名为广西中医专科学校,1964年升格为广西中医学院,1970年南宁医学专科学校并入,组建新的广西中医学院。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广西中医药大学。
学校规模:
学校有仙葫、明秀2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310.99亩,总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
广西中医药大学专业设置:
广西中医药大学有14个学院:基础医学院、药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壮医药学院、瑶医药学院、研究生学院(研究生处)、骨伤学院、针灸推拿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瑞康临床医学院、护理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个独立学院:赛恩斯新医药学院;设有3个教学部:外语部、体育部、信息网络中心;10所附属医院(其中2所直属附属医院);有24个普通本科专业。
广西优势特色学科:中医内科学、中药学、民族医学(壮药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广西重点学科:壮药学、中医医史文献、中医骨伤科学、针灸推拿学、护理学、中西医结合基础
国家级特色专业:中药学、中医学和针灸推拿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学重点学科:中药药理学、临床中药学、民族医学(壮药学)、推拿学、中医骨伤科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临床(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中医皮肤病学、中医儿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医急诊学、中医老年病学、中医全科医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培育学科:中医传染病学、中医预防医学、海洋中药学
广西中医药大学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现有各类在职正高职称286人,副高职称596人,博士学位209人,硕士学位845人。有博士生导师23人,硕士生导师622人。其中,原有国医大师1人,全国名老中医3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广西名老中医20人、广西名中医64人、,桂派中医大师24人、广西优秀专家4人、广西优秀教师4人、广西八桂名师2人、广西高校八桂学者2人、广西高校教学名师4人;自治区级创新团队7个,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3人,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选7人。
广西中医药大学是公办还是民办
根据全国高等学校信息可知,广西中医药大学是公办大学。
公办大学:通常是国家或地方政府举办的大学,办学历史一般比较悠久,社会认可度较高,有国家或地方财政经费支持,学费通常较便宜,不过公办大学中也有中外合作等部分高收费专业,当然这些专业录取分数线也相对低一些,家庭条件不错的同学可以考虑填报。
民办大学:通常是社会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等举办的大学,没有国家和地方财政经费支持,需要自筹资金办学,公办大学采用民办机制举办的独立学院也属于民办大学,但是民办大学是正规大学,受国家认可的,毕业证、学位证等都是在学信网可查的,国家也鼓励民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