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拖拉机制造厂拖拉机学院教务处联系电话为0379-60178155、0379-60178156,该校联系地址为洛阳市涧西区龙鳞路99号、邮编为471003。
二、第一拖拉机制造厂拖拉机学院简介第一拖拉机制造厂拖拉机学院,是原国家农业机械部“64农机教字86号”文件批准设立,教育部备案的高等职业院校。1980~1982年,教育部几次向社会公布院校办学资格审核结果。分别以教育部(80)教工农字014号和(81)教工农字030号文件批量公布审核备案;教育部(82)教工农字042号《关于职工大学备案的复函》再一次审核备案。
学院1995年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首批高等职业教育试点院校,多次被省教育厅评为“教育先进单位”、“河南省职业学院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示范单位”,2006年和2010年分别通过了河南省高等职业院校就业评估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学院还具有独立颁发国家高等教育学历证书资格。创办55年来,已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数万名高技能、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受到社会用人单位的好评。
学院位于“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阳,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完善,拥有机械数控实训中心、汽修教学实训中心、多媒体教室、电子电器实验室、客户信息服务中心、图书馆、文艺中心、国际互联网信息中心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
学院致力于“双证书”教育,即学历加技能的教育模式,根据社会发展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素质三大模块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各专业均建有与本专业培养目标相匹配的职业技能鉴定制度,使学生专业理论知识、技术实践能力与基本工作经验完美融合,实现国家学历教育与实用技能教育均衡发展,学生毕业时,除获得大专学历证书外,同时还取得与所学专业相适应的高级职业技能资格证书。
声誉不是很好。
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拖拉机学院(第一拖拉机制造厂拖拉机学院)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是一所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批准备案的成人高等学校。
现有教职工308人(含校办产业公怀67人),具有高级职称42人、中级职称153人。教师队伍结构合理,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以及实行《双证书制》办学的需要,在141名的专任教师中,理论教师人,实习指导教师人,具有高级职称(副教授、高级讲师、高级工程师、高级实习指导教师)共34人,具有高级技师2人,技师5人。
学院先后开设了工科、财经类、管理类共20多个专业,常设专业有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数控技术应用、机电设备运行及维护、工业电气自动化、工业企业管理、计算机应用、市场营销、会计、电子商务等。
可以专升本的院校名单: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医科大学、东北大学、东北财经大学。
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江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中国石油大学、郑州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等。
专升本报考条件
一、统招专升本条件
1、专升本年龄必须在18周岁以上,专报读本科必须提供国家承认的专科毕业证,否则无法报考。
2、考生报考的本科专业,得与专科所学的专业类似。
3、统招升本,报考的本科学校,必须是本省内的,不能跨省报考。
4、考生在校期间需要遵纪守法,没有违法乱纪的行为,具有较高思想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
5、普通高职毕业学历的退役士兵,经过有关单位按照规定和程序审核后,可以参加统考专升本。
二、在职专升本条件和要求
1、如果是在职的考生报考专升本,需要国家承认的大专学历,学信网可以查询到。
2、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能够有空余时间进行学习的考生。无论是自考或者其他学历提升形式,考生要选择有利于自己的方法。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专升本
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www.xuefen.net拖拉机在农业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帮助农民从纯手工耕种到机械耕种,也见证了一个农业时代的过程。我国第一拖拉机制造厂是大型农业机器制造的一个厂家,他的渊源和前身都有着非常雄厚的积累,今天我们就来探讨关于第一拖拉机制造厂的一些故事吧!
第一拖拉机制造厂的前身是出产中型坦克,对军事机械制造的基础,而后开始生产制造农业工具拖拉机。拖拉机制造厂位于河南,从1955年开始建厂,到现在一直都是从事农业用具方面的工作,只不过现在不叫第一拖拉机制造厂,现在称为中国第一拖集团有限公司。虽然经历了半个世纪的运转,但是都一直从事农业用具方面的工作,公司内农业用具器材丰富,职工在80年代最高的时候能够达到三四万人的程度。可见它的规模还是非常的宏大的。
第一拖拉机制造厂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它的销售范围比较广,先后出口了有50个国家。中国是制造业的强国,中国的农业用具拖拉机也是能够远销海外的农业用具,也彰显了我国制造行业的发达。在制造拖拉机的同时也制造汽车自行车等生活中的其他器械。我国工业时代的开启,也是以它为一个重要的代表,向世界宣告了中国不仅是农业强国,也是一个制造业强国。
从上面的探讨可以看出,第一,拖拉机制造厂不仅是历史悠久,而且对于我国或者说对于我国向世界的标签又加了一层,有了中国制造的美誉,在近几年的时间它先后两次加入了中国工业遗产名录和国家工业遗产名录。这是对于第一拖拉机制造厂的肯定,也是对于中国制造行业的肯定。也祝愿我国制造行业越来越好。
第一拖拉机厂,座落在河南省洛阳市建设路的工业区。一拖是中国机械工业、农机工业的长子,第一个五年计划苏联援建的“一五六”重点项目之一。
当初一拖落地洛阳,还得到毛泽东的亲自批示。在哈尔滨、石家庄、西安、郑州、洛阳等城市都希望把中国第一个拖拉机厂建在自己的土地上时,1954年1月8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向毛主席做了汇报。毛泽东幽默地说:洛阳九个朝代的皇帝都住了,还放不下一个拖拉机厂?1999年出版的《拖城故事》里对这段历史进行了详细记载。曾任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厂长的杨立功,在一篇文章里解答了一拖选址九朝古都洛阳的原因。当时洛阳只有9万人且工业基础薄弱,毛泽东为一拖选址在这里,出于两方面的原因:从国防的角度考虑,洛阳地处中原内地,四周是山地,利于战备;另一个原因从全国工业布局来考虑,各个地区工业要均衡发展。
1953年,新中国百废待兴之际,举全国之力,从上海、长春等地抽调专家技术人员,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杨立功等“垦荒者”开始筹建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开始为了保密,对外代号叫081厂,所以一拖筹备处也就081筹备处。
来自全国各大工业发达城市的建设者,汇集到这个千年古都时,洛阳当时城市建设十分落后,仅有9万居民。1954年秋天发大水,整个洛阳城浸泡在大水里,建设者们是划着木船走了二三十里路渡过涧河才来到建设路河柴现在的所在地,那时是一片荒野。1955年10月1日上午,洛阳市7万多人参加了第一拖拉机厂主厂房动工奠基典礼大会。会后,工地上举行了隆重的奠基仪式。奠基仪式由洛阳工程局和拖拉机厂共同主持,河南省副省长邢绍棠举锨破土,洛阳市委书记李立和厂长刘刚、副厂长杨立功,洛阳工程局局长王焕宇等同时铲土填坑。这块上写“奠基纪念”四个大字的奠基石,就立在现厂部正门东出入口的墙脚之下。 在第一拖拉机厂建设和试生产过程中,党和国家领导人给予了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
在第一辆拖拉机制造之前,一拖专门组织工程师编写了一本名为《ДТ-54拖拉机》的书,用于介绍该拖拉机各部件的性能用途,及驾驶、修理和维护保养等知识。
此书出版不久,1958年,毛主席对一拖即将生产的拖拉机作出重要指示:“拖拉机型号、名称不可用外文。各种拖拉机式样和性能一定要适合我国的气候和地形,并且一定要综合利用;其成本一定要尽可能降低。”国家对一拖建厂当时投资1.5亿元,设计年生产能力1.5万台,由苏联哈尔科夫拖拉机厂提供德特54型拖拉机图纸。洛阳拖拉机厂于1959年批量生产并将生产的拖拉机定名为东方红—54型拖拉机,至今共生产各型号履带拖拉机100多万台。
1958年7月20号,第一台手工试制的东方红-54型履带拖拉机出厂。
时任发动机车间工段长卢富来是上海人,1956年支援一汽建设,1958年从长春调到洛阳支援一拖建厂。1958年进厂的工人,好多是从豫东、豫南和豫北农村来的。这批工人并不知道机床各个加油孔要加不同的油,一天加几次油,夏季和冬季分别加什么油。这些工人就说,你要问我什么时候种红薯,什么时候收我知道,怎么给机器加油不知道。他们并不是不爱惜这些机器,而是不掌握这个技术,没有经过正式培训,从农村的地里直接到工厂当工人,顶多给讲半天安全常识。卢富来想出了个办法,制定出“班前三件事,班后四不走”的规定:具体是上班前列好队,第一件事是给工人读《工人日报》的文章,政治挂帅;第二件是总结表扬前一天工作表现好的员工和事迹;第三件事是部署当天任务。下班后的“四不走”是:任务完不成不走;零件没摆放整齐不能走;设备没保养好不能走;交接班没完成不能走。这个办法很快让这批工人成为了工厂的骨干力量。1959年,一机部命名“卢富来”班组,卢富来在1959年11月1日一拖建成投产典礼上作为几万基层职工代表发言。
1959年10月,日理万机的周总理亲自来到拖拉机厂视察。在装配线旁,他和专家、职工亲切交谈,并语重心长地叮嘱杨立功厂长:你们要记着,你们是“中国第一”啊!要出“中国第一”的产品,出“中国第一”的人才,创造“中国第一”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