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医药大学是一本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是浙江省人民政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共建高校,是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学校规模:
学校共有滨文、富春两个校区,占地千亩,总建筑面积逾47万平方米,下设17个二级学院,举办1所独立学院(滨江学院),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校开设本科专业32个,涉及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五大学科门类。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浙江中医药大学
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www.xuefen.net浙江中医药大学排名:浙江中医药大学2022年在全国本科院校排名第276位,本省大学排名第14位。浙江中医药大学2021年全国本科大学排名第277位,2020年排名第284位,2019年排名第287位。2022年2月,入选第二批特色服务出口基地(中医药)入围名单,并进行公示。
浙江中医药大学重点学科
国家重点学科:中医临床基础
省第二批省重点建设高校优势特色学科:中医学、中药学
浙江省“十三五”一流学科(A类):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
浙江省“十三五”一流学科(B类):护理学、药学、临床医学、生物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医学技术
浙江省“十二五”重中之重一级学科:中医学、中药学
浙江省“十二五”重中之重学科:中西医结合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浙江中医药大学
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www.xuefen.net浙江中医药大学值得上。
浙中医大的中医学、中药学、临床医学、药学、针灸推拿学、护理学、听力与言语康复学、等专业都被选为国家一流建设专业,所以,学校在中医相关教学上的经验非常丰厚,对于如何让教材编写得更适用于教学和学习,学校能够依照教学经验为其提供更大的帮助。
其次,浙中医大拥有极为雄厚的师资力量,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浙江省特级专家等高级人才,皆是学校的教师,能够拥有这么多的人才助力,让《金匮要略》教材的编写更加顺利。
除此之外,浙中医大还拥有2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以及国家中医药科研重点实验室以及浙江省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等大型试验场所。在教材的编写中,在出现需要将中医古法融入到现代中医学的实验的时候,这些平台就能为其提供充沛的条件。
根据公开信息显示,浙江中医药大学地址在:
滨文校区: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548号,邮编310053
富春校区: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百川街260号,邮编311402
浙江中医药大学(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浙江省人民政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共建高校,是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全国首批招收和培养中医药研究生、在浙江省属高校中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院校。
浙江中医药大学不是双一流大学。其在全国中医药类大学中,排名第七,国内单独设立的中医药院校中共有6所入选了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名单,浙江中医药大学在中医药类大学非双一流名单里排名第一。
浙江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3年6月,时名为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6月成立浙江中医学院,正式开展全日制本科教育,校址位于杭州市庆春街原浙江大学旧址;2000年3月整体迁至杭州市滨江高教园区办学;2006年2月更名为浙江中医药大学;2015年9月滨江学院迁建工程(富春校区)竣工并投入使用。
其是浙江省第二批重点建设高校,是第一批产生国医大师的中医药院校,是第一家产生自主培养院士的省属高校,也是浙江省属高校中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国家重点学科的高校中医类专业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已连续4年列全国第1位,为建设一流中医药大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它是一所以中医中药为主,医理工管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高校。是全国首批招收和培养中医药研究生、获得港澳台地区招生权、免试招收香港学生的高等中医药院校,是浙江省属高校中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国家重点学科的高校,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工作基地。
浙江中医药大学不是985也不是211。
浙江中医药大学,位于杭州市,是浙江省人民政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共建高校,是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国家“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全国首批招收和培养中医药研究生、在浙江省属高校中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院校。
浙江中医药大学的科研成就:
浙江中医药大学全力推进学科建设,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在浙江省属高校中首批获得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学、中药学入选浙江省第二批重点建设高校优势特色学科;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获浙江省“十三五”一流学科建设项目A类3个、B类6个。建有2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以及国家中医药科研重点实验室、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浙江省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一批科创平台。
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5项,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1项。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浙江临床医学》2种学术期刊。先后与省内外10余个市(县、区)以及浙江省国贸集团等知名企业开展产学研战略合作,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和中医药事业发展。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浙江中医药大学
以上内容参考 浙江中医药大学官网—学校简介
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www.xuefen.net学校好,人文关怀很细腻,学习氛围浓厚,注重学生的发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总体来说对学校很满意,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小了一点。
浙江中医药大学是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是浙江省人民政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共建高校。
学校始创于1953年6月,时名为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6月成立浙江中医学院,校址位于杭州市庆春街原浙江大学旧址;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3月整体迁至杭州市滨江高教园区办学;2006年2月更名为浙江中医药大学。
办学特色
学校发挥中医中药特色优势,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已与美国、英国、捷克等30余个国家及地区的90余个教育、科研、医疗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先后聘请50余位外国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在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学、南非西开普大学建立孔子学院。
在罗马尼亚、以色列、白俄罗斯建立海外中医中心。学校是首批获得港澳台地区招生权、首批免试招收香港学生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建有浙江省来华留学生中医文化教育基地,招收了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境)外学生。
进入新时代,学校将秉承“求本远志”校训,坚持“学生为本、学术至上”理念,弘扬“大医精诚、锐意创新”精神,致力于建设特色鲜明、守正创新的一流中医药大学。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浙江中医药大学
根据教育局规定,已经没有明确一本、二本的概念。浙江中医药大学(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浙江省人民政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共建高校,是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全国首批招收和培养中医药研究生、在浙江省属高校中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院校。
学校始创于1953年6月,时名为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6月成立浙江中医学院,校址位于杭州市庆春街原浙江大学旧址;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3月整体迁至杭州市滨江高教园区办学;2006年2月更名为浙江中医药大学;2015年9月富春校区投入使用。
截至2021年3月,学校共有滨文、富春两个校区,占地千亩,总建筑面积逾47万平方米;下设17个二级学院,举办1所独立学院(滨江学院);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开设本科专业32个,涉及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五大学科门类;有全日制在校生18000人(含独立学院),其中本科生14042人、硕士生2178人、博士生273、学历留学生700人;有在职教职工(校本部)1300余人,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30余人(含直属附属医院);拥有3所直属附属医院和20所非直属附属医院。
院系专业
专业设置
浙江中医药大学下设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康复医学院、第四临床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口腔医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医学技术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举办1所独立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开设31个本科专业,涉及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等五大学科门类。
师资力量
截至2019年9月,浙江中医药大学共有在职教职工(校本部)1300余人,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30余人(含直属附属医院);截至2019年2月,博士生导师155人,硕士生导师834人。共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
据2019年4月学校网站信息显示,浙江中医药大学共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专职)、“国医大师”称号获得者1人、浙江省特级专家1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人、“全国名中医”称号获得者2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36人、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原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6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6人、浙江省教学名师6人、浙江省卫生领军人才4人。
学科建设
重点学科
截至2018年11月,浙江中医药大学共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优势特色学科2个,浙江省“十三五”一流学科A类3个、B类6个。截至2018年5月,该校共有浙江省“十二五”重中之重一级学科2个,浙江省“十二五”重中之重学科1个,浙江省“十二五”重点学科7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5个。
国家重点学科:中医临床基础
省第二批省重点建设高校优势特色学科:中医学、中药学
浙江省“十三五”一流学科(A类):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
浙江省“十三五”一流学科(B类):护理学、药学、临床医学、生物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医学技术
浙江省“十二五”重中之重一级学科:中医学、中药学
浙江省“十二五”重中之重学科:中西医结合
学位点
截至2020年4月,浙江中医药大学共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中医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医学技术、基础医学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中医、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公共管理、公共卫生、中药学
教学建设
截至2021年4月,浙江中医药大学共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浙江省一流专业20个、浙江省重点专业8个、浙江省“十三五”优势专业5个和新兴特色专业9个,中医学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精品课程4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7门、浙江省精品课程22门、浙江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5门、浙江省一流本科课程30门。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6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学、护理学、听力与言语康复学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药学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精品课程:《金匮要略》、《方剂学》 、《推拿手法学》、《中医伤科学》
浙江省重点专业: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学、药物制剂、护理学、听力与言语康复学、生物科学、生物工程
浙江省“十三五”优势专业: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临床医学、中药学、护理学
浙江省“十三五”特色专业:口腔医学、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学、听力与言语康复学、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制药工程、公共事业管理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物技术实验教学中心、药学实验教学中心、临床听力学与仿真耳实验教学中心、听力与言语康复实验教学中心、机能中心、医学信息技术中心、生物与制药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科研机构
据2019年4月学校网站信息显示,浙江中医药大学拥有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3个、国家中医药科研实验室(三级)10个、浙江省重点实验室4个、浙江省公共科技条件平台2个、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浙江省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1个、浙江省中医药科研重点实验室8个、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4支,以及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
科研成果
据2019年4月学校网站信息显示,“十二五”以来,浙江中医药大学共承担厅局级及以上科研项目近2000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250余项。共有200余项科技成果获得厅局级及以上科技奖励,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二等奖3项、浙江省科学技术奖44项、厅局级科技奖励一等奖33项,获授权发明专利88项,在中国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500余篇,SCI收录论文近800篇。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7年8月,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共有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万方医学网(含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维普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台湾学术文献数据库、超星电子书、读秀、Web of Science(SCIE)、JCR、Springer link电子期刊数据库(SLCC)、Incites、ESI等几十余种网络数据库,逐步形成了以中医药学为主,医、理、工、管、文协调发展的藏书体系。
合作交流
截至2018年11月,浙江中医药大学共与美国、英国、捷克等30余个国家及地区的90余个教育、科研、医疗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先后聘请50余位外国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在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学建立孔子学院,在罗马尼亚、以色列建立海外中医中心。
据2019年4月学校网站信息显示,浙江中医药大学先后与丽水市、磐安县、甘肃省渭源县、江西省樟树市等地开展产学研战略合作;与浙江省国贸集团、富春控股集团等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