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医科大学不是985大学,也不是211大学。
徐州医科大学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创办于1934年的江苏省立医政学院,1958年由南京医学院分迁至徐州成立南京医学院徐州分院。1959年,新海连医学专科学校并入。1960年定名为徐州医学院。2000年,徐州卫校并入。2016年3月,学校正式更名为“徐州医科大学”。
师资力量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校内专任教师812人,外聘教师712人,直属附属医院师资802人,非直属附属医院师资3430人。
专任教师中有正高职称154人,副高职称305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全校专任教师总数的56.53%;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65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295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全校专任教师总数的93.6%。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徐州医科大学
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www.xuefen.net徐州医科大学挺不错的。
徐州医科大学(Xuzhou Medical University),简称“徐医大(XZHMU)”,坐落在江苏省徐州市,是江苏省与徐州市共建的省属高等医学院校,是江苏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重点(培育)支持高校,入选国家“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设18个学院(部)、21所附属医院(直属附属医院3家,非直属附属医院18家)、15所临床学院,设置28个本科专业,涵盖医、理、工、管4个学科门类。
科研机构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1个,江苏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科研平台10个。
江苏省双创团队:麻醉学(曹君利)、肿瘤信号转导与干预研究(郑骏年)。
江苏科技创新团队: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基础及临床转化(曾令宇)、肿瘤信号转导与干预研究(郑骏年)、麻醉与疼痛的基础和临床应用技术研究(张励才)、肿瘤生物治疗(裴冬生)、全麻药物作用分子机制研究(张赭)。
徐州医科大学是一本。徐州医科大学坐落在中国徐州,是江苏省和徐州市重点建设的医药类大学,是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
州医科大学专业: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临床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口腔修复工艺学、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技术、假肢矫形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医学信息工程、物联网工程、生物信息学、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学、眼视光学、预防医学、公共事业管理学、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临床医学、麻醉学、护理学、药学、药物制剂、临床药学。
徐州医科大学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创办于1934年的江苏省立医政学院,1958年由南京医学院分迁至徐州成立南京医学院徐州分院,1960年定名为徐州医学院,2016年更名为徐州医科大学。徐州医科大学是整个淮海经济区办学历史悠久、办学特色鲜明的一所高等医学院校,也是该地区医学教育、医学科研和医疗服务的中心。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徐州医科大学
徐州医科大学地址:主校区: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铜山路209号;西校区(老校区):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淮海西路84号;东校区: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大庙镇上山村。
徐州医科大学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创办于1934年的江苏省立医政学院,1958年由南京医学院分迁至徐州成立南京医学院徐州分院,1960年定名为徐州医学院,2016年更名为徐州医科大学,2021年入选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建设高校。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以质量为生命线,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高级医疗卫生人才。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高校校风建设优秀单位、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江苏省文明单位等,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教育体系:
学校设17个学院(部)、36所附属医院(临床学院),有全日制在校生17000余人,教职工1400余人。设置29个本科专业,涵盖医、理、工、管4个学科门类。拥有基础医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医学技术、护理学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护理、药学、公共管理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具备硕士研究生推免权,并设有生物学、临床医学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以上内容参考:徐州医科大学官网——学校简介
徐州医科大学不是985工程高校,也不是211工程高校。
学校坐落在江苏省徐州市,是江苏省与徐州市共建的省属高等医学院校,是江苏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重点(培育)支持高校,入选国家“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国家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具备硕士研究生推免权高校,淮海经济区医学教育、医学科研和医疗服务的中心。
学校历史
南京医学院徐州分院
1958年7月15日,经江苏省委批准,南京医学院徐州分院正式成立,学校临时校址在徐州市三民街238号(原医士助产学校旧址)。
新海连医学专科学校
1958年9月,经江苏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新建新海连医学专科学校,校址位于新海连市(今连云港)海州结核病院内。
1959年4月,因国民经济困难,按照经江苏省委批转的省高教厅党组“关于本省现有高等学校调整方案”,对高等医药院校进行了调整。决定将新海连医学专科学校并入南京第一医学院徐州分院。4月24日,新海连医学专科学校并入南京医学院徐州分院。
徐州医学院
1960年8月,经江苏省委批准,南京医学院徐州分院正式更名为徐州医学院。
1961年11月,学校由临时校址(三民街南首)迁入新校区(淮海西路84号)。
徐州医科大学
2015年5月,徐州市政府与徐州医学院签署共建“徐州医科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7月,江苏省政府正式行文商请教育部同意该校更名为徐州医科大学。
2016年1月,教育部发布公示,徐州医学院拟更名徐州医科大学。3月1日,教育部同意徐州医学院更名为徐州医科大学。3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发布省政府关于徐州医学院更名为徐州医科大学的通知。4月,徐州医学院正式更名为徐州医科大学。
师资力量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校内专任教师812人,外聘教师712人,直属附属医院师资802人,非直属附属医院师资3430人。专任教师中有正高职称154人,副高职称305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全校专任教师总数的56.53%;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65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295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全校专任教师总数的93.6%。
学校有(含柔性引进)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国家杰青2人、国家优青1人、江苏特聘教授30人,江苏省“双创”人才11人,江苏省“双创”团队4个,江苏省级优秀教学团队(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4个,入选江苏省“333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1人、第二层次培养对象14人次,江苏省教学名师3人。2020年学校8人入选江苏省“双创”博士、2人入选省“双创”人才、4人入选江苏特聘教授、6人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8人入江苏选省高校优秀中青年教师境外研修项目。
学科建设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设18个学院(部),设置28个本科专业,涵盖医、理、工、管4个学科门类;有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1个,江苏省优势学科1个,江苏省重点一级学科3个,江苏省级重点学科5个,江苏省级重点临床专科2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麻醉学、药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临床医学、麻醉学、临床药学、医学检验技术、护理学
江苏省级特色专业:预防医学、医学影像学、生物医学工程、药学
江苏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生物医学工程、预防医学、医学影像学、药学等
江苏省“十二五”高校重点专业(类):生物医学工程类(生物医学工程、医学影像学)、药学类(临床药学、药学、药物制剂)、临床医学、麻醉学
国家级重点学科建设培育点:麻醉学
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临床医学
江苏省优势学科:生物学
江苏省级重点学科:麻醉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
学术科研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1个,江苏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科研平台10个。
2020年,学校获批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7个,其中面上项目28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9项。
学术资源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主要刊登基础研究、临床实践研究、预防医学方面的论著、综述,也刊登临床方法学、经验介绍方面的论文。《徐州医科大学学报》为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确定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首批进入《中国科技期刊(光盘版)》的成员期刊。被美国《CA》和俄罗斯《AJ》收录。《徐州医科大学学报》创刊至今多次获江苏省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国家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编辑奖等。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内容涵盖临床麻醉、重症监测治疗、生命复苏、疼痛诊疗、药物依赖与戒断等领域,以综述为特色,以创新性研究成果为核心,以临床前瞻性研究、应用基础和基础研究为重点。设置有论著(50%)、综述(40%)、讲座(知识更新)、国际交流、学科建设等栏目。2008年始《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被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hemical-Abstracts,CA)和万方数据库收录。
合作交流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与江苏省黄桥中学、泰兴中学、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等7所中学签订了联合选拔培养优秀学生协议书,与徐州市政府、徐州市经开区、恩华药业、恒瑞医药、中国矿业大学等政府、企业、高校建立十余个全面战略合作关系。成立健康工程研究院,与徐州市人民政府举行校地共建协议签约仪式,双方签订校地共建暨徐州生物医药创新港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先后与美、澳、韩等国家40余所海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校际合作关系。
2019至2020学年,与韩国首尔大学医学院、英国萨里大学等签订校际合作协议,与帝国理工大学、纽卡斯尔大学等8所英国高水平大学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与曼彻斯特大学开展硕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与萨里大学开展本科生海外学习,成为“江苏英国20+20高水平大学合作联盟”成员单位。选派55名教师赴国外参加学术会议、研修学习、科研合作。向教育部申请加入普通高校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研究生名单,完成教育部2019年普通高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的资格备案工作,新增临床药学、医学影像技术2个招生专业,录取台湾籍本科新生3名。
985工程是指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在世纪之交为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而做出的重大决策。
1998年5月4日,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向全社会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211工程是指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于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启动。
“211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重点建设工作,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中华民族面对世纪之交的中国国内外形势而作出的发展高等教育的重大决策。
在2022年中国高校ESI国际排名中,徐州医科大学位列全球第1861名。
在2022年软科中国最好大学排名中,徐州医科大学排名全国第223名。
在2022年武书连中国大学综合实力排名中,徐州医科大学排名全国第219名。
在2022年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中,徐州医科大学排名全国第293名。
在2022年金平果本科院校竞争力排名中,徐州医科大学排名全国第331名。
徐州医科大学王牌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麻醉学、药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
省级品牌特色专业:生物医学工程、医学影像学、药学、护理学、麻醉学。
国家级重点学科建设培育点:麻醉学。
省级重点学科:麻醉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徐州医科大学
徐州医科大学是一本高校。学校设置28个本科专业,涵盖医、理、工、管4个学科门类。有临床医学、生物学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学校的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医学技术、护理学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公共卫生、护理、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公共管理8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具备硕士研究生推免权。
学校拥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级教学团队,是国家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
以上内容参考 徐州医科大学——学校简介
身为徐州医科大学的一员,我觉得徐州医科大学是所伙食不错,教学质量不错,风景不错的学校。
❀首先,它的伙食品种多样。
一食堂的"忘忧炒饭"
外观:鸡蛋很均匀的包裹住了每一粒米饭,鸡蛋的颜色很匀称,没有过嫩或者过老的情况出现,使得整碗米饭显现出一种诱人的金色。
口感:大米的软硬程度恰到好处,鸡蛋既没过老也没有过嫩。调料的比例恰当,油与米饭,鸡蛋的混合充足,软嫩的鸡蛋包裹住充满弹性的米饭,是对舌头的牙齿的一种全方面的享受。
味道:香气怡人,给、使人有一种不可阻挡的食欲,葱花的清香加上鸡蛋与米饭的混合香气以及恰到好处的xx油(取决于你用哪种油)所散发出来的气味,让人有一种忍不住想大饱口福的冲动。
这—碗热气腾腾的牛肉面上桌,我被笼罩在绕萦的热气中。
这热气,有着诱人的香味,夹杂着牛肉、青菜、白面和汤料的清香。端上桌来时,翻滚的热气扑鼻而来,闻一闻没有想象中的清香,甚至还会被浓烈的香料味呛到,一向喜欢清淡口味的我甚至感觉有些窒息。
只见大大的碗里仿佛堆起了一座小山,有红有绿,红的是辣椒,绿的是香菜,还有满满的面条和褐色的牛肉汤。张开嘴,深深吸气,就能闻到汤汁的咸香,面条的芳香,牛肉的鲜香,菜叶的清香。
❀其次,老师们认真负责,同学们学习能力不错。
实验课上,老师手把手教我们如何解剖牛蛙,同学们一个个都围在老师附近,就为了看清楚操作步骤,免得牺牲无辜的生命。当然,最终的结果都是测出来的,同学们学习能力很不错。
❀最后,徐州医科大学风景宜人。
枝条很乖的爬完了墙头,跟被梳顺了的头发一般,茂盛且柔顺。
红色的花朵开满枝头,争相斗艳,丝毫不给对方留有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