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谣言。
国家先后实施了“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特色重点学科项目”等重点项目,有效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今后,将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坚持中国特色,强调战略引领,突出绩效原则,鼓励改革创新,避免重复交叉,提高集成效益,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不存在废除“211工程”“985工程”的情况。
扩展资料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先后实施了“211”工程和“985”工程,以及作为补充的“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有力提升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水平,为教育现代化作出了重大贡献。
据媒体报道,近两年有关“985”工程和“211”工程的提法在官方文件里逐渐淡化,比如2015年教育部工作要点中,未单独提到推进“985”工程和“211”工程建设的表述。去年年底,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国正式启动大学“双一流”建设,根据该方案,力争到2020年,我国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
参考资料
已经废除了,2016年6月教育部宣布985211相关文件失效,两个工程随之取消,现在推行的是双一流建设
这是当时教育部发布通知的链接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s5911/moe_621/201606/t20160622_269365.html
(宣布失效的985211相关文件为第232 242 260 265 271 274项)
http://www.moe.gov.cn/s78/A22/xwb_left/moe_817/flfggz_yfz/201608/t20160802_273736.html
是,废除985、211工程并不意味高校的梯度不存在了。中国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都曾经历这个“少部分”牛起来的过程,不过,基础教育阶段的重点校,即市重点和区重点,被示范高中取代了。比如北京一些中学,都叫示范高中,但不在一个梯次上,相差很远。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是否还会存在福利多寡之争?是否还存在 “三六九等”现象?目前还没有明显的趋势,但可以肯定的是,废除985、211之后,高校之间的梯度依然是明显的。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和等级现象短期无法消除。
实际上,985、211并非是荣誉称号,依附在985、211名头下的高校福利会发生什么变化,这才是存废的核心之处。
“废除985、211工程”向“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内敛式蝶变。这个转轨值得关注,因为新高考(精品课)改革方案中,将逐步取消批次录取,实施专业志愿的模式。
“985”和“211”的存废有了权威回应。据报道,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日前表示,今后,更多的国家重大项目将会在支持范围、遴选条件等方面对地方高校一视同仁,破除“985”、“211”等身份壁垒,更加注重绩效评价。
不少网民指出,“985”和“211”沿袭的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旧思路,计划色彩浓重,在资源配置、教育公平等方面的弊端渐显。高校资金的分配不应该由行政权力主导,而应该由市场主导,多与少应该是充分竞争的结果,而不是划定三六九等人为分配。其矛头,指向的仍是去行政化这一难题。高校办学若做不到去行政化,一流大学就只能是“镜中月”。
资源配置不均有损公平
有网民称,“985”、“211”这两项工程已有近20年历史,在促进高校提升教育和管理水平上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当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却产生很多问题。
网民“熊丙奇”说,“985”、“211”存在两方面的问题。其一,政府通过项目审批、立项给高校拨款,在工程推进过程中,大批想进入“985”“211”的学校按行政指标办学,包括合并其他高校,增设学科、扩大学校规模等,高校在追求“高大全”中失去特色,政府部门则通过行政审批介入学校办学,干涉学校办学自主权。其二,“985”、“211”导致资源配置不均,严重影响学校的平等竞争。
有竞争才会有一流大学
有网民称,有必要废除制造学校等级、造成学校不平等竞争的“985”、“211”,用新的机制促进高校平等竞争,并在竞争中产生更多的一流大学。
网民“郭晓冉”说,高校在科研资金的分配上,为何偏偏要和“985”、“211”挂钩,这样只能加剧资金分配的不公平。在理想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作为重要的市场要素之一,应当在市场中自由流动。
网民“燕子山”说,教育行政部门应该为各级各类教育主体创造一个标准统一、可以自由平等竞争的大平台,公办、民办的,部属、省属的,一视同仁。只有在一个健康的高等教育格局中,才能有良性的竞争,才能竞争出世界一流大学。这样的一流,绝对不可能是按设定的标准“规范”出来的,也不太可能是一个行政部门以权力偏好为导向评估出来的。
去行政化才是治本之策
网民“杨耕身”说,“985”、“211”设置的根本,正是以行政手段来划分学校的等级,配置资源。在更大层面上,当前中国大学行政化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大学机构的级别化、学术体系的科层化和大学管理者的官僚化。只有当“985”、“211”的存废之论最终可以指向高校去行政化这个顶层命题之时,资源配置以及教育平衡才是可以被期待的,才是有意义的。
网民“佘宗明”认为,“985”、“211”只是行政主导的管理体制的衍生物,而非体制本身,时下最需要的是将高校办学跟行政化环境隔离,让资源配置实现“教育规律主导型”模式,减少行政干预,进而带动拨款方式、竞争机制等一揽子的改革。
以上就是关于教育部正式废除 985,211 工程,对大学有什么影响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学分高考网,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