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不会有双一流大学出局?
网上有人说双一流刚进行几年,建设周期太短,所以应该不会有学校被踢出。
但是各位要想到另一个原因,211和985已经实行20多年,建设周期已经不算短了。这次双一流的改动已经说明了问题,这是国家对211和985工程进行鉴定,而不是为短短5年的双一流进行鉴定。所以下一次双一流评估有大学出局的可能性极大。
国家是借此对过去20多年进行的211,985工程建设进行最终的业务考核,检验国家在过去20多年高等教育的建设成果。
二,哪些学校不会出局?哪些学校可能出局?
从这个意义上,新进入双一流的25所大学的位置应该是比较稳的,2017年双一流的主题是“进”,而下一次的主题应该就是“出”。这样才称得上“有进有出”。
从双一流中期评审的结果来看,安徽大学和延边大学都在专家意见中出现了类似于“对学科建设方向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意见”这样的内容,双一流的位置非常危险。有可能在下一次双一流评审中直接出局。
因为大学的学科建设一旦出现了方向性的问题,就不是一年两年的问题,而是长年累月积累下来的。要想扭转,需要在人员配置、资源配置等各方面大动干戈,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所需要的毅力和魄力是难以想像的,这绝非一日之功,甚至不是一代两代领导班子能够完成的。
比较特殊的还有河北工业大学,这所大学的现状比较难以形容,省内招收的学生不少,但是论毕业生对省内的贡献,与邻省的郑州大学几乎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在省领导班子眼中的地位也是天差地别。河北工业大学在河北省高校中经费常年位居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燕山大学之后,13亿左右的建设经费看似接近河北大学,但是要知道河北大学是一所偏文科的高校,而河北工业大学主打的是工科,全是烧钱的东西!!和隔壁省郑州大学的63亿和河南大学的32亿比起来简直惨不忍睹 。
我个人认为河北工业大学下次双一流评审出局的可能性不大,但是照这个趋势下去,迟早完蛋大吉。
其它的学校肯定也有,恕我眼拙,看不太明白。但是原则上各省的双一流应该是有保底的,想看着宁青藏蒙贵出局的可以歇歇了。国家比你聪明,不会做釜底抽薪的绝户事儿。东南地区要发展,西部同样要发展,不可能一点香火都不给人家留。同理,兰州大学就算再没落,它的双一流A类照样稳如泰山。
三、哪些学校有可能入局?
就目前来说,下一批入局的有可能有:
①深圳大学,毕竟一线城市没有一个被教育部官方认证的重点大学,有点说不过去。
至于同在深圳的南方 科技 大学这个网红大学,作为理工科院校,每年就那几百本科生,我认为不可能入局。原因么,教育部发的文里有个词“ 社会 责任”,至少它的 社会 责任不是很够。
②中国 社会 科学院大学。国科大已经上车,社科大还远么?
③燕山大学和河北大学之一,理由上面已经说了,就看省政府更重视哪个了。河北省高校经费最多的居然是河北师范大学的18亿,总额96亿且各校经费比较平均,说明河北省领导对省内大学并不愿意走“做大做强”的道路,未来能不能出现一个新的双一流大学还是未知数。别弄到最后河北工业大学被踢出去了其它学校又顶不上,那乐子可就大了。
以上均为无责任猜测,不欢迎打脸,谢谢。
你认为在下一轮评估双一流中,有哪些学校会出局或入局?
第一期双一流高校建设中共有137所大学进入建设体系,其中世界一流大学42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大学137所(含42所一流大学)。据悉,双一流建设采取动态管理的方式,每5年进行一次新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新一轮的建设高校。
那么在下一轮双一流评估中,有哪些高校会出局或者入局呢?以下我们分别来看一下,哪些大学可能会被踢出局,哪些大学又会成为“幸运儿”。
有可能出局的大学
虽然说双一流建设采取动态管理,任何已经入围的大学都有可能出局,但是每一所进入双一流建设第一期的大学都是经过科学的遴选的,它们的实力都是很不错的,所以几乎没有出局的可能。但是将已进入双一流建设体制内的大学的位置调整一下是有可能的。比如将一些实力较弱的高校从A类划入到B类。
有可能入局的大学
从新疆大学、郑州大学、云南大学这三所211大学入选第一期双一流B类建设高校可以看出,双一流评估还是会以促进高等教育地区协调发展为原则的。因为新疆、河南、云南这三个省份原来只有一所211高校,而没有985高校!所以下一轮评估中,那些省份代表性的211高校都有可能从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上升一个层级变为世界一流B类建设高校。当然排除因地区照顾政策而成为211高校的大学后,有这些大学可能在下一轮双一流评估中成为世界一流大学(B类):广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南昌大学、内蒙古大学、贵州大学。
另外个人认为有2所大学有可能成为下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南方 科技 大学
中国 社会 科学院大学
南方 科技 大学虽然建校时间不长,但是作为第一所改革试验型高校,无论是在师资力量、科研实力,还是人才培养上,南方 科技 大学都可以与211、985高校比肩,在软科发布的2818年“中国最好大学排名”中,南方 科技 大学位列全国第43位,超越了众多211高校。而中国 社会 科学院大学的实力就更不用多言了,这所大学直接依托社科院的底子创办起来的,其实力也是可以吊打一众211、985高校的。
你认为在下一轮双一流评估中,哪些高校会出局或者入局呢?
个人观点,欢迎互动讨论,谢谢~
双一流的大学,既是211的,又是985的,可以说影响巨大,是好多学子的梦想之地啊。
不知多少年之后,还要再评价一次,有一些可能出局,有一些新的学校可能入局。
我们国家具有自己的特色,学校是党的学校,人民的学校,政府的学校,国家的学校。
每一次的评价标准,都是由我们的政府制定,由我们的党制定,由我们的人民制定的。
我们国家的学校现代化的著名的几十所大学,也是369等,呈现金字塔状的分布。
一般来说级别比较高的学校,国家特别重视的学校,投入的资金,每年达到几十亿几百亿的学校,培养革命接班人的学校,都是双一流的学校,都是国际一流的学校,这个不用怀疑。
至于哪一些学校出局,那就要看我们国家的发展方向和调整需要了。
这次靠照顾进的一流学科学校,也就是那部分自定学科的学校,出局的可能性很大。
比如苏州大学,这次就是靠照顾进的一流学科。他现在最好的学科也就是A—,想要升到A,几乎没有可能。更别说要达到A+的要求。
所以,下一次,如果按双一流学科标准来考核学校,苏州大学,基本上是要出局的。
随着下一轮双一流评选的日益临近,我也在每天思考这个问题 。
下一次,让哪些大学新晋,又让哪些大学出局呢?这还真是一件烧脑的problem!
在上一次进入“双一流俱乐部”高校里,既包括原来的39所985高校,又新晋“郑、云、新”3所大学进入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行列(共42所),另外就是95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计137所。
这137所双一流高校中,有的大学虽然位列211工程建设高校,经过多年人力、物力、财力的大量投入,按说综合实力应该足够强悍,但是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却连一个A类学科都没有,这样的学校是不是应该出局?
但是问题来了,你让这些学校出局,学校会干吗?师生会答应吗?地方政府会高兴吗?
你不让他它出局,别的实力派学校又要进来,只增不减,如何体现双一流“动态调整”的初衷?
尤其是近几年来,有的地方政府为了扶植某些高校进入下一轮双一流,可谓是下了血本,又是下发文件,又是到处挖人,又是拿钱猛砸 。
而这些学校呢,也很争气,人家不仅有A类一流学科,而且又是拿国家级大奖,又是有杰青入选,不入双一流,也的确说不过呀?怎么办?
实在不行,我就把一些呼声比较高的大学,比如燕山大学、深圳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连同那些木有A类学科的大学,放到一个碗里,让他们抓阄,听天由命,咋样?运气好呢,就入双一流,运气差点呢,就下一次,风水轮流转,今年到我家,大家看如何?
拥有A级学科的高校,入选双一流大学,实为合情合理的结果,优秀大学,值得拥有盛名。
燕山大学,入局
立贴为证
会有学校入局,但是出局的有哪些学校几乎不太可能。
这种毫无底线的评选毫无意义,里面的大学很多都是地域性照顾和平衡,与大学先不先进好不好无关。考生和家长只要看每年的分数线就行了。这个东西不会骗你。正好印证了那句: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出局的不知道。入局可能性大的倒是有几个。东北 财经 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湘潭大学这些大学近几年发展迅速,而且综合实力也是稳步提升,国内影响力和专业机构对其评定和排名也是稳步上升,每年的录取分数线也居高不下,长远看来,这些高校都是非常有潜力的。
被踢出双一流的三所大学
被踢出双一流的三所大学,全国有着数量庞大的高校,在第一轮双一流大学公布时隔五年后,第二轮的评选名单也已经出炉,这份名单可谓是将双一流大学进行了大洗牌, 接下来了解一下被踢出双一流的三所大学有哪几所?
被踢出双一流的三所大学1
一、双一流大学大洗牌
在2022年公布的第一轮双一流大学名单后,时隔五年,第二轮双一流大学终于在2022年进行了公布。
第一轮双一流大学共有42所,其中A类36所、B类6所;
第二轮双一流大学共有147所,不再区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创造真正意义上的双一流;
越来越多的高校通过自身的努力加入了“双一流”行列,可见大家对双一流建设的重视,因为国家规定,985和211大学不再进行新增,而“双一流建设”是国家推出的大学建设新政策。
那么“第二轮双一流大学名单”有哪些高校呢,如下所示:
二、2022被踢出双一流的三所大学
在第二轮双一流大学中,新增了7所大学,并没有大学大学被踢出,但是有15所高校被教育部进行公开警示,其中有两所大学的一流学科,被予以了撤销,详情如下:
被公开警告的15所大学:
1.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
2.内蒙古大学——生物学
3.辽宁大学——应用经济学
4.新疆大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5.延边大学——外国语言文学
6.海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
7.宁波大学——力学
8.安徽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9.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
10.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
11.广西大学——土木工程
12.西藏大学——生态学
13.宁夏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14.东北师范大学——数学(予以撤销,根据学科建设情况调整为“教育学”)
15.上海财经大学——统计学(予以撤销,根据学科建设情况调整为“应用经济学”)
被踢出双一流的三所大学2
一、2022双非能入双一流大学七所
1、深圳大学、湘潭大学、扬州大学、江苏大学
这几所高校属于综合类高校,在个别专业领域有突出优势。其中深圳大学依托繁荣的经济和政府的大力支持,这几年发展超级迅猛,堪称内地进步最快的高校之一。
硬件设备、科研设备、居住环境国内翘楚;师资水平上集合了各个名校的领军人物;周围盘踞一堆腾讯、中兴、阿里分部、联想、百度分部等行业巨头,实习就业机会多。
2、昆明理工大学、燕山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
这几所高校也享有较高知名度,其中昆明理工大学是云南省科研规模最大、科研平台层次最高、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最多的省属重点大学。
燕山大学更是在上世纪全国知名,是省部共建高校,在机械、材料、化学等科技领域有较高的实力,加上河北省双一流高校本来就不多,下一轮燕山大学很有机会入选。
南京工业大学和浙江工业大学都是本地知名的'理工科高校,在工程、计算机等专业领域实力不俗。由于地理位置优越,近年来发展迅速,录取分数越来越高,大学排名也有稳定的上升,下一轮评选中这两所高校也大有机会。
二、被踢出双一流的三所大学
在所有双一流学科中分为自定学科、非自定学科,
双一流建设学科中不加(自定)标示的学科,是根据“双一流”建设专家委员会确定的标准而认定的学科;
双一流建设学科中加(自定)标示的学科,是根据“双一流”建设专家委员会建议由高校自主确定的学科。
在第一轮双一流建设中自定学科44个,所有自定学科均来自211大学。
这些高校,通过自定的方式进入了“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因此,这些自定学科的建设成果,决定着这些原“211”工程大学,是否还能继续进行下一轮的“一流学科”建设。
网传的“一流学科”建设的几条标准分别为:教育部学科评估A+;ESI排名世界前1‰;QS学科排名世界前50;五年内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及以上、技术发明一等奖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及以上。
以上各标准,达到任一即有可能进入“一流学科”建设行列。根据以上情况,将33所自定一流学科“211”院校分成以下几档。
第一档,双保险:第四军医大学、华北电力大学;
第二档,软着陆:合肥工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苏州大学、福州大学、上海大学;
第三档,低风险: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第四档:中风险:四川农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贵州大学、辽宁大学、延边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长安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太原理工大学;
第五档:高风险:河北工业大学、天津医科大学、东北农业大学;
被踢出双一流的三所大学3
一、2022七所双非入选双一流是哪七所?
这7所新增入选双一流名单的双非院校可以简单的概括为,老牌院校、新生代院校、医药类大学,下面我整理了一下这7所院校及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
老牌院校
1、山西大学:哲学、物理学
2、湘潭大学:数学
3、华南农业大学:作物学
新生代院校
4、南方科技大学:数学
5、上海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医药类大学
6、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7、广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
南方科技大学
简称“南科大”,是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校、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该校创建于2011年,虽然建校时间较短但该校的师资力量很强,在300余名教学科研序列教师中,包括院士28人,国际会士35人,
ESI排名全球前1%的学科:材料科学、环境/生态学、临床医学、化学、工程科学。
毕业生就业率(南方科技大学2021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21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97.79%。
21届硕士毕业生就业率:96.00%。
上海科技大学
简称“上科大”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共建,上海市人民政府主管。2013年建校,2015年底基本建成,2016年全面投入使用。学校新校园占地约900亩,总建筑面积约70万平方米。
ESI排名全球前1%的学科:分子生物与遗传学、生物与生化、化学、材料科学、工程科学。
毕业生就业率(上海科技大学2021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21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95.50%。
21届硕士毕业生就业率:98.24%。
21届博士毕业生就业率:
100%。
以需求为导向,以学科为基础,可以或者是成为接下来评价双一流的一个重要风向标,而且教育部也强调过是以学科为基础,加强学科建设,并且改进学科评估,突出学科特色的重要性,所以第二轮双一流评选比起首轮双一流评选来说,还是会有一些差别的。
而新一轮双一流评选过后,高校的学科建设水平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参考维度而目前是在第四轮的学科评估中,我国拥有A类一级学科的高校就多达143所,其中还有很多实力强劲的双非院校,拥有A类一级学科,但是没有入选首轮双一流的高校已经多达34所。
国科大,是中国科学院的直属大学。国科大作为一所国字号大学,其实力和水准,一部分985大学也望尘莫及。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国科大一共有18个A+学科,仅次于清华和北大,在全国排名第三。就连同属中科院直属大学的中科大,在学科实力上,也远远不如国科大。
目前,国科大8个学科进入ESI前1%,材料科学、化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工程、植物和动物科学、农业、地球科学7个学科进入ESI前千分之一。然而,因为种种原因,国科大仅仅成为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没有入选双一流高校。
所有的基础学科全是A+,80%的学生都在科技界工作,但是,就这么一所纯粹的科研型大学,却没有进入双一流。对于国科大没入选双一流名单,时任国科大校长丁仲礼在接受采访时公开叫屈,认为这对于国科大不公平。其次就是上海科技大学、深圳大学、江苏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扬州大学等都是第二轮双一流的优秀种子选手,是被很多人看好的,而且也获得了当地的一些扶持。
首轮双一流工程,实施时间是2017年,目前4年多过去了。当时,一共有42所重点大学,进入双一流高校的大名单。在这42所高校中,39所985大学全部入列,还有3所是211大学。但是,其中一部分985大学的实力,坦白地说,还不如一部分211大学甚至是双非大学。因此,有人认为,首轮双一流高校,一部分是照顾性质,其实力并不配呆在双一流阵营。
与此同时,一部分211大学甚至是双非大学,没有进入双一流名单,也有人为之叫屈。其中,最让人可惜的就是中国科学院大学,成为公认的双一流高校“遗珠”。为什么呢?
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是一所以科教融合为办学模式、研究生教育为办学主体、精英化本科教育为办学特色的创新型大学。国科大有专任教师3091名,其中两院院士178人。国科大培养了新中国第一个理学博士、第一个工学博士、第一个女博士、第一个双学位博士。国科大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授权学位自主审核的20所高校之一。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国科大30个学科被评为A类,其中A+学科18个。ESI最新数据,国科大国际排名49位,位列内地高校第一位。
国科大的优质师资、优质学科这两项数据,在全国能排入前五名。既然如此,为什么国科大成为了首轮双一流高校“遗珠”?原因是2个因素。
第一,首轮双一流名单,在确定的时候,需要本科生雇主评价。而国科大之前是中科院的研究生院,直到2014年才招收本科生、2018年才迎来首届本科生毕业,在双一流名单公布的2017年,国科大根本没有本科生数据,哪里来的雇主评价?因此,在影响双一流名单确定的本科生雇主评价数据上,国科大得分是零分。
第二,首轮双一流名单,需要考量高校的学科实力。在这方面,刚刚我们已经公布了国科大的第四轮学科评估成绩:30个A类学科、18个A+学科,仅次于清华和北大,全国排名第三?按理说,国科大躺着也能进双一流名单!可是,不好意思,双轮双一流名单,用的是第三轮学科评估的数据,而第三轮学科评估,国科大根本没参加,因为当时说的是自愿参加。因此,这个指标,国科大又是零分。
所有的基础学科全是A+,80%的学生都在科技界工作,但是,就这么一所纯粹的科研型大学,却没有进入双一流。对于国科大没入选双一流名单,时任国科大校长丁仲礼在接受采访时公开叫屈,认为这对于国科大不公平。对此,你怎么看?
与原985、211等名校建设工程所不同的是,“双一流”实行能上能下的动态调整建设原则。换言之,那些具备不俗实力、但却无缘名校方阵的大学,在若干年后完全有机会跻身名校方阵。而眼下,正值首轮“双一流”建设收官、第二轮遴选在即的交汇期,网络中也就此出现了不少版本的调整高校预测名单,比如说接下来呈现的这份,一起来看看当中有哪些变化之处吧!
变化之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扩容
透过上述名单不难看出,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7所有所调整。其中,新面孔就包含了4所,分别是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南大学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这也意味着第二轮“双一流”中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与首轮相比实现了扩容。
其中,中国科学院大学表现最为惊喜,直接从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连跳两级,跃升为A类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国政法大学、西南大学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则是成功入围B类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再加上从首轮A类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方阵中降级的重庆大学,以及回归顶尖高校方阵中的湖南大学和东北大学,B类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共计有8所。
在很多人看来,湖南大学、东北大学升A算是实至名归,重庆大学降B则多少有些让人意外,毕竟其是重庆唯一的985高校。一旦此名单预测为真,对于重大的发展毫无疑问是坏消息。
变化之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新增11所新面孔
之所以上述名单有较高的认可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新增的11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绝大多数是此前网络中公认的入围“双一流”热门。
来自秦皇岛的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科有A-档实力,河北全力支持其建设“双一流”,该省也迫切需要新增“双一流”名校来提振高等教育实力。
湘潭大学,是一所又红又专的高校,在过去几年里,一学科获得了包括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武汉大学等多所高校的援建,上方用意已十分明显。
西南政法大学,昔日全国重点大学之一,法学实力高校圈领先,高考录取分数和毕业生就业质量早已达到了名校级别,可以说就差一个名校光环了。
从地域来看,新增的11所高校多数来自中西部高等教育欠发达地区,这也是舆论更希望看到的。
变化之三:两所高校成为失意者
虽说重庆大学也降级了,但仍在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方阵中,从首轮到次轮,根据榜单显示,最大的失意者莫过于是东北林业大学和宁波大学。东北林大近年来发展不如意一方面是学科专业热度影响,另一方面与地域也有关。宁波大学的落选大概率是因为没有接近世界一流水平的学科,首轮入围的力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仅是C档成绩,当时就遭到了不少诟病。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第二轮“双一流”调整建设高校名单还仅停留在预测层面,最终变化情况如何还得等待官宣。小伙伴们,对于这份“双一流”高校调整预测名单,如果1至10分的话,你觉得有几分靠谱呢?欢迎留言区分享答案!
以上就是关于你认为在下一次评估双一流中,有哪些学校会出局或入局?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学分高考网,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