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傅首尔被儿子封杀:我不是个好妈妈吗?
作者|赫尔
傅首尔最近在一个节目中承认被儿子封杀。
原来儿子生日那天发了一条朋友圈,感谢了很多好朋友,但是没有对父母说什么。
她的第一反应是:难道我不值得被感谢吗?
更让她无法接受的是,儿子竟然把她屏蔽了。她还是从朋友那里知道这个朋友圈的。
那一刻,她的内心受到了震撼,自信心受到了重创,不禁疑惑:难道我不是一个好妈妈吗?
一旁的张伟说,孩子已经进入叛逆期,不要大惊小怪。叛逆期就像感冒,很快就会过去。
叛逆期是每个家庭都绕不过去的一条路。放松点。
千万不要和叛逆的孩子较劲。
叛逆来得快,去得也快,处理得好,影响孩子一生。
屏蔽父母时,孩子心里在想什么?看了一段视频,一位母亲被孩子阻拦后走上街头向路过的少年求助,想知道原因。
有些孩子说他们只想一个人呆着。
有的孩子说和父母意见不一样,沟通会有冲突,所以干脆不沟通,不想让父母知道自己有情绪。
有些孩子说话比较直白。父母不能干涉我们的一生。我们都有底线。留些个人空间空是我成长的权利。
孩子没有和父母作对的意思。神经科学研究证实,叛逆的孩子是无辜的。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大脑中驱动情绪的边缘系统已经成熟,他们往往有很强的情绪感受力。
同时,负责理性功能的前额叶是个迟钝的“后进生”,要到20多岁才会发育成熟。
所以孩子情绪上来了,理智没跟上;感觉是强烈的,但理智是缓慢的。
不要责怪孩子们。他们不是有意生你的气。
叛逆期,其实是好事无论是从孩子的角度,还是从父母的角度,叛逆期都是一件好事。
孩子的态度可以反映很多问题。
在综艺节目《超级父母》中,育儿老师蓝海遇到了叛逆少年陈晨。
妈妈根本无法和他交流。不管妈妈说什么,他的回答都是:“你看着办吧!”“滚出去!”
吃饭的时候,陈晨经常吃到一半,扔下碗筷,直接晃脸走人。甚至在房间里放一根大棍子,整天拿着它吓唬你妈。
经过了解,蓝海发现叛逆期绝不是孩子自己的问题。
吃饭的时候,我妈突然掏出一张试卷,边吃边逼着他答:“第一道题是什么?”“晚上有多少作业?”"你想看看报纸吗?"
爸爸和他的交流永远是一个教训:“你知道怎么礼貌吗?你知道答案吗?”
蓝海在感叹,父母和陈晨的沟通方式太匮乏,太单一,导致十二三岁的孩子每天在家接受提问和教训,耳朵里全是分数和成绩。
缺乏尊重,缺乏沟通,严重制约...这些长期积累负面情绪,不知道如何发泄的孩子,选择用自己的方式,把压迫变成虐待和伤害。
叛逆期就像一面镜子,可以照出父母的很多问题。
叛逆的孩子其实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告诉父母,他期望父母如何对待他。
央视主持人王小骞坦言,如果孩子一点都不叛逆,那是最糟糕的事情。
其实在她的成长过程中,压力一直特别大,但是大学毕业后,她觉得翅膀硬了,才敢和家里人打架。所以她的叛逆期是“向后”的,一直到二十多岁。
叛逆期后期,并没有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得到更好的待遇,反而因为没有及时的发泄而积累了更多的负能量。集中爆发后,危害更大,家庭关系更难修复。
对待孩子的叛逆期,应该疏而不是堵。
做「兔子型父母」心理学家曾奇峰说,如果孩子对你发脾气,他说的是“两件事”,一是我爱你,二是我再也支撑不住了,需要你的帮助。
“关”这个客人的叛逆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1,先解决情绪,再处理问题。
朋友以前和女儿吵架,总是分手,互相伤害,摔门,又冷战了一个星期。
相反,上次吵架,朋友看着女儿哭的背影,主动给了她一个拥抱。出乎意料的是,女儿在她怀里抽泣了一会儿,轻声说:“妈妈,对不起。”争吵突然平息了。
这符合心理学的“55387定律”。简单来说,就是先解决情绪,再处理问题。和别人说话时,他们能感知到的是55%的态度,38%的眼神,语气和7%的具体内容。
这也决定了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情绪一定是走在问题前面的。
谁对谁错并不重要。
只有态度软化,多一些宽容,少一些严肃,才更容易被对方接受,解决问题。
2.做一个“兔子型家长”
北大学霸@桂仙说青春期的孩子像刺猬,看着可爱,摸着手。
当父母的嘴管住了,孩子的青春期就结束了。做一个“兔子型家长”:闭上嘴巴,竖起耳朵,多听少说,才是上策。
3.把自己的孩子当成别人的孩子。
复旦王德峰教授建议,从现在开始,把孩子当成别人的孩子,孩子和孩子之间的距离会被拉大,美好会到来,孩子会停止争吵,亲子关系会更好。
《积极管教》的作者简·尼尔森也说过,和孩子交流时,先问问自己,我会这样和朋友说话吗?
多一些尊重,多一些礼貌,少一些干预,孩子和父母的关系自然会缓和。
在宽容中寻找沟通方法,在换位思考中给予孩子引导。只有这样,在叛逆期受到暴力攻击的孩子才能更容易感受到温暖,找到回家的路。
—— End ——
作者:赫尔,记者兼甜品师,喜欢新鲜有趣的文字,更喜欢香甜浓郁的奶油。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回搜狐多看看。
负责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