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注意力差并且情绪不稳定如何解决?感统失调,全称感觉统合失调,它是一种症状,影响着孩子的注意力和日常的学习、生活。感觉统合,是大脑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感觉器官,接收外界信息,通过神经系统输入大脑,大脑筛选、处理、编码这些信息,再反馈到我们的语言、思维和行为等。
当这一过程中,任一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感统失调的现象。那么感统失调表现出来的现象有哪些呢?
感统失调,通常包含前庭觉失调、本体觉失调、触觉失调功能,前庭觉失调又包含了视觉失调和听觉失调。
前庭觉失调表现
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有攻击行为、平衡能力差、方向感不好、情绪不稳定、视觉控制弱等。
本体觉失调表现
坐在座位上喜欢扭来扭去、动作笨拙、自理活动差等。
触觉失调表现
触觉过分敏感或钝感,不喜欢被触摸,孤僻胆小、社会交往能力差、爱啃手、容易紧张或者情绪暴躁、害怕陌生环境等。
视觉失调表现
阅读困难、丢字漏字,认字但无法理解,写字困难、看一笔写一笔,经常抄错题或写错题,不爱收拾屋子,桌面总是乱糟糟的。
听觉失调表现
语言处理能力差,跟他讲话需要重复好几遍,或者说一句话需要反应很长时间,跟读长句有困难等。
孩子为什么会存在感觉统合失调问题?
视频中医生提出了儿童感统失调的其中一项原因,剖腹产的孩子由于缺乏产道挤压,容易出现感统失调的现象。1972年美国南加州大学爱尔斯博士提出的感统失常学,认为导致儿童感统失调的原因,还有以下几个方面:
1.胎位不正所产生的的固有平衡失常;2.早产或剖腹产,造成触觉学习不足;3.活动空间太小,爬行不足所产生前庭平衡失常;4.父母太忙碌,造成幼儿右脑感觉刺激不足;5.祖父母采用传统教育时,要求太多或太放纵;6.父母或保姆包办太多,造成幼儿触觉刺激缺乏及活动不足;7.过早用学步车,造成前庭平衡及头部支撑力不足;8.保护过度或骄纵溺爱,造成身体操作能力欠缺;9.延误矫正,造成幼儿自信不足和不良习惯的定型化。
城市化科技发展提高了人们生活的便捷度和效率,但对儿童的智能发展、功能发展、自主独立意识却不断被剥夺和削弱,使得儿童成长过程中存在功能不协调的情况,例如感觉刺激不足,导致动作功能没有被较大化激发,动作延伸不佳、语言发育迟缓、认知水平低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