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国新高考省份有上海、浙江、北京、天津、海南、山东、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
其中上海市、浙江省将执行新高考政策1.上海市(1)实行“3+3”和“6选3”考试模式,即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必考。学生要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6个学科中,选出3个学科作为高考选考科目。(2)上海市高考总分为660分。(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均为150分,不分文理,外语提供两次考试机会,选择其中较好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考生自主选择的3门选考科目,每门满分均为70分。)2.浙江省(1)实行“3+3”和“7选3”考试模式,即语文、数学、外语(英语、俄语、德语、法语、日语等)三科必考。学生要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技术等7个学科中,选出3个学科作为高考选考科目。(2)浙江省高考总分为75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英语、俄语、德语、法语、日语等)满分均为150分,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技术等7个选考学科,每科100分。 北京、天津、海南、山东等4个省份,2021年继续实行“3+3”和“6选3模式”。即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必考。学生要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6个学科中,选出3个学科作为高考选考科目。
在2020年执行新高考的6个省份中,上海、浙江、北京和天津4个省份的全部科目均自主命题。而山东省、海南省高考试题由国家考试中心命制。
河北、辽宁、湖北、湖南、重庆、江苏、福建、广东等8个省份将推行“3+1+2”模式
(1)2021年,河北、辽宁、湖北、湖南、重庆、江苏、福建、广东等8个省份将作为第三批“新高考”试点省份,将推行新的高考模式,即“3+1+2”模式。其中,“3”为全国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所有学生必考。“1”为首选科目,考生须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物理、历史科目中必须选择一科;“2”为再选科目,考生可在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4个科目中选择两科。
其余17个省、市、自治区传统高考模式(1)除上海、浙江、北京、天津、海南、山东、河北、辽宁、湖北、湖南、重庆、江苏、福建、广东等14个省、市、自治区之外,黑龙江、吉林、河南、山西、陕西、内蒙古自治区、江西、安徽、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四川、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贵州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等17个省、市、自治区,仍奖采用“3+文科”或“3+理科”的传统高考模式。即,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或语文、数学、外语+理科综合的模式。
(2)以上17个省、市、自治区,高考总分均为75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满分均为150分,理科综合(物理、化学、生物)为300分;文科综合(政治、历史、地理)为300分。
自2021年起,高考考试科目设置为“3+1+2”组合方式,即由全国统一高考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3门科目(1门首选科目+2门再选科目)组成,满分为750分。
其中,“3”为全国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3门,每科满分均为150分,总分450分,各科均以原始分计入考生总成绩。
“1”由考生在物理、历史2门首选科目中选择1门,以原始分计入考生总成绩,满分为100分;
“2”由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再选科目中选择2门,以等级分计入考生总成绩,每科满分均为100分。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依据考生总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实行“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分类投档录取;按照物理和历史分类编制计划、分类划定分数线、分类投档录取;本科段招生除提前批次外,实行同一批次录取。
新的高考模式对于学生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以及自己所想报考的专业来选择相应的学科,这样一来可以有效地避开自己的弱项,提升自己的升学率。
深化英语考试改革。增加一次英语考试机会,学生可以参加两次英语考试,将成绩最好的一次计入高考成绩中。两次时间,一次是六月份全国统一考试还有一次根据教育部的考试安排,平时多关注教育官网动态消息。
相较于传统高考,新高考考试科目由传统的3+文综/3+理综变为“3+3”模式和“3+1+2”模式;录取方案变为多元录取机制,新高考除了看高考成绩,还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表;选考科目成绩通过等级赋分制度进行折算;投档录取模式方面,考生的志愿填报模式与数量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除了解改革的五大变化,以下事项也是值得注意的:
1. 需按学习能力与兴趣、职业未来发展方向进行自主选择
新高考改革下,学生可以选择考试科目,考生可选择自己感兴趣或擅长的科目,以此可避免因科目限制带来的遗憾。
2. 提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考生要全面认识自己,选择适应社会长远发展并符合自身特质的职业,把自身能力和社会需求相统一,找到“想从事的职业”和“适合从事的职业”两者的最佳结合点。
3.取消调剂,合理规划志愿情况
取消调剂一方面是倒逼高校进行专业的调整与改革,另一方面也是要求考生在高中时期就要对大学专业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确定自己喜欢并适合学习的专业,以此更加合理地规划志愿情况。这样就不用担心被不喜欢的专业录取啦!
在选科时,考生一方面要考虑到各学科对学习能力的要求,以及个人的具体学习能力;另一方面还要兼顾所选学科组合可报专业方向,以及它们未来的职业发展趋势。
2021年2月19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确定了2021年全国高考时间于6月7日开始举行。
具体科目考试时间安排为
①6月7日
9:00至11:30语文
15:00至17:00数学
②6月8日
9:00至11:30文科综合/理科综合
15:00至17:00外语
有外语听力测试内容的,应安排在外语笔试考试开始前进行。
2021全国高考报名1078万人,再创新高。
从公布的几个省市报名人数来看,广东、山西、辽宁、甘肃几省略有下降,其他省市人数都是上涨的,涨幅从2万到10万不等。
其中河南仍然是高考报名人数最多的省份。从2015年起,河南就一直蝉联高考报名人数冠军称号,至今已经是第7年,可谓是名副其实的“高考大省”。
广东紧随其后,高考报名人数多年稳定在70万+,四川、河北、湖南、山东、安徽也都在50万+;而福建、甘肃、新疆等地高考人数在20万+级别,北京、天津、上海高考人数均仅在5万左右。此前,广东省公布了2021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共78.3万人报名参加高考,对比2020年的78.8万人略有下降,从增长趋势来看也是近6年首次降低。
全国高考人数2021年1078万人。相比较去年的1071万人,再创历史新高。从目前公布2021年高考报名人数的多个省市上看,河南考生依旧破100万,广东考生接近80万,四川、河北、湖南、山东考生都超越50万,上海7万考生,创近几年新高。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高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地区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2021年全国考2卷考试人数属陕西省考生人数最多,达到32.6万人,其次是甘肃省以考生人数24.59万人列第二位。
2021年全国考3卷考试属四川省考生人数最多,达到70万人之多,其次是广西以考生总人数46万人位列第二。
2021年全国考3+3模式考试人数属山东省考生人数最多,达到79.5万人,其次是浙江省以考生人数31.5万人列第二。
2021年全国考3+1+2模式考试人数广东省考生人数最多,达到78.3万人,其次是河北省以考生人数63.4万人列第二,湖南省以考生总人数56.84万人列第三。
高考人数增加,复读生的加入,竞争更加激烈。此外由于2020年疫情的影响,很多考生由于没有考上理想的院校,选择了复读,这些考生大部分是因为没有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选择再战的,因此考生的综合质量不会差,这就对2020年的应届考生带来一定的升学压力。新高考带来的新挑战,考生压力大,2021年疫情后重建的第一年,也是多个省份新高考实施的第一年。在高考改革的背景下,全新的考察模式对于新高考省份的考生来说是陌生的,但他们却需要短时间来熟悉,因此对新高考省份考生来说,本次高考会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不过也有类似浙江地区保留成绩的政策,复读生相对应届生更有利。
高考考场规则:
1、考生自备0.5毫米黑色字迹中性笔、2B铅笔、橡皮、直尺、三角板、圆规、削笔刀等文具参加考试。
2、考生禁止携带手机、手表、涂改液、修正带、矿泉水、金属首饰、书籍资料、电子设备以及其它禁止带入考场的物品参加考试。
3、考生至少在开考前30分钟到达考点,凭本人居民身份证、准考证、《健康情况承诺书》等分时、分段错峰排队通过身体健康监测进入考点。考生排队进行人脸识别验证,验证通过后,凭准考证和居民身份证进入考场,将非考试物品(手机务必取消掉所有闹铃并关机)放在“非考试物品暂放处”,主动接受监考员进行身份认证和使用金属探测仪对随身物品进行的必要检查。排队时戴好口罩,保持1米间距。
4、考生对号入座后,将准考证和居民身份证始终放在桌面左上角,以便核验。《准考证》正、反两面均不得涂改或书写。考生中途不得离场。如身体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考试工作人员和监考员。
高考报名流程:
网上提交报名申请、网上填报个人信息并缴费和报名资格现场确认三个阶段。
1、网上提交报名申请(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申请时间为10月12日8时至13日20时)。本阶段考生须提交姓名、身份证号等个人基本信息,同时需选择报名单位。
考生后续报名资格确认、体检、成绩发放等相关事宜均由报名单位组织实施,本市学籍应届考生报名单位原则上为学籍所在中学,往届考生和京外高中就读应届考生报名单位为户籍所在区高招办或户籍所在街道(具体由各区高招办自行决定)。
2、网上填报个人信息并缴费。本阶段主要是通过报名资格初审的考生选报考试科目(项目)、填写个人简历等具体信息并缴费。
3、根据安排报名资格现场确认工作截止时间,具体时间和地点由报名单位确定。
完成网上个人信息填报并缴费的考生本人持户口簿、身份证原件(往届考生需持高中毕业证、京外高中就读应届考生须持就读学校开具的证明及思想品德考核意见,在职职工还须持单位介绍信)在规定时间和地点办理报名资格确认手续。
2021年高考全国统考时间为6月7日、6月8日。
具体科目考试时间安排为:6月7日9:00至11:30语文;15:00至17:00数学。6月8日9:00至11:30文科综合/理科综合;15:00至17:00外语。
1、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的考生参加的全国统一选拔性考试。
2、普通高中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设置的全国性统一考试,一般是每年6月7日-8日考试。
3、参加考试的对象一般是全日制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招生分理工农医(含体育)、文史(含外语和艺术)两大类。普通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照招生章程计划和扩招,德智体美劳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4、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由国家主管部门授权的单位或实行自主命题的省级教育考试院命制;由教育部统一调度,各省级招生考试委员会负责执行和管理。教育部要求各省(区、市)考试科目名称与全国统考科目名称相同的必须与全国统考时间安排一致。
5、2015年,高考逐步取消体育特长生、奥林匹克竞赛等6项加分项目 。2016年,教育部严禁宣传“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加强对中学高考标语的管理,坚决杜绝任何关于高考的炒作 。
6、2022年,教育部发出《教育部关于做好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明确,2022年全国统考于6月7日举行。
2021年全国有1078万名考生参加高考。纵观2012年-2020年,高考人数基本呈上升状态,2012年与2013年相差最小,约3万考生,2019年与2020年相差最大,约40万考生。据教育部网站信息,有关部门依据《刑法》《治安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积极开展打击考试作弊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组织考试作弊”等“助考”犯罪活动。各地将积极采取多种检测手段,防止各种作弊工具进入考场;采取多证核对、人机比对等措施严防替考。
报名人数逾千万意味,首先是教育水平的提高。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当时有570多万人参加考试,而以当时的办学条件,只录取了不到30万人。也就是说剩下的绝大多数,依旧没有在这场期盼已久的考试中崭露头角,至少是没有进入自己向往的高等学府。另据权威统计,自2018年以来有将近80%的高考考生都有学可上。这至少证明如今的学生至少可以上一所大学,暂且不论是什么等级。也从侧面反映出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及教育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其次是巨大的竞争压力。从2019年开始,高考报名人数就已经突破了千万大关。从2019年的1031万到2020年的1071万再到今年的1078万。如此多的人,一起去争取那为数不多的名校名额,真的又应了那句老话:高考无异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是的,无数正值大好年华的学子,将从这根独木桥上掉下来,失去人生最好的改变命运的机会而又有许多满载梦想的年轻人冲上了改变命运的阶梯。无形的竞争压力其实早就存在,从学习的时候一直持续到将来工作的时候,甚至蔓延整个人生。这是一个涉及到生存、生活质量以及幸福感的沉重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