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狭窄和行为刻板是自闭症孩子的核心症状之一,大部分自闭症患儿都有刻板行为问题。他们不喜欢涉及灵活的、创造性思考的活动,难以站在他人角度看待问题,或者对他人不感兴趣,因此他们安心于重复的活动,这些活动会给他们带来愉悦的感觉。
很多正常发展的儿童在早期也会出现刻板行为,但这个行为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消失,但对于自闭症孩子来说,刻板行为伴随的时间可能长达终身。
年幼的自闭症儿童表现出的刻板行为多为简单的重复活动或自我刺激行为;大龄或高功能自闭症群体的刻板行为较为和复杂,如坚持一些不可打破的常规。

01
简单的重复活动
自闭症孩子会经常做一些简单重复的活动,如:
喜欢把物品尝一尝、闻一闻或敲一敲;
喜欢盯着发光的东西看;
重复开灯、关灯;
重复拍手、玩弄手指或者蹦跳;
喜欢旋转自己的身体或观看旋转的东西如车轮、风扇等等。
有时候,重复的活动会表现在咬自己、撞头、抓挠等,或者是其他形式的自伤行为。这类行为更多是对愤怒、痛苦或是遇到困难时的一种反应。有的孩子遇到困难或是生气时就会出现咬自己的行为,值得注意的是,自伤行为也可能成为孩子在无事可做时的一种重复的习惯,如果孩子出现自伤行为是一定要及时干预的。
这些简单重复的行为大多出现在幼儿期,在障碍程度严重的个体中持续的时间会较长。
02
不可打破的常规
在自闭症群体的刻板行为还表现在重复的常规上,并且这些常规是不可打破的,一旦改变,会引起孩子强烈的情绪反应。刻板行为在每个孩子的表现形式不同。
有的孩子进行活动以固定的某一种方式进行,不得改变。如上学必须要走同一条路线,吃饭总要坐固定的位置,搭积木只搭动车。如果没有按照孩子平时的习惯,孩子就会出现哭闹、尖叫、咬自己等行为问题,较终家长为了安抚情绪往往只能从头开始再按常规来一遍。
有些孩子的刻板行为表现在食物方面,只吃特定的几种食物;有的孩子反复表演电视里面的角色和片段。在能力较高的孩子身上,尤其是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孩子身上,复杂、重复的活动往往呈现出对特殊主题的迷恋,例如,铁路时刻表、恐龙、天气预报、天文学等等。
虽然自闭症孩子的刻板行为表现在各方面,但并不是所有的刻板行为都需要干预,如果不影响正常生活,是可以允许存在的。对刻板行为严重的自闭症群体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干预。
根据功能性行为评估理论,儿童问题行为产生及维持的原因主要可以概括为前事事件、后果事件、个体自身特征三方面,相应的干预策略也可以分为前事控制策略、问题行为发生之时的积极干预策略、后果处理策略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