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人工智能教育?人工智能需要有扎实的编程、算法、数学基础,还需要与其他学/科知识融会贯通,甚至还需要有一些天赋。因此,从小抓起,搭建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体系十分重要。人工智能教育的真正内涵在于学习人工智能大学/科背景下的各个门类的知识,并加以融合贯通,形成具体的制造智能硬件,改善智能程序,推动智能生活的技术能力与素养。它的意义在于对各行各业的渗透和影响,即使不从事专业的人工智能领域,也需要对其有认知、有感觉。

当前,世界各国都将发展人工智能作为提升国 家竞争力的重大战略,力争选择技术制高点。在我国,随着、关于发展人工智能的各项政策引导下,人工智能教育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不少高校纷纷设立人工智能学院,创设人工智能专业。在基础教育领域,人工智能教育也开始得到重视,不少地方也积极探索在义务教育阶段开展人工智能教育,中小 学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和教材不断涌现。
如何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未来基地认为,开展人工智能教育,主要从感知和应用和创新三个层面进行。
感知层面,主要侧重在中小 学中普及人工智能教育,培养“人工智能+”思维与兴趣。把人工智能相关的高质量科普资源渗透到日常的课程中,增强学生对人工智能基本知识的了解,培养学生的交叉学/科创新思维。
应用层面,开展人工智能项目实验,将人工智能知识的学习落实到STEAM各个学/科领域中,开展跨学/科的实践应用。学生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开放平台,组建团队,建立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
创新层面,主要进行人工智能研究与创新,将人工智能应用到其他领域进行交叉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