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被老师告状的经历,尤其是男孩的家长。
对待老师的“告状”怎么办?不同年龄的孩子要不同对待。
对于上的孩子,课堂上有些小动作,比如说话,或者偶尔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大可不必对孩子批评甚至严厉训斥,更不能打骂。
对于上课喜欢做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这里为大家总结了一些有效的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方法一、提升孩子的认知
没有任何一个孩子喜欢犯错,他们都希望自己是被鼓励的,家长的鼓励能够增加孩子学习的兴趣,因此家长要提升孩子的认知。
也许对于许多孩子来讲,他们并没有很清晰的认知,不知道什么事情对,也不知道什么行为是不能做的。
如果从孩子的内心出发,孩子在课堂上讲话可能是缺乏自律然后无意讲出来的,并不是为了讲话而讲话,大多数时候是控制不住自己。
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的教育了,家长要及时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分析孩子讲话的这个行为,并却做出剖析,同时找出正确的方法。
如果发现孩子是无意识讲话的,那么就要教孩子学会自我克制,教育孩子学会自律,如果孩子是故意在课堂上讲话,那么就可能心理教育的缺失,家长要着重注意孩子心理健康的教育。
方法二、多陪伴孩子,增强孩子的情感
孩子讲话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是孩子情感的一种输出,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与其他们缺乏情感上的共鸣、语言的沟通交流时,就会更加倾心于与别人交流。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控制不住自己而与其他人讲话也是一种正确的现象,那么作为家长,也应该寻找正确的方法去教育。
在孩子情感缺失时,家长可以主动与孩子建立感情,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再去寻找解决孩子问题的方法;
同时,多与孩子进行活动也是非常必要的,无论是学习还是娱乐,家长都应该适当的陪伴孩子,在相处中与孩子建立情感。
方法三、做心理辅导
孩子在课堂上讲话屡教不改,这很有可能是孩子心理状况不佳,通常来讲,一个人的情绪、心理状况能够给孩子的日常表现带来困扰。
比如有一些孩子受情绪的影响,就会产生焦虑的情况,甚至可能会变得抑郁,这个时候志可能会表现得比较自闭,不愿意与别人讲话。
但是有一些孩子就不一样了,心里积攒的情绪或者一些困难引发出暴躁的情绪,许多孩子因为内心的不开心会向别人倾诉,这就很容易出现孩子上课讲话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