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的最后一天,教育部发布消息,受疫情影响,2020年高考,将延期一个月举行。
今年高考时间,挪到7月7日至8日。
国家之所以延考,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
●疫情还在全球蔓延,未来状况并不可知,延考是为确保广大考生的安全和健康。
●疫情停课这段时间,城乡孩子条件有别,延考可以给条件差的孩子,更多备考时间。
2020年,中国有1071万高考生,所有考生集体延考一个月。自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以来,这实属罕见。
惶惶疫情,也挑战着高三孩子的心理。
过去两个多月的时间,我收到了不少高三孩子的咨询。他们在疫情恐惧和备考压力中,多有委屈和彷徨。
作为大人,我们都当过孩子,大部分人也都参加过高考,虽然当年没有遭遇新冠肺炎,但高三的重压和焦灼,依然是今天午夜梦醒前,脑海里不停回放的画面。
尽管,如今,我们都步入了皮糙肉厚、经磨耐打的中年,但面对孩子们看似“矫情”的苦恼,也没有资格嗤之以鼻:
少年的船还很小,小烦恼之于他们就是大风浪。嘲笑和打压,只会让他们翻船受伤。
唯有接纳和理解,才能让他们在惊涛骇浪中,抓紧手中的桨,涉过高考的险滩,奔向梦想的岸边。
下面这篇对话,就是一位父亲谆谆教诲。
01
大家都在谈论,高考推迟到底是好是坏,到底公不公平。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说,今年高考延期一个月举行,是为了最大限度保证教育公平。然而,很多人的想法并非如此。有的家长说,延期开学期间已经在进行“停课不停学”的在线教学,高考本来就是选拔性考试,总有人要被淘汰。
这样一推迟,反而显得不公平了。
有的老师说,如果孩子是“摸鱼”的,多“摸”一个月和学霸的差距只会更大;如果心里那根弦本就绷得很紧,现在可能会拉断。孩子,我知道,对包括你在内的高考学子来说,这届高三,真的一点儿也不轻松。没有复读、没有自招、生于非典、考于新冠、高考延期、假期缩水……爸爸抱抱你!
回到大家都关注的“公平性”问题,爸爸想告诉你的第一个真相是,这个世界没有绝对公平,也没有最优方案。比如这次疫情,刚发生的时候,大家都在埋怨武汉人,说他们是“移动的病毒库”;全世界都在指责中国人,说我们“制造了病毒”。但是,武汉人只不过是倒霉版的我们而已;我们,也只不过是不幸地遇到了病毒而已。经历过恐慌、无助和忧伤,武汉人选择勇敢站起来,中国人积极团结起来,一起和病毒作战,逐步取得胜利。后来,全世界都知道了,新冠肺炎疫情不叫武汉病毒,更不叫中国病毒,它只是在以此警醒我们,要敬畏自然,要爱护生命。这时候,我们不会谈论“公不公平”,谈的是“共克时艰”。
孩子,爸爸希望你尽快放平心态,好好整理自己的心情,接着往前出发,就像昨天的你一样。
02
爸爸想和你谈的第二件事是:努力,到底有没有用?真人秀纪录片《穷富翁大作战》里,哈佛毕业生、千万富豪田北辰,体验了时薪只有25港币的环卫工的生活。他的住处,是不到2平米,连手脚都伸展不开的“笼屋”;他的食物,是两个最便宜的便当,而这就要花掉他一天的工资;他的工作,是在大街上收拾垃圾,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累得浑身快要散架……这一切的缘起,只是因为他没有学历,尽管收入低、生活艰难,也别无选择。田北辰体验了两天,就受不了,申请退出了节目。“因为只要体验两天,所以我才有斗志坚持下去,但是如果一个月、半年、甚至一辈子都是干这种活,那真是太绝望了。”“这个世界正在惩罚不读书的人!”他的一番感悟,来得格外真实和扎心。爸爸想告诉你,无论何时何地,读书有用,努力依然有用,奋斗依然值得。读书也许不能让你显赫富贵,却能让你多一点选择的机会,赢得一点和生活议价的能力。作为从农村走出来的青年,爸爸身材不算高大,相貌不算出众,和其他人唯一的不同之处,就是从小到大都喜欢读书。家里经济不富裕,上不了补习班,我就把课本里的习题反复演练;
担心交不上学费而辍学,每个寒暑假,我都到建筑工地打工赚钱;很多个夜晚,别人都进入了梦乡,我借着路灯看书,生怕浪费了时间……也正是因为读书,爸爸走出了农村,走到了城市,见识了更大的世界,并且在这里扎下了根。有一份不错的工作,遇见你的妈妈,还有了你,这些都是读书带给我的改变。
就在今天,爸爸看到一句话特别喜欢,想送给你。“有人见证历史,有人会创造历史。”高考延期,注定会成为一段历史,而你我,将如何讲述这段历史,取决于现在的努力与改变。
孩子,爸爸希望你瞄准目标前行,脚下有坚定,手掌有力量,心里有希望,不辜负这青春奋斗时光。
03
亲爱的孩子,你曾经问我,如果这次高考成绩不理想,你该怎么办?
爸爸想借这封信告诉你,无论结果如何,如果你已经付出了最大努力,就无憾无怨,不要为此伤感。接下来具体怎么走,我们可以坐下来商量和交流,但千万不要因为一次考试结果就否定自己。
我们把过程交给自己,结果交给变化。就像你走出家门、走进社会,就会发现,生活充满了无穷无尽的变化乃至变故。今天你能坐在教室里学习,有老师监督、同学陪伴,明天就只能上网课,学习效果只能依靠自我监督。今天你有一份不错的工作,能实现个人价值、养家糊口,明天就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原因,被降薪和辞退。如果把人生比作一片汪洋大海,这些起起伏伏就是点缀的浪花。我们要做的,就是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有立身之本,要有强大心态。奥巴马说过:“如果你走的道路正确,也愿意坚持走下去,最终你会成功。”
孩子,成长是一个持续状态,我们不是只有确认结果完美,才去努力,而是要明知不完美,依然勇敢地前行。
04
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决定你走哪条路。
高考不是唯一的路,但对于大部分中国孩子来说,却是最好的路。
它就像一扇门,帮助普通人家的孩子,从乡村来到城市,从无知来到殿堂,从闭塞来到开阔。
尽管,这中间,要历经很多疼痛和成长,但多年后回首往事时,那些打败高考的人,都会感谢自己用一路拼搏,取得了一张通往大学的门票,然后才有机会,在一个又一个人生平台上辗转。
人生是一场连锁反应,某一个关口掉链子,后面的风景就大不相同。
高考不是唯一的路,但你对它的态度,却能让你走上不一样的路。
05
不要低估30天,查漏永远不算晚。
一个好习惯的养成,至少需要21天。而一件事情的意义,30天就能看见成效。
教育部关于高考延期30天的消息发布后,有考生说,没有什么意义。
不要抱着这种抵触的思想,因为它的消极作用,会让你真的浪费掉这30天。
Google公司资深高级工程师马特·卡茨,曾说过一个30天定律:
一件日常的事儿,你连续坚持30天,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因为,任何时候,只要你愿意开始,都不算太晚。
这个信念,对于那些成绩不是很好的孩子,特别有用。
要知道,高考中,一分就能决定是否能被录取。
利用这30天的延期,从今天起,全情努力,查漏补缺,哪怕把你的成绩提高一分,也是值得的。
30天能做的事情很多,前提是,我们自己信不信、敢不敢,能不能,做不做。
06
梦想不是未来的东西,而是现在的馈赠。
孩子们最容易犯的错,就是眼高手低,好高骛远,许下很多宏大缥缈的心愿,而不愿做一件触手可及的事情。
有个孩子来信说,他的梦想是考上某知名大学,但是他戒不掉总想玩游戏的毛病。
我回复他:
把手机交给妈妈保管,或自己锁在抽屉里,每天完成复习后,用30分钟的时间,集中处理手机上的信息。
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不是立flag,而是把它创造出来。
对于大部分人普通人来说,成功的公式,一直都是:
笨功夫+常坚持。
07
高考最宝贵的意义,多年后才会揭秘。
高考制度恢复40周年时,我曾去拜访1977年、1987年、1997年参加高考的10个人。
他们这些人,有的是大学教授,有的是知名作家,有的是医院院长,还有的是企业老板。
我问过他们同一个问题:
“高考,给您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是什么?”
这些在各自领域都很优秀的人说,高考留下的财富,不仅仅是奋斗和改命、独立和选择、地位和财富,更有走过那段异常艰苦的岁月后,受益一生的专注:
一个人为了某项艰巨任务,把体力和智力都发挥到极致,会在极度掌控感中,获得深度成就感。
这种沉浸热望,积极行动的品质和能力,才是多年后回头看时,发现的高考的最好意义,也是余生取之不竭的财富。
后来,我开始学习心理学,更理解了他们这些话的含义:
成就一个人的,从来不是某个目标,而是全情投入目标时,那种专注忘我的心流。
这种强大的心流,会惠泽一个人一辈子,但往往起源于高三那段最艰苦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