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份开始,一系列教育政策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10月23日,全国人大表决通过《家庭教育促进法》,新法案将于2022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双减”明确入法,父母要合理安排好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避免学习负担过重,加强和学校的沟通。细化监护人在家庭教育中的职责,校内将不断减负,校外培训机构也逐步退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会更加凸显!家庭教育缺位监护人将受训诫,为人父母是有“有效期”的,在有效的时间内,一定要给孩子最用心的陪伴。这就意味着,家庭教育从此“有法可依”;双减实施后,家长不能再当“甩手掌柜”。双减以后,校内将不断减负,校外培训机构也逐步退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会更加凸显!我们常说,每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都是父母的奋力托举。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更离不开父母的教育。越是“双减”,家长越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坚持“四不减”,做好孩子的“第一责任人”。
“双减”,不减父母的担当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学校。当外在教育资源变得有限的时候,一个孩子的成长,几乎就取决于父母的教育。双减以后,孩子之间会拉开更大差距,未来教育也会为社会分层。家长真的要成长起来,跟上时代的步伐,顿悟双减的本质,提前为孩子做好规划。教育孩子不能只有简单的经济投入,还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情感、智力、陪伴、学习、沟通的投入。孩子学业上松绑了,这对父母是极大的考验,必须履行好陪伴、管理和督促的责任。双减以后,父母不能再唯分数论,要想办法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自由思想、创新意识等等。一个家庭就是一所学校,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家庭教育任重道远。“双减”,不减习惯的培养
教育回归学校后,孩子拼的就是在学校怎么学,在家怎么学。这一种能力就是学习习惯,它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能指望老师的灌输。习惯的养成,最重要还是来自于家庭、来自于父母、来自于言传身教的力量。陶行知说过:“凡人生之态度、习惯、倾向,皆可在幼稚时代立一适当基础。”古往今来,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是由他们的好习惯所成就;失败人士之所以失败,是由他们的坏习惯所导致。一个自律、爱学习、勤于反思、积极进取的孩子,他的未来不会差。不想孩子荒废学业,就要抓住这一“空档期”,着重给孩子培养习惯。减负的最优方式就是培养习惯,在好习惯的帮助下,即使没有“外力”帮助,孩子也能不断进步。
温馨提示:本文【教育部:“双减”明确入法!2022年1月1日正式实施!真正拼父母的时代来了】由作者高考君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学分高考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