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在听一些老师分析报考趋势时,家长们总会听到一个词“大小年”频繁出现,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高考大小年形容的是报考时一种招生趋势,形容一所高校在某一地区招生人数某一年特别多,某一年又特别少,忽高忽低不固定的情况。
其中的大年非常好理解,就是实际报考人数非常多,导致学校招生分数整体被拉高,由于当地报考这一院校的人数超出计划招录人数太多,导致院校只能按照分数择优录取,好比是经济中的“供大于求”,学生的分数就“不值钱”了。
而小年就是报考这一专业的考生数量却明显要比预备招录的人数少很多,导致只要满足过了录取分数的人都被招进去了还不够,院校甚至还会参与调剂,接收那些调剂过来的学生,对应经济中的“供不应求”,报名的考生都成了香饽饽
大小年会交替出现,不少网上博主预测2022年或成为高考小年!
适应新高考模式,在去年10月份左右,又有8个省份正式宣布加入到新高考的大军里面去。
新一轮的高考肯定是需要考虑到第一年新高考学生的适应程度。上一年数学语文英语题型难度都比较大,在录取上,也出现很多普通院校的专业分数直逼重点院校的情况。
按照高考大小年以年为单位轮转的概念来讲,今年题目难度会小,分数线会下降,自然也就是高校小年了。
但根据每年高考报名的人数来说,2022年各省的高考人数也再度创造新高,可能突破1100万。这个竞争会 越来越强,分数还是有道理。但是可以在小年的情况下,捡漏一些院校和专业,因为小年不是针对整个高考,而是对某个学校招录来说。
那么2022年高考,如何学科有效填报
1、合理安排第一志愿及平行志愿并服从调剂
高考填报志愿并不是如果没有考上最有意向的那所院校,就意味着滑档,平行志愿的报考规则,让学生有了更多被录取的机会。
而对于志愿的安排,学生一定要慎重,第一志愿尤其重要,其他志愿也不能应付了事,选择服从调剂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滑档。
2、报考院校时主要求稳,别冒太大风险
越是考了高分的学生,越会珍惜分数考试主要求稳,而高考分数较差的学生,往往喜欢冒险搏一把,希望自己足够幸运,能够以低分上高校,但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很小,学生还是不要以自身前途做赌注。
3、查阅目标院校的历年招生人数与实际招录人数
确定一个目标院校之后,考生至少要分析最近三年该校在本地区招录的人数和实际录取的人数呈现什么趋势,分析自己的分数是否有被招录的把握,如果不能有80%的把握,及时选择再换一所大学。